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4375A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4375A CN111834375A CN201910434976.2A CN201910434976A CN111834375A CN 111834375 A CN111834375 A CN 111834375A CN 201910434976 A CN201910434976 A CN 201910434976A CN 111834375 A CN111834375 A CN 1118343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display area
- display
- pixel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70834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52—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 e.g. light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与第二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不同。显示基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用于给第一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及用于驱动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第一信号线由第一显示区延伸至第二显示区,像素电路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内设置有屏蔽层,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上方,像素电路设置在屏蔽层下方,屏蔽层用于屏蔽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与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能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不同;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所述第一信号线由所述第一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像素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像素电路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下方,所述屏蔽层用于屏蔽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一数据线的第二段与第二晶体管之间的电场或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场,提高第二子像素接收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屏蔽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第一段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保证设置在第一显示区下方的摄像头接收足够的入射光。屏蔽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满足第二显示区的指纹识别所需的透光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屏蔽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屏蔽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上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
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搭接。如此设置,无需在绝缘层上设置通孔来实现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简化了第一数据线的制备工艺。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进一步地,屏蔽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从而可满足第二显示区的指纹识别所需的透光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扫描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三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四段,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四段与第二晶体管之间的电场或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场,提高第二子像素接收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进一步地,屏蔽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从而可满足第二显示区的指纹识别所需的透光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段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电路为2T1C电路、3T1C电路、或3T2C电路、或7T1C电路、或7T2C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还设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下方,所述第二信号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之间的电场屏蔽,从而避免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之间形成电场,而影响第二信号线传输的信号的稳定性,可提高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数据线和/或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二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地线连接,或者,所述屏蔽层连接至电压稳定的电压源。如此设置,屏蔽层与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从而屏蔽层屏蔽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与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的同时,屏蔽层与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稳定电场不会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或者,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形状相同,且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下方。所述屏蔽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时,屏蔽层对第一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器件之间的电场的屏蔽效果最好。屏蔽层的形状与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的形状相同时,可节省制备屏蔽层所需的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由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则可将感光器件设置在第一显示区下方,在保证感光器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显示基板的全面屏显示。
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上的第四电极,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块;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该第三电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块之间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对应的连接部电连接。如此设置,第三电极中的电极块可由一个数据线或扫描线提供信号,可减小第一显示区内的走线的复杂度,能够有效改善光线透射时第一显示区的走线复杂而导致的衍射叠加现象,进而提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背光面设置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避免出现图像失真缺陷。并且,同一第三电极中的多个电极块电性连接,从而可控制同一第三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上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块同时发光或同时关闭,可简化对第一显示区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极块位于同一层,所述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3μm,且小于所述电极块的最大尺寸的二分之一。通过设置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3μm,可使得连接部的电阻较小;通过设置连接部的尺寸小于电极块的最大尺寸的二分之一,可使得连接部的设置对电极块的尺寸影响较小,避免连接部的尺寸较大导致电极块的尺寸减小,而导致第一显示区的有效发光面积减小。
优选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衬底上方,所述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所述第一图形单元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及葫芦形时,上述形状可改变衍射产生的周期性结构,即改变了衍射场的分布,从而减弱外部入射光通过时差生的衍射效应。并且,第一图像单元为上述形状时,第三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则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从而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产生衍射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第一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摄像头拍照得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优选的,在第二方向上,同一第一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错位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弱外部入射的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优选的,同一第一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中,间隔一个电极块设置的两个电极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轴线重合。如此设置可使电极块的排布更规则,从而对应设置在多个电极块上方的发光结构块的排布更规则,进而制备发光结构块采用的掩模板的开口排布比较规则。并且,在蒸镀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基板的发光结构块时,可采用同一掩膜板在同一蒸镀工艺中制作,由于掩膜板上的图形较均匀,也减少了张网褶皱。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一所述电极块上的发光结构块,所述发光结构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图形单元与所述第一图形单元相同或不同。第一图形单元与第二图像单元不同时,则所述电极块上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与该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不同,以进一步减弱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所述第二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和/或所述第四电极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如此可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和/或所述第四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和/或所述第四电极的透明材料采用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时,可以在保证第一先是去的高透光率的基础上,减小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三电极和/或第四电极的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为行反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列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行方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
优选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
优选的,所述偏光片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上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
优选的,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二显示区中设置屏蔽层,且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上方,像素电路设置在屏蔽层下方,则屏蔽层可屏蔽第一信号线与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的电场,从而避免由于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产生影响,而导致第二显示区显示效果不好的问题,保证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中子像素排布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信号线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信号线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7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一种投影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另一种投影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再一种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言,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设置有开槽区,将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感光器件设置在开槽区,外界光线通过开槽区进入感光器件。但是由于开槽区不能进行显示,不能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通过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明显示屏的方式,将感光器件设置在透明显示屏下方,可在保证感光器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由于透明显示屏的结构与非透明显示屏的结构不同,二者的驱动方式也不同。例如非透明显示屏一般为主动驱动,而透明显示屏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且透明显示屏的主动驱动方式与非透明显示屏的主动驱动方式不同,则二者不能共用扫描线和数据线。其中,非透明显示屏的主动驱动方式指的是非透明显示屏的像素的阳极通过像素电路与信号线连接,信号线通过像素电路为像素提供信号;透明显示屏的被动驱动指的是非透明显示屏的像素的阳极直接与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线直接给像素提供信号;透明显示屏的主动驱动方式指的是透明显示屏的像素的阳极通过晶体管与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线通过晶体管为像素提供信号。
而在使用电子设备显示时,非透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变差。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透明显示屏的数据线或扫描线与位于边框区的驱动芯片连接时要经过非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屏的数据线和/或扫描线位于非透明屏的部分与非透明显示屏的像素电路的器件会发生耦合,从而与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例如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形成电场,形成的电场会影响非透明显示区的像素电路接收到的信号的稳定性,进而导致非透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变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中子像素排布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信号线的一种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信号线的另一种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种剖视图;图7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一种投影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另一种投影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电极在衬底上的再一种投影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参见图1,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其中,第一显示区10的驱动方式与第二显示区20的驱动方式不同,第二显示区20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通过像素电路与信号线电连接。
参见图2,显示基板100设有位于第一显示区10的第一子像素11及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第二子像素21。
参见图3和图4,显示基板100还包括用于给第一子像素11提供控制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及用于驱动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22。第一信号线需连接至位于显示基板100的边框区内设置的驱动芯片,则第一信号线由第一显示区10延伸至第二显示区20。像素电路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0。第二显示区20内设置有屏蔽层30,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30上方,像素电路22设置在屏蔽层30下方,屏蔽层30用于屏蔽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与像素电路22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通过在第二显示区20中设置屏蔽层30,且第一信号线12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30上方,像素电路22设置在屏蔽层30下方,则屏蔽层30可屏蔽第一信号线12与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的电场,从而避免由于第一信号线12位于第二显示区20中的部分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产生影响,而导致第二显示区20显示效果不良的问题,保证第二显示区20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0的透光率。由于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0的透光率,则可将感光器件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下方,在保证感光器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显示基板的全面屏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可为2T1C电路、3T1C电路、或3T2C电路、或7T1C电路、或7T2C电路,其中T代表晶体管,C代表电容,则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电容。屏蔽层30可屏蔽第一信号线12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与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与电容的极板之间的电场。
屏蔽层30可连接至显示基板100的地线,或者连接至电压稳定的电压源。如此设置,屏蔽层30与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从而屏蔽层30屏蔽第一信号线12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与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的同时,屏蔽层30与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稳定电场不会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造成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20可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则屏蔽层30的透光率可大于或等于70%,以满足第二显示区识别指纹时需要的透光功能。进一步地,屏蔽层30的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20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时,屏蔽层30的材料也可为不透光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层30可覆盖第二显示区20。如此设置,屏蔽层30对第一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器件之间的电场的屏蔽效果最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层30的形状也可与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部分的形状相同,且对应设置在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的下方。如此设置,在保证屏蔽层30的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可节省制备屏蔽层30所需的材料。
第二子像素21可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第一子像素11可包括第三电极、位于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及位于第二发光结构上的第四电极。其中,第一发光结构和第二发光结构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也即是采用同一张掩膜板蒸镀而成。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可为阳极,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可为阴极,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可为连成一片的面电极。
第一信号线可包括第一数据线121和/或第一扫描线122。参见图3,其中,第一数据线121用于给第一子像素11提供数据信号,第一扫描线122用于给第一子像素11提供扫描信号。
第一显示区10中的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可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
图3和图4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中,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中,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121和第一扫描线122。第一数据线121连接至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第一扫描线122连接至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时,第一显示区10内走线排布比较简单,可降低第一显示区10内的结构复杂度,从而降低外部光线入射至第一显示区10时发生的衍射。
图5和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中,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第一显示区10中设置有与第一子像素11一一对应的第一晶体管13,第一晶体管13包括源极131、漏极132和栅极133。第一信号线可包括第一数据线121和/或第一扫描线122。第一数据线121连接至第一晶体管13的源极131,第一扫描线122连接至第一晶体管13的栅极133,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连接至第一晶体管13的漏极1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2,第一显示区10内的第一子像素11可分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组101,第一子像素组101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第一显示区10内的第一子像素11分为多个第一子像素组101时,多个第一子像素组10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参见图3,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时,同一第一子像素组101中的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可连接至同一第一数据线121。参见图5,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同一第一子像素组101中的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第一晶体管13可连接至同一第一数据线1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2,第一显示区10内的第一子像素11还可分为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组102,第二子像素组10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第一显示区10内的第一子像素11分为多个第二子像素组102时,多个第二子像素组10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参见图3,第一子像素11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时,同一第二子像素组102中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可连接至同一第一扫描线122。参见图5,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同一第二子像素组102中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第一晶体管13可连接至同一第一扫描线122。
再次参见图3或图5,显示基板100内还可设有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可包括第二数据线23和/或第二扫描线24。其中,第二数据线23用于给第二子像素21提供数据信号,第二扫描线24用于给第二子像素21提供扫描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20内的第二子像素21可分为至少一个第三子像素组201,第三子像素组201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像素21。第二显示区20内的第二子像素21分为多个第三子像素组201时,多个第三子像素组20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同一第三子像素组201中的多个第二子像素21对应的像素电路22可连接至同一第二数据线23。
第二显示区20内的第二子像素21还可分为至少一个第四子像素组202,第四子像素组20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像素21。第二显示区20内的第二子像素21分为多个第四子像素组202时,多个第四子像素组20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同一第四子像素组202中的多个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22可连接至同一第二扫描线2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互相垂直。其中,第一方向可为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为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为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为行方向。图中仅以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为列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不再进行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可位于屏蔽层下方。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之间的电场屏蔽,从而避免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之间形成电场,而影响第二信号线传输的信号的稳定性,可提高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4和图6,显示基板100还可包括衬底41、位于衬底41上的缓冲层42、形成于缓冲层42上的半导体层26和半导体层14、形成于半导体层26和半导体层14上的栅极绝缘层43、位于栅极绝缘层43上方的电容绝缘层44、位于电容绝缘层44上方的层间介质层45、位于层间介质层45上方的平坦化层46、位于平坦化层上46上的像素限定层47。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22中的第二晶体管25包括源极251、漏极252和栅极253,栅极253位于栅极绝缘层43和电容绝缘层44之间,源极251和漏极252位于层间介质层45上且通过栅极绝缘层43、电容绝缘层44和层间介质层45上的通孔与半导体层26接触。像素电路22的第二电容包括上极板271和下极板272,上极板271位于电容绝缘层44和层间介质层45之间,下极板272位于栅极绝缘层43和电容绝缘层44之间。
平坦化层46可包括下平坦化层461和上平坦化层462,屏蔽层30位于下平坦化层461和上平坦化层462之间。
参见图4和图6,第二子像素21的第一电极211设置在屏蔽层30上方,屏蔽层3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第二子像素21的像素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25的漏极252与对应的第一电极211通过第二通孔31电连接。如此设置,屏蔽层30的设置不会影响像素电路对第二子像素的驱动。
再次参见图6,第一显示区10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晶体管13的源极131和漏极132位于层间介质层45上,且通过栅极绝缘层43、电容绝缘层44和层间介质层45上的通孔与半导体层26接触;栅极133位于栅极绝缘层43和电容绝缘层44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121时,第一数据线121可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10的第一段121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第二段121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段1211和第二段1212可位于不同层,且第一段1211与第二段121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段1211与第二段1212通过第一通孔连接。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二段与第二晶体管之间的电场或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场屏蔽,提高第二子像素接收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6,第一电极211可设置在屏蔽层30上方,第一数据线121的第二段1212可与第一电极211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具体地,在形成第一数据线121的第二段1212和第一电极211时,可首先在第二显示区20中整面形成金属层,之后将金属层进行图形化,留下的图案即为第一电极211和第一数据线121的第二段1212。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第一显示区10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121时,第一数据线121的第一段1211可与第一晶体管13的源极131及漏极132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该情况下,第一绝缘层包括平坦化层。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层的材料为透光性材料时,第一数据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与屏蔽层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在该情况下,第一绝缘层包括上平坦化层。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121时,第一数据线121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10的第一段121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第二段1212。第二子像素21的第一电极211设置在屏蔽层30上方。
第二段1212与第二子像素21的第一电极211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一段1211与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三电极111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第一电极211、第三电极111、第一段1211及第二段1212位于同一层,第一段1211与第二段1212搭接。如此设置,无需在绝缘层上设置通孔来实现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简化了第一数据线的制备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或图5,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122时,第一扫描线122可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10的第三段122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20的第四段1222。第四段1222位于屏蔽层30上方,第三段1221和第四段1222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段1221和第四段1222通过第二通孔连接。如此设置,屏蔽层可将第四段与第二晶体管之间的电场或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场屏蔽,提高第二子像素接收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122的第四段1222与第二子像素21的第一电极211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具体地,在形成第一扫描线122的第四段1222和第一电极211时,可首先在第二显示区20中整面形成金属层,之后将金属层进行图形化,留下的图案即为第一电极211和第一扫描线122的第四段1222。如此设置,可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的复杂度,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122的第三段1221可与栅极133位于同一层。在该情况下,第二绝缘层包括电容绝缘层44、层间介质层45和平坦化层46。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子像素的第三电极111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块,发光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一电极块上的发光结构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至图9,第三电极11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1111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111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该第三电极111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块1111之间的连接部1112,相邻的两个电极块1111通过对应的连接部1112电连接。如此设置,第三电极中的电极块可由一个数据线或扫描线提供信号,可减小第一显示区内的走线的复杂度,能够有效改善光线透射时第一显示区的走线复杂而导致的衍射叠加现象,进而提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背光面设置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避免出现图像失真缺陷。并且,同一第三电极中的多个电极块电性连接,从而可控制同一第三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上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块同时发光或同时关闭,可简化对第一显示区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第三电极111的电极块1111及连接部1112设置在同一层。如此设置,同一第三电极的电极块及连接部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减小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连接部111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3μm,且小于电极块1111的最大尺寸的二分之一。通过设置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3μm,可使得连接部的电阻较小;通过设置连接部的尺寸小于电极块1111的最大尺寸的二分之一,可使得连接部的设置对电极块的尺寸影响较小,避免连接部的尺寸较大导致电极块的尺寸减小,而导致第一显示区的有效发光面积减小。
进一步地,第三电极111的电极块1111在显示基板100的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其中,第一图形单元可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
图7中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中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一个第三电极111,该第三电极111包括六个电极块1111,每一电极块1111在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该第一图形单元为矩形。图8中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中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一个第三电极111,该第三电极111包括五个电极块1111,每一电极块1111在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该第一图形单元为圆形。图9中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中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两个第三电极111,每一第三电极111包括两个电极块1111,该电极块1111在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该图形单元为哑铃形。第一图形单元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及葫芦形,上述形状可改变衍射产生的周期性结构,即改变了衍射场的分布,从而减弱外部入射光通过时差生的衍射效应。并且,第一图像单元为上述形状时,第三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则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连续变化或者间断变化,从而相邻的两个第三电极产生衍射的位置不同,不同位置处的衍射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衍射效应,进而确保第一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摄像头拍照得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在第二方向上,同一第三电极111的多个电极块1111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块1111错位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弱外部入射的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进一步地,同一第三电极111的多个电极块1111中,间隔一个电极块1111设置的两个电极块1111沿第一方向的中轴线重合。如此设置可使电极块的排布更规则,从而对应设置在多个电极块上方的发光结构块的排布更规则,进而制备发光结构块采用的掩模板的开口排布比较规则。并且,在蒸镀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基板的发光结构块时,可采用同一掩膜板在同一蒸镀工艺中制作,由于掩膜板上的图形较均匀,也减少了张网褶皱。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应设置在电极块上的发光结构块在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第二图形单元与第一图形单元相同或不同。优选的,第一图形单元与第二图像单元不同,则电极块上对应设置的发光结构块在衬底上的投影与该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投影不同,以进一步减弱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
其中,第二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三电极和/或第四电极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较大,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满足其下方设置的感光器件的采光需求。
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三电极和/或第四电极的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制备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三电极和/或第四电极的透明材料采用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高透光率的基础上,减小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三电极和/或第四电极的电阻。
进一步地,当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第一晶体管的材料也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可呈水滴形、圆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显示区设计为其他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层。封装层设置在显示基板的背离其衬底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至少部分被第二显示区20包围。图1所示的第一显示区10部分被第二显示区20包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也可全部被第二显示区包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封装层可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至少覆盖第二显示区20。进一步地,偏光片未覆盖第一显示区10,第一显示区10下方可设置透过第一显示区10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偏光片可消散显示面板表面的反射光,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第一显示区不设置偏光片,可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保证第一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二显示区中设置屏蔽层,且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上方,像素电路设置在屏蔽层下方,则屏蔽层可屏蔽第一信号线与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的电场,从而避免由于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产生影响,保证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及上述的显示面板。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显示面板覆盖在设备本体上。其中,器件区位于第一显示区下方,且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第一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其中,感光器件可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器件区中还可设置除感光器件的其他器件,例如陀螺仪或听筒等器件。器件区可以是开槽区,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可对应于开槽区贴合设置,以使得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一显示区进行发射或者采集光线。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等数码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二显示区中设置屏蔽层,且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屏蔽层上方,像素电路设置在屏蔽层下方,则屏蔽层可屏蔽第一信号线与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形成的电场,从而避免由于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对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接收的信号产生影响,保证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不同;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所述第一信号线由所述第一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像素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像素电路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下方,所述屏蔽层用于屏蔽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器件之间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屏蔽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屏蔽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屏蔽层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上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上方;
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搭接;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扫描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三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四段,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屏蔽层上方,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一电极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时,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一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段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电路为2T1C电路、3T1C电路、或3T2C电路、或7T1C电路、或7T2C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还设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下方,所述第二信号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数据线和/或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二数据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给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地线连接,或者,所述屏蔽层连接至电压稳定的电压源;
优选的,所述屏蔽层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或者,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部分形状相同,且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上的第四电极,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块;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块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该第三电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极块之间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对应的连接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极块位于同一层,所述连接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3μm,且小于所述电极块的最大尺寸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衬底上方,所述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
优选的,在第二方向上,同一第一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中,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错位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优选的,同一第一电极的多个电极块中,间隔一个电极块设置的两个电极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一所述电极块上的发光结构块,所述发光结构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图形单元与所述第一图形单元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二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和/或所述第四电极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和/或所述第四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及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为行反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列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行方向。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
优选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
优选的,所述偏光片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射或者采集光线的感光器件;
优选的,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4976.2A CN111834375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CT/CN2020/084689 WO2020233286A1 (zh) | 2019-05-23 | 2020-04-14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338,908 US11864432B2 (en) | 2019-05-23 | 2021-06-04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4976.2A CN111834375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4375A true CN111834375A (zh) | 2020-10-27 |
CN111834375B CN111834375B (zh) | 2022-11-08 |
Family
ID=7291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34976.2A Active CN111834375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64432B2 (zh) |
CN (1) | CN111834375B (zh) |
WO (1) | WO202023328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8423A (zh) * | 2020-12-07 | 2021-07-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WO2022174692A1 (zh) * | 2021-02-20 | 2022-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2179174A1 (zh) * | 2021-02-24 | 2022-09-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3025055A1 (zh) * | 2021-08-26 | 2023-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96469A (ko) * | 2020-12-31 | 2022-07-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중첩된 화소 구동부들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EP4276909A4 (en) * | 2021-04-05 | 2024-06-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CAMERA MODUL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2458A1 (en) * | 2003-12-05 | 2005-06-09 | Chien-Sheng Yang | [pixel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CN109272930A (zh) * | 2018-11-23 | 2019-01-2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36395B (zh) * | 2013-06-18 | 2016-08-17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配线结构 |
KR102628884B1 (ko) | 2015-11-27 | 2024-01-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
CN106353945A (zh) | 2016-11-18 | 2017-0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952940B (zh) | 2017-05-26 | 2020-04-1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WO2019062213A1 (zh) | 2017-09-30 | 2019-04-0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终端及显示屏 |
CN108376696B (zh) * | 2017-09-30 | 2020-08-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及显示屏 |
CN109600459B (zh) * | 2017-09-30 | 2021-03-2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终端及显示屏 |
CN108154842B (zh) * | 2018-01-04 | 2020-05-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08597436A (zh) * | 2018-05-09 | 2018-09-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102592957B1 (ko) * | 2018-10-31 | 2023-10-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0767099B (zh) * | 2018-11-07 | 2022-09-13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
CN109389907B (zh) * | 2018-12-11 | 2022-06-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637444B (zh) * | 2019-01-10 | 2021-06-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2019
- 2019-05-23 CN CN201910434976.2A patent/CN111834375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14 WO PCT/CN2020/084689 patent/WO202023328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06-04 US US17/338,908 patent/US1186443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2458A1 (en) * | 2003-12-05 | 2005-06-09 | Chien-Sheng Yang | [pixel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CN109272930A (zh) * | 2018-11-23 | 2019-01-2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8423A (zh) * | 2020-12-07 | 2021-07-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128423B (zh) * | 2020-12-07 | 2023-08-0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WO2022174692A1 (zh) * | 2021-02-20 | 2022-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2051366B2 (en) | 2021-02-20 | 2024-07-30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shield electrode connected to a constant voltage line and display device |
WO2022179174A1 (zh) * | 2021-02-24 | 2022-09-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3025055A1 (zh) * | 2021-08-26 | 2023-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96419A1 (en) | 2021-09-23 |
US11864432B2 (en) | 2024-01-02 |
WO2020233286A1 (zh) | 2020-11-26 |
CN111834375B (zh) | 2022-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7662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720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189639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834375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141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0052743U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45634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968873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355047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767710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54305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 |
US11737325B2 (en) |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data line including electrically-connected sub-data line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CN110148621B (zh) | 透明显示基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835B (zh) |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掩膜板 | |
US1188274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07485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767085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40274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65320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KR20220001967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8401058A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