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4538A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4538A
CN111864538A CN202010289955.9A CN202010289955A CN111864538A CN 111864538 A CN111864538 A CN 111864538A CN 202010289955 A CN202010289955 A CN 202010289955A CN 111864538 A CN111864538 A CN 111864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park plug
sectional area
cross
narrow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99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4538B (zh
Inventor
川村祐介
津荷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4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4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4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4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06Covers forming a part of the plug and protecting it against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54Sparking plugs having electrodes arranged in a partly-enclosed ignition cha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arthed electrode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的火花塞。火花塞(100)具备中心电极(10)、接地电极(13)、绝缘体(20)、罩部(50)。关于以与火花塞的轴线(CX)垂直的面切断后的由罩部的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罩部具有:缩窄部(60),在轴线的方向上位于比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以使截面积成为最小的方式被缩窄;及罩前部,位于缩窄部的前端侧,具有比缩窄部大的截面积并且在罩前部自身的前端处截面积成为最大。罩前部具有将在缩窄部处由内壁面包围的区域沿着轴线的方向投影到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53A)而得到的第一区域(73)和在内壁面中位于包围第一区域的位置的第二区域(75),仅在第二区域形成有喷孔(55)。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形成点火室的小盒(capsule)的火花塞。该火花塞成为了以下结构:点火室在电极间隙处或其附近最被缩窄,且随着从位于最被缩窄的部位的下方的第一平面朝向底部而点火室缩径。另外,形成点火室的小盒具有4个侧方小孔和1个底部小孔。
在该火花塞中,若在电极间隙产生火花,则该火花对点火室内的可燃性混合气进行点火。点火后的混合气膨胀,通过侧方小孔和底部小孔而喷出火焰。这些火焰喷流对主燃烧室的可燃性混合气进行点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456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即使通过缩窄点火室的一部分而起到了提高副室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的作用,由于在最被缩窄的部位的下方处点火室缩径,所以可能会在该缩径的部分处产生压力损失。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小盒具有底部小孔,所以担心从侧方小孔喷出的火焰的长度变小。其结果,高温的火焰不到达燃烧室的端部,发动机的燃烧速度可能会下降,存在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之一的火花塞具备:
中心电极;
接地电极,具有与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对向的对向部,在所述对向部与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筒状的绝缘体,以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从该绝缘体自身的前端露出的状态将所述中心电极收容于内部;
主体配件,将所述绝缘体收容于内部;及
罩部,将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对向部从前端侧覆盖而形成副室,并且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喷孔,
其中,关于以与所述火花塞的轴线垂直的面切断后的由所述罩部的内壁面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
所述罩部具有:
缩窄部,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以使所述截面积成为最小的方式被缩窄;及
罩前部,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前端侧,具有比所述缩窄部大的所述截面积并且在该罩前部自身的前端处所述截面积成为最大,
所述罩前部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将在所述缩窄部处由所述内壁面包围的区域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投影到所述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而得到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所述内壁面中位于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的区域,
仅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有所述喷孔。
根据该结构,由于罩部具有缩窄部,所以能够提高副室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并且,由于喷孔形成于罩前部的第二区域而非第一区域,所以能够使通过了缩窄部的增加了势头的火焰从形成于第二区域的喷孔朝向火花塞的径向外侧喷出。其结果,高温的火焰容易到达燃烧室的侧端侧,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部还在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具有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后端侧的罩后部,
在将所述罩后部的最大的所述截面积设为第一截面积S1,将所述缩窄部的所述截面积设为第二截面积S2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截面积S2为所述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且0.15倍以下。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截面积S2为第一截面积S1的0.15倍以下,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副室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而且,由于第二截面积S2为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所以能够抑制因设置了缩窄部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其结果,能够兼顾提高副室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的效果和抑制压力损失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部还在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具有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后端侧的罩后部,
所述罩后部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缩窄部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第一锥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因设置了缩窄部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后部在所述第一锥部与所述缩窄部之间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缩窄部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第二锥部,
所述第二锥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轴线所成的角度比所述第一锥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轴线所成的角度小。
根据该结构,通过罩后部的锥形状被设为阶段性地缩径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减少因设置了缩窄部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前部在比所述喷孔靠后端侧的位置处具有随着从所述缩窄部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扩径的形状的第三锥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了缩窄部的火焰容易沿着第三锥部而扩展至喷孔,能够从喷孔朝向火花塞的径向外侧喷出火焰。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在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壁面中,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是所述内径进行逐渐变化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罩部的内壁面中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处的压力损失。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前部的所述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呈朝向所述缩窄部侧凸出的凸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通过了缩窄部的火焰沿着罩前部的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而朝向喷孔,能够从喷孔朝向火花塞的径向外侧喷出火焰。
在上述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罩部具有至少形成所述缩窄部的第一构件和形成所述罩前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构件。
根据该结构,容易将缩窄部和罩前部分别形成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容易制造罩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火花塞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将图2以III-III线切断而示出罩前部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火花塞配置于内燃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S2相对于S1的比(S2/S1)与发动机的燃烧速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中心电极
11…前端部
13…接地电极
13A…对向部
20…绝缘体
21…轴孔
22…后端开口部
30…端子电极
31…后端部
35…电阻体
40…主体配件
40A…前端侧开口部
41…筒孔
50…罩部
51…副室
53…内壁面
53A…前端面(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
54A、54B、54C、54D…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
55…喷孔
57…第一构件
59…第二构件
60…缩窄部
70…罩前部
71…前锥部(第三锥部)
73…第一区域
75…第二区域
80…罩后部
81…后锥部(第一锥部)
100…火花塞
105…燃烧室
105A…顶棚面
105B…侧壁面
200…火花塞
250…罩部
260…缩窄部
280…罩后部
283…第二锥部
300…火花塞
350…罩部
400…火花塞
450…罩部
453A…前端面
470…罩前部
500…火花塞
550…罩部
557…第一构件
559…第二构件
CX…中心轴线(火花塞的轴线)
P1…第一平面
P2…第二平面
P3…第三平面
P4…第四平面
SG…放电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火花塞100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下方侧设为火花塞100的前端侧(前方侧),将图1的上方侧设为后端侧。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10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在图1中,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线CX(火花塞的轴线)由单点划线图示。另外,在图4中,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时的燃烧室105的顶面105A和侧壁面105B由双点划线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在燃烧室105内画出了位于上止点的活塞107。
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用于内燃机的点火。在安装于内燃机时,火花塞100的前端侧(纸面下侧)配置于内燃机的燃烧室105内,后端侧(纸面上侧)配置于燃烧室105的外部。如图1所示,火花塞100具备中心电极10、接地电极13、绝缘体20、端子电极30及主体配件40。
中心电极10由轴状的电极构件构成,以使其中心轴与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线CX一致的方式配置。中心电极10以使其前端部11位于主体配件40的前端侧开口部40A内的方式经由绝缘体20而保持于主体配件40。中心电极10经由配置于后端侧的端子电极30而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接地电极13是朝向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延伸的棒状的电极。接地电极13在主体配件40的前端侧开口部40A处从内周面朝向内侧延伸。并且,接地电极13延伸至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的前方。接地电极13具有与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对向的对向部13A。在接地电极13的对向部13A与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之间形成有放电间隙SG。
绝缘体20是具有贯通中心的轴孔21的筒状构件。绝缘体20例如由氧化铝、氮化铝等陶瓷烧结体构成。中心电极10以其前端部11露出的状态收容于绝缘体20的轴孔21的前端侧。在轴孔21的后端侧保持有作为轴状的电极构件的端子电极30。端子电极30的后端部31从绝缘体20的后端开口部22延伸出,以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为了抑制火花放电产生时的电波噪声的产生,中心电极10和端子电极30经由被玻璃密封件夹住的电阻体35而电连接。绝缘体20的中心轴与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线CX一致。
主体配件40是在中心具有筒孔41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构件,将绝缘体20收容于内部。主体配件40例如由碳钢构成。主体配件40的中心轴与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线CX一致。如上所述,在主体配件40的前端侧开口部40A安装有接地电极13。
如图2所示,火花塞100具备罩部50。罩部50形成为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的有底筒状。罩部50的后端固定于主体配件40的前端。罩部50将中心电极10的前端部11及接地电极13的对向部13A从前端侧覆盖而形成副室51。也就是说,副室51被设为由罩部50的内壁面53和主体配件40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在罩部50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喷孔55。
罩部50具有缩窄部60、位于缩窄部60的前端侧的罩前部70及位于缩窄部60的后端侧的罩后部80。罩部50在比接地电极13靠前端侧处朝向前端侧依次设置有罩后部80、缩窄部60、罩前部70。罩部50成为了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内径发生变化的结构。关于该结构,以与作为与中心轴线CX垂直的假想的平面的第一平面P1~第四平面P4的关系进行说明。罩部50在接地电极13的前端侧处直到第一平面P1为止内径被设为固定,从第一平面P1到第二平面P2为止内径变小。到该第二平面P2为止的部分是罩后部80。罩部50从第二平面P2到第三平面P3为止内径固定,该从第二平面P2到第三平面P3为止的部分是缩窄部60。罩部50从第三平面P3到第四平面P4为止内径变大,从第四平面P4到内壁面53中的前端侧的面(以下,也称作前端面)53A为止内径被设为固定。该从第三平面P3到前端面53A为止的部分是罩前部70。另一方面,罩部50的从接地电极13到前端面53A的外径被设为固定,具有圆柱状的外形。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缩窄部60、罩前部70、罩后部80时,在仅称作截面积时,对以与中心轴线CX垂直的面切断后的由罩部50的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进行说明。该截面积能够通过观察火花塞100的切断面来确认,也能够通过观察由X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仪等得到的截面图像来确认。
罩部50具有第一构件57和第二构件59。第一构件57被设为至少形成缩窄部60的构件。具体而言,第一构件57被设为在罩部50中构成比第四平面P4靠后侧的部分的构件。第一构件57通过将圆柱状的部件从前后两侧进行加工而被赋予罩后部80、缩窄部60及罩前部70中的前锥部71的形状。另外,第二构件59被设为在罩部50中构成比第四平面P4靠前侧的部分的构件。第二构件59通过将圆柱状的部件从后侧加工而被赋予罩前部70中的除了前锥部71之外的部位的形状。该第一构件57和第二构件59通过例如焊接等而一体化,构成罩部50。
罩后部80具有比缩窄部60大的截面积。罩后部80由沿着中心轴线CX的方向而具有固定的截面积的部分和随着朝向前端侧而截面积变小的部分中的任一者构成。该罩后部80具有随着接近缩窄部60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后锥部(第一锥部)81。具体而言,罩后部80的由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呈剖视圆形状,罩后部80直到第一平面P1为止具有以中心轴线CX为轴的圆柱状的内部空间,从第一平面P1到第二平面P2为止具有以中心轴线CX为轴的圆锥台状的内部空间。
缩窄部60在中心轴线CX的方向上位于比接地电极13靠前端侧处,以使截面积成为最小的方式被缩窄。具体而言,缩窄部60的由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呈剖视圆形状,缩窄部60具有以中心轴线CX为轴的圆柱状的内部空间。该缩窄部60的内部空间与罩后部80的内部空间处于同轴上,互相连通。缩窄部60的与中心轴线CX正交的方向的厚度比罩后部80及罩前部70大。也就是说,缩窄部60在罩部50中是壁厚的部分,被设为热容量大而难以冷却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缩窄部60的截面积将在后文说明。
罩前部70具有比缩窄部60大的截面积并且在自身的前端处截面积成为最大。该罩前部70的最大的截面积被设为与罩后部80的最大的截面积相等。罩前部70由随着朝向前端侧而截面积变大的部分和沿着中心轴线CX的方向而具有固定的截面积的部分中的任一者构成。该罩前部70在比喷孔55靠后端侧的位置处具有随着从缩窄部60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扩径的形状的前锥部(第三锥部)71。具体而言,罩前部70的由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呈剖视圆形状,罩前部70从第三平面P3到第四平面P4为止具有以中心轴线CX为轴的圆锥台状的空间,从第四平面P4到前端面53A为止具有以中心轴线CX为轴的圆柱状的空间。罩前部70的前端由圆盘状的底壁部封闭,底壁部的内表面构成前端面53A。
如图2及图3所示,罩前部70具有将在缩窄部60处由内壁面53包围的区域沿着中心轴线CX的方向投影到前端面53A而得到的第一区域73和在内壁面53中位于包围第一区域73的位置的第二区域75。第一区域73被设为位于前端面53A的中心的圆形状的区域。第一区域73在内壁面53中被设为位于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的前方的区域。第二区域75在罩前部70中被设为除了第一区域73之外的全部区域,包括底壁部的内表面和侧壁部的内表面双方。
罩部50仅在第二区域75形成有喷孔55。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孔55形成于第二区域75中的底壁部与侧壁部的角部附近。喷孔55形成有多个(例如,4~8个)。多个喷孔55位于以火花塞100的中心轴线CX为中心的假想圆周上。多个喷孔55在上述假想圆周上等间隔地排列。喷孔55均是剖视圆形状的贯通孔。喷孔55连通于由罩部50覆盖的空间即副室51(着火室)和燃烧室105。在将火花塞100设置于燃烧室105的状态下,喷孔55以朝向燃烧室105的侧方贯通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喷孔55朝向火花塞100的径向外侧贯通,贯通方向以随着朝向火花塞100的径向外侧而下降的方式倾斜。
接着,对缩窄部60的截面积进行说明。在将罩后部80的最大的截面积设为第一截面积S1,将缩窄部60的截面积设为第二截面积S2的情况下,实施了关于S2相对于S1的比(S2/S1)与发动机的燃烧速度的关系的模拟。发动机的燃烧速度利用燃料燃烧的比例即质量燃烧比例(MFB:Mass Fraction Burnt)来评价,作为评价指标而使用了MFB成为10%~90%为止的曲轴角度(MFB10-90的曲轴角[deg])。若MFB10-90的曲轴角[deg]的值小,则燃烧速度快。将模拟的结果在表1和图5的坐标图中表示。另外,关于不具有缩窄部60且在罩部的整个区域中截面积被设为与第一截面积S1相同的罩部,实施了同样的模拟,结果MFB10-90的曲轴角[deg]是12.2(在图5的坐标图中用虚线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2450025070000111
从该模拟结果示出,缩窄部60的截面积优选是以下这样的范围。第二截面积S2优选为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且0.15倍以下。该第二截面积S2更优选为第一截面积S1的0.07倍以上。另外,该第二截面积S2更优选为第一截面积S1的0.13倍以下。若第二截面积S2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在副室51中确保气体路径而减少压力损失。另外,若第二截面积S2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能够通过缩窄部60来提高副室51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在该模拟结果中示出,火花塞100与不具有缩窄部60的火花塞相比,最大能够得到1.3%的燃烧速度提高的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罩部50具有缩窄部60,所以能够提高副室51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详细而言,由于缩窄部60以向副室51内伸出的形态设置,所以能够利用蓄积于缩窄部60的热来抑制在副室51内部放电间隙SG附近的燃烧气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以下。并且,由于喷孔55形成于罩前部70的第二区域75而非第一区域73,所以能够使通过缩窄部60而增加了势头的火焰从形成于第二区域75的喷孔55朝向火花塞100的径向外侧喷出。在假设仅在第一区域73形成有喷孔的结构中,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会从喷孔朝向前端侧喷出。在该情况下,火焰朝向活塞107等喷出,担心不会到达燃烧室105的侧壁面105B附近。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在第二区域75形成喷孔55,所以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从喷孔55朝向燃烧室105的侧壁面105B喷出。此时,由于在第一区域73不形成喷孔55,所以与在第一区域73和第二区域75双方形成喷孔55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从喷孔55喷出的火焰的长度。其结果,如图4的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高温的火焰容易到达燃烧室105的侧端侧,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罩后部80的最大的截面积设为第一截面积S1,将缩窄部60的截面积设为第二截面积S2的情况下,第二截面积S2为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且0.15倍以下。由于第二截面积S2为第一截面积S1的0.15倍以下,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副室51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而且,由于第二截面积S2为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所以能够抑制因设置了缩窄部60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其结果,能够兼顾提高副室51内的燃烧气体的温度的效果和抑制压力损失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燃烧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后部80具有随着接近缩窄部60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后锥部81。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因设置了缩窄部60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前部70在比喷孔55靠后端侧的位置处具有随着从缩窄部60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扩径的形状的前锥部71。根据该结构,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容易沿着前锥部71而扩展至喷孔55,能够从喷孔55朝向火花塞100的径向外侧喷出火焰。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50具有至少形成缩窄部60的第一构件57和形成罩前部70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构件59。根据该结构,容易将缩窄部60和罩前部70分别形成于第一构件57和第二构件59,容易制造罩部5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火花塞200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火花塞200中,罩部250的罩后部280和缩窄部26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大致相同,对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构造、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罩部250在接地电极13的前端侧处直到第一平面P1为止内径被设为固定,从第一平面P1到第二平面P2为止内径变小,而且,从第二平面P2到第三平面P3为止内径更缓慢地变小。该从接地电极13到第三平面P3为止的部分是罩后部280。罩部250在第三平面P3处内径成为最小,位于该第三平面P3的部分是缩窄部260。罩部250的比第三平面P3靠前端侧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省略其说明。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罩部250不呈缩窄部260的内部空间在中心轴线CX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仅第一实施方式的缩窄部60的前端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缩窄部260,第一实施方式的缩窄部60的比前端靠后侧的部位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罩后部280的第二锥部283。
罩后部280在后锥部(第一锥部)81与缩窄部260之间具有随着接近缩窄部260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第二锥部283。第二锥部283的内壁面53与中心轴线CX所成的角度比后锥部81的内壁面53与中心轴线CX所成的角度小。该内壁面53与中心轴线CX所成的角度都以成为锐角的角度进行比较。换言之,第二锥部283的坡度角比后锥部81的坡度角小,第二锥部283成为了比后锥部81平缓的倾斜形状。该第二锥部的坡度角成为了0°的结构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缩窄部60的结构。该第二锥部283的内壁面53与中心轴线CX所成的角度(锐角)比前锥部71与中心轴线CX所成的角度(锐角)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罩后部280的锥形状被设为阶段性地缩径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减少因设置了缩窄部260而可能产生的压力损失。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火花塞300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火花塞300中,罩部350的内壁面35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大致相同,对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构造、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在罩部350中,在内壁面353中,内径发生变化的部位54A、54B、54C、54D中的至少1个部位是内径逐渐变化的部位。具体而言,罩部350的位于第一平面P1~第四平面P4上的部分分别被设为内径发生变化的部位54A、54B、54C、54D。罩部350的这些部位54A、54B、54C、54D呈R形状。换言之,部位54A、54B呈后锥部81的中心轴线CX方向两侧的角部被进行了倒角的形状,部位54C、54D呈前锥部71的中心轴线CX方向两侧的角部被进行了倒角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罩部350的内壁面353中内径发生变化的部位处的压力损失。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火花塞400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火花塞400中,在罩部450中,罩前部470的前端面453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大致相同,对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构造、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罩前部470的前端面453A呈朝向缩窄部60侧凸起的凸面状。具体而言,前端面453A呈其周缘与喷孔55的内周面相连并且沿着喷孔55的贯通方向平缓地倾斜的形状。前端面453A被设为如下程度的平缓的曲面,即,顶部位于第一区域73内且该顶部的位置不超过喷孔55的上部的位置。前端面453A的形状能够以将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朝向喷孔55引导的方式,根据喷孔55的位置、贯通方向而适当变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通过了缩窄部60的火焰沿着罩前部470的前端面453A而朝向喷孔55,能够从喷孔55朝向火花塞400的径向外侧喷出火焰。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火花塞500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火花塞500中,在罩部550中第一构件557和第二构件559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大致相同,对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构造、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罩部550具有第一构件557和第二构件559。第一构件557被设为至少形成缩窄部60的构件。具体而言,第一构件557被设为在罩部550中构成比喷孔55的位置靠后侧的部分的内周侧的构件。第一构件557通过将比罩部550小一圈的圆柱状的部件从前后两侧加工而被赋予罩后部80、缩窄部60及罩前部70中的前锥部71的形状。另外,第二构件559被设为在罩部550中构成比喷孔55的位置靠后侧的部分的外周侧和包括喷孔55的位置的前侧的部分的构件。第二构件559通过将有底圆筒状的部件从后侧加工而被赋予罩前部70的前端侧的部分的形状。该第一构件557和第二构件559例如通过将第一构件557向第二构件559的内部压入后将两构件557、559焊接而一体化,构成罩部550。
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将缩窄部60和罩前部70分别形成于第一构件557和第二构件559,容易制造罩部50。另外,由于以包围第一构件557的外周的形式接合第二构件559,所以在提高两构件557、559的接合强度这一观点下是合适的。
<其他实施方式(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案下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缩窄部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变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罩部中从第二平面到第三平面为止的部分是缩窄部的结构,但例如缩窄部也可以是从第二平面到第三平面为止的规定的部分。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缩窄部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大的结构,但缩窄部的厚度也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缩窄部的截面积也能够适当设计。
(2)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罩后部及罩前部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罩后部也可以不具有后锥部,另外,还可以整体呈随着接近缩窄部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锥形状。另外,罩前部也可以不具有前锥部,另外,还可以整体呈随着从缩窄部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扩径的形状的锥形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喷孔的数量、位置、喷孔贯通罩部的方向等也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喷孔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区域中的向前端面开口的位置。另外,喷孔的贯通方向能够根据设置火花塞的燃烧室的形状等而适当变更。
(4)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罩部的内壁面中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的全部是内径进行逐渐变化的部位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只要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中的至少1个是内径进行逐渐变化的部位即可。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罩部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罩部也可以仅由1个构件构成。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五实施方式以外,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8)

1.一种火花塞,具备:
中心电极;
接地电极,具有与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对向的对向部,在所述对向部与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筒状的绝缘体,以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从该绝缘体自身的前端露出的状态将所述中心电极收容于内部;
主体配件,将所述绝缘体收容于内部;
罩部,将所述中心电极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对向部从前端侧覆盖而形成副室,并且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喷孔,
其中,关于以与所述火花塞的轴线垂直的面切断后的由所述罩部的内壁面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
所述罩部具有:
缩窄部,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以使所述截面积成为最小的方式被缩窄;及
罩前部,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前端侧,具有比所述缩窄部大的所述截面积并且在该罩前部自身的前端处所述截面积成为最大,
所述罩前部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将在所述缩窄部处由所述内壁面包围的区域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投影到所述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而得到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所述内壁面中位于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的区域,
仅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有所述喷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部还在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具有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后端侧的罩后部,
在将所述罩后部的最大的所述截面积设为第一截面积S1,将所述缩窄部的所述截面积设为第二截面积S2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截面积S2为所述第一截面积S1的0.05倍以上且0.15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部还在比所述接地电极靠前端侧处具有位于所述缩窄部的后端侧的罩后部,
所述罩后部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缩窄部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第一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后部在所述第一锥部与所述缩窄部之间具有随着接近所述缩窄部而连续地缩径的形状的第二锥部,
所述第二锥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轴线所成的角度比所述第一锥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轴线所成的角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前部在比所述喷孔靠后端侧的位置处具有随着从所述缩窄部朝向前端侧而连续地扩径的形状的第三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在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壁面中,内径进行变化的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是所述内径进行逐渐变化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前部的所述内壁面中的前端侧的面呈朝向所述缩窄部侧凸起的凸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其中,
所述罩部具有至少形成所述缩窄部的第一构件和形成所述罩前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构件。
CN202010289955.9A 2019-04-24 2020-04-14 火花塞 Active CN111864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2783 2019-04-24
JP2019082783A JP6906012B2 (ja) 2019-04-24 2019-04-24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4538A true CN111864538A (zh) 2020-10-30
CN111864538B CN111864538B (zh) 2021-11-02

Family

ID=7214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9955.9A Active CN111864538B (zh) 2019-04-24 2020-04-14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6517B1 (zh)
JP (1) JP6906012B2 (zh)
CN (1) CN111864538B (zh)
DE (1) DE10202010843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40241U (zh) * 2012-08-10 2013-03-27 张蝶儿 一种火花塞
CN104234817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点燃以气体运行的内燃机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火装置
CN106795803A (zh) * 2014-08-13 2017-05-31 伍德沃德有限公司 多腔室点火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4508A (en) * 1976-05-27 1977-12-01 Toyota Motor Corp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ttached with aulixiary combustion room
DE2715943C2 (de) * 1977-04-09 1986-08-14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wenigstens einem Hauptbrennraum und einer Zündkammer
US5105780A (en) 1990-08-08 1992-04-21 Caterpillar Inc. Ignition assis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I122501B (fi) * 2008-04-25 2012-02-29 Waertsilae Finland Oy Polttomoottorin esikammioyksikkö
US8584648B2 (en) * 2010-11-23 2013-11-19 Woodward, Inc. Controlled spark ignited flame kernel flow
US9856848B2 (en) * 2013-01-08 2018-01-02 Woodward, Inc. Quiescent chamber hot gas igniter
DE102014111897B4 (de) * 2013-10-31 2020-06-25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Zündeinrichtung zum Zünden von Brennstoff-Luft-Gemischen in einer Brennkammer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durch eine Korona-Entladung
JP6057960B2 (ja) * 2014-09-16 2017-01-1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および、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US9653886B2 (en) * 2015-03-20 2017-05-16 Woodward, Inc. Cap shielded ignition system
US10116122B2 (en) * 2016-12-09 2018-10-30 Vianney Rabhi Spark plug with shuttle electrode
US10174667B1 (en) * 2017-11-17 2019-01-08 Caterpillar Inc. Prechamber igni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method
US10714904B2 (en) * 2018-08-27 2020-07-14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40241U (zh) * 2012-08-10 2013-03-27 张蝶儿 一种火花塞
CN104234817A (zh) * 2013-06-05 2014-12-24 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用于点燃以气体运行的内燃机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火装置
CN106795803A (zh) * 2014-08-13 2017-05-31 伍德沃德有限公司 多腔室点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6012B2 (ja) 2021-07-21
CN111864538B (zh) 2021-11-02
DE102020108435A1 (de) 2020-10-29
JP2020181666A (ja) 2020-11-05
US10756517B1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4635B (zh) 用气体运行的内燃机的预燃室火花塞以及其制造方法
US8890396B2 (en) Spark plug for a gas-opera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886710B2 (en) Pre-chamber spark plug for highly stressed mobile gasoline-driven engine applications
CN111697429B (zh) 火花塞
US10868408B2 (en) Spark plug
JP6818077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1917007B (zh) 火花塞
CN111206984A (zh) 带副室内燃机
US10833485B2 (en) Pre-chamber spark plug
CN111219241A (zh) 带副室内燃机
JP2022029128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1834919B (zh) 火花塞
US11600971B2 (en) Prechamber spark plug having an adapted cap geometry
CN111864538B (zh) 火花塞
CN111917005B (zh) 火花塞
US10566768B2 (en) Spark plug ignition tip, spark plu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park plug ignition tip
JP2020053225A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0676692B (zh) 火花塞
WO2021176949A1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US10903626B2 (en) Spark plug for increasing combustion speed of gasoline engine
JP7260111B2 (ja) 点火プラグ装置
CN111917006B (zh) 火花塞
JPS6144382Y2 (zh)
US10833487B2 (en) Igni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9002371A (ja) ガス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