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3764U -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3764U
CN215863764U CN202121520603.6U CN202121520603U CN215863764U CN 215863764 U CN215863764 U CN 215863764U CN 202121520603 U CN202121520603 U CN 202121520603U CN 215863764 U CN215863764 U CN 215863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exchanger
nozzle section
dispens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06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运通
崔国栋
陈旭
王海胜
张铭
沈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06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3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3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3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器头,在所述分液器头上设有进液口;分液器接管,所述分液器接管具有第一管段和与所述第一管段在连接处形成预定角度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管段具有可接收液体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状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使得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所述液体可经由所述导流部导流到所述分液器头内。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能够将制冷剂均匀地输送到换热器的每个盘管分路中,从而提高换热器换热的均匀性和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具体提供一种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包括分体式空调、一体式空调、或VRF(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等空调系统,一般都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将制冷剂膨胀降压的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一般为“盘管”形式)和室内换热器(一般为“盘管”形式),室外盘管用于与室外空气交换热量,而室内盘管则用于与室内空气交换热量以降低或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分体式空调或VRF空调系统中,室内盘管通常都置于独立的室内机单元中,例如挂壁式室内机、落地式柜机、或嵌入式室内机。当前很多空调都配置成能够提供制冷、制热或二者混合的功能。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盘管充当蒸发器,在空调内循环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而从室内空气吸走热量,使得室内空气被降低温度(即制冷)。在制热模式下,室内盘管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制冷剂在室内盘管中通过将热量释放给室内空气而被冷凝成液体,同时室内空气也被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即制热)。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膨胀装置和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通常会设置有分液器,以便将经膨胀装置膨胀后的液态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换热器的各路盘管中。分液器对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分配至关重要。如果分配不均,会使一些分路内的制冷剂过多,导致换热器结霜,降低换热效率。另外,过多的制冷剂如果不能在换热器内完全蒸发,有可能会顺着管路被抽吸进压缩机内造成液击,极大地降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相应地,如果一些分路内的制冷剂过少,也不能充分利用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导致换热效率降低。
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通常包括分液器头和分液器接管。分液器头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口,每个出液口可与换热器上相对应的盘管分路相连通。为了使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盘管内,需要将分液器沿大致竖直方向安装,使得从每个出液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都能够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入换热器,从而避免因重力的影响而导致制冷剂分配不均。在实践中,为了便于布置管路,通常会将与分液器头相连接的分液器接管配置成具有拐角的弯折管而不是直管,使得液态制冷剂在分液器接管内流动时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发生偏流,特别是当制冷剂的流速较大时,偏流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从而导致制冷剂在进入分液器头时分配不均,极大地降低了分液器分配制冷剂的均匀性。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液器分液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器。该分液器包括:分液器头,在所述分液器头上设有进液口;分液器接管,所述分液器接管具有第一管段和与所述第一管段在连接处形成预定角度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管段具有可接收液体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状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使得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所述液体可经由所述导流部导流到所述分液器头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分液器中包括分液器头和分液器接管。在分液器头上设置进液口,以便与分液器接管相接以接收液体(例如制冷剂)。分液器接管具有在连接处夹持形成预定角度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管段具有与进液口相连接的第一端,而第二管段具有可接收液体的第二端。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配置成夹持预定角度,可以便于管路布置。在第一管段的内壁上形成有沿其内壁朝向第一端延伸的螺纹状的导流部,使得从第二端流入的液体可经由导流部导流到分液器头内。通过在第一管段的内壁上设置导流部,液体可以在流入第一管段后沿着螺纹状的导流部均匀地进入到分液器头内,有效避免液体在经过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连接处因离心力作用而发生的偏流,从而显著提高分液器分液的均匀性。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突起。将导流部配置成从内壁朝向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突起,能够使进入第一管段内的液体受到来自螺纹状的导流部的阻挡并沿着导流部流动,从而有效避免偏流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内壁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凹进。将导流部配置成从内壁朝向背离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凹进,也可以使进入第一管段内的液体受到螺纹状的导流部的引导并沿着导流部流动,从而有效避免偏流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端沿顺时针方向或者沿逆时针方向螺旋上升。导流板配置成从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连接处朝向第一端沿顺时针方向或者沿逆时针方向螺旋上升,能够增加导流的效果,并且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产品。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配置成缩口,使得所述第一端可插入到所述进液口内。第一端配置成缩口可以方便地插入到进液口内,以便于固定分液器头和分液器接管。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配置成扩口,使得所述第一端可接纳所述进液口。第一端配置成扩口可以方便的接纳进液口,也可以便于固定分液器头和分液器接管。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进液口配置成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通过焊接的方式不仅能够使第一端和进液口之间形成有效的固定连接,而且可以使接口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液体从接口处泄漏。
在上述分液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角度的范围为60°-120°。通过上述的设置,使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形成适中的角度,可以防止因角度过大而影响管路布置,也可以防止因角度过小导致液体在管路内流动时阻力增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液器分液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膨胀阀;和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包括多个出液口,每个所述出液口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并且所述第二端配置成与所述膨胀阀相连。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剂在分液器的分液器接管内因离心力作用而产生的偏流,显著提高分液器分液的均匀性,提高第一换热器换热的均匀性和换热效率。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并且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膨胀阀之间还设置有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通过上述的配置,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能够实现在制热模式下提高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内分配的均匀性,提高第二换热器换热的均匀性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液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空调器;11、室外机组;111、压缩机;111a、排气口;111b、吸气口;112a、排气管;112b、液体管;112c、气体管;112d、吸气管;113、高压保护开关;114、油分离器;115、回油毛细管;116、高压传感器;117、四通阀;118、室外换热器;119、高压储液器;120、干燥过滤器;121、视液镜;122、液管截止阀;123、气管截止阀;124、气液分离器;125、低压传感器;21、室内机;211、室内换热器;212、膨胀阀;213、室内电磁阀;3、分液器;3a、第一分液器;3b、第二分液器;31、分液器头;311、进液段;3111、进液口;312、分液段;3121、出液口;32、分液器接管;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23、第一管段;3231、内壁;3232、导流部;3233、直管部;3234、弯管部;324、第二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液器分液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器3。该分液器3包括:分液器头31,在分液器头31上设有进液口3111;分液器接管32,分液器接管32具有第一管段323和与第一管段323在连接处形成预定角度α的第二管段324,第一管段323具有与进液口3111相连接的第一端321,并且第二管段324具有可接收液体并与第一端321相对的第二端322,在第一管段323的内壁3231上形成有螺纹状的导流部3232,导流部3232配置成沿着第一管段323的内壁3231朝向第一端321延伸,使得从第二端322流入的液体可经由导流部3232导流到分液器头31内。
在本文中提及的术语“偏流”除非有明确相反的说明,是指液体在管路内流动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而偏向管路一侧流动的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空调器1为分体式空调。替代地,空调器1也可为一体式空调、VRF(即多联机中央空调)或者其它合适的空调设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空调器1包括室外机组11(其一般被布置在室外环境中)和一个室内机21(其一般被布置在室内或房间内)。替代地,空调器1可配有多个并联的室内机,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其它合适数量的室内机。图1只示出一个室内机21。在配置多个室内机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多个室内机的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外机组11主要包括压缩机111、四通阀117、室外换热器118、高压储液器119、和气液分离器124;室内机21主要包括室内换热器211、膨胀阀212、和室内电磁阀213。压缩机111具有排气口111a和吸气口111b。压缩机111的排气口111a通过排气管112a与四通阀117的D接口相连;四通阀117的C接口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18的输入端;室外换热器118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112b依次与高压储液器119、室内机21的膨胀阀212和室内换热器211相连;室内换热器211通过气体管112c与四通阀117的E接口相连;四通阀117的S接口与气液分离器124的进气口相连,气液分离器124的出气口通过吸气管112d与压缩机111的吸气口111b相连,从而互联形成允许制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循环回路,并且借助四通阀117可实现空调器1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相互转换。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压缩机111为螺杆式压缩机。替代地,压缩机111也可以是离心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或者其它合适的压缩机。进一步地,压缩机111的数量也可配置成1台、2台或者其它合适的数量。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靠近压缩机111的排气口111a的排气管112a上布置有高压保护开关113,以便在压缩机111的排气压力过高时提供停机保护。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排气管112a上设有油分离器114,其中,油分离器114的气体输入端与压缩机111的排气口111a相连;油分离器114的气体输出端通过排气管112a连接到四通阀117的D接口;油分离器114的回油排出端与回油毛细管115相连,并通过管路连接到压缩机111的吸气口111b,以便及时对压缩机111进行回油。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排气管112a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压缩机111的排气压力的高压传感器116,高压传感器116位于油分离器114的气体输出端的下游。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吸气管112d上还设置有用以检测压缩机111的吸气压力的低压传感器125,低压传感器125位于气液分离器124的气体输出端的下游。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18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在靠近室外换热器118的位置还配有室外换热器风机(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室外换热器118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效率。高压储液器119配置成可接收室外换热器118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以调节制冷循环回路内制冷剂的循环量。在液体管112b上并位于高压储液器119的下游还依次串联有干燥过滤器120、视液镜121和液管截止阀122。干燥过滤器120可以对液态制冷剂中的水分进行干燥,视液镜121可用来观察液态制冷剂的流动状况并检测制冷剂中的含水量,并且液管截止阀122的设置可以帮助将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暂时储存在室外侧,以便对空调器1进行拆装、维修和保养。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液体管112b的位于膨胀阀212上游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室内电磁阀213,以控制液态制冷剂流入室内机21。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11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在靠近室内换热器211的位置还且配有室内换热器风机(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室内换热器211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膨胀阀212为热力膨胀阀。替代地,膨胀阀212也可为电子膨胀阀,或者其它合适的膨胀阀。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气体管112c上还设置有气管截止阀123,以便与液管截止阀122配合,帮助将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暂时储存在室外侧。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室内换热器211和膨胀阀21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液器3a,以便将经膨胀阀212膨胀后的液态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室内换热器211的每个盘管分路中。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118和高压储液器119之间并定位在靠近室外换热器118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分液器3b,以便空调器1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液态制冷剂可通过第二分液器3b均匀地分配到室外换热器118的每个盘管分路中。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液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分液器3包括分液器头31和分液器接管3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分液器头31采用紫铜材质加工而成。替代地,分液器头31也可采用黄铜或者其它合适的材质制成。分液器头31具有依次相接的进液段311和分液段312。进液段311配置成与分液器接管32相连通。在进液段311内设有进液口3111,以便液态制冷剂沿着分液器接管32从进液口3111流入分液器头3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分液段312为大致锥形的形状。替代地,分液段312也可设置成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在分液段312的远离进液段311的端部上设有多个出液口3121。每个出液口3121通过制冷剂管路与室内换热器211、室外换热器118上相对应的盘管分路相连通。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出液口3121的数量为12个。替代地,出液口3121的数量也设置成比12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
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分液器接管32采用紫铜材质加工而成。替代地,分液器接管32也可采用黄铜或者其它合适的材质制成。分液器接管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端321设置成缩口,以便第一端321可方便地插入到进液段311内。替代地,第一端321设置成扩口,以便第一端321可方便地接纳进液段3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端321和进液段311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第一端321和进液段311之间可形成有效的固定连接,也可以使两者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从而防止制冷剂从接口处泄漏。焊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熔焊、压焊和钎焊。在第一分液器3a中,第二端322配置成与膨胀阀212的输出端相连接。在第二分液器3b中,第二端322配置成与高压分液器119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分液器接管32具有第一管段323和第二管段324。优选地,第一管段323和第二管段324具有相同的管径,使得制冷剂在分液器接管32内流动时具有较小的阻力。第一管段323包括直管部3233和弯管部3234。直管部3233配置成从第一端321沿朝向远离第一端321的方向(基于图2所示的方位,即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直管部3233为大致圆柱形的中空管,并具有第一中心线C1。弯管部3234配置成分别与第一管段323和第二管段324相接。弯管部3234与第二管段324交接处为第一管段323与第二管段324的连接处。第二管段324也为大致圆柱形的中空管,并具有第二中心线C2。如图2所示,第一管段323和第二管段324夹持形成预定角度α。需要指出的是,预定角度α为直管部3233的第一中心线C1和第二管段324的第二中心线C2夹持所形成的角度。预定角度α的范围为60°-120°。优选地,预定角度α为90°。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211和室外换热器118)的每个盘管内,需要将分液器3(包括第一分液器3a和第二分液器3b)沿大致竖直方向安装,才能确保从每个出液口312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都能够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入换热器,从而避免因重力影响而导致制冷剂分配不均。在实际管路布置时,如果分液器接管32配置成直管,则只能沿竖直方向排布,不利于分液器3与其它部件(例如膨胀阀212和高压储液器119)的管路布置。因此,通过将第一管段323和第二管段324配置成夹持预定角度,既能确保分液器3大致沿竖直方向安装,也可以便于管路布置。
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管段323的内壁3231上形成有螺纹状的导流部323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导流部3232配置成从内壁3231朝向第一管段323的径向中心突起。替代地,导流部3232也可配置成从内壁3231朝向背离第一管段323的径向中心凹进。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导流部3232沿着第一管段323的内壁从弯管部3234与第二管段324的交接处朝向第一端321沿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替代地,导流部3232也可为朝向第一端321沿逆时针方向螺旋上升。导流部3232配置成通过机械加工而成,以便于加工制造。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突起的形式还是凹进的形式,导流部3232的尺寸和规格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在第一管段323的内壁3231上设置螺纹状的导流部3232,可以使液态制冷剂从第二管段324流进第一管段323时受到导流部3232的导流作用,均匀地流入分液器头31内。该导流作用能够克服液体在经过弯管部3234时所经历的离心力作用,因此能够避免该液体发生偏流,从而显著提高分液器3分液的均匀性,使分配到换热器内每个盘管分路的制冷剂更加均匀。
当第一分液器3a装配到空调器1上时,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18充当冷凝器,而室内换热器211充当蒸发器。当空调器1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压缩机111开始启动,制冷剂(例如R32、R410A等)被压缩机111压缩后以高温高压的气体形式经排气管112a流向室外换热器118。在室外换热器118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向由室外换热器风机所引起的空气流传递热量而被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依次流过高压储液器119、干燥过滤器120、视液镜121、液管截止阀122而流到室内机21的膨胀阀212。在膨胀阀212中,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被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过第一分液器3a液态制冷剂被均匀地分配到室内换热器211的每个盘管分路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被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室内空气因此被冷却降温。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离开室内换热器211后经过对应的气体管112c和气管截止阀123,然后经过四通阀117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24中。经过气液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又被压缩机111通过吸气口111b吸入其中。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得以完成,并且这样的制冷循环可不间断地进行,以便实现目标制冷温度。
当第二分液器3b装配到空调器1上时,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18充当蒸发器,而室内换热器211充当冷凝器。如图1中箭头所示,制冷剂在室外单元11和室内单元21中的流向与制冷模式下的流向正好相反。经膨胀阀212节流后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顺着液体管112b流向第二分液器3b。然后经过第二分液器3b,液态制冷剂被均匀地分配到室外换热器118的每个盘管分路中。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包括:
分液器头,在所述分液器头上设有进液口;
分液器接管,所述分液器接管具有第一管段和与所述第一管段在连接处形成预定角度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管段具有可接收液体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状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使得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所述液体可经由所述导流部导流到所述分液器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内壁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管段的径向中心凹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配置成从所述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端沿顺时针方向或者沿逆时针方向螺旋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配置成缩口,使得所述第一端可插入到所述进液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配置成扩口,使得所述第一端可接纳所述进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进液口配置成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的范围为60°-120°。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第一换热器;
膨胀阀;和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包括多个出液口,每个所述出液口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并且所述第二端配置成与所述膨胀阀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并且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膨胀阀之间还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
CN202121520603.6U 2021-07-06 2021-07-06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863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0603.6U CN215863764U (zh) 2021-07-06 2021-07-06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0603.6U CN215863764U (zh) 2021-07-06 2021-07-06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3764U true CN21586376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0603.6U Active CN215863764U (zh) 2021-07-06 2021-07-06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3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96065U (zh) 热交换器、室内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EP3098540B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US9625217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same
CN110425722A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EP2685181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998875A (zh) 制冷装置
EP3141844B1 (en) Cooling receiver of an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CN210951997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5863764U (zh)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273838B2 (ja) 熱交換器
CN214406262U (zh) 室内空调器
KR102337394B1 (ko) 공기조화기
JP7185158B1 (ja) 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0455021B (zh) 一种蓄热式热泵融霜系统
JPH0218449Y2 (zh)
CN220852419U (zh) 空调器及其压缩式制冷系统
KR102436705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714202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425043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CN218495433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节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205069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918167B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所述换热装置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11765528B (zh) 一种空调器系统
CN21889546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116804475A (zh) 空调器及其压缩式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7

Address after: No. 1, 2 and 3 Hai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3456 Shixi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230092

Patentee after: HEFEI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