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7302A -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7302A
CN111877302A CN202010865754.9A CN202010865754A CN111877302A CN 111877302 A CN111877302 A CN 111877302A CN 202010865754 A CN202010865754 A CN 202010865754A CN 111877302 A CN111877302 A CN 111877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 body
situ
upright pos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57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7302B (zh
Inventor
董昱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657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7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7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7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7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7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8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inserting stones or lost bodies, e.g. compaction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E02D3/123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and compacting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4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stabil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原位土层将固化材料与原位土进行就地搅拌固化,使之形成固化层;步骤二:将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依次打入原位土层内,使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呈多边形分布;步骤三:在每根桩体上均安装用于固定桩体的立柱;步骤四:在每根立柱上均套设固定环,通过支架将若干个固定环连接在一起;步骤五:在每根立柱的顶端均安装用于夹紧立柱的夹紧机构;步骤六:通过夹紧机构将桩体和立柱连接在一起。本申请能够限制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Description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沿海港口、工业建筑、公路交通等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工程需建造在含软土地区,软土在微观结构上的高孔隙性特征是影响其压缩变形的重要因素,导致软土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和渗透性差,所以需对深厚软土进行加固。
对软土地基的常用加固方法为复合地基法。复合地基法是将桩体打入到原位土层内,对原位土层进行紧密的效果,在打桩的过程中,使桩体的底端插入持力层内,持力层对桩体有向上的支撑作用,桩体对地基有向上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地基下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原位土层的地质软,在建设地基的过程中,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歪斜。
发明内容
为了限制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本申请提供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原位土层上表面将固化材料与原位土进行就地搅拌固化,使之形成固化层;
步骤二:将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依次打入原位土层内,使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呈多边形分布;
步骤三:在原位土层表面铺设固化层;
步骤四:在每根桩体上均套设一根,将立柱固定于固化层上表面;
步骤五:在立柱上套设固定环,通过支架将若干个固定环连接在一起;
步骤六:在立柱的顶端安装用于夹紧立柱的夹紧机构;
通过夹紧机构将桩体和立柱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化层与原位土层相比,固化层比原位土层的硬度高,固化层对立柱的支撑力更大,增加了立柱安装的牢固性,通过支架将若干个固定环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若干根连接在一起,进而将若干根桩体连接在一起,若干根桩体之间有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增加了若干根桩体埋设于原位土层内的稳定性,限制了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优选的,所述桩体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桩体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支架包括第三根第一连接杆,三根所述桩体之间通过三根第一连接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增加了三根桩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抵紧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在所述立柱的上表面沿周向分布有三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三个所述抵紧组件抵紧所述桩体;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立柱上表面的转盘;
所述抵紧组件包括限位块、滑移块、曲柄、偏心轮和第二旋转轴,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端用于对所述转盘进行限位,所述滑移块与所述限位块滑移配合,所述曲柄靠近所述滑移块的一端与所述滑移块转动连接,所述曲柄远离所述滑移块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所述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盘,转盘同时驱动三根第二旋转轴旋转,三根第二旋转轴同时驱动偏心轮旋转,从而同时驱动三个曲柄旋转,进而同时驱动三个滑移块滑移,以使三个偏心轮同时抵紧立柱的侧壁,从而实现对立柱的夹紧。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包括旋转部和抵紧部,所述抵紧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部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所述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部位于旋转部靠近立柱的一侧,当三个旋转部分别绕三根第二旋转轴转动时,便于使三个抵紧部同时抵紧于立柱的侧壁,从而实现对立柱的夹紧。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杆来推动转盘旋转,转盘驱动夹紧机构实现对立柱夹紧,具有省力作用。
优选的,三个所述桩体的外侧壁均安装有固定环,三根第一连接杆靠近固定环的一端与固定环的侧壁固定连接,三根第一连接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根第一连接杆将三个固定环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三根桩体连接在一起,三根桩体之间有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增加了三根桩体埋设于原位土层内的稳定性,同时限制了三根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块,三个加强块的水平截面均为三角形,每个加强块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块的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结构稳定性的优点,每个加强块增加了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增加了支架连接三根桩体的牢固性。
优选的,在步骤六完成后,在固化层上表面铺设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位于桩体顶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进一步增加了三根桩体安装的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固化层与原位土层相比,固化层比原位土层的硬度高,固化层对立柱的支撑力更大,增加了立柱安装的牢固性,通过支架将若干个固定环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若干根连接在一起,进而将若干根桩体连接在一起,若干根桩体之间有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增加了若干根桩体埋设于原位土层内的稳定性,限制了桩体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2.加强块的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结构稳定性的优点,每个加强块增加了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从而增加了支架连接三根桩体的牢固性;
3.混凝土层进一步增加了三根桩体安装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桩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柱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紧机构中曲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紧机构中固定环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原位土层;2、桩体;3、持力层;4、安装块;401、通孔;402、第一弧形槽;5、定位杆;6、承载块;7、立柱;701、第一定位孔;702、安装部;8、固化层;9、安装螺栓;10、固定环;101、第一固定半环;1011、第一半圆槽;1012、第一固定块;1013、定位槽;102、第二固定半环;1021、第二半圆槽;1022、第二固定块;11、环固定螺栓;12、螺母;13、支架;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支撑杆;14、角钢;141、第一角边;142、第二角边;15、第一螺栓;16、第二螺栓;17、限位块;171、固定部;1711、调距槽;172、第二弧形槽;173、滑移槽;18、插接杆;181、尖端;19、转盘;191、第二定位孔;20、调距螺栓;21、推杆;22、曲柄;23、偏心轮;231、旋转部;232、抵紧部;24、滑移块;25、挡块;26、第一旋转轴;27、第一防脱块;28、第二旋转轴;29、支撑部;30、连接环;31、混凝土层;32、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结构。参照图1,地基结构包括若干根插设于原位土层1内的桩体2和用于固定桩体2的立柱7,立柱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夹紧立柱7的夹紧机构和用于连接立柱7的支架13。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桩体2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桩体2均呈竖直设置,三根桩体2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桩体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4,安装块4的下表面焊接有若干根插接杆18,原位土层1的下表面为持力层3,插接杆18插入持力层3内,以使持力层3实现对桩体2的稳定支撑。
参照图2,具体的,桩体2的底端焊接有若干根定位杆5,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杆5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定位杆5均呈竖直设置,三根定位杆5在桩体2的底端沿周向等间距分布,三根定位杆5远离桩体2的一端均焊接有承载块6,定位杆5和承载块6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且承载块6的直径大于定位杆5的直径。如此设置,承载块6对安装块4有向上的支撑作用,增加了安装块4和桩体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继续参照图2,安装块4的形状为圆柱体,安装块4的直径与桩体2的直径相同,且安装块4与桩体2同轴。安装块4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通孔401,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通孔401的的直径均与承载块6的直径相同,三个通孔401在安装块4上沿周向等间距分布,安装块4上开设有三个贯穿的第一弧形槽402,三个第一弧形槽402的一端分别与三个通孔401相连通。
继续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杆18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一根插接杆18位于安装块4的圆心位置,另外三根插接杆18沿安装块4表面沿周向等间距分布,四根插接杆18远离桩体2的一端均一体成型有尖端181。如此设置,尖端181减小了插接杆18与原味土层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插接杆18插入原味土层1内的效率。
继续参照图2,当工作人员固定安装块4时,首先同时使三个承载块6同时穿过三个通孔401,然后通过旋转安装块4,同时使三根定位杆5与三个第一弧形槽402滑移配合,当三根定位杆5滑移至第一弧形槽402远离通孔401的一端时,通过将安装块4焊接于桩体2的底端,从而将安装块4固定于桩体2的底端。如此设置,承载块6对安装块4有向上的承载作用,增加了安装块4安装的牢固性,插接杆18便于工作人员将桩体2插入原位土层1内,同时以使四根插接杆18的插入持力层3内,持力层3对桩体2有向上的支撑作用。
参照图1和图3,立柱7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对桩体2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孔701,桩体2的顶端穿过第一定位孔701,桩体2的外侧壁地接于第一定位孔701的内侧壁。具体的,原位土层1上表面铺设有固化层8,立柱7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安装部702,安装部702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一混土层8的上表面,安装部702上穿设有四个安装螺栓9,四个安装螺栓9沿安装部702周向等间距分布,四个安装螺栓9均与固化层8螺纹连接,将安装部702固定于固化层8上表面,从而将立柱7固定于固化层8上表面。如此设置,工作人员通过安装螺栓9将安装部702安装于固化层8的上表面,从而将立柱7安装于固化层8的上表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立柱7的便捷性。
参照图1和图4,三根立柱7上均套设有固定环10,固定环10包括第一固定半环101和第二固定半环102,第一固定半环101靠近第二固定半环1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半圆槽1011,立柱7靠近第一固定半环101的侧壁与第一半圆槽1011卡接配合。第二固定半环102靠近第一固定半环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半圆槽1021,立柱7靠近第二固定半环102的侧壁与第二半圆槽1021接配合。第一固定半环101与第二固定半环102通过环固定组件固定。如此设置,第一半圆槽1011增加了第一固定半环101与立柱7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一固定半环101对立柱7的作用力,第二半圆槽1021增加了第二固定半环102与立柱7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第二固定半环102对立柱7的作用力。
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环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1012、第二固定块1022,环固定螺栓11和螺母12,第一固定块1012和第二固定块1022均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块1012一体成型于第一固定半环101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块1022一体成型于第二固定半环102相对的两侧,环固定螺栓11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1012、第二固定块1022,环固定螺栓11远离螺帽的一端伸出于第二固定块1022,环固定螺栓11伸出于第二固定块1022的一端与螺母12螺纹连接,从而将固定环10安装于立柱7上。如此设置,工作人员通过环固定螺栓11和螺母12将第一固定块1012和第二固定块1022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固定半环101和第二固定半环102固定在一起,增加了工作人员固定第一固定半环101和第二固定半环102的便捷性。
继续参照图1和图4,三个固定环10之间设置有连接用于连接三个固定环10的支架13,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3包括第三根第一连接杆131,三根桩体2之间通过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相连。具体的,三个第一固定半环101远离桩体2的侧壁均开设有定位槽1013,三根第一连接杆131靠近立柱7的一端分别与三个定位槽1013卡接配合。三根第一连接杆131靠近第一固定半环101的一端分别与三个第一固定半环101焊接,三根第一连接杆131远离第一固定半环101的一端焊接。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杆131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块32,三个加强块32的水平截面均为三角形,每个加强块3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131的侧壁焊接。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的下表面分别抵接于三个安装部702的上表面,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的下表面分别与三个安装部702的上表面焊接。如此设置,通过支架13将三个固定环10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三根立柱7连接在一起,三根桩体2之间有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增加了三根桩体2埋设于原位土层1内的稳定性,限制了桩体2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参照图1,支架13还包括三根第二连接杆132和支撑杆133,支撑杆133呈竖直设置,支撑杆133的形状为圆柱体,支撑杆133的顶端焊接于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的下表面,三根第二连接杆132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杆131的下表面,三根第二连杆靠近支撑杆133的一端与支撑杆133的侧壁焊接,三根第二连接杆132靠近安装部702的一端与安装部702的侧壁焊接。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加了三根桩体2埋设于原位土层1内的稳定性,进一步限制了桩体2在地基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歪斜。
参照图1和图4,安装部702与第一连接杆131之间设置有角钢14,在本实施例中,角钢14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角边141和第二角边142,第一角边141与第二角边142一体成型。第一角边141的侧壁抵接于第一连接杆131的侧壁,第一角边141上穿设有第一螺栓15,第一螺栓15与第一连接杆131的侧壁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角边141固定于第一连接杆131的侧壁第二角边142的侧壁抵接于安装部702的上表面,第二角边142上穿设有第二螺栓16,第二螺栓16与安装部702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角边142固定于安装部702的上表面。如此设置,通过角钢14将第一连接杆131与安装部702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第一连接杆131与安装部70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参照图1和图5,夹紧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抵紧组件,抵紧组件在立柱7的上表面沿周向等间距分布有三个,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三个抵紧组件抵紧桩体2。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立柱7上表面的转盘19,转盘19的形状为圆柱体,转盘19与立柱7同轴设置,转盘19的下表面抵接于立柱7的上表面,转盘19的中心开设有供立柱7穿过的第二定位孔191,第二定位孔191的内侧壁抵接于桩体2的外侧壁。限位块17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槽172,第二弧形槽172与转盘19的外侧壁卡接配合。转盘19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推杆21,推杆21远离转盘19的一端伸出于立柱7的外侧壁。
继续参照图5,抵紧组件包括限位块17、滑移块24、曲柄22、偏心轮23和第二旋转轴28。限位块17安装于立柱7的顶端用于对转盘19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滑移块24为燕尾块,滑移块24与限位块17滑移配合,曲柄22靠近滑移块24的一端与滑移块24转动连接,曲柄22远离滑移块24的一端与偏心轮23一体成型,第二旋转轴28固定设置于转盘19的上表面,第二旋转轴28穿过偏心轮23,偏心轮23与第二旋转轴28转动连接。
继续参照图5,限位块17的形状为长方体,限位块17的下表面抵接于立柱7的上表面,限位块17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固定部171,固定部171的形状为长方体。固定部171上表面开设有调距槽1711,调距槽171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171的长度方向相同,调距槽1711内设置有调距螺栓20,调距螺栓20穿过调距槽1711与立柱7螺纹连接,将固定部171固定于立柱7的上表面,从而将限位块17固定于立柱7的上表面。
继续参照图5,限位块17上表面开设有滑移槽173,滑移槽173的长度方向与限位块17的长度方向相同,滑移块24与滑移槽173滑移配合,限位块17两个相对的侧壁均焊接有用于限制滑移块24滑移行程的挡块25。如此设置,挡块25可以限制滑移块24滑移至滑移槽173外。
继续参照图5,滑移块24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旋转轴26,第一旋转轴26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旋转轴26穿过曲柄22靠近滑移块24的一端,第一旋转轴26的顶端焊接有第一防脱块27,第一防脱块27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一防脱块27的下表面抵接于曲柄22的上表面。
参照图6,偏心轮23包括旋转部231和抵紧部232,抵紧部232一体成型于旋转部231靠近立柱7的一侧,第二旋转轴28穿过旋转部231。具体的,旋转部231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二旋转轴28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旋转轴28的顶端穿过旋转部231的圆心位置,旋转部231与第二旋转轴28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28上焊接有支撑部29,支撑部29的上表面抵接于偏心轮23的下表面。
参照图5,三个第二旋转轴28的顶端焊接有连接环30,连接环30将三个第二旋转轴28连接在一起,同时增加了三根第二旋转轴28安装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原位土层1上表面将固化材料与原位土进行就地搅拌固化,使之形成固化层8;
步骤二:将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2依次打入原位土层1内,使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2呈多边形分布;具体的,先将四根插接杆18焊接于安装块4的表面,然后将安装块4安装于桩体2的底端。固定安装块4时,首先同时使三个承载块6同时穿过三个通孔401,然后通过旋转安装块4,同时使三根定位杆5与三个第一弧形槽402滑移配合,当三根定位杆5滑移至第一弧形槽402远离通孔401的一端时,通过将安装块4焊接于桩体2的底端,从而将安装块4固定于桩体2的底端,然后将三根桩体2依次打入原位土层1内,以使插接插接杆18插入持力层3内,在打桩的过程中使三根桩体2呈三角形分布。
步骤三:在每根桩体2上均安装用于固定桩体2的立柱7,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安装螺栓9将安装部702安装于固化层8的上表面,从而将立柱7安装于固化层8的上表面;
步骤四:在立柱7上均套设固定环10,通过支架13将若干个固定环10连接在一起;通过环固定螺栓11和螺母12将第一固定半环101和第二固定半环102安装于立柱7上,将三根第二连接杆132焊接于支撑杆133的侧壁,将三根第一连接杆131分别焊接于三根第二连接杆132的上表面,将三根第二连接杆132远离支撑杆133的一端焊接于安装部702的侧壁,将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焊接于第一固定半环101远离第一固定半环101的侧壁,从而将支架13焊接于三根立柱7之间;
步骤五:在每根立柱7的顶端安装用于夹紧立柱7的夹紧机构;具体的,将转盘19放置于立柱7的上表面,使限位块17的内侧壁抵接于转盘19的外侧壁,使调距螺栓20穿过调距槽1711与立柱7的上表面螺纹连接,从而限位块17安装于立柱7的上表面,然后将滑移块24安装于滑移槽173内,在滑移槽173的两端焊接用于限制滑移块24滑移行程的挡块25;在滑移块24的上表面焊接第一旋转轴26,在转盘19的上表面焊接第二旋转轴28,然后使第一旋转轴26穿过曲柄22上,同时使第二旋转轴28穿过偏心轮23的圆心位置,在第一旋转轴26的顶端焊接第一防脱块27,在第二旋转轴28的顶端焊接第二防脱块,然后在三根第二旋转轴28的顶端焊接连接环30,完成对夹紧机构的安装;
步骤六:通过夹紧机构将桩体2和立柱7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杆21,推杆21驱动转盘19旋转,从而使转盘19绕桩体2旋转,转盘19同时驱动三根第二旋转轴28旋转,三个第二旋转轴28分别驱动三个偏心轮23绕第二旋转轴28旋转,个偏心轮23分别驱动三个曲柄22旋转,以使三个曲柄22靠近滑移块24的一端绕第一旋转轴26旋转,同时驱动滑移块24在滑移槽173内滑移,以使三个偏心轮23的抵紧部232同时抵紧于桩体2的外侧壁,三个偏心轮23对桩体2有夹紧作用,从而实现对桩体2的夹紧,进而将桩体2和立柱7连接在一起;
步骤八:在固化层8上表面铺设混凝土层31,以使混凝土层31的上表面位于桩体2顶端的上方。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原位土层(1)上表面将固化材料与原位土进行就地搅拌固化,使之形成固化层(8);
步骤二:将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2)依次打入原位土层(1)内,使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桩体(2)呈多边形分布;
步骤三:在每根桩体(2)上均安装用于固定桩体(2)的立柱(7);
步骤四:在每根立柱(7)上均套设固定环(10),通过支架(13)将若干个固定环(10)连接在一起;
步骤五:在每根立柱(7)的顶端均安装用于夹紧立柱(7)的夹紧机构;
步骤六:通过夹紧机构将桩体(2)和立柱(7)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2)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桩体(2)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支架(13)包括第三根第一连接杆,三根所述桩体(2)之间通过三根第一连接杆(13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在所述立柱(7)的上表面沿周向分布有三个,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三个所述抵紧组件抵紧所述桩体(2);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立柱(7)上表面的转盘(19);
所述抵紧组件包括限位块(17)、滑移块(24)、曲柄(22)、偏心轮(23)和第二旋转轴(28),所述限位块(17)安装于所述立柱(7)的顶端用于对所述转盘(19)进行限位,所述滑移块(24)与所述限位块(17)滑移配合,所述曲柄(22)靠近所述滑移块(24)的一端与所述滑移块(24)转动连接,所述曲柄(22)远离所述滑移块(24)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28)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19)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旋转轴(28)穿过所述偏心轮(23),所述偏心轮(23)与所述第二旋转轴(28)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23)包括旋转部(231)和卡接部,所述第二旋转轴(28)穿过所述旋转部(231),所述旋转部(231)与所述第二旋转轴(28)转动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推杆(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桩体(2)的外侧壁均安装有固定环(10),三根第一连接杆(131)靠近固定环(10)的一端与固定环(10)的侧壁固定连接,三根第一连接杆(131)远离固定环(10)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块(32),三个加强块(32)的水平截面均为三角形,每个加强块(3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完成后,在固化层(8)上表面铺设混凝土层(31),混凝土层(31)的上表面位于桩体(2)顶端的上方。
CN202010865754.9A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877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754.9A CN111877302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754.9A CN111877302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7302A true CN111877302A (zh) 2020-11-03
CN111877302B CN111877302B (zh) 2021-09-10

Family

ID=7319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5754.9A Active CN111877302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73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5500A (zh) * 2021-08-05 2021-09-28 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劲性复合桩的成型施工工法
CN113668592A (zh) * 2021-08-23 2021-11-19 广东裕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结构
CN114790740A (zh) * 2022-05-26 2022-07-26 广东广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结构
CN115201677A (zh) * 2022-07-11 2022-10-18 东莞市吉铼升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微型外转子无刷电机负载测试工装
CN115305895A (zh) * 2022-07-18 2022-11-08 费健文 一种地基加固用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422A (zh) * 2015-06-04 2015-11-04 河海大学 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CN105297740A (zh) * 2015-09-30 2016-02-0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种frp板带式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173155U (zh) * 2015-10-27 2016-04-20 北京麦戈龙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产品粘接的辅助装置
CN108547310A (zh) * 2018-07-13 2018-09-18 淮北百壹领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208777297U (zh) * 2018-03-13 2019-04-23 天津市三川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与软土层原位固化后与桩基结合的地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422A (zh) * 2015-06-04 2015-11-04 河海大学 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CN105297740A (zh) * 2015-09-30 2016-02-0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种frp板带式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173155U (zh) * 2015-10-27 2016-04-20 北京麦戈龙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产品粘接的辅助装置
CN208777297U (zh) * 2018-03-13 2019-04-23 天津市三川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与软土层原位固化后与桩基结合的地基结构
CN108547310A (zh) * 2018-07-13 2018-09-18 淮北百壹领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5500A (zh) * 2021-08-05 2021-09-28 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劲性复合桩的成型施工工法
CN113668592A (zh) * 2021-08-23 2021-11-19 广东裕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结构
CN114790740A (zh) * 2022-05-26 2022-07-26 广东广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结构
CN115201677A (zh) * 2022-07-11 2022-10-18 东莞市吉铼升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微型外转子无刷电机负载测试工装
CN115305895A (zh) * 2022-07-18 2022-11-08 费健文 一种地基加固用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CN115305895B (zh) * 2022-07-18 2024-02-02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基加固用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7302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7302B (zh) 一种表层土就地固化与桩组合承载的地基施工方法
CN101981258A (zh) 塔地基系统
CN101365845B (zh) 地基打桩机
US20180251949A1 (en) Timber pole foundation structure
CN114319417A (zh) 一种桶型装配式风电塔筒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96317U (zh) 一种大面积软土地基复合加固结构
CN213267982U (zh) 一种钢结构立柱加固地基结构
US5782738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an annular elevated platform
JP2021085218A (ja) 杭基礎、ベース部材及び杭基礎の施工方法
CN108005403B (zh) 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
JP3491116B2 (ja) 柱と杭の接合部材
KR102316050B1 (ko) 경사지용 모노레일 장치 및 그 설치 방법
JP2020056223A (ja) 仮設橋の施工方法
CN214272115U (zh) 地下桩基结构
CN115288036A (zh) 一种转体钢结构桥梁支座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037086U (zh) 一种静载试验装置
WO2013028797A1 (en) Post tensioned foundations, systems, mount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10248762A (ja) 基礎杭及び杭基礎の構造
CN220725109U (zh) 一种综合管廊围护结构
CN216276469U (zh) 一种建筑用多段式钢结构承重支柱
CN114197483B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30160B (zh) 一种钢管桩插打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CN220686163U (zh) 一种工程基桩固定性检测装置
CN113445500A (zh) 劲性复合桩的成型施工工法
CN212612685U (zh) 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桩基的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