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9067A - 空调机的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9067A
CN111919067A CN201980020292.6A CN201980020292A CN111919067A CN 111919067 A CN111919067 A CN 111919067A CN 201980020292 A CN201980020292 A CN 201980020292A CN 111919067 A CN111919067 A CN 111919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pace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02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9067B (zh
Inventor
金炅泰
裵要世
高永桓
金炳淳
金周连
陈深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919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9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9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9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F16L41/03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comprising junction pieces for four or more pip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在分配流路的转换空间中形成静压,并且使液体‑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穿过导向空间的同时均匀地进行混合,然后将制冷剂从分配空间中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连接口,因此,具有能够将处于更加均匀的状态的制冷剂供应到各个分支管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分配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将从一个供应管供应到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分支管的空调机的分配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器构成,并且利用空气调节的循环来向建筑物或房间供应冷气或暖气。
空调机从结构上划分为,压缩机配置在室外的分离式和与压缩机制作成一体的一体式。
在分离式中,将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内机,将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设置于室外机,并且利用制冷剂配管将彼此分离的两个装置连接。
在一体式中,将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设置在一个壳体内。
一体式空调机包括:将装置挂到窗户而直接设置的窗户式空调机;以及将吸入管道(duct)和吐出管道连接并设置在室内外侧的管道式空调机等。
作为所述分离式空调机,包括直立设置的立式空调机、挂在墙壁上而设置的壁挂式空调机等。
在各种类型的空调机中,为了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配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由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流动的管(tube)和结合于所述管并用于改善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散热销构成。
即使采用一个热交换器,也可以通过多个流路接收制冷剂,以能够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各个部位均匀地进行热交换。
为此,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用于供应制冷剂的一侧配置有分配器,并且,在所述分配器将供应到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之后,所分配的制冷剂将会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器。
然而,在现有的分配器中,将多个分支管连接到一个供应管,因此,存在有因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而无法进行均匀分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10-0525421 B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分配器,其能够在内部对供应到的制冷剂形成静压,然后将形成静压的制冷剂分配到多个分支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多个分支管均匀地供应制冷剂的结构的空调机的分配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分配器,其在内部配置有用于形成静压的分配流路,从而在形成静压之后能够使热损失最小化。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到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在内部配置有用于形成静压的分配流路,由此在形成静压之后分配到分支管的过程中能够使热损失最小化。
在本发明中,在分配流路的转换空间中形成静压,并且使液体-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穿过导向空间的同时均匀地进行混合,然后从分配空间中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连接口,因此,具有能够将处于更加均匀的状态的制冷剂供应到各个分支管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包括:第一主体,其形成有朝向一侧呈开口的开口部,在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开口部连通的设置空间,并且连接有用于向所述设置空间供应制冷剂的供应管;第二主体,其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于所述设置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主体结合,并且结合有用于接收所述设置空间内部的制冷剂的多个分支管;引导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主体凸出,而且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使从所述供应管供应到的制冷剂进行流动的引导空间;引导槽,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引导件以与所述引导槽隔开的方式插入于所述引导槽;以及分配流路,其形成在所述设置空间中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在彼此相结合的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而且用于将从所述供应管供应到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分支管,所述分配流路包括:转换空间,其形成在所述引导件的末端和所述引导槽之间,并且用于转换从所述引导件供应到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导向空间,其形成在所述引导件的外侧和所述引导槽之间并与所述转换空间连通;以及分配空间,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并位于所述引导槽的外侧,并且其用于使多个所述分支管和所述导向空间连通。
所述引导空间的形成方向和所述导向空间的形成方向可以形成为平行。
沿着所述引导空间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沿着所述导向空间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可以形成为相反。
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可以在所述转换空间中转换180度。
所述分配空间可以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所述引导槽还可以包括槽部,所述槽部形成所述转换空间并配置成面向所述引导件的末端,所述槽部可以形成为朝向所述一侧呈尖尖的圆锥形状。
圆锥形状的所述槽部的顶点可以位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上。
还可以包括供应口,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供应管插入于所述供应口,所述供应口、所述引导件以及所述转换空间可以配置成一列。
所述供应管的直径和所述引导空间的直径可以形成为相同。
所述第一主体可以包括:第一基座,其形成有与所述供应管连接的供应口;第一侧壁,其从所述第一基座的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且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基座的边缘,而且在其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形成所述设置空间;以及所述引导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并且从所述第一基座朝向所述一侧凸出。
所述第二主体可以包括:第二基座,其插入于所述设置空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座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分配空间;引导孔,其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二基座并朝向所述第一基座呈开口;第二侧壁,其从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边缘,并且紧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面;第三侧壁,其从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边缘,并且与所述引导件的外侧面隔开间隔而形成所述导向空间;顶壁,其覆盖所述第三侧壁的上侧,并且与所述引导件的末端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转换空间;所述引导槽,其由所述第三侧壁和顶壁围绕而形成并与所述引导孔连通,并且所述引导件经由所述引导孔插入到所述引导槽;设置槽,其配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分支管连通;以及连接口,其贯通所述第二基座,并且用于使所述设置槽和分配空间连通。
还可以包括支撑件(supportor),其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设置空间凸出,并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主体。
所述支撑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并且所述分配空间可以形成在所述支撑件的内侧。
所述分支管可以插入于所述设置槽。
还可以包括槽部,其形成所述顶壁的下侧面并形成所述转换空间,并且其配置成面向所述引导件的末端,所述槽部可以形成为朝向所述一侧呈尖尖的圆锥形状。
圆锥形状的所述槽部的顶点可以位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上。
所述引导件和所述引导槽可以配置在第一中心轴C1线上,所述设置槽和所述连接口可以配置在第二中心轴C2线上,并且所述第二中心轴C2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中心轴C1的半径方向的外侧。
还可以包括封闭端,其位于所述分配空间中的比所述连接口更靠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引导空间和导向空间可以平行地配置。
所述导向空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分配空间的长度方向可以交叉成90度。
所述分配空间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并配置在所述引导件的外侧,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配空间可以形成为圆环(doughnut)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效果。
第一、在本发明中,在内部配置有用于形成静压的分配流路,因此,具有在形成静压之后将制冷剂分配给分支管的过程中能够使热损失最小化的优点。
第二、在本发明中,多个分支管配置于以供应管的第一中心轴作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因此,具有能够将制冷剂均匀地供应到多个分支管的优点。
第三、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静压的分配流路配置成与经由供应管而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因此,具有有利于形成静压的优点。
第四、在本发明中,从供应管供应到的制冷剂经由引导件而引导至内部,并且在分配空间对供应到的制冷剂形成静压之后分配到分支管,因此,具有能够使形成静压之后到分配为止的移动距离最小化的优点。
第五、在本发明中,在分配流路的转换空间中形成静压,并且使液体-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穿过导向空间的同时均匀地进行混合,然后将制冷剂从分配空间中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连接口,因此,具有能够将处于更加均匀的状态的制冷剂供应到各个分支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主体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第一主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剖视图。
图8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制冷剂的流向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4是为了分析分配器的流动而定义分配器的各个部分的正面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2的流动分析的图表。
图16是示出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5的流动分析的图表。
图17是示出图14的分配器的各个部位上的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2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图18是示出图14的分配器的各个部位上的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5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形式来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完全,并且为了将发明的范畴完全告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框图。
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包括:压缩机10,其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11,其从所述压缩机10接收制冷剂并对所接收的制冷剂进行冷凝;电子膨胀阀50,其用于使所述冷凝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液体制冷剂进行膨胀;室内热交换器13,其用于使被所述电子膨胀阀50膨胀了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储液器14,其在接收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吐出的制冷剂之后,仅仅将气体制冷剂提供到所述压缩机10;以及控制部20,其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0。
所述电子膨胀阀(EEV)12可以根据施加的电流值而调节其开度。
所述空调机还可以包括:室外送风风扇15,其用于使空气流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1;和室内送风风扇16,其用于使空气流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
所述压缩机采用能够对运转频率进行调节的变频压缩机。
所述空调机设置有室内机检测部和室外机检测部,以控制所述压缩机10。
所述控制部20可以通过由所述室内机检测部或室外机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湿度、制冷剂压力、制冷剂温度等,来控制所述压缩机10或电子膨胀阀50。
所述室内机检测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热交换器的温度的蒸发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蒸发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压力的蒸发制冷剂压力传感器。
所述室外机检测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凝热交换器的温度的冷凝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冷凝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压力的冷凝制冷剂压力传感器。
所述空调机可以在室内配管或室外配管设置有单独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对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接收在所述电子膨胀阀50中被膨胀了的制冷剂,并且供应到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为了提高与所述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划分为多个热交换部而构成,并且向各个所述热交换部供应各自的制冷剂(在本说明书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
为了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形成多个制冷剂供应流路,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入口侧配置有分配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器100配置在所述电子膨胀阀50和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并且对从所述电子膨胀阀50供应到的制冷剂进行分配,然后提供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
将用于使所述电子膨胀阀50和分配器100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定义为供应管101。将用于使所述制冷剂分配器100和室内热交换器13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定义为分支管1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应管101配置有一个,而所述分支管102配置有四个。与本实施例不同,所述分支管102的数量可以构成为各种各样。
另外,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分配器100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13供应制冷剂的用途不同,所述分配器100可以用于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1供应制冷剂。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分配器倒置,从而将所述分配器作为用于使从热交换器吐出的制冷剂与一个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合并管而使用。
以下,进一步对所述分配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分配器的构成>
图2是图1所示的分配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正面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主体的正面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第一主体的俯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正面剖视图,图8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俯视图。
所述分配器100包括:第一主体110,其连接有供应管101;第二主体120,其连接有多个分支管102;分配流路150,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0之间,并且对经由所述供应管101供应的制冷剂形成静压,而且将形成了静压的制冷剂提供到多个所述分支管102。
穿过所述分配流路15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形成为与穿过所述供应管101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
通过结合所述第一主体1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0来制造所述分配器100。当所述第一主体110和所述第二主体120结合时,将会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器100由两个部件制作。由于本实施例的分配器100由两个部件制作,因此具有能够使部件的数量最少化的优点。
<第一主体的构成>
所述第一主体110的一侧(附图中的上侧)形成开口,并且在其另一侧(附图中的下侧)结合有所述供应管101。所述第一主体110整体上形成为圆筒形。供应管101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110,并且所述供应管101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第一主体110的内部。
所述第一主体110包括:第一基座112,其形成有供应口111;第一侧壁114,其从所述第一基座112的边缘朝向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侧)凸出,并且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基座112的边缘,而且在其一侧形成有开口了的开口部113;引导件116,其从所述第一基座112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4的内部,并且与所述供应口111连通而接收制冷剂;设置空间117,其被所述第一基座112、第一侧壁114以及引导件116围绕而形成,所述开口部113配置于所述设置空间117的一侧;以及支撑件118,其从所述第一基座112、第一侧壁114或引导件116中的至少一个凸出到所述设置空间117,当所述第一主体110与所述第二主体120结合时支撑所述第二主体120。
所述第二主体120组装到所述设置空间117。当组装所述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时,所述设置空间117中的一部分将会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流路150并不是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10或第二主体120的构成。当组装所述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时,所述设置空间117中的一部分将会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10整体上形成为圆筒形。所述第一主体110的一侧(附图中,为上侧)形成有开口部113,并且所述第一主体110的内侧凹陷而成。
所述第一基座112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主体110的底部,所述供应口111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一基座112。经由所述供应口11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第一主体1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基座112的底面112b形成有结合槽115,使得所述供应管101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一基座112;所述结合槽115形成台阶。
所述结合槽115形成在所述供应口111的周边,并且与所述供应口111连通。所述结合槽115从下侧朝向上侧凹陷而形成。所述结合槽115的直径形成为大于所述供应口111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应口111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管101的直径相同。所述结合槽115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管101的壁厚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槽115的直径D7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管101的外径相同。
当所述供应管101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110时,使所述供应管101的厚度不凸出到所述供应口111的内侧,并且所述供应口111的内侧面111a和所述供应管101的内侧面101a形成连续的表面。
所述第一侧壁114沿着所述第一基座112的边缘形成。所述第一侧壁114形成所述第一主体11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14形成为环形状。
所述第一侧壁114与所述第一基座112制作成一体。
当组装所述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时,所述第二主体120的外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一侧壁114的内侧面。
通过所述第一侧壁114和第一基座112,在所述第一主体110的内部将会形成能够插入所述第二主体120的设置空间。
所述设置空间117中的一部分将会形成分配流路150。所述第二主体120插入到所述设置空间117,并且所述第二主体120被所述支撑件118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18配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4和第一基座112之间。所述支撑件118用于使所述第一侧壁114和第一基座112连接。所述支撑件118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117。所述支撑件118凸出到所述设置空间117。
所述支撑件118可以制作成单独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18由与所述第一基座112和第一侧壁114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座112和第一侧壁114形成为一体。
将所述侧壁114的内侧面的直径定义为D5。将所述支撑件118的内侧面的直径定义为D6。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8的直径D6形成为小于所述设置空间117的直径D5。
所述第二主体120的另一侧端(本实施例中,为下侧端)被所述支撑件118支撑。所述第二主体120被所述支撑件118支撑,由此在所述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之间将会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所述支撑件118与所述侧壁114形成台阶。由所述支撑件118的直径D6所形成的空间将会形成分配流路150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支撑件118形成为环形状。所述支撑件118沿着所述第一侧壁114的内侧面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引导件116和供应口111位于所述支撑件118的内侧。
所述支撑件118形成为,以中心轴C1作为中心的环形状。
所述分配流路150是由所述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隔开而形成的空间,并且提供用于将从所述供应管101供应到的制冷剂供应给所述分支管102的流路。将在后述中说明所述分配流路150的详细功能和构成。
所述引导件116与所述供应口111连通而形成。所述引导件116形成为从第一基座112朝向一侧(上侧)凸出。所述引导件116将从所述供应管101供应的制冷剂引导至分配流路1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16从所述供应口111朝向第二主体120凸出。
所述引导件116与所述供应管101配置在相同的方向上。在所述引导件116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供应管101连通的引导空间1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16形成为圆筒形,并且在其内部形成有所述引导空间119。所述引导件116与所述第一基座112制作成一体。
所述引导空间119与供应口111连通。
所述引导件116的凸出的长度L形成为所述第一侧壁114的长度以下。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引导件116的从所述第一基座112的顶面112a朝向上侧凸出的长度L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侧壁114的长度相同。
即,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的高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侧壁114的末端114t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侧壁114的末端114t更靠向下侧的位置。
此外,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位于比后述的所述分配空间153和连接口130更高的位置。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位于比后述的所述分配空间153和连接口130更靠近分支口121的位置。
将所述引导件116的直径定义为D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16的直径D1是指内径。所述引导件116的内径D1可以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管101的内径R1相同,由此,能够使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最小化。即,所述引导件116具有与所述供应管101相同的直径。
另外,所述引导件116的内侧面116a与所述供应口111的内侧面111a形成连续的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应管101、供应口111以及引导件116的内径形成为相同,由此能够使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10由黄铜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10整体上形成为圆筒形状。所述供应口111、第一侧壁114、引导件116以及支撑件118的中心配置在所述中心轴C1上。
所述第一主体110的构成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
<第二主体的构成>
所述第二主体120插入到所述第一主体110的设置空间117,并且所述第二主体120与所述第一主体110一起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在所述第二主体120的一侧(上侧)连接有分支管102。
所述第二主体12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其整体上形成为圆柱形状。所述第二主体120的一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110的设置空间117。
所述第二主体120包括:第二基座122,其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10内部的所述设置空间117,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座112隔开规定间隔,而且被所述支撑件118支撑并形成为环形状;引导孔127,其配置在所述第二基座122的中心轴C1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基座112形成开口;第二侧壁124,其从所述第二基座122的外侧边缘朝向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侧)凸出,并且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122的外侧边缘,而且紧贴于所述第一侧壁114的内侧面;第三侧壁125,其从所述第二基座122的内侧边缘朝向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侧)凸出,并且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122的内侧边缘,而且与所述引导件116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顶壁123,其覆盖并封闭所述第三侧壁125的上侧,并且与所述引导件116的一侧端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分配流路150;引导槽126,其被所述第三侧壁125和顶壁123围绕而形成,并且与所述引导孔127连通,而且所述引导件116经由所述引导孔127插入到所述引导槽126;分支口121,其形成在所述顶壁123和第二侧壁124之间,并且结合有所述分支管102;设置槽128,其与所述分支口121连通,并且从所述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侧)朝向所述另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下侧)凹陷而形成,并且所述分支管102插入并结合于所述设置槽128;以及连接口130,其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二基座122,并且用于使所述设置空间117和设置槽128连通。
所述第二主体120制作成一体。
所述设置槽128和引导槽126平行地配置。所述设置槽128的形成方向与所述引导槽126的形成方向相反。例如,在所述设置槽128从上侧朝向下侧凹陷而形成的情况下,所述引导槽126从下侧朝向上侧凹陷而形成。
所述设置槽128和引导槽126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所述设置槽128和引导槽126形成为圆筒形。所述设置槽128的中心轴C2和所述引导槽126的中心轴C1平行地形成。所述引导孔127配置在所述第二基座122的中心轴C1上。所述引导孔127朝向所述第一基座112形成开口。所述引导孔127配置在所述第二主体120的底面,所述分支口121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120的上侧面。
所述引导孔127的直径与所述引导槽126的直径形成为相同。所述引导槽126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因此,在形成所述引导槽126的过程中,所述引导孔127也一并形成。虽然区分了所述引导孔127和引导槽126,但是所述引导孔127可以是所述引导槽126的一部分。
所述顶壁123形成所述引导槽126的上侧壁,并且形成所述第二主体120的上侧面。所述顶壁123与所述第三侧壁125连接。所述顶壁123和第三侧壁125围绕所述引导槽126。所述引导槽126配置在所述顶壁123和第三侧壁125的内侧。
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位于所述顶壁123的下侧。
在所述顶壁123的下侧形成有槽部129。所述槽部129构成所述引导槽126的上侧。为了便于说明,将所述引导槽126中的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和顶壁123之间的空间定义为槽部129。
当在与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本实施例中,为俯视)中观察时,多个所述设置槽128形成等间隔。
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支管102将供应管101作为中心以等间隔配置。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支管102将引导件116作为中心以等间隔配置。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支管102将引导槽126的中心轴C1作为基准以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102将所述供应管101作为中心以90度的间隔配置。由于所述分支管102以等间隔配置,因此从所述供应管101供应到的制冷剂可以被更均匀地分配。
在所述分支口121的上侧,可以形成有倒角或倒圆角(round)。此外,在所述连接口130的上侧可以形成有倒角或倒圆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130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所述连接口130用于使设置槽128和设置空间117连通。所述连接口130构成分配流路150中的一部分。
还可以形成设置槽128,其用于使所述分支口121和连接口130连通。所述设置槽128配置在与所述分支管102或供应管101相同的方向上。所述设置槽128沿着从一侧(附图中的上侧)朝向另一侧(附图中的下侧)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所述设置槽128的直径D4形成为,大于所述连接口130的直径D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102插入于所述设置槽128。所述分支管102与所述设置槽128过盈配合而固定。
所述设置槽128形成为圆筒形。所述连接口130位于所述设置槽128的第二中心轴C2上。更准确而言,所述连接口130的中心轴C2位于所述设置槽128的第二中心轴C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槽128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分支管102的外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102配置有四个。所述分支管102可以根据其尺寸和用途而不同地变更其数量。
因此,当结合所述分支管102时,所述分支管102的中心轴位于所述设置槽128和连接口130的第二中心轴C2。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中心轴形成一致,来使制冷剂进行流动时的阻力最小化。
所述第二侧壁124配置在所述设置槽128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三侧壁125配置在所述设置槽128的内侧。所述第三侧壁125的内侧面,提供所述引导槽126的内侧面126a。
所述引导槽126沿着从另一侧(附图中的下侧)朝向一侧(附图中的上侧)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引导槽126的形成方向与所述设置槽128的形成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126形成为圆筒形,所述引导槽126的直径D2形成为大于所述引导件116的直径D1。此外,所述供应管101的直径形成为小于所述引导槽126的直径D2。
所述引导槽126配置在所述设置槽128的中心。
本实施例的分配器100形成为,具有“第一侧壁114的直径D5>支撑件118的内径D6>引导槽126的直径D2>引导件116的直径D1>设置槽128的直径D4>连接口130的直径D3”的大小关系。
所述第一侧壁114的直径D5、分配空间153的直径D6、引导槽126的直径D2、引导件的直径D1、设置槽128的直径D4全部以中心轴C1为中心配置,所述连接口130的各个第二中心轴C2在以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配置有多个。
如上所述,由于与制冷剂的流动相关的流路以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为中心配置,因此,当制冷剂从供应管101流向分支管102时,能够使制冷剂偏向于任意一侧而进行流动的情况最小化。
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引导槽126位于所述设置槽128的中心轴上,所述设置槽128在以所述引导槽126的第一中心轴C1为基准的圆周方向上配置。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引导槽126位于所述设置槽128的中心轴上,所述设置槽128将所述引导槽126的第一中心轴C1作为基准以等间隔配置。
当从侧面剖视图观察时,所述设置槽128以所述引导槽126为基准配置成左右对称。当从侧面剖视图观察时,所述设置槽128的第二中心轴C2以所述引导槽126的第一中心轴C1为基准配置成左右对称。
在所述引导槽126的上侧,形成有朝向上侧凹陷而成的槽部129。所述槽部129形成所述顶壁123的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部129形成为圆锥形状。所述槽部129的圆锥顶点129a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配置数量为四个,但是,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配置数量可以不同。例如,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配置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八个、九个。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可以选择为当从顶部观察时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的数量。
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三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120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90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五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72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六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60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八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45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分支管102和设置槽128的数量为九个的情况下,当从顶部观察时,这些以30度的间隔配置。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向的示意图。
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将会穿过供应口111而流入到分配器100的内部。流入到所述供应口111的制冷剂,沿着形成在所述引导件116内部的引导空间119而流向形成于分配器100内部的分配流路150。
所述分配流路150形成在第一主体110和第二主体120之间。所述分配流路150是,用于向多个分支管102均匀地分配制冷剂的流路结构。
所述分配流路150配置在所述分配器100的内部,因此,能够使形成静压的制冷剂的热损失最小化。当用于形成静压的空间露出于分配器的外部,或者配置在分配器的外部时,在制冷剂的移动过程中将会发生热损失。
所述分配流路150包括:转换空间151,其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117,并且由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和顶壁123隔开而形成;导向空间152,其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117并与所述转换空间151连通,并且由所述引导件116和第三侧壁125隔开而形成;以及分配空间153,其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117并与所述导向空间152连通,并且由所述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22隔开而形成,而且与多个所述连接口130连通。
所述转换空间151用于转换沿着所述引导件116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穿过所述分配流路15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形成为,与穿过所述供应管101或引导件116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空间151与穿过所述供应管101或引导件116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成90度,由此覆盖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沿着所述引导件116进行流动的制冷剂,在与所述槽部129发生碰撞之后,其流动方向朝向相对于引导件116的中心轴C1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转换。
所述导向空间152形成为,与穿过所述供应管101或引导件116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成180度。沿着所述导向空间152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沿着所述引导件116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分配空间153形成为,与穿过所述供应管101或引导件116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交叉成90度。沿着所述导向空间152进行流动的制冷剂在与第一基座112发生碰撞之后,其流动方向再次朝向相对于所述中心轴C1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转换。
所述分配流路150可以对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形成规定的静压。通过分配流路150来形成静压的制冷剂,可以被均匀地分配到多个分支管102。
在将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从一个腔室分配到多个分支管102的情况下,可能会向特定分支管102供应更多量的制冷剂,由此可能会发生不均衡。
所述分配流路150的特征在于,提供用于均匀地分配制冷剂的流路结构。
所述转换空间151使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转换180度,并且将其引导至导向空间152。
所述转换空间151是由所述槽部129形成的,并且,在沿着引导件116进行流动之后从所述引导件116吐出的制冷剂与所述槽部129发生碰撞,然后其方向转换180度。
所述槽部129形成为圆锥形状,因此,可以通过圆锥的倾斜面129b来使制冷剂的阻力最小化,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116t位于所述槽部129的倾斜面129b的下方。所述倾斜面129b配置成朝向所述第一中心轴C1。
所述槽部129的顶点129a位于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上,所述倾斜面129b以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为基准配置成左右对称。
所述导向空间152是,用于将在所述转换空间151中方向被转换了的制冷剂引导至分配空间153的空间。所述导向空间152形成在所述引导件116的外侧面116b和第三侧壁125的内侧面125a之间。
所述引导件116的外侧面116b和第三侧壁125的内侧面125a平行地配置,并且形成导向空间152的间隙(gap)S。所述导向空间152的间隙S形成为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空间152的间隙S沿着水平方向形成。
所述分配空间153形成在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22之间。所述第一基座112的上侧面和第二基座122的下侧面平行地配置,并且形成分配空间153的间隙X。所述分配空间153的间隙X形成为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分配空间153的间隙X沿着垂直方向形成。
所述分配空间153的间隙X形成为,比所述导向空间152的间隙S更长。
所述导向空间152沿着所述引导件116的长度方向形成。所述引导件116形成为圆筒形,因此,所述导向空间152沿着所述引导件116的圆周方向向形成。
沿着所述导向空间152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形成为,与沿着所述引导件116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分配空间153与所述导向空间152形成90度的夹角。
沿着所述导向空间152进行移动的制冷剂,在所述分配空间153中朝向所述引导件116的半径方向的外侧被引导。
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配空间153可以形成为环形状或圆环形状。
所述连接口130与所述分配空间153形成90度的夹角。所述连接口130与所述分配空间153连通。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连接口130在所述分配空间153内形成等间隔。
多个所述连接口130以所述第一中心轴C1为基准形成90度的夹角。所述连接口130沿着与所述供应管101和引导件116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引导制冷剂。
经由所述分配空间153而被引导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所述连接口130转换90度,并被引导至分支管102。
所述连接口130可以配置在所述分配空间153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130配置在所述分配空间153的比半径方向外侧的末端更靠向内侧的位置。
将所述分配空间153中的位于所述连接口130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空间定义为,封闭端(blind end)154。
所述封闭端154可以更有效地形成流向所述连接口130的制冷剂的流速和流动方向。另外,所述封闭端154有助于所述分配流路150的静压形成。在所述封闭端154总是填充有规定量的制冷剂,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形成流向所述连接口130的制冷剂的流速,并且能够使制冷剂的阻力最小化。
穿过了所述连接口130的制冷剂,将会流向所述设置槽128和分支管102。
通过所述分配流路150的整体,能够对供应到所述供应管101的制冷剂形成静压。尤其,通过直接与从引导件116吐出了的制冷剂发生碰撞来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转换180度的所述转换空间151,是对形成静压非常有效的结构。
所述转换空间151的倾斜面129b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静压,而且还能使制冷剂均匀地流向所述导向空间152。所述转换空间151可以有效的去除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到的制冷剂的扰动。
所述导向空间152是用于有效地对转换了流动方向的制冷剂进行混合的空间。
所述导向空间152用于混合两相(2Phase)状态的制冷剂。随着制冷剂从截面积相对较大的所述转换空间151流向截面积相对较小的所述导向空间152,可以更有效地对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和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混合。
所述分配器100是用于向作为蒸发器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供应制冷剂的部件,但是,在供应到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中可以包含一部分液体制冷剂。在液体制冷剂未能与气体制冷剂均匀混合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可能会偏重地供应到一部分的分支管102,这将会成为降低热交换效率的原因。
沿着所述导向空间152进行流动的制冷剂可以与轴向C1平行地进行流动,也可以沿着所述引导件116的外侧面以螺旋状进行流动。
所述分配空间153将以均质形式混合了的两相(2Phase)状态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连接口130。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分配器200被制作成整体式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的分配器200中,供应管101代替引导件116而插入并配置于引导槽126。
本实施例的分配器200和第一实施例的分配器100在功能上相同。
所述分配器200包括:主体210,在其一侧形成有与供应管101结合的供应口111,而在其另一侧形成有与分支管102结合的多个分支口121;和分配流路150,其形成在所述主体210的内部,并且对经由所述供应管101而供应的制冷剂形成静压,并且将形成了静压的制冷剂提供到多个所述分支管102。
所述主体210包括:第一基座212,其弯折而形成供应口111;侧壁214,其从所述第一基座212的边缘朝向一侧凸出而形成;以及第二基座222,其位于所述侧壁214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基座212隔开规定间隔,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座212平行地配置。
所述分配流路150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座212和第二基座222之间。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分配流路150的结构由转换空间151、导向空间152以及分配空间153构成。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连接口130和设置槽128沿着所述供应管101的长度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供应管101插入到所述引导槽126之后,可以通过弯折所述第一基座212来形成所述供应口111,并且可以固定所述供应管101。
在本实施例中,还配置有从所述第一基座212朝向另一侧凸出的凸缘215,以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所述供应管101。所述凸缘215也在所述第一基座212的弯折过程中一起形成。
在下文中,由于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的分配器300中,所述供应管101插入于所述引导槽126而起到所述引导件116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分配器300由所述第一主体310和第二主体320构成。
所述供应管101可以插入于所述供应口111,并且通过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来与所述第一主体310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供应管101配置有止动件(stopper)103,以限制所述供应管101的插入深度。
通过所述止动件103,可以对所述供应管101的插入到所述引导槽126的位置进行对准。
此外,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一基座112朝向一侧凸出的凸缘315,所述止动件103与所述凸缘315彼此挂止。
在下文中,由于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的分配器400中,槽部429配置成面向所述引导件116的末端,并且在所述槽部429形成有凹陷部(dimple)430。
从所述引导件116吐出的制冷剂在与所述凹陷部430发生碰撞之后,流向导向空间152。所述凹陷部430可以使从所述引导件116吐出的制冷剂进行混合。
在下文中,由于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供应管501的内部形成有螺旋状的纹路505。结合有所述供应管501的分配器40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当经由所述供应管501供应制冷剂时,制冷剂的混合因所述纹路505而可以变得更加容易。
所述纹路505可以仅仅形成在所述供应管501的结合于所述供应口111的一部分。
在下文中,由于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图14是为了分析分配器的流动而定义分配器的各个部分的正面剖视图,图15是示出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2的流动分析的图表,图16是示出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5的流动分析的图表,图17是示出图14的分配器的各个部位上的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2的实验数据的表格,图18是示出图14的分配器的各个部位上的基于制冷剂干燥度为0.5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当执行所述流动分析时,实例1(CASE1)是对供应管101为直线形状的直管进行实验的情况,实例2(CASE2)是对供应管为弯折成直角的形状的弯管进行实验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分支管102配置有四个,并且将这些分别定义为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第三分支管以及第四分支管,将与每个所述分支管102结合的分支口121分别定义为第一分支口、第二分支口、第三分支口以及第四分支口。
所述第一分支口、第二分支口、第三分支口以及第四分支口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以任意一个作为基准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了编号。
在本实验中,将流入到分配器100之前的所述供应管101内部的位置定义为V1,并且将引导槽126的末端位置定义为V2,而且将连接口130的位置定义为V3。
所述连接口130与各个第一分支口、第二分支口、第三分支口以及第四分支口连接,并且将其与所述第一分支口连接的位置定义为V3_1,将其与第二分支口连接的位置定义为V3_2,将其与第三分支口连接的位置定义为V3_3,并且将其与第四分支口连接的位置定义为V3_4。
图15是表示制冷剂干燥度为0.2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表。
图15的(a)和(b)表示第一分支口和第三分支口的正面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图15的(a)是经由直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图15的(b)是经由弯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
图15的(c)和(d)是表示第二分支口和第四分支口的正面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图15的(c)是经由直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图15的(d)是经由弯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
此外,图16是制冷剂干燥度为0.5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表。
图16的(a)和(b)是表示第一分支口和第三分支口的正面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图16的(a)是经由直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图16的(b)是经由弯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
图16的(c)和(d)是表示第二分支口和第四分支口的正面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图16的(c)是经由直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图16的(d)是经由弯管的供应管而供应制冷剂的情况。
图17是制冷剂干燥度为0.2时的分配器的V1、V2、V3_1、V3_2、V3_3、V3_4上的数据。在实例1中,供应管为直管,而在实例2中,供应管为弯管。
参照图17的(a)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流速几乎不存在差异。
另外,参照图17的(b)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压力几乎不存在差异。
另外,参照图17的(c)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流量几乎不存在差异。
图18是制冷剂干燥度为0.5时的分配器的V1、V2、V3_1、V3_2、V3_3、V3_4上的数据。在实例1中,供应管为直管,在实例2中,供应管为弯管。
参照图18的(a)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流速几乎不存在差异。
另外,参照图18的(b)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压力几乎不存在差异。
另外,参照图18的(c)可以确认到:在本发明的分配器中,不论供应管是直管还是弯管,各个位置上的流量几乎不存在差异。
从图15至图18的实验数据可以确认到,本发明的分配器100可以与供应管的形状无关地,能够在内部的各个位置上形成均匀的流速、压力、流量。另外,即使改变供应管的形状,本发明的分配器100也可以在多个分支管中形成均匀的流速、压力、流量。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制造,并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的形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分配器 101:供应管
102:分支管 110:第一主体
111:供应口 112:第一基座
113:开口部 114:第一侧壁
115:结合槽 116:引导件
117:设置空间 118:支撑件
120:第二主体 121:分支口
122:第二基座 124:第二侧壁
126:引导槽 128:设置槽
129:槽部 129a:倾斜面
130:连接口 150:分配流路
151:转换空间 152:引导空间
153:分配空间 C1:第一中心轴
C2:第二中心轴

Claims (20)

1.一种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包括:
第一主体,形成有朝向一侧呈开口的开口部,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开口部连通的设置空间,并且用于向所述设置空间供应制冷剂的供应管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于所述设置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主体结合,并且结合有用于接收所述设置空间内部的制冷剂的多个分支管;
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所述引导件朝向所述第二主体凸出,在所述引导件的内部形成有使从所述供应管供应的制冷剂进行流动的引导空间;
引导槽,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引导件插入于所述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引导件隔开;以及
分配流路,形成在所述设置空间中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在相结合的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而且将从所述供应管供应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分支管,
所述分配流路包括:
转换空间,形成在所述引导件的末端和所述引导槽之间,并且用于转换从所述引导件供应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导向空间,形成在所述引导件的外侧和所述引导槽之间并与所述转换空间连通;以及
分配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并位于所述引导槽的外侧,所述分配空间用于使多个所述分支管和所述导向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引导空间的形成方向和所述导向空间的形成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沿着所述引导空间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沿着所述导向空间进行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所述转换空间转换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分配空间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引导槽还包括槽部,所述槽部形成所述转换空间并配置成面向所述引导件的末端,
所述槽部形成为朝向所述一侧呈尖尖的圆锥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圆锥形状的所述槽部的顶点位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还包括供应口,所述供应口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供应管插入于所述供应口,
所述供应口、所述引导件以及所述转换空间配置成一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供应管的直径和所述引导空间的直径形成为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
第一基座,形成有与所述供应管连接的供应口;
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基座的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基座的边缘,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形成所述设置空间;以及
所述引导件,配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一基座朝向所述一侧凸出,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
第二基座,插入于所述设置空间,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分配空间;
引导孔,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二基座并朝向所述第一基座呈开口;
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侧壁紧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面;
第三侧壁,从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边缘朝向所述一侧凸出并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二基座的内侧边缘,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引导件的外侧面隔开而形成所述导向空间;
顶壁,覆盖所述第三侧壁的上侧,并且与所述引导件的末端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所述转换空间;
所述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由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顶壁围绕而形成并与所述引导孔连通,并且所述引导件经由所述引导孔插入于所述引导槽;
设置槽,配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并与所述分支管连通;以及
连接口,贯通所述第二基座,并且用于使所述设置槽和所述分配空间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设置空间凸出,并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主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支撑件使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所述分配空间形成在所述支撑件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分支管插入于所述设置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还包括槽部,所述槽部形成所述顶壁的下侧面并形成所述转换空间,所述槽部配置成面向所述引导件的末端,
所述槽部形成为朝向所述一侧呈尖尖的圆锥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圆锥形状的所述槽部的顶点位于所述引导件的中心轴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引导件和所述引导槽配置在第一中心轴(C1)线上,所述设置槽和所述连接口配置在第二中心轴(C2)线上,
所述第二中心轴(C2)配置于所述第一中心轴(C1)的半径方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还包括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分配空间中的比所述连接口更靠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引导空间和所述导向空间平行地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导向空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分配空间的长度方向交叉成90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分配器,其中,
所述分配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并配置于所述引导件的外侧,
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分配空间形成为圆环形状。
CN201980020292.6A 2018-01-19 2019-01-18 空调机的分配器 Active CN111919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07099 2018-01-19
KR1020180007099A KR102046632B1 (ko) 2018-01-19 2018-01-19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PCT/KR2019/000783 WO2019143194A1 (ko) 2018-01-19 2019-01-18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9067A true CN111919067A (zh) 2020-11-10
CN111919067B CN111919067B (zh) 2022-04-15

Family

ID=6730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0292.6A Active CN111919067B (zh) 2018-01-19 2019-01-18 空调机的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046632B1 (zh)
CN (1) CN111919067B (zh)
WO (1) WO2019143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411B (zh) * 2021-09-28 2022-1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5927A (ko) * 1999-02-11 2000-09-15 구자홍 에어컨용 냉매 분배기
JP2005114214A (ja) * 2003-10-06 2005-04-28 Sharp Corp 冷媒分流器
CN1854648A (zh) * 2005-03-09 2006-11-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复合式空调器的制冷剂分配装置
JP2008286488A (ja) * 2007-05-18 2008-11-2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媒分配器
JP2011169496A (ja) * 2010-02-17 2011-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媒分配器
JP2014081149A (ja) * 2012-10-17 2014-05-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4301375U (zh) * 2014-12-02 2015-04-29 广州奥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分配器
CN105371539A (zh) * 2014-08-14 2016-03-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KR20160002702U (ko) * 2015-01-26 2016-08-03 곽현만 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 분배기
CN205860566U (zh) * 2016-07-15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及其冷媒分配器组件
KR20170090879A (ko) * 2016-01-29 2017-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매 분배 장치 및 냉매 분배 장치 연결용 냉매 연결배관
CN107084558A (zh) * 2017-06-28 2017-08-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分配器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2252U (ko) * 1998-12-04 2001-10-23 구자홍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구조
KR100525421B1 (ko) 2003-07-22 2005-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용 냉매 분배기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094759A (ko) * 2005-02-25 2006-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매 분배기
JP4193910B2 (ja) * 2006-06-29 2008-12-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
KR100813293B1 (ko) * 2007-02-07 2008-03-13 (주)삼원산업사 경량화된 냉동공조기용 모세관 분배통
JP2013148309A (ja) 2012-01-23 2013-08-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5927A (ko) * 1999-02-11 2000-09-15 구자홍 에어컨용 냉매 분배기
JP2005114214A (ja) * 2003-10-06 2005-04-28 Sharp Corp 冷媒分流器
CN1854648A (zh) * 2005-03-09 2006-11-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复合式空调器的制冷剂分配装置
JP2008286488A (ja) * 2007-05-18 2008-11-2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媒分配器
JP2011169496A (ja) * 2010-02-17 2011-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媒分配器
JP2014081149A (ja) * 2012-10-17 2014-05-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371539A (zh) * 2014-08-14 2016-03-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204301375U (zh) * 2014-12-02 2015-04-29 广州奥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分配器
KR20160002702U (ko) * 2015-01-26 2016-08-03 곽현만 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 분배기
KR20170090879A (ko) * 2016-01-29 2017-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매 분배 장치 및 냉매 분배 장치 연결용 냉매 연결배관
CN205860566U (zh) * 2016-07-15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及其冷媒分配器组件
CN107084558A (zh) * 2017-06-28 2017-08-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分配器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88697A (ko) 2019-07-29
WO2019143194A1 (ko) 2019-07-25
CN111919067B (zh) 2022-04-15
KR102046632B1 (ko)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7902B1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ing device for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US6023940A (en) Flow distributor f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WO201516268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5417279A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in fins flow passageways constituted by heat exchange pipes and U-bend portions
CN111919067B (zh) 空调机的分配器
AU2006258605A1 (en) Refrigerant flow divider
KR10204663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US11913689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device
EP2568247A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04663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KR10205804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JPH04366377A (ja) 気液分離器
WO2022264348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966394B1 (en) Subcool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569394U (zh) 空调装置
CN220506932U (zh) 空调室内机
JP3326930B2 (ja) 冷媒分流器
EP3677856A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indoor unit
WO2022038717A1 (ja) 熱交換器
JP2012137224A (ja) 熱交換器の分流器並びにその分流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5863764U (zh)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U2018402660B2 (e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3084771A1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24015943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device
CN113906262B (zh) 空调机、冷冻机以及分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