CN114219342A -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9342A
CN114219342A CN202111585476.2A CN202111585476A CN114219342A CN 114219342 A CN114219342 A CN 114219342A CN 202111585476 A CN202111585476 A CN 202111585476A CN 114219342 A CN114219342 A CN 114219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arbon emission
asset
emission
trans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54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亮
俞之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ivt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54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93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9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9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02P90/845Inventory and reporting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es [GH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
背景技术
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放碳排放指标的方式对相关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宏观控制。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对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可以设立碳资产流通市场,允许碳排放指标作为资产进行交易,使得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实际碳排放量的企业可以将碳排放指标余额作为资产交易给碳排放超标的企业,获得额外利润。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无论是碳排放量的统计还是碳资产的交易,都存在容易伪造、可信度低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中亟需一种能够提高碳资产管理可信度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包括: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搭载区块链芯片的、在所述区块链上具有去中心化身份的物联网终端 ;
所述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基于其去中心化身份,调用所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
可选的,所述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预设的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基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 ;
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的修正逻辑,使用所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 ;
将与所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所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所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所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上链模块,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发行模块,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搭载区块链芯片的、在所述区块链上具有去中心化身份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上链模块进一步:
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调用所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
可选的,所述发行模块进一步:
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预设的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基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
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的修正逻辑,使用所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收模块,在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
将与所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所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交易模块,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所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所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的碳排放原始数据,是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到、并上传到区块链进行存证的,因此可以保障用于核算碳排放量的数据真实有效、不被篡改。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区块链可以根据上述碳排放量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上述碳排放量与上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而非同质化通证则可以作为一种链上资产进行可靠的交易,因此上述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碳资产流转的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文本一同用于解释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碳资产流转的情景示例图;
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例图;
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与调用过程的流程示例图;
图4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的结构示例图;
图5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用于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放碳排放指标的方式对相关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宏观控制;举例而言,假设管理部门通过调研确定企业A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预期碳排放量为N,改进生产技术之后预期碳排放量为0.97N,若粗放管理则预期碳排放量可能达到1.05N,那么管理部门即可将企业A的碳排放指标确定为0.97N到1.05N之间的任意值,并要求企业A在其实际碳排放量超过碳排放指标的情况下接收处罚,从而驱使企业改进生产和管理效率、减少碳排放。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对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可以设立碳资产流通市场,允许碳排放指标作为资产进行交易,使得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实际碳排放量的企业可以将碳排放指标余额作为资产交易给碳排放超标的企业,获得额外利润。
请参见图1,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碳资产流转的情景示例图;在该示例中,管理部门可以分别向其管理的若干企业发放碳排放指标,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的碳排放量与对应的碳排放指标之间的关系则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为两者恰好相等,也就是如图1中企业A的情况,没有余量;第二种为实际碳排放量小于碳排放量指标,也就是如图1中企业B的情况,余量为正值;第三种为实际碳排放量大于碳排放量指标,也就是如图1中企业X的情况,余量为负值。对于企业B与X而言,碳排放量则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进行交易,一方面使得企业B从企业X处获得额外的利润,另一方面使得企业X得以免受实际碳排放量大于碳排放量指标的处罚。
虽然上述碳排放量指标作为资产进行流通的方案可以鼓励企业减少实际碳排放量,但是,在上述过程中,无论是碳排放量的统计还是碳资产的交易,都存在容易伪造、可信度低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中亟需一种能够提高碳资产管理可信度的方案。
基于此,本说明书提出一种通过区块链对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存证,并进一步在链上根据碳资产主体的实际碳排放量或者碳排放配额余量发行非同质化碳通证以便实现碳资产流通的技术方案。
在实现时,一方面,区块链对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采集时可以通过经区块链认证的物联网终端完成,避免企业内部自动化办公系统可能引入的数据篡改行为;另一方面,区块链在根据碳资产主体的实际碳排放量或者碳排放配额余量发行非同质化碳通证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上述流程机制化、自动化,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引入的不稳定因素。
其中,上述区块链发行的非同质化碳通证可以包括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负资产)和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正资产)两类,具体而言,如果根据碳资产主体的实际碳排放量发行非同质化碳通证,也就意味着这些碳资产最终将用于抵扣碳排放指标,此种碳资产在转移出账户时需要给付对方报酬,属于负资产;如果根据碳排放配额余量发行非同质化碳通证,也就意味着这些碳资产在转移出账户时对方会给予本方报酬,因此属于正资产。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的碳排放原始数据,是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到、并上传到区块链进行存证的,因此可以保障用于核算碳排放量的数据真实有效、不被篡改。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区块链可以根据上述碳排放量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上述碳排放量与上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而非同质化通证则可以作为一种链上资产进行可靠的交易,因此上述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碳资产流转的效率和安全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说明书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S201,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S202,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S203,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上述物联网终端,可以指任意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并能够完成上述采集碳排放原始数据的任务的设备;通常,物联网终端可以包括单一功能终端与通用智能终端两类,其中,单一功能终端一般外部接口较少,设计简单,仅满足单一应用或单一应用的部分扩展,而通用智能终端则通常外部接口较多,设计复杂,能满足两种或更多场合的应用,一般涵盖了大部分应用对接口的需求,并具有网络连接的有线、无线多种接口方式,还扩展了如蓝牙、WIFI、Zigbee等接口,甚至预留一定的输出接口用于物联网应用中对“物”的控制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选用专用于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采集任务的单一功能终端,还是选用能够兼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采集任务的通用智能终端,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以及成本预算自行确定,本说明书无需进行详细描述。
上述区块链,可以包括任意形式的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由若干台计算设备共同参与“记账”,共同维护一份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通常,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台计算设备可以参与数据库记录、并且各计算设备之间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同步的特性。区块链一般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Public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此外,还可以有上述多种类型的结合,比如私有链+联盟链、联盟链+公有链等。通常各种类型的区块链性质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可以用于满足不同的技术需求;例如,如果希望获得最高的去中心化程度,则可以选用公有链;如果希望兼顾去中心化程度和性能,则可以选用联盟链等等。在实施中,如果上述区块链采用联盟链的形式,那么组成上述区块链的区块链节点则可以由相关管理部门、云服务提供商、碳资产主体企业等等多种类型的实体各自提供,以保证区块链记账权的相对公正合理;又例如,如果上述区块链采用可编程区块链的形式,则可以使用通用的智能合约构建相关功能,并取得更高的可信度;可见,各种形式的区块链各有优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自行选择上述区块链的类型本说明书不限定上述区块链的具体类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区块链可以通过区块链即服务(BaaS,Blockchain as aService)平台对外交互。通常,BaaS平台可以通过为区块链上发生的活动(诸如订阅和通知、用户验证、数据库管理和远程更新),提供预先编写的应用的方式,面向与BaaS平台连接的客户端侧计算设备,提供灵活可定制的区块链服务。例如,在一个例子中,用于公示碳资产数据的服务端需要与区块链进行数据通信,则BaaS平台可以提供诸如MQ(MessageQueue,消息队列)服务应用;与BaaS平台连接的用于公示碳资产数据的服务端,可以订阅BaaS平台连接的区块链系统中某一区块链上部署的智能合约,在触发执行后在区块链上产生的合约事件;而BaaS平台可以监听该智能合约在触发执行后在区块链上产生的事件,再基于MQ服务相关的软件,将该合约事件以通知消息的形式添加到消息队列中,使得订阅该消息队列的用于公示碳资产数据的服务端能够得到与上述合约事件相关的通知。
上述碳排放组织,可以包括任意在生产经营环节中会产生碳排放、并对碳资产管理有需求的组织,例如协会、公司、个体门店等等;在本说明书中更关注碳资产的产生方式与流通方式,对于碳资产主体的形式不作严格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首先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上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举例而言,对于造纸厂Z而言,其生产机械可以使用对接到物联网的智能机械,或者,可以在其生产机械上安装物联网终端,使得该造纸厂Z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可以直接被上述物联网终端采集。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生产机械上配套物联网终端,还可以在废气排放口、废料运输载具上配套安装上述物联网终端,从而从多个角度采集、统计该造纸厂Z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原始数据,提高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的准确度。
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基于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上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上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具体而言,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可以包括与碳排放量相关的场景的描述信息,例如,同样是消耗电能进行生产,造纸厂Z使用的是来自风电站的清洁能源,而纺织厂F使用的是来自火电站的非清洁能源,则即使两者产生了数量相当的碳排放量,实际造纸厂Z对环境的危害也小于纺织厂F;又例如,虽然火力发电站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但其废热在冬季可以用于供暖,因此即使冬季夏季产生了数量相当的碳排放量,实际冬季对环境的危害也小于夏季。
可见,在构造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时,可以引入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能够进一步提高碳排放量的准确性,有利于管理部门实践精细化管理。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物联网终端可以是经由区块链认证身份的、搭载有区块链芯片的物联网终端;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包含标识Identifier和文档document的身份认证机制,具有全局唯一性、高可用性可解析性和加密可验证性。如果一个去中心化身份依赖于某一个区块链实现,则可以称该去中心化身份是与该区块链相关联的。在实现时,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可以如下字符串所示:
did:example:123123123123abcabcabc
其中,did部分为体系标识,用于表明该字符串是一个去中心化身份标识;example部分为DID方法标识符,用于指示DID具体依赖的区块链上的方法;123123123123abcabcabc部分则为DID 方法中所规定的标识符,通常与身份对应的个体所持有的一对公私钥相对应。而去中心化身份文档则可以包含DID对应的身份公钥以及对应的加密算法等等信息,可以用于对去中心化身份标识进行校验。举例而言,假设用户张三发出了一份信息,其携带有一个去中心化身份的签名以及DID标识符,则其他用户只需根据该DID标识符,从区块链中找到张三的去中心化身份公钥,即可对该去中心化身份签名进行合法性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可以证明该信息的发送方为持有用户张三的私钥的人,也即张三本人。
显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DID而言,其拥有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等逻辑主体,还可以是物联网终端设备;在本说明书中,用于采集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的物联网终端可以预先在上述区块链中申请有去中心化身份DID,并搭载有区块链芯片,从而在基于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时,基于上述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调用上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应用上述方案,由于构造出的碳排放核算交易中包含有物联网终端使用其DID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的签名,因此能够进一步保障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数据的可追溯性。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区块链可以响应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上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上述碳排放量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上述碳排放量与上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上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上述两种碳资产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上述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本质上是一种负资产,如果持有过多则会导致碳排放量超过碳排放配额,可能会遭受处罚,发行不同种类、数量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其中高质量的碳排放量对应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会相对更受欢迎、更容易转出,因此可以促进企业等碳资产主体通过改善管理、生产技术等方式提高碳排放质量;而上述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本质上是一种正资产,持有较多此类碳资产的主体可以通过将其变卖来换取收入,这种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的存在可以促使企业等碳资产主体倾向于获取、交易更多的碳资产,从而推动碳资产主体通过改善管理、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减排”,从而得到更多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获取额外利润。
可以理解的是,非同质化通证相对于同质化的链上积分等资产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对于非同质化通证而言,其既具备可兑换的价值,又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在支持交易的情况下,更加详细、明确地指代一批碳排放数据或者一份碳排放指标余额;而如前所述,每一份碳资产背后对应的能源清洁与否、废热是否利用等等都会导致碳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区别,因此如果采用同质化的链上积分等资产来表示碳资产,很容易导致碳资产与碳资产之间的兑换出现矛盾,无法保障交易的公平性,从而阻碍碳资产交易的发展。
在本领域中,智能合约通常指在区块链上通过代码的形式定义、可以被交易触发执行的合约。通常认为,智能合约可以以规定的方式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独立的执行,所有执行记录和数据都保存在区块链上,所以当这样的交易执行完毕后,区块链上就保存了无法篡改、不会丢失的交易凭证。
请参见图3,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创建智能合约和调用智能合约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中,要创建一个智能合约,可以经过编写智能合约、变成字节码、部署到区块链等过程;要调用智能合约,则可以发起一笔指向智能合约地址的交易,各个节点的虚拟机则可以分别执行该交易,将智能合约代码分布式的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虚拟机中。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前述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可以进一步延续到后面的环节中;具体而言,上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可以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上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举例来说,如果某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指代了200吨的碳排放量,那么采集这200吨数值的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也可以携带在这个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从而使得拿到这份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的企业都可以直接获知上述200吨的碳排放量是哪个物联网终端采集得到的数据。
可见,应用该方案,可以进一步丰富非同质化碳通证的功能。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可以包括修正系数预测逻辑以及修正逻辑,其中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可以用于在上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被调用,生成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时,基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而上述修正逻辑则可以用于使用上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举例而言,如果造纸厂Z使用的能源为风电清洁能源,其碳排放场景特征被上述修正系数预测逻辑读取后,假设得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0.03,又假设该造纸厂Z的碳排放原始数据指示碳排放量为200吨,那么修正后的碳排放量就可以是200吨*(1-0.03)=194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的具体预测方式,既可以是基于对应关系表匹配的方式,也可以是基于预先训练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方式;具体实现方式本说明书无需进行详细限定。亦可以理解的是,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既可以作为碳排放量以外的参考指标,直接体现对应的非同质化碳通证的价值,也可以参与碳排放核算的过程,以修正系数的方式直接影响碳排放核算结果,进而间接体现对应的非同质化碳通证的价值。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上述区块链发行了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也就是非同质化碳通证是负资产的情况下,可以在任意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上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再将与上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上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举例而言,假设造纸厂Z预设了每年1月1日0:00进行汇算,那么在到达该时刻的情况下,上述区块链就可以调用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不同于前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该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可以将该造纸厂Z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该造纸厂Z的碳资产汇算结果;假设该造纸厂Z碳排放配额有300单位,而其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通证有290单位,那么两者相抵,这290单位对应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就可以被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该造纸厂Z碳排放配额中对应扣除290单位,剩余10单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汇算条件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而定;例如,汇算条件可以是周期性触发的时间条件,也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发出的汇算指令触发的条件,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行设定。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无论上述非同质化碳通证是第一类(负资产)还是第二类(正资产0),都可以实现链上所有权的转移,也即碳资产的交易;具体而言,区块链可以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上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上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上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上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其中,上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可以是链外的支付机构、银行等反馈的货币转账完成,也可以是链上或链外的其他资产(例如股权、积分、员工合同、债权等等)的所有权转移完成。具体的条件设计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完成,本说明书不作进一步限定。
上述内容即为本说明书针对所述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的全部实施例。基于以上实施例可知,应用本说明书所述的方案,既能够可以保障用于核算碳排放量的数据真实有效、不被篡改,又能够进一步提高碳资产流转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对应的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的实施例如下: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请参见图4,图4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的结构示例图;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采集模块401,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上链模块402,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发行模块403,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物联网终端可以包括搭载区块链芯片的、在上述区块链上具有去中心化身份的物联网终端;上述上链模块可以进一步: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调用上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上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发行模块可以进一步:调用上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通过上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预设的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基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上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通过上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的修正逻辑,使用上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上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上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收模块,在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上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将与上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上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上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交易模块,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上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上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上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上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的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
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计算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包括:
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搭载区块链芯片的、在所述区块链上具有去中心化身份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基于其去中心化身份,调用所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预设的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基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
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的修正逻辑,使用所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
将与所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所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所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所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7.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碳资产主体包括持有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组织;
上链模块,基于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构建碳排放核算交易,并将所述碳排放存证交易发送至与所述碳资产主体对接的区块链中;
发行模块,响应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碳排放量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与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和/或,根据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碳资产主题的碳排放配额的差值发行由所述碳资产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指示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余额的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搭载区块链芯片的、在所述区块链上具有去中心化身份的物联网终端;
所述上链模块进一步:
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去中心化身份,调用所述区块链芯片中的签名算法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进行签名,并构造碳排放核算交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类或者第二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中,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在所述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发行模块进一步:
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预设的修正系数预测逻辑,基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中携带的所述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场景特征,预测碳排放量修正系数;
通过所述碳排放核算智能合约中的修正逻辑,使用所述碳排放量修正系数对所述碳排放原始数据进行修正,生成与所述碳排放核算交易对应的碳排放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收模块,在目标碳资产主体的汇算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区块链中预先部署的碳资产核算智能合约,将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名下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与碳排放配额相抵,得到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资产汇算结果;
将与所述碳排放配额相抵的第一类非同质化碳通证标记为已回收通证,并从所述目标碳资产主体的碳排放配额中扣除与所述已回收通证对应的配额。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交易模块,响应于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提交的非同质化碳通证交易请求,在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交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将所述交易请求所指示的待交易的非同质化碳通证,按所述交易请求指示的转移方向在所述任意两个以上的碳资产主体账户之间进行转移。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85476.2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2193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5476.2A CN114219342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5476.2A CN114219342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9342A true CN114219342A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5476.2A Pending CN114219342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934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5249A (zh) * 2022-07-13 2022-09-27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燃气管道甲烷排放量核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51828A (zh) * 2023-04-20 2023-05-2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区块链的碳足迹追踪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433377A (zh) * 2023-04-18 2023-07-14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碳资产交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5249A (zh) * 2022-07-13 2022-09-27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燃气管道甲烷排放量核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33377A (zh) * 2023-04-18 2023-07-14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碳资产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6151828A (zh) * 2023-04-20 2023-05-2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区块链的碳足迹追踪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719B (zh) 用于通过区块链控制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CN11059918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88977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commodity assets from unrefined commodity reserves utilizing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CN110147990B (zh) 基于区块链的缴费代扣签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20190081789A1 (en) Tokens or crypto currency using smart contracts and blockchains
US11283865B2 (en) Service meshes and smart contracts for zero-trust systems
CN10988667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商品购置方法和装置
JP2021061021A (ja) 信頼度が低い、または信頼度が皆無の当事者間での価値転送を円滑化する装置、システム、または方法
CN114219342A (zh)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43701A (zh) 一种通证管理方法、供应链金融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JP2019537148A (ja) 貿易保険及び金融における不正行為を削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44420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58700A (zh) 一种通证生成方法、供应链金融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US20190164136A1 (en) Beacon network with enterprise smart contracts having a centralized ledger
CN110599348B (zh) 股权激励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453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软件开发外包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131127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票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0458541B (zh) 基于区块链的对象置换方法及装置
CN110266663B (zh) 匿名票据交易撮合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系统
WO2023201360A2 (en) Method, controll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replacement of a cancelled repeating transfer data structure on a distributed transfer network
US117903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offline payment with virtual currency for nodes included in mobile-based blockchain distributed network
CN111209337A (zh) 基于区块链的财报生成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225153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35894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轨迹凭证生成方法及装置
Backlund A technical overview of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in the Nordic capital mark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339, 2nd Floor, No. 92, Huancheng North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5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Xit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7 room 2001 and 2010, 20 / F, tower a, Huaxing Times Square, No. 478, Wensa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Xit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