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2216A - 一种旋切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切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2216A
CN111872216A CN202010598271.7A CN202010598271A CN111872216A CN 111872216 A CN111872216 A CN 111872216A CN 202010598271 A CN202010598271 A CN 202010598271A CN 111872216 A CN111872216 A CN 111872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die
rotary cutting
protrusion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82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m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m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m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mei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82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2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2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2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4D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切模具。该旋切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弹性件、导轨、垫块、凸轮以及上模刀口,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以及导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相对设置的第三导轨以及与第二导轨相对设置的第四导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垫块和凸轮设于容纳空间中,上模刀口固定于凸轮的下方,弹性件的一端设于上垫脚内部,弹性件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上模座、上垫板并与垫块抵接,凸轮带动垫块和上模刀口在容纳空间中配合导轨沿旋切轨迹旋切产品的平面。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高加工精度以及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旋切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切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厚材的旋切通常旋切轨迹在切第一刀和最后一刀时不够多,导致产品在切第一刀和最后一刀的重叠部分存在拉断的现象,从而造成产品旋切面有缺陷,产品品质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切模具,能够提高加工精度以及产品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切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弹性件、导轨、垫块、凸轮以及上模刀口,所述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以及所述导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设置的第三导轨以及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对设置的第四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垫块和所述凸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上模刀口固定于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于所述上垫脚内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并与所述垫块抵接,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垫块和所述上模刀口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分别配合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以及所述第四导轨沿旋切轨迹旋切产品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切模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下方的挡块,所述凸轮包括与所述导轨配合运动的本体部和固定所述上模刀口的连接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切口,所述挡块通过所述切口卡设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模刀口的连接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模刀口通过定位件紧固连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上模刀口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定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的四周端部为锥型,锥型的锥角的角度为30~4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内侧设有第一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邻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导轨内侧设有第二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邻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三导轨内侧设有第三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三凸起部相邻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四导轨内侧设有第四凸起部和与所述第四凸起部相邻的第四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凹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凹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四凸起部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背板、下垫板、下模板、下模刀口以及下膜刀口座,所述下模座、所述下背板、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板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刀口座依次贯穿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垫板的中心并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所述下模刀口固定于所述下模刀口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模刀口和所述下模刀口座的等高套筒,所述等高套筒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模刀口包括设于中心位置并与所述产品的上表面相配合的上压块,所述下模刀口上设有与所述产品的下表面相配合的下压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帮助所述下压块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的弹簧和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所述下压块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模刀口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压块两侧的上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位于所述下模刀口座两侧的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相配合以固定所述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凸轮带动所述垫块和所述上模刀口在容纳空间中分别配合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沿旋切轨迹旋切产品的平面,该旋切模具能够让产品的起始位置重切,使产品的平面能够旋切完全,消除产品的旋切面被拉断的情况,提高加工精度以及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向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模具闭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旋切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切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该旋切模具100包括:相配合的上模10和下模20,其中,上模10包括上托板101、上垫脚102、上模座103、上垫板104、弹性件105、导轨106、挡块107、垫块108、凸轮109以及上模刀口110,上托板101、上垫脚102、上模座103、上垫板104以及导轨106自上而下采用螺钉依次固定连接,导轨106包括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与第一导轨1相对设置的第三导轨3以及与第二导轨2相对设置的第四导轨4,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第三导轨3以及第四导轨4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垫块108和凸轮109设于容纳空间中,上模刀口110固定于凸轮109的下方,挡块107设于导轨106的下方并与凸轮109连接,凸轮109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在容纳空间中分别配合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第三导轨3以及第四导轨4沿旋切轨迹111旋切产品200的平面。
请参见图3,弹性件105的一端设于上垫脚102内部,弹性件10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上模座103、上垫板104并与垫块108抵接,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05为氮气弹簧,更优选地,弹性件105设置四个。氮气弹簧的弹力大,闭模时,如图4所示,氮气弹簧能够将上模10和下模20稳固压紧,并不需要预紧,在旋切产品200的过程中,氮气弹簧能够保证旋切模具100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和图3,凸轮109包括与导轨106配合运动的本体部1090和固定上模刀口110的连接部1091,本体部1090和连接部1091之间形成有切口1092,挡块107通过切口1092卡设于连接部1091与上模刀口110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连接部1091与上模刀口110通过定位件112紧固连接,连接部1091开设有第一容纳槽,上模刀口110设有第二容纳槽,定位件112收容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优选地,定位件112为方形,方形的定位件112受力较大,不容易断裂,在上模刀口110和凸轮109的连接处设置非通孔类的定位件112,即使定位件112发生断裂,与通孔类的销钉相比较,非通孔的定位件112也不会直接沿通孔掉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产品200的品质产生威胁。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本体部1090的四周端部为锥型,锥型的锥角的角度为30~45°。优选地,锥角的角度为35°,当角的角度为35°时,凸轮109能够承受的侧向力较大,能够保证凸轮109沿旋切轨迹111完成产品200的旋切并提高产品200的旋切品质。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第一导轨1内侧设有第一凸起部11和与第一凸起部11相邻的第一凹陷部12,第二导轨2内侧设有第二凸起部21和与第二凸起部21相邻的第二凹陷部22,第三导轨3内侧设有第三凸起部31和与第三凸起部31相邻的第三凹陷部32,第四导轨4内侧设有第四凸起部41和与第四凸起部41相邻的第四凹陷部42,第一凸起部11与第三凹陷部32的位置对应,第一凹陷部12与第三凸起部31的位置对应,第二凸起部21与第四凹陷部42的位置对应,第二凹陷部22与第四凸起部41的位置对应。
请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旋切轨迹111包括沿产品200平面依次旋切的第一旋切轨迹1110、第二旋切轨迹1111、第三旋切轨迹1112、第四旋切轨迹1113以及第五旋切轨迹1114,第一旋切轨迹1110与第五旋切轨迹1114重合,凸轮109向左运动并与第一导轨配1合形成第一旋切轨迹1110,凸轮109向下运动并与第二导轨2配合形成第二旋切轨迹1111,凸轮109向右运动并与第三导轨3配合形成第三旋切轨迹1112,凸轮109向上运动并与第四导轨4配合形成第四旋切轨迹1113。
当凸轮109向左运动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左运动,当凸轮109的本体部1090运动至与第一导轨1的第一凸起部11抵接,继续向左运动时,第一凸起部11产生向右的侧向力,推动凸轮109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右运动;当凸轮109向下运动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下运动,当凸轮109的本体部1090运动至与第二导轨2的第二凸起部21抵接,继续向下运动时,第二凸起部21产生向上的侧向力,推动凸轮109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上运动;当凸轮109向右运动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右运动,当凸轮109的本体部1090运动至与第三导轨3的第三凸起部31抵接,继续向右运动时,第三凸起部31产生向左的侧向力,推动凸轮109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左运动;当凸轮109向上运动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上运动,当凸轮109的本体部1090运动至与第四导轨4的第四凸起部41抵接,继续向上运动时,第四凸起部41产生向下的侧向力,推动凸轮109并带动垫块108和上模刀口110一起向下运动。
请参见图1至图3,下模20包括下模座201、下背板202、下垫板203、下模板204、下模刀口205以及下膜刀口座206,下模座201、下背板202、下垫板203以及下模板204采用螺丝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下模刀口座206依次贯穿下模板204和下垫板203的中心并固定于下背板202上,下模刀口205固定于下模刀口座201上。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下模20还包括用于固定下模刀口205和下模刀口座206的等高套筒207,等高套筒207通过螺丝固定于下背板202上。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上模刀口110还包括设于中心位置并与产品200的上表面相配合的上压块113,下模刀口205上设有与产品200的下表面相配合的下压块208。当上模10和下模20闭模时,上压块113与产品200的上表面抵接且下压块208与产品200的下表面抵接,产品200固定在上压块113和下压块208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上模刀口110还还包括设于上压块113两侧的上限位柱114,下模板204上设有位于下模刀口座206两侧的下限位柱209,上限位柱114与下限位柱209相配合以固定产品200。当上模10和下模20闭模时,上限位柱114和下限位柱209相抵接,将产品200进一步固定在上压块113和下压块208之间,并防止产品200过压致变形。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下模20还包括用于帮助下压块208复位的复位组件210,复位组件210包括固定于下背板202上的弹簧2101和与弹簧2101固定连接的顶杆2102,顶杆2102的一端位于下压块208中。在产品200进行旋切的过程中,下压块208会跟随下模刀口205一起运动,使连接下压块208的弹簧2101发生形变,当产品200完成旋切之后,下模刀口205复位,弹簧2101恢复自由状态并带动下压块208复位。
本实施例的旋切模具100依次沿着第一旋切轨迹1110、第二旋切轨迹1111、第三旋切轨迹1112、第四旋切轨迹1113以及第五旋切轨迹1114对产品200的平面进行旋切,相比于传统的厚材旋切轨迹,本实施例增加了与第一旋切轨迹1110重合的第五旋切轨迹1114,让产品200的起始位置重切,使产品200的平面完全旋切,消除产品200旋切面被拉断的情况,从而大幅度提高加工精度和产品品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弹性件、导轨、垫块、凸轮以及上模刀口,所述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以及所述导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设置的第三导轨以及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对设置的第四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垫块和所述凸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上模刀口固定于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于所述上垫脚内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上模座、所述上垫板并与所述垫块抵接,所述凸轮带动所述垫块和所述上模刀口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分别配合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以及所述第四导轨沿旋切轨迹旋切产品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切模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下方的挡块,所述凸轮包括与所述导轨配合运动的本体部和固定所述上模刀口的连接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切口,所述挡块通过所述切口卡设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模刀口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模刀口通过定位件紧固连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上模刀口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定位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四周端部为锥型,锥型的锥角的角度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内侧设有第一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邻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导轨内侧设有第二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邻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三导轨内侧设有第三凸起部和与所述第三凸起部相邻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四导轨内侧设有第四凸起部和与所述第四凸起部相邻的第四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凹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凹陷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四凸起部的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背板、下垫板、下模板、下模刀口以及下膜刀口座,所述下模座、所述下背板、所述下垫板以及所述下模板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刀口座依次贯穿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垫板的中心并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所述下模刀口固定于所述下模刀口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模刀口和所述下模刀口座的等高套筒,所述等高套筒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刀口包括设于中心位置并与所述产品的上表面相配合的上压块,所述下模刀口上设有与所述产品的下表面相配合的下压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帮助所述下压块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背板上的弹簧和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所述下压块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刀口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压块两侧的上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位于所述下模刀口座两侧的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相配合以固定所述产品。
CN202010598271.7A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旋切模具 Pending CN111872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8271.7A CN111872216A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旋切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8271.7A CN111872216A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旋切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2216A true CN111872216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7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8271.7A Pending CN111872216A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旋切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22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5258A (zh) * 2020-12-11 2021-05-11 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旋切机
CN113145723A (zh) * 2021-03-11 2021-07-23 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模具用自动接料装置及旋切模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0936U (zh) * 2011-10-14 2012-07-04 东莞市中泰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机构
CN102836910A (zh) * 2012-09-22 2012-12-26 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上模浮动的旋切模运动转换机构
CN105499367A (zh) * 2016-01-20 2016-04-2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精微冲压模具旋切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JP2019104069A (ja) * 2017-12-08 2019-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裁断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CN110756649A (zh) * 2019-10-28 2020-02-07 苏州明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安全气囊扩散器的旋切落料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0936U (zh) * 2011-10-14 2012-07-04 东莞市中泰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机构
CN102836910A (zh) * 2012-09-22 2012-12-26 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上模浮动的旋切模运动转换机构
CN105499367A (zh) * 2016-01-20 2016-04-2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精微冲压模具旋切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JP2019104069A (ja) * 2017-12-08 2019-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裁断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CN110756649A (zh) * 2019-10-28 2020-02-07 苏州明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安全气囊扩散器的旋切落料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5258A (zh) * 2020-12-11 2021-05-11 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旋切机
CN113145723A (zh) * 2021-03-11 2021-07-23 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模具用自动接料装置及旋切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2216A (zh) 一种旋切模具
US20050235797A1 (en) Decorative hole punch
CN213378728U (zh) 一种旋切模具
US7225659B2 (en) Punch press die
CN219425412U (zh) 用于铁路金具件的冲孔模具
JPH06154921A (ja) プレス装置
JPH05220528A (ja) 穴抜金型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12427554A (zh) 型芯组件及旋切模具
CN114011950B (zh) 汽车a柱左右件中道冲压成型模具
CN217009853U (zh) 一种用于压接连接器跳线刺破式端子的结构
JP6631814B2 (ja) 端子構造および携帯端末
CN218504743U (zh) 一种硅胶制品复合切口刀模
CN214925109U (zh) 一种不干胶精准定位模具
CN111081487A (zh) 按键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206392673U (zh) 一种半切精密组合模具
CN219541484U (zh) 小型焊接凸点圆片冲压模具
CN214644248U (zh) 一种冲孔组件及自动冲孔机
CN219664919U (zh) 一种框架模架
CN217434143U (zh) 一种多曲面薄壁工件的专用夹具
CN219985967U (zh) 一种电阻制动电阻带连续冲压模
CN215790422U (zh) 一种剪刀脚的冲模结构
CN213104053U (zh) 一种铝型材冲孔模具
CN218364394U (zh) 压接设备
CN217192025U (zh) 一种半连料工艺汽车焊接垫片的模具
CN217124344U (zh) 一种切纸机构及具有该切纸机构的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