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8392B -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8392B
CN111898392B CN202010551593.6A CN202010551593A CN111898392B CN 111898392 B CN111898392 B CN 111898392B CN 202010551593 A CN202010551593 A CN 202010551593A CN 111898392 B CN111898392 B CN 111898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tag
signal
wr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15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8392A (zh
Inventor
李玲龙
辛奇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y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y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y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y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15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8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8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8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8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8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通信的射频读写器、若干个射频天线以及若干个射频标签;射频天线与储物格的数量对应,且射频天线一一对应安装在储物格内,每个射频天线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和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射频标签向射频读写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射频读写器逐一控制每个射频天线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发送射频指令,以及将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发送指令给射频读写器以控制射频天线工作,并将射频读写器反馈的每一信号数据组与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得出判断结果,减少了射频天线误读误判的现象。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射频识别系统一般包括射频天线、用于控制射频信号发射及接收的读写模块,以及固定在待识别物品上的射频标签,使用时射频天线输出射频信号,对射频标签进行读取,射频标签上携带的信息再经射频天线反馈至读写模块内的信号接收电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即可完成对射频标签以及其所表示的物体的ID识别。在该系统中,射频天线是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射频识别系统中电磁场的发射和接收。当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具有智能储物柜等领域时,如果储物柜的每个储物格具有完备的射频屏蔽功能,那么设于不同储物格内射频天线能够准确地读取到对应储物格的射频标签,但是当储物格没有设置完备的射频屏蔽功能,或者储物格开口是敞开的,由于射频电波的绕射特性,射频天线读取相应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时容易将相邻储物格里的射频标签一并读取,造成误读误判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其旨在解决当储物格没有完全设置射频屏蔽功能,或者储物格开口是敞开的,那么射频天线读取相应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时容易将相邻储物格里的射频标签一并读取,造成误读误判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射频识别系统,用于识别具有射频标签的物品在储物格的位置,一个物品具有一个射频标签,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的射频读写器、若干个射频天线以及若干个射频标签;
所述射频天线与储物格的数量对应,且所述射频天线一一对应安装在储物格内,每个所述射频天线用于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以及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
所述射频标签用于在收到所述射频天线发射的射频指令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向所述射频读写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读写器用于逐一控制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发送射频指令,以及在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所述射频标签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发送指令给所述射频读写器以控制所述射频天线读取所述射频标签,根据若干个信号数据组判定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阈值,并用于判断所述射频读写器读取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所述控制器在进行信号数据组的射频信号与信号强度阈值比较时,关联数据组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一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选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再判断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储物格是否存在射频标签或者每个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储物格对应的所述射频标签。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信号强度阈值为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射频天线为窄波束天线,所述射频天线的天线波束角设计和天线增益一致性的设计可以达到:某个所述天线读取到的该天线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与所读取到的相邻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可以1倍以上大于各相邻储物格中各自窄波束天线读取各自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各个信号强度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值。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射频天线的天线波束角范围为20度至60度。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射频天线设于储物格顶部,并正对储物格底部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标签读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射频天线所对应的储物格信息,并把所述信息预存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向射频读写器发送指令,所述射频读写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指令,并逐一向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发射射频指令;
所述射频天线接收所述读写控制器的射频指令后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发送射频指令;
所述射频标签接收所述射频天线发送的射频指令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向所述射频读写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读写控制器通过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所述射频标签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选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并判断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通过射频天线识别各个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的射频信号,每个射频天线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以及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的射频信号,并形成一组信号数据,所述控制器根据若干信号数据组处理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的信号强度阈值后,再判断所述射频读写器反馈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而且通过与信号强度阈值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消除各射频天线本身的天线增益差异,减少了射频天线误读误判的现象,提高了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标签读取方法减少了射频天线误读误判的现象,解决了不完全屏蔽条件下读取射频标签的抗干扰难题,提高了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的控制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个相邻射频天线与射频标签在储物格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射频识别系统;
10、控制器;
20、射频读写器;
30、射频天线;30-1、射频天线1号;30-2、射频天线2号;30-3、射频天线3号;30-3、射频天线4号;
40、射频标签;40-1、射频标签A;40-2、射频标签B;40-3、射频标签C;40-4、射频标签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阅图1,一种射频识别系统1,用于识别具有射频标签40的物品在储物格的位置,一个物品具有一个射频标签40,射频识别系统1包括控制器10、与控制器10通信的射频读写器20、若干个射频天线30以及若干个射频标签40;
射频天线30与储物格的数量对应,且射频天线30一一对应安装在储物格内,每个射频天线30用于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以及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40,若干数量的储物格以纵横方向紧挨排列,且各储物格的至少一个相同方向的开口是敞开而没有封闭以便存放和取出物品;
射频标签40用于在收到射频天线30发送的射频指令后,通过射频天线30向射频读写器20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物品标识例如为衣服和鞋子对应的尺寸规格,然后对应的射频标签40贴装在对应尺寸规格的衣服和鞋子;
射频读写器20用于逐一控制每个射频天线30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发送射频指令,以及在射频天线30接收到射频标签40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控制器10;
控制器10用于发送指令给射频读写器20以控制射频天线30读取射频标签40,并用于判断射频读写器20读取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射频天线30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40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40。
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识别系统1通过射频天线30识别各个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的射频信号,每个射频天线30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以及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40的射频信号,并形成一组信号数据,控制器10再判断射频读写器20反馈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射频天线30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40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40,解决了不完全屏蔽条件下读取射频标签的抗干扰难题;而且通过与信号强度阈值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消除各射频天线30本身的天线增益差异,减少了射频天线30误读误判的现象,提高了射频识别系统1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个射频天线30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30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控制器10在进行信号数据组的射频信号与信号强度阈值比较时,关联数据组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一致。
信号强度阈值可随着射频天线30读取到关联数据组的射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器10在判定每个射频天线30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时,还读取该天线所在储物格所相邻的储物格中各射频天线30所反馈的射频标签40并形成关联数据组,而不只是仅仅根据射频天线30各自的信号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控制器10通过对该射频天线30的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该射频天线30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这样设计,进一步减少了射频天线30误读误判的现象,当然了,也可设置各射频天线30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一致。
可以理解地,信号强度阈值也可为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可以预先对安装在各个储物格内的射频天线30进行调试,并进行多组实验,得出优选的信号强度阈值。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射频天线30为窄波束天线,其天线波束角设计和天线增益一致性的设计可以达到:某个所述天线读取到的该天线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与所读取到的相邻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可以1倍以上大于各相邻储物格中各自窄波束射频天线读取各自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各个信号强度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值,这些所读取的强度值偏差是由于各窄波束射频天线的增益实际上很难完全一致而存在偏差,且各储物格中所述窄波束射频天线与各自的射频标签之间的距离也存在偏差,从而造成的。
可选地,射频天线30的天线波束角范围为20度至60度。
优选地,射频天线30安装在储物格内时,为了增大射频天线30读取射频标签40的信号强度随位置距离差别而产生的强度差异,合理设置射频天线30的角度和位置,本实施例中,射频天线30正对储物格底部设置,并校对相邻格口,这样设计,可利用射频天线30的陡峭的邻边衰减特性,可将射频天线30读取到的本储物格内射频标签40与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40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幅增加,这样有利于设置稳定的信号强度阈值。
下面以其中以四个相邻射频天线30读取射频标签40来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射频标签A40-1设置在射频天线1号30-1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B40-2设置在射频天线2号30-2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C40-3设置在射频天线4号30-4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D40-4设置在射频天线3号30-3所在储物格,射频识别系统1工作时,射频读写器20依次启动射频天线1号30-1、射频天线2号30-2、射频天线3号30-3、射频天线4号30-4进行扫描识别,射频天线1号30-1接收读写控制器10的射频指令后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发送射频指令,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均能够接收到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1号30-1发射的指令,并分别向射频识别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假设射频标签A40-1返回的信号强度是40,射频标签B40-2返回的信号强度是20,射频标签C40-3返回的信号强度是30,射频标签D40-4返回的信号强度是10,由于射频天线1号30-1正对射频标签A40-1设置,且射频天线1号30-1与射频标签A40-1的距离是最短的,因此射频天线1号30-1识别到射频标签A40-1的信号强度值是最大,射频标签C40-3与射频天线1号30-1的距离值虽然比射频标签B40-2与射频天线1号30-1的距离值大,但是由于射频天线1号30-1同样正对射频标签C40-3设置,因此,射频天线1号30-1识别到射频标签C40-3的信号强度值比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D40-4的信号强度值大,射频标签D40-4的与射频天线1号30-1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值均比射频标签B40-2的与射频天线1号30-1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值大,因此,射频天线1号30-1识别到射频标签B40-2的信号强度值比射频标签D40-4的信号强度值大。
射频天线1号30-1识别完毕后,射频天线2号30-2开始识别,假设射频标签A40-1返回的信号强度是25,射频标签B40-2返回的信号强度是45,射频标签C40-3返回的信号强度是15,射频标签D40-4返回的信号强度是35;射频天线2号30-2识别完毕后,射频天线3号30-3开始识别,假设射频标签A40-1返回的信号强度是15,射频标签B40-2返回的信号强度是35,射频标签C40-3返回的信号强度是25,射频标签D40-4返回的信号强度是45;射频天线3号30-3识别完毕后,射频天线4号30-4开始识别,假设射频标签A40-1返回的信号强度是30,射频标签B40-2返回的信号强度是10,射频标签C40-3返回的信号强度是40,射频标签D40-4返回的信号强度是20。由于各个射频天线30本身增益实际上不会完全一致而存在一些偏差,加上每个格口内射频天线30和射频标签40之间距离也不会完全一致而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各射频标签40返回的信号强度也存在偏差,尤其是返回的最大信号强度也存在偏差,上述各组读数中最大的数值45、40正是示意性的体现了这些偏差。由于各射频天线为窄波束天线,因天线与标签的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各射频天线读取本格口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值与读取相邻格口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值会存在较大的差值,上述某组读数中最大值和第二大值40、30正是示意性的体现了这个差值。
通过设计和调试各射频天线增益一致性、可以进一步减少天线增益偏差,减少上述各组读数中最大值之间的偏差(比如减少射频天线30-1读数最大值40与射频天线30-2读数最大值45之间的差值,即小于5),通过设计和调试各射频天线40的天线波束角及其一致性,可以进一步增大同一个射频天线40所读取到的本格口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与相邻格口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增大上述每组读数中最大值与第二大值之间的差值(比如增大射频天线30-1读取的最大数值40与第二大数值30的差值,即大于10)。合理设计和精心调试可以达到,每个窄波束天线读取到的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与所读取到的相邻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如上述大于10),可以1倍以上大于各相邻储物格中各自窄波束天线读取各自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各个信号强度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值(如上述小于5)。
射频天线1号30-1、射频天线2号30-2、射频天线3号30-3、射频天线4号30-4分别识别完毕后,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1号30-1接收到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一信号数据组(I),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2号30-2接收到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二信号数据组(I),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3号30-3接收到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三信号数据组(I),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4号30-4接收到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四信号数据组(I),第一信号数据组(I)、第二信号数据组(I)、第三信号数据组(I)和第四信号数据(I)组形成关联数据组,以下称为第一关联数据组(I)(如表1所示),并反馈给控制器10。
表1
第一关联数据组(I)的射频信号强度
控制器10根据第一关联数据组(I)的射频信号确定第一关联数据组(I)在进行判断时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信号强度阈值的取选方法如下:
S1、先选出射频天线1号30-1、射频天线2号30-2、射频天线3号30-3、射频天线4号30-4识别到第二大的射频信号(比如,射频天线1号30-1读到射频标签C40-3的射频信号强度30,射频天线2号30-2读到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强度35,射频天线3号30-3读到射频标签B40-2的射频信号强度35,射频天线4号30-4读到射频标签A40-1的射频信号强度30);
S2、再比较射频天线1号30-1、射频天线2号30-2、射频天线3号30-3、射频天线4号30-4识别到第二大的射频信号中的最大值,即为射频信号强度35,则设置信号强度阈值为35,第一关联数据组(I)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均设置为35。
确定了信号强度阈值之后,控制器10对第一关联数据组(I)的射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到判断结果(如表2所示),以确定射频标签A40-1、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分别处于哪个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判断方法为,判断每组信号数据是否有信号大于与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40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40。
表2
第一关联数据组(I)的数据处理及判断结果
根据表2可得知,射频标签A40-1位于射频天线1号30-1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B40-2位于射频天线2号30-2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D40-4位于射频天线3号30-3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C40-3位于射频天线4号30-4所在储物格。
需要说明的是,储物格还可能存在没有射频标签40的情况,例如,射频天线1号30-1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A40-1不存在,则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1号30-1接收到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一信号数据组,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2号30-2接收到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二信号数据组,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3号30-3接收到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三信号数据组,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4号30-4接收到射频标签B40-2、射频标签C40-3、射频标签D40-4的射频信号形成第四信号数据组,第一信号数据组(II)、第二信号数据组(II)、第三信号数据组(II)和第四信号数据组(II)形成关联数据组,以下称为第一关联数据组(II),则第一关联数据组(II)的射频信号强度如表3所示。
表3
第一关联数据组(II)的射频信号强度
根据表3可得知,第一关联数据组(II)判断时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为35。
控制器10对第一关联数据组(II)的射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到判断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第一关联数据组(II)的数据处理及判断结果
根据表4可得知,射频天线1号30-1所在储物格为空格(即没有存放带有射频标签40的物品),射频标签B40-2位于射频天线2号30-2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D40-4位于射频天线3号30-3所在储物格,射频标签C40-3位于射频天线4号30-4所在储物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读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射频天线30所对应的储物格信息,并把信息预存到控制器10;
控制器10向射频读写器20发送指令,射频读写器20接收控制器10发送的指令,并逐一向每个射频天线30发射射频指令;
射频天线30接收读写控制器10的射频指令后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发送射频指令;
射频标签40接收射频天线30发送的射频指令后,通过射频天线30向射频读写器20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
射频读写器20通过射频天线30接收到射频标签40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控制器10,每个射频天线30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30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
控制器10根据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选出每个射频天线30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并判断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40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40。
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标签读取方法通过射频天线30识别各个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的射频信号,每个射频天线30读取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射频标签40的信息,并形成一组信号数据,控制器10再判断所述射频读写器20读取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射频天线30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40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40,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30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40,解决了不完全屏蔽条件下读取射频标签的抗干扰难题;而且通过与信号强度阈值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消除各射频天线30本身的天线增益差异,减少了射频天线30误读误判的现象,提高了射频识别系统1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射频识别系统,用于识别具有射频标签的物品在储物格的位置,一个物品具有一个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的射频读写器、若干个射频天线以及若干个射频标签;
所述射频天线与储物格的数量对应,且所述射频天线一一对应安装在储物格内,每个所述射频天线用于读取所对应的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以及若干个相邻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
所述射频标签用于在收到所述射频天线发射的射频指令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向所述射频读写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读写器用于逐一控制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发送射频指令,以及在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所述射频标签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发送指令给所述射频读写器以控制所述射频天线读取所述射频标签,并用于判断所述射频读写器读取的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与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
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所述控制器在进行信号数据组的射频信号与信号强度阈值比较时,关联数据组采用的信号强度阈值一致;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选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再判断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储物格是否存在射频标签或者每个所述射频天线所在的储物格对应的所述射频标签;
所述射频天线设于储物格顶部,并正对储物格底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天线为窄波束天线,所述射频天线的天线波束角设计和天线增益一致性的设计可以达到:某个所述天线读取到的该天线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与所读取到的相邻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值,可以1倍以上大于各相邻储物格中各自窄波束天线读取各自所在储物格中射频标签的信号强度所得到的各个信号强度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天线的天线波束角范围为20度至60度。
4.一种射频标签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射频天线所对应的储物格信息,并把所述信息预存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向射频读写器发送指令,所述射频读写器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指令,并逐一向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发射射频指令;
所述射频天线接收所述射频读写器的射频指令后向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发送射频指令;
所述射频标签接收所述射频天线发送的射频指令后,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向所述射频读写器返回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读写器通过所述射频天线接收到所述射频标签返回的带有物品标识的射频信号后形成信号数据组,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及相邻储物格的射频天线提供的信号数据组形成关联数据组;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数据组进行数据处理选出每个所述射频天线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并判断每一信号数据组是否有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如有,则射频信号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的射频标签为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内的射频标签,如无,则提供信号数据组的射频天线所在储物格不存在射频标签。
CN202010551593.6A 2020-06-17 2020-06-17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Active CN111898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1593.6A CN111898392B (zh) 2020-06-17 2020-06-17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1593.6A CN111898392B (zh) 2020-06-17 2020-06-17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8392A CN111898392A (zh) 2020-11-06
CN111898392B true CN111898392B (zh) 2023-09-22

Family

ID=7320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1593.6A Active CN111898392B (zh) 2020-06-17 2020-06-17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8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4682B (zh) * 2020-11-26 2022-05-10 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书架的图书定位装置、方法
CN113807483B (zh) * 2021-09-24 2023-01-10 广州安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密集架及其物品定位方法
CN114819021B (zh) * 2022-06-27 2022-11-18 深圳市兆兴博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矩阵式rfid定位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5811A (zh) * 2017-05-26 2017-09-08 上海赋拓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准标签的rfid边界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8416409A (zh) * 2018-05-15 2018-08-17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读写器、射频识别系统和自动售货机
CN110046846A (zh) * 2019-03-13 2019-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监控方法及终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96549A1 (en) * 2012-12-29 2014-07-03 Meps Real-Time,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items tagged with rfid tags in an enclosed shielded spa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5811A (zh) * 2017-05-26 2017-09-08 上海赋拓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准标签的rfid边界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8416409A (zh) * 2018-05-15 2018-08-17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读写器、射频识别系统和自动售货机
CN110046846A (zh) * 2019-03-13 2019-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监控方法及终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8392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8392B (zh) 射频识别系统及射频标签读取方法
EP1708375B1 (en) Ic tag location recogni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8456306B2 (en) Association based locationing for RFID
CN101178765B (zh) 调整射频识别探询器的方法和系统
US20140224876A1 (en) Rfid-based book tagg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828307A (zh) 射频信号获取和信源定位系统
US8928460B2 (en) Device for locating objects by RFID communication
CN107145811B (zh) 基于基准标签的rfid边界确定方法及系统
EP2183699B1 (en) A method and reader to conduct a label query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7886018A (zh) 判断标签移动方向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76856C (zh)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CN207264394U (zh) 基于基准标签的rfid边界确定系统
CN109871719A (zh) 一种提高多标签读取速率的方法及系统
KR20100060168A (ko) 리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주파수 인식 시스템, 및 리더와 태그간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785015A (zh) 非接触ic介质通信装置
CN101889214A (zh) 非接触ic介质方向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和程序、以及存储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2194138A (zh) 询问器
CN113469314B (zh)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985399B (zh) 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图书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9859167U (zh) 一种分层扫描检测通道rfid控制器
CN101112009A (zh) Rfid载波侦听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rfid系统
CN209895346U (zh) 新型读卡器
CN113408686A (zh) 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
JP481632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17255408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室分定位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