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8780A -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8780A
CN111908780A CN201911174958.1A CN201911174958A CN111908780A CN 111908780 A CN111908780 A CN 111908780A CN 201911174958 A CN201911174958 A CN 201911174958A CN 111908780 A CN111908780 A CN 111908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cribing
frame
whee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4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童
朴鲁贤
柳敏烈
李仓玟
崔钟喆
金善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0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8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7Cutting armoured, multi-layered, coated or laminated, glass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27Scoring tool holders; Driving mechanism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划线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工作台,布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构成为供搭载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构成的基板;第一划线头,设置于第一框架,并持有第一划线轮;第二划线头,设置于第二框架,并持有第二划线轮;第一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一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一划线轮在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以及第二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二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二划线轮在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

Description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划线的划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用于平板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透射投影基板、反射投影基板等的制造中,使用从玻璃之类脆性母玻璃面板(以下,称为“基板”)切割成预定尺寸的单位玻璃面板(以下,称为“单位基板”)。
将基板切割为单位基板的工艺包括在将由金刚石之类材料构成的划线轮沿要切割基板的切割计划线加压于基板的状态下使划线轮及/或基板移动而在基板形成划线的划线工艺。
基板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形成的粘连基板。例如,第一面板可以具备薄膜晶体管,第二面板可以具备滤色器。作为粘合剂使用糨糊来粘连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液晶及/或电子元件等。
为了在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形成划线,第一划线轮及第一支承辊以朝向第一面板的表面(基板的顶面)的方式布置,第二划线轮及第二支承辊以朝向第二面板的表面(基板的底面)方式布置。
在第一划线轮和第二支承辊将基板置于彼此之间而彼此相对布置,第一划线轮对第一面板加压,第二支承辊支承第二面板的状态下,第一划线轮及/或基板移动,由此在第一面板形成划线。另外,在第二划线轮和第一支承辊将基板置于彼此之间而彼此相对布置,在第二划线轮对第二面板加压,第一支承辊支承第一面板的状态下,第二划线轮及/或基板移动,由此在第二面板形成划线。
于在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形成划线的工艺之前,需要执行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位置决定。
为此,使用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在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形成划线,通过相机对在基板所形成的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移动相机来对划线进行摄像。而且,基于基准标记的图像、划线的图像以及从基准标记移动至划线的相机的移动位移,检测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当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存在偏差时,校正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位置。
根据以往的划线装置,仅在基板的上方具备相机,因此存在以下局限:为了执行第二划线轮的位置决定,在第二面板形成的基准标记及划线必须在基板的透明部分形成。
基板上存在图案、密封件之类非透明部分,存在当在基板的非透明部分中的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形成划线时仅通过在基板的上方设置的相机无法摄像在基板的第二面板形成的划线的问题,由此,存在无法执行第二划线轮的位置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以往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基板的非透明部分形成划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划线进行摄像并能够基于划线的图像执行划线轮的位置决定的划线装置。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划线装置,其可以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工作台,布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构成为供搭载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构成的基板;第一划线头,设置于第一框架,并持有第一划线轮;第二划线头,设置于第二框架,并持有第二划线轮;第一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一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一划线轮在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以及第二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二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二划线轮在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
可以是,第一摄像单元及第二摄像单元构成为在基板搭载于工作台时检测基板的外观。
可以是,第一摄像单元包括在第一框架或第一划线头设置的第一相机。
可以是,第二摄像单元包括在述第二框架或第二划线头设置的第二相机。
第一摄像单元可以包括:相机;半反射镜,以与相机相邻的方式布置;第一物镜,以与第一面板相对的方式布置;以及第一光学系统,将通过第一物镜入射的光通过半反射镜向相机引导,第二摄像单元可以包括:第二物镜,以与第二面板相对的方式布置;以及第二光学系统,将通过第二物镜入射的光通过半反射镜向相机引导。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是,划线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工作台,布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构成为供搭载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构成的基板;第一划线头,设置于第一框架,并持有第一划线轮;第二划线头,设置于第二框架,并持有第二划线轮;第一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一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一划线轮在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以及第二摄像单元,设置成与第二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第二划线轮在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其中,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第一划线轮在第一面板形成第一划线;(b)通过第二划线轮在第二面板形成第二划线;(c)通过第一摄像单元获取在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的图像及第一划线的图像;(d)通过第二摄像单元获取在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的图像及第二划线的图像;(e)基于在(c)步骤及(d)步骤获取的图像,决定第一划线轮对第一基准标记的位置及第二划线轮对第二基准标记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具备:构成为对在基板的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一摄像单元;以及构成为对在基板的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二摄像单元。因此,即使在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形成于基板的非透明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恰当地进行摄像,基于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的图像,能够执行第一划线轮及第二划线轮的位置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划线单元的图。
图4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划线单元的图。
图5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划线单元的其它例的图。
图6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划线单元的再其它例的图。
图7及图8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划线装置的第一摄像单元及第二摄像单元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第一移送单元;30:划线单元;40:第二移送单元;50:第一摄像单元;60:第二摄像单元;70:第一划线头;80:第二划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划线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形成划线的对象是第一面板S1和第二面板S2粘连而构成的粘连基板S(以下,称为“基板”)。例如,第一面板S1可以具备薄膜晶体管,第二面板S2可以具备滤色器。与此相反,第一面板S1可以具备滤色器,第二面板S2可以具备薄膜晶体管。在图中,第一面板S1位于上方,第二面板S2位于下方,但本发明不限定于第一面板S1及第二面板S2的位置。
另一方面,将移送要形成划线的基板S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与移送基板S的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而且,将与放置基板S的X-Y平面垂直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可以包括:构成为在第一面板S1及第二面板S2形成划线的划线单元30;将基板S向划线单元30移送的第一移送单元20;将基板S从划线单元30向后续工艺移送的第二移送单元40;以与第一面板S1的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及第一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一摄像单元50;以及以与第二面板S2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及第二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二摄像单元60。
第一移送单元20可以包括:支承基板S的第一工作台21;夹持支承在第一工作台21上的基板S的后随端的夹持部件22;与夹持部件22连接并沿X轴方向延伸的支承杆23;以及与支承杆23连接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24。
作为一例,第一工作台21可以由沿X轴方向彼此隔开的多个带构成。在此情况下,各个带21被多个滑轮211支承,多个滑轮211中至少一个可以是提供使带21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滑轮。
作为其它例,虽未图示,第一工作台21可以具备与气体供给源连接而喷射气体的多个气体喷射孔,并构成为朝向基板S的底面喷射气体而使基板S悬浮的悬浮台。
作为再其它例,虽未图示,第一工作台21可以由一个带构成。
在支承杆23与导轨24之间可以设置有在气压或液压下工作的致动器、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线性马达或滚珠螺杆机构之类直线移动机构。因此,在由夹持部件22夹持的基板S的状态下,随着支承杆23通过直线移动机构沿Y轴方向移动,能够沿Y轴方向移送基板S。此时,多个带21能够在与夹持部件22的移动一起旋转的同时稳定地支承基板S。
夹持部件22可以是通过对基板S进行加压来保持的夹具。作为其它例,夹持部件22可以构成为具有与真空源连接的真空孔而吸附基板S。
第二移送单元40可以包括将基板S支承来移送的第二工作台41。
作为一例,第二工作台41可以由沿X轴方向彼此隔开的多个带构成。在此情况下,各个带41被多个滑轮411支承,多个滑轮411中至少一个可以是提供使带41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滑轮。
作为其它例,虽未图示,第二工作台41可以由一个带构成。
图3所示,划线单元30可以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31;在第一框架31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划线头70;使第一划线头70跟随第一框架31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块75;在第一框架31的下方以与第一框架31平行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架32;在第二框架32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划线头80;以及使第二划线头80跟随第二框架32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块85。
在第一移动块75与第一框架31之间设置有在气压或液压下工作的致动器、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线性马达或滚珠螺杆机构之类直线移动机构,通过这种直线移动机构,第一移动块75沿X轴方向移动。
同样,在第二移动块85与第二框架32之间设置有在气压或液压下工作的致动器、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线性马达或滚珠螺杆机构之类直线移动机构,通过这种直线移动机构,第二移动块85沿X轴方向移动。
在第一框架31与第二框架32之间形成供基板S穿过的空间。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可以构成为一体。
第一划线头70和第二划线头80可以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布置。
第一划线头70可以包括:具备第一划线轮711的第一划线轮组件71;具备第一支承辊721的第一支承辊组件72;构成为使第一划线轮组件71相对于第一面板S1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构成为使第一支承辊组件72相对于第一面板S1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
第二划线头80可以包括:具备第二划线轮811的第二划线轮组件81;具备第二支承辊821的第二支承辊组件82;构成为使第二划线轮组件81相对于第二面板S2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以及构成为使第二支承辊组件82相对于第二面板S2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
第一划线轮711和第二支承辊821将基板S置于彼此之间而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布置。第二划线轮811和第一支承辊721将基板S置于彼此之间而彼此相对布置。
第一划线轮711及第一支承辊721可以沿X轴方向布置成一列。第二划线轮811及第二支承辊821可以沿X轴方向布置成一列。
随着第一划线轮组件71通过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朝向第一面板S1移动,第一划线轮711能够加压于第一面板S1。根据第一划线轮711对第一面板S1的加压程度,能够调节第一划线轮711对第一面板S1的切削深度。
随着第一支承辊组件72通过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朝向第一面板S1移动,第一支承辊721能够加压于第一面板S1。
随着第二划线轮组件81通过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朝向第二面板S2移动,第二划线轮组件81能够加压于第二面板S2。根据第二划线轮811对第二面板S2的加压程度,能够调节第二划线轮811对第二面板S2的切削深度。
随着第二支承辊组件82通过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朝向第二面板S2移动,第二支承辊821能够加压于第二面板S2。
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及/或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可以由在气压或液压下工作的致动器、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线性马达或滚珠螺杆机构之类直线移动机构构成。
作为一例,在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及/或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由致动器或线性马达构成的情况下,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及/或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可以还包括直线标尺,可以使用直线标尺检测第一划线轮711、第一支承辊721、第二划线轮811及/或第二支承辊821的当前位置。
作为其它例,在第一划线轮移动组件73、第一支承辊移动组件74、第二划线轮移动组件83及/或第二支承辊移动组件84由滚珠螺杆机构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与滚珠螺杆连接的马达的扭矩变化,基于所计量的扭矩变化,能够检测第一划线轮711、第一支承辊721、第二划线轮811及/或第二支承辊821是否接触于基板S,以及第一划线轮711、第一支承辊721、第二划线轮811及/或第二支承辊821对基板的加压程度(加压力)。
根据这种结构,在第一划线轮711加压于第一面板S1,第二划线轮811加压于第二面板S2,第一支承辊721支承第一面板S1,第二支承辊821支承第二面板S2的状态下,第一划线头70及第二划线头80相对于基板S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在第一面板S1及第二面板S2分别形成划线。此时,第一支承辊721支承第二划线轮811对第二面板S2加压的力,第二支承辊821支承第一划线轮711对第一面板S1加压的力。
如图3所示,第一摄像单元50可以包括以与第一面板S1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及第一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的第一相机51。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包括以与第二面板S2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及第二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的第二相机61。
在此,第一相机51可以设置于第一划线头70,第二相机61可以设置于第二划线头80。
具体地,第一相机51可以设置于第一移动块75,随着第一移动块75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相机51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相机51对第一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一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一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一划线的图像以及从第一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一划线的第一相机51的移动位移,检测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一移动块75的位置,在校正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决定。
同样,第二相机61可以设置于第二移动块85,随着第二移动块85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相机61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相机61对第二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二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二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二划线的图像以及从第二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二划线的第二相机61的移动位移,检测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移动块85的位置,在校正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如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具备: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一摄像单元50;以及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二摄像单元60。因此,即使在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形成于基板S的非透明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恰当地进行摄像,基于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的图像,能够执行第一划线轮711及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以下,参照图4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对与前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中,第一摄像单元50可以包括以与第一面板S1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及第一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的第一相机51。另外,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包括以与第二面板S2相对的方式布置并构成为对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及第二基准标记进行摄像的第二相机61。
如图4所示,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一划线头70可以以独立结构制造而安装于第一框架31,第二摄像单元60及第二划线头80可以以独立结构制造而安装于第二框架32。
作为其它例,图5所示,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一划线头70可以组装为一体而安装于第一框架31,第二摄像单元60及第二划线头80可以组装为一体而安装于第二框架32。
作为再其它例,如图6所示,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一划线头70可以以独立结构制造而安装于第一框架31,第二摄像单元60及第二划线头80可以组装为一体而安装于第二框架32。
具体地,第一相机51可以在第一框架31设置成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相机51在对第一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一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一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一划线的图像、从第一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一划线的第一相机51的移动位移、第一相机51及第一划线头70(第一移动块75)的彼此位置关系,检测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一移动块75的位置,在校正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决定。
同样,第二相机61可以在第二框架32设置成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相机61在对第二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二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二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二划线的图像、从第二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二划线的第二相机61的移动位移、第二相机61及第二划线头80(第二移动块85)的彼此位置关系,检测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移动块85的位置,在校正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如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具备: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一摄像单元50;以及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二摄像单元60。因此,即使在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形成于基板S的非透明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恰当地进行摄像,基于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的图像,能够执行第一划线轮711及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以下,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对与前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可以包括:以与工作台21相邻的方式设置并沿X轴方向延伸的支承架90;以及通过驱动单元91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承架90的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
驱动单元91与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连接。驱动单元91可以具备在气压或液压下工作的致动器、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线性马达或滚珠螺杆机构之类直线移动机构。通过驱动单元91,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能够跟随支承架90沿X轴方向移动。由此,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在沿X轴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对在基板S上形成的标记及划线进行摄像。
第一摄像单元50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光学系统,该第一光学系统包括:具有CCD器件的相机52;以与相机52相邻的方式布置的半反射镜53;以与第一面板S1相对的方式布置的第一物镜56;以及将通过第一物镜56入射的光通过半反射镜53向相机52引导的一个以上的反射镜54、55。
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包括第二光学系统,该第二光学系统包括:以与第二面板S2相对的方式布置的第二物镜66;以及将通过第二物镜66入射的光通过半反射镜53向相机52引导的一个以上的反射镜65。
根据这种结构,如图7所示,向第一物镜56入射的光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反射镜54、55)及半反射镜53向相机52入射。另外,如图8所示,向第二物镜66入射的光能够通过第二光学系统(反射镜65)及半反射镜53向相机52入射。
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单元50摄像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及第一基准标记,能够通过第二摄像单元60摄像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及第二基准标记。
另一方面,第一摄像单元50可以还包括布置在第一物镜56与半反射镜53之间的光路径上而选择性切断光路径的第一光路径切断部件59。另外,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还包括布置在第二物镜66与半反射镜53之间的光路径上而选择性切断光路径的第二光路径切断部件69。
例如,第一光路径切断部件59及/或第二光路径切断部件69可以分别包括一对玻璃、在一对玻璃的相对面形成的一对电极层、以及在一对电极层之间布置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显示器件。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显示器件具有在高分子矩阵内均匀分布有液晶的结构。在向电极层施加电源的情况下,成为在电场的影响下液晶排列变成与高分子矩阵的折射率排列相同而能够透过包含物体形状的光的第一状态,在切断向电极层施加的电源的情况下,成为光不透过的第二状态。
因此,在向第一光路径切断部件59施加电源而成为第一状态,并对第二光路径切断部件69切断电源而成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向第一物镜56入射的光通过第一光学系统向相机52入射,另一方面,向第二物镜66入射的光被第二光路径切断部件69切断。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单元50摄像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及第一基准标记。
另外,在对第一光路径切断部件59切断电源而成为第二状态,并向第二光路径切断部件69施加电源而成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向第一物镜56入射的光被第一光路径切断部件59切断,另一方面,向第二物镜66入射的光通过第二光学系统向相机52入射。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摄像单元60摄像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及第二基准标记。
具体地,第一摄像单元50通过驱动单元91跟随支承架90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一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一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一划线的图像、从第一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一划线的第一摄像单元50的移动位移,检测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一划线轮7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一移动块75的位置,在校正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一划线轮711的位置决定。
同样,第二摄像单元60通过驱动单元91跟随支承架90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进行摄像后,沿X轴方向移动而对第二划线进行摄像。因此,基于第二基准标记的图像、第二划线的图像、从第二基准标记移动至第二划线的第二摄像单元60的移动位移,检测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而且,比较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在第二划线轮811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移动块85的位置,在校正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如此,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划线装置具备: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一摄像单元50;以及构成为对在基板S的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的第二摄像单元60。因此,即使在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形成于基板S的非透明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恰当地进行摄像,基于第一划线及第二划线的图像,能够执行第一划线轮711及第二划线轮811的位置决定。
另一方面,在基板S搭载于工作台21时,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用在用于检测基板S的外观、即基板S的方向、基板S的宽度、基板S的长度、基板S的边缘形状等的用途。
另外,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用在用于检测基板S上的表面缺陷有无等的用途。
另外,第一摄像单元50及第二摄像单元60可以用在用于检测在第一面板S1形成的第一划线及在第二面板S2形成的第二划线的宽度、长度、深度、方向、缺陷有无等的用途。
例示性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种特定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范畴内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6)

1.一种划线装置,包括:
第一框架;
第二框架;
基板,其由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构成,并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第一划线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并持有第一划线轮;
第二划线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并持有第二划线轮;
第一摄像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所述第一划线轮在所述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以及
第二摄像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所述第二划线轮在所述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工作台,所述基板搭载于其上,
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基板搭载于工作台时检测所述基板的外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框架或所述第一划线头设置的第一相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框架或所述第二划线头设置的第二相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摄像单元包括:相机;半反射镜,以与所述相机相邻的方式布置;第一物镜,以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的方式布置;以及第一光学系统,将通过所述第一物镜入射的光通过所述半反射镜向所述相机引导,
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包括:第二物镜,以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的方式布置;以及第二光学系统,将通过所述第二物镜入射的光通过所述半反射镜向所述相机引导。
6.一种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划线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基板,其由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连而构成,并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第一划线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并持有第一划线轮;第二划线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并持有第二划线轮;第一摄像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所述第一划线轮在所述第一面板形成的第一划线进行摄像;以及第二摄像单元,设置成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并构成为对通过所述第二划线轮在所述第二面板形成的第二划线进行摄像,其中,
所述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所述第一划线轮在所述第一面板形成第一划线;
(b)通过所述第二划线轮在所述第二面板形成第二划线;
(c)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单元获取在所述第一面板预先形成的第一基准标记的图像及所述第一划线的图像;
(d)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获取在所述第二面板预先形成的第二基准标记的图像及所述第二划线的图像;
(e)基于在所述(c)步骤及所述(d)步骤获取的图像,决定所述第一划线轮对所述第一基准标记的位置及所述第二划线轮对所述第二基准标记的位置。
CN201911174958.1A 2019-05-10 2019-11-26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908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55253 2019-05-10
KR10-2019-0055253 2019-05-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8780A true CN111908780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4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4958.1A Pending CN111908780A (zh) 2019-05-10 2019-11-26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8780A (zh)
TW (1) TW20204147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0592A (ja) * 2000-08-04 2002-02-15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脆性基板用カッターホイール
CN1678439A (zh) * 2002-07-02 2005-10-0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基板的基板截断系统及基板截断方法
CN101068666A (zh) * 2004-10-13 2007-11-07 三星钻石工业株式会社 脆性材料基板的划线方法和划线装置以及脆性材料基板的切断系统
CN104428263A (zh) * 2012-07-12 2015-03-18 坂东机工株式会社 划线方法及划线装置
CN107866637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脆性材料基板的断开方法及断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0592A (ja) * 2000-08-04 2002-02-15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脆性基板用カッターホイール
CN1678439A (zh) * 2002-07-02 2005-10-0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基板的基板截断系统及基板截断方法
CN101068666A (zh) * 2004-10-13 2007-11-07 三星钻石工业株式会社 脆性材料基板的划线方法和划线装置以及脆性材料基板的切断系统
CN104428263A (zh) * 2012-07-12 2015-03-18 坂东机工株式会社 划线方法及划线装置
CN107866637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脆性材料基板的断开方法及断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476A (zh) 202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2243B1 (ko) 광 배향용 편광광 조사 장치 및 광 배향용 편광광 조사 방법
TWI330733B (zh)
KR20160009561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JP3094826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貼り合わせ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665594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KR100458613B1 (ko) 이방성각의 오정렬을 광학적으로 감지함에 의한액정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TWI697068B (zh) 基板切割裝置
JP4480660B2 (ja) 基板貼り合わせ装置
KR20190059570A (ko) 기판 절단 장치
JP3094827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貼り合わせ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90124558A (ko) 무한 트랙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장치
KR101394312B1 (ko) 웨이퍼 정렬장치
CN111908780A (zh) 划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53289B (zh) 基板切割装置
KR20150121004A (ko)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KR102176870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3061651B2 (ja) 貼り合わせ装置
KR20200065211A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KR20030006503A (ko) 편광 판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KR20190059572A (ko) 기판 절단 장치
WO2020202900A1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KR102267730B1 (ko) 스크라이브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304577B1 (ko) 기판 절단 장치
JP5923764B2 (ja)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JP2015159200A (ja) テープ貼付ステージ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貼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