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2076A -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2076A
CN111862076A CN202010751385.0A CN202010751385A CN111862076A CN 111862076 A CN111862076 A CN 111862076A CN 202010751385 A CN202010751385 A CN 202010751385A CN 111862076 A CN111862076 A CN 111862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area
chip units
wafer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13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2076B (zh
Inventor
张思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13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2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2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2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48Semiconductor; IC; Wa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对于位于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选择位于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位于晶圆边缘的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如此由于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位于同一半径区域,工艺波动对该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的影响相差不大,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选取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进而提高缺陷有效检出率。

Description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缺陷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以及关键尺寸不断缩小,工艺制造越来越复杂,制程越来越先进,同样类型和同样大小的缺陷(defect)对产品的良率杀伤越更大,生产线需要高精密的缺陷检测设备和方法来发现生产线上的产品所出现的异常状况。目前业内使用较多的光学缺陷扫描机台主要有亮场及暗场两种,其中亮场扫描机台的精度及敏感度更高,因此亮场缺陷检测(Bright field inspection)应用更广泛。
另,半导体集成电路通常都形成于晶圆上,随着技术发展,晶圆的尺寸即直径从4英寸、6英寸、8英寸一直发展到12英寸。晶圆边缘为较易发生缺陷的区域,随着晶圆尺寸的增加,晶圆边缘更易发生缺陷,如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的膜层受沉积或平坦化等工艺影响波动较大,因此对于晶圆边缘的缺陷检测尤其重要。
目前,晶圆的亮场缺陷检测常用的一种扫描方式为D2D(die to die)模式,其通过在晶圆上选择三个位于同一行的芯片单元(die),获得三个芯片单元之间的灰阶值差值,通常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从而确定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类型和位置。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亮场缺陷检测示意图,如图1所示,晶圆100上包括多个芯片单元(die)110,选择例如位于晶圆边缘的编号为1、2和3的三个芯片单元,并如图1所示编号为1、2和3的三个芯片单元位于同一行,获得编号为1、2和3的三个芯片单元的灰阶值,并计算其灰阶值差值,从而获得编号为2的芯片单元的缺陷类型和位置。如上所述在晶圆边缘各半导体工艺精度较差,且越靠近边缘工艺波动越大,如对于12英寸的晶圆,半径145mm外的工艺精度直线下降,对于晶圆边缘,如选择位于同一行的三个芯片单元进行D2D的亮场缺陷检测,由于三者所处的晶圆半径区域不同,则由于工艺波动导致三者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该色差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也即该色差易导致其它干扰缺陷(Nuisance defect),而影响缺陷有效检出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包括:S1:提供一晶圆,晶圆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依晶圆半径将晶圆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该多个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半径r1覆盖的晶圆的圆形区域,第二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S2:获得晶圆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以及S3: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选择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二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为晶圆的边缘区域。
更进一步的,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更进一步的,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3个芯片单元,并其中位于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两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
更进一步的,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第二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
更进一步的,晶圆面内包括的芯片单元的个数大于1500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包括:S1:提供一晶圆,选取晶圆面内一弧形区域,该弧形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该弧形区域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S2:获得弧形区域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以及S3:选择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更进一步的,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更进一步的,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3个芯片单元,并其中位于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两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
更进一步的,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第二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
对于位于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选择位于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位于晶圆边缘的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如此由于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位于同一半径区域,工艺波动对该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的影响相差不大,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选取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因此不会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进而提高缺陷有效检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亮场缺陷检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亮场缺陷检测示意图。
图中主要组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晶圆;110、芯片单元;120、第一区域;130、第二区域;140、第二弧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包括:S1:提供一晶圆,晶圆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依晶圆半径将晶圆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该多个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半径r1覆盖的晶圆的圆形区域,第二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S2:获得晶圆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S3: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选择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二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亮场缺陷检测示意图。具体的,本发明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包括:
S1:提供一晶圆100,晶圆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110,依晶圆半径将晶圆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该多个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区域120和第二区域130,其中第一区域120为半径r1覆盖的晶圆的圆形区域,第二区域130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30为晶圆的边缘区域。更具体的,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130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S2:获得晶圆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亮场缺陷检测获得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
S3:选择第一区域120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至少两芯片单元,如编号为1和2的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如编号为1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如编号为2的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1与参考芯片单元2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1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一区域120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并选择第二区域130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如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如编号为4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如编号为5的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4与参考芯片单元5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4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二区域130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因第一区域120位于晶圆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半导体工艺精度较好,工艺波动不大,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位于同一行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因此不会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且该缺陷检测方法计算量小,速度快。在一实施例中,选择第一区域120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3个芯片单元,如编号为1、2和3的芯片单元,并其中位于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如编号为2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两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如编号为1和3的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2与参考芯片单元1和3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2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一区域120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对于位于晶圆边缘的第二区域130内的芯片单元,由于第二区域130内的芯片单元位于同一半径区域,工艺波动对该第二区域130内的芯片单元的影响相差不大,因此位于该第二区域130内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选取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因此不会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进而提高缺陷有效检出率。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第二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如图2所示,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完整的芯片单元,则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即为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缺陷信息包括缺陷的类型和缺陷大小。
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越多,对于提高第二区域内的缺陷有效检出率效果越好。在一实施例中,晶圆面内包括的芯片单元110的个数大于1500个。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芯片单元110的面积选择r1的大小,以使第二区域130内包括多个完整的芯片单元。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包括:S1:提供一晶圆,选取晶圆面内一弧形区域,该弧形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该弧形区域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S2:获得弧形区域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S3:选择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亮场缺陷检测示意图。具体的,本发明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包括:
S1:提供一晶圆100,选取晶圆面内一弧形区域,也即第二区域130,该弧形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也即第一区域)之间的区域,该弧形区域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110;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130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S2:获得弧形区域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亮场缺陷检测获得弧形区域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
S3:选择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如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如编号为4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如编号为5的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4与参考芯片单元5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4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对于位于晶圆边缘的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由于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位于同一半径区域,工艺波动对该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的影响相差不大,因此位于该弧形区域内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选取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因此不会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进而提高缺陷有效检出率。在一实施例中,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弧形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如图2所示,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完整的芯片单元,则编号为4和5的芯片单元即为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缺陷信息包括缺陷的类型和缺陷大小。
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越多,对于提高弧形区域内的缺陷有效检出率效果越好。在一实施例中,晶圆面内包括的芯片单元110的个数大于1500个。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芯片单元110的面积选择r1的大小,以使弧形区域内包括多个完整的芯片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晶圆面内还可包括一第二弧形区域140,该第二弧形区域140为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内除去半径r2覆盖的圆形区域之外的区域,该第二弧形区域140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110,r2<r1,第二弧形区域140内的芯片单元110的缺陷检测采用上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的步骤S2和步骤S3实现。
如上所述,对于位于晶圆边缘的芯片单元,选择位于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位于晶圆边缘的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如此由于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位于同一半径区域,工艺波动对该弧形区域内的芯片单元的影响相差不大,则不会因工艺波动导致选取的芯片单元的灰度差也即色差较大,因此不会影响对由于晶圆缺陷导致的灰度差的判断,进而提高缺陷有效检出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一晶圆,晶圆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依晶圆半径将晶圆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该多个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半径r1覆盖的晶圆的圆形区域,第二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
S2:获得晶圆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以及
S3: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选择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第二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晶圆的边缘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3个芯片单元,并其中位于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两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第二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晶圆面内包括的芯片单元的个数大于1500个。
7.一种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一晶圆,选取晶圆面内一弧形区域,该弧形区域为晶边与晶圆面内半径r1覆盖的圆形区域之间的区域,该弧形区域内包括多个芯片单元;
S2:获得弧形区域内所有芯片单元的灰度值;以及
S3:选择弧形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并其中的一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其它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计算被检测芯片单元与参考芯片单元的灰度差值,获取被检测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进而获得位于弧形区域内的所有芯片单元的缺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12英寸的晶圆,第二区域为半径大于145mm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一区域内的位于同一行的相邻3个芯片单元,并其中位于中间的芯片单元为被检测芯片单元,两侧的两芯片单元为参考芯片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亮场缺陷检测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区域内的相距最近的至少两芯片单元为在第二区域内至少两芯片单元之间再无其他完整的芯片单元。
CN202010751385.0A 2020-07-30 2020-07-30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Active CN111862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385.0A CN111862076B (zh) 2020-07-30 2020-07-30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385.0A CN111862076B (zh) 2020-07-30 2020-07-30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076A true CN111862076A (zh) 2020-10-30
CN111862076B CN111862076B (zh) 2023-11-14

Family

ID=7294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1385.0A Active CN111862076B (zh) 2020-07-30 2020-07-30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20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6113A (zh) * 2021-04-27 2021-07-0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芯片标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6736A (ja) * 1997-10-23 1999-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管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管理システム
US20040032979A1 (en) * 2002-08-12 2004-02-1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efect inspection method
KR100769790B1 (ko) * 2006-09-29 2007-10-2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다크 필드 장비에서의 결함 검출 방법
CN104201132A (zh) * 2014-09-02 2014-12-10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改善亮场机台缺陷扫描精度的方法
CN10490055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CN106600600A (zh) * 2016-12-26 2017-04-26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特征匹配的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CN108022849A (zh) * 2017-11-30 2018-05-1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亮场缺陷检测设备自动优化光强条件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6736A (ja) * 1997-10-23 1999-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管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管理システム
US20040032979A1 (en) * 2002-08-12 2004-02-1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efect inspection method
KR100769790B1 (ko) * 2006-09-29 2007-10-2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다크 필드 장비에서의 결함 검출 방법
CN10490055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CN104201132A (zh) * 2014-09-02 2014-12-10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改善亮场机台缺陷扫描精度的方法
CN106600600A (zh) * 2016-12-26 2017-04-26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特征匹配的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CN108022849A (zh) * 2017-11-30 2018-05-1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亮场缺陷检测设备自动优化光强条件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范荣伟;倪棋梁;陈宏;: "28 nm技术节点微小多晶硅桥连缺陷检测与改进方法的研究", 集成电路应用, no. 05 *
郭强生, 靳卫国, 周庆亚: "集成电路粘片机视觉检测技术研究",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no. 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6113A (zh) * 2021-04-27 2021-07-0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芯片标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076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56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in film thickness variations and for compensating for the variations
US6714885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number of yield loss chips and number of poor chips by type due to defect of semiconductor chips
US7327871B2 (en) Defect inspecting method, defect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achine
US20080205745A1 (en) Method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an edge of a care area for an array area formed on a wafer and methods for binning defects detected in an array area formed on a wafer
JP4733154B2 (ja) 異物検査方法及び異物検査装置
US20090117673A1 (en) Failure detecting method, failure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3646899B (zh) 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CN104103541B (zh) 一种对缺陷进行选择性检测的方法
CN102735688A (zh) 一种缺陷检测方法
TW201511156A (zh) 使用經程式化缺陷設定一晶圓檢查流程
JP6057522B2 (ja) 欠陥検査方法
JP2012049503A (ja) 半導体装置の検査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検査方法
EP266399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object based metrology for advanced wafer surface nanotopography
JP5068591B2 (ja) 半導体欠陥分類方法、半導体欠陥分類装置、半導体欠陥分類装置のプログラム、半導体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半導体欠陥検査システム
US7738119B2 (en) Optical inspection system for a wafer
CN109994398A (zh) 一种晶圆缺陷扫描对比方法
JP2010034138A (ja) パターン検査装置、パターン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862076B (zh) 改善亮场缺陷检测精度及其过程中因色差导致杂讯的方法
CN114140425A (zh) 一种针对晶背缺陷的检测方法
CN108039326B (zh) 根据电路设计图形设置扫描阈值的方法
KR101975816B1 (ko) 오토 리페어 시스템의 불량 판별장치 및 방법
CN110854035A (zh) 晶圆边缘缺陷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KR20080061938A (ko) 웨이퍼 상의 공정 결함 검사 방법
KR20070070485A (ko) 국부적 결함 발생 웨이퍼 검출 방법
CN110197797B (zh) 一种缺陷检测用标准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