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454A -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454A
CN111845454A CN202010726154.4A CN202010726154A CN111845454A CN 111845454 A CN111845454 A CN 111845454A CN 202010726154 A CN202010726154 A CN 202010726154A CN 111845454 A CN111845454 A CN 111845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charging station
dimensional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61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5454B (zh
Inventor
汪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汪永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汪永强 filed Critical 汪永强
Priority to CN2020107261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454B/zh
Priority to CN202110610505.XA priority patent/CN114132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5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07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79Retrieval, searching and output of POI information, e.g. hotels, restaurants, shops, filling stations, parking facil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2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drive range estimation, e.g. of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travel 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4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定位标记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所述定位标记模块用于对充电站和服务点在二维模型上进行定位和标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分析最佳充电休息的地点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根据导航路线的距离与当前电量的续航里程分析是否需要中途充电,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分析出最佳的休息和充电时间点和充电地址,避免出现新能源汽车在旅途的路途中出现无法行驶的尴尬局面,为用户的驾驶出行保驾护航。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尾气排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在不断的加重,因为,一种依靠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虽然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供电问题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并且,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当驾驶新能源汽车长途行驶时,可能会在路途中出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够,续航里程范围内又没有充电桩可以充电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出行体验和驾驶体验;
2、当新能源汽车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确定最佳的供电服务的位置,使得可能在路途中错过最佳等待供电的位置,导致供电的等待时长增加,影响自驾体验;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能耗预测模块、控制终端、定位标记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作为放电监控预警的前提条件,所述能耗预测模块用于预测驾驶员当前驾驶习惯下的新能源汽车能耗,因为不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不同,为了使得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机的把控更加的精准,所以需要根据驾驶员的历史驾驶耗能预测当前的电能消耗,所述控制终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所述定位标记模块用于对充电站和服务点在二维模型上进行定位和标记,以便于根据二维坐标系中的具体坐标值计算出充电站和服务点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分析最佳充电休息的地点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避免新能源汽车在驾驶的图中出现电量不足导致无法继续驾驶的情况,同时,也为路途节约了时间;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和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能耗预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
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还包括消息推送单元,所述消息推送单元用于将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推送给驾驶员,告知驾驶员最佳的电量补给地点以及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
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消息推送单元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距离检测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
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用于导入用户的出行导航路线信息,包括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长度,通过蓝牙连接和传输出行信息,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根据能耗预测模块所预测的当前新能源汽车百公里耗电量来进一步精准预测剩余续航里程,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里程,配合电量监测单元所监测的当前电量和第三方导入单元所导入的路途长度确定是否需要中途补给充电,所述车辆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以便于不断的更新二维模型中新能源汽车的位置;
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和距离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所述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数据库和控制单元;
所述数据库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信息进行存储,以便于根据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信息预测当前百公里耗电量,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库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能耗预测模块包括数据调取单元和耗电量预测单元;
所述数据调取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并将调取的信息发送至耗电量预测单元,所述耗电量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预测当前的百公里耗电量,以便于根据当前剩余电量预测剩余电量的行驶里程;
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耗电量预测单元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标记模块包括模型建立单元、二维模型、坐标赋予单元、充电站标记单元和服务点标记单元;
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以便于确定新能源汽车与不同位置的充电站之间的距离,分析并选择最佳的充电站进行充电和休息,所述二维模型用于体现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以及标记充电站的位置,所述坐标赋予单元用于赋予建立之后的二维模型二维直角坐标系,便于对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和服务点距离新能源汽车的距离进行计算,以便于计算出最佳的充电补给充电站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地点,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用于将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每一个充电站标记在二维模型上,并赋予每一个充电站以坐标值,便于计算每一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的距离,以便于选择最佳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
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二维模型,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服务点标记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所述坐标赋予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
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所述位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二维模型上供电服务点的位置以及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等待供电位置;
所述二维模型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数据调取单元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的耗电量P,组成每公里耗电量的集合P={P1,P2,P3,...,Pn},其中,n表示新能源汽车行驶了n公里,n≤500,是为了取最近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的每公里耗电量,一方面,避免数据过于庞大,导致系统运算能力降低,另一方面,使得调取的数据更加的具有参考价值,根据下列公式对n公里的平均耗电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62
表示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耗电量;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P100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63
这里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耗电量P来计算百公里耗电量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对于新能源汽车电量的把控更加的精准,因为不同的驾驶习惯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导入用户的行程总里程为L公里,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监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当前电量为Q,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电量Q的续航里程LQ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64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足以抵达目的地,不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不足以抵达目的地,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其中,a表示设定的续航里程波动阈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LQ≤L+a时,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所述坐标赋予单元以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为圆心赋予二维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新能源汽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值为(0,0),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进行标记,并通过坐标赋予单元赋予充电站以坐标值(Xi,Yi),其中,i表示二维模型中的第i个充电站;
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维模型中的每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71
其中,Li为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与充电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因为充电站都建设在主干道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所以,直线距离Li即可近似看做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真实距离;
所述距离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当前旅途的行驶里程为L,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新能源汽车从开始旅途到充电补给的行驶里程L
L=Li+L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72
时,选择对应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所述消息推送单元将充电站的位置信息推送给用户,并提醒驾驶员在该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和休息,其中,b表示设定的距离阈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LQ<Li时,表明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量无法抵达最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需要等待救援车辆供电,所述服务点标记单元将二维模型中的服务点标记在二维模型中,所述坐标赋予单元赋予服务点以坐标值(xi,yi),所述位置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一个服务点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081
当li>LQ时,所述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原地等待救援车辆前来供电;
当li≤LQ时,所述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行驶至第i个服务点等待救援车辆供电。
所述服务点是指救援车辆可以以最快速度抵达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供电的地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驾驶员的历史驾驶数据,分析并计算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量预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值,导入新能源汽车出行的导航路线,根据导航路线的距离与当前电量的续航里程分析是否需要中途充电,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分析出最佳的休息和充电时间点和充电地址,避免出现新能源汽车在旅途的路途中出现无法行驶的尴尬局面,为用户的驾驶出行保驾护航。
2、在无法进行充电需要等待服务点的供电车辆前来供电时,可以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计算并分析出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位置,减少新能源汽车等待供电的时长,实现最快速度的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的二维模型和二维直角坐标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能耗预测模块、控制终端、定位标记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作为放电监控预警的前提条件,能耗预测模块用于预测驾驶员当前驾驶习惯下的新能源汽车能耗,因为不同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不同,为了使得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机的把控更加的精准,所以需要根据驾驶员的历史驾驶耗能预测当前的电能消耗,控制终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定位标记模块用于对充电站和服务点在二维模型上进行定位和标记,以便于根据二维坐标系中的具体坐标值计算出充电站和服务点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分析最佳充电休息的地点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避免新能源汽车在驾驶的图中出现电量不足导致无法继续驾驶的情况,同时,也为路途节约了时间;
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和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能耗预测模块的输入端,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
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还包括消息推送单元,消息推送单元用于将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推送给驾驶员,告知驾驶员最佳的电量补给地点以及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
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消息推送单元的输入端。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距离检测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
第三方导入单元用于导入用户的出行导航路线信息,包括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长度,通过蓝牙连接和传输出行信息,电量监测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根据能耗预测模块所预测的当前新能源汽车百公里耗电量来进一步精准预测剩余续航里程,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里程,配合电量监测单元所监测的当前电量和第三方导入单元所导入的路途长度确定是否需要中途补给充电,车辆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以便于不断的更新二维模型中新能源汽车的位置;
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和距离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
控制终端包括数据库和控制单元;
数据库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信息进行存储,以便于根据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信息预测当前百公里耗电量,控制单元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
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库的输入端。
能耗预测模块包括数据调取单元和耗电量预测单元;
数据调取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并将调取的信息发送至耗电量预测单元,耗电量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预测当前的百公里耗电量,以便于根据当前剩余电量预测剩余电量的行驶里程;
数据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入端,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耗电量预测单元的输入端。
定位标记模块包括模型建立单元、二维模型、坐标赋予单元、充电站标记单元和服务点标记单元;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以便于确定新能源汽车与不同位置的充电站之间的距离,分析并选择最佳的充电站进行充电和休息,二维模型用于体现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以及标记充电站的位置,坐标赋予单元用于赋予建立之后的二维模型二维直角坐标系,便于对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和服务点距离新能源汽车的距离进行计算,以便于计算出最佳的充电补给充电站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地点,充电站标记单元用于将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每一个充电站标记在二维模型上,并赋予每一个充电站以坐标值,便于计算每一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的距离,以便于选择最佳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数据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
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二维模型,充电站标记单元、服务点标记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坐标赋予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
数据分析模块包括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
补给点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位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二维模型上供电服务点的位置以及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等待供电位置;
二维模型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入端,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数据调取单元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的耗电量P,组成每公里耗电量的集合P={P1,P2,P3,...,Pn},其中,n表示新能源汽车行驶了n公里,n≤500,是为了取最近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的每公里耗电量,一方面,避免数据过于庞大,导致系统运算能力降低,另一方面,使得调取的数据更加的具有参考价值,根据下列公式对n公里的平均耗电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31
其中,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32
表示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耗电量;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P100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33
这里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耗电量P来计算百公里耗电量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对于新能源汽车电量的把控更加的精准,因为不同的驾驶习惯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同。
第三方导入单元导入用户的行程总里程为L公里,电量监测单元监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当前电量为Q,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电量Q的续航里程LQ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34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足以抵达目的地,不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不足以抵达目的地,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其中,a表示设定的续航里程波动阈值。
当LQ≤L+a时,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坐标赋予单元以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为圆心赋予二维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新能源汽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值为(0,0),充电站标记单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进行标记,并通过坐标赋予单元赋予充电站以坐标值(Xi,Yi),其中,i表示二维模型中的第i个充电站;
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维模型中的每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41
其中,Li为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与充电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因为充电站都建设在主干道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所以,直线距离Li即可近似看做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真实距离;
距离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当前旅途的行驶里程为L,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新能源汽车从开始旅途到充电补给的行驶里程L
L=Li+L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42
时,选择对应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消息推送单元将充电站的位置信息推送给用户,并提醒驾驶员在该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和休息,其中,b表示设定的距离阈值。
当LQ<Li时,表明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量无法抵达最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需要等待救援车辆供电,服务点标记单元将二维模型中的服务点标记在二维模型中,坐标赋予单元赋予服务点以坐标值(xi,yi),位置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一个服务点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51
当li>LQ时,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原地等待救援车辆前来供电;
当li≤LQ时,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行驶至第i个服务点等待救援车辆供电。
服务点是指救援车辆可以以最快速度抵达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供电的地点。
实施例一:
数据调取单元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的耗电量P,组成每公里耗电量的集合P={P1,P2,P3,...,Pn},其中,n表示新能源汽车行驶了n公里,n≤500,根据下列公式对n公里的平均耗电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52
其中,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53
表示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耗电量;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P100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54
第三方导入单元导入用户的行程总里程为L=300公里,电量监测单元监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当前电量为Q=60kWh,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电量Q的续航里程LQ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61
LQ=387.1≥L+a=300+50,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足以抵达目的地,不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其中,a=50表示设定的续航里程波动阈值。
实施例二:
数据调取单元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的耗电量P,组成每公里耗电量的集合P={P1,P2,P3,...,Pn},其中,n表示新能源汽车行驶了n公里,n≤500,根据下列公式对n公里的平均耗电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62
其中,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63
表示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耗电量;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P100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64
第三方导入单元导入用户的行程总里程为L=300公里,电量监测单元监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当前电量为Q=50kWh,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电量Q的续航里程LQ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65
LQ=322.5≤L+a=300+50,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不足以抵达目的地,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其中,a表示设定的续航里程波动阈值。
LQ≤L+a时,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100公里的二维模型,坐标赋予单元以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为圆心赋予二维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新能源汽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值为(0,0),充电站标记单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进行标记,并通过坐标赋予单元赋予充电站以坐标值(Xi,Yi),其中,i表示二维模型中的第i个充电站;
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维模型中的每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BDA0002601787650000171
其中,Li为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与充电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因为充电站都建设在主干道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所以,直线距离Li即可近似看做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真实距离;
距离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当前旅途的行驶里程为L=100,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新能源汽车从开始旅途到充电补给的行驶里程L
L=Li+L
0≤L-150≤b=50,选择对应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消息推送单元将充电站的位置信息推送给用户,并提醒驾驶员在该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和休息,其中,b=50表示设定的距离阈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能耗预测模块、控制终端、定位标记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作为放电监控预警的前提条件,所述能耗预测模块用于预测驾驶员当前驾驶习惯下的新能源汽车能耗,所述控制终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所述定位标记模块用于对充电站和服务点在二维模型上进行定位和标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分析最佳充电休息的地点和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和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能耗预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
该放电监控预警系统还包括消息推送单元,所述消息推送单元用于将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推送给驾驶员,告知驾驶员最佳的电量补给地点以及最佳的等待救援供电的地点;
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消息推送单元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距离检测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
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用于导入用户的出行导航路线信息,包括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长度,通过蓝牙连接和传输出行信息,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进行实时监测,所述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里程,所述车辆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
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和距离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控制终端的输入端,所述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定位标记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数据库和控制单元;
所述数据库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信息进行存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库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耗预测模块包括数据调取单元和耗电量预测单元;
所述数据调取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并将调取的信息发送至耗电量预测单元,所述耗电量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耗电量信息预测当前的百公里耗电量;
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数据调取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耗电量预测单元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模块包括模型建立单元、二维模型、坐标赋予单元、充电站标记单元和服务点标记单元;
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所述二维模型用于体现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以及标记充电站的位置,所述坐标赋予单元用于赋予建立之后的二维模型二维直角坐标系,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用于将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半径为R的每一个充电站标记在二维模型上,并赋予每一个充电站以坐标值,以便于选择最佳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
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二维模型,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服务点标记单元和车辆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所述坐标赋予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二维模型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
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以及电池电量分析出最佳的充电站,所述位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二维模型上供电服务点的位置以及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分析,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等待供电位置;
所述二维模型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和位置分析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取单元从数据库中调取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每公里的耗电量P,组成每公里耗电量的集合P={P1,P2,P3,...,Pn},其中,n表示新能源汽车行驶了n公里,n≤500,根据下列公式对n公里的平均耗电量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44
表示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耗电量;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P100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导入单元导入用户的行程总里程为L公里,所述电量监测单元监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当前电量为Q,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当前电量Q的续航里程LQ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43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足以抵达目的地,不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当LQ≤L+a时,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不足以抵达目的地,需要在旅途中进行充电;
其中,a表示设定的续航里程波动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LQ≤L+a时,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所述坐标赋予单元以新能源汽车当前位置为圆心赋予二维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新能源汽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值为(0,0),所述充电站标记单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圆心半径为R的二维模型中的充电站进行标记,并通过坐标赋予单元赋予充电站以坐标值(Xi,Yi),其中,i表示二维模型中的第i个充电站;
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维模型中的每个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51
其中,Li为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位置与充电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因为充电站都建设在主干道旁,便于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所以,直线距离Li即可近似看做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真实距离;
所述距离检测单元检测用户当前旅途的行驶里程为L,所述补给点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新能源汽车从开始旅途到充电补给的行驶里程L
L=Li+L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52
时,选择对应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所述消息推送单元将充电站的位置信息推送给用户,并提醒驾驶员在该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和休息,其中,b表示设定的距离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LQ<Li时,表明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量无法抵达最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补给,需要等待救援车辆供电,所述服务点标记单元将二维模型中的服务点标记在二维模型中,所述坐标赋予单元赋予服务点以坐标值(xi,yi),所述位置分析单元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一个服务点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距离li
Figure FDA0002601787640000061
当li>LQ时,所述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原地等待救援车辆前来供电;
当li≤LQ时,所述信息推送单元向用户推送消息,提醒驾驶员行驶至第i个服务点等待救援车辆供电。
CN202010726154.4A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Active CN111845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6154.4A CN111845454B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CN202110610505.XA CN114132221A (zh) 2020-07-25 2020-07-25 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6154.4A CN111845454B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0505.XA Division CN114132221A (zh) 2020-07-25 2020-07-25 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454A true CN111845454A (zh) 2020-10-30
CN111845454B CN111845454B (zh) 2021-07-13

Family

ID=7294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0505.XA Pending CN114132221A (zh) 2020-07-25 2020-07-25 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CN202010726154.4A Active CN111845454B (zh) 2020-07-25 2020-07-25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0505.XA Pending CN114132221A (zh) 2020-07-25 2020-07-25 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1322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9856A (zh) * 2022-09-01 2022-10-0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宽体车及其充电方法、监控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07607A (zh) * 2023-12-15 2024-01-16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状态提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888A (zh) * 2009-10-23 2011-05-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JP2012002667A (ja) * 2010-06-17 2012-01-05 Nissan Motor Co Ltd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情報提供方法
CN102622907A (zh) * 2011-01-28 2012-08-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电动车的驾驶辅助方法及驾驶辅助系统
CN104316068A (zh) * 2014-11-14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电动汽车的导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138750A1 (en) * 2014-07-29 2017-05-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Charging at Charging Stations for Range Extension
CN106740222A (zh) * 2017-01-11 2017-05-31 贵州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
CN108307347A (zh) * 2017-05-18 2018-07-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车载自组网的分布式电动汽车充电信息分发方法
CN111427361A (zh) * 2020-04-21 2020-07-17 浙江欣奕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充方法、回充装置及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888A (zh) * 2009-10-23 2011-05-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JP2012002667A (ja) * 2010-06-17 2012-01-05 Nissan Motor Co Ltd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情報提供方法
CN102622907A (zh) * 2011-01-28 2012-08-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电动车的驾驶辅助方法及驾驶辅助系统
US20170138750A1 (en) * 2014-07-29 2017-05-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Charging at Charging Stations for Range Extension
CN104316068A (zh) * 2014-11-14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电动汽车的导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40222A (zh) * 2017-01-11 2017-05-31 贵州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
CN108307347A (zh) * 2017-05-18 2018-07-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车载自组网的分布式电动汽车充电信息分发方法
CN111427361A (zh) * 2020-04-21 2020-07-17 浙江欣奕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充方法、回充装置及机器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9856A (zh) * 2022-09-01 2022-10-0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宽体车及其充电方法、监控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07607A (zh) * 2023-12-15 2024-01-16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状态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17407607B (zh) * 2023-12-15 2024-03-08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状态提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2221A (zh) 2022-03-04
CN111845454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1797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80854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1497679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能耗监测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8973744B (zh) 蓄电池交换系统、管理伺服器及蓄电池管理方法
US9568329B2 (en) Energy replenishment quantity control system
US20220024347A1 (en) Determining a minimum state of charge for an energy storage means of a vehicle
CN113135100A (zh) 车辆的充电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US8694232B2 (en) Method of predicting energy consumption,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1184545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监控预警系统
US8996213B2 (en) Charge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motor vehicle
US20190143831A1 (en) Determining a charging requirement for an energy storage means of a vehicle
CN111086413A (zh) 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1625398A (zh) 一种纯电动车电池寿命计算及报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814032B2 (en) Electrified vehicle control with dynamic segment-based distance-to-empty (DTE)
CN10785656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平均能耗计算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CN10866306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及其预估方法
WO2014034298A1 (ja) 航続可能距離表示システム
KR20140060751A (ko) 전기자동차의 주행가능 거리 안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2557922A (zh) 一种针对电动公交车的剩余电量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3469301A (zh) 基于运行数据分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10733382B (zh) 一种车载设备用电源智能管理系统
KR20150052965A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량 결정 방법
CN114043875B (zh) 基于大数据的剩余里程预估偏差分析方法和系统
KR102371424B1 (ko) Bms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차량 통합관리시스템
KR101724733B1 (ko) 순간 연비 산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Room 704, building 5, No. 556, Chang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199 He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Yongq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