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7211A -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7211A
CN111887211A CN202010934738.0A CN202010934738A CN111887211A CN 111887211 A CN111887211 A CN 111887211A CN 202010934738 A CN202010934738 A CN 202010934738A CN 111887211 A CN111887211 A CN 111887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der
insect
box
insects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47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印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9347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7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7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7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饲养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其中蜘蛛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箱、蜘蛛附着件和昆虫引诱件,所述饲养箱包括多个壁体,所述壁体至少一个为网状结构,所述蜘蛛附着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外部,且所述饲养箱至少有一个开口与所述昆虫引诱件相对应,和/或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相较于室内饲养,室外饲养的蜘蛛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后可以提高存活率。

Description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养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蜘蛛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是众多昆虫的天敌,在维系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人工饲养蜘蛛,然后投放增加田间的蜘蛛数量。由于蜘蛛在较为密集的情况下容易自相残杀,难以群养,所以需采用较为宽敞的容器饲养。现有的蜘蛛饲养装置多为玻璃管或木制箱体为主,多局限于室内饲养;室内饲养更加繁琐,不仅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食物,还要定期清理,避免蜘蛛染病。通过室内饲养的蜘蛛再次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导致蜘蛛的死亡率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在室外饲养,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以提高存活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蜘蛛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箱、蜘蛛附着件和昆虫引诱件,所述饲养箱包括多个壁体,所述壁体至少一个为网状结构,所述蜘蛛附着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外部,且所述饲养箱至少有一个开口与所述昆虫引诱件相对应,和/或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
需要室外饲养蜘蛛时,将饲养箱放置到室外,如茶叶种植园、农田等,其中在饲养箱内放置有适宜数量的蜘蛛和放置有蜘蛛附着件,蜘蛛攀爬到蜘蛛附着件上,并且结网捕食。其中昆虫引诱件可以吸引昆虫,蜘蛛可以捕食吸引进饲养箱内的昆虫,通过捕食外界昆虫,无需投放食物减少劳动力。由于壁体至少有一个为网状结构,所以饲养箱内的环境与外界的环境相同或相接近,减少甚至不用清理饲养箱,当释放蜘蛛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时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存活率。此时昆虫的引诱方式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昆虫引诱件放置于饲养箱外部,引诱到的昆虫通过开口进入到饲养箱内部开口,主要针对一些鳞翅目害虫,个体较大;第二种,昆虫通过壁体的网状结构,直接由外界进入到饲养箱内部,如粉虱、叶蝉和果蝇等小型昆虫,几毫米大小;第三种,同时存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均可将昆虫引诱到饲养箱内,供蜘蛛捕食。
所述蜘蛛附着件包括至少一个树枝束或盆栽,多个所述树枝束或多个所述盆栽之间可独立分开。树枝束或盆栽可以给蜘蛛一个附着点,蜘蛛在该树枝束或盆栽上结网,采用多个树枝束或多个盆栽可以适应不同的蜘蛛数量,避免蜘蛛过于密集影响到蜘蛛的正常生长,而且树枝束或盆栽可以单独分开,所以需要将蜘蛛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时,可以单独取放单个树枝束或盆栽,将位于该树枝束或盆栽的蜘蛛释放。
所述饲养箱内部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放置所述树枝束或盆栽。放置盘用于承放树枝束或盆栽。
所述放置盘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每个所述卡槽上可放置一个所述树枝束或所述盆栽。放置盘上的卡槽可以对树枝束或盆栽固位,防止倾倒,而且由于卡槽具有一定的间距,可以给树枝束或盆栽的位置限定,避免过于集中。
所述昆虫引诱件包括诱虫黄板,所述诱虫黄板放置于所述蜘蛛附着件旁或与所述蜘蛛附着件相固定。诱虫黄板可以吸引昆虫,吸引的昆虫方便蜘蛛捕食,此处的诱虫黄板没有粘胶,避免昆虫粘附无法供蜘蛛捕食,也能避免蜘蛛被粘附。
所述昆虫引诱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诱虫黄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蜘蛛附着件相连接。伸缩杆可以伸缩,可以将接在伸缩杆上的诱虫黄板调节高度,适应盆栽或树枝束的高度。
所述昆虫引诱件还包括诱捕器,所述诱捕器采用性引诱剂或灯光引诱,所述诱捕器的昆虫输出口与所述开口相通。诱捕器通过性引诱剂或灯光引诱,将昆虫吸引过来,然后通过开口将引诱的昆虫释放进饲养箱内,供蜘蛛捕食。
所述诱捕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诱捕入口,所述诱捕出口位于所述外壳体底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诱剂放置位。性引诱剂放置于引诱剂放置位上,鳞翅目昆虫可以被性引诱剂吸引,从诱捕入口进入外壳体内部,最后通过诱捕出口从饲养箱的开口进入饲养箱供蜘蛛捕食。
引诱剂放置位为铁丝及挂钩,铁丝穿在外壳体的顶部,挂钩位于铁丝上用于悬挂性引诱剂。
外壳体内部且位于诱捕出口处设置有昆虫计数器,所述昆虫计数器的计数区域覆盖所述诱捕出口。通过诱捕出口进入饲养箱的昆虫经过昆虫计数器计数,通过计数,可以对进入到饲养箱的昆虫统计得知进入的昆虫数量,判断是否需要人工增加蜘蛛食物。
外壳体内部设置有海绵,所述海绵上开设通孔,该通孔形成所述诱捕出口,昆虫计数器位于海绵上,计数区域覆盖海绵开设的通孔。由于外壳体与昆虫计数器之间的间隙无法填充满,所以昆虫容易从间隙穿过,会影响到昆虫计数器的计数,所以此处通过海绵将该间隙填充,昆虫只能从海绵的通孔进入,此处也刚好是昆虫计数器计数的区域,所以昆虫计数器更加精确对昆虫计数。
所述蜘蛛附着件为所述树枝束,所述树枝束上涂有黄色颜料;所述蜘蛛附着件为所述盆栽,所述盆栽的花盆为黄色。由于部分昆虫具有趋黄性,所以将所述树枝束或盆栽设置为黄色,增强颜色的刺激,吸引昆虫。
所述饲养箱侧部的所述壁体采用钢丝纱网制成。该设置方便空气对流,而且更加符合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小型昆虫可通过小孔进入饲养箱供蜘蛛捕食
在侧部所述壁体上开设可关闭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可取放所述蜘蛛附着件及补充蜘蛛食物。取放口可以将蜘蛛附着件取出,释放蜘蛛;在不良天气下,诱集到的昆虫数量不多时,还可以通过取放口投放活体昆虫或人工饲料进饲养箱供蜘蛛捕食。
蜘蛛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放置蜘蛛进饲养箱,蜘蛛自由攀爬排上蜘蛛附着件上;饲养箱放置在外部环境;昆虫引诱件引诱昆虫,昆虫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进入饲养箱内;方式一,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饲养箱的开口进入饲养箱内部;方式二,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壁体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内部;方式三,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饲养箱的开口进入饲养箱内部和从壁体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内部;昆虫进入到饲养箱内部后,提供给蜘蛛捕食。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蜘蛛附着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伸缩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昆虫计数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饲养箱;11、壁体;12、开口;20、蜘蛛附着件;21、盆栽;30、昆虫引诱件;31、诱虫黄板;32、伸缩杆;33、诱捕器;331、外壳体;3311、诱捕入口;3312、诱捕出口;332、引诱剂放置位;333、昆虫计数器;334、海绵;40、放置盘;4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如图1所示,蜘蛛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箱10、蜘蛛附着件20和昆虫引诱件30,所述饲养箱10包括多个壁体11,所述壁体11至少一个为网状结构,所述蜘蛛附着件20放置于所述饲养箱10内部;所述昆虫引诱件30放置于所述饲养箱10外部,且所述饲养箱10至少有一个开口12与所述昆虫引诱件30相对应,和/或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10内部。
需要室外饲养蜘蛛时,将饲养箱10放置到室外,如茶叶种植园、农田等,其中在饲养箱10内放置有适宜数量的蜘蛛和放置有蜘蛛附着件20,蜘蛛攀爬到蜘蛛附着件20上,并且结网捕食。其中昆虫引诱件30可以吸引昆虫,蜘蛛可以捕食吸引进饲养箱10内的昆虫,通过捕食外界昆虫,无需投放食物。由于壁体11至少有一个为网状结构,所以饲养箱10内的环境与外界的环境相同或相接近,减少甚至不用清理饲养箱10,当释放蜘蛛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时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存活率。
此时昆虫的引诱方式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昆虫引诱件30放置于饲养箱10外部,引诱到的昆虫通过开口12进入到饲养箱10内部;第二种,昆虫引诱件30放置于饲养箱10内部,昆虫通过壁体11的网状结构,直接由外界进入到饲养箱10内部;第三种,同时存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均可将昆虫引诱到饲养箱10内,供蜘蛛捕食。具体该开口12为10cm*15cm。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蜘蛛附着件20包括至少一个树枝束或盆栽21,多个所述树枝束或多个所述盆栽21之间可独立分开。树枝束或盆栽21可以给蜘蛛一个附着点,蜘蛛在该树枝束或盆栽21上结网,采用多个树枝束或多个盆栽21可以适应不同的蜘蛛数量,避免蜘蛛过于密集影响到蜘蛛的正常生长,而且树枝束或盆栽21可以单独分开,所以需要将蜘蛛释放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时,可以单独取放单个树枝束或盆栽21,将位于该树枝束或盆栽21的蜘蛛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盆栽21,盆栽21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雨挡风效果,而且比较符合自然环境,另外盆栽21可以采用不同的植物,也能有一定的美观性,不仅如此,盆栽21可以采用假植物,无需考虑植物的存活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饲养箱10内部放置有放置盘40,所述放置盘40上放置所述树枝束或盆栽21。放置盘40用于承放树枝束或盆栽21。
如图4所示,所述放置盘40上设置有多个卡槽41,每个所述卡槽41上可放置一个所述树枝束或所述盆栽21。放置盘40上的卡槽41可以对树枝束或盆栽21固位,防止倾倒,而且由于卡槽41具有一定的间距,可以给树枝束或盆栽21的位置限定,避免过于集中。
卡槽41设置为圆形,圆形可以适应盆栽21底部,有利于固位,而且卡槽41的高度设置约为5厘米,用于卡持盆栽21底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昆虫引诱件30包括诱虫黄板31,所述诱虫黄板31放置于所述蜘蛛附着件20旁或与所述蜘蛛附着件20相固定。诱虫黄板31可以吸引昆虫,吸引的昆虫方便蜘蛛捕食,此处的诱虫黄板31没有粘胶,避免昆虫粘附无法供蜘蛛捕食,也能避免蜘蛛被粘附。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昆虫引诱件30还包括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一端与所述诱虫黄板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蜘蛛附着件20相连接。伸缩杆32可以伸缩,可以将接在伸缩杆32上的诱虫黄板31调节高度,适应盆栽21或树枝束的高度。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昆虫引诱件30还包括诱捕器33,所述诱捕器33采用性引诱剂或灯光引诱,所述诱捕器33设置有诱捕出口3312,所述诱捕出口3312与所述开口12相通。诱捕器33通过性引诱剂或灯光引诱,将昆虫吸引过来,然后通过开口12将引诱的昆虫释放进饲养箱10内,供蜘蛛捕食。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性引诱剂,如图5所示,所述诱捕器33包括外壳体331,所述外壳体33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诱捕入口3311,所述诱捕出口3312位于所述外壳体331底部,所述外壳体331的内部设置有引诱剂放置位332。性引诱剂放置于引诱剂放置位332上,鳞翅目昆虫可以被性引诱剂吸引,从诱捕入口3311进入外壳体331内部,最后通过诱捕出口3312从饲养箱10的开口12进入饲养箱10供蜘蛛捕食。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引诱剂放置位332为铁丝及挂钩,铁丝穿在外壳体331的顶部,挂钩位于铁丝上用于悬挂性引诱剂。诱捕入口3311设置有八个,环绕在外壳体331上。而外壳体331采用废弃的塑料瓶制成,如废弃的油桶制成,可以节约成本。
如图5和图6所示,外壳体331内部且位于诱捕出口3312和诱捕入口3311之间设置有昆虫计数器333,所述昆虫计数器333的计数区域覆盖所述诱捕出口3312。通过诱捕出口3312进入饲养箱10的昆虫经过昆虫计数器333计数,通过计数,可以对进入到饲养箱10的昆虫统计得知进入的昆虫数量,判断是否需要人工增加蜘蛛食物。此处采用红外计数器,白天和黑夜均能工作。
如图5和图6所示,外壳体331内部设置有海绵334,所述海绵334上开设通孔,该通孔形成所述诱捕出口3312,昆虫计数器333位于海绵334上,计数区域覆盖海绵334开设的通孔。由于外壳体331与昆虫计数器333之间的间隙无法填充满,所以昆虫容易从间隙穿过,会影响到昆虫计数器333的计数,所以此处通过海绵334将该间隙填充,昆虫只能从海绵334的通孔进入,此处也刚好是昆虫计数器333计数的区域,所以昆虫计数器333更加精确对昆虫计数。
如图6所示,海绵334上开设的通孔,靠近饲养箱10的开口12的一侧尺寸小于靠近诱捕入口3311一侧尺寸,使得该通孔呈现出圆台形。此设计可以防止诱集的昆虫逃逸或再次进入诱捕器33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诱捕入口3311靠外部的一侧比靠内部的一侧尺寸大,该设置可以使昆虫容易通过诱捕入口3311进入外壳体331,但是不容易逃出外壳体331。
所述蜘蛛附着件20为所述树枝束,所述树枝束上涂有黄色颜料;所述蜘蛛附着件20为所述盆栽21,所述盆栽21的花盆为黄色。由于部分昆虫具有趋黄性,所以将所述树枝束或盆栽21设置为黄色,增强颜色的刺激,吸引昆虫。另外,盆栽21为活植物时,可种植开的花为黄色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诱捕器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口12相对。将引诱到昆虫通过风机制造负压带入饲养箱10内。采用风机的负压作用,不会轻易杀死昆虫,有利于蜘蛛捕食活体昆虫。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诱虫黄板31吸引的昆虫为体型较小的粉虱、叶蝉和果蝇等,可以直接穿过壁体11的网状结构;而通过诱捕器吸引的昆虫为鳞翅目害虫,个体较大,无法直接穿过壁体11的网状结构,而是通过开口12进入饲养箱10。
如图1所示,所述饲养箱10侧部的所述壁体11采用钢丝纱网制成。该设置方便空气对流,而且更加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而且钢丝纱网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可以撑起饲养箱10的外形。具体采用不锈钢纱网,可以定型还能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有利于增加使用寿命。
另外,在侧部所述壁体11上开设可关闭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可取放所述蜘蛛附着件20及补充蜘蛛食物。取放口可以将蜘蛛附着件20取出,释放蜘蛛;在不良天气下,诱集到的昆虫数量不多时,还可以通过取放口投放活体昆虫或人工饲料进饲养箱10供蜘蛛捕食。
本实施例中,采用长方体型饲养箱10,四个侧壁和顶部的壁体11均为网状结构,具体为钢丝纱网。
蜘蛛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放置蜘蛛进饲养箱10,蜘蛛自由攀爬排上蜘蛛附着件20上;饲养箱10放置在外部环境;昆虫引诱件30引诱昆虫,昆虫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进入饲养箱10内;方式一,昆虫在昆虫引诱件30的引诱下,从饲养箱10的开口12进入饲养箱10内部;方式二,昆虫在昆虫引诱件30的引诱下,从壁体11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10内部;方式三,昆虫在昆虫引诱件30的引诱下,从饲养箱10的开口12进入饲养箱10内部和从壁体11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10内部;昆虫进入到饲养箱10内部后,提供给蜘蛛捕食。
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养箱、蜘蛛附着件和昆虫引诱件,所述饲养箱包括多个壁体,所述壁体至少一个为网状结构,所述蜘蛛附着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
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外部,且所述饲养箱至少有一个开口与所述昆虫引诱件相对应,和/或所述昆虫引诱件放置于所述饲养箱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蜘蛛附着件包括至少一个树枝束或盆栽,多个所述树枝束或多个所述盆栽之间可独立分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箱内部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放置所述树枝束或盆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每个所述卡槽上可放置一个所述树枝束或所述盆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件包括诱虫黄板,所述诱虫黄板放置于所述蜘蛛附着件旁或与所述蜘蛛附着件相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诱虫黄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蜘蛛附着件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引诱件还包括诱捕器,所述诱捕器采用性引诱剂,所述诱捕器设置有诱捕出口,所述诱捕出口与所述开口相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诱捕入口,所述诱捕出口位于所述外壳体底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诱剂放置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蜘蛛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内部且位于诱捕出口和诱捕入口之间设置有昆虫计数器,所述昆虫计数器的计数区域覆盖所述诱捕出口。
10.蜘蛛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放置蜘蛛进饲养箱,蜘蛛自由攀爬排上蜘蛛附着件上;
饲养箱放置在外部环境;
昆虫引诱件引诱昆虫,昆虫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进入饲养箱内;
方式一,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饲养箱的开口进入饲养箱内部;
方式二,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壁体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内部;
方式三,昆虫在昆虫引诱件的引诱下,从饲养箱的开口进入饲养箱内部和从壁体的网状结构进入到饲养箱内部;
昆虫进入到饲养箱内部后,提供给蜘蛛捕食。
CN202010934738.0A 2020-09-08 2020-09-08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Pending CN111887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4738.0A CN111887211A (zh) 2020-09-08 2020-09-08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4738.0A CN111887211A (zh) 2020-09-08 2020-09-08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7211A true CN111887211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2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4738.0A Pending CN111887211A (zh) 2020-09-08 2020-09-08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72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6997A (zh) * 2020-11-07 2021-02-19 包建宏 一种自引诱式家禽防疫用防护网
WO2023108180A1 (en) * 2021-12-07 2023-06-15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aring insects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5541A (ja) * 2006-06-08 2007-12-20 Arysta Lifescience Corp 天敵昆虫の増殖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105309391A (zh) * 2015-10-15 2016-02-10 湖北大学 一种室内饲养蜘蛛的新方法
CN205093392U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南大学 一种蜘蛛饲养装置
CN205727702U (zh) * 2016-06-28 2016-11-30 扬州大学 一种水田蜘蛛饲养装置
CN106942156A (zh) * 2017-02-24 2017-07-14 南阳师范学院 一种简易蜘蛛饲养装置
CN206728952U (zh) * 2017-05-24 2017-12-12 遵义医学院 一种自动喂食的蜥蜴饲养装置
CN107494412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张建立 一种生物杀灭蚊虫动物养殖网箱
CN108124657A (zh) * 2018-01-16 2018-06-08 吕冰琰 一种食虫植物的种植大棚
CN108849726A (zh) * 2018-06-25 2018-11-23 张建立 杀灭蚊虫生物箱
CN208581742U (zh) * 2018-06-20 2019-03-08 青岛典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林蛙用远程诱虫装置
CN109997819A (zh) * 2019-05-16 2019-07-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一种昆虫采集设备及蛙类养殖装置
CN212260195U (zh) * 2020-09-08 2021-01-01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蜘蛛饲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5541A (ja) * 2006-06-08 2007-12-20 Arysta Lifescience Corp 天敵昆虫の増殖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105309391A (zh) * 2015-10-15 2016-02-10 湖北大学 一种室内饲养蜘蛛的新方法
CN205093392U (zh) * 2015-10-28 2016-03-23 中南大学 一种蜘蛛饲养装置
CN205727702U (zh) * 2016-06-28 2016-11-30 扬州大学 一种水田蜘蛛饲养装置
CN106942156A (zh) * 2017-02-24 2017-07-14 南阳师范学院 一种简易蜘蛛饲养装置
CN206728952U (zh) * 2017-05-24 2017-12-12 遵义医学院 一种自动喂食的蜥蜴饲养装置
CN107494412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张建立 一种生物杀灭蚊虫动物养殖网箱
CN108124657A (zh) * 2018-01-16 2018-06-08 吕冰琰 一种食虫植物的种植大棚
CN208581742U (zh) * 2018-06-20 2019-03-08 青岛典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林蛙用远程诱虫装置
CN108849726A (zh) * 2018-06-25 2018-11-23 张建立 杀灭蚊虫生物箱
CN109997819A (zh) * 2019-05-16 2019-07-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一种昆虫采集设备及蛙类养殖装置
CN212260195U (zh) * 2020-09-08 2021-01-01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蜘蛛饲养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L.斯托克: "《业余爱好者的科学》", 28 February 1986, 科学普及出版社, pages: 191 - 192 *
丁国强等: "《最新蔬菜植保知识技术问答》", 28 February 201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6997A (zh) * 2020-11-07 2021-02-19 包建宏 一种自引诱式家禽防疫用防护网
WO2023108180A1 (en) * 2021-12-07 2023-06-15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aring insec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0410B1 (ko) 나방류 천적의 대량 증식 장치 및 방법
AU2016203144B2 (en) Mosquito control devices using durable coating-embedded pesticides
CN110622932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与配套诱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87211A (zh) 蜘蛛饲养装置和蜘蛛饲养方法
KR20100061037A (ko) 지중해가루명나방의 알을 이용한 무궁화관총채벌레의 대량사육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궁화관총채벌레 대량사육방법
KR102217379B1 (ko) 다층구조의 태양광 led 조명등과 끈끈이 해충유인 솔라백이 구비된 해충 포획 및 야생동물 퇴치 트랩
KR102029064B1 (ko) 말벌유인포획기가 구비된 양봉장
CN204707805U (zh) 一种便携式灭虫灯
CN102461480B (zh) 益害昆虫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04904671A (zh) 一种人工诱导胡蜂除虫的方法
CN212260195U (zh) 蜘蛛饲养装置
CN2580762Y (zh) 一种寄生昆虫的蓄放装置
JP4533988B2 (ja) 天敵昆虫を飼育するための給餌方法および給餌装置
CN105325386A (zh) 一种物理捕捉昆虫的方法及其专用捕虫器
CN212065419U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
KR20010037324A (ko) 나방 알 채집기 및 채집 방법
CN211091453U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装置
CN108244058A (zh) 一种用于观察研究的养虫设备
CN212014186U (zh) 一种杀虫灯
CN211932173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110558294B (zh) 一种轻简高效的异色瓢虫两段饲养法
GB2305843A (en)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KR102145627B1 (ko) 꽃가루 부착장치가 구비된 뒤영벌용 봉군상자
CN206433609U (zh) 多功能大棚用杀虫灯
CN208891394U (zh) 一种可诱捕蚊虫的水培定植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Yinjie

Inventor after: An Yuxing

Inventor after: Li Jihu

Inventor after: Sun Dong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Yifei

Inventor after: Wu Han

Inventor after: Mao Yongkai

Inventor after: Mao Yuli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Yin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