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4204A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54204A CN111854204A CN201910348349.7A CN201910348349A CN111854204A CN 111854204 A CN111854204 A CN 111854204A CN 201910348349 A CN201910348349 A CN 201910348349A CN 111854204 A CN111854204 A CN 1118542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temperature
- condenser
- outlet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2826 adjustmen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5 saturated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1—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 F25B2700/21163—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condens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回热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确定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和过冷度;根据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以及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本申请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因在设置于发泡层中的冷柜蒸发器上设置传感器而造成的传感器安装和维修困难,有效简化传感器的安装和维修,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膨胀阀是一种可按预设程序调节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的节流元件,常用于冷柜、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冷媒流量节流控制;特别是在制冷设备运行过程的一些负荷变化较剧烈或运行工况范围较宽的场合,传统的节流元件(如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等)已不能满足舒适性及节能方面的要求,电子膨胀阀作为功能更加全面的节流元件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电子膨胀阀具有反应和动作速度快的优点,一般从全闭到全开状态其用时仅需几秒钟,开闭特性和速度均可人为设定;电子膨胀阀可在10%-100%的范围内进行精确调节,且调节范围可根据不同制冷设备产品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设定。
对于目前的应用电子膨胀阀的制冷设备而言,其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一般是根据制冷设备的蒸发器所检测到的冷媒过热度来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例如,冷媒过热度较高时则加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冷媒过热度较小时则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相应的,为实现上述控制流程,制冷设备需要设置有由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主要负责检测冷媒在蒸发器内的蒸发压力,并将蒸发压力值转变成4mA-20mA的电流信号;温度传感器则可以根据温度的不同生成对应的电阻值信号;控制器则可以接收到压力传感器送来的4mA-20mA电流信号,以及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确定蒸发器的冷媒过热度,进而通过内置程序发出脉冲信号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电子膨胀阀根据接收到的脉冲信号控制膨胀阀开度,保证适量的供液量和合适过热度。
上述控制流程需要在蒸发器的中部或出口位置设置诸如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由于冷柜等制冷设备的蒸发器多置于发泡层中,一方面上述传感器安装不方便,另一方面传感器故障时也不易拆装维修。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对内换热的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制冷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其中,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与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与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出口的温度;
确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确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包括:计算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计算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温度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减小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加大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温度差值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保持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不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的开度调整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对内换热的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制冷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其中,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与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与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
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
控制器,用于:确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
控制器具体用于:
计算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出口冷媒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计算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温度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减小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加大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温度差值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保持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不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具体用于:
基于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的开度调整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柜设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柜设备具有如前任一公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制冷系统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柜设备;11、制冷系统;111、冷凝器;112、蒸发器;121、第一温度传感器;122、第三温度传感器;123、第二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节流装置;15、压缩机;16、回热器;161、第一回热腔;162、第二回热腔;600、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1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111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制冷系统11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11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14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申请制冷系统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11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111、对内换热的蒸发器112、压缩机15和节流装置14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制冷系统11还包括回热器16,其中,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
本文中,回热器16包括第一回热腔161和第二回热腔162。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路串接。在包括回热器的制冷系统中,若采用常规的通过检测蒸发器出口冷媒过热度的方法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则需要在蒸发器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而一般的冷柜等制冷设备中,蒸发器设置在发泡层中,所以若设置前述的蒸发器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则会设置在发泡层中,这样,会导致传感器的安装和维修十分不便,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本申请中,我们采用通过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和确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的方法,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无需依赖设置于蒸发器上的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参数进行开度的控制,有效简化传感器的安装并便于维修,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制冷系统应用于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冷凝器111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室外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蒸发器112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室内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在该制冷系统应用于冷柜设备的情况下,冷凝器111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冷柜设备壳体外部所在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蒸发器112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冷柜设备壳体内制冷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
确定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以及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本公开实施例对制冷系统11的应用设备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冷柜设备1的制冷系统11,此时,制冷系统11全部安装在冷柜设备1的壳体内,冷柜设备1一般放置在室内环境中。
可选地,制冷系统11中,蒸发器112流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过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15,通过压缩机15的工作,将管路中的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即为,进入压缩机15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中,由于流入蒸发器112的管路中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蒸发器112,在实际运行时,难以保证换热充分,蒸发器112流出的冷媒可能存在气液共存的状态,然而,进入压缩机15的冷媒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气态冷媒,所以,为了保证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段中的冷媒全部为气态,这里,制冷系统11加入了回热器16,当冷媒从蒸发器112流出后,继而进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使管路中的冷媒充分热交换,全部为气态,在从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流出,进入压缩机15的气态冷媒吸入口,此时,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即为,进入压缩机15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对制冷系统11中的节流装置14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接收控制器13产生的电信号,可以无级变容量制冷系统制冷供液量调节范围宽,调节反应快,对通过其管路的制冷剂的流量开度可以实现无级控制。
可选地,在制冷系统11中,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5,经过压缩机15的工作运行,输出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冷媒管路,然后进入冷凝器111,经过冷凝器111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降低了冷媒的温度,输出气态低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为了降低冷媒管路中的流量压力,经过节流装置14,如经过局部缩径的冷媒管路,使流出节流装置14的冷媒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而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112,为制冷系统11的制冷部位制冷,如制冷系统11应用在冷柜中,蒸发器112为冷柜内的保温空间制冷,使其形成一个制冷环境。
可选地,为使冷凝器111输出的低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14可以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给蒸发器112提供充分的冷源,制冷系统11可以加入回热器16,当冷媒从冷凝器111流出后,继而进入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使管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同时,也使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中的冷媒吸收热量,充分汽化,完全转化为气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5。而经过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的冷媒流出,进入节流装置14,继续冷媒循环回路的循环运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蒸发器112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制冷设备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14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具体的,该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1、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包括设置于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5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1,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制冷系统中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1的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单位可以为摄氏度。
这里,制冷系统11开始运行,第一温度传感器121对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开始检测操作。
可选地,制冷系统11还包括回热器16,回热器16包括第一回热腔161和第二回热腔162。所以,制冷系统11包括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联连接的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制冷系统11还包括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路串联连接的第二回热腔162。
S2、确定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可选地,节流装置14可以根据冷凝器111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对自身的流量开度进行控制调整,将冷凝器111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与预设的过冷阈值相比较,当冷凝器111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不等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直至冷凝器111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与预设的过冷阈值相等。
S3、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以及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节流装置14可以根据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调整,将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与预设的过冷阈值相比较,当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不等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直至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与预设的过冷阈值相等。具体控制方法为,当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加大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当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降低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直至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与预设的过冷阈值相等。
可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14的开度调整速率。
可选地,节流装置14可以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控制调整,将压缩吸气温度与预设的吸气温度阈值相比较,当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不等于预设的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阈值时,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直至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与预设的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阈值相等。具体控制方法为,当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数值大于预设的吸气温度阈值时,控制降低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当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数值小于预设的吸气温度阈值,控制提高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直至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与预设的吸气温度阈值相等。
可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预设的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14的开度调整速率。
图3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蒸发器112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制冷设备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14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具体的,该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201、获取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包括设置于冷凝器111的换热盘管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22,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制冷系统中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包括设置于冷凝器111的出口处冷媒管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23,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制冷系统中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
这里,制冷系统11开始运行,第三温度传感器12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3对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开始检测操作。
S202、计算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在运行过程中,当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12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3获取了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时,将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传入控制器13中,控制器13将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取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这样,能够根据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得到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蒸发器112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14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换热器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制冷系统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开度等节流装置14的精准调节控制。具体的,该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301、计算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和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S302、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这里,预设的过冷阈值用于表征预设的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的数值范围的集合,集合中每一个数值对应着控制器13控制的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状态。
可选地,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当温度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降低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包括: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提高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包括:当温度差值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保持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不变。
可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14的开度调整速率。
这样,能够根据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和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蒸发器112上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等节流装置14的开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申请制冷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11,该制冷系统11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111、对内换热的蒸发器112、压缩机15和节流装置14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制冷系统11还包括回热器16,其中,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制冷系统11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121,用于:获取制冷系统11运行过程中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某些情况下,为减小压缩机壳体的高温对第一温度传感器121的干扰,多把第一温度传感器121远离压缩机设置,比如应用于冷柜时,多把第一温度传感器121设置在回气管刚出发泡层的管段上,其中,回气管连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和压缩机吸气口;
控制器13,用于:确定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以及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本文中,回热器16包括第一回热腔161和第二回热腔162。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路串接,这里,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二回热腔162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可以为靠近压缩机侧的管路上,便于安装,此处检测到的温度也更接近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本文中,冷凝器111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外部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蒸发器112为用于制冷系统11与室内环境之间换热的换热器。
本文中,控制器13可用于确定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即控制器13可以确定,冷凝器111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与冷凝器111出口液体的实际温度之差。
可选地,制冷系统11中,蒸发器112流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过冷媒管路,进入压缩机15,通过压缩机15的工作,将管路中的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即为,进入压缩机15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中,由于流入蒸发器112的管路中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蒸发器112,在实际运行时,难以保证换热充分,蒸发器112流出的冷媒可能存在气液共存的状态,然而,进入压缩机15的冷媒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气态冷媒,所以,为了保证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段中的冷媒全部为气态,这里,制冷系统11加入了回热器16,当冷媒从蒸发器112流出后,继而进入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使管路中的冷媒充分热交换,全部为气态,在从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流出,进入压缩机15的气态冷媒吸入口,此时,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即为,进入压缩机15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对制冷系统11中的节流装置14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接收控制器13产生的电信号,可以无级变容量制冷系统制冷供液量调节范围宽,调节反应快,对通过其管路的制冷剂的流量开度可以实现无级控制。
可选地,在制冷系统11中,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5,经过压缩机15的工作运行,输出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冷媒管路,然后进入冷凝器111,经过冷凝器111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降低了冷媒的温度,输出气态低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为了降低冷媒管路中的流量压力,经过节流装置14,如经过局部缩径的冷媒管路,使流出节流装置14的冷媒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而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112,为制冷系统11的制冷部位制冷,如制冷系统11应用在冷柜中,蒸发器112为冷柜内的保温空间制冷,使其形成一个制冷环境。
可选地,为使冷凝器111输出的低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14尽可能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给蒸发器112提供充分的冷源,制冷系统11可以加入回热器16,当冷媒从冷凝器111流出后,继而进入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使管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同时,也使回热器的第二回热腔162中的冷媒吸收热量,充分汽化,完全转化为气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5。而经过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的冷媒流出,进入节流装置14,继续冷媒循环回路的循环运行。
可选地,制冷系统11包括设置于冷凝器111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1,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
可选地,制冷系统11还包括回热器16,回热器16包括第一回热腔161和第二回热腔162。所以,制冷系统11包括与冷凝器111和节流装置14之间的冷媒管段串联连接的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161,制冷系统11还包括与蒸发器112和压缩机15之间的冷媒管路串联连接的第二回热腔162。
可选地,制冷系统11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122,用于:获取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23,用于:获取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控制器13具体用于:计算冷凝器111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器13具体还用于:计算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温度和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控制器13具体用于:当温度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降低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控制器13具体用于: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提高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
可选地,控制器13具体用于:当温度差值等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预设的过冷阈值时,保持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不变。
可选地,控制器13具体用于:基于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节流装置14的开度调整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柜设备1。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柜设备1具有如前任一公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1。
这样,能够根据压缩机15的吸气温度和冷凝器111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节流装置14的流量开度;因而可以避免因在制冷系统11的内部设置多个传感器而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化,有效简化制冷系统11及其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内部装配结构,且仍能够保证对电子膨胀阀开度等节流装置14的精准调节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任一可选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可选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processor)600,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00为例;和存储器(memory)601,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602和总线603。其中,处理器600、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1可以通过总线6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6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600可以调用存储器6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6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6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6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当用于本申请中时,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会在本申请中使用以描述各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别开。比如,在不改变描述的含义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叫做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第,第二元件可以叫做第一元件,只要所有出现的“第一元件”一致重命名并且所有出现的“第二元件”一致重命名即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都是元件,但可以不是相同的元件。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对内换热的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其中,所述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第二回热腔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所述冷凝器出口的温度;
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所述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所述确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包括:
计算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所述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计算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减小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加大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等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且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的过冷阈值时,保持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之间的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降低或者提高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调整速率。
7.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主要由对外换热的冷凝器、对内换热的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其中,所述回热器的第一回热腔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第二回热腔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段串接;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
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所述冷凝器出口的温度以及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计算冷凝器的中间冷媒温度和冷媒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得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所述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计算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和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和预设的过冷阈值,控制调整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或所述冷媒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的过冷阈值时,控制减小所述节流装置的流量开度。
10.一种冷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柜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7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8349.7A CN11185420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CT/CN2020/084633 WO2020220988A1 (zh) | 2019-04-28 | 2020-04-14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8349.7A CN11185420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4204A true CN111854204A (zh) | 2020-10-30 |
CN111854204B CN111854204B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296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48349.7A Active CN11185420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54204B (zh) |
WO (1) | WO202022098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4944A (zh) * | 2022-03-22 | 2022-05-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3762B (zh) * | 2021-09-08 | 2024-04-1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
CN114674095B (zh) * | 2022-03-16 | 2024-04-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用于控制空调冷媒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5013931B (zh) * | 2022-05-16 | 2024-03-26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663572B (zh) * | 2022-12-29 | 2023-03-28 | 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温冷水机节能控制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
CN116538718B (zh) * | 2023-05-06 | 2024-07-26 |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制冷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0963A (zh) * | 2000-06-07 | 2002-11-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过热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US20100089094A1 (en) * | 2007-03-12 | 2010-04-15 | Naoshi Kondou | Cooling storage |
CN202133556U (zh) * | 2011-06-23 | 2012-02-01 |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循环模拟系统 |
CN104534760A (zh) * | 2015-01-26 | 2015-04-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机组 |
CN108397942A (zh) * | 2018-01-22 | 2018-08-14 | 宋静贤 | 一种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10268A (ja) * | 1988-10-18 | 1990-04-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空調機の運転状態監視装置 |
JPH02195164A (ja) * | 1989-01-21 | 1990-08-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空調機運転状態監視装置 |
CN102725599B (zh) * | 2010-01-29 | 2014-11-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泵系统 |
CN105571075B (zh) * | 2016-01-20 | 2019-08-2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多联机回气增焓的控制方法 |
CN106595145B (zh) * | 2016-11-09 | 2019-11-12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压缩机回液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7421176B (zh) * | 2017-06-28 | 2019-07-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
CN109253524B (zh) * | 2018-08-23 | 2020-11-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及空调 |
-
2019
- 2019-04-28 CN CN201910348349.7A patent/CN11185420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14 WO PCT/CN2020/084633 patent/WO202022098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0963A (zh) * | 2000-06-07 | 2002-11-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过热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US20100089094A1 (en) * | 2007-03-12 | 2010-04-15 | Naoshi Kondou | Cooling storage |
CN202133556U (zh) * | 2011-06-23 | 2012-02-01 |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剂循环模拟系统 |
CN104534760A (zh) * | 2015-01-26 | 2015-04-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机组 |
CN108397942A (zh) * | 2018-01-22 | 2018-08-14 | 宋静贤 | 一种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4944A (zh) * | 2022-03-22 | 2022-05-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20988A1 (zh) | 2020-11-05 |
CN111854204B (zh) | 2021-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54200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54204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10055045A1 (en) | Micro Booster Supermarket Refrigeration Architecture | |
CN107631525B (zh) | 一种双级压缩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JP5575191B2 (ja) | 二元冷凍装置 | |
CN103673416A (zh) | 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方法及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5371545A (zh) |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 |
CN110285598B (zh) |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方法及喷气增焓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 |
EP4354048A1 (en) |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11854202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54201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66416B (zh) | 定频机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和定频空调机 | |
CN111854203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12072131B2 (en) | Heat exchanger design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
CN203231578U (zh) | 冷凝面积可调节的制冷系统及直冷冰箱 | |
CN115560496A (zh) | 喷气增焓热泵冷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1854206B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393593B1 (ko) | 직냉식 냉장고의 냉동사이클 | |
CN113847748A (zh) | 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11457624B (zh) | 节流装置、制冷系统、冰箱及控制方法 | |
CN111854207A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54205A (zh) |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279139B (zh) | 一种带电子膨胀阀的并联双系统变频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1005534U (zh) | 一种无油氟泵供冷系统及房间量热计 | |
CN221464044U (zh) | 一种房间量热计的供冷系统及房间量热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