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0046A -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0046A
CN109090046A CN201810935411.8A CN201810935411A CN109090046A CN 109090046 A CN109090046 A CN 109090046A CN 201810935411 A CN201810935411 A CN 201810935411A CN 109090046 A CN109090046 A CN 109090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tank
bemisia tabaci
acquisition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54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0046B (zh
Inventor
张晓明
胡昌雄
陈国华
羊绍武
窦文珺
王小云
段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9354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0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0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该装置包括收纳箱(1)和设置在收纳箱(1)内部的储虫罐(2);所述的收纳箱(1)设置为四方体结构,在四方体的中部设置有箱体开口(11)将收纳箱(1)分为上下两部分:后盖(1.1)和底箱(1.2);在后盖(1.1)和底箱(1.2)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磁条(6);在后盖(1.1)和底箱(1.2)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10),在后盖(1.1)的底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洞(7);等等。本发明不仅使用方便、便于携带、能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进行分装,而且可以有效做到提高活体烟粉虱存活率的目的,使采集变得快速而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昆虫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体烟粉虱采集装置结构以及采集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nadius)是我国农业重大入侵害虫,包含30个以上隐种的物种复合体,其中危害和分布较广的是烟粉虱MEAM1隐种(也称B型烟粉虱)和烟粉虱MED隐种(也称Q型烟粉虱)。烟粉虱MED隐种自2003年在我国云南昆明首次发现后,陆续在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发现其危害。目前烟粉虱已成为番茄等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自然条件下,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唯一传播媒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种植中的最重要的病毒之一,严重时能对番茄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在实验室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分子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首先到野外进行采集,然后扩繁建立种群,野外采集是所有研究中最基础的步骤。并且在实验室对其如繁殖、生长发育、药效试验等各种指标,生理变化影响等过程研究时,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虫源,野外采集工作也作为较为重要的一环。现有的采集装置中针对烟粉虱的采集装置和采集装置还较少,并且采集效果不佳。而其他小型昆虫的采集装置则很难做到背和提同时兼顾,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采集到的烟粉虱进行分装,通风透气和连同寄主植物同时采集,对不同地区或样地的采集样品进行分装等情况。这样一来便会大大降低活体烟粉虱采集的存活率和操作简便性。例如现有的几种主要采集装置,背包式虽然做到采集时可以直接背,但是背包内并不具备透气的作用,这会导致活体烟粉虱直接死亡,并且背包内很难将采集的样品分隔装,运输中会不停摇晃,除此之外还有利用较大采集盒进行采集的,但是对于烟粉虱这样较小的昆虫并不适合;再者还有利用互相之间组合式的采集装置进行采集的每次所要拆解时都需要繁琐的步骤,并且在野外采集时携带不方便,难以和寄主植物一同采集。再者这些方法操作繁琐、采集效率底、昆虫特别是烟粉虱采集中虫体死亡率高,操作过程需要较大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消耗。因此设计一种携带方便,通风透气性好,可有效分装,昆虫存活率高,且操作简便、收集容易、降低劳动强度的烟粉虱采集装置和方法,是解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烟粉虱采集装置和采集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烟粉虱采集装置以及采集方法,该采集装置不仅使用方便、便于携带、能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进行分装,而且可以有效做到提高活体烟粉虱存活率的目的,使采集变得快速而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本发明包括收纳箱和设置在收纳箱内部的储虫罐;所述的收纳箱设置为四方体结构,在四方体的中部设置有箱体开口将收纳箱分为上下两部分:后盖和底箱;在后盖和底箱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磁条;在后盖和底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在后盖的底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洞;所述的储虫罐包括盖体部分和罐体部分,盖体部分和罐体部分之间通过转丝紧密连接;罐体部分外部底部设置有磁铁片,内部底部铺设有滤纸;盖体部分上面设置有纱网区域和取虫孔,取虫孔上设置有取虫孔盖;储虫罐通过底部磁铁片固定吸附在后盖和底箱上设置的磁条上。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箱体开口三面设置为开放,一面设置为活动连接,即在活动连接处的后盖和底箱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后盖和底箱以连接件为转动点实现开闭;在后盖和底箱内部有限位带,限位带控制后盖和底箱打开后能呈一定角度放置,限位带的使用能解决在箱子打开后占地大,操作不方便的缺点,方便使用后盖上的储虫罐。
进一步为,本发明在底箱外部底部设置有可伸缩背带,可伸缩背带通过设置在底箱上的固定口固定在箱体上,背带上有调节扣用于调节背带不同长短,伸缩背带的使用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使用,并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后盖和底箱结合处设置有咬合扣,该咬合扣包括具有块状凸起的扣座和可旋转的扣环,扣环旋转后与扣座上的块状凸起嵌扣连接,咬合扣能将后盖和底箱闭合后固定,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轻易打开而损坏;在后盖或底箱设置咬合扣的一侧设置有提手,在野外采集时可以快速的选择背或者提的方式。
进一步为,本发明在罐体部分外底部设置的磁铁片设置方式为a)磁铁片设置为一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罐体底部的中部;b)磁铁片设置为两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罐体底部的两边缘处,磁铁片的设置能将整个储虫罐和收纳箱很好的配合,在打开时储虫罐不会从箱底脱落,并且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固定储虫罐四处散落导致采集的烟粉虱死亡,采用磁铁片另一方面方便人在采集时能较为简单的取下储虫罐。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取虫孔和取虫孔盖之间紧密配合连接,其连接结构为,a)在取虫孔盖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另一端与设置在盖体部分上的固定螺丝连接;b)将取虫孔盖设置为一头大一头小的泪滴型片状结构,将取虫孔盖的大头盖合取虫孔后,使用固定螺丝将取虫孔盖的小头固定在盖体部分上,左右拨动取虫孔盖实现取虫孔的开闭;取虫孔的设置能保证从采集到的烟粉虱在室内取出时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采集装置在取虫时需要开较大的口使得所采集的昆虫逃逸;吸虫盖的两种结构均能满足对储虫罐起到一定密封作用,不让烟粉虱逃逸,又能在打开时较为省时省力。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储虫罐罐体的材质设置为弹性材质,即用力按压罐体后可实现外壁回弹的材质,弹性材质的使用保证了在储虫罐收到压力变形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保证循环多次使用,并不容易损坏;此类的储虫罐上的取虫孔上配置有柔性吸虫管,吸虫管结构为,包含昆虫吸入管和吸力管两部分,所述的吸力管在昆虫吸入管上端与昆虫吸入管密封连接,在连接处设置有防虫纱网,放虫或吸虫时昆虫吸入管下端插入取虫孔内部。人力口吸或其它吸力装置吸虫时,将烟粉虱吸入到昆虫吸入管部分,而进不了吸力管部分,吹虫时反之操作。使用吸虫管能直接将储虫罐中的烟粉虱吸取转移饲养或研究,吸虫管的使用方便了取出虫的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收纳箱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硬塑料或木质,三种材质的使用均有利于收纳箱保持一定的四方体结构,保证不易变形,并且做到轻便,使用时节省人力;所述的可伸缩背带的材质为帆布或皮质;所述的限位带的材质为帆布绷带;所述的提手的材质为皮质或帆布,两种材质的使用均有耐用易制作的特点;所述的纱网区域上的纱网为不锈钢网,不锈钢网相较于尼龙纱网有刚长的使用寿命不易损坏,尼龙纱网其本身的材质问题还容易导致孔径变形,烟粉虱从中逃逸。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收纳箱的规格为,横向放置时半个箱体内部尺寸设置为长40cm,宽30cm,高8cm;整个箱体横向放置是内部尺寸为40cm,宽30cm,高16cm,侧壁开口尺寸为长10cm,宽4cm;所述的储虫罐规格为,底部直径5-8cm,高5-7cm,纱网区域的纱网目数为80-120目,取虫孔直径为2cm;收纳箱的大小设置方便野外的携和采集,过大会难以背着并且占地较大,而过小有难以满足其内部储虫罐的设置;储虫罐的规格设置一方面能保证采集时能一同采集寄主植物,另外一方面不会过多的占收纳箱空间,收纳箱可以放置多个储虫罐。
使用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的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野外采集时先取出储虫罐,在罐子底部垫上滤纸,用拍落或用吸虫管将烟粉虱成虫吸取到储虫罐中,并摘取2-3片寄主植物叶片或芽在储虫罐中;将带烟粉虱卵的叶片整片摘取,另取一个垫有滤纸的储虫罐放入;其中,使用吸虫管吸虫方法为,采用人力或其他吸力来源从寄主植物上吸取烟粉虱到吸入管中,然后将吸入管插入取虫孔内,轻吹吸力管将烟粉虱放入储虫罐内;
步骤二:将罐子盖子改好并保证取虫孔严密盖紧后放入收纳箱,并将储虫罐底部的小磁铁片与收纳箱内部软磁条配合固定,采集过程中可以将整个采集装置带调节合适长度后背上,将背带缩至最短用手提侧面的提手,需要时取出新的储虫罐继续进行采集;
步骤三:在室内需要取出时,打开取虫孔盖将吸虫管伸入其中进行吸虫,需要时将储虫罐盖子打开,将植物取出到白磁盘中进行吸虫;将装有烟粉虱蛹叶片从储虫罐中取出,在储虫罐中垫上1cm厚的棉花后将叶片放置在棉花上,盖好储虫罐盖子后在人人工气候箱中保湿培养待成虫羽化后再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采用上述结构,适用在多种环境和多种寄主上采集活体烟粉虱,本采集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下问题,首先整个采集装置利用收纳箱和储虫罐两部分组成,并且两部分能很好的进行配合,解决了野外采集活体的烟粉虱中采集装置难以携带,采集到样品后难以分装携带造成的大量人力消耗。并且现在活体烟粉虱的采集装置较少,采集效果较差。本采集装置中的收纳箱上具有一定的固定形状和通风透气的孔洞,并且侧边具有通风孔洞,起到了箱子内外空气的流通,解决箱体中活体虫因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导致的虫体死亡;箱子本身具有可伸缩的背带和提手,可以在野外采中根据需要随意切换,并且箱体本身采用的是较为轻便的材质制作,节省人力。收纳箱具有限位带,能在打开后使箱子呈一定的角度放置方便实验操作;收纳箱内部具有软磁性条能和储虫罐很好的配合,避免了储虫罐四处散落造成的虫体死亡,并且磁条较窄并且厚度较薄不会增加整个采集装置的重量。不同的储虫罐能做到对不同植株上采集的烟粉虱进行分罐采集运输,储虫罐有一定空间,所采集的烟粉虱能有一定活动空间;其上具有取虫孔,能打开取虫孔盖子后直接用吸虫管吸取里面的烟粉虱,解决吸虫时需要打开整个罐子的盖子烟粉虱逃逸的问题;储虫罐上具有纱网,使得罐内能有一定透气性,保证罐内的烟粉虱生存空间空气流通。采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提供了烟粉虱成虫和卵、蛹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植株的采集工作。再者,本发明能在各种植保工作中使用,使用方便,适合各种科研人员的使用,并且只要简单学习便能掌握,能有效提高采集到烟粉虱的存活率,提高工作效率,可在各大科研单位,植保站等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收纳箱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收纳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个储虫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咬合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收纳箱(1)、储虫罐(2)、盖体部分(2.1)、罐体部分(2.2)、滤纸(2.3)、磁铁片(2.4)、取虫孔(2.5)、取虫孔盖(2.6)、固定螺丝(2.7)、转丝(2.8)、纱网区域(2.9)、可伸缩背带(3)、调节扣(3.1)、固定口(3.2)、提手(4)、咬合扣(5)、扣座(5.1)、扣环(5.2)、磁条(6)、通风孔洞(7)、限位带(8)、连接件(9)、侧壁开口(10)、箱体开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见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本发明包括收纳箱1和设置在收纳箱内部的储虫罐2;所述的收纳箱1设置为四方体结构,在四方体的中部设置有箱体开口11将收纳箱分为上下两部分:后盖1.1和底箱1.2;在后盖和底箱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磁条6;在后盖和底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10,在后盖的底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洞7;所述的储虫罐2包括盖体部分2.1和罐体部分2.2,盖体部分和罐体部分之间通过转丝紧密连接;罐体部分外部底部设置有磁铁片,内部底部铺设有滤纸;盖体部分2.1上面设置有纱网区域和取虫孔,取虫孔2.5上设置有取虫孔盖;储虫罐2通过底部磁铁片固定吸附在后盖和底箱上设置的磁条上。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箱体开口11三面设置为开放,一面设置为活动连接,即在活动连接处的后盖1.1和底箱1.2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9,后盖和底箱以连接件为转动点实现开闭;在后盖和底箱内部有限位带,限位带控制后盖和底箱打开后能呈一定角度放置,限位带的使用能解决在箱子打开后占地大,操作不方便的缺点,方便使用后盖上的储虫罐。
进一步为,本发明在底箱1.2外部底部设置有可伸缩背带3,可伸缩背带3通过设置在底箱1.2上的固定口3.2固定在箱体上,背带上有调节扣3.1用于调节背带不同长短,伸缩背带的使用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使用,并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后盖1.1和底箱1.2结合处设置有咬合扣5,该咬合扣5包括具有块状凸起的扣座和可旋转的扣环,扣环旋转后与扣座上的块状凸起嵌扣连接,咬合扣能将后盖和底箱闭合后固定,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轻易打开而损坏;在后盖1.1或底箱1.2设置咬合扣的一侧设置有提手,在野外采集时可以快速的选择背或者提的方式。
进一步为,本发明在罐体部分2.2外底部设置的磁铁片2.4设置方式为a磁铁片设置为一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2罐体底部的中部;b磁铁片设置为两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2罐体底部的两边缘处,磁铁片的设置能将整个储虫罐和收纳箱很好的配合,在打开时储虫罐不会从箱底脱落,并且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固定储虫罐四处散落导致采集的烟粉虱死亡,采用磁铁片另一方面方便人在采集时能较为简单的取下储虫罐。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取虫孔2.5和取虫孔盖2.6之间紧密配合连接,其连接结构为,a在取虫孔盖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另一端与设置在盖体部分上的固定螺丝2.7连接;b将取虫孔盖设置为一头大一头小的泪滴型片状结构,将取虫孔盖的大头盖合取虫孔后,使用固定螺丝将取虫孔盖的小头固定在盖体部分上,左右拨动取虫孔盖实现取虫孔的开闭;取虫孔的设置能保证从采集到的烟粉虱在室内取出时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采集装置在取虫时需要开较大的口使得所采集的昆虫逃逸;吸虫盖的两种结构均能满足对储虫罐起到一定密封作用,不让烟粉虱逃逸,又能在打开时较为省时省力。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储虫罐2罐体的材质设置为弹性材质,即用力按压罐体后可实现外壁回弹的材质,弹性材质的使用保证了在储虫罐收到压力变形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保证循环多次使用,并不容易损坏;此类的储虫罐2上的取虫孔2.5上配置有柔性吸虫管,吸虫管结构为,包含昆虫吸入管和吸力管两部分,所述的吸力管在昆虫吸入管上端与昆虫吸入管密封连接,在连接处设置有防虫纱网,放虫或吸虫时昆虫吸入管下端插入取虫孔2.5内部。使用吸虫管能直接将储虫罐中的烟粉虱吸取转移饲养或研究,吸虫管的使用方便了取出虫的操纵,提高实验效率。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收纳箱1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硬塑料或木质,三种材质的使用均有利于收纳箱保持一定的四方体结构,保证不易变形,并且做到轻便,使用时节省人力;所述的可伸缩背带3的材质为帆布或皮质;所述的限位带8的材质为帆布绷带;所述的提手4的材质为皮质或帆布,两种材质的使用均有耐用易制作的特点;所述的纱网区域2.9上的纱网为不锈钢网,不锈钢网相较于尼龙纱网有刚长的使用寿命不易损坏,尼龙纱网其本身的材质问题还容易导致孔径变形,烟粉虱从中逃逸。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收纳箱1的规格为,横向放置时半个箱体内部尺寸设置为长40cm,宽30cm,高8cm;整个箱体横向放置是内部尺寸为40cm,宽30cm,高16cm,侧壁开口10尺寸为长10cm,宽4cm;所述的储虫罐2规格为,底部直径5-8cm,高5-7cm,纱网区域2.9的纱网目数为80-120目,取虫孔直径为2cm;收纳箱的大小设置方便野外的携和采集,过大会难以背着并且占地较大,而过小有难以满足其内部储虫罐的设置;储虫罐的规格设置一方面能保证采集时能一同采集寄主植物,另外一方面不会过多的占收纳箱空间,收纳箱可以放置多个储虫罐。
使用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的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野外采集时先取出储虫罐,在罐子底部垫上滤纸,用拍落或用吸虫管将烟粉虱成虫吸取到储虫罐中,并摘取2-3片寄主植物叶片或芽在储虫罐中;将带烟粉虱卵的叶片整片摘取,另取一个垫有滤纸的储虫罐放入;其中,使用吸虫管吸虫方法为,采用人力或其他吸力来源从寄主植物上吸取烟粉虱到吸入管中,然后将吸入管插入取虫孔2.5内,轻吹吸力管将烟粉虱放入储虫罐2内;
步骤二:将罐子盖子改好并保证取虫孔严密盖紧后放入收纳箱,并将储虫罐底部的小磁铁片与收纳箱内部软磁条配合固定,采集过程中可以将整个采集装置带调节合适长度后背上,将背带缩至最短用手提侧面的提手,需要时取出新的储虫罐继续进行采集;
步骤三:在室内需要取出时,打开取虫孔盖将吸虫管伸入其中进行吸虫,需要时将储虫罐盖子打开,将植物取出到白磁盘中进行吸虫;将装有烟粉虱蛹叶片从储虫罐中取出,在储虫罐中垫上1cm厚的棉花后将叶片放置在棉花上,盖好储虫罐盖子后在人人工气候箱中保湿培养待成虫羽化后再取出。
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具体操作例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采集装置为:
简述:包括可开的四方体收纳箱和设置在收纳箱内部的储虫罐,收纳箱分为后盖和底箱两部分;在后盖和底箱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磁条;在后盖和底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在后盖的底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洞;储虫罐包括盖体部分和罐体部分,盖体部分和罐体部分之间通过转丝紧密连接;内部底部铺设有滤纸;盖体部分上面设置有纱网区域和有盖的取虫孔;储虫罐通过底部磁铁片固定吸附在后盖和底箱上设置的磁条上。
(2)供试虫源以及实验:
试验选择了种植有番茄、向日葵、四季豆3中作物的各2块地进行采集实验,实验采用本发明的装置进行采集,自封袋采集以及排盘大罐装采集法(在使用排盘采集后用传统大养虫罐装)采集。实验一:通过系统调查,获得在3种植物叶片上的烟粉虱成虫和蛹的密度,实验时每种植物选择2块样地进行调查;实验二:分别使用3种采集装置和方法对分别对3种植物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采集,采集时在样地中选则五个点,每个点采集100头烟粉虱成虫,并带回实验室后并统计烟粉虱成虫的死亡数量计算死亡率;实验三:分别采用本发明的装置进行采集,自封袋采集法对带有烟粉虱蛹的叶片进行采集,带会实验室后统计蛹的破损数量,计算破损率;利用本发明中的储虫罐,在储虫罐底部垫上1cm厚的棉花,将带蛹叶片放入,盖好储虫罐盖子后在人人工气候箱中保湿培养待成虫羽化后再取出,统计2种方法采集后的蛹的羽化率。
(3)3种不同植物上的烟粉虱成虫以及蛹密度
表1 3种不同植物上的烟粉虱成虫以及蛹密度
注:图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植物上不同地块烟粉虱种群密度大小差异显著(P<0.05,Duncan’s新复极差法);表中A、B代表不同样地。
表1得在烟粉虱成虫和蛹在同种植物上不同地块中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成虫种群在四季豆的A地块上的种群密度要显著高于B地块上的种群密度(F1,8=7.44,P<0.05),而在番茄和向日葵上的两块样地中则均无显著差异(番茄:F1,8=0.04,P>0.05;向日葵:F1,8=0.98,P>0.05),在3种植物上以向日葵A样地上的烟粉虱成虫种群密度最高,达到25.00头/叶,番茄B样地上的种群密度最低为5.20头/叶。在番茄上两块样地上的烟粉虱蛹密度无显著差异(F1,10=0.86,P>0.05);而在向日葵和四季豆上烟粉虱蛹的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向日葵:F1,10=18.87,P<0.05;四季豆:F1,10=13.31,P<0.05);其中在3种植物叶片上,以向日葵A样地上的蛹密度最高为17.33头/叶,四季豆B样地上的蛹密度最低为4.17头/叶。
(4)3种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烟粉虱成虫实验
表2 3种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烟粉虱成虫的虫体损伤率以及死亡率
由实验二结果表明,使用三种不同方法对烟粉虱成虫进行采集实验,其中本发明装置采集的虫体损伤率最低,在番茄、向日葵、四季豆三种植物上的虫体损失率仅分别为1.00%、1.60%、0.40%,采用自封袋采集的虫体损伤率最大,三种植物上分别为16.40%、15.00%、18.20%;而在死亡率的统计中同样可得使用本发明装置采集得到的烟粉虱成虫有较低的死亡率,在番茄、向日葵、四季豆三种植物上的成虫死亡率为9.20%、5.00%、4.80%,相较下有较低的死亡率,而使用自封袋在三种植物上采集的烟粉虱成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72.00%、66.60%、77.60%。完全不利于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工作,而排盘法大罐装采集则有背植物压死的情况,死亡率仅次于自封袋采集法。
(5)2种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烟粉虱蛹实验
表3 3种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烟粉虱蛹的破损率以及死亡率
由实验三结果表明,在使用本发明的装置以及方法采集的烟粉虱用破损率较低,在番茄、向日葵、四季豆3种植物上的蛹破损率分别为5.33%、2.67%、3.33%;而使用了自封袋采集的蛹破损率达到了10.67%、11.33%、13.33%,损失的蛹明显要大于本装置采集所得。因自封袋无法满足在室内对带有蛹的叶片保存的作用,顾均用本发明装置进行保存饲养,结果表明自封袋采集后,蛹的羽化率要明显低于本发明采集蛹羽化率,在3种植物上,本发明所用的采集方法以及保存方法羽化率分别达到59.33%、54.00%、61.33%。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和方法要明显优于传统常用的采集方法,采集用本发明的采集装置以及方法,能适用于各种环境和不同植物上进行烟粉虱的采集,对所采集的烟粉虱具有分装作用。在对烟粉虱成虫的采集实验中可以看出,因本发明的结构具有透气性,能保证罐内的烟粉虱成虫较低的成虫虫体损失率和较低的虫体死亡率,而传统的自封袋采集法具有不透气,易产生水蒸气等问题,对活体烟粉虱的采集最为不利,会导致大量的烟粉虱死亡;而采集用排盘法大罐装采集时,首先储虫罐较为占位置,浪费人力物力,再者由于采集过程中要拍打,故采集时较为容易对虫体造成损伤,并且在输运过程中由于寄主植物的四处散落,容易将采集到的烟粉虱活虫压死。而对于蛹的采集中同样存在以上问题,由于自封袋开口烟粉虱会逃逸,而密封又有诸多弊端,长途运输中更是几乎无法使用,密闭和高湿度环境会导致烟粉虱蛹死亡而无法羽化,采集效率过低。综合可得,本发明中的结构能保证在野外采集烟粉虱时快速提高采集效率,获得活体烟粉虱种群,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能在烟粉虱的防治研究中,快速进行种群采集调查以及饲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文对烟粉虱的采集装置、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结构只要稍加调整,如采集装置大小、储虫罐大小以及保存饲养蛹的方法等,便可对形如白粉虱、寄生蜂、西花蓟马、花蓟马、等此类小型昆虫进行采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以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收纳箱(1)和设置在收纳箱(1)内部的储虫罐(2);所述的收纳箱(1)设置为四方体结构,在四方体的中部设置有箱体开口(11)将收纳箱(1)分为上下两部分:后盖(1.1)和底箱(1.2);在后盖(1.1)和底箱(1.2)内部的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磁条(6);在后盖(1.1)和底箱(1.2)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开口(10),在后盖(1.1)的底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洞(7);所述的储虫罐(2)包括盖体部分(2.1)和罐体部分(2.2),盖体部分(2.1)和罐体部分(2.2)之间通过转丝(2.8)紧密连接;罐体部分(2.2)外部底部设置有磁铁片(2.4),罐体部分(2.2)内部底部铺设有滤纸(2.3);盖体部分(2.1)上面设置有纱网区域(2.9)和取虫孔(2.5),取虫孔(2.5)上设置有取虫孔盖(2.6);储虫罐(2)通过磁铁片(2.4)固定吸附在后盖(1.1)和底箱(1.2)上设置的磁条(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开口(11)三面设置为开放,一面设置为活动连接,即在活动连接处的后盖(1.1)和底箱(1.2)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9),后盖(1.1)和底箱(1.2)以连接件(9)为转动点实现开闭;在后盖(1.1)和底箱(1.2)内部有限位带(8),限位带(8)控制后盖(1.1)和底箱(1.2)打开后能呈一定角度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箱(1.2)外部底部设置有可伸缩背带(3),可伸缩背带(3)通过设置在底箱(1.2)上的固定口(3.2)固定在箱体上,背带上有调节扣(3.1)用于调节背带不同长短;在后盖(1.1)和底箱(1.2)结合处设置有咬合扣(5),该咬合扣(5)包括具有块状凸起的扣座(5.1)和扣环(5.2),扣环(5.2)旋转后与扣座(5.1)上的块状凸起嵌扣连接;在后盖(1.1)或底箱(1.2)设置咬合扣(5)的一侧设置有提手(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部分(2.2)外部底部设置的磁铁片(2.4)设置方式为a)磁铁片(2.4)设置为一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2)罐体底部的中部;b)磁铁片(2.4)设置为两片,位置为设置在储虫罐(2)罐体底部的两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取虫孔(2.5)和取虫孔盖(2.6)之间紧密配合连接,其连接结构为,a)在取虫孔盖(2.6)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另一端与设置在盖体部分(2.1)上的固定螺丝(2.7)连接;b)将取虫孔盖(2.6)设置为一头大一头小的泪滴型片状结构,将取虫孔盖(2.6)的大头盖合取虫孔(2.5)后,使用固定螺丝(2.7)将取虫孔盖(2.6)的小头固定在盖体部分(2.1)上,左右拨动取虫孔盖(2.6)实现取虫孔(2.5)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虫罐(2)罐体的材质设置为弹性材质,即用力按压罐体后可实现外壁回弹的材质;此类的储虫罐(2)上的取虫孔(2.5)上配置有柔性吸虫管,吸虫管结构为,包含昆虫吸入管和吸力管两部分,所述的吸力管在昆虫吸入管上端与昆虫吸入管密封连接,在连接处设置有防虫纱网,放虫或吸虫时昆虫吸入管下端插入取虫孔(2.5)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硬塑料或木质;所述的可伸缩背带(3)的材质为帆布或皮质;所述的限位带(8)的材质为帆布绷带;所述的提手(4)的材质为皮质或帆布;所述的纱网区域(2.9)上的纱网为不锈钢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的规格为,横向放置时半个箱体内部尺寸设置为长40cm,宽30cm,高8cm;整个箱体横向放置是内部尺寸为40cm,宽30cm,高16cm,侧壁开口(10)尺寸为长10cm,宽4cm;所述的储虫罐(2)规格为,底部直径5-8cm,高5-7cm,纱网区域(2.9)的纱网目数为80-120目,取虫孔直径为2cm。
9.使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装置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野外采集时先取出储虫罐,在罐子底部垫上滤纸,用拍落或用吸虫管将烟粉虱成虫吸取到储虫罐中,并摘取2-3片寄主植物叶片或芽在储虫罐中;将带烟粉虱卵的叶片整片摘取,另取一个垫有滤纸的储虫罐放入;其中,使用吸虫管吸虫方法为,采用人力或其他吸力来源从寄主植物上吸取烟粉虱到吸入管中,然后将吸入管插入取虫孔(2.5)内,轻吹吸力管将烟粉虱放入储虫罐(2)内;
步骤二:将罐子盖子改好并保证取虫孔严密盖紧后放入收纳箱,并将储虫罐底部的小磁铁片与收纳箱内部软磁条配合固定,采集过程中可以将整个采集装置带调节合适长度后背上,将背带缩至最短用手提侧面的提手,需要时取出新的储虫罐继续进行采集;
步骤三:在室内需要取出时,打开取虫孔盖将吸虫管伸入其中进行吸虫,需要时将储虫罐盖子打开,将植物取出到白磁盘中进行吸虫;将装有烟粉虱蛹叶片从储虫罐中取出,在储虫罐中垫上1cm厚的棉花后将叶片放置在棉花上,盖好储虫罐盖子后在人人工气候箱中保湿培养待成虫羽化后再取出。
CN201810935411.8A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Active CN109090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5411.8A CN109090046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5411.8A CN109090046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046A true CN109090046A (zh) 2018-12-28
CN109090046B CN109090046B (zh) 2023-06-20

Family

ID=64849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5411.8A Active CN109090046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004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233A (zh) * 2019-06-06 2019-08-23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批量饲养麦蛾茧蜂成蜂灭杀仓储烟草粉螟的方法
CN110367203A (zh) * 2019-06-06 2019-10-25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人工批量饲育包装麦蛾茧蜂活体成蜂的方法
CN111903623A (zh) * 2020-09-10 2020-11-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870619A (zh) * 2021-01-19 2021-06-01 蒋方方 一种手提式灭火器罐内压力检测装置
CN114752630A (zh) * 2022-03-31 2022-07-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对甘薯小象甲进行RNAi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3658A (ja) * 2000-05-29 2001-12-04 Onozato Kk 甲虫の周年羽化器および周年羽化方法
JP2003325078A (ja) * 2002-05-14 2003-11-18 Okinawa Pref Gov 捕食性昆虫リュウキュウツヤテントウを用いた生物農薬、そ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用いる人工採卵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害虫防除法
KR20070005503A (ko) * 2005-07-06 2007-01-10 아리스타 라이후사이엔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곤충의 우화 및 짝짓기 촉진 방법 및 장치
CN201051830Y (zh) * 2006-12-11 2008-04-30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成虫的收集装置
CA2587901A1 (en) * 2007-05-04 2008-11-04 Ivan Milin System for processing waste using insect larvae
CN204579574U (zh) * 2015-04-28 2015-08-2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多功能蚜虫饲养箱
US20150296760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Douglas A. Perednia Rotating feeder bin for growing, feding and harvesting insect larvae
CN20545544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一种饲养半翅目昆虫成虫的玻璃装置
CN205922553U (zh) * 2016-08-16 2017-02-08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蛀果类昆虫采集箱
CN107410218A (zh) * 2017-05-19 2017-12-01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病毒媒介昆虫烟粉虱的人工饲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3658A (ja) * 2000-05-29 2001-12-04 Onozato Kk 甲虫の周年羽化器および周年羽化方法
JP2003325078A (ja) * 2002-05-14 2003-11-18 Okinawa Pref Gov 捕食性昆虫リュウキュウツヤテントウを用いた生物農薬、そ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用いる人工採卵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害虫防除法
KR20070005503A (ko) * 2005-07-06 2007-01-10 아리스타 라이후사이엔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곤충의 우화 및 짝짓기 촉진 방법 및 장치
CN201051830Y (zh) * 2006-12-11 2008-04-30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成虫的收集装置
CA2587901A1 (en) * 2007-05-04 2008-11-04 Ivan Milin System for processing waste using insect larvae
US20150296760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Douglas A. Perednia Rotating feeder bin for growing, feding and harvesting insect larvae
CN204579574U (zh) * 2015-04-28 2015-08-2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多功能蚜虫饲养箱
CN205455444U (zh) * 2016-01-28 2016-08-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一种饲养半翅目昆虫成虫的玻璃装置
CN205922553U (zh) * 2016-08-16 2017-02-08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蛀果类昆虫采集箱
CN107410218A (zh) * 2017-05-19 2017-12-01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病毒媒介昆虫烟粉虱的人工饲养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0233A (zh) * 2019-06-06 2019-08-23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批量饲养麦蛾茧蜂成蜂灭杀仓储烟草粉螟的方法
CN110367203A (zh) * 2019-06-06 2019-10-25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人工批量饲育包装麦蛾茧蜂活体成蜂的方法
CN110367203B (zh) * 2019-06-06 2021-08-20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人工批量饲育包装麦蛾茧蜂活体成蜂的方法
CN110150233B (zh) * 2019-06-06 2021-09-28 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 一种批量饲养麦蛾茧蜂成蜂灭杀仓储烟草粉螟的方法
CN111903623A (zh) * 2020-09-10 2020-11-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集合羽化粉虱若虫和收集分装粉虱成虫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870619A (zh) * 2021-01-19 2021-06-01 蒋方方 一种手提式灭火器罐内压力检测装置
CN114752630A (zh) * 2022-03-31 2022-07-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对甘薯小象甲进行RNAi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52630B (zh) * 2022-03-31 2024-02-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对甘薯小象甲进行RNAi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046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46A (zh)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N201185613Y (zh) 一种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虫的装置
CN103238569B (zh) 一种捕食螨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
CN101331868A (zh) 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8887246B (zh) 一种适用于西花蓟马采集、饲养及长途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及方法
CN209017693U (zh) 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
Fasa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yst nematodes and drought on potato growth. 1.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under semi-controlled conditions
CN111616108A (zh) 一种烟粉虱野外便携采集及饲养为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93986B (zh) 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生蜂的方法
CN108244058A (zh) 一种用于观察研究的养虫设备
CN214709750U (zh) 一种马铃薯块茎蛾大量饲养装置
CN109526911A (zh) 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4155665U (zh) 一种蘑菇分离培养装置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09329239B (zh) 一种蓟马类害虫快速准确采集装置及方法
CN206371350U (zh) 一种新型东亚小花蝽饲养容器
CN209677171U (zh) 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
CN208739703U (zh) 一体式栽培装置
CN107549121A (zh) 室内饲养稻飞虱的饲养方法、饲养装置及饲养装置的应用
CN209218972U (zh) 一种全自动鲟鱼苗收集装置
CN206713852U (zh) 一种观察和保存滞育鳞翅目昆虫的装置
CN112262820A (zh)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N206760495U (zh) 一种椭圆食粉螨人工繁殖盒
CN105027975A (zh) 一种代料灵芝定点出芽免疏栽培的方法
CN210580576U (zh) 一种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化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