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815B -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815B
CN111845815B CN201910365164.7A CN201910365164A CN111845815B CN 111845815 B CN111845815 B CN 111845815B CN 201910365164 A CN201910365164 A CN 201910365164A CN 111845815 B CN111845815 B CN 111845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train
fender
guard plat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51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5815A (zh
Inventor
罗俊富
宁尚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51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5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护板装置包括护板组件和滑移组件,护板组件包括第一护板,第一护板位于列车上相邻的两节车体之间,滑移组件包括滑移配合的滑移轨和滑移件,滑移件和滑移轨中的其中一个适于直接或间接设在车体上,滑移件和滑移轨中的另一个设在第一护板上。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减轻了磨损,使用可靠。

Description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干线铁路、城市轻轨、地铁交通运营速度逐日提升,在列车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客室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车辆外饰色带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贯通道处断开,导致整车易产生突兀感,对整车的外观有所影响。
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风挡防护板结构,以遮挡相邻车厢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隔。然而,为适应轨道交通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防护板结构较为复杂,且防护板结构内部磨损严重,影响防护板结构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所述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减轻了磨损,使用可靠。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护板装置的列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列车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包括: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位于所述列车上相邻的两节车体之间;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滑移配合的滑移轨和滑移件,所述滑移件和所述滑移轨中的其中一个适于直接或间接设在车体上,所述滑移件和所述滑移轨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第一护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轻了内部磨损,提升了使用可靠性,同时可以提升列车的整体感,便于列车顺利通过弯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适于与车体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护板层叠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一护板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所述滑移件沿所述滑移轨滑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移轨为管形且所述滑移轨内限定出滑移通道,所述滑移轨的顶部或底部具有滑移槽,所述滑移件包括连接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配合在所述滑移通道内滑移,所述连接部的内端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外端由所述滑移槽伸出到所述滑移轨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沿所述滑移通道的内顶壁或内底壁滚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滚轮为多个且在所述滑移通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部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沿所述滑移通道的侧壁滚动,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竖向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内端具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槽,所述滑移通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环形槽配合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沿所述滑移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外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护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护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护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护板均层叠在所述第一护板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护板为一个且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滑移组件与相邻侧的车体直接或间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列车,包括:多节车体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列车,通过采用上述的护板装置,提升了乘客舒适性,且便于提升列车的整体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的边沿遮挡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或者与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无缝衔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侧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侧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顶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的列车,提升了乘客舒适性,且便于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外观观赏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护板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C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护板装置的另一个安装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所示的第一护板与滑移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示的D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第一护板与滑移组件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所示的第一护板与滑移组件的又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所示的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滑移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滑移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沿图14中E-E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轨道交通系统10000;
列车1000;轨道2000;
护板装置100;车体200;
护板组件1;支架10;第二护板11;第一护板12;
滑移组件2;滑移轨21;滑移件22;
滑移通道21a;滑移槽21b;第一段21c;第二段21d;第三段21e;
第一过渡段21f;第二过渡段21g;导向筋21h;止挡部21i;
连接部221;滑动部222;
第一支撑轴2211;第二支撑轴2212;第三支撑轴2213;
第一滚轮2221;第二滚轮2222;第三滚轮2223;环形槽2223a;
关节轴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列车1000和轨道交通系统10000。
结合图1-图3,轨道交通系统10000可以包括轨道2000和列车1000,列车1000沿轨道2000行驶,列车1000可以包括多节车体200和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护板装置100,其中护板装置100可以为根据本发明后述任一实施例的护板装置100。其中,列车1000可以为铁路列车、或轻轨、或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10000可以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等。
如图4-图7所示,护板装置100包括护板组件1,护板组件1包括第一护板12,第一护板12位于列车1000上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以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间隔的至少部分,即第一护板12可以部分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或者第一护板12可以全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由此,可以在护板组件1例如第一护板12的外表面喷涂,使得护板组件1与车体200外饰一致,保证了列车1000外饰色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升了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且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如图4和图5示,护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滑移组件2,滑移组件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滑移组件2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至少一侧,则滑移组件2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一侧,使得第一护板12的上述一侧通过滑移组件2与车体200相连,或者滑移组件2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使得第一护板12的上述两侧可以分别通过滑移组件2与车体200相连。
滑移组件2包括滑移配合的滑移轨21和滑移件22,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其中一个适于直接或间接设在车体200上,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另一个设在第一护板12上,即滑移件22可以设在车体200上、且滑移轨21设在第一护板12上,或者滑移件22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上、且滑移轨21设在车体200上。
可以理解的是,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可以固定设在车体200上、也可以可活动地设在车体200上,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另一个可以固定设在第一护板12上、也可以可活动地设在第一护板12上,只需保证列车1000运行时,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图4中的AA’方向)上,车体200可以带动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运动、且第一护板12可以带动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另一个运动即可。
下面以滑移组件2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且滑移轨21设在车体200上、滑移件22设在第一护板12上为例进行说明,列车1000在运行过程中,车体200可以带动滑移轨21运动,第一护板12可以带动滑移件22运动(或者滑移件22可以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将滑移组件2的布置设置为其他方式;例如,滑移组件2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其中一侧,第一护板12的另一侧可以设置其他组件,而不限于滑移组件2。
当列车1000经过直道时,护板组件1可以始终至少部分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当列车1000经过弯道时,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分别形成拉伸侧和压缩侧,在拉伸侧、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增大,如果拉伸侧设有滑移组件2,每节车体200上均设有滑移轨21,两节车体200上滑移轨21之间的间隔增大,使得拉伸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第一护板12可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拉伸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如果在压缩侧设有滑移组件2,每节车体200上均设有滑移轨21,两节车体200上滑移轨21之间的间隔减小,使得压缩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第一护板12可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压缩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
由此,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防护板通过连杆结构、拉簧、引导板等结构适应车体的运行工况,连杆结构较为复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无需连杆结构、而通过设置护板组件1和滑移组件2,使得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其中一个与车体200直接或间接相连、另一个与第一护板12相连,使得第一护板12可以适应列车1000的运行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始终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且简化了护板装置100的结构,成本低,同时传统技术中防护板与引导板之间磨损剧烈、且会产生异响,本申请中无需设置引导板、而通过滑移轨21或滑移件22带通第一护板运动,有利于减轻护板装置100的内部磨损,避免护板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异响,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护板装置100可以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提升列车1000的整体感,且护板装置100可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便于列车1000顺利通过弯道。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护板组件1还包括第二护板11,第二护板11适于与车体200直接或间接相连,例如第二护板11可以与车体200直接或间接固定相连;当第二护板11与车体200直接或间接固定相连时,第二护板11可以相对于车体200保持静止,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可以设在第二护板11上,使得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间接设在车体200上。当然,滑移件22和滑移轨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还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设在车体200上。
例如,当第二护板11与车体200间接相连时,护板组件1可以包括第三护板,第二护板11可以通过第三护板与车体200相连,此时第三护板可以连接在第二护板11和对应的车体200之间,第三护板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护板11与车体200直接相连时,第二护板11可以与车体200固定相连,例如第二护板11可以通过支架10与车体200固定相连,且第二护板11可以连接在车体200的端部;但不限于此。
其中,无论第二护板11与200直接相连、还是间接相连,第二护板11与相邻侧的车体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护板11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即第二护板11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也可以分别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当第二护板11仅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一侧时,第二护板11与相应侧的车体200直接或间接相连;当第二护板11分别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时,第二护板11分别与相应侧的车体200直接或间接相连。
其中,当第二护板11与车体200直接相连时,护板装置100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施加在护板组件1上的约束较少,使得护板组件1相对于车体200的运动便于确定,以避免为保证护板组件1运动的确定性而需要增加其他约束部件导致护板装置100结构复杂。当然,第二护板11也可以与车体200间接相连,以满足实际需求。
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层叠设置,则在第一护板12的厚度方向上,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叠置,在其中一节车体200朝向另外一节车体200的方向(例如,图1-图4中的AA’方向)上、第二护板11和第一护板12可以依次排布,使得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具有重叠部分,便于保证第二护板11相对于第一护板12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始终层叠,避免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发生干涉,且第二护板11可以遮挡第一护板12与车体200之间的间隔,使得护板组件1可以始终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避免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漏出而影响列车1000的整体感,且可以适当提升第一护板12相对于第二护板11的运动范围,便于第一护板12适应列车1000的各种运行工况。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二护板11均与第一护板12层叠设置时,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可以接触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通过滑移件22或滑移轨21带动对应第一护板12运动,可以减轻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的磨损,保证了护板组件1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例如,在图3-图4的示例中,第二护板11为两个,两个第二护板11均与第一护板12层叠设置,且两个第二护板11分别适于与相邻侧的车体200固定相连,即其中一个第二护板11与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中的其中一节固定相连、另一个第二护板11与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中的另一节固定相连,以在保证第二护板11相对于车体200运动确定的前提下、简化护板装置100的结构,降低成本。
在第二护板11和第一护板12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滑移件22沿滑移轨21滑移,使得第二护板11和第一护板12配合良好,从而护板组件1可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护板组件1可以始终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此时,同样可以在护板组件1的外表面例如第二护板11的外表面和第一护板12的外表面喷涂,使得护板组件1与车体200外饰一致,保证了列车1000外饰色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例如,列车经过弯道时,拉伸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的层叠面积减小,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拉伸状态;压缩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的层叠面积增大,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压缩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图11、图12和图15所示,滑移轨21为管形且滑移轨21内限定出滑移通道21a,滑移轨21的顶部或底部具有滑移槽21b,滑移槽21b可以沿滑移轨21的厚度方向贯穿滑移轨21以与滑移通道21a连通,滑移槽21b的宽度小于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滑移件22包括连接部221和滑动部222,滑动部222配合在滑移通道21a内滑移,连接部221的内端可以伸入滑移通道21a内与滑动部222相连,使得滑动部222在滑移通道21a内滑移时可以带动连接部221运动,连接部221的外端由滑移槽21b伸出到滑移轨21外,以便于连接部221的外端与车体200、或第一护板12(直接或间接)相连。由此,滑移组件2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其中,滑移通道21a的延伸形状可以根据列车1000的运行轨道2000具体设置。
当然,滑移槽21b还可以形成在滑移轨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滑动部222包括第一滚轮2221,第一滚轮222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滚轮2221沿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或内底壁滚动。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滑移槽21b形成在滑移轨21的底部,第一滚轮2221与连接部221的内端可以转动相连,使得第一滚轮2221可以沿滑移通道21a的内底壁滚动,且第一滚轮2221在滚动过程中可以带动连接部221运动,使得滑移件22沿滑移通道21a滑移,且第一滚轮2221可以使得滑移件22与滑移通道21a之间为滚动接触,减小了滑移件22与滑移通道21a之间的摩擦,便于滑移件22的顺利滑移,避免发生卡顿。
又例如,在图13的示例中,滑移槽21b还可以形成在滑移轨21的顶部,此时第一滚轮2221可以沿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滚动,同样可以减小滑移件22与滑移通道21a之间的摩擦。此外,滑移件22与滑移通道21a之间还可以为滑动接触。
具体地,第一滚轮222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滚轮2221在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保证了滑移件22滑移的稳定性。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第一滚轮2221为两个,两个第一滚轮2221在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且在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方向上,滑移槽21b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21之间,每个第一滚轮2221分别与连接部221转动相连,使得两个第一滚轮2221可以同时支撑连接部221,保证滑移件22稳定滑移。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滑动部222还包括第二滚轮2222,第二滚轮2222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第二滚轮2222沿滑移通道21a的侧壁滚动,使得滑移通道21a的侧壁可以导引第二滚轮2222滚动,使得滑移件22沿滑移通道21a的延伸方向滑移。其中,第二滚轮2222位于第一滚轮2221的竖向一侧,第二滚轮2222与滑移槽21b可以分别位于第一滚轮2221的竖向两侧,以便于第二滚轮2222的设置,且便于使得滑移通道21a的内壁与第二滚轮2222的轴向端面间隔设置,减小第二滚轮2222的阻力,进一步保证了滑移件22的顺利滑移。
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连接部221的内端具有第一支撑轴2211和第二支撑轴2212,第一滚轮2221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撑轴2211上,第二滚轮2222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支撑轴2212上,则连接部221结构简单,且方便了第一滚轮2221和第二滚轮2222的布置,保证滑移件22沿滑移通道21a顺利滑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滑动部222包括第三滚轮2223,第三滚轮2223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三滚轮2223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槽2223a,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具有与环形槽2223a配合的导向筋21h,导向筋21h沿滑移通道21a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第三滚轮2223转动时,第三滚轮2223可以沿导向筋21h滚动,此时第三滚轮2223既可以起到支撑连接部221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简化了滑动部222的结构。
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连接部221的内端可以具有第三支撑轴2213,第三滚轮2223可转动地设在第三支撑轴2213上;导向筋21h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为V形,环形槽2223a与导向筋21h相适配,进一步保证了第三滚轮2223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三滚轮2223沿滑移通道21a的延伸方向滚动。当然,导向筋21h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当然,第三滚轮2223的外周壁上还可以形成有环形筋,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形成有与环形筋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沿滑移通道21a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图11和图15所示,连接部221的外端通过关节轴承3与第一护板12相连,从而在保证连接部221可以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的前提下,使得连接部221可以相对于第一护板12运动,以适应列车1000不同的运行状态,且有利于提升列车1000对轨道2000的弯道、坡道的适应能力,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护板11为两个,两个第二护板11分别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进一步有效避免了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漏出而影响列车1000的整体感,便于保证护板组件1全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两个第二护板11均层叠在第一护板12的内侧,以便于保证列车1000的整体感,同时由于列车1000转弯时,位于拉伸侧的第一护板12具有向外的运动趋势,从而便于避免第一护板12与第二护板11发生干涉,且便于节省列车1000的占用空间,提升列车1000内部空间利用率。
当然,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护板11还可以为一个,此时第二护板11可以设在第一护板12上述两侧中的其中一侧;在图1的示例中,护板组件1还可以未设置第二护板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护板12为一个且第一护板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滑移组件2与相邻侧的车体200直接或间接相连,从而进一步简化了护板装置100,便于加工、组装和操作,便于分析计算。例如,在图4-图7的示例中,第一护板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滑移组件2,位于第一护板12同侧的两个滑移组件2间隔布置,保证第一护板12运动的稳定性。当然,第一护板12的两侧还可以分别设有一个滑移组件2,或者第一护板12的两侧还可以分别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滑移组件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护板12两侧的滑移组件2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护板1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第一护板12可以形成为整个板状结构,或者第一护板12可以包括多个子护板。
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中时,护板装置100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或侧面,则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或者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或者护板装置100还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侧面。
其中,当护板装置100至少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时,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也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和顶面,且护板装置100可以设在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在车体200的侧面的护板装置100的高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高度,使得在列车1000的高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有效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当护板装置100至少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时,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也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侧面,且设置在车体200的顶面的护板装置10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宽度,使得在列车1000的宽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同样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4中的BB’方向)可以与车体2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图4中的AA’方向)垂直,车体2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车体200的行驶方向平行。
可选地,护板装置100的边沿可以与相邻侧的车体200的边沿无缝衔接,则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有效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避免列车1000产生突兀感,便于提升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
可选地,护板装置100的边沿还可以遮挡相邻侧的车体200的边沿,则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与相邻侧的车体200之间具有重叠部分,使得列车1000在经过弯道时,护板装置100仍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下面参考图1-图15以五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护板装置100包括护板组件1和滑移组件2。
护板组件1包括两个第二护板11和一个第一护板12,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3和图4中的AA’方向)上,第一护板12的宽度大于第二护板11的宽度,两个第二护板11均与第一护板12层叠设置,两个第二护板11间隔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两侧,且两个第二护板11均层叠在第一护板12的内侧,两个第二护板11分别通过支架10与相邻侧车体200固定相连。
滑移组件2为四个,第一护板12的上述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滑移组件2,位于第一护板12的同侧的两个滑移组件2可以上下间隔设置,每个滑移组件2包括滑移配合的滑移轨21和滑移件22,滑移件22通过关节轴承3与第一护板12相连,滑移轨21固定设在车体200上。
具体地,如图5、图8、图11和图12所示,滑移轨21为管形且滑移轨21内限定出滑移通道21a,滑移轨21的顶部具有滑移槽21b,滑移槽21b沿滑移轨21的厚度方向贯穿滑移轨21以与滑移通道21a连通,滑移槽21b的宽度小于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滑移件22包括连接部221和滑动部222,滑动部222配合在滑移通道21a内滑移,连接部221的内端伸入滑移通道21a内与滑动部222相连,连接部221的外端由滑移槽21b伸出到滑移轨21外以通过关节轴承3与第一护板12相连。
如图8所示,滑移通道21a弯折延伸,且滑移通道21a可以包括第一段21c、第二段21d和第三段21e,第一段21c、第二段21d和第三段21e均沿直线延伸,第一段21c和第二段21d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段21e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段21d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为0°,使得第三段21e自第二段21d向内延伸;第一段21c与第二护板11相连,第一段21c和第二段21d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21f过渡相连,第二段21d和第三段21e之间通过第二过渡段21g过渡相连,第一过渡段21f可以在沿第一段21c至第二段21d的方向上、由外向内倾斜延伸,第二过渡段21g可以沿弧线延伸。
由此,列车1000在转弯时,拉伸侧的第一护板12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压缩侧的第一护板12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位于拉伸侧的、第一护板12两侧的滑移组件2的滑移轨21的间隔增大,第二段21d、第三段21e可以与第一护板12内外相对,以适应第一护板12的运动,位于压缩侧的、第一护板12两侧的滑移组件2的滑移轨21的间隔减小,第一段21c、第二段21d、第三段21e可以与第一护板12内外相对,以适应第一护板12的运动,从而滑移通道21a可以同时适应拉伸侧和压缩侧的第一护板12的运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滑动部222包括两个第一滚轮2221和一个第二滚轮2222,连接部221的内端具有第一支撑轴2211和第二支撑轴2212,第一滚轮2221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撑轴2211上,第二滚轮2222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支撑轴2212上;两个第一滚轮2221在滑移通道21a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滑移槽21b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21之间,每个第一滚轮222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一滚轮2221均沿滑移通道21a的内底壁滚动,第二滚轮2222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第二滚轮2222沿滑移通道21a的侧壁滚动,第二滚轮2222的轴向一端的端面与滑移通道21a的内壁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护板装置100可以设在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护板组件1的轮廓可以与车体200轮廓保持一致,护板装置100的高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高度,此时护板21的厚度方向可以为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4中的BB’方向)。其中,为提升护板组件1的适用性,第二护板12和第一护板12的上下两端可以分别沿光滑曲线、朝向靠近车体200宽度方向中心面的方向延伸,使得护板组件1可以更好地与车体200适配,进一步提升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但不限于此。
当列车1000经过弯道时,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分别形成拉伸侧和压缩侧,在拉伸侧、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增大,如果拉伸侧设有滑移组件2,每节车体200上均设有滑移轨21,两节车体200上滑移轨21之间的间隔增大,使得拉伸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每个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的层叠面积减小,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拉伸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如果在压缩侧设有滑移组件2,每节车体200上均设有滑移轨21,两节车体200上滑移轨21之间的间隔减小,使得拉伸侧滑移组件2的滑移件22相对滑移轨21滑移,滑移件22带动第一护板12运动,使得每个第二护板11与第一护板12之间的层叠面积增大,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压缩状态,保证护板组件1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结构简单、部件少、便于生产加工,且护板装置100原理简单,便于分析计算,且操作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且运行过程中,内部磨损较轻,有效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异响,保证乘客舒适性;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可以在护板组件2的外表面喷涂,使得护板组件2与车体200外饰一致,从而有效提升列车1000的整体感,保证列车1000外饰色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便于列车1000顺利通过弯道。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护板组件1包括第一护板12、且护板组件1未设置第二护板11。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护板11为一个,第二护板11设在第一护板12的一侧。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第一滚轮2221均沿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滚动。
实施例五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滑动部222的结构和滑移通道21a的结构不同。
如图15所示,滑动部222包括第三滚轮2223,第三滚轮2223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三滚轮2223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槽2223a,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具有与环形槽2223a配合的导向筋21h,导向筋21h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V形,且导向筋21h沿滑移通道21a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第三滚轮2223转动时,第三滚轮2223沿导向筋21h滚动。
滑移通道21a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具有止挡部21i,止挡部21i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止挡部21i将滑移通道21a分成沿滑移通道21a宽度方向分别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三滚轮2223在第二通道内滚动,避免第三滚轮2223脱离第二通道,滑移槽21b形成在第一通道的底壁上,连接部221可以向上通过滑移槽21b伸入第一通道内,并穿过两个止挡部21i之间的位置以伸入第二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位于所述列车上相邻的两节车体之间;
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滑移配合的滑移轨和滑移件,所述滑移件和所述滑移轨中的其中一个适于直接或间接设在车体上,所述滑移件和所述滑移轨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第一护板上;
所述滑移轨为管形且所述滑移轨内限定出滑移通道,所述滑移轨的顶部或底部具有滑移槽,所述滑移件包括连接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配合在所述滑移通道内滑移,所述连接部的内端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外端由所述滑移槽伸出到所述滑移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适于与车体直接或间接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护板层叠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一护板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所述滑移件沿所述滑移轨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沿所述滑移通道的内顶壁或内底壁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为多个且在所述滑移通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还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沿竖向延伸且沿所述滑移通道的侧壁滚动,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竖向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内端具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外周面上具有环形槽,所述滑移通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环形槽配合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沿所述滑移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外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护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护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护板均层叠在所述第一护板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为一个且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滑移组件与相邻侧的车体直接或间接相连。
11.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车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的边沿遮挡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或者与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无缝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侧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侧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顶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宽度。
15.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行驶。
CN201910365164.7A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111845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164.7A CN111845815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5164.7A CN111845815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815A CN111845815A (zh) 2020-10-30
CN111845815B true CN111845815B (zh) 2022-03-18

Family

ID=72966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5164.7A Active CN111845815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58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04545U1 (de) * 2009-04-01 2009-07-23 Hübner GmbH Windleitelement zur im wesentlichen außenhautbündiger Anbringung im Bereich des Übergangs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CN201580388U (zh) * 2010-01-07 2010-09-15 青岛四方新诚志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护板及其定位装置
CN203793345U (zh) * 2014-04-23 2014-08-27 株洲九方制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贯通道侧护板
CN10631446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吉林省金越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整体式结构城市轨道客车贯通道侧护板装置
CN107399335B (zh) * 2016-11-25 2018-11-20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贯通道侧护板
CN208789687U (zh) * 2018-09-27 2019-04-26 青岛宏达青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其侧护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815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240B (zh) 轨道客车车体
US8707871B2 (en) Self-steering device for railway vehicle
CA2384043A1 (en) Auto rack rail car with end closure
KR101431308B1 (ko) 창호의 창문 거동 장치
EP2371653B1 (en) Railway vehicle with sliding doors
US4567817A (en) Exhaust-gas offtake for a track-guided vehicle propelled by combustion-energy
CN111845815B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2608779U (zh) 高速动车组用外风挡
US20050011399A1 (en) Automated people mover (APM) monorail system
CN111845814B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EP3862242B1 (en) Cable car and cable car curve passing structure
US5368396A (en) Roller and track arrangement for sliding members, and structures embodying such arangements
CN214396723U (zh) 一种高铁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伸缩装置
CN110450795A (zh) 车厢以及货物运输车
US20230392424A1 (en) Linear guide without guide rail
CN215204851U (zh) 一种高铁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移动侧盒
CN113799802B (zh) 一种大开度轨道交通站台门
CN103129571A (zh) 轨道车辆车端内风挡及其安装与使用方法
KR101432010B1 (ko) 창호의 창문 거동 장치
CN112046517B (zh) 轨道交通车辆疏散门踏板结构、疏散门及轨道交通车辆
CN209852305U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US20230039798A1 (en) Door system for a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
JP2021011256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ゲート装置
JP5253783B2 (ja) 鉄道車両用引戸装置
KR101477952B1 (ko) 창호의 창문 거동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