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640B -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2640B
CN111852640B CN201910355928.4A CN201910355928A CN111852640B CN 111852640 B CN111852640 B CN 111852640B CN 201910355928 A CN201910355928 A CN 201910355928A CN 111852640 B CN111852640 B CN 111852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path
cooling liquid
coolant
engin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59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2640A (zh
Inventor
周哲
李凯
张静旭
柳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59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2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2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2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2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节温器设置有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的冷却液入口、与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与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二出口,活塞可以在节温器本体内腔内移动,节温器的控制器与电控驱动机构相连,并按预设规则通过电控驱动机构驱动活塞移动,以实现切换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通路径,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石蜡形变驱动阀门移动的方案相比,电控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控制指令的实时响应,实时驱动活塞移动,确保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改变与冷却液温度的变化相适应,显著提高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流通路径的阀门,大多安装于发动机出水管路。根据冷却液流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冷却液流通路径分为大循环路径和小循环路径,其中,包括散热器的流通路径称为大循环路径,适用于冷却液温度较高的工况;不包括散热器,而是包括机油冷却器或暖风芯体的流通路径称为小循环路径,适用于冷却液温度较低的工况。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式节温器,内部封装有精致石蜡,利用石蜡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的特点带动阀门动作,进而实现对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控制。进一步的,电子式节温器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器,通过电加热器对石蜡进行加热,以提高石蜡的形变速度。
发明人研究发现,尽管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式节温器设置有电加热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控制效率,但其带动阀门动作的关键依然是依靠石蜡的形变实现的,而石蜡形变总会有时间延迟,依然无法实现对冷却液流通路径的实时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电控驱动机构驱动活塞切换冷却液流通路径,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冷却液流通路径的实时控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包括:本体、活塞、活塞连杆、电控驱动机构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本体设置有内腔、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的冷却液入口、与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与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二出口,且所述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均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所述电控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塞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塞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
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内腔内部,能够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所述内腔内移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相连,用于按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活塞的目标活塞位置,并通过所述电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节温器,还至少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
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散热器冷却液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
根据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根据预设的冷却液循环路径与活塞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驱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暖机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其中,所述暖机循环路径为所述小循环路径和所述大循环路径全部关闭时对应的冷却液循环路径。
可选的,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若在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接收到驾驶员发送的暖风开启指令,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大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开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大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散热器冷却液温度;
计算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若在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为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增大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的开度;
计算所述散热器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若在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为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减小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的开度。
可选的,若在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未处于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判定所述大循环路径出现冷却液泄漏故障,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偏差阈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其中,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二出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节温器设置有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的冷却液入口、与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与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二出口,活塞可以在节温器本体内腔内移动,节温器的控制器与电控驱动机构相连,并按预设规则通过电控驱动机构驱动活塞移动,以实现切换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通路径,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石蜡形变驱动阀门移动的方案相比,电控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控制指令的实时响应,实时驱动活塞移动,确保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改变与冷却液温度的变化相适应,显著提高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系统采用小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包括:本体10、活塞20、活塞连杆30、电控驱动机构40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中,
本体10设置有内腔101、冷却液入口102、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以及冷却液第二出口104。其中,冷却液入口102、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以及冷却液第二出口104均与内腔101相连通。当节温器接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时,冷却液入口102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与冷却系统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冷却液第二出口104与冷却系统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电控驱动机构40与活塞连杆30的一端相连,活塞连杆30的另一端与活塞20相连。电控驱动机构40动作时,带动活塞连杆30一同动作,同时,活塞连杆30带动设置于本体10内腔101内部的活塞20一同移动,活塞20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实现不同冷却液流通路径的切换,以及,对某一流通路径中冷却液流量大小的控制。可选的,电控驱动机构40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可以带动活塞20实现往复运动的电控驱动机构,比如,可以选用电动机实现等。本发明实施例对电控驱动机构4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控制器与电控驱动机构40相连,用于按预设规则确定活塞20的目标活塞位置,并通过电控驱动机构40驱动活塞20移动至目标活塞位置。其中,目标活塞位置即实现冷却液循环路径切换或实现冷却液流量控制时,活塞20在内腔101中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选用电控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控制器发送的控制命令的实时响应,电控驱动机构可以实时带动活塞移动,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石蜡受热形变驱动阀门移动的电子式节温器相比,可以实现对控制指令的实时响应,确保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改变与冷却液温度的变化相适应,显著提高控制效率。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具体的,至少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出水口处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散热器冷却液温度。可以想到的是,为采集上述三个位置的不同温度,同时考虑整车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对灵活的选择,任何可以实现准确采集上述三处温度的设置都是可选的,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可选的,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控制器,以实现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不同温度,切换冷却液循环路径,确保发动机按预设工况运行;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0,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
冷却液循环路径的切换是基于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决定的,发动机是冷却系统中的热源,因此,发动机出水口的冷却液温度最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为实现准确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要获取发动机出水口的冷却液温度。
可选的,对于获取冷却液温度的方式,可以按照预设温度采集周期,周期性的采集冷却液温度,也可以实时采集,时刻了解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在能够准确掌握冷却系统工作情况的前提下,任何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方式都是可选的。
步骤S110,根据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可选的,参见图3,图3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通路径示意图。节温器接入冷却系统时的连接关系与上述内容相同,即节温器的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二出口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冷却液流通路径,详细阐明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循环路径:暖机循环路径、小循环路径和大循环路径。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之后,如果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确定暖机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暖机循环路径,节温器关闭,此时小循环路径和大循环路径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内的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流经发动机缸盖、缸体,之后分成两路,主路流经集成排气歧管,另一部分流经涡轮增压器。两路冷却液之后在一起流入水壶,再经过汇流管路进入水泵开始下一个循环。
如果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前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可以想到的是,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在小循环路径中,整个冷却液流通路径为:水泵驱动冷却液流经发动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缸体、涡轮增压器,流经涡轮增压器的一路冷却液直接流回水壶,再经过汇流管路进入水泵。流经发动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缸体的一路会进一步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从集成排气歧管流入水壶,再进入冷却水泵,另一路经过节温器的冷却液入口、节温器内腔,并由冷却液第一出口处进一步分为两个支路,支路一流向暖风芯体,最后通过暖风芯体回到水泵,形成闭合回路,支路二流经机油冷却器后,经汇流管路流入水泵,完成循环过程。
可选的,如果在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接收到驾驶员发送的暖风开启指令,即驾驶室有暖风需求时,同样会确定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根据暖风开启指令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为小循环路径,机油温度可能还很低,需要对机油进行预热,一部分冷却液携带发动机缸体热量进入机油冷却器,对机油进行预热。相应的,如果此时机油温度超过冷却液温度,也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并且,在整个采暖过程中,冷却液从发动机缸盖、缸体、集成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吸收热量,该热量又通过暖风芯体散失到乘员舱中,从而满足顾客的采暖需求。
进一步的,如果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确定大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除去经过缸体、集成排气歧管直接进入水壶,并经水壶回流至水泵的部分,大部分冷却液经节温器的冷却液入口流入,经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二出口流出,并流经散热器进行散热后最后流入水泵,完成一次循环过程。
结合上述所述,在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之后,根据获取得到的冷却液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即可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步骤S120,根据预设的冷却液循环路径与活塞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与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冷却液循环路径与活塞位置的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各循环路径对应的活塞位置,在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之后,查询该映射关系,即可唯一的确定与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可选的,在上述映射关系中,活塞位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体现,比如,以节温器本体任意一点为坐标原点,以活塞距该指定原点的距离作为活塞的位置坐标,那么映射关系中记录的即为与各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活塞的坐标数据,再比如,以电控驱动机构的行程表示活塞位置,活塞所处位置对应电控驱动机构移动的行程,对应的,映射关系中记录的即为各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电控机构行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超出本发明核心思想范围的前提下,任何可以表征活塞位置的方式都是可选的,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同样可以作为冷却系统采用暖机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位置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暖机循环路径时,活塞20靠近节温器本体10内腔101的一端,关闭冷却液入口102与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以及冷却液第二出口104之间的冷却液流通路径,使得冷却液按照前述暖机循环路径流通,使得发动机快速暖机,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得润滑机油达到理想的流动性,进而降低发动机在冷启动初期的油耗,提高尾气处理效果。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系统采用小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位置示意图。当冷却系统采用小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20打开冷却液入口102与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之间的连通,使得冷却液可以经过冷却液入口102、节温器内腔101、冷却液第一出口103,进而完成小循环路径的循环过程。
可选的,如前所述,采用小循环路径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并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第二种情况是在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接收到暖风开启指令。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预设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该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相应的,针对第二种情况,还可以预设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该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可以想到的是,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可以是完全相同的同一映射关系,也可以是记录着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冷却液入口开度有着不同对应关系的不同映射关系。
可选的,作为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冷却液入口开度对应关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当在接收到驾驶员的暖风开启指令后进入小循环路径时,可以如图4所示,通过活塞20控制冷却液入口102只打开一部分,并保持对应的开度不再变化,从而只是将缸体、增压器等的一些热量经过暖风芯体调整后到达驾驶室。此种情况下,虽然会导致发动机水温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性为高优先级需求。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节温器活塞位置示意图。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活塞20持续向远离冷却液入口102的方向移动,使得冷却液入口102、冷却液第一出口103,以及冷却液第二出口104相互连通。
可选的,在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冷却液第二出口104的开度可以根据冷却液的具体温度进行调节,即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冷却液第二出口开度的映射关系,确定大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比如,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高负荷情况时,发动机散热量大,冷却液第一出口103全开,冷却液第二出口104的开度根据冷却液温度实时调节,冷却液在流经缸体、集成排气歧管后,主要流入散热器。如果发动机处于中低转速、中低负荷情况时,发动机散热量较小,则可以控制冷却液第二出口打开较小的开度,控制冷却液的实际流量,以保证冷却液稳定在目标温度。
步骤S130,驱动活塞移动至目标活塞位置。
在确定活塞的目标活塞位置之后,即可控制电控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活塞移动至目标活塞位置,实现冷却液循环路径的切换,以及冷却液温度的控制。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石蜡形变驱动阀门移动的方案相比,电控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对控制指令的实时响应,实时驱动活塞移动,确保冷却液流通路径的改变与冷却液温度的变化相适应,显著提高控制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暖机循环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快速暖机,尽快提高机油的流动性,改善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再进一步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节温器采用电控驱动机构,活塞的移动能够实时响应冷却液温度的变化,避免现有技术中以石蜡驱动阀门移动的电子节温器的延迟问题,冷却液第二出水口的开度可以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以及冷却液的温度及时、快速的调整,并且可以通过电控驱动机构进行精确控制,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节温器振荡现象。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获取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散热器冷却液温度,计算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在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若该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说明此时冷却液温度过高,需要在现有映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目标活塞位置,以增大第二冷却液出口的开度,比如,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
或者,计算散热器冷却液温度与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在冷却系统采用大循环路径时,如果该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说明冷却液第二出口的开度过大,与冷却液实时温度不匹配,需要修正目标活塞位置,以减小第二冷却液出口的开度。比如,在现有开度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
进一步的,在冷却系统未采用大循环路径时,如果前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判定大循环路径出现冷却液泄漏故障,其中,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冷却液温度的调节,还可以根据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对控制过程进行修正,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判断冷却液循环路径是否出现泄漏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节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活塞、活塞连杆、电控驱动机构、控制器、采集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采集散热器冷却液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本体设置有内腔、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相连的冷却液入口、与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与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的冷却液第二出口,且所述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第一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均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所述电控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塞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塞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
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内腔内部,能够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所述内腔内移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相连,用于按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活塞的目标活塞位置,并通过所述电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目标活塞位置;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计算所述散热器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未处于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判定所述大循环路径出现冷却液泄漏故障;
计算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为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增大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的开度;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为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减小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的开度。
2.一种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
根据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根据预设的冷却液循环路径与活塞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驱动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目标活塞位置;
还包括:
计算所述散热器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未处于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偏差阈值,判定所述大循环路径出现冷却液泄漏故障;
计算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冷却液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为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增大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的开度;
若在冷却液循环路径为所述大循环路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修正所述目标活塞位置,以减小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暖机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其中,所述暖机循环路径为所述小循环路径和所述大循环路径全部关闭时对应的冷却液循环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偏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偏差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接收到驾驶员发送的暖风开启指令,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入口开度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小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确定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大循环路径为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
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冷却液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出水口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第二出口开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大循环路径对应的目标活塞位置。
7.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中,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一出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第二出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路径入口相连。
CN201910355928.4A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111852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5928.4A CN11185264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5928.4A CN11185264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640A CN111852640A (zh) 2020-10-30
CN111852640B true CN111852640B (zh) 2022-02-18

Family

ID=7296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5928.4A Active CN11185264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26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434A (zh) * 2007-06-06 2008-06-04 梁国胜 内燃发动机温度调控器
DE102009056041A1 (de) * 2009-11-27 2011-06-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Detroit Kühlerthermosta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lektrischem Heizelement
CN102877926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调温器及其调温方法
CN203532042U (zh) * 2013-11-11 2014-04-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暖通流量控制的冷却系统
CN204024789U (zh) * 2014-07-11 2014-12-17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6205976U (zh) * 2016-10-27 2017-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7905879A (zh) * 2017-10-30 2018-04-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8473978U (zh) * 2018-07-03 2019-02-0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变速器油冷系统回路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1294B (zh) * 2016-08-09 2019-11-2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节温器故障的诊断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434A (zh) * 2007-06-06 2008-06-04 梁国胜 内燃发动机温度调控器
DE102009056041A1 (de) * 2009-11-27 2011-06-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Detroit Kühlerthermosta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lektrischem Heizelement
CN102877926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调温器及其调温方法
CN203532042U (zh) * 2013-11-11 2014-04-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暖通流量控制的冷却系统
CN204024789U (zh) * 2014-07-11 2014-12-17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6205976U (zh) * 2016-10-27 2017-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7905879A (zh) * 2017-10-30 2018-04-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8473978U (zh) * 2018-07-03 2019-02-0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变速器油冷系统回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2640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2627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CN103362628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US96117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n engine
US6520136B2 (en) Warm-up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warm-up control method
JP5505331B2 (ja) 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
US6758172B2 (en) Method of engine cooling
US9470138B2 (en) Coolant circulation system for engine
JP5945306B2 (ja)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13276623B (zh) 混动汽车双膨胀水箱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15249B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795078B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oling of coolant in a cooling system in a vehicle
JP5825184B2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11396186A (zh) 一种发动机分体式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09026335B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3528241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方法と装置
CN109653857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273748A (zh) 车辆推进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JP4975153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KR102496812B1 (ko) 냉각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JP2012132422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11852640B (zh) 一种节温器、节温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JP5321315B2 (ja) 内燃機関オイル循環量制御装置
JP6375599B2 (ja)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CN109296439A (zh) 控制冷却剂流体流动穿过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CN212508519U (zh) 一种发动机分体式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