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2161A -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 Google Patents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2161A
CN111932161A CN202011081263.1A CN202011081263A CN111932161A CN 111932161 A CN111932161 A CN 111932161A CN 202011081263 A CN202011081263 A CN 202011081263A CN 111932161 A CN111932161 A CN 111932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group
item
acquisi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12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2161B (zh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nx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ssfresh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ssfresh E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ssfresh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12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2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2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2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基于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基于物品标签信息,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基于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获取评分值和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基于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该实施方式降低了能源的损耗。

Description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上购物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网上购物平台的网页选取物品。目前,网上购物平台通常依据历史的物品进货量进行采购。
然而,依据历史的物品进货量进行采购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依据历史的物品进货量进行采购,通常未考虑到物品需求量与进货量之间的关系,导致预测的物品调度量不准确。由此导致为了满足物品需求而进行物品的反复调度,造成物品运输车辆的不合理运输,耗费了运输资源。
第二,依据历史的物品进货量进行采购,未考虑到物品需求量上限和物品保质期对预测物品调度量的影响,由此导致生成的物品调度量不准确,由于不准确的物品调度,容易导致物品积压,造成物品的不必要损耗。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预估均值、所述物品保质均值、所述物品进货均值、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包括:
通过公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Figure 492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531852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第一物品调度量,
Figure 780431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所述物品预估均值,
Figure 910061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所述物品保质均值,
Figure 583488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
Figure 874792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所述物品进货均值,
Figure 876246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所述补货系数,
Figure 684933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所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88233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Figure 816017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
Figure 304767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635255DEST_PATH_IMAGE012
中的最大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物品获取量、所述物品获取均值、所述调控系数和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包括:
通过公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Figure 893061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57326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二物品调度量,
Figure 908738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所述目标物品获取量,
Figure 918283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所述物品获取均值,
Figure 296174DEST_PATH_IMAGE017
表示所述调控系数,
Figure 365761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表示
Figure 501394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733792DEST_PATH_IMAGE011
中的最大值,
Figure 115226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物品需求总量、所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所述物品获取总量、所述补货系数、所述需求满足率、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和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包括:
通过公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Figure 800285DEST_PATH_IMAGE021
其中,
Figure 417211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第三物品调度量,
Figure 504116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40139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所述物品获取率,
Figure 212495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所述物品需求总量,
Figure 367532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所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Figure 449889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所述物品获取总量,
Figure 297759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所述补货系数,
Figure 957411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所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916140DEST_PATH_IMAGE028
表示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836691DEST_PATH_IMAGE029
表示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
Figure 589883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
Figure 736831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装置,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调度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可以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由此,可以有效利用物品标签信息,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从而可以初步了解物品需求的基本趋势,为下一步生成物品调度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接着,可以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可以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由此,可以有效利用物品的相关历史信息,为下一步计算物品需求量提供了数据基础。例如,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物品调度量的偏差,提高计算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然后,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成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最后,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由此,可以根据物品调度量,安排合适的运输车辆,避免了反复调度。从而,有利于对物品进行有序运输,进而可以降低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应用场景的一个示意图。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102。其中,物品标签信息102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其次,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物品标签信息102,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103。接着,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物品标签信息102,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104。其中,物品获取信息104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然后,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物品需求权重均值103和物品获取信息104,生成物品调度信息105。最后,计算设备101可以基于物品调度信息105,控制车辆调度设备106对车辆107进行车辆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方法可以由图1中的计算设备101来执行。该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从终端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这里,物品属性值可以表征物品的价值属性值(例如,物品A的价格为10元,即物品A的物品属性值是10)。这里,数值转移占比可以表征物品折扣属性值与物品属性值的比值(例如,物品A的物品属性值为10,物品A的物品折扣属性值为8,即物品A的数值转移占比为0.8)。这里,物品属性评分值可以是赋予物品属性值的评分值。这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可以是赋予数值转移占比的评分值。这里,预设历史时间段可以是任意历史时间段(例如,历史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0月1号-10月5号”)。
作为示例,10月1号,物品A的物品属性值可以是“10”,数值转移占比可以是“0.8”,物品A的物品属性评分值可以是“9”,物品A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可以是“5”。
作为另外一个示例,10月1号-10月5号,物品A的物品属性值组可以是“10,11,9,10,12”。物品A的数值转移占比组可以是“0.8,0.9,1,0.8,0.7”。物品A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可以是“9,8,10,9,7”。物品A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可以是“5,4,3,5,6”。
步骤202,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第一步,从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的数值转移占比作为目标数值转移占比,得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这里,预定阈值的取值可以是[0,1]。
作为示例,可以从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0.8,0.9,1,0.8,0.7”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1”的数值转移占比作为目标数值转移占比,得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0.8,0.9,0.8,0.7”。
第二步,确定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的平均值。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0.8,0.9,0.8,0.7”中的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的平均值是“0.8”。
第三步,将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每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对应的物品属性值确定为目标物品属性值,得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可以是“0.8,0.9,0.8,0.7”。上述第一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8”对应的物品属性值为“10”。上述第二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9”对应的物品属性值为“11”。上述第三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8”对应的物品属性值为“10”。上述第四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7”对应的物品属性值为“12”。得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10,11,10,12”。
第四步,将上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属性值对应的物品属性评分值确定为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得到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组。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可以是“10,11,10,12”。上述第一个目标物品属性值“10”对应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为“9”。上述第二个目标物品属性值“11”对应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为“8”。上述第三个目标物品属性值“10”对应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为“9”。上述第四个目标物品属性值“12”对应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为“7”。得到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组“9,8,9,7”。
第五步,将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每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对应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确定为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得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组可以是“0.8,0.9,0.8,0.7”。上述第一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8”对应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为“5”。上述第二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9”对应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为“4”。上述第三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8”对应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为“5”。上述第四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0.7”对应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为“6”。得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5,4,5,6”。
第六步,确定上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目标物品属性值的平均值。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属性值组“10,11,10,12”中的各个目标物品属性值的平均值为“10.75”。
第七步,确定上述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各个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的平均值。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组“9,8,9,7”中的各个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的平均值为“8.25”。
第八步,确定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的平均值。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5,4,5,6”中的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的平均值为“5”。
第九步,通过公式,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374617DEST_PATH_IMAGE031
其中,
Figure 290620DEST_PATH_IMAGE032
表示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214714DEST_PATH_IMAGE033
表示上述各个目标物品属性值的平均值。
Figure 848958DEST_PATH_IMAGE034
表示上述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的平均值。
Figure 274123DEST_PATH_IMAGE035
表示上述各个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的平均值。
Figure 310212DEST_PATH_IMAGE036
表示上述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的平均值。这里,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各个目标物品属性值的平均值
Figure 139628DEST_PATH_IMAGE033
可以是“10.75”。上述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的平均值
Figure 136534DEST_PATH_IMAGE034
可以是“0.8”。上述各个目标物品属性评分值的平均值
Figure 240756DEST_PATH_IMAGE035
可以是“8.25”。上述各个目标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的平均值
Figure 600193DEST_PATH_IMAGE036
可以是“5”。通过公式,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256302DEST_PATH_IMAGE037
步骤203,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终端获取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对应的物品在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和物品出库量组。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还包括: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物品获取量对应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物品预估获取量,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物品预估获取量对应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对应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物品需求量,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物品需求量对应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的物品出库量,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对应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物品保质属性值,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这里,物品获取量可以是物品被获取的数量(例如,物品A被卖出20件,即物品A的物品获取量为20)。这里,物品预估获取量可以是指物品预估被获取的数量(例如,物品A预估被卖出24件,即物品A的物品预估获取量为24)。这里,物品进货量可以是物品出库量组中满足条件的物品数量(例如,物品A的物品出库量可以是“25”,满足条件的物品A的数量为23,即物品A的物品进货量为23)。这里,物品保质属性值可以是物品的保质期的时长(例如,物品A的保质期为9天,即物品保质属性值为9)。这里,物品需求量可以是指物品的实际订单量(例如,物品A的订单量为28,即物品A的物品需求量为28)。这里,物品出库量可以是指供应方向需求方发出物品的实际数量(例如,物品A的物品需求量为28,供应方发出物品A的数量为25,即物品A的物品出库量为25)。这里,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可以是指赋予物品获取量组的权重评分值(例如,物品获取量组的权重评分可以为9分,即物品获取评分值为9)。这里,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可以是指赋予物品需求量组的权重评分(例如,物品需求量组的权重评分可以为8分,即物品需求评分值为8)。
作为示例,10月1号,物品A的物品获取量可以是“20”,物品预估获取量可以是“24”,物品进货量可以是“23”,物品保质属性值可以是“9”,物品需求量可以是“28”,物品出库量可以是“25”。
作为另外一个示例,10月1号-10月5号,物品A的物品获取量组可以是“20,22,18,21,19”。物品A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可以是“24,25,21,25,23”。物品A的物品进货量组可以是“23,24,22,26,24”。物品A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可以是“9,8,10,11,7”。物品A的物品需求量组可以是“28,26,25,30,27”。物品A的物品出库量组可以是“27,25,23,26,25”。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可以是“9”。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可以是“8”。
步骤204,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这里,预设未来时间段可以是“10月7号-10月11号”。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第一步,基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步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物品获取量作为目标物品获取量,得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这里,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任意满足需求的条件。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物品获取量大于或等于19”。
作为示例,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20,22,18,21,19”中选择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物品获取量大于或等于19”的物品获取量作为目标物品获取量,得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20,22,21,19”。
第二子步骤,将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获取量和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得到获取偏差比值组。这里,获取偏差比值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可以是“20,22,21,19”。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0”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0”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24”的比值为“0.83”。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2”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2”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25”的比值为“0.88”。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1”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21”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25”的比值为“0.84”。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19”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19”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23”的比值为“0.82”。得到获取偏差比值组“0.83,0.88,0.84,0.82”。
第三子步骤,将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偏差比值的均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0.83,0.88,0.84,0.82”中的各个获取偏差比值的均值“0.8425”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
第四子步骤,确定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每个获取偏差比值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得到差值绝对值序列。
作为示例,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可以是“0.83,0.88,0.84,0.82”。上述获取偏差比值“0.83”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0.8425”的差值绝对值为“0.0125”。上述获取偏差比值“0.88”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0.8425”的差值绝对值为“0.0375”。上述获取偏差比值“0.84”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0.8425”的差值绝对值为“0.0025”。上述获取偏差比值“0.82”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0.8425”的差值绝对值为“0.0225”。得到差值绝对值序列“0.0125,0.0375,0.0025,0.0225”。
第五子步骤,从上述差值绝对值序列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目标差值绝对值,得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这里,预定阈值可以是任意符合条件的数值。
作为示例,从上述差值绝对值序列“0.0125,0.0375,0.0025,0.0225”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0.03”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目标差值绝对值,得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0.0125,0.0025,0.0225”。
第六子步骤,将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中的每个目标差值绝对值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确定为目标获取偏差比值,得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可以是“0.0125,0.0025,0.0225”。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0.0125”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为“0.83”。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0.0025”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为“0.84”。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0.0225”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为“0.82”。得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0.83,0.84,0.82”。
第七子步骤,对上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目标获取偏差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这里,物品获取偏差率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可以是“0.83,0.84,0.82”。将目标获取偏差比值对应的物品获取量作为权重,对上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目标获取偏差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599559DEST_PATH_IMAGE038
第八子步骤,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物品获取量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进货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比值,得到获取比值组。其中,获取比值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可以是“20,22,18,21,19”。上述物品进货量组可以是“23,24,22,26,24”。上述物品获取量“20”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20”对应的物品进货量“23”的比值为“0.86”。上述物品获取量“22”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22”对应的物品进货量“24”的比值“0.91”。上述物品获取量“18”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18”对应的物品进货量“22”的比值“0.81”。上述物品获取量“21”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21”对应的物品进货量“26”的比值“0.8”。上述物品获取量“19”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19”对应的物品进货量“24”的比值“0.79”。得到获取比值组“0.86,0.91,0.81,0.8,0.79”。
第九子步骤,将上述获取比值组中的获取比值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一获取比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获取比值组“0.86,0.91,0.81,0.8,0.79”中的获取比值的最大值“0.91”确定为第一获取比值。
第十子步骤,对上述获取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第二获取比值。这里,第二获取比值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获取比值组可以是“0.86,0.91,0.81,0.8,0.79”。将获取比值对应的物品获取量作为权重,对上述获取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第二获取比值:
Figure 507472DEST_PATH_IMAGE039
第十一子步骤,将上述第一获取比值和上述第二获取比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获取率。
作为示例,将上述第一获取比值“0.91”和上述第二获取比值“0.83”的均值“0.87”确定为物品获取率。
第二步,基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步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从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物品出库量作为目标物品出库量,得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这里,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任意满足需求的条件。例如,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物品出库量大于或等于25”。
作为示例,从上述物品出库量组“27,25,23,26,25”中选择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物品出库量大于或等于25”的物品出库量作为目标物品出库量,得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27,25,26,25”。
第二子步骤,将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出库量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对应的物品需求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比值,得到第一比值组。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可以是“27,25,26,25”。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可以是“28,26,25,30,27”。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7”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7”对应的物品需求量“28”的比值为“0.96”。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5”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5”对应的物品需求量“26”的比值为“0.96”。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6”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6”对应的物品需求量“30”的比值为“0.86”。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5”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25”对应的物品需求量“27”的比值为“0.92”。得到第一比值组“0.96,0.96,0.86,0.92”。
第三子步骤,将上述第一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一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补货系数。
作为示例,将上述第一比值组“0.96,0.96,0.86,0.92”中的各个第一比值的平均值“0.925”确定为补货系数。
第四子步骤,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三预设条件的物品进货量作为目标物品进货量,得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这里,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任意满足需求的条件。例如,第三预设条件可以是“物品进货量大于或等于23”。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23,24,22,26,24”中选择符合第三预设条件“物品进货量大于或等于23”的物品进货量作为目标物品进货量,得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23,24,26,24”。
第五子步骤,将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进货量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对应的物品出库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二比值,得到第二比值组。这里,第二比值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可以是“23,24,26,24”。上述物品出库量组可以是“27,25,23,26,25”。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3”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上述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3”对应的物品出库量“27”的比值为“0.85”。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4”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上述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4”对应的物品出库量“25”的比值为“0.96”。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6”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上述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6”对应的物品出库量“26”的比值为“1”。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4”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上述述目标物品进货量“24”对应的物品出库量“25”的比值为“0.96”。得到第二比值组“0.85,0.96,1,0.96”。
第六子步骤,将上述第二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二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需求满足率。这里,需求满足率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将上述第二比值组“0.85,0.96,1,0.96”中的各个第二比值的平均值“0.94”确定为需求满足率。
第三步,通过公式,生成物品调度量:
Figure 252574DEST_PATH_IMAGE040
其中,
Figure 830317DEST_PATH_IMAGE041
表示物品调度量。
Figure 660870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841316DEST_PATH_IMAGE042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率。
Figure 565558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需求量的和。
Figure 438836DEST_PATH_IMAGE043
表示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
Figure 756685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740821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335882DEST_PATH_IMAGE044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114482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
Figure 919627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
Figure 832088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
Figure 406289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作为示例,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621370DEST_PATH_IMAGE023
可以是“0.83”。上述物品获取率
Figure 648232DEST_PATH_IMAGE046
可以是“0.87”。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需求量的和
Figure 849537DEST_PATH_IMAGE025
是“136”。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
Figure 278244DEST_PATH_IMAGE043
是“9”。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664226DEST_PATH_IMAGE007
可以是“0.925”。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568597DEST_PATH_IMAGE008
可以是“0.94”。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432648DEST_PATH_IMAGE044
可以是“0.76”。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
Figure 715862DEST_PATH_IMAGE029
可以是“9”。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
Figure 413690DEST_PATH_IMAGE030
可以是“8”。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
Figure 415145DEST_PATH_IMAGE047
可以是“100”。通过公式,生成物品调度量:
Figure 348465DEST_PATH_IMAGE048
第四步,将上述物品调度量确定为物品调度信息。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调度量“102”确定为物品调度信息“物品A:物品下单量102”。
步骤205,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物品调度信息发送至具有显示功能和调度功能的车辆调度设备。然后,上述车辆调度设备可以自动选择车辆运输物品。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调度信息“物品A:物品下单量102”发送至具有显示功能和调度功能的车辆调度设备“001”。然后,车辆调度设备“001”可以选择车辆“B”运输物品“A”。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可以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由此,可以有效利用物品标签信息,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从而可以初步了解物品需求的基本趋势,为下一步生成物品调度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接着,可以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可以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由此,可以有效利用物品的相关历史信息,为下一步计算物品需求量提供了数据基础。例如,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物品调度量的偏差,提高计算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然后,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成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最后,可以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由此,可以根据物品调度量,安排合适的运输车辆,避免了反复调度。从而,有利于对物品进行有序运输,进而可以降低能源的损耗。
进一步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300。该方法可以由图1的计算设备101来执行。该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
步骤302,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步骤303,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1-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3,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基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
第一步,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物品获取量作为目标物品获取量,得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
第二步,将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获取量和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得到获取偏差比值组。
第三步,将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偏差比值的均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
第四步,确定上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每个获取偏差比值和上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得到差值绝对值序列。
第五步,从上述差值绝对值序列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目标差值绝对值,得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
第六步,将上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中的每个目标差值绝对值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确定为目标获取偏差比值,得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
第七步,对上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目标获取偏差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
第八步,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物品获取量和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上述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进货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比值,得到获取比值组。
第九步,将上述获取比值组中的获取比值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一获取比值。
第十步,对上述获取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第二获取比值。
第十一步,将上述第一获取比值和上述第二获取比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获取率。
步骤305,基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和上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
第一步,从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物品出库量作为目标物品出库量,得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
第二步,将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出库量和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上述目标物品出库量对应的物品需求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比值,得到第一比值组。
第三步,将上述第一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一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补货系数。
第四步,从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三预设条件的物品进货量作为目标物品进货量,得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
第五步,将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进货量和上述物品出库量中与上述目标物品进货量对应的物品出库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二比值,得到第二比值组。
第六步,将上述第二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二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需求满足率。
步骤306,将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预估获取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预估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直接将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预估获取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预估均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24,25,21,25,23”中的各个物品预估获取量的均值“23.6”确定为物品预估均值。
步骤307,将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保质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保质均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9,8,10,11,7”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9”确定为物品保质均值。
步骤308,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进货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直接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进货均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23,24,22,26,24”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均值“23.8”确定为物品进货均值。
步骤309,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20,22,18,21,19”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100”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步骤310,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进货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进货总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进货量组“23,24,22,26,24”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和“119”确定为物品进货总量。
步骤311,将上述物品进货总量和上述物品获取总量的差值确定为物品期末库存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物品进货总量和上述物品获取总量的差值确定为物品期末库存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进货总量“119”和上述物品获取总量“100”的差值“19”确定为物品期末库存量。
步骤312,基于上述物品预估均值、上述物品保质均值、上述物品进货均值、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上述补货系数和上述需求满足率,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Figure 345240DEST_PATH_IMAGE049
其中,
Figure 338604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第一物品调度量。
Figure 827354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上述物品预估均值。
Figure 298787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上述物品保质均值。
Figure 431959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
Figure 330645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上述物品进货均值。
Figure 41112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440869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818761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Figure 622769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
Figure 961478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774713DEST_PATH_IMAGE050
中的最大值。
Figure 741532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这里,第一物品调度量可以表征物品库存补货量。
作为示例,上述物品预估均值
Figure 106654DEST_PATH_IMAGE003
可以是“23.6”。上述物品保质均值
Figure 57293DEST_PATH_IMAGE004
可以是“9”。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
Figure 674219DEST_PATH_IMAGE005
可以是“19”。上述物品进货均值
Figure 370910DEST_PATH_IMAGE006
可以是“23.8”。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47879DEST_PATH_IMAGE007
可以是“0.925”。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220235DEST_PATH_IMAGE008
可以是“0.94”。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Figure 375273DEST_PATH_IMAGE051
步骤313,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第一物品调度量、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上述物品获取率、上述补货系数和上述需求满足率,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第一步,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物品获取量的最大值确定为目标物品获取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20,22,18,21,19”中的物品获取量的最大值“22”确定为目标物品获取量。
第二步,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获取均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20,22,18,21,19”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均值“20”确定为物品获取均值。
第三步,将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需求量的和确定为物品需求总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需求量组“28,26,25,30,27”中的各个物品需求量的和“136”确定为物品需求总量。
第四步,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获取量组“20,22,18,21,19”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100”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第五步,将上述物品获取总量和上述物品需求总量的比值确定为调控系数。其中,调控系数的取值可以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获取总量“100”和上述物品需求总量“136”的比值“0.73”确定为调控系数。
第六步,基于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上述物品获取均值、上述调控系数和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Figure 706897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23609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二物品调度量。
Figure 683260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
Figure 240057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均值。
Figure 301554DEST_PATH_IMAGE052
表示上述调控系数。
Figure 320325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
Figure 326328DEST_PATH_IMAGE019
表示
Figure 823168DEST_PATH_IMAGE053
Figure 739171DEST_PATH_IMAGE011
中的最大值。
Figure 804211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其中,第二物品调度量可以表征仓库存储某一物品的需求上限值。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物品获取量
Figure 438454DEST_PATH_IMAGE015
可以是“22”。上述物品获取均值
Figure 473406DEST_PATH_IMAGE016
可以是“20”。上述调控系数
Figure 368550DEST_PATH_IMAGE052
可以是“0.73”。上述物品期末库存量
Figure 729124DEST_PATH_IMAGE018
可以是“19”。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Figure 850664DEST_PATH_IMAGE055
第七步,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第一物品调度量、上述第二物品调度量、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上述物品获取率、上述补货系数和上述需求满足率,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七步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将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物品保质属性值的最小值确定为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作为示例,将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9,8,10,11,7”中的物品保质属性值的最小值“7”确定为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第二子步骤,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上述物品获取率、上述物品需求总量、上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上述物品获取总量、上述补货系数、上述需求满足率、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和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Figure 689307DEST_PATH_IMAGE056
其中,
Figure 189690DEST_PATH_IMAGE022
表示第三物品调度量。
Figure 721165DEST_PATH_IMAGE023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64422DEST_PATH_IMAGE042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率。
Figure 96969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总量。
Figure 842071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上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Figure 278868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总量。
Figure 984787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165233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30421DEST_PATH_IMAGE028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903699DEST_PATH_IMAGE045
表示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
Figure 346181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
Figure 64739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向下取整运算。其中,第三物品调度量可以表征当日物品预估需求量。
作为示例,上述物品获取偏差率
Figure 784433DEST_PATH_IMAGE023
可以是“0.83”。上述物品获取率
Figure 703979DEST_PATH_IMAGE042
可以是“0.87”。上述物品获取总量
Figure 243544DEST_PATH_IMAGE025
可以是“136”。上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Figure 890426DEST_PATH_IMAGE026
可以是“7”。上述物品获取总量
Figure 464627DEST_PATH_IMAGE027
可以是“100”。上述补货系数
Figure 679708DEST_PATH_IMAGE007
可以是“0.925”。上述需求满足率
Figure 316357DEST_PATH_IMAGE008
可以是“0.94”。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Figure 907875DEST_PATH_IMAGE028
可以是“0.76”。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
Figure 71003DEST_PATH_IMAGE045
可以是“9”。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
Figure 316040DEST_PATH_IMAGE030
可以是“8”。通过公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Figure 95777DEST_PATH_IMAGE057
第三子步骤,基于上述第一物品调度量、上述第二物品调度量和上述第三物品调度量,生成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作为示例,将上述第一物品调度量“198”与上述第三物品调度量“37”的和“235”确定为物品调度总量。将上述第二物品调度量“302”与上述物品调度总量“235”的差值“67”确定为物品调度量。基于上述物品调度量“67”生成的物品调度信息可以是“物品A:物品下单量67”。
步骤314,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14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5,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步骤312-313中的公式以及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由此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依据历史的物品进货量进行采购,未考虑到物品需求量上限和物品保质期对预测物品调度量的影响,由此导致生成的物品调度量不准确,由于不准确的物品调度,容易导致物品积压,造成物品的不必要损耗”。导致物品的不必要损耗的因素往往如下:现有的调度方式依据预测的物品调度量进行调度,而物品调度量会由于未考虑物品需求量上限和物品保质期的影响,由此导致生成的物品调度量不准确,由于不准确的物品调度,容易导致物品积压,造成物品的不必要损耗。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降低物品损耗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本公开引入物品预估均值、物品保质均值、物品期末库存量、物品进货均值、目标物品获取量、物品获取均值、调控系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物品获取评分值、物品获取偏差率、物品获取率、物品需求评分值、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等十四个因素以提高计算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这里,引入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是为了考量物品需求量和物品实际进货量之间的差异,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后续预测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这里,引入物品保质均值,是了防止物品补货量太多,以至于导致物品积压,从而造成物品过期。这里,通过对物品库存补货量的预测,可以为下一步预测物品调度量提供支持。这里,引用调控系数,主要用于调控获取量波动而导致计算物品需求上限值时产生的误差。通过目标物品获取量、物品获取均值、调控系数和期末库存量四个因素,可以计算出物品需求的上限值,从而为计算实际的物品调度量奠定了基础。这里,引入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是为了修正生成第三物品调度量的偏差率,提高生成第三物品调度量的准确度。接着,通过第一物品调度量、第二物品调度量和第三物品调度量,生成物品实际的调度量。可以根据物品调度量,安排合适的运输车辆。从而,有利于对物品进行有序运输和规划运输路线。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节约运输时间,进而,可以提高物品的周转效率,有效地减少了物品的积压,降低了物品的损耗成本。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上述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的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装置4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第一生成单元402、第二获取单元403、第二生成单元404、调度单元405。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被配置成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第一生成单元402,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第二获取单元403,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第二生成单元404,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调度单元405,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4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计算设备101)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5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上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基于上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上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上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上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基于上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上述物品获取量组、上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上述物品进货量组、上述物品需求量组、上述物品出库量组、上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上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上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上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上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基于上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生成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第二生成单元、调度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生成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基于上述物品属性值组、上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上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上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包括:
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所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所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所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所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所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
基于所述物品属性值组、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所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所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基于所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所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所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所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所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
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出库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所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
基于所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品获取信息还包括: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物品获取量对应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物品预估获取量,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物品预估获取量对应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对应所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物品需求量,所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物品需求量对应所述物品出库量组中的物品出库量,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物品进货量对应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物品保质属性值;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出库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所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
基于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和所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
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和所述物品进货量组,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和物品获取率,包括:
从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物品获取量作为目标物品获取量,得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
将所述目标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获取量和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与所述目标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预估获取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得到获取偏差比值组;
将所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偏差比值的均值确定为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
确定所述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每个获取偏差比值和所述获取偏差比值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得到差值绝对值序列;
从所述差值绝对值序列中选择小于预定阈值的差值绝对值作为目标差值绝对值,得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
将所述目标差值绝对值序列中的每个目标差值绝对值对应的获取偏差比值确定为目标获取偏差比值,得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
对所述目标获取偏差比值组中的各个目标获取偏差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物品获取偏差率;
将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每个物品获取量和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与所述物品获取量对应的物品进货量的比值确定为获取比值,得到获取比值组;
将所述获取比值组中的获取比值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一获取比值;
对所述获取比值组中的各个获取比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生成第二获取比值;
将所述第一获取比值和所述第二获取比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获取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和所述物品出库量组,生成补货系数和需求满足率,包括:
从所述物品出库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物品出库量作为目标物品出库量,得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
将所述目标物品出库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出库量和所述物品需求量组中与所述目标物品出库量对应的物品需求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一比值,得到第一比值组;
将所述第一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一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补货系数;
从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选择符合第三预设条件的物品进货量作为目标物品进货量,得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
将所述目标物品进货量组中的每个目标物品进货量和所述物品出库量组中与所述目标物品进货量对应的物品出库量的比值确定为第二比值,得到第二比值组;
将所述第二比值组中的各个第二比值的平均值确定为需求满足率。
5.根据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包括:
将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预估获取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预估均值;
将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各个物品保质属性值的均值确定为物品保质均值;
将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进货均值;
将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将所述物品进货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进货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进货总量;
将所述物品进货总量和所述物品获取总量的差值确定为物品期末库存量;
基于所述物品预估均值、所述物品保质均值、所述物品进货均值、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一物品调度量;
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第一物品调度量、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第一物品调度量、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包括:
将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物品获取量的最大值确定为目标物品获取量;
将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均值确定为物品获取均值;
将所述物品需求量组中的各个物品需求量的和确定为物品需求总量;
将所述物品获取量组中的各个物品获取量的和确定为物品获取总量;
将所述物品获取总量和所述物品需求总量的比值确定为调控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物品获取量、所述物品获取均值、所述调控系数和所述物品期末库存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二物品调度量;
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第一物品调度量、所述第二物品调度量、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第一物品调度量、所述第二物品调度量、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补货系数和所述需求满足率,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包括:
将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中的物品保质属性值的最小值确定为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
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偏差率、所述物品获取率、所述物品需求总量、所述目标物品保质属性值、所述物品获取总量、所述补货系数、所述需求满足率、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和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第三物品调度量;
基于所述第一物品调度量、所述第二物品调度量和所述第三物品调度量,生成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
8.一种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标签信息,其中,所述物品标签信息包括物品属性值组、数值转移占比组、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所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所述物品属性值组中的物品属性值对应所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中的物品属性评分值,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对应所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中的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物品属性值组、所述数值转移占比组、所述物品属性评分值组和所述数值转移占比评分值组,生成物品需求权重均值;
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物品标签信息,获取所述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物品的物品获取信息,其中,所述物品获取信息包括物品获取量组、物品预估获取量组、物品进货量组、物品保质属性值组、物品需求量组、物品出库量组、与所述物品获取量组对应的物品获取评分值、与所述物品需求量组对应的物品需求评分值;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物品需求权重均值、所述物品获取量组、所述物品预估获取量组、所述物品进货量组、所述物品需求量组、所述物品出库量组、所述物品保质属性值组、所述物品获取评分值和所述物品需求评分值,生成预设未来时间段内的物品调度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未来时间段的时长与所述预设历史时间段的时长相等;
调度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物品调度信息,控制车辆调度设备进行车辆调度。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81263.1A 2020-10-12 2020-10-12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Active CN111932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263.1A CN111932161B (zh) 2020-10-12 2020-10-12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263.1A CN111932161B (zh) 2020-10-12 2020-10-12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161A true CN111932161A (zh) 2020-11-13
CN111932161B CN111932161B (zh) 2021-01-05

Family

ID=7333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1263.1A Active CN111932161B (zh) 2020-10-12 2020-10-12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216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8337A (zh) * 2021-03-02 2021-04-02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针对物品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34309A (zh) * 2021-03-29 2021-04-30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用于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966911A (zh) * 2021-02-25 2021-06-15 杭州拼便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运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34090A (zh) * 2021-05-26 2021-06-25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运输设备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73931A (zh) * 2021-08-23 2021-11-19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70470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allocation request
CN109461059A (zh) * 2018-11-15 2019-03-12 深圳市福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交易的商品补货方法及系统
CN109472530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货物配送任务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34979A (zh) * 2019-05-24 2019-10-15 北京国华卓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CN110956478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物品进货量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70470A1 (en) * 2016-03-15 2017-09-21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allocation request
CN110956478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物品进货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2530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货物配送任务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61059A (zh) * 2018-11-15 2019-03-12 深圳市福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交易的商品补货方法及系统
CN110334979A (zh) * 2019-05-24 2019-10-15 北京国华卓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6911A (zh) * 2021-02-25 2021-06-15 杭州拼便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运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598337A (zh) * 2021-03-02 2021-04-02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针对物品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34309A (zh) * 2021-03-29 2021-04-30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用于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34090A (zh) * 2021-05-26 2021-06-25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运输设备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73931A (zh) * 2021-08-23 2021-11-19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73931B (zh) * 2021-08-23 2024-04-16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161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2161B (zh) 针对物品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1932189B (zh) 库存相关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2184100A (zh) 物品库存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61306B (zh) 一种物品的库存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3034090B (zh) 运输设备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689159B (zh) 一种商品补货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36802B (zh) 物品补货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3988768B (zh) 一种库存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785211B (zh) 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27102B (zh) 用于调货比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85442B (zh) 设备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222490A (zh) 一种库存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4663015A (zh) 补货方法和装置
CN113780914A (zh) 库存调配方法和装置
CN112633541B (zh) 一种基于单品流的库存网络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2308378A (zh) 调度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32191B (zh) 货架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562772A (zh) 物品补货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2862415B (zh) 运输车辆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085441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271582A (zh) 物品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09986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22304B (zh) 一种库存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5115313A (zh) 一种订单时效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27047A (zh) 动态定价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3

Address after: 518000 807, No. 121, Minsheng Avenue, Shang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nx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room 801, 08 / F, building 7, yard 34, Chuang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ISSFRESH E-COMMER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