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4220B -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4220B
CN111894220B CN202010772637.8A CN202010772637A CN111894220B CN 111894220 B CN111894220 B CN 111894220B CN 202010772637 A CN202010772637 A CN 202010772637A CN 111894220 B CN111894220 B CN 111894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od
steel bar
transmission
reinforcing steel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26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4220A (zh
Inventor
赵一
张建策
钟伯浩
王瑞松
贾心宇
王南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 4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 4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 4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 4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26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4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4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4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包括有钢筋垫上料机构、钢筋顶起机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第一滑道等;第一顶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屏;第一滑道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水泥钢筋垫水平运输至钢筋架底部,自动将钢筋架顶起,然后自动将水泥钢筋垫竖起来,再将水泥钢筋垫进行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然后再将顶起的钢筋架放下,使得钢筋架的交叉处卡入水泥钢筋垫中,使用时全程只需一个人操作,工作效率高,减小了生产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钢筋垫是一些用水泥,沙子,石子建筑材料混合后制作的一些不算大的水泥块(这类垫块有大有小,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的),一般是用来垫高预制混凝土里面的钢筋的,防止钢筋紧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底部,或者绑在钢筋侧面,防止钢筋紧贴在混凝土制品的边缘。
现有技术中,铺设楼板钢筋后会在钢筋下方放置水泥钢筋垫,以防止钢筋受力而失去抗拉作用,导致发生坍塌事故,人工铺设水泥钢筋垫时,需要在悬浮的钢筋架上进行走动施工,而此时的钢筋架为中空状态,容易把受力的钢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直接导致钢筋变形,甚至坍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在室外烈日天气下工作时,容易中暑,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铺设楼板钢筋后会在钢筋下方放置水泥钢筋垫,以防止钢筋受力而失去抗拉作用,导致发生坍塌事故,人工铺设水泥钢筋垫时,需要在悬浮的钢筋架上进行走动施工,而此时的钢筋架为中空状态,容易把受力的钢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直接导致钢筋变形,甚至坍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在室外烈日天气下工作时,容易中暑,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包括有第一顶架、钢筋垫上料机构、钢筋顶起机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第一底架、第一圆桶通道、控制屏、小型车轮和第一滑道;第一顶架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相连接;第一顶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屏;第一顶架内部与第一滑道相连接;钢筋垫上料机构侧边设置有第一圆桶通道;第一圆桶通道下方设置有第一底架;第一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和钢筋顶起机构;第一底架下方设置有小型车轮;钢筋顶起机构和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第一滑道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相连接;
钢筋垫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圆盘、第十四传动杆、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一支撑架、第一推杆、第二底架、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一限位块;第一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上方与第二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上方与第一圆盘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盘上方外延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齿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内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齿轮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一支撑架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推杆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下方与第二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架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焊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上部与第一限位块进行焊接;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齿条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钢筋顶起机构相连接;第二底架上方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二底架上方与第一滑道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钢筋顶起机构包括有双向电机、第五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七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二限位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传动盘、第八传动杆、第一连接盘、第一挡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一凸轮、第一推板、第一滑轨、第一滑槽板、第二滑轨、第二滑槽板、第三滑轨、第三滑槽板、第四滑轨、第四滑槽板、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双向电机与第五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插接;双向电机与第六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三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二限位块进行焊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下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二限位块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限位块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侧与第一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二滑块的一侧与第一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一滑块与第一传动盘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传动盘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盘与第八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连接盘外环面下方与第一挡块进行焊接;第一连接盘下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凸轮进行插接;第一凸轮上方设置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的一侧依次与第二滑轨,第四弹簧和第三滑轨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推板的另一侧依次与第一滑轨,第三弹簧和第四滑槽板进行焊接;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第二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与第三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第四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轮内部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第五锥齿轮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双向电机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弹簧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四弹簧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一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二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四滑轨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包括有第六锥齿轮、第十传动杆、第二连接盘、第二挡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二传动盘、第三滑块、第五弹簧、第六弹簧、第三限位块、第十一传动杆、第一压环、第一弹力半齿环、第二弹力半齿盘、第二压环、第三电动推杆、第三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三传动杆和第四滑块;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盘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与第二传动盘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外环面下方与第二挡块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传动盘与第三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盘与第四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一侧与第五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块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进行焊接;第四滑块的一侧与第五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四滑块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进行焊接;第三限位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滑块;第三限位块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十一传动杆与第一压环进行焊接;第一压环与第一弹力半齿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弹力半齿环与第二弹力半齿盘进行插接;第二弹力半齿盘与第二压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压环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三电动推杆下方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弹力半齿环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二弹力半齿盘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二限位块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二限位块截面为实心。
进一步的是,第三限位块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三限位块截面为实心。
进一步的是,第二弹力半齿盘侧边设置有导轨,第二压环侧边设置有滑槽。
进一步的是,第二弹力半齿盘导轨的两侧通过弹簧与第二压环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铺设楼板钢筋后会在钢筋下方放置水泥钢筋垫,以防止钢筋受力而失去抗拉作用,导致发生坍塌事故,人工铺设水泥钢筋垫时,需要在悬浮的钢筋架上进行走动施工,而此时的钢筋架为中空状态,容易把受力的钢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直接导致钢筋变形,甚至坍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在室外烈日天气下工作时,容易中暑,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设计了钢筋垫上料机构,钢筋顶起机构和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准备工作时,先把钢筋架边缘四条木板的其中一个条木板替换成三个短木板进行支撑,然后将装置放置于已去除木板的边沿,使得装置的一部分可伸入钢筋架底部,此时将水泥钢筋垫放入第一顶架中的第一滑道中,将水泥钢筋垫从第一滑道滑入钢筋垫上料机构中,然后操控控制屏控制钢筋垫上料机构将水泥钢筋垫通过第一圆桶通道推入至第一底架上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中,然后钢筋垫上料机构带动钢筋顶起机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第一底架、第一圆桶通道、小型车轮和水泥钢筋垫向钢筋架底部运动,当运动到指定位置时,钢筋顶起机构将钢筋架顶起,然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将水泥钢筋垫向上竖起,再将水泥钢筋垫进行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上方交叉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此时钢筋顶起机构将钢筋架放下,使得钢筋架刚好卡入水泥钢筋垫的凹槽中,然后钢筋垫上料机构带动钢筋顶起机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第一底架、第一圆桶通道和小型车轮运动回原位,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安装下一个水泥钢筋垫,当整竖条的水泥钢筋垫全部安装完成时,再将整个装置向下一位置移动,然后进行下一竖条的水泥钢筋垫安装;
三、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水泥钢筋垫水平运输至钢筋架底部,自动将钢筋架顶起,然后自动将水泥钢筋垫竖起来,再将水泥钢筋垫进行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然后再将顶起的钢筋架放下,使得钢筋架的交叉处卡入水泥钢筋垫中,使用时全程只需一个人操作,工作效率高,减小了生产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筋垫上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筋垫上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筋顶起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钢筋顶起机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弹力半齿盘和第二压环的连接关系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顶架,2:钢筋垫上料机构,3:钢筋顶起机构,4: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5:第一底架,6:第一圆桶通道,7:控制屏,8:小型车轮,9:第一滑道,201:第一锥齿轮,202:第一传动杆,203:第二传动杆,204:第一圆盘,205:第十四传动杆,206:第一齿条,207:第一齿轮,208:第三传动杆,209:第一传动轮,2010:第二传动轮,2011:第四传动杆,2012:第二齿轮,2013:第二齿条,2014:第一支撑架,2015:第一推杆,2016:第二底架,2017:第一电动伸缩杆,2018:第一限位块,301:双向电机,302:第五传动杆,303:第二锥齿轮,304:第六传动杆,305:第三锥齿轮,306:第四锥齿轮,307:第七传动杆,308:第三传动轮,309:第四传动轮,3010:第五锥齿轮,3011:第二限位块,3012:第一滑块,3013:第二滑块,3014:第一弹簧,3015:第二弹簧,3016:第一传动盘,3017:第八传动杆,3018:第一连接盘,3019:第一挡块,3020:第一电动推杆,3021:第五传动轮,3022:第六传动轮,3023:第九传动杆,3024:第一凸轮,3025:第一推板,3026:第一滑轨,3027:第一滑槽板,3028:第二滑轨,3029:第二滑槽板,3030:第三滑轨,3031:第三滑槽板,3032:第四滑轨,3033:第四滑槽板,3034:第三弹簧,3035:第四弹簧,401:第六锥齿轮,402:第十传动杆,403:第二连接盘,404:第二挡块,405:第二电动推杆,406:第二传动盘,407:第三滑块,408:第五弹簧,409:第六弹簧,4010:第三限位块,4011:第十一传动杆,4012:第一压环,4013:第一弹力半齿环,4014:第二弹力半齿盘,4015:第二压环,4016:第三电动推杆,4017:第三齿轮,4018:第十二传动杆,4019:第七传动轮,4020:第八传动轮,4021:第十三传动杆,4022:第四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第一顶架1、钢筋垫上料机构2、钢筋顶起机构3、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第一底架5、第一圆桶通道6、控制屏7、小型车轮8和第一滑道9;第一顶架1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2相连接;第一顶架1上方设置有控制屏7;第一顶架1内部与第一滑道9相连接;钢筋垫上料机构2侧边设置有第一圆桶通道6;第一圆桶通道6下方设置有第一底架5;第一底架5上方依次设置有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和钢筋顶起机构3;第一底架5下方设置有小型车轮8;钢筋顶起机构3和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相连接;第一滑道9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2相连接。
工作原理:准备工作时,先把钢筋架边缘四条木板的其中一个条木板替换成三个短木板进行支撑,然后将装置放置于已去除木板的边沿,使得装置的一部分可伸入钢筋架底部,此时将水泥钢筋垫放入第一顶架1中的第一滑道9中,将水泥钢筋垫从第一滑道9滑入钢筋垫上料机构2中,然后操控控制屏7控制钢筋垫上料机构2将水泥钢筋垫通过第一圆桶通道6推入至第一底架5上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中,然后钢筋垫上料机构2带动钢筋顶起机构3、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第一底架5、第一圆桶通道6、小型车轮8和水泥钢筋垫向钢筋架底部运动,当运动到指定位置时,钢筋顶起机构3将钢筋架顶起,然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将水泥钢筋垫向上竖起,再将水泥钢筋垫进行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上方交叉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此时钢筋顶起机构3将钢筋架放下,使得钢筋架刚好卡入水泥钢筋垫的凹槽中,然后钢筋垫上料机构2带动钢筋顶起机构3、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第一底架5、第一圆桶通道6和小型车轮8运动回原位,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安装下一个水泥钢筋垫,当整竖条的水泥钢筋垫全部安装完成时,再将整个装置向下一位置移动,然后进行下一竖条的水泥钢筋垫安装,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水泥钢筋垫水平运输至钢筋架底部,自动将钢筋架顶起,然后自动将水泥钢筋垫竖起来,再将水泥钢筋垫进行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然后再将顶起的钢筋架放下,使得钢筋架的交叉处卡入水泥钢筋垫中,使用时全程只需一个人操作,工作效率高,减小了生产安全隐患。
钢筋垫上料机构2包括有第一锥齿轮201、第一传动杆202、第二传动杆203、第一圆盘204、第十四传动杆205、第一齿条206、第一齿轮207、第三传动杆208、第一传动轮209、第二传动轮2010、第四传动杆2011、第二齿轮2012、第二齿条2013、第一支撑架2014、第一推杆2015、第二底架2016、第一电动伸缩杆2017和第一限位块2018;第一锥齿轮201内部与第一传动杆202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202上方与第二传动杆203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203上方与第一圆盘204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203外表面与第二底架2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盘204上方外延与第十四传动杆205进行焊接;第十四传动杆205外表面与第一齿条2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条206与第一齿轮207相啮合;第一齿轮207内部与第三传动杆208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208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9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209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0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8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2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10内部与第四传动杆2011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2011外表面与第二齿轮2012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2011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2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012与第二齿条2013相啮合;第二齿条2013与第一支撑架2014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2014与第一推杆2015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2014下方与第二底架2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架2016与第一电动伸缩杆2017进行焊接;第一电动伸缩杆2017上部与第一限位块2018进行焊接;第一限位块2018与第一齿条2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锥齿轮201与钢筋顶起机构3相连接;第二底架2016上方与第一顶架1相连接;第二底架2016上方与第一滑道9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2017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
当水泥钢筋垫从第一滑道9滑入第二底架2016中时,第二锥齿轮303带动第一锥齿轮201传动第一传动杆202转动,第一传动杆202带动第二传动杆203传动第一圆盘204转动,第一圆盘204带动第十四传动杆205绕着第二传动杆203转动,第十四传动杆205带动第一齿条206运动,第一齿条206在第一限位块2018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207进行往复转动,第一齿轮207带动第三传动杆208传动第一传动轮209进行往复转动,第一传动轮209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2010进行往复转动,第二传动轮2010带动第四传动杆2011传动第二齿轮2012进行往复转动,第二齿轮2012带动第二齿条2013和第一支撑架2014进行往复运动,第一支撑架2014带动第一推杆2015进行往复运动,此时第一推杆2015将水泥钢筋垫通过第一圆桶通道6推入至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中,然后第一支撑架2014和第一推杆2015进行往复运动运动回原位,此时第一电动伸缩杆2017将钢筋顶起机构3、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第一底架5、第一圆桶通道6、小型车轮8和水泥钢筋垫伸入钢筋架中,使得第二锥齿轮303与第一锥齿轮201断开连接,钢筋垫上料机构2停止上料,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水泥钢筋垫运输至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中,全程人工只需将水泥钢筋垫放置与第一滑道9中,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钢筋顶起机构3包括有双向电机301、第五传动杆302、第二锥齿轮303、第六传动杆304、第三锥齿轮305、第四锥齿轮306、第七传动杆307、第三传动轮308、第四传动轮309、第五锥齿轮3010、第二限位块3011、第一滑块3012、第二滑块3013、第一弹簧3014、第二弹簧3015、第一传动盘3016、第八传动杆3017、第一连接盘3018、第一挡块3019、第一电动推杆3020、第五传动轮3021、第六传动轮3022、第九传动杆3023、第一凸轮3024、第一推板3025、第一滑轨3026、第一滑槽板3027、第二滑轨3028、第二滑槽板3029、第三滑轨3030、第三滑槽板3031、第四滑轨3032、第四滑槽板3033、第三弹簧3034和第四弹簧3035;双向电机301与第五传动杆302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303进行插接;双向电机301与第六传动杆304进行焊接;第六传动杆304外表面依次与第三锥齿轮305和第五锥齿轮3010进行插接;第六传动杆304与第二限位块3011进行焊接;第三锥齿轮305与第四锥齿轮306相啮合;第四锥齿轮306内部与第七传动杆307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307外表面下部与第三传动轮308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9相连接;第二限位块3011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块3013;第二限位块3011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3012;第一滑块3012的一侧与第一弹簧3014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块3012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3015进行焊接;第二滑块3013的一侧与第一弹簧3014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块3013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3015进行焊接;第一滑块3012与第一传动盘3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013与第一传动盘3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盘3016与第八传动杆3017进行焊接;第八传动杆3017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盘3018和第五传动轮3021进行插接;第一连接盘3018外环面下方与第一挡块3019进行焊接;第一连接盘3018下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3020;第五传动轮302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22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22内部与第九传动杆3023进行插接;第九传动杆3023外表面与第一凸轮3024进行插接;第一凸轮3024上方设置有第一推板3025;第一推板3025的一侧依次与第二滑轨3028,第四弹簧3035和第三滑轨3030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推板3025的另一侧依次与第一滑轨3026,第三弹簧3034和第四滑槽板3033进行焊接;第一滑轨3026与第一滑槽板302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3028与第二滑槽板3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3030与第三滑槽板3031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3032与第四滑槽板303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锥齿轮303与第一锥齿轮201相啮合;第四传动轮309内部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相连接;第五锥齿轮3010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相连接;双向电机301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六传动杆304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九传动杆3023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三弹簧3034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四弹簧3035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一滑槽板3027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二滑槽板3029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三滑槽板3031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四滑轨3032下方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七传动杆307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
当将水泥钢筋垫放置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中准备安装钢筋水泥垫时,双向电机301带动第五传动杆302传动第二锥齿轮303转动,同时双向电机301带动第六传动杆304转动,第六传动杆304带动第三锥齿轮305、第五锥齿轮3010和第二限位块3011转动,第三锥齿轮305带动第四锥齿轮306传动第七传动杆307转动,第七传动杆307带动第三传动轮308转动,第三传动轮308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309转动,同时第二限位块3011带动第一滑块3012、第二滑块3013、第一弹簧3014和第二弹簧3015转动,然后第一滑块3012和第二滑块3013同时带动第一传动盘3016转动,第一传动盘3016带动第八传动杆3017转动,第八传动杆3017带动第一连接盘3018、第一挡块3019和第五传动轮3021转动,第五传动轮3021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3022转动,第六传动轮3022带动第九传动杆3023传动第一凸轮3024转动,使得第一凸轮3024带动第一推板3025和第一滑轨3026、第二滑轨3028、第三滑轨3030和第四滑轨3032在第三弹簧3034和第四弹簧3035的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第一滑轨3026在第一滑槽板3027上进行往复运动,第二滑轨3028在第二滑槽板3029上进行往复运动,第三滑轨3030在第三滑槽板3031上进行往复运动,第四滑轨3032在第四滑槽板3033上进行往复运动,当第一推板3025向上运动顶起钢筋架时,第一电动推杆3020进行伸缩运动,使得第一电动推杆3020前端向上升起,此时第一挡块3019被第一电动推杆3020档住,使得第八传动杆3017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推板3025停止运动始终处于将钢筋架顶起的状态,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钢筋架顶起,以便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对水泥钢筋垫的安装。
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4包括有第六锥齿轮401、第十传动杆402、第二连接盘403、第二挡块404、第二电动推杆405、第二传动盘406、第三滑块407、第五弹簧408、第六弹簧409、第三限位块4010、第十一传动杆4011、第一压环4012、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第二压环4015、第三电动推杆4016、第三齿轮4017、第十二传动杆4018、第七传动轮4019、第八传动轮4020、第十三传动杆4021和第四滑块4022;第六锥齿轮401内部与第十传动杆402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二连接盘403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402与第二传动盘406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403外环面下方与第二挡块404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403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405;第二传动盘406与第三滑块40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盘406与第四滑块4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407的一侧与第五弹簧408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块407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409进行焊接;第四滑块4022的一侧与第五弹簧408进行焊接,并且第四滑块4022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409进行焊接;第三限位块4010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滑块407;第三限位块4010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滑块4022;第三限位块4010与第十一传动杆4011进行焊接;第十一传动杆4011与第一压环4012进行焊接;第一压环4012与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与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进行插接;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与第二压环401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压环4015与第三电动推杆4016进行焊接;第三电动推杆4016下方设置有第三齿轮4017;第三齿轮4017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4018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杆4018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4019进行插接;第七传动轮4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20相连接;第八传动轮4020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4021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401与第五锥齿轮3010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4021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309进行插接;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9;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9;第十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4016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4018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4021外表面与第一底架5相连接。
当第一推杆2015将水泥钢筋垫从第一圆桶通道6推入第一压环4012第二压环4015中时,第三电动推杆4016进行伸缩运动,带动第二压环4015和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向水泥钢筋垫运动,使得第二压环4015,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第一压环4012和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同时将水泥钢筋垫夹紧,然后第五锥齿轮3010带动第六锥齿轮401传动第十传动杆402转动,第十传动杆402带动第二传动盘406转动,第二传动盘406带动第三滑块407、第四滑块4022、第五弹簧408和第六弹簧409转动,第三滑块407和第四滑块4022同时带动第三限位块4010转动,第三限位块4010带动第十一传动杆4011转动,第十一传动杆4011带动第二连接盘403和第二挡块404转动,第十一传动杆4011带动第一压环4012旋转,从而使得第一压环4012、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和第二压环4015夹着水泥钢筋垫向上翻转九十度,并且水泥钢筋垫的凹槽朝上,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翻转九十度后与第三齿轮4017相啮合,然后第二电动推杆405进行伸缩运动,将第二电动推杆405的前部向上升起,第二挡块404被第二电动推杆405挡住停止转动,使得第十一传动杆4011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压环4012、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和第二压环4015和水泥钢筋垫停止转动,此时第三电动推杆4016进行伸缩运动,带动第二压环4015和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远离水泥钢筋垫运动,使得第二压环4015停止夹紧水泥钢筋垫,而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由于弹力的作用继续夹紧水泥钢筋垫,同时第四传动轮309带动第十三传动杆4021传动第八传动轮4020转动,第八传动轮4020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4019转动,第七传动轮4019带动第十二传动杆4018传动第三齿轮4017转动,此时,第三齿轮4017带动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和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转动,从而带动水泥钢筋垫水平转动,当水泥钢筋垫的凹槽对准交叉的钢筋时,第三电动推杆4016进行伸缩运动,带动第二压环4015和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远离水泥钢筋垫运动,使得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停止夹紧水泥钢筋垫,然后水泥钢筋垫掉落至地面,此时钢筋顶起机构3运作将钢筋放下,使得钢筋交叉处卡入水泥钢筋垫的凹槽中,然后第二电动推杆405向下伸缩运动,停止阻挡第二挡块404旋转,使得第十一传动杆4011继续转动,第十一传动杆4011带动第一压环4012、第一弹力半齿环4013、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和第二压环4015旋转运动回原位,此时第三齿轮4017停止与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相啮合,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水泥钢筋垫向上旋转九十度,然后自动将水泥钢机垫进行水平旋转,使得水泥钢筋垫的凹槽正好对准交叉的钢筋,结构精简,操作简单。
第二限位块3011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二限位块3011截面为实心。
第二限位块3011的上下平面可以在第一弹簧3014和第二弹簧3015的作用下卡住第一滑块3012和第二滑块3013,从而带动第一传动盘3016转动,当第一传动盘3016被限位停止转动时,第二限位块3011可继续旋转,同时带动第一滑块3012和第二滑块3013在第一弹簧3014和第二弹簧3015的作用下在第一传动盘3016内往复滑动。
第三限位块4010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三限位块4010截面为实心。
第三滑块407和第四滑块4022在第五弹簧408和第六弹簧409作用下可卡住第三限位块4010的上下平面带动第三限位块4010转动,当第三限位块4010被限位停止运动时,第二传动盘406可继续运动,同时第二传动盘406带动第三滑块407和第四滑块4022在第五弹簧408和第六弹簧409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
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侧边设置有导轨,第二压环4015侧边设置有滑槽。
可相互配合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导轨的两侧通过弹簧与第二压环4015相连接。
可使得第二弹力半齿盘4014导轨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回原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第一顶架、钢筋垫上料机构、钢筋顶起机构、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第一底架、第一圆桶通道、控制屏、小型车轮和第一滑道;第一顶架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相连接;第一顶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屏;第一顶架内部与第一滑道相连接;钢筋垫上料机构侧边设置有第一圆桶通道;第一圆桶通道下方设置有第一底架;第一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和钢筋顶起机构;第一底架下方设置有小型车轮;钢筋顶起机构和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第一滑道下方与钢筋垫上料机构相连接;
钢筋垫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圆盘、第十四传动杆、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一支撑架、第一推杆、第二底架、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一限位块;第一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上方与第二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上方与第一圆盘进行焊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盘上方外延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齿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内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齿轮进行插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上部和外表面下部均与第二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一支撑架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推杆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下方与第二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架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焊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上部与第一限位块进行焊接;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齿条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钢筋顶起机构相连接;第二底架上方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二底架上方与第一滑道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钢筋顶起机构包括有双向电机、第五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七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二限位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传动盘、第八传动杆、第一连接盘、第一挡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一凸轮、第一推板、第一滑轨、第一滑槽板、第二滑轨、第二滑槽板、第三滑轨、第三滑槽板、第四滑轨、第四滑槽板、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双向电机与第五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插接;双向电机与第六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三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二限位块进行焊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下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二限位块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限位块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侧与第一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二滑块的一侧与第一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弹簧进行焊接;第一滑块与第一传动盘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传动盘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盘与第八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连接盘外环面下方与第一挡块进行焊接;第一连接盘下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凸轮进行插接;第一凸轮上方设置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的一侧依次与第二滑轨,第四弹簧和第三滑轨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推板的另一侧依次与第一滑轨,第三弹簧和第四滑槽板进行焊接;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第二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与第三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第四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轮内部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第五锥齿轮与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相连接;双向电机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弹簧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四弹簧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一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二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四滑轨下方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钢筋垫旋转卡稳机构包括有第六锥齿轮、第十传动杆、第二连接盘、第二挡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二传动盘、第三滑块、第五弹簧、第六弹簧、第三限位块、第十一传动杆、第一压环、第一弹力半齿环、第二弹力半齿盘、第二压环、第三电动推杆、第三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三传动杆和第四滑块;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盘进行插接;第十传动杆与第二传动盘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外环面下方与第二挡块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盘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传动盘与第三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传动盘与第四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一侧与第五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块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进行焊接;第四滑块的一侧与第五弹簧进行焊接,并且第四滑块的另一侧与第六弹簧进行焊接;第三限位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滑块;第三限位块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焊接;第十一传动杆与第一压环进行焊接;第一压环与第一弹力半齿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弹力半齿环与第二弹力半齿盘进行插接;第二弹力半齿盘与第二压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压环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三电动推杆下方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弹力半齿环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二弹力半齿盘侧边设置有第一滑道;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二限位块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二限位块截面为实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三限位块截面的外延呈跑道型,并且第三限位块截面为实心。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弹力半齿盘侧边设置有导轨,第二压环侧边设置有滑槽。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弹力半齿盘导轨的两侧通过弹簧与第二压环相连接。
CN202010772637.8A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Active CN111894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637.8A CN11189422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637.8A CN11189422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220A CN111894220A (zh) 2020-11-06
CN111894220B true CN111894220B (zh) 2021-09-17

Family

ID=7318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2637.8A Active CN11189422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4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2761B (zh) * 2021-11-29 2023-12-22 朱权 桥梁伸缩缝填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9904B1 (de) * 2012-07-27 2015-09-09 Barlinek S.A. Verfahren zum maschinellen, sequentiellen Einsetzen von separaten Verbindern in Nuten von plattenförmigen Baupaneel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5507597A (zh) * 2015-12-10 2016-04-20 翟美奎 一种用于钢筋安装和固定的辅助连接器
CN209194299U (zh) * 2018-11-05 2019-08-02 安徽企路石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路桥施工用垫块供料装置及路桥路肩石铺设系统
CN210659317U (zh) * 2019-07-19 2020-06-02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垫块放置工具
CN110480221B (zh) * 2019-09-02 2023-05-26 河南省鼎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钢筋网片时的纵向短筋上料布筋装置及其方法
CN111364685B (zh) * 2020-03-18 2022-03-22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筋套筒连接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220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1955B (zh) 自动砌墙机
CN111894220B (zh) 一种建筑材料安装装置
CN21189478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材料卸料装置
CN112832285A (zh) 一种通讯基站塔楼基础施工方法
CN211758126U (zh) 一种冲压设备的移送平台
CN210594982U (zh) 一种二自由度便携式起重器
CN106938830A (zh) 货物运载装置
CN212957761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的辅助支撑机构
CN212530959U (zh) 坯体架放置机构
CN217534278U (zh) 多功能人工制砂装置
CN113183308B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混凝土管桩生产方法
CN21457040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多功能提升装置
CN112171147B (zh) 一种管片筋网焊接台架
CN113290442A (zh) 一种可对h型钢材进行多方位夹持和全面打磨的装置
CN114572887B (zh) 一种alc板施工用举升装置
CN110756885A (zh) 一种以铝合金板材为基板制作铝扣板剪角开料机械
CN113120793B (zh) 一种建筑模板生产用提升装置
CN218703337U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内的管件举升装置
CN115464720B (zh) 一种建筑施工水泥浇筑模板压紧设备
CN209755615U (zh) 一种陶瓷模具制作浇注输送装置
CN113023216B (zh) 一种可实现对空心砖搬运的码垛架
CN217755440U (zh) 一种用于非标铸造件的运输装置
CN216031594U (zh) 一种制造水泥电线杆的自动翻转设备
CN220362762U (zh) 一种用于生产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蒸养车
CN113247641B (zh) 一种方砖垛辅助卸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Yi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nce

Inventor after: Zhong Bohao

Inventor after: Wang Ruisong

Inventor after: Jia Xinyu

Inventor after: Wang Nannan

Inventor before: Wang Nann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31

Address after: A 2 Baiwanzhuang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NO.4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0 22, No. 108, Yinhe North Road, Guangyang District,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Nann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