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623A -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623A
CN111903623A CN202010949650.6A CN202010949650A CN111903623A CN 111903623 A CN111903623 A CN 111903623A CN 202010949650 A CN202010949650 A CN 202010949650A CN 111903623 A CN111903623 A CN 111903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fly
cage
collecting
movable door
nymp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96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学
刘予涵
张晓明
羊绍武
李明江
李星星
吕志创
蒋正雄
张金龙
陈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496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3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3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集收集、分装粉虱成虫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6)和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多功能养虫笼(6)包括笼子框架(6.4)、纱网活动门(2)、遮光活动门(1)和分装收集装置(5)。本发明采用纱网活动门、遮光活动门,利用了粉虱类昆虫成虫的趋光性进行收集,避免了传统吸虫管、吸虫枪收集时可能对虫造成的损伤,还可以控制收集的虫量,且便于拆卸、清洗,解决了传统养虫笼不易清洁的缺点。同时,使用有琼脂的白瓷盘来羽化粉虱若虫,解决了传统羽化方法叶子易干枯,羽化率低的缺点,能够更加有效地羽化野外采集的粉虱若虫并进行分装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昆虫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虱,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农业上的一类体型微小,为害严重的植食性昆虫。粉虱主要以成虫、若虫通过刺吸取食植物汁液而直接为害寄主植物,同时分泌大量蜜露,从而诱发霉菌病的发生,污染植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大大降低了蔬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同时,粉虱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有报道称粉虱可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除危害经济作物外,还广泛分布在观赏植物和野生杂草上。严重受害的经济作物有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茄子、番茄、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西葫芦、棉花、甜菜、豆菜、芝麻、花生、马铃薯、甘薯、烟草、苜蓿、向日葵;花卉有一品红、扶桑、蜀葵、秋葵、木槿、秋海棠、万寿菊、夹竹桃、南天竹等;药材有黄芩、地黄、桔梗、黄花等;杂草有田旋花、矮牵牛、灰菜、苦苣菜等。
粉虱类害虫成虫的野外采集通常是使用吸虫枪或吸虫管吸取后放入容器内带回。该采集方法的不便之处在于:吸虫枪或吸虫管的吸力较大,经常会导致吸入的粉虱受伤导致活力下降或死亡;收集放入容器后粉虱常抱成一团使热量聚集而大量死亡,且容器较占空间,故不适合长途大量储存携带,限制了其使用。因此从野外采集粉虱常采集带有大量粉虱若虫的叶片带回室内待其羽化,再收集成虫。但是离体叶片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干枯或发霉,使粉虱羽化率变低,且羽化的粉虱常在养虫笼内分散分布不利于收集,效率低下,使用吸虫管吸取笼内粉虱时,当吸取一定数量时须将活虫转移至容器中才能继续采集工作,转移过程中极易造成活体昆虫的损伤及逃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养虫笼和收集装置问题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结合多功能于一体的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高效,可以同时处理大量叶片并长时间对叶片进行保鲜,并且利用了粉虱成虫的趋光性,省去了使用吸虫管收集活体昆虫和将昆虫向容器内转移的过程,使采集变得快速、简单,保证了粉虱的存活率。同时可拆卸的部件使得对笼子的清洗更加方便,能够尽可能避免霉菌的发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本发明该装置包括集收集、分装粉虱成虫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6和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
多功能养虫笼6包括笼子框架6.4、纱网活动门2、遮光活动门1和分装收集装置5;
所述的笼子框架6.4包括笼子顶盖6.1、笼子插槽6.2、笼子底板6.5;笼子插槽6.2设置在笼子顶盖6.1和笼子底板6.5之间,使其固定连接;笼子插槽6.2内插设有纱网活动门2和遮光活动门1,使其紧密活动连接;
所述的分装收集装置5包括分装收集管5.2和可旋转封口装置4;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包括分装收集管螺口5.1;
所述的笼子顶盖6.1外顶部设置有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分装收集管5.2通过在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中旋入分装收集管螺口5.1以连接固定分装收集管5.2;
所述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包括设置为一半圆形片状的可旋转封口半片4.2;可旋转封口半片4.2由螺丝和螺母4.1固定于笼子顶盖6.1下部,紧贴笼子顶盖6.1内壁;通过旋转外露的螺丝同步旋转在内部的可旋转封口半片4.2,起到控制分装收集管5.2开闭的作用;
所述的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结构为:包括粉虱若虫羽化架3.1、白瓷盘3.2;粉虱若虫羽化架3.1设置为多层式结构;
在粉虱若虫羽化架3.1内侧对称的架体上均匀设置有斜卡槽3.3,所输的白瓷盘3.2架设在斜卡槽3.3上,呈倾斜设置状态;
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设置于多功能养虫笼6内部。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白瓷盘3.2内设置有已凝固的琼脂层。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白瓷盘3.2放置时与水平面呈15度夹角。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纱网活动门2包括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透气网2.2,纱网活动门外框2.1上设置有纱网活动门提手2.3,纱网活动门2在笼子插槽6.2内活动连接。
进一步为,本发明透气网2.2设置为150目的纱网。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遮光活动门1包括遮光活动门板1.2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遮光活动门1在笼子插槽6.2内紧密活动连接。
进一步为,本发明笼子插槽6.2设置为两个槽,分别插设纱网活动门2和遮光活动门1;遮光活动门1设置在纱网活动门2的外侧。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共有六根,由有机玻璃PMMA制成;
所述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材料为PVC,架体长31cm,宽,31cm,高30cm;架体所用的PVC管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1cm;所述的白瓷盘3.2材质为仿瓷密胺,
所述的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纱网活动门提手2.3由5mm厚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外框宽47cm,高61cm;透气网2.2使用长55cm,宽42cm的150目的纱网铺设;
遮光活动门1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由厚5mm的黑色不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宽47cm,高61cm;
所述的笼子框架6.4由不透明黑色亚克力板制成,长51cm,宽51cm,高60cm,其中笼子插槽6.2由亚克力板制成,共对称设置有两个槽,每个槽宽5mm,深1cm,两个槽之间的间距为5mm;
所述的笼子顶盖6.1和笼子底板6.5均由不锈钢板制成,正方形,边长50.5cm,使用粘合剂固定;
所述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由不锈钢板制成,半径为20cm,由一个5mm的小孔供螺丝螺母固定。
使用上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粉虱成虫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在四个白瓷盘3.2上倒入15%琼脂,使其在盘底形成一定厚度的琼脂层并等待其凝固冷却;
步骤二,选取野外采集的有粉虱若虫的叶片,将叶片背面朝上紧贴于琼脂上,直至铺满琼脂表面;
步骤三,将白瓷盘3.2依次搁置于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斜卡槽3.3上,将粉虱若虫羽化架3.1放入集收集、分装粉虱成虫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6中;
步骤四,将纱网活动门2插入内侧的笼子插槽6.2中,并确保其密封性:将可旋转封口装置4旋转至使全部分装收集管5.2处于封闭的状态,将多功能养虫笼6放入气候箱或气候、光照适宜的环境中;
步骤五,待粉虱若虫开始羽化后,将遮光活动门1插入外侧的笼子插槽6.2中,根据需要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使若干个分装收集管5.2处于打开的状态,保持一定的光照,使分装收集管5.2始终保持明亮,待管内粉虱数量达到需要时,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关闭分装收集管5.2,将分装收集管5.2从养虫笼上旋下,并用150目纱网和橡皮筋快速封口,将空的分装收集管5.2旋回养虫笼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可活动式的遮光活动门和纱网活动门,便于打开养虫笼进行清洁,保证了内部环境的干净,减少了霉菌的发生:利用了粉虱类昆虫的趋光性,采取无物理接触的方法收集粉虱,避免了使用传统吸虫枪、吸虫枪可能对粉虱造成的损伤,增加了粉虱的存活率,并加快了收集的速度。采用了可旋转封口,可以人为的控制使用分装收集管的数量和时间,并能够防止笼内粉虱成虫逃逸。采用铺有琼脂层的白瓷盘,可以保证叶片长时间的新鲜、湿润,提高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遮光活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纱网活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粉虱若虫羽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分装收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旋转封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养虫笼笼子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不同培养方式下粉虱若虫的羽化率图。
附图标记说明:遮光活动门(1)、遮光活动门提手(1.1)、遮光活动门板(1.2)、纱网活动门(2)、纱网活动门外框(2.1)、透气网(2.2)、纱网活动门提手(2.3)、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粉虱若虫羽化架(3.1)、白瓷盘(3.2)、斜卡槽(3.3)、可旋转封口装置(4)、螺丝和螺母(4.1)、可旋转封口片(4.2)、分装收集装置(5)、分装收集管螺口(5.1)、分装收集管(5.2)、多功能养虫笼(6)、笼子顶盖(6.1)、笼子插槽(6.2)、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笼子框架(6.4)、笼子底板(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粉虱成虫集分装、收集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和粉虱若虫羽化装置;本发明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养虫笼包括养虫笼和收集、分装装置。养虫笼主体由笼子框架、纱网活动门和遮光活动门组成;收集、分装装置的结构包括六根带有螺纹的收集管,可旋转固定于养虫笼顶盖对应的孔中,顶盖下部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合装置,由螺丝螺母与顶盖相连接,并且可以随螺丝旋转而旋转,从而控制分装、收集,防止取下收集管后粉虱从养虫笼内逃逸。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养虫笼设置为一方形箱体结构,包括笼子框架6.4、纱网活动门2、遮光活动门1和分装收集装置5,笼子框架外围有供纱网活动门2和遮光活动门1活动的笼子插槽6.2,使活动门与插槽紧密结合,防止粉虱逃逸。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纱网活动门包括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透气网2.2,透气网使用150目的纱网。粉虱类昆虫隶属于粉虱科,此类昆虫体型偏微小,150目的纱网目数既避免粉虱的逃逸,也保证了养虫笼内部环境的通风透气。纱网活动门外框2.1上有纱网活动门提手2.3,纱网活动门2在笼子插槽6.2内活动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遮光活动门1包括遮光活动门板1.2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由不透光的亚克力板制成,可有效遮挡外界光线,使养虫笼内唯一的光源为透明的分装收集管,因粉虱具有趋光性,可诱导粉虱向分装收集管聚集。遮光活动门1在笼子插槽6.2内活动。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分装收集装置5包括分装收集管5.2和可旋转封口装置4;可旋转封口装置4位于养虫笼内部,由螺丝和螺母4.1和笼子顶盖6.1连接,达到一定位置时使分装收集管5.2处于开或闭的状态。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共有六根,顶部有螺纹,旋转固定于笼子顶盖6.1上的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中。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为一半圆形片状结构,由螺丝和螺母4.1固定于笼子顶盖6.1,紧贴笼子顶盖6.1内壁,通过旋转外露的螺丝同步旋转在内部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起到控制分装收集管5.2开闭的作用。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结构为包括一个具有斜卡槽3.3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和4个置于斜卡槽上的白瓷盘3.2,白瓷盘倾斜地置于斜卡槽3.3,与水平面形成15度的夹角。使用时白瓷盘内设置有琼脂层。使用时将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放置于养虫笼内部。
本发明所述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材料为PVC,架子长31cm,宽,31cm,高30cm。架子所用的PVC管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1cm。白瓷盘3.2材质为仿瓷密胺,白瓷盘3.2放置时与水平面呈15度夹角。
本发明所述的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提手2.3由5mm厚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外框宽47cm,高61cm,透气网2.2使用长55cm,宽42cm的150目的纱网铺设;遮光活动门1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由厚5mm的黑色不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宽47cm,高61cm。笼子框架6.4由不透明黑色亚克力板制成,长51cm,宽51cm,高60cm,其中笼子插槽6.2由亚克力板制成,共有两个槽,每个槽宽5mm,深1cm,两个槽之间的间距为5mm。笼子的笼子顶盖6.1和笼子底板6.5均由不锈钢板制成,正方形,边长50.5cm,使用粘合剂固定,笼子顶盖6.1上有六个凸起的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供分装收集管5.2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由有机玻璃PMMA制成,螺纹间距3mm,共7圈。可旋转封口装置4由不锈钢板制成,半圆形,半径为20cm,有一个5mm的小孔供螺丝螺母固定之用。
使用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本发明,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粉虱成虫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在四个白瓷盘上倒入琼脂,使其在盘底形成一定厚度的琼脂层并等待其凝固冷却。
步骤二,选取野外采集的有粉虱若虫的叶片,将叶片尽量清洁干净,将叶片背面朝上紧贴于琼脂上,直至铺满琼脂表面。
步骤三,将白瓷盘依次搁置于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斜卡槽3.3上,将粉虱若虫羽化架3.1放入集收集、分装粉虱成虫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6中。
步骤四,将纱网活动门2插入内侧的卡槽中,并确保其密封性:将可旋转封口装置4旋转至使全部分装收集管5.2处于封闭的状态,将养虫笼放入气候箱或气候、光照适宜的环境中。
步骤五,待粉虱若虫开始羽化后,将遮光活动门1插入外侧卡槽中,根据需要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使若干个分装收集管5.2处于打开的状态,保持一定的光照,使分装收集管5.2始终保持明亮,待管内粉虱数量达到需要时,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关闭分装收集管5.2,将分装收集管5.2从养虫笼上旋下,并用150目纱网和橡皮筋快速封口,将空的分装收集管5.2旋回养虫笼上。
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具体操作例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养虫笼装置为:
简述:包括笼子框架、纱网活动门、遮光活动门和分装收集装置(5)。所述养虫笼设置为一方形箱体结构,箱体供盛放羽化出来的粉虱成虫。养虫笼主体长:宽:高=51cm:51cm:60cm,由笼子框架、纱网活动门和遮光活动门组成。收集、分装装置的结构包括六根带有螺纹的分装收集管,可旋转固定于养虫笼顶盖对应的孔中,顶盖下部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合装置,由螺丝螺母与顶盖相连接,并且随螺丝旋转而旋转,从而控制分装、收集。
(2)粉虱若虫羽化装置为:
简述:包括粉虱若虫羽化架和白瓷盘。所述粉虱若虫羽化装置结构为包括一个具有斜卡槽的粉虱若虫羽化架和4个斜置于斜卡槽上的白瓷盘。粉虱若虫羽化架材质为PVC,长:宽:高=31cm:31cm:30cm。白瓷盘的材质为仿瓷密胺,白瓷盘倾斜地置于斜卡槽,与水平面形成15度的夹角。使用时白瓷盘内设置有琼脂层。使用时将粉虱若虫羽化装置放置于养虫笼内部。
(3)供试虫源及试验操作:
试验选择带有粉虱若虫的番茄叶片、菜豆叶片和烟草叶片3种植物叶片进行试验,采用本发明的装置,传统羽化装置进行羽化;采用本发明的装置,传统吸虫枪和传统吸虫管进行收集。
试验一:分别使用2种羽化装置和方法对3种植物叶片上的粉虱若虫进行羽化,一段时间后统计粉虱若虫的羽化率。
试验二:分别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和传统吸虫枪和传统吸虫管对3种植物叶片上的羽化出的粉虱成虫进行收集,计算粉虱收集速率以及收集后粉虱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长。
(4)两种培养方式下粉虱若虫羽化率试验
见图8:不同培养方式下粉虱若虫的羽化率
注:差异显著性采用DPS7.5使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计算。
不同羽化方式羽化粉虱若虫的羽化率如图8所示。在番茄叶片上,2种羽化方式羽化粉虱若虫以本发明装置的羽化率较高,传统羽化装置羽化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和传统羽化装置的羽化率分别为95.56%、77.56%(F1,4=259.0860;P=0.0001)。在菜豆叶片,2种羽化方式羽化粉虱若虫以本发明装置的羽化率较高,传统羽化装置羽化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显著低于本发明分别为94.72%、79.56%(F1,4=1032.7790;P=0.0001);在烟草叶片上,2种羽化方式羽化粉虱若虫以本发明装置的羽化率较高,传统羽化装置羽化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显著低于本发明,传统羽化装置羽化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显著低于本发明分别为96.11%、76.67%(F1,4=712.2090;P=0.0001)。
(5)三种收集方式下粉虱成虫收集效率试验
表1不同收集方式下粉虱成虫收集效率
Figure BDA0002676492220000071
注:表中粉虱若虫的收集效率为平均值±标准误。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同种植物上不同收集方式下粉虱成虫的收集效率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性采用DPS7.5使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P<0.05)进行计算。
不同收集方式下的收集粉虱成虫的收集效率如表1所示。在番茄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效率较高,传统吸虫枪和传统吸虫管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效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五分钟内收集的粉虱成虫数量分别为84.00、75.33、64.33头(F2,6=16.4880;P=0.0036)。在菜豆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效率较高,传统吸虫枪和传统吸虫管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效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五分钟内收集的粉虱成虫数量分别为86.33、75.67、66.33头(F2,6=31.0800;P=0.0007)。在烟草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效率较高,传统吸虫枪和传统吸虫管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效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五分钟内收集的粉虱成虫数量分别为82.33、78.33、69.00头(F2,6=9.4330;P=0.0140)。
(6)三种收集方式粉虱成虫存活率及存活时间试验
表2不同收集方式粉虱成虫存活率及存活时间
Figure BDA0002676492220000081
注:表中粉虱若虫的羽化率为平均值±标准误。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同种植物上不同收集方式下粉虱成虫存活率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性采用DPS7.5使用Duncan’s(P<0.05)新复极差法进行计算。
不同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成虫的存活率如表2所示。在番茄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存活率较高,传统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的粉虱成虫存活率分别为92.11%、76.22%、78.33%(F2,6=306.6600;P=0.0001)。在菜豆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存活率较高,传统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的粉虱成虫存活率分别为94.78%、73.33%、77.89%(F2,6=104.7870;P=0.0001)。在番茄叶片上,3种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以本发明装置的存活率较高,传统收集方式收集粉虱成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传统吸虫枪、传统吸虫管的粉虱成虫存活率分别为94.11%、72.56%、79.61%(F2,6=136.4310;P=0.0001)。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羽化装置和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羽化装置的羽化方法。本发明的羽化装置及方法,适用于野外采集的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若虫的羽化。在对粉虱若虫的羽化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粉虱若虫羽化装置具有良好的叶片保湿能力,能极大提高粉虱若虫的羽化率,并能够保证其通风和一定程度的光照,减少霉菌的发生,而传统的羽化装置由于不具有保水能力且透气能力较差,导致使用传统羽化装置会导致羽化率低。同时,本发明所采用的分装、收集装置和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收集装置。本发明所采用的分装收集装置,利用了粉虱具有趋光性这一特点,可以不使用外力而是粉虱自发的聚集于分装收集管中,从而达到收集的目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自由控制分装收集管使用的个数,免去了传统收集方式在收集后再进行分装的步骤,大大增加了收集的效率。而传统吸虫枪和吸虫管由于依靠风扇或嘴提供吸力,不仅不卫生,且由于结构的不合理,每吸一次虫都会对集虫管内的粉虱成虫造成一次吸力,因此使用该方法采集到的粉虱成虫死亡率较高,容易造成后续试验的不准确。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能保证在羽化野外采集的粉虱若虫和收集羽化的粉虱成虫时快速高效,保证粉虱若虫的羽化率和存活率,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规避了传统采集方式的诸多不利因素,能在室内对粉虱类害虫进行实验时,快速高效进行种群采集、饲养,为粉虱类害虫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以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多功能养虫笼(6)和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
多功能养虫笼(6)包括笼子框架(6.4)、纱网活动门(2)、遮光活动门(1)和分装收集装置(5);
所述的笼子框架(6.4)包括笼子顶盖(6.1)、笼子插槽(6.2)、笼子底板(6.5);笼子插槽(6.2)设置在笼子顶盖(6.1)和笼子底板(6.5)之间,使其固定连接;笼子插槽(6.2)内插设有纱网活动门(2)和遮光活动门(1),使其紧密活动连接;
所述的分装收集装置(5)包括分装收集管(5.2)和可旋转封口装置(4);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包括分装收集管螺口(5.1);
所述的笼子顶盖(6.1)外顶部设置有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分装收集管(5.2)通过在分装收集管螺孔段(6.3)中旋入分装收集管螺口(5.1)以连接固定分装收集管(5.2);
所述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包括设置为一半圆形片状的可旋转封口半片(4.2);可旋转封口半片(4.2)由螺丝和螺母(4.1)固定于笼子顶盖(6.1)下部,紧贴笼子顶盖(6.1)内壁;通过旋转外露的螺丝同步旋转在内部的可旋转封口半片(4.2),起到控制分装收集管(5.2)开闭的作用;
所述的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结构为:包括粉虱若虫羽化架(3.1)、白瓷盘(3.2);粉虱若虫羽化架(3.1)设置为多层式结构;
在粉虱若虫羽化架(3.1)内侧对称的架体上均匀设置有斜卡槽(3.3),所输的白瓷盘(3.2)架设在斜卡槽(3.3)上,呈倾斜设置状态;
粉虱若虫羽化装置(3)设置于多功能养虫笼(6)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瓷盘(3.2)内设置有已凝固的琼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瓷盘(3.2)放置时与水平面呈15度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网活动门(2)包括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透气网(2.2),纱网活动门外框(2.1)上设置有纱网活动门提手(2.3),纱网活动门(2)在笼子插槽(6.2)内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透气网(2.2)设置为150目的纱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活动门(1)包括遮光活动门板(1.2)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遮光活动门(1)在笼子插槽(6.2)内紧密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笼子插槽(6.2)设置为两个槽,分别插设纱网活动门(2)和遮光活动门(1);遮光活动门(1)设置在纱网活动门(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装收集管(5.2)共有六根,由有机玻璃PMMA制成;
所述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材料为PVC,架体长31cm,宽,31cm,高30cm;架体所用的PVC管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1cm;所述的白瓷盘(3.2)材质为仿瓷密胺,
所述的纱网活动门外框(2.1)和纱网活动门提手(2.3)由5mm厚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外框宽47cm,高61cm;透气网(2.2)使用长55cm,宽42cm的150目的纱网铺设;
遮光活动门(1)和遮光活动门提手(1.1)由厚5mm的黑色不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宽47cm,高61cm;
所述的笼子框架(6.4)由不透明黑色亚克力板制成,长51cm,宽51cm,高60cm,其中笼子插槽(6.2)由亚克力板制成,共对称设置有两个槽,每个槽宽5mm,深1cm,两个槽之间的间距为5mm;
所述的笼子顶盖(6.1)和笼子底板(6.5)均由不锈钢板制成,正方形,边长50.5cm,使用粘合剂固定;
所述的可旋转封口装置(4)由不锈钢板制成,半径为20cm,由一个5mm的小孔供螺丝螺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粉虱成虫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在四个白瓷盘(3.2)上倒入15%琼脂,使其在盘底形成一定厚度的琼脂层并等待其凝固冷却;
步骤二,选取野外采集的有粉虱若虫的叶片,将叶片背面朝上紧贴于琼脂上,直至铺满琼脂表面;
步骤三,将白瓷盘(3.2)依次搁置于的粉虱若虫羽化架(3.1)的斜卡槽(3.3)上,将粉虱若虫羽化架(3.1)放入集收集、分装粉虱成虫于一体的多功能养虫笼(6)中;
步骤四,将纱网活动门(2)插入内侧的笼子插槽(6.2)中,并确保其密封性:将可旋转封口装置(4)旋转至使全部分装收集管(5.2)处于封闭的状态,将多功能养虫笼(6)放入气候箱或气候、光照适宜的环境中;
步骤五,待粉虱若虫开始羽化后,将遮光活动门(1)插入外侧的笼子插槽(6.2)中,根据需要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使若干个分装收集管(5.2)处于打开的状态,保持一定的光照,使分装收集管(5.2)始终保持明亮,待管内粉虱数量达到需要时,旋转可旋转封口装置(4)关闭分装收集管(5.2),将分装收集管(5.2)从养虫笼上旋下,并用150目纱网和橡皮筋快速封口,将空的分装收集管(5.2)旋回养虫笼上。
CN202010949650.6A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903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650.6A CN111903623A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650.6A CN111903623A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623A true CN111903623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6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9650.6A Pending CN111903623A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36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6937A (zh) * 2022-07-15 2022-10-04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监测和捕捉蜱虫的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7150A (ja) * 1997-11-14 1999-05-25 Ikari Shodoku Kk 昆虫誘引忌避装置
CN102106318A (zh) * 2011-01-17 2011-06-29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粉虱和叶螨饲养实验的培养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实验的方法
CN102860292A (zh) * 2012-10-17 2013-01-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CN20545544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一种饲养半翅目昆虫成虫的玻璃装置
CN106172253A (zh) * 2016-08-01 2016-12-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东亚小花蝽工厂化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CN109090046A (zh) * 2018-08-16 2018-12-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N109526911A (zh) * 2019-01-22 2019-03-2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325165U (zh) * 2020-09-10 2021-01-1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7150A (ja) * 1997-11-14 1999-05-25 Ikari Shodoku Kk 昆虫誘引忌避装置
CN102106318A (zh) * 2011-01-17 2011-06-29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粉虱和叶螨饲养实验的培养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实验的方法
CN102860292A (zh) * 2012-10-17 2013-01-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CN20545544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一种饲养半翅目昆虫成虫的玻璃装置
CN106172253A (zh) * 2016-08-01 2016-12-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东亚小花蝽工厂化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CN109090046A (zh) * 2018-08-16 2018-12-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N109526911A (zh) * 2019-01-22 2019-03-2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325165U (zh) * 2020-09-10 2021-01-1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6937A (zh) * 2022-07-15 2022-10-04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监测和捕捉蜱虫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6362B (zh) 一种斜纹夜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CN205124768U (zh) 一种斑翅果蝇优势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养殖装置
CN212325165U (zh)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
CN111903623A (zh)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165435A (zh)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饲养装置和大量饲养方法
CN108887246B (zh) 一种适用于西花蓟马采集、饲养及长途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及方法
CN113519468B (zh) 一种黄曲条跳甲室内世代饲养的方法
CN108812065A (zh) 食用菌栽培装置
CN209710900U (zh) 一种多层抽屉式扦插用的培养箱
CN115504110B (zh) 一种脱水大蒜粒防潮储存仓
CN111418559A (zh) 一种在培养箱内四季饲养不带病毒烟粉虱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088380U (zh) 一种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
CN214709750U (zh) 一种马铃薯块茎蛾大量饲养装置
CN110810339B (zh) 一种简便、高效更换斜纹夜蛾幼虫食料的装置及方法
CN213663191U (zh) 一种离体昆虫培养装置
CN211482531U (zh) 一种简便、高效更换斜纹夜蛾幼虫食料的装置
CN214338896U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育苗箱
CN211482530U (zh) 一种提高二化螟幼虫存活率的食料更换装置
CN211297844U (zh) 一种育苗光照培育装置
CN212138975U (zh) 用于茭白锈菌瘿蚊蛹的饲养收集装置
CN111418555B (zh) 一种茭白锈菌瘿蚊收集释放装置及收集释放技术
CN202444991U (zh) 一种适用于饲养螨虫等小型动物的手套箱
CN217038525U (zh) 便携式益蝽饲养装置
CN110959434A (zh) 一种中药材组种植用培苗柜体
CN205180197U (zh)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