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4308B - 钢带打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带打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4308B
CN111874308B CN202010679346.4A CN202010679346A CN111874308B CN 111874308 B CN111874308 B CN 111874308B CN 202010679346 A CN202010679346 A CN 202010679346A CN 111874308 B CN111874308 B CN 111874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trip
steel
stack
strip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93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4308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93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4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4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4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4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带打包方法。该钢带打包方法用于利用钢带对电堆进行打包,钢带具有第一端及相对第一端的第二端。钢带打包方法包括步骤:1)将钢带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电堆,并将钢带的第一端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折弯;2)将钢带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折弯;3)同时沿第二方向拉紧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4)将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于电堆。上述钢带打包方法,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向第二方向折弯后,同时沿第二方向拉紧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可通过控制对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拉紧力相等,即可使得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张力一致,从而电堆两侧的受力一致,有利于提高打包效果。

Description

钢带打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带打包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电堆堆叠组装过程中,需要对电堆进行打包。一般的打包方式有螺杆拉紧法、编织带或钢带捆扎法和钢带捆扎焊接法。前两种方式均需要采用螺纹锁紧,容易发生松动,严重影响了电堆的密封、耐久和安全等性能。
钢带捆扎焊接法是利用钢带对电堆进行捆扎,并将钢带的两端焊接至电堆的下端板,从而避免了发生松动。然而,采用钢带捆扎焊接法对电堆进行打包时无法保证钢带两端的张力一致,导致电堆的受力不均匀,且差异较大,影响打包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钢带捆扎焊接法对电堆进行打包时无法保证钢带两端的张力一致,导致电堆的受力差异较大,影响打包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钢带打包方法。
一种钢带打包方法,用于利用钢带对电堆进行打包,所述钢带具有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钢带打包方法包括步骤:
1)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电堆,并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折弯;
2)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方向折弯;
3)同时沿所述第二方向拉紧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4)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电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具体包括:
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电堆,并进入仿形通道,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仿形通道的整形作用下向所述第二方向折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仿形通道包括供所述钢带B的所述第一端依次穿过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出口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用于拉紧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的拉钢带机构;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拉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处于拉紧状态下的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朝向所述电堆移动,使得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贴靠于所述电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
利用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加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加压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施加的压力逐渐增大至预设压力,并保持所述预设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
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电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保持当前尺寸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
去除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具体包括:
利用夹持组件夹持所述钢带的第二端,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
上述钢带打包方法,将钢带沿第一方向经电堆的顶部穿过,使得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电堆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然后,将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折弯,使得钢带捆扎电堆。然后,同时沿第二方向拉紧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可通过控制对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拉紧力相等,即可使得钢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张力一致,从而电堆两侧的受力一致,有利于提高打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中图a至图j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钢带打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钢带打包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带打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钢带打包设备的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钢带打包设备的钢带成型装置;
图6为图5所示的钢带成型装置的穿钢带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穿钢带机构的侧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钢带成型装置的仿形机构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钢带成型装置的仿形机构的侧视图;
图10为图3所示的钢带打包设备的拉钢带装置与钢带的作用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拉钢带装置与钢带在另一视角下的作用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拉钢带装置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拉钢带装置的定位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拉钢带装置的拉钢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松开位置);
图15为图10所示的拉钢带装置的拉钢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锁紧位置);
图16为图3所示的钢带打包设备的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钢带打包方法,用于利用钢带B对电堆A进行打包,即首先利用钢带B对电堆A进行捆扎,然后将钢带B的两端焊接于电堆A的下端板。其中,钢带B具有第一端及相对该第一端的第二端。
该钢带打包方法包括步骤:
S100:将钢带B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e穿过电堆A,并将钢带B的第一端向与第一方向e相垂直的第二方向f折弯(见图1中图a至图c)。
S200:将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见图1中的图d)。
S300:同时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见图1中的图g)。
S400: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于电堆A(见图1中的图h)。可选地,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至电堆A,也就是说,用于焊接的焊接装置40采用激光焊接装置。
上述钢带打包方法,将钢带B沿第一方向经电堆A的顶部穿过,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然后,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使得钢带B捆扎电堆A。然后,同时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可通过控制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拉紧力相等,即可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张力一致,从而电堆A两侧的受力一致,有利于提高打包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e为由右向左的方向。第二方向f为由上向下的方向。钢带B的第一端由右向左穿过电堆A。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下折弯。
具体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焊接效果,电堆A的下端板与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焊接的焊接区域的材质与钢带B的材质可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可采用镶嵌的方式,即在电堆A的下端板的焊接区域镶嵌与钢带B的材质相同的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钢带B的材质也可与电堆A的下端板的焊接区域的材质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步骤S100具体包括:
将钢带B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e穿过电堆A,并逐渐进入仿形机构22的仿形通道,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在仿形通道的整形作用下向第二方向f折弯。如此,通过仿形通道对钢带B的第一端进行整形,使得在插钢带的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带B的第一端的折弯,节省了一道折弯工序。
进一步地,仿形通道包括供钢带B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的进口段和出口段,进口段和出口段相连通。并且,进口段沿第一方向e延伸,从而便于钢带B的第一端穿入;出口段沿第二方向f延伸,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进入出口段后被整形成沿第二方向f延伸。
可选地,在步骤S100和步骤S200之间还可包括步骤S101:
将钢带B的第一端连接于用于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的拉钢带机构34,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相对拉钢带机构34固定。然后将钢带B的第二端沿与第一方向e相反的方向拉紧(即将钢带B的第二端沿与穿钢带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拉紧。具体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将钢带B的第二端沿由左往右的方向拉紧),从而使得钢带B绷紧,以便于对钢带B的第二端进行折弯动作。进一步地,可利用钢带输送设备沿第一方向e拉钢带B的第二端,从而使得钢带B绷紧。
具体到实施例中,步骤S200具体包括:
利用穿钢带机构21的夹持组件213夹持钢带B的第二端,该夹持组件213沿第二方向f移动的同时绕与第一方向e和第二方向f相垂直的第三方向转动,以使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也就是说,利用夹持组件213沿第二方向f的移动以及绕第三方向的转动来带动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钢带B的第二端的折弯更加顺畅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具体到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和步骤S400之间还包括步骤S301:
将处于拉紧状态下的钢带B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朝向电堆A移动,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贴靠于电堆A,从而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见图1中的图e和图f)。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1:
利用下述加压装置10在第二方向f上对电堆A加压,从而压紧电堆A,以便于利用钢带进行打包。
具体到实施例中,步骤S001具体包括:
控制加压装置10,以使加压装置10在第二方向f上对电堆A施加的压力逐渐增大至预设压力(增压),并保持该预设压力(即保压),从而保证对电堆A的压实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压力的大小以及保压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电堆的规格等实际因素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之前还包括步骤:
控制加压装置10,以使电堆A在第二方向f上的尺寸保持当前尺寸不变(即此时加压装置10在第二方向f上对电堆A施加的压力可变),从而在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进行拉紧时,达到钢带B上的张力提供电堆压力的目的,避免钢带B的张力与加压装置10施加的压力之和过大而对电堆A造成过压。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只要在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进行拉紧的步骤(即步骤S300)之前即可,例如可在步骤S001与步骤S100之间、步骤S100与步骤S101之间、步骤S101与步骤S200之间或者步骤S200与步骤S300之间,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401:
去除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多余部分,从而得到打包完成后的电堆(见图1中的图i)。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需要在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打孔,以便于与拉钢带机构连接。因此,在钢带B焊接于电堆后,需要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打孔的部分去除。也就是说,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打孔的部分即为上述多余部分。
可选地,可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多余部分进行切割,也就是说,用于切割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多余部分的切割装置50可采用激光切割装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去除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多余部分,例如砂轮切割等,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中同时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过程中,可实时检测钢带B的拉紧力,从而方便调整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拉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循环上述步骤S001至步骤S400,以利用多条钢带B对电堆A进行捆扎打包。
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基于上述钢带打包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钢带打包方法对电堆A进行打包的钢带打包设备。该钢带打包设备包括加压装置10、钢带成型装置20、两个拉钢带装置30以及焊接装置40。
加压装置10包括底座11及相对该底座11设置的压板12。底座11上具有设置电堆A的放置位,压板12用于对置于放置位的电堆A加压。钢带成型装置20设置于底座11,用于将钢带B的第一端由电堆A的一侧沿第一方向e导向至电堆A的另一侧(一般地,钢带B的第一端从电堆A的顶部与压板12之间穿过,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相对两侧),并将钢带B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向与第一方向e相垂直的第二方向f折弯。两个拉钢带装置30设置于底座11,且分别位于放置位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该两个拉钢带装置30分别用于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焊接装置40用于分别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焊接至电堆A的下端板。
上述钢带打包设备,实际打包作业时,电堆置于底座11上的放置位,加压装置10的压板12下压以对电堆A加压。钢带B输送至钢带成型装置20,并在钢带成型装置20的导向下钢带B的第一端由电堆A的一侧经电堆A的顶部沿第一方向e贯穿至电堆A的另一侧,并且在钢带成型装置20的作用下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向第二方向f折弯。然后,两个拉钢带装置30分别抓取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同时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最后,焊接装置40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至电堆A的下端板。
如此,利用钢带成型装置20的导向作用实现穿钢带,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并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使得两个拉钢带装置30分别抓取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同时拉紧钢带B。由于采用两个拉钢带装置30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拉紧,可通过控制两个拉钢带装置30对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拉紧力相等,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张力一致,电堆A两侧的受力一致,有利于提高打包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钢带B可由钢带输送设备(图未示)沿第一方向e输送,钢带成型装置20对沿第一方向e输送的钢带B进行导向,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由电堆A的顶部穿至电堆A的另一侧。该钢带输送设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故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压装置10还包括导柱13、安装板14及加压驱动件15。导柱13的一端连接于底座11具有放置位的一侧,导柱13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板14。压板12可滑动地连接于导柱13,且位于安装板14和底座11之间。加压驱动件15设置于安装板14,且传动连接于压板12,以驱动压板12沿导柱13移动而对电堆A加压。可选地,加压驱动件15可为伺服液压油缸或伺服电动缸等,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导柱13的纵长方向平行于上述第二方向f。导柱13可包括多个,多个导柱13可使得压板12对电堆A的加压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进一步地,加压装置1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51,该压力传感器151连接于压板12和加压驱动件15之间,用于检测获取压板12施加到电堆A上的压力。
进一步地,压板12上安装有多个测距传感器16,用于同时检测压板12和底座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根据各个测距传感器16测得的距离值计算压板12和底座11之间的平行度,从而实时监控对电堆A加压过程中的加压质量。
进一步地,加压装置10还包括限位卡套19,该限位卡套19固定连接于导柱13,且位于压板12和底座11之间。该限位卡套19用于对压板12进行限位,防止压板12压坏电堆A或其它部件。
具体到实施例中,加压装置10还包括电堆支撑座17和电堆加压块18。电堆支撑座17固定连接于底座11朝向压板12的一侧,用于支撑电堆A。电堆加压块18固定连接于压板12朝向底座11的一侧,且对应于电堆支撑座17,用于对电堆A加压。需要说明的是,电堆加压块18开设有沿第一方向e贯通电堆加压块18的贯穿槽,以供钢带B穿过。
请参见图3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钢带成型装置20包括穿钢带机构21和仿形机构22,该穿钢带机构21和仿形机构22分别位于放置位的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穿钢带机构21用于将钢带B的第一端导向至电堆A朝向仿形机构22的一侧,从而在仿形机构22的作用下向第二方向f折弯,并且,穿钢带机构21还用于将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如此,利用钢带成型装置20的穿钢带机构21的导向作用实现穿钢带,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且在穿钢带的过程中在仿形机构22的作用下将钢带B的第一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使得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拉紧该第一端。穿钢带后,穿钢带机构21将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使得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拉紧该第二端,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请一并参见图5至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包括安装座211、升降座212及夹持组件213。安装座211设置于底座11,升降座212沿第二方向f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安装座211。夹持组件213设置于升降座212,用于供钢带B沿第一方向e穿设并可夹持该钢带B。如此,钢带B沿第一方向e输送的过程中穿设于夹持组件213(此时夹持组件213并不对钢带B进行夹持,允许钢带B能够继续沿第一方向e输送,夹持组件213仅仅起到导向的作用),在夹持组件213的导向作用下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经过电堆A的顶部穿至电堆A的另一侧,并在仿形机构22的作用下钢带B的第一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以便于被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抓取固定。然后,夹持组件213夹紧钢带B,并控制升降座212沿第二方向f移动,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以便于被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抓取固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214,该升降驱动组件214设置于安装座211,且传动连接于升降座212,从而能够驱动升降座212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可选地,该升降驱动组件214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线驱动模组,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升降座212的旋转驱动件216,夹持组件213设置于旋转驱动件216的驱动端,该旋转驱动件216用于驱动夹持组件213绕与第三方向g相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其中,该第三方向g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e和第二方向f。如此,在折弯钢带B的第二端时,夹持组件213夹紧钢带B,控制升降座212沿第二方向f移动的同时旋转驱动件216驱动夹持组件213绕平行于第三方向g的旋转轴线转动,以确保钢带B的第二端弯折90°而平行于第二方向f,便于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抓取钢带B的第二端,并沿第二方向f拉紧钢带B。利用升降座212在第二方向f上的移动与夹持组件213绕平行于第三方向g的旋转轴线转动相配合,使得钢带B的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的折弯更加顺畅可靠。可选地,旋转驱动件216可为旋转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组件213可采用气缸及两个夹辊的结构,利用气缸驱动两个夹辊夹持钢带B。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13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夹持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座211的第一焊接保护罩215。该第一焊接保护罩215可受控地移动或转动,且在移动或转动的过程中可将钢带B的第二端压紧于电堆A,使得钢带B与电堆A紧贴以提高焊接效果,同时第一焊接保护罩215还对电堆A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焊接时焊渣飞溅损坏电堆A。在一个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焊接保护罩215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座211,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安装座211,且与第一焊接保护罩215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焊接保护罩215靠近或远离电堆A移动。在焊接之前,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焊接保护罩215靠近电堆A移动,使得第一焊接保护罩215将钢带B的第二端压紧于电堆。在焊接完成之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焊接保护罩215退回(即远离电堆A移动)。可选地,第一驱动件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穿钢带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1的第一移动驱动组件210,安装座211设置于该第一移动驱动组件210,该第一移动驱动组件210用于驱动安装座211沿第三方向g往复移动,以带动夹持组件213随安装座211沿第三方向g移动而进入或退出第一工作位置,该第一工作位置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一侧,以便于对钢带B进行导向并夹持钢带B。可选地,该第一移动驱动组件21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线移动模组,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5、图8及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仿形机构22具有一仿形通道,该仿形通道包括供钢带B的第一端插入的入口段a1及与该入口段a1连通的出口段a2。入口段a1沿第一方向e延伸,出口段a2沿第二方向f延伸。如此,钢带B的第一端在穿钢带机构21的导向作用下穿过电堆A,并由入口段a1插入仿形通道,并沿仿形通道移动至出口段a2,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折弯成与出口段a2相平行,即与第二方向f相平行,便于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抓取并拉紧。优选地,入口段a1与出口段a2的连通处圆弧过渡。
具体到实施例中,仿形机构22包括安装基座221以及相对的设置于安装基座221上的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安装基座221设置于底座11,该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可彼此靠近或远离,且当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彼此靠近而对接时形成上述仿形通道。如此,当需要折弯钢带B的第一端时,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彼此靠近直至相互对接,以便于钢带B的第一端由入口段a1插入至仿形通道的出口段a2,从而将钢带B的第一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当钢带B的第一端折弯完成后,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彼此远离而打开,使得在对应的拉钢带装置30拉紧钢带B的第二端时避免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影响钢带B的绷紧。可选地,安装基座221上设置滑轨,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滑动设置在该滑轨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可通过第三驱动件226驱动沿滑轨滑动。可选地,第三驱动件226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沿第三方向g布设于安装基座221,且至少一者沿第三方向g相对安装基座221可往复移动。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至少一者沿第三方向g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彼此靠近或远离。
具体到实施例中,仿形机构还包括座体224及调节机构225。该座体224设置于底座11,安装基座221沿第一方向e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座体224。调节机构225配接于座体224与安装基座221之间,以调节安装基座221在第一方向e上相对座体224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电堆A,提升钢带打包设备的适用性。更加具体地,调节结构包括架体及调节件,架体固定连接于座体224,调节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架体,且调节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安装基座221。如此,可通过旋拧调节件带动安装基座221沿第一方向e往复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安装基座221的位置的目的。
具体到实施例中,仿形机构22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基座221的第二焊接保护罩223,该第二焊接保护罩223可受控地移动或转动,且在移动或转动的过程中可将钢带B的第一端压紧于电堆A,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与电堆A紧贴以提高焊接效果,同时第二焊接保护罩223还对电堆A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焊接时焊渣飞溅损坏电堆A。在一个实施例中,仿形机构22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焊接保护罩223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基座221,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安装基座221,且与第二焊接保护罩223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焊接保护罩223靠近或远离电堆A移动。在焊接之前,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焊接保护罩223靠近电堆A移动,使得第二焊接保护罩223将钢带B的第一端压紧于电堆A。在焊接完成之后,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焊接保护罩223退回(即远离电堆A移动)。可选地,第二驱动件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仿形机构22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1的第二移动驱动组件220,安装基座221设置于该第二移动驱动组件220,该第二移动驱动组件220用于驱动安装基座221沿第三方向g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随安装基座221沿第三方向g往复移动而进入或退出第二工作位置,该第二工作位置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一侧(第二工作位置与第一工作位置分别位于电堆A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以便于穿过电堆A顶部的钢带B的第一端插入第一仿形件222a和第二仿形件222b形成的仿形通道内。可选地,该第二移动驱动组件22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线移动模组,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10至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拉钢带装置30包括固定基座32、安装架33及拉钢带机构34。固定基座32设置于底座11,安装架33设置于固定基座32,且可受控地相对固定基座32沿第一方向e往复移动。拉钢带机构34设置于安装架33,并可受控地相对安装架33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且拉钢带机构34可抓取向第二方向f折弯的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如此,当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后,两个拉钢带装置30的拉钢带机构34分别沿第二方向f向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移动,直至抓取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然后沿第二方向f返回而拉紧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拉紧到位后拉钢带机构34随安装架33沿第一方向e朝向电堆A移动,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贴紧电堆A,以便于保证焊接质量。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钢带装置30还包括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该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设置于底座11,固定基座32传动连接于该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可驱动固定基座32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拉钢带机构34进入或退出用于拉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第三工作位置。当需要拉钢带B时,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可驱动固定基座32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拉钢带机构34进入第三工作位置,为拉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作准备。当拉钢带B完成,第三移动驱动组件31可驱动固定基座沿第三方向返回,从而带动拉钢带机构34退出第三工作位置,以为其它机构(例如穿钢带机构21和仿形机构22等)提供工作空间。
参见图14及图1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拉钢带机构34包括移动座341、拉钢带座342及驱动组件。移动座341设置于安装架33,且可受控地相对安装架33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由于安装架33相对固定基座32沿第一方向e可往复移动,因此,移动座341可受控地相对固定基座32沿第一方向e和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移动座341,且在相对移动座341沿第一方向e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锁紧或松开钢带B。驱动组件包括锁紧驱动件343、第一连杆344及第二连杆345。锁紧驱动件343包括固定端及相对固定端可伸缩的驱动端。固定端铰接连接于拉钢带座342,驱动端与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的另一端分别与移动座341和拉钢带座342铰接。
其中,伸缩端在相对固定端伸缩的过程中包括锁紧位置(见图15),当伸缩端位于锁紧位置时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带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至锁紧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且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平行于第一方向e,处于自锁状态。
如此,当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后,移动座341沿第二方向f移动使得拉钢带座342移动至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处。锁紧驱动件343的伸缩端相对固定端伸长,从而通过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推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直至锁紧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移动座341沿第二方向f返回,从而拉紧钢带B。当钢带B拉紧到位,移动座341随安装架33沿第一方向e朝向电堆A移动,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紧贴于电堆A,以便于提高焊接质量。然后焊接装置40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于电堆A。焊接完毕后,锁紧驱动件343的伸缩端相对固定端收缩,从而通过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拉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直至松开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当伸缩端位于锁紧位置时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带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至锁紧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且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平行于第一方向e,处于自锁状态。随后移动座341随安装架33沿第一方向e朝向电堆A移动,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紧贴于电堆A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平行于第一方向e,所以对钢带V的拉力的沿第一方向e的分力(即水平分力)和钢带回弹力均不能推动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转动,使得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始终保持自锁状态。也就是说,利用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的自锁,避免了在对钢带的拉力的沿第一方向e的分力(即水平分力)和钢带回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使得钢带B与电堆A之间产生间隙,引起焊接不良,影响焊接效果。
具体到实施例中,伸缩端在相对固定端伸缩的过程中还包括松开位置(参见图14所示),当伸缩端位于松开位置时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带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至松开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且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呈夹角设置,即均不与第一方向e平行。
进一步地,拉钢带座342背离驱动组件的一侧连接有钢带插销3421,该钢带插销3421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插入或退出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插销孔C。当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至锁紧位置时,钢带插销3421插入至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插销孔C,从而锁紧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当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移动至松开位置时,钢带插销3421退出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插销孔C,此时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拉钢带座342相互分离。
进一步地,拉钢带机构34还包括连接于移动座341的钢带靠板346。该钢带靠板346相对拉钢带座342具有钢带插销3421的一侧布设,且具有可供钢带插销3421穿设的配合孔3461。
如此,当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第二方向f折弯后,移动座341沿第二方向f靠近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移动,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插入至拉钢带座342和钢带靠板346之间。锁紧驱动件343的伸缩端相对固定端伸长,从而通过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推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向钢带靠板346移动直至钢带插销3421贯穿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插销孔C,并插入钢带靠板346的配合孔3461,从而实现锁紧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移动座341沿第二方向f返回,从而拉紧钢带B。当钢带B拉紧到位,移动座341随安装架33沿第一方向e朝向电堆A移动,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紧贴于电堆A,以便于提高焊接质量。然后焊接装置40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焊接于电堆A。焊接完毕后,锁紧驱动件343的伸缩端相对固定端收缩,从而通过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拉动拉钢带座342沿第一方向e背离钢带靠板346移动,使得钢带插销3421依次退出钢带靠板346的配合孔3461及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插销孔C,即松开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
请参见图12及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拉钢带装置30还包括平移驱动件38,该平移驱动件38设置于固定基座32,且与安装架33传动连接,以驱动安装架33相对固定基座32沿第一方向e往复移动。可选地,平移驱动件38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钢带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基座32的定位机构39。该定位机构39可受控地与安装架33定位配合,以限制安装架33相对固定基座32沿第一方向e移动。如此,当移动座341随安装架33沿第一方向e朝向电堆A移动,从而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紧贴于电堆A时,可控制定位机构39与安装架33定位配合,防止在对钢带的拉力的沿第一方向e的分力(即水平分力)和钢带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安装架33相对固定基座32移动而在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与电堆A之间产生间隙。利用第一连杆344和第二连杆345的自锁以及定位机构39,能够确保在焊接之前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紧贴电堆A,以保证焊接效果。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39包括定位插销391及定位驱动件392。定位插销391沿第二方向f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32,安装架33开设有与定位插销391对应的定位孔331。定位插销391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插入或退出该定位孔331。定位驱动件392设置于固定基座32,且与定位插销391传动连接,以驱动定位插销391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而插入或退出定位孔331。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39还包括偏心轴座393,固定基座32开设有安装孔。偏心轴座393固定安装于固定基座32的安装孔,且具有偏心轴孔。定位插销391可滑动地设置于偏心轴座393的偏心轴孔。更加具体地,定位插销391的一端传动连接于定位驱动件392,在定位驱动件392驱动下沿偏心轴孔滑动,使得定位插销391的另一端可插入或退出定位孔331。如此,可通过改变偏心轴座393的安装方位,从而调节定位插销391的位置,进而达到对安装架33的定位位置进行微调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适用性。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33的定位位置的微调范围为偏心轴座393的两倍偏心距。
一些实施例中,拉钢带机构34设置有拉力传感器351,该拉力传感器351用于检测拉钢带机构34施加给钢带B的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拉力,从而有利于准确控制对钢带B的拉力,使得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张力保持一致。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钢带装置30还包括连接件35及拉钢带驱动机构。连接件35沿第二方向f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安装架33,移动座341通过拉力传感器351连接于连接件35,拉力传感器351用于检测拉钢带机构34沿第二方向f移动的过程中施加给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拉力。拉钢带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33,且与连接件35传动连接,以驱动连接件35沿第二方向f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拉钢带驱动机构包括拉钢带驱动件36、同步带轮组件及滚珠丝杆组件37,拉钢带驱动件36安装于安装架33,滚珠丝杆组件37安装于安装架33,且滚珠丝杆组件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35,同步带轮组件传动连接于拉钢带驱动件36和滚珠丝杆组件37的输入端之间,从而将拉钢带驱动件36输出的旋转运动通过带传动和丝杆传动的方式转变成连接件35沿第二方向f的直线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当然也可不采用带传动和丝杆传动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例如蜗轮蜗杆传动或齿轮齿条传动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3及图1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焊接装置40包括两个,两个焊接装置40分别位于放置位在第一方向e上的两侧,以分别将钢带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焊接于置于放置位的电堆A的下端板上。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焊接装置40包括移动基座41及焊接器42,移动基座41设置在底座11,焊接器42连接于该移动基座41,移动基座41用于带动焊接器42沿三个两两垂直的方向(例如上述第一方向e、第二方向f及第三方向g)移动,从而使得焊接器42对钢带B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进行准确的焊接。如此,移动基座41的设置使得设备更加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电堆A与钢带B的焊接。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基座4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三轴伺服移动机构,只要能够实现驱动焊接器42在三个两两垂直的方向上调节位置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焊接器42可采用激光焊接器42。
具体到实施例中,焊接装置40还包括安装于焊接器42上的测距传感器16,该测距传感器16用于检测焊接器42与电堆之间的距离,以便准确的控制焊接器42移动至焊接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钢带打包方法,用于利用钢带对电堆进行打包,所述钢带具有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打包方法包括步骤:
1)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电堆,并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折弯;
2)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方向折弯;
3)同时沿所述第二方向拉紧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4)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电堆;
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用于拉紧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的拉钢带机构;
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拉紧;
步骤2)具体包括:
利用夹持组件夹持所述钢带的第二端,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
所述电堆的所述第一端穿出的一侧设置有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具有一仿形通道;
步骤1)具体包括:
将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电堆,并进入所述仿形通道,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仿形通道的整形作用下向所述第二方向折弯;
所述仿形通道包括供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依次穿过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出口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仿形机构包括安装基座以及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第一仿形件和第二仿形件;所述第一仿形件和第二仿形件可彼此靠近或远离;
当执行步骤1)时,所述第一仿形件和所述第二仿形件彼此靠近直至相互对接,以形成所述仿形通道;当步骤1)执行完毕后,所述第一仿形件和第二仿形件彼此远离而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处于拉紧状态下的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朝向所述电堆移动,使得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贴靠于所述电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
利用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加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带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加压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加压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电堆施加的压力逐渐增大至预设压力,并保持所述预设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
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使所述电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保持当前尺寸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
去除所述钢带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部分。
CN202010679346.4A 2020-07-15 2020-07-15 钢带打包方法 Active CN111874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9346.4A CN111874308B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带打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9346.4A CN111874308B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带打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4308A CN111874308A (zh) 2020-11-03
CN111874308B true CN111874308B (zh) 2022-04-26

Family

ID=73151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9346.4A Active CN111874308B (zh) 2020-07-15 2020-07-15 钢带打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4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306B (zh) * 2020-07-15 2022-04-22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钢带打包设备
CN112874858B (zh) * 2021-03-03 2023-01-24 石家庄市梓起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打包钢带打包机构及打包工艺
CN113751549A (zh) * 2021-07-29 2021-12-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钢带捆绑成型模具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6155A1 (en) * 2004-07-08 2006-01-12 Hill Graham E Device for assembling a banded fuel cell stack
KR20060067158A (ko) * 2004-12-14 2006-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스택의 체결 구조
JP2007311105A (ja) * 2006-05-17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CN104143653B (zh) * 2014-08-07 2016-08-17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载电池组系统模块装配整形工装及装配整形方法
CN105870484B (zh) * 2016-05-06 2018-12-04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捆扎的装置
CN207631555U (zh) * 2017-12-11 2018-07-20 焦作山久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导向轨的打包装置
CN108539240B (zh) * 2018-02-01 2024-05-28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的装配装置及方法
CN111392093B (zh) * 2020-04-13 2021-08-06 青岛欣欣向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打包机用机头及打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4308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4306B (zh) 钢带打包设备
CN111874308B (zh) 钢带打包方法
CN111874307B (zh) 钢带成型装置及钢带打包设备
US4566378A (en) Apparatus for hooping a fiber bale in a fiber bale press
US9766169B2 (en) Pee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welded layers
CA108570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an article with a loop of tensioned strap
US9745090B2 (en) Modular strapping machine for steel strap
CA2694202C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tension, seal and feed arrangement
EP2841344B1 (en) Tension head for modular steel strapping machine
US20070163209A1 (en) Banding system and process for banding piled products
CN213168683U (zh) 拉钢带装置及钢带打包设备
KR101863263B1 (ko) 선박용 스틸메쉬필터의 제작을 위한 필터망 주름성형 및 커팅장치
EP2116470A2 (de) Verfahren zum Anlegen von flachen Umreifungsbändern um Packstücke sowie Umreifungsvorrichtungen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20230182941A1 (en) Machine head for packing machine and packing machine
CN1173856C (zh) 带张紧器及其张紧方法
CN102501057A (zh) 液压挖掘机履带张紧装置总成压装机
WO200710596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strapping of a pipe
US5775179A (en) Device for setting sawblades
EP2206650A1 (de)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r Spannung eines Umreifungsbands o. dgl.
US201201115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f reinforced membrane encased cable material
US20120186464A1 (en) Strapping machine for tying packages, in particular metal strips wound into coils
FI57563B (fi) Bandningsmaskin
JP2019029337A (ja) 電線溶着装置
EP1380506A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reifen von Packgut mit einem Umreifungsband
CN217994903U (zh) 一种基于打包带的管材打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2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