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090A -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090A
CN111901090A CN202010693884.9A CN202010693884A CN111901090A CN 111901090 A CN111901090 A CN 111901090A CN 202010693884 A CN202010693884 A CN 202010693884A CN 111901090 A CN111901090 A CN 111901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beams
resource
related sequence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38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林曦
张楠
曹伟
杨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938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090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05457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37656A/ko
Priority to US18/016,25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1522A1/en
Priority to AU2021310150A priority patent/AU2021310150A1/en
Priority to EP21841992.7A priority patent/EP418484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946 priority patent/WO202201238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一个基站会包含多个服务波束,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对应地面的一块服务区域。对于高速运动的空中基站而言,多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会组成一个物理小区,对应同一个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PCI),同一个物理小区内的用户在更换服务波束时只需进行小区内切换即可。
对于同一个物理小区中不同波束之间的信号,如果所使用的无线时频资源相同,则会形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更好地抵抗干扰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所述装置配置于第一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配置装置,所述装置配置于第二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TN物理小区与波束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RS利用FDM资源映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S利用FDM资源映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MTC下行DMRS利用FDM资源映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MTC上行DMRS利用TDM资源映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B-IoT上行DMRS利用TDM资源映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IE-A(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系统、B5G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在本申请中以5G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于不同的制式的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网络在不同的系统中可包括不同的通信节点,通信节点至少包括基站和用户终端。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能和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设备。基站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还可以是小站,传输节点(transmission reference point,TRP)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用户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NTN中,一个基站会包含多个服务波束,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对应地面的一块服务区域。对于高速运动的空中基站而言,当波束覆盖范围跟随卫星移动时,地面用户对应的服务波束也需要及时切换,此时若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分别对应一个PCI,则可能引起大量用户频繁进行小区间切换,从而导致大量信令开销。因此,多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会组成一个物理小区,对应同一个PCI,这使得同一个物理小区内的用户在更换服务波束时只需进行小区切换即可,如图1所示,多个波束的覆盖范围的组成的PCI-1,多个波束的覆盖范围的组成的PCI-2,多个波束的覆盖范围的组成的PCI-3。
然而,对于同一个物理小区中不同波束之间的信号,如果所使用的无线时频资源相同,则会形成干扰。目前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以及eMTC(enhanced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的地面网络配置中只能通过PCI来区分物理小区并减弱小区间干扰,而没有处理波束之间的干扰的相关操作,因此,NTN中的NB-IoT以及eMTC需要对波束间干扰进行抑制。
在无线通信中,通常利用参考信号准确地测量和估计无线信道,来保证其他物理信道上的传输性能。而要提高参考信号测量和估计的准确性,则必须尽可能减少参考信号受到的干扰。目前NB-IoT和eMTC中的参考信号配置,只能应对小区间、用户间及端口间的干扰,没有应对波束间干扰的办法。在NTN中,频率复用因子(Frequency Reuse Factor,FRF)用来表征整个系统带宽所分割的无重叠频段数,每个波束可被分配其中的某一频段,如复用因子为1时,表示所有波束使用相同的频段,复用因子大于1时,相邻波束可使用不同的频段,但不相邻的波束之间仍可能使用相同频段。使用相同频段的波束之间参考信号会发生资源重叠,形成干扰,对于FRF=1而言,干扰主要来自相邻波束,而FRF>1时,干扰主要来自使用相同频段的非相邻波束。若使用相同频段的波束之间没有抑制参考信号干扰的方法,则很可能由于干扰过大影响系统性能。
以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为例,DMRS用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信道估计,根据目前的协议,假设有两个波束,波束1和波束2,若其对应的数据信道分配的物理资源相同,则只要PCI相同,则相应的DMRS序列和DMRS对应的时频位置也相同。对波束1而言,用其DMRS估计的等效信道为h_1+h_2,其中h_1和h_2分别为波束1和波束2到达同一个接收端实际经历的信道。但对于数据而言,两个波束所发送的数据序列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波束1的数据所经历的等效信道为,这就导致利用DMRS对数据信道进行估计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1、S12。
S11、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S12、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信号处理方法由第一节点执行,所述第一节点可以是上述的任意用户终端。
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可以是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可以是上述的任意基站。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由第二节点配置并发送。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是指对现有的参考信号进行处理,使其可以抑制同一物理小区内的不同波束之间的干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接收:
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所述波束可以由如下一个或多个进行表示:参考信号标识,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关系,极化模式(polarization pattern),频域资源标识,时域资源标识,空域资源(包括天线端口,码本,传输层等)标识,地理区域标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trackingarea)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上述提到的参考信号生成方式,可以分别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且任意一种组合都预先定义好与波束相关序号的对应关系。参考信号生成方式的组合与波束相关序号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广播信令、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aol ControlElement,MAC CE)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告知用户。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可以是波束分配不同的频段,即不同的波束分配不同的RB资源;也可以是波束分配相同RB资源时,不同波束的RS在频域占用不同的子载波,或RE(Resource Element),或RU(Resource Unit)。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可以是波束占用相同频域资源时,不同波束的RS在时域占用不同的OFDM符号。
所述参考信号的随机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可以是对不同波束的RS使用不同的随机种子,生成不同的随机序列,随机种子的取值与波束序号相关。
所述参考信号的随机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也可以是用随机扰码对不同波束的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随机扰码序列的随机种子与波束序号相关。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的加扰序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上述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所对应的资源是除时频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且应该在时频资源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编号,即不同的资源标识应在时频资源一致的情况下讨论。资源标识可以为天线端口ID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如果基站不对波束进行分组,直接对波束进行编号,则波束相关序号可以为波束ID,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51
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如果基站对波束进行分组,且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则波束相关序号为波束组ID,表示为ngroup,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其中,波束组内ID表示为nlocal,与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相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如果基站对波束进行分组,且组内的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组之间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则波束组ID表示为ngroup,与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相对应,
若基站对组内波束进行编号,则波束相关序号可以为波束组内ID,表示为nlocal,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若基站不对组内波束进行编号,则波束相关序号可以为波束所占资源(非时频资源)的资源ID,表示为nresource,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配置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21、S22。
S21、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S22、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所述信息配置方法由第二节点执行,所述第二节点可以是上述的任意基站。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由第二节点配置并发送至第一节点。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是指对现有的参考信号进行处理,使其可以抑制同一物理小区内的不同波束之间的干扰。其中,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由第一节点确定并发送。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接收:
广播消息;
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所述波束可以由如下一个或多个进行表示:参考信号标识,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关系,极化模式(polarization pattern),频域资源标识,时域资源标识,空域资源(包括天线端口,码本,传输层等)标识,地理区域标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trackingarea)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进行资源映射时的加扰序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中,关于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波束间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干扰抑制方法。
CRS为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在NTN中对于同一波束,包含在几乎所有下行子帧中。将NTN下的物理小区进行编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71
(如果为NB-IoT,则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72
),波束相关序号可根据如下方式得到: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所占资源的资源ID,如天线端口ID,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在本实施例中,波束与参考信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波束ID也可以是参考信号ID。
进一步的,波束相关序号与干扰抑制方式组合的对应关系由基站通过MAC CE或RRC告知用户终端。干扰抑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种:
1)对于NB-IoT以Inband模式部署时,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锚点载波(anchor carrier)或非锚点载波(non-anchor carrier)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RB大小的带宽,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对于eMTC,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载波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6RB大小的窄带(Narrowband),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波束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如共有10个可用载波频率f(ncarrier)为f(0),f(1),...,f(9),其中ncarrier为载波频率编号,则波束序号与载波频率对应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73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波束组内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或资源ID,则波束组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group
2)对C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加扰序列:
s(m)=c(m),m=0,1,...,Nseq
其中c(i)为标准中定义的伪随机序列,即31长Gold序列,Nseq为加扰序列长度,与被加扰的CRS生成序列长度相等。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74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75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1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2
在物理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可支持最多216个不同的波束加扰序列。波束级加扰后的序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3
其中r(m)为加扰前的CRS生成序列,s(m)为加扰序列。
3)以一个波束只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为例,不同波束的CRS在子帧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上利用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方式的资源映射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vshift表示CRS的映射位置在频域上的位移,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4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5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6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7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波束间窄带参考信号(Narrowband reference signa,NRS)干扰抑制方法。
NRS是NB-IoT才有的参考信号,在Inband,Guardband,和standalone部署模式中均存在。将NTN下的物理小区进行编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8
波束相关序号可根据如下方式得到: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所占资源的资源ID,如天线端口ID,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进一步的,波束相关序号与干扰抑制方式组合的对应关系由基站通过MAC CE或RRC告知用户。对于波束间NRS的干扰抑制,与CRS类似,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干扰抑制方式:
1)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锚点载波(anchor carrier)或非锚点载波(non-anchorcarrier)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RB大小的带宽,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波束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如共有10个可用载波频率f(ncarrier)为f(0),f(1),...,f(9),其中ncarrier为载波频率编号,则波束序号与载波频率对应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9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波束组内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或资源ID,则波束组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group
2)对N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加扰序列
s(m)=c(m),m=0,1,...,Nseq
其中c(i)为标准中定义的伪随机序列,即31长Gold序列,Nseq为加扰序列长度,与被加扰的NRS生成序列等长。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10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11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812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1
在物理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可支持最多216个不同的波束加扰序列。波束级加扰后的序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2
其中,r(m)为加扰前的NRS生成序列,s(m)为加扰序列。
3)以一个波束只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为例,不同波束的NRS在子帧RE上利用FDM方式的资源映射位置如图5所示。其中vshift表示NRS的映射位置在频域上的位移,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3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4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5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6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eMTC下行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干扰抑制方法。
将NTN下的物理小区进行编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7
波束相关序号可根据如下方式得到: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所占资源的资源ID,如天线端口ID,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且波束序号与干扰抑制方式组合的对应关系由基站通过MAC CE或RRC告知用户。对于eMTC下行解调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干扰抑制方式:
1)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载波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6RB大小的窄带(Narrowband),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波束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如共有10个可用载波频率f(ncarrier)为f(0),f(1),...,f(9),其中ncarrier为载波频率编号,则波束序号与载波频率对应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8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波束组内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或资源ID,则波束组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group
2)对DM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加扰序列
s(m)=c(m),m=0,1,...,Nseq
其中c(i)为标准中定义的伪随机序列,即31长Gold序列,Nseq为加扰序列长度,与被加扰的下行DMRS生成序列等长。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9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10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11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12
在物理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可支持最多216个不同的波束加扰序列。
波束级加扰后的序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0913
其中r(m)为加扰前的下行DMRS生成序列,s(m)为加扰序列。
3)以一个波束只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为例,不同波束的下行DMRS在子帧RE上利用FDM方式的资源映射位置如图6所示。其中kpattern表示下行DMRS的映射位置在频域上的位移,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1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2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3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4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eMTC上行DMRS干扰抑制方法。
将NTN下的物理小区进行编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5
波束相关序号可根据如下方式得到: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所占资源的资源ID,如天线端口ID,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且波束序号与干扰抑制方式组合的对应关系由基站通过MAC CE或RRC告知用户。对于eMTC上行解调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干扰抑制方式:
1)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载波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6RB大小的窄带(Narrowband),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波束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如共有10个可用载波频率f(ncarrier)为f(0),f(1),...,f(9),其中ncarrier为载波频率编号,则波束序号与载波频率对应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6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波束组内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或资源ID,则波束组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group
2)对DM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加扰序列
s(m)=c(m),m=0,1,...,Nseq
其中c(i)为标准中定义的伪随机序列,即31长Gold序列,Nseq为加扰序列长度,与被加扰的上行DMRS生成序列等长。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7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8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9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10
在物理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可支持最多216个不同的波束加扰序列。
波束级加扰后的序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11
其中r(m)为加扰前的DMRS生成序列,s(m)为加扰序列。
3)以一个波束只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为例,不同波束的上行DMRS在子帧RE上利用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的资源映射位置如Figure 5所示,其中τshift表示上行DMRS在时域的不同映射方式。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12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013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1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NB-IoT上行DMRS干扰抑制方法。
将NTN下的物理小区进行编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3
波束相关序号可根据如下方式得到: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基站通过广播信号直接指示波束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基站通过广播信号广播波束组内ID;
如果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所占资源的资源ID,如天线端口ID,用户根据波束所占资源获得资源ID。
且波束序号与干扰抑制方式组合的对应关系由基站通过MAC CE或RRC告知用户。对于波束间上行DMRS的干扰抑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干扰抑制方式:
可将不同波束分配在不同的锚点载波(anchor carrier)或非锚点载波(non-anchor carrier)上,每个载波对应一个RB大小的带宽,利用频域将波束分开。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波束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如共有10个可用载波频率f(ncarrier)为f(0),f(1),...,f(9),其中ncarrier为载波频率编号,则波束序号与载波频率对应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4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波束组内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或资源ID,则波束组ID与载波频率直接对应,即载波频率为:f(ncarrier):ncarrier=ngroup
对上行DMRS生成序列进行波束级加扰,加扰序列
s(m)=c(m),m=0,1,...,Nseq
其中c(i)为标准中定义的伪随机序列,即31长Gold序列,Nseq为加扰序列长度,与被加扰的上行DMRS生成序列等长。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5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6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7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8
在物理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可支持最多216个不同的波束加扰序列。
波束级加扰后的序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9
其中r(m)为加扰前的上行DMRS生成序列,s(m)为加扰序列。
以一个波束只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为例,由于NB-IoT上行共享资源信道(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基本单元为资源单元(RU,ResourceUnit)。子载波间隔,所包含的子载波个数,以及所包含的时隙数,三者唯一确定了一个RU。如表1所示
表1 NPUSCH的RU定义表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110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1
其中NPUSCH格式1不同RU的DMRS在可以利用TDM方式在资源映射时抑制波束间干扰,RU中每个时隙的DMRS映射结构一致,一个时隙中的映射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τshift表示上行DMRS在时域的不同映射方式。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2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3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4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5
1)根据表1可知NPUSCH格式2的RU对子载波间隔为3.75kHz和15kHz都只有一个RU在频域包含一个子载波,时域包含4个时隙一种形式。对于RU只包含一个子载波的情况,DMRS的生成序列为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6
其中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7
为NPUSCH的调度重复次数,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8
为RU包含的时隙数,NRU为调度给NPUSCH的RU数。为了随机化波束间干扰,可以令伪随机序列c(i)的随机种子与波束相关序号相关联。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
Figure BDA0002590253440000129
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cinit=ngroup;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波束组内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cinit=nlocal;若波束相关序号为前述资源ID,则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种子cinit=nresource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接收模块91和处理模块92。其中,所述信号处理装置配置于第一通信节点。
接收模块91,被配置为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处理模块9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接收:
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所述波束可以由如下一个或多个进行表示:参考信号标识,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关系,极化模式(polarization pattern),频域资源标识,时域资源标识,空域资源(包括天线端口,码本,传输层等)标识,地理区域标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trackingarea)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进行资源映射时的加扰序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号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确定模块101和发送模块102。其中,所述信息配置装置配置于第二通信节点。
确定模块101,被配置为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模块102,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发送:
广播消息;
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所述波束可以由如下一个或多个进行表示:参考信号标识,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关系,极化模式(polarization pattern),频域资源标识,时域资源标识,空域资源(包括天线端口,码本,传输层等)标识,地理区域标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trackingarea)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的加扰序列。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配置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配置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配置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配置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11、存储器112、输入装置113、输出装置114和通信装置115;设备中处理器1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1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111、存储器112、输入装置113和输出装置11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配置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息配置装置中的确定模块101和发送模块102),又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处理装置中的接收模块91和处理模块91)。处理器1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
存储器11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11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11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11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115设置为根据处理器11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波束进行处理。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信息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配置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34)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接收:
广播消息;
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加扰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16.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发送:
广播消息;
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AC CE信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与波束一一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生成方式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所占资源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
资源块RB;载波;子载波;资源元素RE;资源单元RU。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频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和频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所占资源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时域所占资源与波束相关序号关联的方法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资源的位置由波束相关序号与时域间隔决定;
资源的数量随波束相关序号以特定方式进行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码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序列;所述参考信号加扰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相关序号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波束标识,波束组标识,波束组内标识,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未对波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的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标识。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组内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波束进行分组,且同一组内波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组之间波束使用互不重叠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下,若未对同一组内的波束进行编号,所述波束相关序号是波束所占用资源的资源标识。
31.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配置于第一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对信号进行处理。
32.一种信息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配置于第二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生成方式;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配置信息。
3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93884.9A 2020-07-17 2020-07-17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901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3884.9A CN111901090A (zh) 2020-07-17 2020-07-17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0237005457A KR20230037656A (ko) 2020-07-17 2021-07-07 신호 처리 방법과 장치, 정보 구성 방법과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US18/016,253 US20230291522A1 (en) 2020-07-17 2021-07-07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U2021310150A AU2021310150A1 (en) 2020-07-17 2021-07-07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1841992.7A EP4184840A1 (en) 2020-07-17 2021-07-07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04946 WO2022012387A1 (zh) 2020-07-17 2021-07-07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3884.9A CN111901090A (zh) 2020-07-17 2020-07-17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090A true CN111901090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9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3884.9A Pending CN111901090A (zh) 2020-07-17 2020-07-17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1522A1 (zh)
EP (1) EP4184840A1 (zh)
KR (1) KR20230037656A (zh)
CN (1) CN111901090A (zh)
AU (1) AU2021310150A1 (zh)
WO (1) WO20220123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2387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75996A (ko) * 2014-12-19 201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빔간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송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60197659A1 (en) * 2013-08-05 2016-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through beam grou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60143509A (ko) * 2015-06-04 2016-12-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이웃 셀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888042A (zh) * 2017-03-01 2017-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8112080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388B (zh) * 2017-06-23 2021-05-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参考信号配置、接收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97502A (zh) * 2017-11-16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1294188B (zh) * 2019-07-16 2021-07-27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901090A (zh) * 2020-07-1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97659A1 (en) * 2013-08-05 2016-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through beam grou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60075996A (ko) * 2014-12-19 201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빔간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송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60143509A (ko) * 2015-06-04 2016-12-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이웃 셀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888042A (zh) * 2017-03-01 2017-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8112080A (zh) * 2017-11-17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609079"", 3GPP TSG_RAN\\WG1_RL1, 30 September 2016 (2016-09-30) *
""R1-1717822"", 3GPP TSG_RAN\\WG1_RL1, 3 October 2017 (2017-10-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2387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84840A1 (en) 2023-05-24
US20230291522A1 (en) 2023-09-14
AU2021310150A1 (en) 2023-03-16
WO2022012387A1 (zh) 2022-01-20
KR20230037656A (ko)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564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定位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5497B (zh) 定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97611B (zh) 信息搜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18086B (zh) 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33686B (zh) 用于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EP3579469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8289021B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7110092B2 (ja) 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7615841B (zh)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8024348B (zh) 一种载波传输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
KR102299133B1 (ko)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US2023032784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JP6824232B2 (ja) データ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13258969A (zh)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0138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8029070B (zh) 一种信道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WO2022012387A1 (zh) 信号处理和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8564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JP740079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非一時的記録媒体、及びシステム
CN111901880A (zh)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50906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097229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7811710A (zh) 一种参考信号端口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37956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014888A (zh) 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