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9314B -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9314B
CN113469314B CN202111023904.2A CN202111023904A CN113469314B CN 113469314 B CN113469314 B CN 113469314B CN 202111023904 A CN202111023904 A CN 202111023904A CN 113469314 B CN113469314 B CN 113469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cked
rfid antenna
storage
rfid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39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9314A (zh
Inventor
梁甲昌
赵鹏飞
李玉惠
邓木荣
李德光
李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cheng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inw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inw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inw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39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9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9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9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9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9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S100:通过一个开启的RFID天线盘点标签,并记录RFID天线序号、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步骤S200:轮询开启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第二对应关系;步骤S300: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步骤S400: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Description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和应答器构成。应答器主要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用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产品代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写器,或称为阅读器,主要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是读取和/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可移动的手持设备或固定设备。
随着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读写器每秒能盘点的标签数量大大提高。超高频技术因为读取距离较远,而又有高效率的多标签盘点性能,使其能够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文件或者档案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于文件柜中的超高频读写器,由于读取的距离较远,很容易发生串读的现象。即可能导致本来位于文件柜A格中的标签被判定为位于文件柜中的B格,从而造成定位不准确。从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难以确定标签位于该文件柜中具体位于哪一个储物格。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在文件柜中由于RFID天线读取距离较远而导致发生串读,从而将标签定位错误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于射频识别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柜,其中所述文件柜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所述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一个开启的所述RFID天线盘点标签,并记录所述RFID天线序号、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S200:轮询开启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目标RFID天线序号,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目标RFID天线为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这样得到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含该智能定位系统中每一个RFID天线,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该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
步骤S400: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这样可以准确地确定该被盘点到的标签位于该文件柜的哪一个储物格。从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查找效率。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通过一个开启的所述RFID天线盘点标签包括:在预设功率范围之内,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其中,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盘点的时间相同或者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相同。这个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时间相同或者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相同,可以避免由于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不同,或者盘点的时间不同造成的盘点结果不稳定从而形成的误差,能够提高盘点的准确率。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定的功率值为所述预设功率范围之内,从小到大,具有相同间隔的功率值,所述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包括: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多个所述功率值对所述标签进行盘点。这样可以保证在该预设功率范围之内,能够采用具有相同间隔的功率盘点,提高盘点的盘点效率。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物格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一个RFID天线,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至少两个储物格中,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这样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至少两个储物格中,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能够将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同时,只在储物格的一侧设置一个RFID天线,可以节省物料,节约成本。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物格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至少两个RFID天线,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朝向储物格设置的所有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至少两个储物格中,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通过该至少两个RFID天线可以准确地确定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该朝向储物格设置的至少两个RFID天线,相较于只有一个RFID天线的储物格能够提高确定标签放置的储物格的准确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物格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任意一个储物格的相对两侧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所述步骤S400中,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包括:确定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被相对两侧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最大的储物格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实际上,储物格是无法进行盘点的。但是这样通过将RFID天线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转化为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完成数据的依次转化。根据RFID天线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能够定量的了解到标签被储物格盘点的次数,能够提高方案的智能化与可视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易用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物格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任意一个储物格的四个侧面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所述步骤S400中,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包括:确定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被四个侧面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最大的储物格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这样储物格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能够使得盘点准确率达到一个极大值。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所述文件柜被关闭时,执行步骤S100至步骤S400。这样每一次文件柜被关闭时都重新盘点一次文件柜内的标签,这样能够使得文件柜中带有标签的文件每一次发生变化都能够被记录到,能够实时更新文件柜内带有标签文件所在的位置,提高方案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易用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柜,其中所述文件柜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所述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用于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基于射频识别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柜,其中所述文件柜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所述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一个开启的所述RFID天线盘点标签,并记录所述RFID天线序号、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S200:轮询开启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目标RFID天线序号,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目标RFID天线为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
步骤S400: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实现由于RFID天线读取距离较远而发生串读,从而将标签定位错误的现象。能够确定该标签位于文件柜中具体位于哪一格,从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查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和/或”,可以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本文中的标签,是指RFID标签、射频标签或电子标签,简称为标签(Tag)。本文中的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Reader),可以是UHF读写器。本文中的标签盘点系统,是一种RFID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技术可用于物流、零售、服装等各种领域。
随着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读写器每秒能盘点的标签数量大大提高。超高频技术因为读取距离较远,而又有高效率的多标签盘点性能,使其能够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文件或者档案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于文件柜中的超高频读写器,由于读取的距离较远,很容易发生串读的现象。
示例性的,请参见图1,图1提供了一种文件柜的爆炸图。请参见图1,在该文件柜中,每两个格子之间存在隔层,在该隔层中设置有RFID天线。示例性的,请参见图1,该格子10-1与该格子10-2之间设置有隔层20-1,该格子10-1左侧也有隔层20-0。每个隔层中都设置有RFID天线,示例性的,该隔层20-3中设置有天线30。在该文件柜中放置有带有标签的文件。具体的,该文件可以为纸质档案文件,该纸质档案文件上设置有标签,或者可以为其他材料的文件,上面设置有标签,本申请对该文件的形式不做限制。
这样,由于RFID天线读取的距离较远,有可能会发生串读。示例性的,该位于隔层20-1中的RFID天线可能读取到该格子10-1中的标签,也有可能会读取到格子10-2中的标签,甚至是读取到格子10-3中的标签。这样可能就会导致该文件柜将原本位于格子10-2中的标签,或者格子10-3中的标签判断为位于该格子10-1中。从而造成放置于文件柜的文件定位不准确。而管理人员根据该文件柜中确定的文件位置去查找文件时,却发现该文件并不在该文件柜显示的位置。这样会造成管理人员大量时间耽误。
所以,本申请首先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请参见图2,该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图2中未示出)、文件柜,其中该文件柜可以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其中,该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该每个RFID天线与处理器电连接。
具体的,请参见图2,图2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1-1、11-2、11-3为该文件柜包含的储物格。且每个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示例性的,在该储物格11-1的左侧具有隔层21-1,其中该隔层21-1中包含RFID天线31-0,且该RFID天线31-0朝向该储物格11-1设置。该储物格11-1与储物格11-2之间具有隔层21-2。该隔层21-2中设置有RFID天线31-1与RFID天线31-2。其中,该RFID天线31-1朝向该储物格11-1设置,该RFID天线31-2朝向该储物格11-2设置。
同理,在该储物格11-2和储物格11-3之间同样具有隔层21-3。该隔层21-3中包含朝向该储物格11-2设置的RFID天线31-3与朝向该储物格11-3设置的RFID天线31-4。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仅示出了三个储物格,在该三个储物格之间的隔层中设置有朝向两侧的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不限于三个储物格,可以只有两个,也可以超过三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也不限于该RFID天线位于该两个储物格之间的隔层之内。该RFID天线可以设置于该储物格上下、左右、前后任意一个面,朝向该储物格设置即可。也并不限于朝向一个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只有一个,还可以设置多个RFID天线朝向一个储物格。
需要指出的是,若在一个储物格的多个侧面布置RFID天线,且在每一个侧面上都布置多个RFID天线时。优选的,可以保持每一个侧面上设置的RFID天线数量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盘点的准确性。示例性的,若在一个储物格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超过一个RFID天线时,最好能够保持该左右两个侧面上设置的RFID天线数量相同。例如,左右各自设置2个RFID天线。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多个侧面设置不同数量的RFID天线从而导致的盘点数据失真。
应用于图2所示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请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S100、通过一个开启的RFID天线盘点标签,并记录RFID天线序号、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通过一个开启的RFID天线盘点标签,其中,该开启的RFID天线的功率从预设功率范围内,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需要说明的是,该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可以为该预设功率范围内的,按照预先设定的功率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值。示例性的,该预设功率范围可以为1-30dB,该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可以为1dB、3dB、5dB……29dB。其中,每两个选定的功率值之间的间隔1dB。在另一个示例中,该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可以为1dB、4dB、7dB……28dB。其中,每两个选定的功率值之间的间隔为2dB。按照固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值,可以均匀地按照该预设功率范围内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从而可以尽量的盘点全位于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标签。
该选定的功率值为所述预设功率范围之内,从小到大,具有相同间隔的功率值。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该标签进行盘点可以包括: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多个所述功率值对所述标签进行盘点。由于功率较低时,虽然只盘点到RFID朝向的储物格的标签,不会出现盘点到其他储物格(串读)的标签的现象。但是,由于功率较低时,可能会导致RFID朝向的储物格中的标签没有被盘点完全,可能出现漏读的标签。采用中功率盘点时,大概率地能把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的标签盘点全,但是又有可能会串读到并不在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的,距离该RFID天线较近的其他标签。采用高功率盘点时,虽然基本上能够将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的标签都盘点完全,但是也大概率可能会盘点到其他储物格的标签,从而出现大量串读的现象。
所以,本申请中,对于每一个RFID天线而言,在该预设功率范围之内,按照从小到大,具有相同间隔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可以在将该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的标签盘点全的基础上,能够对于该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内的标签盘点到的次数尽可能多,位于该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内的标签被盘点到的次数是远大于其他储物格中标签被盘点到的次数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RFID朝向的储物格是指,该RFID天线朝向,且距离该RFID最近的储物格。每个RFID天线朝向的储物格是唯一确定的。例如图2中,RFID天线31-0朝向的储物格为储物格11-1。该RFID天线31-1朝向的储物格也为该储物格11-1。一般的理解中,可能认为该储物格11-2也是该RFID天线31-0朝向的天线。但是,在本申请中,规定该RFID天线31-0朝向的储物格有且仅有该储物格11-1。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标签对于不同的功率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可能有一些标签对于A功率范围比较敏感,而对于B功率范围不敏感。而另一些标签对于B功率范围比较敏感,而对于A功率范围不敏感。所以,当以某些频率进行盘点时,可能只有一部分标签响应。因此,在该功率范围之内,按照预先设定的功率间隔设置的多个功率值进行盘点,能够尽量的将盘点的功率在该预设功率范围之内分布得均匀一些。从而能够使得更多对于功率的敏感程度不一样的标签能够被尽可能的盘点到,从而可以提高标签被盘点到的概率。
此外,在该预设功率范围之内,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的过程中,按照每个功率值进行盘点的时间相同,或者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相同。由于在本申请中,最终需要统计每个RFID天线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以及每个标签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进而根据标签被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RFID天线确定该标签所放置的储物格。因为距离标签较远的RFID天线在盘点较长时间或者RFID天线盘点的次数较多的时候,相应的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也会增加。所以,限制RFID天线按照每个功率值进行盘点的时间相同,或者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相同,可以减少由于盘点时间,或者盘点次数不同造成的判断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避免产生误差。
在该开启的RFID天线在该预设功率范围之内,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进行盘点之后,得到该开启的RFID天线的序号、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该标签的编号可以为该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对应关系的第一数据结构可以为:RFID天线的序号+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由于一个RFID天线可能会盘点到多个标签,所以,可能会生成多组该第一对应关系。
S200、轮询开启文件智能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目标RFID天线序号,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轮询开启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目标RFID天线序号,该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该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该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时开启多个RFID天线则可能会出现多个开启的RFID天线互相干扰的情况。所以,在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一次只能开启一个RFID天线,这样可以避免RFID天线互相干扰。
该目标RFID天线为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则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为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的序号、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S300、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
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
具体的,可以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每一个标签的编号(EPC号)、RFID天线号、与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的第二数据结构。具体的,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包含几个RFID天线,该数据结构中就包含多少个RFID天线号与被该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若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含N个RFID天线,则该第二数据结构可以为:目标标签的EPC号+天线1+天线1盘点到该目标标签的次数+天线2+天线2盘点到该目标标签的次数+……+天线N+天线N盘点到该目标标签的次数。其中,N大于2。
由于每一个标签的EPC号都不同,则在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存在多少个标签,就会得到几个该第二数据结构。这样相当于得到了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标签,被哪些RFID天线盘点到,以及被RFID盘点到的次数。
S400、根据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根据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该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具体的,首先根据该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该被盘点到的标签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标签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即为标签被该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所有RFID天线盘点到次数之和。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标签被该储物格11-1盘点到的次数即为被该RFID天线31-0与该RFID天线31-1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标签被储物格11-2盘点到的次数即为被该RFID天线31-2与该RFID天线31-3盘点到的次数之和……
由于在图2所示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在每个储物格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那么某个标签被该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即为该标签被该储物格左右两侧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RFID盘点到的次数之和。不过,可以理解的是,若该储物格只有一侧设置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则标签被该储物格盘点到次数即为该标签被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一侧的RFID盘点到的次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该储物格的三个侧面、四个侧面,等多个侧面都设置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这样,标签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即为所有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
在确定标签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之后,可以根据该标签被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确定该标签所在的储物格。具体的,确定标签被哪个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最多,则可以确定该标签位于哪一个储物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位于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哪一个储物格。从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查找的效率。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由于该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文件柜可能会被经常开关,而存放于该文件柜中,带有标签的文件放置的储物格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该储物格中的标签进行盘点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或者当确定文件柜被关闭时,就重新执行依次盘点过程,从而确定标签所处的储物格,以此来判定标签所处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以上说明了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本申请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文件柜可以具有8个储物格。该8个储物格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请参见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包含8个储物格,该8个储物格中每个储物格两侧均设置有包含RFID天线的隔层(图4中未示出)。每个储物格两侧的隔层中均设置有一个朝向该储物格的RFID天线。例如,在图4中,储物格1左侧的隔层中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1的RFID天线1(Ant1)。在该储物格1与该储物格2之间的隔层中设置有RFID天线2(Ant2)与RFID天线3(Ant3),且该Ant2朝向该储物格1,该Ant3朝向该储物格2……该储物格8右侧的隔层中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8的RFID天线16(Ant16)。该任意两个相邻的储物格之间的隔层中分别设置有朝向两侧设置的RFID天线,此处不做赘述。
按照图4所示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依次执行上述步骤S100至步骤S400。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执行步骤S300,首先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得到某一个标签的EPC号+RFID天线1+RFID天线1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2+RFID天线2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16+RFID天线16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具体的,可以采用如下表1表示:
表1
Figure 86364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该EPC号就是指标签的EPC号,Ant1至Ant16分别为第1至第16个RFID天线的编号。Num1至Num16分别为该第1至第16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
在执行步骤S400过程中,由于该RFID天线1与RFID天线2是朝向该储物格1,RFID天线3与RFID天线4是朝向该储物格2……RFID天线15与RFID天线16是朝向该储物格8。所以,该储物格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加上该RFID天线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该储物格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3盘点到标签的次数加上该RFID天线4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该储物格8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15盘点到标签的次数加上该RFID天线16盘点到标签的次数。则每个储物格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两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之和。则该可以得到如下数据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780784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L1至L8分别为该储物格1至储物格8的序号,该储物格序号之后为该储物格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则该标签被哪一个储物格被盘点的次数最多,就确定该标签位于哪一个储物格。
实施例二:
前述实施例以该RFID天线设置于该储物格两侧,且每个储物格两侧均设置有一个RFID天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只在该储物格的一侧设置朝向储物格的RFID天线,或者在储物格的多个侧面都设置朝向该储物格的RFID天线。以下分别给出在该储物格的一侧设置朝向该储物格的RFID天线的示例,与在该储物格的四个侧面设置朝向该储物格的RFID天线的示例,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见图5,在图5所示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该文件柜可以具有8个储物格,但该文件柜中储物格的数量可以大于8,也可以小于8,在此不做限制。在该储物格的一侧具有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图5中未示出)。图5以在每个储物格的上侧设置有一个RFID天线为例,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在储物格的任意一个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RFID天线,此处不做限制。
在图5所示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每个储物格上侧具有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例如,在该储物格1的上侧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1的RFID天线1(Ant1)。在该储物格2的上侧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2的RFID天线2(Ant2)……该储物格8的上侧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8的RFID天线8(Ant)。
按照图5所示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依次执行上述步骤S100至S400。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执行步骤S300,首先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得到某一个标签的EPC号+RFID天线1+RFID天线1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下2+RFID天线2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8+RFID天线8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具体的,可以采用如下表3表示:
表3
Figure 701467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该EPC号就是指该标签的EPC号,Ant1至Ant8分别为第1至第8个RFID天线的编号。Num1至Num8分别为该第1至第8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
在执行步骤S400过程中,由于该RFID天线1是朝向该储物格1,RFID天线2是朝向该储物格2……该RFID天线8是朝向该储物格8。所以,该储物格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该储物格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该储物格8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8盘点到标签的次数。每个储物格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则可以得到如下数据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96676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L1至L8分别为该储物格1至储物格8的序号,该储物格序号之后为该储物格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则后续根据该标签被哪一个储物格被盘点的次数最多,就确定该标签位于哪一个储物格。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6,本申请还给出了一种在该储物格四侧分别朝向储物格设置的一个RFID天线。例如,在图6中,储物格1的左上右下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1的RFID天线1(Ant1)、RFID天线2(Ant2)、RFID天线3(Ant3)、RFID天线4(Ant4)。该储物格2的左上右下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2的RFID天线5(Ant5)、RFID天线6(Ant6)、RFID天线7(Ant7)、RFID天线8(Ant8)……该储物格8的左上右下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朝向该储物格2的RFID天线29(Ant29)、RFID天线30(Ant30)、RFID天线31(Ant31)、RFID天线32(Ant32)。图6中未标识出RFID天线。
按照图6所示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依次执行上述步骤S100至步骤S400。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执行步骤S300,首先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得到某一个标签的EPC号+RFID天线1+RFID天线1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2+RFID天线2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32+RFID天线32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具体的,可以采用如下表5表示:
表5
Figure 645469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该EPC号就是指标签的EPC号,Ant1至Ant32分别为第1至第32个RFID天线的编号。Num1至Num32分别为该第1至第32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
在执行步骤S400过程中,由于该RFID天线1、RFID天线2、RFID天线3、RFID天线4是朝向该储物格1,RFID天线5、RFID天线6、RFID天线7、RFID天线8是朝向该储物格2……RFID天线29、RFID天线30、RFID天线31、RFID天线32是朝向该储物格8。所以,该储物格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3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与RFID天线4盘点到标签的之和。该储物格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该RFID天线5盘点到标签的次数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6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7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与RFID天线8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之和……该储物格8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RFID天线29盘点到标签的次数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30盘点到标签的次数、RFID天线31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与RFID天线32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之和。则每个储物格盘点到标签的次数为朝向该储物格设置的四个RFID天线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之和。则该可以得到如下数据结构,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467932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L1至L8分别为该储物格1至储物格8的序号,该储物格序号之后为该储物格盘点到该标签的次数。则后续根据该标签被哪一个储物格被盘点的次数最多,就确定该标签位于哪一个储物格。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指令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操作指令;该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调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计算机操作指令,以执行如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基于射频识别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柜,其中所述文件柜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所述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一个开启的所述RFID天线盘点标签,并记录所述RFID天线序号、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S200:轮询开启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的RFID天线,并依次通过开启的RFID天线执行步骤S100,以得到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目标RFID天线序号、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的编号、以及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目标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目标RFID天线为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
步骤S400: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通过一个开启的所述RFID天线盘点标签包括:
在预设功率范围之内,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其中,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时间相同或者按照每个功率值盘点的次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选定的功率值为所述预设功率范围之内,从小到大,具有相同间隔的功率值,所述按照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标签进行盘点包括:
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所述预先选定的功率值对所述标签进行盘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一个RFID天线,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
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朝向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
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至少两个储物格中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至少两个RFID天线,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
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朝向储物格设置的至少两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储物格盘点到的次数;
将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至少两个储物格中盘点到的次数最多的储物格确定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任意一个储物格的相对两侧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
所述步骤S400中,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包括:
确定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被相对两侧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最大的储物格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任意一个储物格的四个侧面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
所述步骤S400中,根据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文件智能定位系统中任意一个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确定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包括:
确定所述文件智能系统中,被四个侧面设置的RFID天线盘点到的次数之和最大的储物格为所述被盘点到的标签被放置的储物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文件柜被关闭时,执行步骤S100至步骤S400。
9.一种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柜,其中所述文件柜包含至少两个储物格,所述储物格的至少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储物格设置的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文件智能定位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
CN202111023904.2A 2021-09-02 2021-09-02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69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3904.2A CN113469314B (zh) 2021-09-02 2021-09-02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3904.2A CN113469314B (zh) 2021-09-02 2021-09-02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9314A CN113469314A (zh) 2021-10-01
CN113469314B true CN113469314B (zh) 2021-11-30

Family

ID=7786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3904.2A Active CN113469314B (zh) 2021-09-02 2021-09-02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93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1490B (zh) * 2021-11-12 2022-04-19 深圳市成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Uhf手持终端查找标签的方法、uhf手持终端及标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482A (zh) * 2009-06-23 2012-05-16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CN205788204U (zh) * 2016-04-20 2016-12-07 浙江立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点设备
CN207943449U (zh) * 2017-12-26 2018-10-09 南京德邦智能存储系统有限公司 实时闭环监控、指示和快速盘点档案的智能回转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1205B2 (en) * 2008-02-04 2011-04-26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rinter with integrated RFID data coll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482A (zh) * 2009-06-23 2012-05-16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无线射频识别阅读器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CN205788204U (zh) * 2016-04-20 2016-12-07 浙江立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点设备
CN207943449U (zh) * 2017-12-26 2018-10-09 南京德邦智能存储系统有限公司 实时闭环监控、指示和快速盘点档案的智能回转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9314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7915B2 (en) Ex-warehou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8704642B2 (en) RFID-based intelligent storage cabinet and the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EP2212831B1 (en) Signal line structure for a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8717145B2 (en) RFID portal system with RFID tags having various read ranges
US8456306B2 (en) Association based locationing for RFID
WO2018205767A1 (zh) 面向出入检测的开放式rfid门禁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3914047A (zh) 智能化档案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080068133A1 (en) Article managing system
US11900204B2 (en) Object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fid and guard tags
CN101359358B (zh) 标签识别系统、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位置确定方法
CN113469314B (zh) 基于rfid天线的文件智能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50206094A1 (en) Asset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witchable antenna
CN113611027A (zh) 一种出库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71719A (zh) 一种提高多标签读取速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1062225A (zh) 一种保存柜物品识别方法和智能保存柜
US20060181470A1 (en) Contactless reading system for chip cards placed on objects
CN113932530B (zh) 一种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CN209965678U (zh) 一种物联网的智能书架装置
CN108985399B (zh) 一种基于双天线的图书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1490A (zh) Uhf手持终端查找标签的方法、uhf手持终端及标签
EP3543895A1 (en) Intelligent shelf system
CN215045855U (zh) 一种新型高识别率的rfid智能仓储货架系统
CN113807483B (zh) 智能密集架及其物品定位方法
Praptodiyono et al. The design of an RFID-Based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AgroHUB banten
CN113807114A (zh) 基于rfid的货物标签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2 Floor 9, plant 2, Daqian industrial plant, zone 67,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engcheng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Floor 9, plant 2, Daqian industrial plant, zone 67,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INW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