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4035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4035B
CN111864035B CN202010755324.1A CN202010755324A CN111864035B CN 111864035 B CN111864035 B CN 111864035B CN 202010755324 A CN202010755324 A CN 202010755324A CN 111864035 B CN111864035 B CN 111864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substrate
color convers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5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4035A (zh
Inventor
何睦
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53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4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4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4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4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4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7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in intimate contact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6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41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转换层和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二色转换层和第二发光元件,由于第一色转换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第二色转换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因此第一色转换层/第二色转换层能够将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转换为用于显示的颜色,并通过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实现双面显示,此种设计方式不仅有利于散热,也能够减薄显示模组的厚度,满足轻薄化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具备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成为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有关双面显示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深入。
目前,双面显示技术多用于通讯行业和金融行业,在通过窗口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能够实现双面显示的电子设备,以便窗口两侧的人员都能观看显示的信息。但是,现有技术在实现双面显示的过程中会出现散热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解决显示面板的散热问题,并满足薄型化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转换层和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二色转换层和第二发光元件;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所述第一出光方向为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指向所述第二色转换层的方向,所述第二出光方向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指向所述第一色转换层的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一色转换层和第一发光元件,得到第一基板;并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二色转换层和第二发光元件,得到第二基板;
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对位贴合,使所述第一色转换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及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色转换层在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色转换层指向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方向。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沿垂直于第一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转换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第二色转换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且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因此第一/二色转换层能够将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转换为用于显示的颜色,从而实现双面显示。与现有技术中将两个独立的显示模组贴合以形成两个出光方向的方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散热,也能够减薄显示模组的厚度,满足轻薄化需求。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6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7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8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9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0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1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侧包括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包括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
沿垂直于第一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转换层101在第二基板2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202,第二色转换层201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102;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出光方向D1和第二出光方向D2,第一出光方向D1为第一发光元件102指向第二色转换层201的方向,第二出光方向D2为第二发光元件202指向第一色转换层101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侧包括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包括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2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第二发光元件202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可选地,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为MicroLED或Mini LED。
应当理解,显示面板100中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的作用分别是对第二发光元件202/第一发光元件102发出的光线进行色彩转换。具体而言,沿垂直于第一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转换层101在第二基板2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202、第二色转换层201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102,也就是说,第一发光元件102发出的光线会被位于第二基板20上的第二色转换层201所接收、而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则会被位于第一基板10上的第一色转换层101所接收,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二色转换层201能够将接受的光线转换为显示所需的颜色,并通过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出光方向D1和第二出光方向D2实现双面显示。
为了实现双面显示,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两个显示面板背对背贴合,以形成两个出光面,但被贴合在一起的TFT基板恰恰是显示过程中主要的散热途径。显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也有利于散热,并且具备较小的厚度,有利于满足轻薄化需求。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图5和图6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可选地,请结合图3-6,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发光区AA1和非发光区Z,非发光区Z内包括挡墙3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挡墙30与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接触。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多个发光区AA1以及包围发光区AA1的非发光区Z,非发光区Z内设置有挡墙30。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当挡墙30与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接触时,能够阻挡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射向相邻发光区AA1中的第一色转换层101或第二色转换层201,从而消除或减少相邻发光区AA1之间的光线干扰,解决显示面板100的串色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挡墙30可同时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接触,此种设计方式能够利用挡墙30将相邻的发光区AA1完全分隔,进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光线对相邻发光区AA1内的色转换层造成干扰,从而提高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发光区AA1和非发光区Z的排列方式仅是示意性表示,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5,挡墙30位于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挡墙3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并且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的挡墙30的高度大于第一发光元件102的高度,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的挡墙30的高度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挡墙30高于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时,能够更有效地阻挡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区AA1中的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从而改善显示面板100的串色现象。同时,仅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制作挡墙30,也能够简化制作工艺。
图7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可选地,请参见图7,挡墙30包括第一挡墙301和第二挡墙302;其中,第一挡墙301位于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第二挡墙302位于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
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挡墙301在第二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挡墙302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挡墙301的高度大于第一发光元件102的高度,第二挡墙302的高度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
具体而言,挡墙30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挡墙301以及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二挡墙302,由于第一挡墙30的高度大于第一发光元件102的高度、第二挡墙302的高度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因此能够阻挡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区AA1中的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解决显示面板100的串色问题。另外,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挡墙301在第二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挡墙30交叠,可以缩小非发光区Z所占用的面积、提高发光区AA1的面积占比,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像素密度,改善显示效果。
可选地,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比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约高出1~10μm。一方面,若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高出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不足1μm,则无法充分发挥阻挡光线的作用,大部分出射光线仍然可能传导至相邻发光区AA1并导致串色问题;另一方面,若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高出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大于10μm,那么显示面板100的厚度也会相应增加,不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与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高度差在1~10μm,示例性地,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可高于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3μm、5μm或8μm。
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如图8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挡墙301包括靠近第二基板20一侧的第一表面S1,第二挡墙302包括靠近第一基板10一侧的第二表面S2,且第一表面S1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凹陷,和/或第二表面S2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有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一挡墙301的第一基板10,与设置有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和第二挡墙302的第二基板20必须通过胶层40对位贴合,但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可能会沿着胶层40横向传导,并被相邻发光区AA1内的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接收。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挡墙301的第一表面S1形成凹陷、第二挡墙302的第二表面S2形成凸起,因此能够阻挡光线横向传播而引起的串扰,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当然,第一挡墙301和第二挡墙302还可以有多种形式。请参见图9,图9与图8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挡墙302的第二表面S2为一平面,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挡墙301和挡墙302也能够阻挡光线的横向传播。
可选地,第一挡墙301及第二挡墙302的另一种形式请参见图10。图10与图8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挡墙301包含第一表面S1,第一表面S1包括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且第一子表面S11与第二子表面S12相交,也就是说,第一表面S1并非一弧面。但是,只要第一挡墙301外围的高度高于第一发光元件102,就能够有效阻挡光线的横向传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此仅示例性的对于第一挡墙301和第二挡墙302的形式进行了说明,第一挡墙301、第二挡墙302的形式还可以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11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BB’截面图。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相互嵌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01通过凹陷的第一表面S1及凸起的第二表面S2实现与第二挡墙302的嵌合,那么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挡墙30与第二挡墙30之间的缝隙进一步缩小,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阻挡光线沿胶层40的横向传播,也避免了光线串扰而引起的显示面板100串色问题。
另外,在将设置有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一挡墙301的第一基板10,与设置有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和第二挡墙302的第二基板20贴合时,上述嵌合结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有助于使两个基板对位更加准确。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挡墙30环绕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设置。
本实施例中,挡墙30可以环绕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设置,并在整个显示区AA的非发光区Z范围内形成网状结构,如此能够在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周围形成密闭空间,从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四周对光线进行阻挡、避免光线从缝隙处逃逸;特别是,此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的侧向出光传导至相邻发光区AA1,解决了光线串扰带来的串色问题。
本实施例中,挡墙30的材料包括负性光阻胶。请继续参见图11,由于负性光阻胶材料具有反光特性,因此当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出射光线传导至挡墙30后,可以被挡墙30反射至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并由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转换为显示所需的颜色。显然,本实施中采用负性光阻胶制作挡墙30,可以使其同时具备反射光线和阻挡光线横向传导的作用,不仅能够阻挡光线横向传播的作,也有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因此能够在解决串色问题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像素亮度。
可选地,如图3-11所示,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墙30与第一发光元件102之间存在间隙;
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墙30与第二发光元件202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而言,由于挡墙30采用具有反光特性的负性光阻胶制成,当挡墙30与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之间存在间隙时,能够对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的侧向出光也进行反射。因此,与挡墙30和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直接接触的设计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挡墙30可以对更多的光线进行反射,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地,请结合图2和图11,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二色转换层201分别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a、第二色转换单元b和第三色转换单元c,任意相邻的两个不同色转换单元之间包括挡墙30;
其中,第一色转换单元a和第二色转换单元b为量子点材料或有机荧光粉,第三色转换单元c为透明散射材料;或
第一色转换单元a、第二色转换单元b、第三色转换单元c为不同颜色的色阻。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可以为发出蓝光的Micro LED或Mini LED,第一色转换单元a用于将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绿光、第二色转换单元b用于将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或者,第一色转换单元a用于将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第二色转换单元b用于将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绿光。
其中,第一色转换单元a和第二色转换单元b可以为QD(Quantum Dots,量子点)材料,更具体地,第一色转换单元a和第二色转换单元b可以光致发光量子点材料。应当理解,量子点是纳米级的半导体粒子,其尺寸大小决定了蓝光照射时被二次激发的光谱颜色,例如,3nm的QD粒子被产生绿光,而7nm的QD粒子则发出红光。由于量子点发光材料具有纯度高、颜色可调、光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激发QD材料进行颜色转换,能够为显示面板100提供更高的亮度和更广的色域。需要说明的是,当挡墙30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挡墙301和位于第二基板20的第二挡墙302时,可以通过打印量子点的方式形成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二色转换层201;若挡墙30仅与第一基板10接触或仅与第二基板20接触,则可以使用光刻胶制作量子点材料,否则由于一侧基板上没有挡墙30的遮挡,打印量子点时量子点材料会到处流动,进而导致产品的良率降低。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色转换单元a和第二色转换单元b还可以为有机荧光粉,第一发光元件102及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也能够激发荧光粉得到绿光或红光。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色转换单元c可以采用透明散射材料,由于第一色转换单元a和第二色转换单元b已经实现将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因此第三转换单元只需对MicroLED或Mini LED发出的蓝光进行散射,从而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进行显示。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二色转换层201还可以为色阻。具体而言,第一色转换单元a、第二色转换单元b和第三色转换单元c分别为绿色色阻、红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第一/二基板上相应设置绿光Micro LED、红光Micro LED和蓝光Micro LED。
目前,Micro LED芯片和Mini LED芯片在制作完成后,通常还需要利用巨量转移技术将数量众多的芯片转移至阵列层,以实现独立显示。然而,Micro LED和Mini LED的尺寸非常小,对几万、甚至几十万个芯片进行巨量转移不仅工艺难度大、成本也十分高昂。因此,本实施例利用Micro LED/Mini LED发出的蓝光激发QD材料或有机荧光粉实现显示,取代了分别转移红、绿、蓝的Micro LED/Mini LED芯片的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转移制程的难度、提高产品良率。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
步骤S2、在第一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一发光元件102,得到第一基板10;并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得到第二基板20;
步骤S3、将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对位贴合,使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及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并使第一色转换层101在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202、第二色转换层201在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一方向为第一色转换层101指向第二发光元件202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为发出蓝光的Micro LED或Mini LED,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二色转换层201为量子点材料或有机荧光粉,在第一发光元件102/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的激发下,QD材料或有机荧光粉将蓝光转换为显示所需的颜色,进而实现显示。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13所示,上述步骤S2中,在第一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一发光元件102,得到第一基板10;并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得到第二基板20的步骤,包括:
步骤21、在第一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一色转换层101和第一发光元件102;
步骤22、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制作环绕第一发光元件102的第一挡墙301,并在第一挡墙301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表面S1形成凹陷;
步骤23、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二色转换层201和第二发光元件202;
步骤24、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制作环绕第二发光元件202的第二挡墙302,并在第二挡墙302远离第二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表面S2形成凸起。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可以采用相同工艺制作,然后进行错位贴合,即第一色转换层101与第二发光元件202对应、第二色转换层201与第一发光元件102对应,如此能够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对位机台将制作完成的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对位后,还需要通过胶层40贴合。然而,第一发光元件102和第二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可能会沿着胶层横向传导,并被相邻的第一色转换层101/第二色转换层201接收。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挡墙301的第一表面S1形成凹陷、第二挡墙302的第二表面S2形成凸起,因此能够阻挡光线横向传播而引起的串扰,解决了显示面板的串色问题,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4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沿垂直于第一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转换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元件、第二色转换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元件,且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因此第一色转换层/第二色转换层能够将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转换为用于显示的颜色,从而实现双面显示。与现有技术中将两个独立的显示模组贴合以形成两个出光方向的方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散热,也能够减薄显示模组的厚度,满足轻薄化需求。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转换层和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二色转换层和第二发光元件;
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所述第一出光方向为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指向所述第二色转换层的方向,所述第二出光方向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指向所述第一色转换层的方向;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非发光区内包括挡墙;所述挡墙包括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其中,所述第一挡墙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墙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挡墙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高度,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高度;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墙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挡墙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凹陷,和/或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凸起;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材料包括负性光阻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之间存在间隙;
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分别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和第三色转换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不同色转换单元之间包括所述挡墙;
其中,所述第一色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单元为量子点材料或有机荧光粉,所述第三色转换单元为透明散射材料;或
所述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第三色转换单元为不同颜色的色阻。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一色转换层和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制作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挡墙,并在所述第一挡墙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表面形成凹陷;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高度;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制作第二色转换层和第二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制作环绕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挡墙,并在所述第二挡墙远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表面形成凸起;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二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高度;
将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对位贴合,使所述第一色转换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挡墙、所述第二挡墙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及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色转换层在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色转换层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嵌合;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色转换层指向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方向。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755324.1A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64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5324.1A CN111864035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5324.1A CN111864035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4035A CN111864035A (zh) 2020-10-30
CN111864035B true CN111864035B (zh) 2022-04-12

Family

ID=7294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5324.1A Active CN111864035B (zh) 2020-07-31 2020-07-31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40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3306A (zh) * 2021-02-02 2022-08-0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193101B (zh) * 2021-04-07 2023-0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阻隔型蓝色发光器件显示器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1650A (ko) * 2006-05-26 2007-05-1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유기 발광 소자 패널
CN101807550B (zh) * 2009-02-18 2013-05-2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JP2016057587A (ja) * 2014-09-12 2016-04-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型表示装置
US10840396B2 (en) * 2016-04-15 2020-11-17 Ams Sensors Singapore Pte. Ltd. Optoelectronic modules with alignment spacer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7579168B (zh) * 2017-08-31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以及封装方法
CN108172604B (zh) * 2018-01-03 2020-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封装结构、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72608A (zh) * 2018-01-31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高对比度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7014966B2 (ja) * 2018-09-28 2022-02-0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9768063B (zh) * 2019-01-28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0707142B (zh) * 2019-11-13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210429823U (zh) * 2019-11-29 2020-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50658B (zh) * 2019-11-29 2022-08-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浆显示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4035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373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92849B2 (en) LED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20114B2 (en) Light conversion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200109B (zh) 光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包括它们的显示设备
TWI676851B (zh) 畫素陣列封裝結構及顯示面板
US202302630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33567A (zh) 色彩转化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1864035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20703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N11061097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119621A (ko) 광원 부재,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및 광원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WO202123322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03720A (zh) 光学调节器和包括该光学调节器的显示装置
US109165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005791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24578B (zh) 电子装置
US11650365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WO2014185120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428433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62522A1 (zh)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184160A1 (en) Display panel
CN220543239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KR102513824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219610434U (zh)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2098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