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125A -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125A
CN111869125A CN201880091558.1A CN201880091558A CN111869125A CN 111869125 A CN111869125 A CN 111869125A CN 201880091558 A CN201880091558 A CN 201880091558A CN 111869125 A CN111869125 A CN 111869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rray
sub
arrays
antenna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皮特松
A·尼尔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1869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01Q21/10Collinear arrangements of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longated conductiv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天线布置。所述天线布置包括基带链。所述天线布置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耦合到所述基带链并且被划分成第一子阵列和第二子阵列。所述第一子阵列包括仅第一极化的天线元件,并且所述第二子阵列包括仅第二极化的天线元件。除了所述第一子阵列的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子阵列的所述天线元件相对于彼此平移但不旋转之外,所述第一子阵列和所述第二子阵列的天线元件相对于彼此处于等同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技术领域
本文提出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方法、无线电收发器装置、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对于给定通信协议、给定通信协议的参数和物理环境(在其中部署通信网络),获得良好的性能和容量可能存在挑战。
例如,对于未来代移动通信系统,可能需要处于许多不同载波频率的频带。例如,可能需要低的此类频带来实现针对无线装置的足够的网络覆盖,并且可能需要较高的频带(例如,处于毫米波长(mmW),即,接近和高于30 GHz)来达到所需的网络容量。一般而言,在高频率,无线电信道的传播属性更具挑战性,并且可能需要在网络的接入节点处和在无线装置处两者的波束成形以达到足够的链路预算。
无线装置可以借助于模拟波束成形、数字波束成形或混合波束成形来实现波束成形。每种实现具有其优点和缺点。数字波束成形实现是三种中最灵活的实现,但也是成本最高的实现(由于大量所需的无线电链和基带链)。模拟波束成形实现最不灵活,但制造更便宜(由于减少数量的无线电链和基带链(与数字波束成形实现相比))。混合波束成形实现是模拟波束成形实现和数字波束成形实现之间的折衷。如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取决于不同无线装置的成本和性能要求,将需要不同的实现。
针对无线装置,正讨论针对不同频带的不同天线架构。在高频带(例如,高于15GHz),正讨论被称为天线阵列的“面板(panel)”的事物。例如通过使用模拟移相器来操纵,天线阵列的这些面板可以是均匀线形/矩形阵列(ULA/URA)。为了从不同方向得到覆盖,天线阵列的多个面板可以被安装在无线装置的不同侧上。除非特别规定,否则术语天线阵列和面板在下文中将可互换地使用。
对于无线装置,传入信号可以从所有不同方向到达,因此在无线装置处具有这样的天线配置可能是有益的,所述天线配置除了具有生成高增益窄定向波束的可能性之外,还具有生成全向式覆盖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无线装置快速旋转,则可能难以维持与服务无线装置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的窄波束通信,并且因此在无线装置处将暂时优选更鲁棒的全向覆盖。
然而,对于具有单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和模拟分布网络),生成具有各种各样波束宽度的波束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优选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面板,使得双极化波束成形可以用于生成基本上具有任何波束宽度的波束,所述波束宽度从单个天线元件的波束宽度到如通过使整个天线阵列的所有天线元件同相而给出的波束宽度而变化。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无线装置200’,其包括可以用于生成各种各样波束宽度的模拟天线阵列150a的示例架构。模拟天线阵列150a具有四个单极化天线元件160a,其通过每天线元件160a一个移相器和开关而被操作地连接到模拟分布网络170a。模拟分布网络170a进而被操作地连接到单个基带(BB)链140a。可以提供另外的天线阵列150b以便使能使用正交极化的通信,另外的天线阵列150b具有单极化天线元件160b并经由其自己的模拟分布网络170b而被操作地连接到另外的基带链140b。
针对在较高频带操作的无线装置,对发射的规定限制导致每平方厘米仅可施加有限的输出功率。因此,有益的是,在无线装置处使天线元件尽可能多地在空间中展开以最大化所允许的输出功率。而且,彼此靠近定位的天线元件可能引起无线装置处的局部过热。然而,为了在无线装置处通过模拟波束成形器生成波束,优选的是,天线阵列的天线元件彼此靠近地(以被用于信号传输和接收的载波频率的0.5波长的量级)定位使得可以避免栅瓣。
因此,仍然存在对用于无线电收发器装置(诸如无线装置)的改进的天线布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文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天线布置,其可以在无线电收发器装置(诸如无线装置)中使用,并且不遭受上面提到的问题,或者至少这些问题在改进的天线布置中被减少或减轻。
根据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天线布置。所述天线布置包括基带链。所述天线布置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耦合到所述基带链并且被划分成第一子阵列和第二子阵列。所述第一子阵列包括仅第一极化的天线元件,并且所述第二子阵列包括仅第二极化的天线元件。除了所述第一子阵列的所述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子阵列的所述天线元件相对于彼此平移但不旋转之外,所述第一子阵列和所述第二子阵列的天线元件相对于彼此处于等同位置。
有利地,此天线布置可以在无线电收发器装置(诸如无线装置)中使用,并且不遭受上面提到的问题。
有利地,此天线布置可以用于通过使用双极化波束成形来创建灵活的波束形状,而同时具有这样的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在空间上分布使得在不超过规定发射限制的情况下,与图1中的天线布置相比,可以增加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根据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电收发器装置。所述无线电收发器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天线布置。
根据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根据第二方面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所执行。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递信号:通过天线布置来馈送信号。
根据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上运行时,使所述无线电收发器装置执行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根据第四方面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以下详细公开、根据随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根据附图,所附实施例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明白的。
一般地,除非本文以其它方式明确定义,否则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要根据它们在技术领域中的普通含义来解释。除非以其它方式明确规定,否则对“一(a/an)/所述元件、设备、组件、部件、模块、步骤等”的所有参考要被开放式地解释为指所述元件、设备、组件、部件、模块、步骤等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明确规定,否则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不必须以所公开的确切顺序来执行。
附图说明
现在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概念,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天线布置;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图4、图5和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天线布置;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的功能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概念,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概念的某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概念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传达本发明概念的范围。贯穿说明书,相同的数字指相同的元件。由虚线示出的任何步骤或特征应该被认为是可选的。
图2是示出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包括被实现为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300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300向被实现为无线装置200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提供网络接入。假设无线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器链,并且配置成在M个波束110a、110b、…、110M中从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300接收信号。波束110a、110b、…、110M可能全部具有相同的宽度,或者波束110a、110b、…、110M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相互不同的宽度。无线装置200因此配置成在M个波束110a、110b、…、110M(与全向波束形成对照)中通信。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300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接入节点、无线电基站、基站收发信台、节点B、演进节点B、g节点B、接入点等等。无线装置200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无线装置、移动站、移动电话、手持机、无线本地环路电话、用户设备(UE)、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无线传感器等等。
如上面所公开的,有益的是,在无线装置处将天线元件尽可能多地在空间中展开以最大化所允许的输出功率,同时使天线元件彼此靠近定位以便生成不具有栅瓣的波束。
因此,公开了这样的天线布置,所述天线布置使得天线元件能被展开,同时仍然使得不具有栅瓣的波束能被生成。
现在对图3做出参考。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天线布置120a,天线布置120a被放置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x-y-z中。
天线布置120a包括基带链140a和天线阵列150a。天线阵列150a耦合到基带链140a。天线阵列150a被划分成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第一子阵列130a包括仅第一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并且第二子阵列130b包括仅第二极化的天线元件160b。
除了第一子阵列130a的天线元件160a、160b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相对于彼此平移但不旋转之外,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相对于彼此处于等同位置。
天线阵列150a因此被划分成两个子阵列130a、130b,其中子阵列130a、130b由相互正交极化的天线元件130a、160b组成,并且其中两个子阵列130a、130b在彼此之间具有空间距离。
换句话说,第二子阵列160b中的天线元件160b的整个配置相对于第一子阵列160a中的天线元件160a的配置被平移。因此,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有天线元件160b相对于第一子阵列130a的天线元件160a以相同的方式平移。
这种类型的天线布置120a供应常规波束成形(形成窄波束)以及创建不同波束宽度的可能性两者。
在图3的说明性示例中,天线布置120a包括具有八个单极化天线元件160a、160b(每个极化有四个单极化天线元件)的一个天线阵列150a或面板,以及具有模拟移相器和功率放大器的模拟分布网络170a。每天线元件160a、160b具有一个功率放大器(即,分布式功率放大器)仅是一个选项;另一选项是具有经由移相器而馈电所有天线元件160a、160b的中央功率放大器。天线阵列150a被划分成两个子阵列130a、130b,其中第二子阵列130b被垂直堆叠在第一子阵列130b的顶部上,并且其中每个子阵列130a、130b由仅一个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160b组成。两个子阵列130a、130b在垂直方向上以分隔距离D而被分隔开。可以基于天线布置120a中的热量生成、规定发射限制等来适当地选择分隔距离D。不同子阵列130a、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彼此正交。从两个子阵列130a、130b的所有天线元件160a、160b接收的信号被组合并馈送到一个单个基带链140a。
在图3中的示例中,分隔距离D与天线阵列150a的延伸平行(如由图3中正y方向所例示的)。然而,两个子阵列130a、130b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被分隔,并且仍然满足双极化波束成形所需要的必要对称要求。然而,一个要求是,两个子阵列130a、130b正指向相同的方向(如由图3中的正z方向所例示的)。图4和图5中的天线布置120b、120c是具有满足这些必要对称要求的子阵列130a、130b和天线元件160a、160b的天线布置的示例。
根据图4的说明性示例,如放置在坐标系x-y-z中的天线布置120b包括作为均匀矩形阵列(URA)的天线阵列150a,对于均匀矩形阵列(URA),每个子阵列130a、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被定位在矩形网格上,所述矩形网格在天线元件16a、160b之间具有固定间隔。所述间隔可以分别对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而不同。两个子阵列130a、130b中的每个因此可以表示它们自己的URA,其中第一URA包含第一极化的天线元件,并且第二URA包含第二极化的元件。
根据图5的说明性示例,如放置在坐标系x-y-z中的天线布置120c包括类似于图4中那种天线阵列、但不是URA的天线阵列150a,或者至少在天线阵列150a中每个子阵列130a、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未被定位在URA上。
在图4和图5两者中,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b被定位使得除了整个第二子阵列130b的平移T之外,各个天线元件160b中的每个天线元件160b具有与第一天线阵列130a的对应各个天线元件160a相同的位置。得到的对称点由黑色叉180指示。
现在将公开涉及天线布置的进一步细节的实施例。
在一些方面,第一子阵列130a的天线元件160a和第二说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b具有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功率方向图(pattern)。也就是,根据实施例,所有天线元件160a、160b具有相同的功率方向图。
可以存在不同的方式使得子阵列130a,130b能被分隔,使得子阵列130a、130b在天线阵列150a的指向方向上彼此不物理重叠。特定地,根据实施例,天线阵列150a具有指向方向(在图3、图4、图5、图6中沿正z方向),并且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相对于彼此平移以在指向方向上彼此不物理重叠。
在一些方面,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彼此物理上至少以最小分隔距离而被分隔。也就是说,在一些方面,分隔距离D至少具有最小值。特定地,根据实施例,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相对于彼此至少平移最小距离。然后根据热量生成准则来选择最小距离。例如,热量生成准则可以指定允许天线布置每面积单位(诸如每平方厘米)生成多少热量。在一些方面,附加地或备选地,根据辐射发射限制来选择最小距离。因此,通过测量针对不同分隔距离的热量生成,可能的是,选择尽可能小的分隔距离D,但仍使得热量生成准则被满足。
可以存在不同的方式将天线阵列150a连接到基带链140a。在一些方面,天线布置包括模拟分布网络170a。根据实施例,天线阵列150a经由模拟分布网络170a而被耦合到基带链140a。
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模拟分布网络170a。根据实施例,模拟分布网络170a包括模拟移相器、功率放大器和/或低噪声放大器。
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第一和第二极化。在一些方面,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具有相互正交的天线元件160a、160b。也就是说,根据实施例,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相互正交。
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均匀线形阵列、均匀矩形阵列、和不规则一维阵列。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均匀线形阵列来定位。这是图3中的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情况。
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均匀矩形阵列来定位。这是图4中的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情况。
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不规则一维阵列来定位。可以存在不规则一维阵列的不同示例。在一个示例中,不规则一维阵列由两个均匀线形阵列来限定。这是图5中的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情况,其中每个子阵列130a、130b由两个成对均匀线形阵列来限定,其中子阵列130a、130b中的每个子阵列由两个分段式均匀线形阵列(在每个均匀线形阵列中具有两个天线元件)组成。
根据第四实施例,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不规则二维阵列来定位。
通过使用具有连接到一个单个基带处理链140a的相互正交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160b的天线阵列120a、120b、120c,生成用于基带处理链140a的各种各样的波束形状是可能的。应用文献WO2011/050866A1中公开的原理,可能的是,例如,不管在天线阵列150a中存在多少天线元件160a、160b,都生成与元件波束宽度一样宽的阵列波束宽度,因此引起双极化波束成形。
在一些方面,天线布置包括多于一个天线阵列。因此,根据实施例,天线布置包括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中的每个天线阵列被耦合到其自己的基带链140a、140b。图6给出了具有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的天线布置120d的示例,如放置在坐标系x-y-z中的。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中的每个天线阵列可以根据天线布置120a、120b、120c中的任一个天线布置的天线阵列来配置。
根据实施例,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中的每个天线阵列具有其自己的指向方向。这是图6中的情况,其中一个天线布置150a指向正z方向,并且另一天线布置150b指向负z方向。
具有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其具有定位在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相对侧上的两个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160b),可以改进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全向覆盖。
图7是示出了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由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执行。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包括如上面所公开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所述方法有利地被提供为计算机程序1020。
S102: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递信号:通过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来馈送信号。
信号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
图8在多个功能单元方面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组件。使用能够执行例如以存储介质230的形式而被存储在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如图10中那样)中的软件指令的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任何组合来提供处理电路210:适合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多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处理电路210可以进一步被提供为至少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特定地,处理电路210配置成使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执行如上面所公开的操作或步骤集合。例如,存储介质230可以存储操作集合,并且处理电路210可以配置成从存储介质230检索操作集合以使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执行所述操作集合。所述操作集合可以被提供为可执行指令集合。
因此,处理电路210由此布置成执行如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存储介质230还可以包括持久性存储装置,其例如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任何单个一项或组合: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固态存储器或甚至远程安装的存储器。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被配置以用于与另一无线电收发器装置300通信的通信接口220。这样,通信接口2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送器和接收器(包括模拟和数字组件)。在这方面,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包括如上面所公开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并且因此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可以是通信接口220的一部分。
处理电路210例如通过向通信接口220和存储介质230发送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从通信接口220接收数据和报告、以及通过从存储介质230检索数据和指令,来控制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一般操作。
省略了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其它组件以及相关功能性,以免模糊本文所提出的概念。
图9在多个功能模块方面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的组件。图9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包括配置成执行步骤S102的通信模块210a。在一些方面,通信模块210a由处理电路210和通信接口220实现。在一些方面,图9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进一步包括如本文所公开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
图9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可选功能模块。一般而言,功能模块210a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仅以硬件来实现,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借助于软件来实现,即,后一实施例具有存储在存储介质230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使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执行上面结合图9所提到的对应步骤。还应该提到的是,即使所述模块对应于计算机程序的部分,它们也不需要是其中的单独模块,但是它们以软件实现的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程语言。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模块210a可以由处理电路210(可能与通信接口220和/或存储介质230协作)实现。处理电路210因此可以配置成从存储介质230获取如由功能模块210a所提供的指令,并且执行这些指令,由此执行如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步骤。
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可以被提供为独立装置或被提供为至少一个其它装置的一部分。在一些方面,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是无线装置或在无线装置中提供。
图10示出了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3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的一个示例。在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30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1020,所述计算机程序1020可以使处理电路210以及操作地耦合到处理电路210的实体和装置(例如通信接口220和存储介质230)执行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程序1020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因此可以提供用于执行如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步骤的部件。
在图10的示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被示出为光盘,诸如CD(压缩盘)或DVD(数字多功能盘)或蓝光盘。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还可以被体现为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并且更特定地,体现为外部存储器(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或闪速存储器(诸如压缩闪速存储器))中的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因此,虽然计算机程序1020在这里被示意性地示出为所描绘的光盘上的轨道,但是计算机程序1020可以以适合于计算机程序产品1010的任何方式来存储。
上面已经主要参考几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概念。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意识到的,在如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内,除上面所公开的实施例之外的其它实施例同样是可能的。

Claims (16)

1.一种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所述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包括:
基带链(140a,140b);以及
天线阵列(150a,150b),其中所述天线阵列(150a,150b)耦合到所述基带链(140a,140b)并且被划分成第一子阵列(130a)和第二子阵列(130b),
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包括仅第一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160b),并且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包括仅第二极化的天线元件(160a,160b),以及
其中除了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相对于彼此平移但不旋转之外,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天线元件(160a,160b)相对于彼此处于等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有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具有相同的功率方向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天线阵列(150a,150b)具有指向方向,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相对于彼此平移以在所述指向方向上彼此不物理重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相对于彼此至少平移最小距离,其中根据热量生成准则来选择所述最小距离。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进一步包括:
模拟分布网络(170a,170b),其中所述天线阵列(150a,150b)经由所述模拟分布网络(170a,170b)而被耦合到所述基带链(140a,140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模拟分布网络(170a,170b)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模拟移相器、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极化和所述第二极化相互正交。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均匀线形阵列来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不规则一维阵列来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不规则一维阵列由两个均匀线形阵列所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均匀矩形阵列来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第一子阵列(130a)和所述第二子阵列(130b)的所述天线元件(160a,160b)根据同一个不规则二维阵列来定位。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包括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中的每个天线阵列被耦合到其自己的基带链(140a,140b)。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阵列(150a,150b)中的每个天线阵列具有其自己的指向方向。
15.一种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
16.一种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根据权利要求15的无线电收发器装置(200)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递(S102)信号:通过所述天线布置(120a,120b,120c,120d)来馈送所述信号。
CN201880091558.1A 2018-03-21 2018-03-21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Pending CN111869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8/057187 WO2019179617A1 (en) 2018-03-21 2018-03-21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dual-polarization beamform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125A true CN111869125A (zh) 2020-10-30

Family

ID=6176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558.1A Pending CN111869125A (zh) 2018-03-21 2018-03-21 用于双极化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9399B2 (zh)
EP (1) EP3769435A1 (zh)
JP (1) JP7125997B2 (zh)
CN (1) CN111869125A (zh)
AU (1) AU2018413769A1 (zh)
MX (1) MX2020009640A (zh)
WO (1) WO20191796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2456B2 (en) 2016-11-15 2022-02-15 Side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non-real-time conte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US11997527B2 (en) 2017-11-14 2024-05-28 Side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use of dormant capacity for distributing data
US11228923B2 (en) * 2019-05-23 2022-01-18 Siden, Inc. Dymnamic wireless broadca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1533366B2 (en) 2020-10-04 2022-12-20 Side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use of dormant capacity for distributing data
WO2022159686A1 (en) 2021-01-22 2022-07-28 Side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real-time content using broadcasting and unicasting
US12009890B2 (en) * 2021-07-06 2024-06-11 Nec Corporation Codebook design for beamforming in 5G and beyond mmWave systems
US11848990B2 (en) 2021-10-15 2023-12-19 Side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storing content using local clouds and network clou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529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以及一种用于全双工通信的通信方法
EP2813041A1 (en) * 2012-02-06 2014-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 complexity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n a millimeter 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6012919A (ja) * 2014-06-03 2016-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衛星通信用アレイ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
WO2017088896A1 (en) * 2015-11-23 2017-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system configu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5083B2 (ja) 2003-11-28 2008-06-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アンテナ装置
WO2005062426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communications
US7538740B2 (en) * 2006-03-06 2009-05-26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ple-element antenna array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450827B2 (ja) 2009-10-28 2014-03-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直交偏波を備えたデュアルビーム・アンテナ用の重みベクトルを設計する方法
DE102011121138B4 (de) * 2011-12-15 2021-02-04 Lisa Dräxlmaier GmbH Breitband-Antennensystem zur Satellitenkommunikation
EP2901571A1 (en) * 2012-09-28 2015-08-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US9369259B2 (en) * 2014-02-13 2016-06-14 Farrokh Mohamadi W-band combiner-splitter fabricated using 3-D printing
EP3140922B1 (en) * 2014-05-08 2019-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forming using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rrangement
US9363683B2 (en) * 2014-07-15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mmetric capability-driven methods for beam tracking in mm-wave access systems
MY182089A (en) 2015-03-06 2021-01-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eam forming us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US9812791B2 (en) * 2015-03-11 2017-11-07 Aerohive Networks, Inc. Single band dual concurrent network device
EP3370306A4 (en) * 2015-10-30 2018-09-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antenna module and array antenna device
WO2017190777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forming us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8155479B (zh) * 2016-12-06 202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天线阵列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3041A1 (en) * 2012-02-06 2014-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w complexity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n a millimeter 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52529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以及一种用于全双工通信的通信方法
JP2016012919A (ja) * 2014-06-03 2016-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衛星通信用アレイ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
WO2017088896A1 (en) * 2015-11-23 2017-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system configu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9617A1 (en) 2019-09-26
JP7125997B2 (ja) 2022-08-25
US11329399B2 (en) 2022-05-10
AU2018413769A1 (en) 2020-10-08
EP3769435A1 (en) 2021-01-27
MX2020009640A (es) 2020-10-08
US20200243985A1 (en) 2020-07-30
JP2021518704A (ja) 2021-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5997B2 (ja) 二重偏波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アンテナ構成
US11024962B2 (en) Beam forming us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US11728879B2 (en) Dual-polarization beamforming
US10116058B2 (en) Multi-aperture planar lens antenna system
US20210013956A1 (en) Beam forming us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US10285179B2 (en) Flexible reconfiguration of a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10784251B (zh) 天线阵列
US20230138221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s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JP2018538759A (ja) 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器
CN110915148A (zh) 一种用于波束成形的天线布置和方法
CN111937239A (zh) 用于传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布置
WO2022119487A1 (en) Lens antenna, lens antenna array, radio device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radio device
US20190393943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iversity
JP2024052187A (ja) 受電装置、受信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OA18405A (en) Beam forming using an antenna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