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0923B -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0923B
CN111840923B CN202010822933.4A CN202010822933A CN111840923B CN 111840923 B CN111840923 B CN 111840923B CN 202010822933 A CN202010822933 A CN 202010822933A CN 111840923 B CN111840923 B CN 111840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way valve
crankshaft
sliding block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2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40923A (zh
Inventor
郑鹏远
李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229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0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40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0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18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elements, i.e. platforms, having a circulating, nutating or rotating movement, generated by oscillating movement of the user, e.g. platforms wobbling on a centrally arranged spherical suppo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包括运动激励装置、上肢运动机构,上肢运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运动激励装置包括长、短连杆、曲轴,曲轴设置有两个长短不同的曲柄,长、短曲柄分别连接长、短连杆,长、短连杆分别驱动一个滑块升降,长连杆驱动的滑块驱动滑块连接板上升,短连杆驱动的滑块通过为升降气缸充气使滑块连接板上升,滑块连接板上升高度取决于两者高度中大的高度,滑块连接板上固定冲击杆和行程板,冲击杆上端正对空心管上、下侧设置的上球孔、下圆孔,上球孔、圆球、下圆孔、冲击杆直径依次变小,空心管与储球仓连通,行程板通过控制换向阀实现冲击杆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复位,实现对患者训练过程中激励。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属于康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装置由于其安全、易操作,广泛用于康复训练行业中,且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目前一些康复训练器对患者康复训练过于单调,对患者康复过程没有激励效果,患者对康复兴趣不高,即使一些康复训练器带有娱乐互动功能,但大多是采用机械结构与电气控制、多媒体互动相结合,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
本申请采用双侧上肢同步运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曲轴上设置有两个长度不等的曲柄,长的曲柄通过长的连杆驱动滑块升降,来实现冲击杆的升降,短曲柄通过短连杆驱动滑块升降,滑块驱动运动气缸为升降气缸充气,升降气缸驱动冲击杆的升降,患者上肢运动范围小时,升降气缸驱动冲击杆上升的高度小,冲击杆高度保持持续升高,直至将圆球顶出,患者上肢运动范围达到设定范围时,冲击杆上升高度可直接或几次累计将圆球顶出,激励患者的康复兴趣;圆球放置在储球仓内,储球仓内圆球通过重力滚动到通过空心管后侧端部,后侧端部上、下侧分别设置上球孔、下圆孔,上球孔大于下圆孔直径,圆球直径大小介于上球孔、下圆孔直径之间,实现冲击杆穿过下圆孔将圆球从上球孔顶出;冲击杆连接行程板,行程板的上端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上触板,行程板的下部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下触板,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均位于下触板与上触板之间,实现冲击杆将圆球顶出后,下触板触碰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时冲击杆下移到极限位置,同时上触板触板触碰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上肢同步运动,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曲轴设置有两个长短不同的曲柄,两个曲柄又分别连接长度不同的连杆,其中的长连杆分别通过滑块驱动冲击杆上移、短连杆驱动滑块移动带动运动气缸为升降气缸充气,升降气缸驱动冲击干上移,两个连杆使冲击杆上升距离不同,激励患者双侧上肢向前移动的双侧上肢训练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包括底座1、运动激励装置2、上肢运动机构3、圆球,所述的上肢运动机构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上肢运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
所述的运动激励装置2包括长连杆203、曲轴204、储球仓213、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立柱221,所述的曲轴204左、右端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曲轴204左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左曲轴段2042,左曲轴段2042转动安装长连杆203的一端,曲轴204右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右曲轴段2041,右曲轴段2041转动安装短连杆226的一端,左曲轴段2042、右曲轴段2041位于曲轴204的同一侧;
所述的底座1前端固定立柱221,立柱221的后侧的左、右侧方别固定左导轨208、右导轨220,左导轨208、右导轨220沿着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左导轨208上滑动安装左上滑块211、左下滑块227,左下滑块227与长连杆203的另一端铰接,右导轨220上滑动安装右下滑块222、右上滑块219,右下滑块222铰接短连杆226的另一端,右下滑块222同时还固定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运动气缸225固定在立柱221上;
所述的右上滑块219、左上滑块211同时固定滑块连接板210,滑块连接板210上固定冲击杆212,滑块连接板210固定行程板218,行程板218的上端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上触板2181,行程板218的下部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下触板2182,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均位于下触板2182与上触板2181之间;
所述的立柱221上端固定储球仓213,储球仓213下端固定有连通至腔内的空心管215,空心管215向后穿过立柱221后,向后侧下方伸出,空心管215后侧下方的端部设置有堵头,储球仓213内盛放多个圆球,空心管215的内孔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上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上球孔2151,上球孔2151的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下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下圆孔2152,下圆孔2152的直径小于圆球直径,但大于冲击杆212的直径,所述的下圆孔2152、上球孔2151、冲击杆212同轴设置,底座1上固定有圆球滑道232,用于将冲击杆212从上球孔2151顶出的圆球导入到固定在底座1上的球箱231内;
所述的滑块连接板210固定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升降气缸207固定在立柱221上,所述的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出气口B1连通,升降气缸207的出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进气口A1连通,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二230后均与大气连通,所述的两位两通阀217的进气口A2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回气口T1连通后连接单向阀一229,单向阀一229与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单向阀一229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出气,所述的单向阀二230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进气。
所述的冲击杆212上移穿过下圆孔2152,并将圆球从上球孔2151顶出时,下触板2182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出气口B1连通,进气口A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连通;滑块连接板210下移到下端极限位置时,上触板2181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进气口A1连通,出气口B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断开。
所述的左曲轴段2042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大于右曲轴段2041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
所述的升降气缸207的活塞直径大于运动气缸225的活塞直径。
所述的圆球滑道232呈L形,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向右侧、上侧伸出,上球孔2151位于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内,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设置有挡板2071,防止圆球从滑道形一边端部向右滚落,圆球滑道232的L形另一边向左侧、下侧伸出,下端位于球箱231的上方。圆球滑道232固定在滑道架228上,滑道架228固定在底座1上。
所述的上肢运动机构包括左上肢杆301、转轴302,所述的转轴302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转轴302的左、右部分别转动安装在一个转轴架303上,转轴架303固定在底座1上,转轴30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左上肢杆301、右上肢杆304的下端,右上肢杆304上端固定右手柄305,左上肢杆301上端固定左手柄,所述的底座1呈左右对称结构,右上肢杆304与左上肢杆301关于底座1左右对称设置;转轴302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
所述的转轴302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的结构为:所述的转轴302中间固定带轮一202,带轮一202通过同步带201与带轮二206形成带传动,曲轴204的中间设置有中间曲轴段2043,中间曲轴段2043固定带轮二206,中间曲轴段2043与曲轴204左、右端同轴设置,曲轴204左、右端均转动安装在一个曲轴架205上,曲轴架205固定在底座1上。
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还包括座椅所述的座椅4固定在底座1上,座椅4位于底座1的后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右下滑块222固定气缸连接架224,气缸连接架224固定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
所述的立柱221上端设置的立柱方孔2211,空心管215穿过立柱方孔22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双侧上肢同步运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曲轴上设置有两个长度不等的曲柄,长的曲柄通过长的连杆驱动滑块升降,来实现冲击杆的升降,短曲柄通过短连杆驱动滑块升降,滑块驱动运动气缸为升降气缸充气,升降气缸驱动冲击杆的升降,患者上肢运动范围小时,升降气缸驱动冲击杆上升的高度小,冲击杆高度保持持续升高,直至将圆球顶出,患者上肢运动范围达到设定范围时,冲击杆上升高度可直接或几次累计将圆球顶出,激励患者的康复兴趣;圆球放置在储球仓内,储球仓内圆球通过重力滚动到通过空心管后侧端部,后侧端部上、下侧分别设置上球孔、下圆孔,上球孔大于下圆孔直径,圆球直径大小介于上球孔、下圆孔直径之间,实现冲击杆穿过下圆孔将圆球从上球孔顶出;冲击杆连接行程板,行程板的上端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上触板,行程板的下部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下触板,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均位于下触板与上触板之间,实现冲击杆将圆球顶出后,下触板触碰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时冲击杆下移到极限位置,同时上触板触板触碰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的操纵杆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上肢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肢运动机构与 曲轴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运动激励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运动激励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运动激励装置圆球滚落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行程板与两位四通阀、两位两通阀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其M向展开升降气缸与运动气缸连接的气压原理图。
图8升降气缸与运动气缸连接的气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运动激励装置、3-上肢运动机构、4-座椅、201-同步带、202-带轮一、203-长连杆、204-曲轴、205-曲轴架、206-带轮二、207-升降气缸、208-左导轨、209-左铰接板、210-滑块连接板、211-左上滑块、212-冲击杆、213-储球仓、214-球仓架、215-空心管、216-两位四通阀、217-两位两通阀、218-行程板、219-右上滑块、220-右导轨、221-立柱、222-右下滑块、223-右铰接座、224-气缸连接架、225-运动气缸、226-短连杆、227-左下滑块、228-滑道架、229-单向阀一、230-单向阀二、231-球箱、232-圆球滑道、301-左上肢杆、302-转轴、303-转轴架、304-右上肢杆、305-右手柄、2041-右曲轴段、2042-左曲轴段、2043-中间曲轴段、2071-挡板、2151-上球孔、2152-下圆孔、2181-上触板、2182-下触板、2211-立柱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8,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包括底座1、运动激励装置2、上肢运动机构3、座椅4、圆球,以患者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定义本申请的方向,以便描述本申请,所述的底座1呈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上肢运动机构包括左上肢杆301、转轴302、转轴架303、右上肢杆304、右手柄305、左手柄,所述的转轴302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转轴302的左、右部分别转动安装在一个转轴架303上,转轴架303固定在底座1上,转轴30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左上肢杆301、右上肢杆304的下端,右上肢杆304上端固定右手柄305,左上肢杆301上端固定左手柄,右上肢杆304与左上肢杆301关于底座1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的座椅4固定在底座1上,且位于右上肢杆304与左上肢杆301之间的后侧位置。
所述的运动激励装置2包括同步带201、带轮一202、长连杆203、曲轴204、曲轴架205、带轮二206、升降气缸207、左导轨208、左铰接板209、滑块连接板210、左上滑块211、冲击杆212、储球仓213、球仓架214、空心管215、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行程板218、右上滑块219、右导轨220、立柱221、右下滑块222、右铰接座223、气缸连接架224、运动气缸225、短连杆226、左下滑块227、滑道架228、单向阀一229、单向阀二230、球箱231、圆球滑道232,所述的转轴302中间固定带轮一202,带轮一202通过同步带201与带轮二206形成带传动,带轮二206位于带轮一202的前侧,所述的曲轴204左、右端均转动安装在一个曲轴架205上,曲轴架205固定在底座1上,曲轴204左、右端同轴设置,曲轴204左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左曲轴段2042,左曲轴段2042转动安装长连杆203的一端,曲轴204右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右曲轴段2041,右曲轴段2041转动安装短连杆226的一端,曲轴204的中间设置有中间曲轴段2043,中间曲轴段2043固定带轮二206,中间曲轴段2043与曲轴204左、右端同轴设置。左曲轴段2042、右曲轴段2041位于曲轴204的同一侧。左曲轴段2042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大于右曲轴段2041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
所述的底座1前端固定立柱221的下端,立柱221沿着上下方向竖直设置,立柱221的后表面的左、右侧方别固定左导轨208、右导轨220,左导轨208、右导轨220沿着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左导轨208上滑动安装左上滑块211、左下滑块227,左上滑块211位于左下滑块227的上侧,左下滑块227固定左铰接板209,左铰接板209与长连杆203的另一端铰接,右导轨220上滑动安装右下滑块222、右上滑块219,右下滑块222位于右上滑块219的下侧,右下滑块222固定右铰接座223,右铰接座223铰接短连杆226的另一端,右下滑块222同时还固定气缸连接架224,气缸连接架224固定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运动气缸225固定在立柱221的右侧壁上,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向上伸出。
所述的右上滑块219、左上滑块211同时固定滑块连接板210,滑块连接板210上固定冲击杆212,冲击杆212向上伸出,滑块连接板210的右端固定行程板218的下端,行程板218的上端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上触板2181,行程板218的下部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下触板2182,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均位于下触板2182与上触板2181之间。
所述的立柱221上端固定球仓架214,球仓架214固定储球仓213,储球仓213下端固定有连通至腔内的空心管215,空心管215穿过立柱221上端设置的立柱方孔2211,向后侧下方伸出,空心管215呈L形,其L形一端固定在储球仓213下端,L形另一端向后侧下方伸出,空心管215后侧下方的端部设置有堵头,储球仓213内盛放多个圆球,空心管215的内孔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上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上球孔2151,上球孔2151的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下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下圆孔2152,下圆孔2152的直径小于圆球直径,但大于冲击杆212的直径。所述的下圆孔2152、上球孔2151、冲击杆212同轴设置。
所述的圆球滑道232呈L形,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向右侧、上侧伸出,上球孔2151位于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内,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设置有挡板2071,防止圆球从滑道形一边端部向右滚落,圆球滑道232的L形另一边向左侧、下侧伸出,下端位于球箱231的上方。圆球滑道232固定在滑道架228上,滑道架228固定在底座1上。
所述的滑块连接板210固定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升降气缸207固定在立柱221上,升降气缸207的活塞直径大于运动气缸225的活塞直径。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向上伸出。
所述的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出气口B1连通,升降气缸207的出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进气口A1连通,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二230后均与大气连通。所述的两位两通阀217的进气口A2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回气口T1连通后连接单向阀一229,单向阀一229与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单向阀一229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出气,所述的单向阀二230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进气。
所述的冲击杆212上移穿过下圆孔2152,并将圆球从上球孔2151顶出时,下触板2182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出气口B1连通,进气口A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连通;滑块连接板210下移到下端极限位置时,上触板2181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进气口A1连通,出气口B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断开。
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坐在座椅4上,患者一侧上肢能够运动带动另一侧上肢运动,或者两侧上肢都能够运动,但肌力弱而需要训练,右手握住右手柄305,左手握住左手柄,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向前运动,转轴302上固定的带轮一202转动,通过同步带201带动带轮二206转动,曲轴204转动,长连杆203、短连杆226分别驱动左下滑块227、右下滑块222向上滑动,运动气缸225将空气通过单向阀一229、两位四通阀216压入到升降气缸207的下腔,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推动滑块连接板210上升,同时,长连杆203推动的左下滑块227直接推动滑块连接板210上升,由于长连杆203的长度大于短连杆226的长度,且左曲轴段2042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大于右曲轴段2041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曲轴204转动相同角度时,左下滑块227上升的位移大于右下滑块222上升的距离;
如果患者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从后向前移动到设定的距离,例如健康人上肢运动范围,而此时升降气缸207的出气口将空气通过两位四通阀216的进气口A1经压力口P1压入到大气,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从两位四通阀216的出气口B1经回气口T1、单向阀一229、单向阀二230吸气,同时左下滑块227直接将滑块连接板210上升的位置,使冲击杆212穿过下圆孔2152,将空心管215后侧下方的端部内的圆球从上球孔2151顶出,滚落到圆球滑道232内,并依靠重力滚落到球箱231内,下触板2182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出气口B1连通,进气口A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连通,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和大气连通,滑块连接板210依靠重力下移到下端极限位置,上触板2181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进气口A1连通,出气口B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断开;
而如果患者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从后向前不能达到设定的距离时,运动气缸225将空气通过单向阀一229、两位四通阀216压入到升降气缸207的下腔,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推动滑块连接板210上升一段距离,同时长连杆203驱动左下滑块227上移带动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一段距离,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的高度为运动气缸225通过压缩空气推动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高度和长连杆203推动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上升高度中,两个高度值中大的那个高度,患者向后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左下滑块227下移复位,右下滑块222下移复位,右下滑块222下移,运动气缸225的上腔从单向阀二230进气,而由于单向阀一229的作用,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位置不发生变化,患者再次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从后向前不能达到设定的距离时,则重复上述过程,滑块连接板210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如此往复,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持续上升,而患者从后向前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时,由于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已经上升了一段距离,当左下滑块227没有触碰到左上滑块211和滑块连接板210时,仅有运动气缸225压缩空气的阻力,仅在左下滑块227触碰到左上滑块211和滑块连接板210时,右手柄305、左手柄由于滑块连接板210、冲击杆212、行程板218的重力阻力增加,每次向前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都激励患者从后向前推动右手柄305、左手柄移动到设定的距离,将圆球从上球孔2151内顶出,下触板2182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出气口B1连通,进气口A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连通,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和大气连通,依靠滑块连接板210、冲击杆212、行程板218重力,滑块连接板210下移到下端极限位置,上触板2181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进气口A1连通,出气口B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断开,实现复位。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运动激励装置(2)、上肢运动机构(3)、圆球,所述的上肢运动机构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上肢运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
所述的运动激励装置(2)包括长连杆(203)、曲轴(204)、储球仓(213)、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立柱(221),所述的曲轴(204)左、右端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曲轴(204)左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左曲轴段(2042),左曲轴段(2042)转动安装长连杆(203)的一端,曲轴(204)右侧设置有向后伸出的右曲轴段(2041),右曲轴段(2041)转动安装短连杆(226)的一端,左曲轴段(2042)、右曲轴段(2041)位于曲轴(204)的同一侧;
所述的底座(1)前端固定立柱(221),立柱(221)的后侧的左、右侧方别固定左导轨(208)、右导轨(220),左导轨(208)、右导轨(220)沿着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左导轨(208)上滑动安装左上滑块(211)、左下滑块(227),左下滑块(227)与长连杆(203)的另一端铰接,右导轨(220)上滑动安装右下滑块(222)、右上滑块(219),右下滑块(222)铰接短连杆(226)的另一端,右下滑块(222)同时还固定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运动气缸(225)固定在立柱(221)上;
所述的右上滑块(219)、左上滑块(211)同时固定滑块连接板(210),滑块连接板(210)上固定冲击杆(212),滑块连接板(210)固定行程板(218),行程板(218)的上端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上触板(2181),行程板(218)的下部设置有向右伸出的下触板(2182),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均位于下触板(2182)与上触板(2181)之间;
所述的立柱(221)上端固定储球仓(213),储球仓(213)下端固定有连通至腔内的空心管(215),空心管(215)向后穿过立柱(221)后,向后侧下方伸出,空心管(215)后侧下方的端部设置有堵头,储球仓(213)内盛放多个圆球,空心管(215)的内孔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上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上球孔(2151),上球孔(2151)的直径大于圆球直径,但仅允许一个圆球通过,空心管(215)的后侧下方的端部的下侧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的下圆孔(2152),下圆孔(2152)的直径小于圆球直径,但大于冲击杆(212)的直径,所述的下圆孔(2152)、上球孔(2151)、冲击杆(212)同轴设置,底座(1)上固定有圆球滑道(232),用于将冲击杆(212)从上球孔(2151)顶出的圆球导入到固定在底座(1)上的球箱(231)内;
所述的滑块连接板(210)固定升降气缸(207)的活塞杆,升降气缸(207)固定在立柱(221)上,所述的升降气缸(207)的进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出气口(B1)连通,升降气缸(207)的出气口与两位四通阀(216)的进气口(A1)连通,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二(230)后均与大气连通,所述的两位两通阀(217)的进气口(A2)与两位四通阀(216)的回气口(T1)连通后连接单向阀一(229),单向阀一(229)与运动气缸(22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单向阀一(229)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出气,所述的单向阀二(230)仅允许运动气缸(225)的出气口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杆(212)上移穿过下圆孔(2152),并将圆球从上球孔(2151)顶出时,下触板(2182)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出气口(B1)连通,进气口(A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连通;滑块连接板(210)下移到下端极限位置时,上触板(2181)触碰两位四通阀(216)、两位两通阀(217)的操纵杆,使两位四通阀(216)的压力口(P1)与进气口(A1)连通,出气口(B1)与回气口(T1)连通,两位两通阀(217)的压力口(P2)与进气口(A2)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曲轴段(2042)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大于右曲轴段(2041)与中间曲轴段(2043)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气缸(207)的活塞直径大于运动气缸(225)的活塞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球滑道(232)呈L形,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向右侧、上侧伸出,上球孔(2151)位于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内,圆球滑道(232)的L形一边端部设置有挡板(2071),防止圆球从滑道形一边端部向右滚落,圆球滑道(232)的L形另一边向左侧、下侧伸出,下端位于球箱(231)的上方,圆球滑道(232)固定在滑道架(228)上,滑道架(228)固定在底座(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肢运动机构包括左上肢杆(301)、转轴(302),所述的转轴(302)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转轴(302)的左、右部分别转动安装在一个转轴架(303)上,转轴架(303)固定在底座(1)上,转轴(302)的左、右端分别固定左上肢杆(301)、右上肢杆(304)的下端,右上肢杆(304)上端固定右手柄(305),左上肢杆(301)上端固定左手柄,所述的底座(1)呈左右对称结构,右上肢杆(304)与左上肢杆(301)关于底座(1)左右对称设置;转轴(302)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02)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曲轴(204)转动的结构为:所述的转轴(302)中间固定带轮一(202),带轮一(202)通过同步带(201)与带轮二(206)形成带传动,曲轴(204)的中间设置有中间曲轴段(2043),中间曲轴段(2043)固定带轮二(206),中间曲轴段(2043)与曲轴(204)左、右端同轴设置,曲轴(204)左、右端均转动安装在一个曲轴架(205)上,曲轴架(205)固定在底座(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所述的座椅(4)固定在底座(1)上,座椅(4)位于底座(1)的后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右下滑块(222)固定气缸连接架(224),气缸连接架(224)固定运动气缸(225)的活塞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21)上端设置的立柱方孔(2211),空心管(215)穿过立柱方孔(2211)。
CN202010822933.4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Active CN111840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2933.4A CN11184092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2933.4A CN11184092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923A CN111840923A (zh) 2020-10-30
CN111840923B true CN111840923B (zh) 2024-05-28

Family

ID=7296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2933.4A Active CN11184092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09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0704A (zh) * 2020-01-20 2020-04-14 郑州大学 一种家居双侧反向运动上肢康复训练器
CN111167085A (zh) * 2020-01-20 2020-05-19 安阳工学院 一种双上肢力量训练器
CN111184621A (zh) * 2020-01-20 2020-05-22 郑州大学 一种上肢同步运动的家居训练装置
CN212789651U (zh) * 2020-08-17 2021-03-26 郑州大学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0704A (zh) * 2020-01-20 2020-04-14 郑州大学 一种家居双侧反向运动上肢康复训练器
CN111167085A (zh) * 2020-01-20 2020-05-19 安阳工学院 一种双上肢力量训练器
CN111184621A (zh) * 2020-01-20 2020-05-22 郑州大学 一种上肢同步运动的家居训练装置
CN212789651U (zh) * 2020-08-17 2021-03-26 郑州大学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0923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9651U (zh)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CN205216179U (zh) 摩托过山车挂车装置
CN108407928A (zh) 直立式自行车便捷停放装置
CN111840923B (zh) 一种带有激励的家居双侧上肢训练器
CN111840925B (zh) 一种家居环境双上肢主动训练装置
CN212789653U (zh) 一种家居娱乐击球双侧上肢同步训练器
CN111054022A (zh) 一种带有运动量显示的家居双侧下肢训练仪
KR100979631B1 (ko) 공기압을 이용한 헬스기구
CN111870896B (zh) 一种家居娱乐击球双侧上肢同步训练器
CN110917594B (zh) 一种啦啦操转体训练辅助装置及方法
CN209143003U (zh) 一种玻管分选机的玻璃管传输机构
CN103661314A (zh) 汽车用移车装置
CN212789652U (zh) 一种家居环境双上肢主动训练装置
CN207429629U (zh) 一种体育用投篮训练装置
CN203780506U (zh) 汽车用移车装置
CN205820357U (zh) 玻璃水平提取装置
CN108159659A (zh) 一种乒乓球桌下端乒乓球的自动捡球机构
CN201537630U (zh) 一种银基合金长棒材的拉拔装置
CN217129240U (zh) 一种缓冲提升滑轮机构
CN208587091U (zh) 机械式移动不倒梯
CN203417441U (zh) 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健身器
CN108671512B (zh) 一种投篮动作训练机
CN113368485A (zh) 一种球类训练用随机发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39577B (zh) 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安全式防撞儿童娱乐器材
CN208319500U (zh) 离合变幅型全自动四肢康复训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