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856C -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856C
CN100476856C CNB2006101420566A CN200610142056A CN100476856C CN 100476856 C CN100476856 C CN 100476856C CN B2006101420566 A CNB2006101420566 A CN B2006101420566A CN 200610142056 A CN200610142056 A CN 200610142056A CN 100476856 C CN100476856 C CN 1004768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ad
antenna
radio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420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5593A (zh
Inventor
小山敏美
野中诚之
小寺教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ta Corp
Aruz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ta Corp, Aruze Corp filed Critical Se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5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5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8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8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位置如何都能够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器。该数据读取器在分离位置从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并且包括用于通过调制载波生成调制信号的读/写器,和用于通过将调制信号辐射到空中来发送用于与存储介质通信数据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多个天线单元,其中无线电IC标签设置有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该读/写器包括用于改变载波的相位的相位调整电路。

Description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本公开涉及2005年10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293984号、2006年8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09923号、2006年5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32809号、2006年5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32810号和2006年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39527号中包含的主题,在此专门引用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并更具体涉及用于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器和使用该数据读取器的定位系统,其中存储介质诸如RFID标签、无线电IC标签等,并且可通过无线电波而从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无线电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将多种信息存储到称为无线电IC标签的存储介质中,并通过利用无线电波读取信息的物品管理已经得到了发展。作为该技术的一个实例,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第10-334198中公开了一种数据读取系统,该数据读取系统通过将存储书的名字或代码的IC标签赋予给图书馆中的书,并利用设置在书架附近的读取器读取书的名字或代码来管理书。
在上述数据读取系统中,可能存在下述情况:即使在读取器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范围内的环境下,取决于区域或位置,也难以或无法读取数据。因为作为由墙、物品等反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反射波,和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直达波在某点指示相反的相位,并相互干涉。在发生干涉的点,无线电IC标签不能接收来自读取器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结果,从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失败。
当设置了多个读取器和多个用于读取器的天线时,从每个天线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相互干涉,并且在上述发生干涉的点,从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失败。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变盲点(哑点)的出现位置、并且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位置如何都能够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器,其中盲点是由于从数据读取器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干涉,而难以或无法读取数据的点/区域。
发明内容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具有下文中的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读取器是作为这样的数据读取器提出的,其用于在分离位置从存储介质(例如,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其中存储介质设置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数据读取器包括用于与存储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多个天线单元;以及连接到每个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读/写器或读/写器控制设备),其中每个天线单元能够根据控制单元来改变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electric field pattern)、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
根据该数据读取器,可通过改变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来避免由于直达波、反射波等而出现的盲点,或者可通过改变出现位置,而不管存储介质的位置如何,来避免由于盲点而导致的读取无效状态,从而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上述的数据读取器还可具有下文中的特征。即,控制单元使每个天线单元的方向性与其它天线单元的方向性协同改变。
采用该数据读取器,从另一天线装置辐射的无线电波不干涉从存储介质发送的弱无线电波,从而不管存储介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不会出现无线电IC标签的读取错误)。
数据读取器还可具有下文中的特征,即,在数据读取器中,控制单元通过顺序驱动多个天线单元,来改变从天线单元辐射的无线电波的方向。
采用该数据读取器,在从多个天线单元辐射供数据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情况下,从另一天线单元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干涉从存储介质发送的弱无线电波,从而不管存储介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上述数据读取器还可具有下文中的特征。即,当同时驱动多个天线单元中的两个或更多时,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每个被同时驱动的天线单元的波束方向不同于其它天线单元的方向。
采用该数据读取器,在从多个天线装置辐射供数据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情况下,从另一天线装置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干涉从存储介质发送的弱无线电波,从而不管存储介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作为这样的数据读取器提出的,其用于在分离位置从存储介质(例如,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其中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该数据读取器作为包括控制装置(例如,读/写器)和多个天线装置(例如,天线单元)而被提出,其中控制装置用于通过调制载波来生成调制信号,并用于将所生成的调制信号提供给天线装置;多个天线装置用于通过将调制信号辐射到空中,来发送用于与存储介质发送/接收数据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其中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改变载波的相位的相位调整装置(例如,相位调整电路)。
采用该数据读取器,可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改变盲点的出现位置。结果,尽管存在暂时处于盲点的无线电IC标签,但是在改变相位后可消除盲点,从而能避免读取无效状态,并能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数据读取器可具有下文中的特征。即,相位调整单元可(例如,以π/2)阶梯式地改变载波的相位。采用该数据读取器,可通过阶梯式地改变载波的相位来改变盲点的出现位置。结果,尽管存在暂时处于盲点的无线电IC标签,但是在改变相位后可消除盲点,从而能避免读取无效状态,并能执行数据读取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相位可以预定量(例如,π/2)来改变。
采用该数据读取器,尽管当前存在处于盲点的无线电IC标签,但是可通过改变相位来消除盲点,从而不管存储介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读取数据,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不会出现无线电IC标签的读取错误)。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作为定位系统提出的,该定位系统作为用于通过读取诸如无线电IC标签等的存储介质来指定存储介质的位置的系统。
该定位系统包括:多个天线单元、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读/写器或读/写器控制设备)和定位单元(例如,定位设备),其中多个天线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例如,垂直偏振、水平偏振、右旋圆偏振、左旋圆偏振等)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例如,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例如,固有ID)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天线单元,使得能够改变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并且定位单元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其中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同时使天线单元改变其辐射特性,来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数据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采用该定位系统,通过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同时改变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来读取诸如无线电IC标签等的存储介质,从而尽管无线电IC标签位于所谓的盲点,或者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方向如何,或者更具体地,不管其天线的方向如何,对于无线电IC标签都能接收具有足够无线电波强度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稳定地读取无线电IC标签,并指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作为定位系统提出的,该定位系统用于通过读取诸如无线电IC标签的存储介质来指定存储介质的位置。
该定位系统包括:多个天线单元、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读/写器或读/写器控制设备)和定位单元(例如,定位设备),其中多个天线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中心频率(例如,当将分配的频带划分成多个部分时的信道)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天线单元,使得能够改变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并且定位单元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其中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使天线单元改变其辐射特性,来读取存储介质的数据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采用该定位系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通过改变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尽管在使用某一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时无线电IC标签位于盲点,但是当使用具有另一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时,由于波长的差别,该无线电IC标签不处于盲点。结果,对于无线电IC标签能够接收具有足够无线电波强度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从而稳定地读取无线电IC标签,并指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第三和第四方面的组合,并且是作为定位系统提出的,该定位系统用于通过读取诸如无线电IC标签等的存储介质来指定存储介质的位置。
该定位系统包括:多个天线单元、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读/写器或读/写器控制设备)和定位单元(例如,定位设备),其中多个天线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例如,垂直偏振、水平偏振、右旋圆偏振、左旋圆偏振等)和中心频率(例如,当将分配的频带划分成多个部分时的信道)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例如,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例如,固有ID),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天线单元,使得能够改变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并且定位单元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其中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和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使天线单元改变其辐射特性,来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数据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采用该定位系统,通过具有不同偏振方向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改变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来读取诸如无线电IC标签等的存储介质,从而尽管无线电IC标签位于所谓的盲点,或者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方向如何,或者更具体地,不管其天线的方向如何,对于无线电IC标签都能接收具有足够无线电波强度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稳定地读取无线电IC标签,并指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作为定位系统提出的,该定位系统用于通过读取存储介质来指定诸如无线电IC标签等的存储介质的位置。
该定位系统包括多个天线单元、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例如,读/写器或读/写器控制设备)和定位单元(例如,定位设备),其中多个天线单元用于从存储介质(例如,无线电IC标签)读取数据(例如,固有ID),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连接到天线单元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天线单元,使得能够改变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并且定位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成功读取操作的次数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其中成功读取操作的次数是通过使天线单元多次读取存储介质,同时使天线单元改变其辐射特性而获得的。
采用该定位系统,可通过消除由于盲点而导致的存储介质的读取错误,而不受通过障碍物的来自存储介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变动的影响,来指定存储介质的位置。
在上述的定位系统中,定位装置还可记录当读取在每个存储介质上被成功执行时,从每个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通过使用信号的强度和成功读取操作的次数来计算存储介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据读取器的基本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2是表示具有多个天线单元的数据读取器1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3是表示具有多个读/写器和天线单元的数据读取器1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4A表示当将读/写器和天线单元布置在封闭空间中时的电场图和盲点:
图4B表示在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后的电场图和盲点;
图5是表示距离天线单元的距离和由天线单元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6表示在两个邻近空间中设置了四个天线单元的数据读取器1的实例;
图7表示由于来自图6中所示的布置中的邻近读/写器的直达波而出现的读取干涉的实例;
图8A表示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的实例;
图8B表示在图8A中所示的操作之后的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的实例;
图9A表示在图8B中所示的操作之后的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的实例;
图9B表示在图9A中所示的操作之后的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的实例;
图10表示在三个连续空间中布置的数据读取器1的实例;
图11表示图10中所示的数据读取器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读/写器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13A表示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干涉波、和合成波的波形;
图13B表示从图13A中所示的波形前进π/2相位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干涉波、和合成波的波形;
图13C表示从图13B中所示的波形前进π/2相位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干涉波、和合成波的波形;
图13D表示从图13C中所示的波形前进π/2相位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干涉波、和合成波的波形;
图14A表示图13A中所示的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
图14B表示图13B中所示的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
图14C表示图13C中所示的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
图14D表示图13D中所示的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
图15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配置的实例的框图;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读/写器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位设备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18表示存储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中的读取结果数据的实例;
图19表示由位置计算单元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计算估算距离所使用的数据的实例;
图20表示存储位置计算单元基于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计算的估算距离,来计算的无线电IC标签的估算位置的结果的表;
图21表示基于存储在第一估算距离字段和第二估算距离字段中的估算距离,来计算估算位置的方法的概念;
图22是表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写器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23是表示调制单元的配置的实例的框图;
图24表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取结果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实例;
图25是表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定位设备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图26表示存储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中的读取结果数据的实例;
图27表示由位置计算单元从成功读取的次数计算估算距离所使用的数据的实例;
图28表示存储位置计算单元基于从成功读取的次数计算的估算距离,来计算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的结果的表的实例。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连同上文中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下文中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A.第一实施例]
[A.1.基本配置]
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首先,在下文中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的基本配置的实例。
图1是表示数据读取器的基本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数据读取器1由读/写器控制设备10、连接到读/写器控制设备10的读/写器20、和连接到读/写器20的天线单元30构成。
读/写器控制设备10指示读/写器20执行读取操作,并将从无线电IC标签40读取的数据发送到读/写器20,存储从读/写器20接收的数据,并执行预定信息处理(例如,显示清单列表等)。读/写器控制设备10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各种控制器等。
读/写器20包括控制单元21和连接到控制单元21的发送/接收单元22。控制单元21从读/写器控制设备10接收指令,根据指令驱动发送/接收单元22,并将从发送/接收单元22输出的(从无线电IC标签读取的)数据发送到读/写器控制设备10。
发送/接收单元22具有通过天线单元30与无线电IC标签40通信数据的功能。发送/接收单元22具有调制单元23和解调单元24。调制单元23根据从控制单元21接收的诸如预定命令、请求、指令等的信息,以预定调制系统来调制载波,生成经调制的调制载波(调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天线单元30。解调单元24根据取决于存储在无线电IC标签40中的数据的信号,解调以预定调制系统调制的调制信号,重新获得取决于数据的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单元21。
天线单元30将从读/写器20(更具体地,调制单元23)接收的调制载波辐射到空中,将无线电波辐射到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从无线电IC标签辐射的调制信号,并将调制信号提供给读/写器20(更具体地,解调单元24)。天线单元30由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附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保护天线的外壳(附图中未示出)构成。天线单元30与读/写器20分离,并经由电缆等连接到读/写器20。因此,天线单元30可安装在远离读/写器20的位置。在另一配置实例中,可将连接到读/写器20的多个天线单元30中的一个合并到读/写器20中。
无线电IC标签40包括存储器41、控制单元42、发送/接收单元43、和天线44。存储器41是存储诸如关于货物信息、发送者信息等的识别码的要读取的信息的存储设备。控制单元42解释来自读/写器20的命令、请求、指令等,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发送/接收单元43包括如同读/写器20的调制单元和解调单元(附图中未示出),并调制/解调信号以与读/写器20通信数据。天线44从读/写器20接收调制信号,将该调制信号应用到发送/接收单元43,从发送/接收单元43接收调制波,并将该调制波辐射到空中,以允许读/写器20接收该波。
数据读取器1可由多个天线单元30构成,并且可切换和使用多个天线单元30。
图2是表示具有多个天线单元30的数据读取器1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在数据读取器1中,N个天线单元301、302、...、30N连接到读/写器20。读/写器20还包括天线切换单元25,该天线切换单元25在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选择性地将N个天线单元301、302、...、30N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2,并使用期望的天线单元30与无线电IC标签40通信数据。在图2中,给与图1中所示的设备和组件相同的设备和组件指派与如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3是表示具有多个读/写器20和天线单元30的数据读取器1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在数据读取器1中,N个读/写器201、...、20N连接到读/写器控制设备10,并且N个天线单元301、...、30N连接到相应的读/写器201、...、20N。读/写器控制设备10可控制读/写器201、...、20N,使得可对读/写器201、...、20N进行独立操作。结果,数据读取器1选择性地将指令发送到读/写器201、...、20N,从而从N个天线单元301、...、30N中选择期望的天线单元30,并与无线电IC标签40通信数据。在图3中,给与图1中所示的设备和组件相同的设备和组件指派与如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此省略其说明。
[A.2.盲点的出现和消除]
下文中将说明在使用数据读取器1时,取决于环境条件,由于与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出现的读取无效或困难点/区域(下文中称为盲点)。
图4A表示当将读/写器20和天线单元30布置在封闭空间(例如,仓库、建筑中的房间等)400中时的电场图和盲点。从读/写器20接收调制载波的天线单元将无线电波辐射到空中。存放在天线单元30中的天线(图4A中未示出)具有特定辐射方向特性,水平方向的方向特性如电场图401所示。天线单元30的波束方向如箭头标记406所示。
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朝多个方向辐射。在空间400中的点P,接收到作为从天线单元30直接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直达波402A,并且也接收到从天线单元30发送到空间400中的墙壁的另一直达波403A所生成的反射波404A。此时,反射波404A以具有足够电场强度的状态到达位置P。因此,取决于无线电波的波长与直达波402A和反射波404A的行进距离之间的关系,直达波402A和反射波404A相位相反,从而相互抵消,并在位置P周围生成盲点405A。
另一方面,在空间400中的作为另一点的位置Q,在位置Q接收到作为从天线单元30直接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直达波402B,并且在位置Q接收到从天线单元30发送到空间400中的墙壁的另一直达波403B所生成的反射波404B。然而,其它直达波403B的电场强度弱,因此反射波404B的电场强度也弱。结果,尽管在位置Q,直达波402B和反射波404B相位相反,但是没有消除直达波402B,并且在位置Q周围不存在盲点。
在图4A中,仅示出了一个盲点405A,但是盲点可出现在多个点。当无线电IC标签40位于盲点405A时,无线电IC标签40不能与读/写器20进行通信。结果,读/写器20不能读取位于盲点405的无线电IC标签40中的数据。
图5是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距离天线单元30的距离和由天线单元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在图5中,曲线501指示在假设没有出现盲点时的电场强度。曲线502指示在假设出现盲点时的电场强度。直线503指示无线电IC标签40能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最小电场强度。
当假设没有出现盲点时,随着距离天线单元30的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缓和地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实际上出现盲点,所以会出现诸如曲线502的电场强度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区域504是超过直线503指示的最小电场强度的无线电波的区域,所以读/写器20一定能从无线电IC标签40读取数据。然而,实际上,如曲线502所示,由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降到直线503指示的最小电场强度之下。因此,这是不能从无线电IC标签40读取数据的区域。也就是,该区域504是盲点。
图4B表示改变天线单元30的辐射特性以消除图4A中所示状态中产生的盲点405A的状态。加载到天线单元30中的天线是能够通过读/写器控制设备10的控制来改变辐射特性的天线,例如,相控阵天线。
在图4B中所示的实例中,已经通过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改变了波束方向406和电场图401。由于改变了电场图401,所以也改变了在位置P和Q处接收的反射波的电场强度。也就是,在位置P处接收的反射波404A的电场强度变弱,并且在位置Q处接收的反射波404B的电场强度变强。结果,在该实例中,消除了位置P周围的盲点405A,但是在位置Q周围产生了新的盲点405B。
尽管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中,不能读取位于位置P的无线电IC标签40,但是在改变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后的图4B所示的状态中能读取位于位置P的无线电IC标签40。
根据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1能够通过在无线电IC标签40上执行读取处理,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来在无线电IC标签40上执行读取处理,同时避免在盲点405的读取无效状态,例如如图4A和4B所示。
可这样构成数据读取器1,使得能够顺序或同时驱动两个或更多的天线单元30以作为变形例。作为在此时的条件,可将读/写器控制设备10设计成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使得能够改变每个天线的辐射特性(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以避免天线单元30的电场图的重叠,或最小化重叠区域。
[A.3.防止直达波干涉的出现]
可在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中使用多个天线。在诸如仓库等的大区域中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时,由于有效通信距离,可将大区域划分成小部分,为每个小部分设置多个天线,然后可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同样当在多个房间中存储设置有无线电IC标签40的物品时,可为每个房间设置多个天线,并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
图6表示在两个邻近空间400A和400B(对应于小部分和房间)中设置了四个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的数据读取器1的实例。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连接到读/写器20A和20B,并且读/写器控制设备10控制读/写器20A和20B。读/写器控制设备10可通过读/写器20A和20B来独立地驱动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
在图6中,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具有朝空间400A和400B的中心辐射无线电波的辐射特性,并且通过箭头标记406A1~406A4、406B1~406B4指示波束方向。
图7表示由于图6中所示的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的布置中的直达波而出现的盲点的实例。假设同时驱动具有相同波束方向的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此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取决于天线单元的无线电波的辐射强度,不能读取无线电标签40,因为天线单元30A1、30A3、30B1、30B3辐射的无线电波比无线电IC标签40返回的弱无线电波强,它们与从无线电IC标签40返回的弱无线电波干涉。区域700指示天线单元30A1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返回的弱无线电波干涉并且不能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的区域。也就是,在该区域中,存在着由于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无线电波的干涉而不能读取数据的可能性。
根据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1的特征在于能够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使得不会同时驱动具有相同波束方向的天线单元,以避免上述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不可能状态或读取无效状态(也称为读取错误)。即,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使得由天线单元30辐射的强无线电波到达这样的区域,即在该区域中,执行读取的另一天线单元30不会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干涉。
图8A、8B、9A和9B表示读取无线电IC标签,同时避免空间400A和400B中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不可能状态或读取无效状态的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的实例。
数据读取器1仅驱动如图8A所示的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1,并同时仅驱动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2。此时,由于天线单元30A1和30B2的波束方向不同,所以空间400A或400B中的一个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以强电场强度到达另一天线单元30正执行读取的区域。结果,可避免在该区域中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
接下来,数据读取器1仅驱动如图8B所示的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2,并同时仅驱动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3。此时,因为天线单元30A2和30B3的波束方向406A2和406B3不同,所以在空间400A或400B中,从一个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以强电场强度到达另一天线单元30正执行读取的区域。结果,可避免在该区域中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
接下来,数据读取器1仅驱动如图9A所示的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3,并同时仅驱动如图9A所示的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4。此时,因为天线单元30A3和30B4的波束方向406A3和406B4不同,所以在空间400A或400B中,从一个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以强电场强度到达另一天线单元30正执行读取的区域。结果,可避免在该区域中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
最后,数据读取器1仅驱动如图9A所示的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4,并同时仅驱动如图9B所示的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1。此时,因为天线单元30A4和30B1的波束方向406A4和406B1不同,所以在空间400A或400B中,从一个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以强电场强度到达另一天线单元30正执行读取的区域。结果,可避免在该区域中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
通过如上所述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可驱动为空间400A和400B设置的所有天线单元30,从一个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不会以强电场强度到达另一天线单元30正执行读取的区域,从而避免在区域中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
可将天线单元30设计成,将波束方向设置为矩形空间中的对角线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使得在对角线方向相邻的空间中不会同时驱动具有相同波束方向的天线单元。
可在存在三个或更多相邻空间时驱动并控制上述天线单元。图10表示用于读取连续三个空间400A、400B和400C(对应于小部分、房间等)中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数据读取器1的实例。数据读取器1具有用于三个空间400A、400B和400C中的每个空间的四个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连接到读/写器20A、20B和20C,并且读/写器控制设备10控制读/写器20A、20B和20C。读/写器控制设备10可通过读/写器20A、20B和20C来独立地驱动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
在图10中,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具有朝空间400A、400B和400C的中心辐射无线电波的辐射特性,并且通过箭头标记406A1~406A4、406B1~406B4、406C1~406C4来指示波束方向。
图11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数据读取器1的操作、并且表示读/写器控制设备10对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
如图11所示,作为四单元组的天线单元30A1~30A4、30B1~30B4、30C1~30C4在周期T1中驱动同组中的任何天线单元,并且驱动时间是T2(T2≤T1/N,N指示天线单元的组数)。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读/写器控制设备10或读/写器20A首先将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1驱动时间T2,并同时将空间400C中的天线单元30C1驱动时间T2(时刻t1)。此时,在空间400B中,存在着由天线单元30A1和30C1辐射的强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干涉的可能性,没有天线单元30被驱动。因此,在空间400A、400B和400C的任意一个中,不存在由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不可能状态或读取无效状态。
接下来,在将天线单元30A1和30C1驱动时间T2后,读/写器控制设备10将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1驱动时间T2(在时刻t2)。此时,在预期存在从天线单元30B1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干涉的空间400A和400C中,没有天线单元30被驱动。因此,在空间400A、400B和400C的任意一个中,不会出现由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错误。
接下来,在天线单元30B1的驱动时间T2结束之后,在从前一时刻t1开始经过时间T1之后的时刻t3,读/写器控制设备10将空间400A中的天线单元30A2和空间400C中的天线单元30C2同时驱动时间T2。此时,在有可能存在从天线单元30A2和30C2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干涉的空间400B中,没有天线单元被驱动。因此,在空间400A、400B和400C的任意一个中,不存在由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错误。因为取决于天线单元30A2和30C2的辐射特性(例如,不同于空间400B的波束方向),来自天线单元30A2和30C2的直达波不会到达空间400B,所以可驱动空间400B中的任何天线单元。
接下来,在天线单元30A2和30C2的驱动时间T2结束之后,在从前一时刻t2开始经过时间T1之后的时刻t4,读/写器控制设备10将空间400B中的天线单元30B2驱动时间T2。此时,在有可能存在从天线单元30B2辐射的无线电波的干涉的空间400A和400C中,没有天线单元被驱动。因此,在空间400A、400B和400C的任意一个中,不存在由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错误。因为取决于天线单元30B2的辐射特性(例如,不同于空间400A和400C的波束方向),来自天线单元30B2的直达波不会到达空间400A和400C,所以可驱动空间400A和400C中的任何天线单元。
以类似的方法,通过顺序驱动并控制天线单元30,可避免由于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错误。
在上述数据读取器1中,通过天线单元30的驱动时序,可避免读/写器20与无线电IC标签40之间的无线电波干涉的出现。然而,当在读/写器20和无线电IC标签40之间的通信中多个频率和信道有效时,可将本发明构建为这样的配置,通过驱动时序和频率的选择或改变的组合,避免由于另一天线单元30辐射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的弱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引起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错误。
[B.第二实施例]
下文中说明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通过利用读/写器20改变从天线单元30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相位,由此改变与干涉波的合成而生成的盲点(哑点)的位置,来防止在读取存在于读取目标范围中的无线电IC标签40中失败。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的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1的配置基本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读/写器20的调制单元23具有通过移动载体(载波)的相位来调整相位的功能。
图12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读/写器20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调制单元23包括振荡电路1201、相位调整电路1202、调制电路1203和放大电路1204,其中振荡电路1201用于产生载波信号,相位调整电路1202能改变振荡电路1201产生的载波信号的相位,调制电路1203用于采用从相位调整电路1202输出的载波信号,根据控制单元21供给的信息信号来生成调制信号,并且放大电路1204用于放大从调制电路1203输出的调制信号。
解调单元24包括放大电路1205和解调电路1206,其中放大电路1205用于将通过天线单元30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信号放大到信号能被解调的水平,并且解调电路1206用于以预定解调系统解调由放大电路1205放大的信号,并重新获得信息或数据。
调制单元23中包括的振荡电路1201生成载波,该载波的频率取决于数据读取器1使用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频带。相位调整电路1202是这样一种电路,其用于取决于来自控制单元21的控制信号来改变载波的相位,并输出结果,并且可以是,例如,具有可编程移相功能的PLL(锁相回路)电路、移相器等。相位调整电路1202基于多个不同的相位改变量来调整载波的相位。例如,相位调整电路1202通过取决于来自控制单元21的控制信号,在预定期间内输出超前π/2相位的载波,然后在预定期间内输出超前π相位的载波,还在预定期间内输出超前3π/2相位的载波,来调整相位。在该实例中,以π/2为单位执行相位改变,然而可以采用诸如π/4、π/8等的任何单位来进行相位调整。
图13A至13D是表示当根据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器1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同时改变相位时出现的盲点(哑点)的说明示图。在图13A至13D中,实线指示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点线指示干涉波1302,并且折线指示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和干涉波1302的合成波1303。纵轴指示强度(幅度),横轴指示离参考点O(例如,天线单元的位置)的距离。
图13A表示没有通过相位调整电路1202调整振荡电路1201生成的载波的相位而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和干涉波1302的合成波1303的幅度变成0的点是盲点。在图13A所示的实例中,在位置P11至P17出现盲点。
图13B表示在相位调整电路1202通过将振荡电路1201生成的载波提前π/2来做出相位调整后,供读取用的辐射无线电波1301的状态。在图13B中,与图13A中所示相比,将波提前π/2来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干涉波1302与图13A中所示的情况一样没有改变。在这种状态下,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和干涉波1302的合成波1303的幅度变成0的点是盲点。在图13B所示的实例中,在位置P21至P26出现盲点。
图13C表示在相位调整电路1202将振荡电路1201生成的载波的相位再提前π/2后,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在图13C中,与图13B中所示的波相比再将波提前π/2,与图13A中所示的波相比将波提前π来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干涉波1302与图13A和图13B中所示的情况一样没有改变。在这种状态下,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和干涉波1302的合成波1303的幅度变成0的点是盲点。在图13C所示的实例中,在位置P31至P37出现盲点。
图13D表示在相位调整电路1202将振荡电路1201生成的载波的相位再提前π/2后,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在图13D中,与图13C中所示的波相比将波再提前π/2,与图13A中所示的波相比将波提前3π/2来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干涉波1302与图13A、图13B和图13C中所示的情况一样没有改变。在这种状态下,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和干涉波1302的合成波1303的幅度变成0的点是盲点。在图13D所示的实例中,在位置P41至P46出现盲点。
图14A至14D表示在图13A至图13D中所示的各种情况下出现的盲点的位置比较。图14A表示图13A中所示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P11至P17。图14B表示图13B中所示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P21至P26。图14C表示图13C中所示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P31至P37。图14D表示图13D中所示实例中出现的盲点的位置P41至P46。
如图14A至14D所示,通过改变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1301的相位,在许多情况下改变了盲点的位置。例如,在图14B中所示的情况下(当将相位提前π/2时),能够消除在图14A中所示的位置P11上出现的盲点。当在位置P11处有无线电IC标签时,在以图13A中所示的相位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时,不能读取在位置P11的无线电IC标签,但是当将载波相位提前π/2(参照图14B)而以图13B中所示的相位辐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时,位置P11不是盲点,并且可读取位置P11处的无线电IC标签。这适用于其它位置P12至P17、P21至P26、P31至P37和P41至P46。即,通过辐射载波相位被改变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数据读取器改变了盲点的出现位置,从而成功地读取在读取范围内的所有位置的无线电IC标签。
[C.第三实施例]
可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应用到用于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的定位系统。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作为这样的系统提出的,其实现用于通过在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的定位系统中,取决于盲点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来以更高精度指定位置。
图15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定位系统的配置的实例。
定位系统1500包括天线单元30和读/写器20X、读/写器控制设备10和定位设备50,其中天线单元30和读/写器20X用于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读/写器控制设备10用于控制读/写器20X的读取操作;定位设备50用于基于读/写器20X读取的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无线电信号的强度,来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给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设备和组件相同的设备和组件指派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此省略其说明。
[C.1.读/写器]
图16是表示读/写器20X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读/写器20X包括控制单元21、发送/接收单元22、和天线切换单元25,其中控制单元21具有CPU等,发送/接收单元22连接到控制单元21,作为用于通过无线发送和接收的电路以用于调制、解调、放大等,并且天线切换单元25用于选择性地提供由具有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的发送/接收单元22供给的调制载波。天线切换单元25连接到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
控制单元21从读/写器控制设备10接收指令,根据指令驱动发送/接收单元22,并将从发送/接收单元22输出的数据(从无线电IC标签40读取的固有ID等)发送到读/写器控制设备30。控制单元21将切换指令发送到天线切换单元25,以选择性地驱动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控制单元21改变每个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偏振方向(垂直偏振、水平偏振、左旋圆偏振、右旋圆偏振)等)。为天线单元30设置的天线(附图中未示出)可以是能够在关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控制下改变辐射特性的天线,例如,相控阵天线等。
发送/接收单元22通过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来与无线电IC标签40进行无线通信。发送/接收单元22具有调制单元23和解调单元24。调制单元23以预定调制系统根据从控制单元21接收的诸如预定命令、请求、指令等的信息来调制信号,并生成发送信号(调制载波)。解调单元24根据取决于存储在无线电IC标签40中的数据的信号,来解调以预定调制系统调制的载波,重新获得取决于存储在无线电IC标签40中的数据的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单元21。
作为每个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的配置的变形例(当没有指定每个单元时,将它们简称为“天线单元30”),每个天线单元30包括用于辐射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的多个天线。可基于来自读/写器20X或读/写器控制设备10的控制指令,来选择性地驱动这些天线。例如,每个天线单元30具有四个天线,该四个天线包括用于辐射垂直方向偏振波的偶极天线、用于辐射水平方向偏振波的偶极天线、用于辐射右旋圆偏振波的圆偏振接线天线(patch antenna),和用于辐射左旋圆偏振波的圆偏振接线天线。可选择性地驱动这些天线,以用于发送具有期望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
这四个天线被提供有由天线切换单元25选择的调制载波。所选择的天线将从发送/接收单元22(更具体地,调制单元23)接收的调制载波辐射到空中,朝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具有所选择的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发送信号(例如,取决于由负载调制产生的电场的改变的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发送/接收单元22(更具体地,解调单元24)。解调单元24具有测量从无线电IC标签40发送的信号和由负载调制等改变的电场的接收强度的功能,并将接收强度连同作为解调的结果而获得的信号一起发送到控制单元21。
不一定要将天线单元30从读/写器20X分离,而是可将天线单元30存放在读/写器20X的外壳中。天线单元30由发送天线/接收天线和用于保护它们的外壳形成。天线单元30是从存放控制单元21和发送/接收单元22的读/写器的本体(附图中未示出)分离的设备或单元,并经由电缆等连接到读/写器的本体。因此,将天线单元30设计成安装在与读/写器的本体分离的地方。还有可能将多个安装在不同地方的天线单元30连接到读/写器的一个本体,并且读/写器的本体切换并使用多个天线单元30。
作为配置的另一实例,可将实施例实现为将连接到读/写器20X的多个天线单元30中的一个合并到读/写器20X中。
读/写器20X(更具体地,控制单元21)通过切换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来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读/写器20X(更具体地,控制单元21)记录当对每个天线单元301、302、303和304执行读取时,从无线电IC标签40作为回答发送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
[C.2.无线电IC标签]
因为无线电IC标签40的配置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配置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C.3.读/写器控制设备]
因为读/写器控制设备10的配置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配置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C.4.定位设备]
定位设备50具有基于在每个天线单元30中接收的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来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的功能。
定位设备50设置有算术运算单元(CPU)、主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设备(I/O),并且根据需要可设置有诸如硬盘设备等的外部存储设备,并且可以是,例如,诸如计算机、工作站等的信息处理设备。ROM、硬盘设备等存储允许信息处理设备起定位设备50的作用的程序,或者用于指示计算机使用定位方法的程序。通过将程序加载到RAM中,并允许CPU执行程序,可实现定位设备50,或执行定位方法。在图15中所示的配置的实例中,读/写器控制设备10与定位设备50分离。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该应用,而是相同的信息处理设备(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可起读/写控制设备10和定位设备50的作用。
图17是表示定位设备50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定位设备50包括读取指令单元501、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和位置计算单元503。
读取指令单元501具有在位置被指定时,发布指令以通过读/写器控制设备10来对读/写器20X执行读取处理的功能。一旦接收到指令,读/写器20X就改变每个天线30的天线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并执行读取处理,同时切换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例如,读/写器20X改变每个天线单元30的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是第一方向,通过切换并发送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来执行读取处理,然后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可以是与每个天线单元30的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并通过切换并发送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来执行读取处理。此时,定位系统1500(更具体地,读/写器20X)测量在读取处理中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信号的接收强度,并将其存储。
下文中描述通过切换并发送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来执行读取处理的过程。即,在上述天线配置实例中,使用垂直偏振同时改变每个天线单元30的辐射特性来读取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然后,使用水平偏振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来读取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然后,在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的同时,使用右旋圆偏振来读取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最后,使用右旋圆偏振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来读取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根据需要,如上所述切换偏振,同时切换用作读/写器20的读取频率的信道是有效的。
在使用每种类型的偏振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的读取处理中,对于天线的每种辐射特性,读/写器20X与每个天线单元30的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进行通信,并通过读/写器控制设备10通知定位设备50(更具体地,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可成功执行读取处理的所有固有ID来作为通信的结果。
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具有存储从读/写器20X接收的读取结果的功能。图18表示存储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的读取结果数据的实例。在图18中所示的读取结果数据是把从天线单元30读取的数据存储为表1800的实例。表1800是为每个天线单元30或者为天线单元设置的每个天线挨个存储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的。
表1800具有用于由读/写器20X读取的每个固有ID的记录1801。每个记录1801具有固有ID字段1802、垂直偏振字段1803、水平偏振字段1804、右旋圆偏振字段1805、左旋圆偏振字段1806、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1807、和估算距离字段1808,其中固有ID字段1802存储固有ID;垂直偏振字段1803存储在使用垂直偏振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水平偏振字段1804存储在使用水平偏振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右旋圆偏振字段1805存储在使用右旋圆偏振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左旋圆偏振字段1806存储在使用左旋圆偏振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1807存储当使用每种类型的偏振时,整体判断无线电波强度后确定的无线电波强度,并且估算距离字段1808存储基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确定的估算距离。尽管存在当使用每种类型的偏振时,整体判断无线电波强度的多种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将最高无线电波强度定义成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
固有ID字段1802存储由读/写器20X给定的固有ID。因为一个记录存储一个固有ID,所以当例如在一个读取操作中读取50个固有ID时,在表1800中生成50个记录1801。
偏振字段1803至1806中的每个存储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强度相对应的信息或数据。定位系统1500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并测量在为每种辐射特性发送每种类型的偏振时接收的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响应的无线电波强度。定位系统1500(更具体地,定位设备50)通过使用在每个辐射特性中测量的无线电波强度来确定当使用偏振时的无线电波强度,并将其存储在相应字段中。例如,当定位系统1500辐射垂直偏振,同时控制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可以是天线单元30的第一方向时,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强度是X1,并且当它辐射垂直偏振,同时控制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可以是第二方向时,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响应的无线电强度是X2。然后,定位系统1500(更具体地,定位设备50)存储基于与天线单元30对应的表1800的记录1801中的预定无线电波强度X1和X2(即,与无线电IC标签40对应的记录1801的垂直偏振字段1803)确定的值。确定要被存储的值的方法是任选的,但是,例如,定位系统1500(更具体地,定位设备50)存储在垂直偏振与1803中较大的无线电波强度X1或X2。
估算距离字段1808存储基于存储在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1807中的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来估算的距离,即,具有与记录对应的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和与表1800对应的天线单元30之间的估算距离。如下文中描述,估算距离是由位置计算单元503计算的信息。在该实例中,它是表1800的一部分,但是该信息不必须是表1800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为每个天线单元30或为给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生成上述表1800。因此,最后将一个无线电IC标签40和每个天线单元30或给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之间的估算距离存储到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
下文中参照图17继续说明定位设备50的配置的实例。
位置计算单元503基于在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1807中存储的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来计算天线单元30或为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和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之间的估算距离,并且基于每个估算距离来计算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
图19表示在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计算估算距离中,由位置计算单元503使用的数据的实例。图19中显示的数据被表达为用于取决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纵轴)的值来唯一地鉴别估算距离的曲线图。例如,可将估算距离0指派给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100(例如,以dB或μV单位等),可将估算距离L指派给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50,并可将估算距离2L指派给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25。可通过获得无线电波强度的统计数据,同时改变无线电IC标签40与读/写器20之间的距离,来生成数据,然而也可以其它方式生成数据。
图20表示存储位置计算单元503基于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计算的估算距离,来计算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的结果的表的实例。在该实例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天线单元30(下文中标为天线单元A和天线单元B)来指定位置。表2000具有用于每个固有ID的一个记录2001。每个记录2001具有固有ID字段2002、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003、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004、和估算位置字段2005,其中固有ID字段2002存储固有ID,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003存储到天线单元A的估算距离,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004存储到天线单元B的估算距离,并且估算位置字段2005存储与固有ID相对应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
位置计算单元503基于在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003和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004中存储的估算距离,来计算在估算位置字段2005中存储的估算位置。图21表示基于在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003和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004中存储的估算距离,来计算估算位置的方法的概念。在该实例中,在空间(例如,仓库)中设置了两个天线单元A和B。将天线单元A的位置定义为点P,并将天线单元B的位置定义为点Q。
假设无线电IC标签40和读/写器A之间的估算距离是L1,并且无线电IC标签40和天线单元B之间的估算距离是L2。则无线电IC标签位于半径为L1、中心点为点P的圆801上,并且在半径为L2、中心点为点Q的圆802上。即,通过获得圆801和802的交点,可获得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
估算位置不总是坐标信息,指定具有一定范围(通过将空间划分成16个部分获得的每个部分)的区域的信息也可以是估算位置。因为在图21中所示的实例中存在两个交点(点R和S),所以无法唯一确定坐标。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这两个交点R和S的区域可以是估算位置。
将参照图20继续说明存储计算估算位置的结果的表2000的实例。
在每个记录2001的估算位置字段2005中存储如上所述计算的估算位置。定位设备50通过参照表2000输出每个固有ID的估算位置,并可为用户提供每个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此外,能以更高精度获取通过定位系统1500获得的估算位置,而不会由于盲点而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D.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作为这样的系统提出的,其用于通过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同时在用于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的定位系统中处理盲点,来以更高精度指定位置。
该定位系统的特征是:通过切换读/写器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或周期、波长等)来读取通信区域中的无线电IC标签40,测量当读取数据时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基于测量信号的接收强度来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
因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配置与第三实施例的配置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定位系统的配置的说明。
[D.1.读/写器]
图22是表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写器20Y的配置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对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写器20X的相同组件指派相同的附图标记。
读/写器20Y包括控制单元21和发送/接收单元22Y,其中控制单元21由CPU等构成,发送/接收单元22Y连接到控制单元21,作为用于无线发送和接收(诸如调制、解调、放大等)的电路。天线单元30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22Y。控制单元21从读/写器控制设备10或定位设备50接收指令,根据指令驱动发送/接收单元22Y,并将从发送/接收单元22Y输出的数据(从无线电IC标签40读取的固有ID等)发送到定位设备50。控制单元21改变天线单元30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偏振方向(垂直偏振、水平偏振、左旋圆偏振、右旋圆偏振)等)。为天线单元30设置的天线(附图中未示出)可以是能够在关于第一或第三实施例描述的控制下改变辐射特性的天线,例如,相控阵天线等。
发送/接收单元22Y通过天线单元30与无线电IC标签40进行无线通信。发送/接收单元22Y具有调制单元23Y和解调单元24。调制单元23Y以预定调制系统根据与从控制单元21接收的诸如预定命令、请求、指令等的信息相对应的信号来调制载波,并生成发送信号(调制载波)。调制单元23Y选择性地切换并调制载波的频率。
图23是表示调制单元23Y的配置的实例的框图。在图23所示的配置实例中,调制单元23Y具有多个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在该实例中,它是UHF频带(860MHz~960MHz)的读/写器20Y,并且每个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分别对应于通过以200KHz的步幅(step)划分频带而获得的九个信道。因此,由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生成的载波的波长是不同的,并假设当选择每个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时,在通信区域中生成的盲点的位置取决于波长而改变。
在上述配置的实例中,为每个信道设置了载波生成单元,但是可通过频率合成器电路来切换载波的频率。
切换单元2302选择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中的一个的输出作为载波,并将其发送到调制电路2303。通过来自控制电路2305的命令来确定从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中的哪个单元选择输出信号。
调制电路2303通过预定调制系统,使用从控制电路2305接收的信息信号(例如,表示消息、命令等的位串),来调制来自切换单元2302选择的载波生成单元2301的输出信号。
放大电路2304将调制电路2303调制的输出信号(载波)放大到信号能从天线辐射的输出水平,并将其供应给天线单元30。
即,具有上述配置的调制单元23Y可通过改变频率(即波长),来输出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信号。定位系统1500为每个具有不同波长的载波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
在下文中通过参照图22来继续说明读/写器20Y。
解调单元24基于取决于在无线电IC标签40中存储的数据的信号,来解调以预定调制系统(例如,负载调制等)调制的载波,重新获得取决于数据的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单元21。解调单元24具有测量通过负载调制等的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功能,并将由测量获得的接收强度连同作为解调的结果而获得的信号一起发送到控制单元21。
天线单元30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天线单元相同。即,天线单元30将从发送/接收单元22Y(更具体地,调制单元23Y)接收的修改的载波辐射到空中,朝无线电IC标签40辐射无线电波,并同时接收从无线电IC标签40发送的例如负载调制等的载波,并将载波提供给发送/接收单元22Y(更具体地,解调单元24)。为天线单元30设置的天线(附图中未示出)可以是能够通过如上所述参照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控制,来改变辐射特性的天线。该天线可以是例如相控阵天线等。
不一定要将天线单元30从读/写器20Y分离,而是可将天线单元30存放在读/写器20Y的外壳中。天线单元30由发送天线/接收天线和用于保护它们的外壳构成。天线单元30是与存放控制单元21和发送/接收单元22Y的读/写器的本体分离的设备或单元,并且经由电缆等连接到读/写器。因此,将天线单元30设计成安装在与读/写器的本体分离的地方。也有可能将多个安装在不同地方的天线单元30连接到一个读/写器,并且读/写器的本体切换并使用天线单元30。
作为配置的另一实例,可通过将多个连接到读/写器20Y的天线单元30中的一个合并到读/写器20Y中,来实现实施例。
控制单元21通过允许切换单元2302切换载波生成单元23011~23019,来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控制单元21记录当为每个载波(在这种情况下的信道)执行读取时,从无线电IC标签40作为回答返回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通过读/写器控制设备10将记录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强度发送到定位设备50。
[D.2.定位设备]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定位设备50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位设备50相同的配置,并且不同点是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存储的数据。
图24表示根据第四实施例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参照图17)中存储的数据(读取结果数据)的实例。图24中所示的读取结果数据是将从读/写器20Y读取的读取结果存储为表的实例。为每个天线单元30或为给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将表2400存储在的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
表2400具有用于由读/写器20Y读取的每个固有ID的记录2401。每个记录2401具有固有ID字段2402、信道1字段2403、信道2字段2404、信道9字段2405、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2406和估算距离字段2407,其中固有ID字段2402存储固有ID;信道1字段2403存储在使用载波生成单元23011(用于生成与信道1对应的频率的载波)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信道2字段2404存储在使用载波生成单元23012(用于生成与信道2对应的频率的载波)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信道9字段2405存储在使用载波生成单元23019(用于生成与信道9对应的频率的载波)的读取处理中,从具有相应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2406通过整体判断当使用每个信道的载波时的无线电波强度来确定;并且估算距离字段2407基于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来确定。表2400包括与信道3至8相对应的信道字段,但是在图24中将其省略。
固有ID字段2402存储从读/写器20Y接收的固有ID。因为一个记录存储一个固有ID,所以当例如在一个读取操作中读取50个固有ID时,在表50中生成50个记录2401。
每个信道字段2403至2405存储与当使用相应信道时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相对应的信息。
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2406存储当使用每个信道的载波同时改变每个天线单元30的天线的辐射特性(例如,电场图、波束方向、波束宽度)来执行读取处理时,通过整体判断无线电波强度而获得的值。例如,读/写器20Y改变每个天线单元30的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是第一方向,通过切换并发送信道来执行读取处理,然后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波束方向可以是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并且通过切换并发送信道来执行读取处理。此时,定位系统1500(更具体地,读/写器20Y)测量在读取处理中来自无线电IC标签40的信号的接收强度,并将其存储。尽管存在当使用每个信道的载波时,整体判断从无线电IC标签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的多种方法,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最高无线电波强度定义为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
估算距离字段2407存储基于在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2406中存储的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而估算的距离,即具有与记录对应的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和天线单元30之间的估算距离。估算距离是位置计算单元503计算的信息。在该实例中,它是表2400的一部分,但该信息不必须是表2400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为每个天线单元30或为给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生成上述表2400。因此,最后将一个无线电IC标签40和每个天线单元30或给天线单元30提供的每个天线之间的估算距离存储到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中。
位置计算单元503基于在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字段2407中存储的评估的无线电波强度,来计算天线单元30或为天线单元30设置的每个天线和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之间的估算距离,并且基于每个估算距离来计算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
因为计算估算位置的方法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细节。
因此,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定位系统1500和定位设备50通过切换发送到无线电IC标签40的读取无线电波的载波频率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来执行读取处理,所以能够改变读取无线电波的盲点。因此,当使用某一频率的载波来执行读取时,因为位于盲点而没有向读/写器20Y返回应答的无线电IC标签40可在使用另一频率的载波执行读取时脱离盲点。因此,可以预期从无线电IC标签40接收的接收强度可以在任何频率正确获得。通过整体判断当使用每个载波时获得的接收强度,可从无线电IC标签40获得正确的接收强度,并可指定更加正确或适当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
[E.第五实施例]
下文中说明第五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是作为这样的系统提出的,其用于通过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同时在用于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定位系统中处理盲点,来以更高精度指定位置。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系统包括读/写器20、读/写器控制设备10、和定位设备50Z,其中读/写器20用于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读/写器控制设备10用于控制读/写器20的读取操作;并且定位设备50Z用于基于读/写器20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的固有ID的成功读取次数或成功率,来指定无线电IC标签的位置。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系统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位系统1500相同的配置,除了本系统具有替代定位设备50(参照图15)的定位设备50Z以外。
[E.1.读/写器和无线电IC标签]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使用的读/写器控制设备10、读/写器20和无线电IC标签40的配置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
[E.2.定位设备]
定位设备50Z具有基于与读/写器20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的固有ID有关的成功读取次数或成功率,来指定无线电IC标签40的位置的功能。
定位设备50Z设置有算术运算单元(CPU)、主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设备(I/O),并且根据需要可设置有诸如硬盘设备等的外部存储设备,并且可以是例如诸如计算机、工作站等的信息处理设备。ROM、硬盘设备等存储允许信息处理设备起定位设备50Z的作用的程序,或者用于指示计算机使用定位方法的程序。通过将程序加载到RAM中,并允许CPU执行程序,可实现定位设备50,或执行定位方法。
图25是表示定位设备50Z的实例的功能的框图。
定位设备50Z包括读取指令单元501Z、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Z和位置计算单元503Z。
读取指令单元501Z具有向每个读/写器20发布指令,以在预定频率执行读取处理的功能。根据指令,每个读/写器20以预定频率执行读取处理,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例如,读/写器20执行读取,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天线的波束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然后执行读取同时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使得天线的波束方向可以是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从而完成一次读取处理。如果以任意波束方向成功执行读取,则假设已经成功执行读取处理,并且将成功处理的通知发送到定位设备50Z。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预定次数是指100次,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次数。预定次数可以是不同于固定次数的值,并且取决于定位系统1500的环境中的通信环境,可适当改变预定次数。也可为每个读/写器20或天线单元30设置不同的预定次数。
每次执行读取处理时,每个读/写器20与读/写器20的通信区域中的所有无线电IC标签40进行通信,并且作为通信的结果,向定位设备50Z(更具体地,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Z)通知已经为其成功执行读取的所有固有ID。
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Z具有存储从读/写器20接收的读取结果的功能。图26表示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X中存储的读取结果数据的实例。图26中所示的读取结果数据是将从读/写器读取的结果存储为表的实例。该表50为每个天线单元30存储在读取结果存储单元502Z中。
表2600包括用于由读/写器20读取的每个固有ID的记录2601。每个记录2601包括固有ID字段2602、第一字段2603、第二字段2604、第三字段2605、...(省略从第四至第99字段)、第100字段2606、成功次数字段2607和估算距离字段2608,其中固有ID字段存储固有ID;第一字段2603存储作为第一读取处理的结果的有关是否成功读取相应固有ID的信息;第二字段2604存储作为第二读取处理的结果的有关是否成功读取相应固有ID的信息;第三字段2605存储作为第三读取处理的结果的有关是否成功读取相应固有ID的信息;第100字段2606存储作为预定次数即第100次读取处理的结果的有关是否成功读取相应固有ID的信息;成功次数字段2607存储从第一至第100次处理的读取处理的结果中成功读取的次数;并且估算距离字段2608基于成功读取的次数来确定。
固有ID字段2602存储从读/写器20接收的固有ID。因为一个记录存储一个固有ID,所以当例如在一个读取操作中读取50个固有ID时,在表2600中生成50个记录2601。
在从第一字段2603至第100字段2606的字段中,有关是否已经从读/写器20发送了相应固有ID的信息,作为当前读取处理的结果。在该实例中,“1”指示已经从读/写器20接收到相应固有ID,作为当前读取处理的结果,即,“0”指示没有从读/写器20接收到相应固有ID,作为当前读取处理的结果,即,没有成功读取具有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
成功次数字段2607存储从第一字段2603至第100字段2606的字段中,存储着已经从读/写器20给定的相应固有ID的信息的字段的数目,即,对具有与记录2601相对应的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的成功读取的次数。
估算距离字段2608存储基于在成功次数字段2607中存储的成功读取的次数而估算的距离,即,具有与记录对应的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和天线单元30之间的估算距离。估算距离是由下文中描述的位置计算单元503Z计算的信息。在该实例中,它是表2600的一部分,然而该信息并不总必须是表2600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为每个天线单元30生成表2600。
位置计算单元503Z基于在成功次数字段2607中存储的成功读取次数,来计算每个读/写器20和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之间的估算距离,并基于每个估算距离,计算具有每个固有ID的无线电IC标签40。
图27表示在从成功读取的次数来计算估算距离中,位置计算单元503Z使用的数据的实例。将图27中所示的数据被表示为用于取决于成功读取的次数(纵轴)的值来唯一定义估算距离的曲线图。例如,可将估算距离0指派给成功读取次数100,可将估算距离L指派给成功读取次数50,并且可将估算距离2L指派给成功读取次数25。可通过获得成功读取次数的统计数据,同时改变无线电IC标签40和读/写器20之间的距离来生成数据,但是也可以其它方法生成数据。
图28表示存储位置计算单元503Z基于从成功读取次数计算的估算距离来计算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的结果的表的实例。在该实例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天线单元30(下文中标为天线单元A和天线单元B)来指定位置。表2800具有用于每个固有ID的一个记录2801。每个记录2801具有固有ID字段2802、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803、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804、和估算位置字段2805,其中固有ID字段2802存储固有ID;第一估算距离字段2803存储到天线单元A的估算距离,第二估算距离字段2804存储到天线单元B的估算距离,并且估算位置字段2805存储与固有ID相对应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
如上所述计算的估算位置被存储在每个记录2801的估算位置字段2805中。定位设备50Z通过参照表2800,来输出每个固有ID的估算位置,并且可为用户提供每个无线电IC标签的估算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更高的精度通过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来执行位置检测,而不受无线电波传播状态的变动的影响。
[F.变更实例,其它]
(1)时间标记(时间信息)被添加到指示读/写器20X和20Y输出的接收强度的数据中,并被发送到定位设备50,并且定位设备50为每个时间点生成表2400,以输出用于每个时间点的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
(2)可通过组合第三和第四实施例来应用本发明。即,可通过切换每个频率的每个载波的偏振方向,同时切换天线的辐射特性,来读取无线电IC标签40,可测量从无线电IC标签40返回到读/写器20X(20Y)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且可基于测量结果输出无线电IC标签40的估算位置。
(3)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基于成功读取的次数来确定估算距离,然而可基于成功率(成功读取的次数/读取处理的总次数)来确定估算距离。
(4)除上述成功读取的次数外,可记录在每个读取成功时刻从无线电IC标签40发送的响应发送时刻的无线电波强度,可基于每个成功读取的次数和无线电波强度来计算估算距离,并且可从两个估算距离计算位置的估算距离。
[本发明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读取数据的数据读取器,而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位置如何,也不会出现由于与数据读取器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导致的读取无效或读取困难位置/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取决于载波的相位改变,来改变由于与数据读取器辐射的供读取用的无线电波的干涉而导致的读取无效或读取困难位置/区域的出现位置,从而不管无线电IC标签的位置如何都能读取数据而不会在读取任何数据中失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指定存储介质的位置,而不会出现由于盲点而导致的读取错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会很容易产生附加的优势和修改。因此,更广方面的本发明不限于在此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代表实施例。因此,可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读取器,用于在分离位置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所述存储介质设置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器包括: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与所述存储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和
连接到每个天线装置的控制装置,
其中:
每个天线装置能够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来改变辐射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读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改变所述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以避免所述天线装置的电场图的重叠或最小化电场图的重叠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读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顺序驱动所述多个天线装置,来改变从所述天线装置辐射的无线电波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读取器,其特征在于:
当同时驱动所述多个天线装置中的两个天线装置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被同时驱动的所述两个天线装置中的一个天线装置的波束方向不同于另一天线装置的波束方向,并且当同时驱动所述多个天线装置中的三个或更多天线装置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被同时驱动的天线装置的波束方向彼此不同。
5.一种数据读取器,用于在分离位置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器包括:
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调制载波来生成调制信号;和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通过将所述调制信号辐射到空中,来发送用于与所述存储介质通信数据的供读取操作用的无线电波,
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载波的相位的相位调整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读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调整装置以预定量为单位改变所述载波的相位。
7.一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连接到每个天线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每个天线装置,使得能够改变每个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和
定位装置,其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所述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无线电波,同时使每个天线装置改变其辐射特性,来读取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8.一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连接到每个天线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每个天线装置,使得能够改变每个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和
定位装置,其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所述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使每个天线装置改变其辐射特性,来读取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9.一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来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连接到每个天线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每个天线装置,使得能够改变每个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和
定位装置,其用于基于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所述信号的强度是作为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偏振方向和不同中心频率的无线电波,同时使每个天线装置改变其辐射特性的读取操作的结果而获得的。
10.一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天线装置,其用于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每个存储介质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用于发送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通信天线;
连接到每个天线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每个天线装置,使得能够改变每个天线装置的辐射特性;和
定位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成功读取次数来计算每个存储介质的位置,所述成功读取次数是通过使每个天线装置多次读取所述存储介质,同时使每个天线装置改变其辐射特性而获得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装置记录当读取操作在每个存储介质上被成功执行时,从每个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通过使用所述信号的强度和成功读取操作的次数来计算存储介质的位置。
CNB2006101420566A 2005-10-06 2006-10-08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8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93984 2005-10-06
JP2005293984 2005-10-06
JP2006039527 2006-02-16
JP2006132809 2006-05-11
JP2006132810 2006-05-11
JP2006209923 2006-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5593A CN1945593A (zh) 2007-04-11
CN100476856C true CN100476856C (zh) 2009-04-08

Family

ID=3804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20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856C (zh) 2005-10-06 2006-10-08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94500B2 (zh)
CN (1) CN1004768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8952B2 (ja) * 2007-11-22 2012-10-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物品データ処理装置
GB201006907D0 (en) * 2010-04-26 2010-06-09 Cambridge Entpr Ltd RFID TAG interrogation systems
CN103606740B (zh) * 2013-10-30 2016-06-29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rfid读写器中天线阵波束方向和相位的装置
CN104111444B (zh) * 2014-07-08 2017-01-11 上海普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低频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09670361A (zh) * 2019-01-29 2019-04-23 杭州檀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自动移相无线激励器装置及同步自动移相方法
CN115734153A (zh) * 2021-08-31 2023-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2930A (ja) * 1999-09-27 2001-04-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リーダライタ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5593A (zh) 2007-04-11
JP5294500B2 (ja) 2013-09-18
JP2010259107A (ja) 201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72814A2 (en) Data reader and positioning
EP1708375B1 (en) Ic tag location recogni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0476856C (zh) 数据读取器和定位系统
EP107832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ly projecting power using in-phase current loops and for identify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that are simultaneously interrogated
EP1901202B1 (en) RF Tag reader and reading method
US5565858A (en) Electronic inventory system for stacked containers
US8390458B2 (en) Wireless IC tag reader
US10910716B2 (en) RFID infinity antenna
EP186543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10133889A1 (en) Device for locating objects by rfid communication
JP2007129688A (ja) データ読取装置、並びに位置特定システム
JP2007303972A (ja) 無線icタグの位置特定システム、並びに位置特定装置
US20140015648A1 (en) Antenna design and interrogator system
CN1011834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80150696A1 (en) System for powering and reading RFID tags
JP4633721B2 (ja) 無線周波数でアドレス指定されることができる複数の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及び透過モードのアクティブ化によるアドレッシング方法
JP2006113869A (ja) 情報読出システム、質問機、及び情報読出システムの設定方法
JP2007129680A (ja) データ読取装置
CN109154999B (zh) 应答器、尤其rfid应答器、和运行应答器、尤其rfid应答器的方法
Karmakar Recent paradigm shift in RFID and smart antenna
WO2016049848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JP6839159B2 (ja) Rfid無限アンテナ
CA3153883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enabled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methods for use
NO347200B1 (en) Smart antenna for positioning of objects using Bluetooth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RUZE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819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TA CORP.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ruze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ruze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Seta Corp.

Patentee before: Aruze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