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8363A -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8363A
CN111828363A CN202010605269.8A CN202010605269A CN111828363A CN 111828363 A CN111828363 A CN 111828363A CN 202010605269 A CN202010605269 A CN 202010605269A CN 111828363 A CN111828363 A CN 111828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fan
signal
control unit
fa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52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德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52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8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D2270/303Temperature
    • F05D2270/3032Temperature excessive temperatures, e.g. caused by over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其中,散热调节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板卡器件、测试治具、风扇控制单元和散热风扇;其中,板卡器件与测试治具电连接,用于在电压调测过程中向测试治具上传负载信息;测试治具与风扇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信息生成并向风扇控制单元发送负载电压信号;风扇控制单元与散热风扇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散热风扇,用于根据风扇控制信号对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控制,或散热风扇需一直工作,导致的操作繁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服务器硬件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规格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正常工作,需要对服务器硬件进行详细的测试验证。其中,处理器、内存和桥片这些服务器硬件,作为服务器主板上的核心器件,需要做重点验证。
为了实现对上述器件的测试验证,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许多测试治具,统称为电压调整测试治具VRTT。在对上述器件进行测试时需要使用这些治具进行测试,此类测试方式称为VRTT测试。因为测试时板卡器件(包括上述处理器、内存、桥片以及测试治具)会根据测试要求加载不同大小的负载,所以测试过程中上述板卡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就需要板卡器件在电压调测时使用散热风扇对其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方案中,测试人员会准备散热风扇对上述板卡器件进行散热。对于现有散热风扇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保持散热风扇一直工作;此种情况是为了满足最大发热量时的散热需求,在电压调测过程中,散热风扇需要一直持续工作,直至板卡器件调测结束。第二种情况是手动控制散热风扇;此种散热风扇的控制方式需要根据板卡器件的具体测试条件,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散热风扇,进行手动控制。
然而,第一种散热方式中,散热风扇会一直工作,这样在产热量较小的测试中,散热风扇实际上不需要运转,散热风扇一直工作会在浪费能源的同时海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第二种人工控制方式中,需要测试人员根据测试条件的不同,频繁地手动控制风扇的开启与关闭,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方式需要散热风扇一直工作或测试人员频繁手动控制风扇启停,而导致的能源浪费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包括:
依次相连的板卡器件、测试治具、风扇控制单元和散热风扇;其中,
板卡器件与测试治具电连接,用于在电压调测过程中向测试治具上传负载信息;
测试治具与风扇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信息生成并向风扇控制单元发送负载电压信号;
风扇控制单元与散热风扇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
散热风扇,用于根据风扇控制信号对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包括:
电压比较器、分压信号组件、开关三极管和滤波组件;其中,
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于测试治具,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于分压信号组件,电压比较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
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于散热风扇;
滤波组件连接于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散热风扇之间的控制信号线上。
优选地,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源,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二电压源;
控制信号线连接于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压源之间。
优选地,所述散热调节系统,分压信号组件包括相互串接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接地;
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线路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调节系统中,第二分压电阻为滑动变阻器;散热风扇为转动风扇。
优选地,所述风扇控制单元还包括:连接于电压比较器与测试治具之间的稳压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散热调节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该散热调节方法包括:
测试治具在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测过程中,根据板卡器件上传的负载信息生成并发送负载电压信号;
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
散热风扇根据风扇控制信号,对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风扇控制单元比较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板卡器件的第一基准电压值大小;
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开启控制信号;或者,
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关闭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散热调节方法,还包括:
获取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
根据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调节风扇控制单元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负载类型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风扇控制单元比较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第二基准电压值的大小;
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增信号;或者,
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减控制信号。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测试治具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整测试,在此过程中,板卡器件向测试治具上传负载信息,然后测试治具根据该负载信息生成负载电压信号,并发送至风扇控制单元,该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该负载电压信号判断板卡器件是否负载过大,温度过高,从而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散热风扇在接收到该风扇控制信号后对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综上,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案,在测试治具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测的过程中,通过获取板卡器件的负载,然后根据该负载生成的负载电压信号判断板卡器件是否负载过大温度过高,从而控制散热风扇运行,对板卡器件进行散热,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控制风扇启停,或需要保持散热风扇一直工作而导致的操作繁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风扇控制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风扇控制信号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60832540000041
Figure BDA0002560832540000051
本发明目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现有的散热方式,一种是为了满足最大发热量的散热需求,保持散热风扇一直工作;另一种是手动控制散热风扇启停,此种散热方式需要根据板卡卡进的具体测试条件,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关停散热风扇。上述散热方式中,第一种散热方式散热风扇会一直工作,这样在产热量较小的典雅调测中,散热风扇一直工作会浪费能源且产生较大噪声;第二种人工控制风扇的方式中,需要测试人员频繁手动控制风扇的启停,操作较为繁琐。
为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1的散热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1的散热调节系统,包括:
依次相连的板卡器件1、测试治具2、风扇控制单元3和散热风扇4。测试治具2及电压调整测试治具2VRTT,是用于对板卡器件1进行专门测试的工具。测试治具2,即VRTT对板卡器件1进行测试时,板卡器件1会拉载不同大小的负载,此时VRTT能够获取板卡器件1发送的负载大小,从而风扇控制单元3根据上述负载的情况控制散热风扇4对板卡器件1进行散热操作。
板卡器件1与测试治具2电连接,用于在电压调测过程中向测试治具2上传负载信息。测试治具2,即VRTT在对板卡器件1进行测试时板卡器件1会搭载不同大小的负载,这样不同板卡器件1能够向测试治具VRTT发送负载信息,其中,板卡器件1包括处理器、内存和桥片等;对应的测试治具2包括处理器治具、内存治具和桥片治具等治具。
测试治具2与风扇控制单元3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信息生成并向风扇控制单元3发送负载电压信号。测试治具2在对板卡器件1进行测试时,板卡器件1会向测试治具2上传负载信息,例如板卡器件1的负载电流,此时测试治具2根据该负载信息进行检测,转化为与负载对应的负载电压信号,该负载电压信号反映了板卡器件1的负载情况,因为通常情况下板卡器件1的负载越大,板卡器件1发热量越大,这样负载电压信号即能够反映板卡器件1的发热情况。
风扇控制单元3与散热风扇4电连接,用于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4发送风扇控制信号。风扇控制单元3根据该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4发送风扇控制信号,这样风扇控制单元3能够根据板卡器件1的发热情况,向散热风扇4发送风扇控制信号,以对板卡器件1的散热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散热。
散热风扇4,用于根据风扇控制信号对板卡器件1或测试治具2进行散热操作。该散热风扇4步进可以针对板卡器件1进行散热,并且因为测试治具2会针对板卡器件1进行散热,因此测试治具2通常距离板卡器件1较近,因此散热风扇4也能够对测试治具2进行散热。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工作过程如下:测试治具2对板卡器件1进行电压调整测试,在此过程中,板卡器件1向测试治具2上传负载信息,然后测试治具2根据该负载信息生成负载电压信号,并发送至风扇控制单元3,该风扇控制单元3根据该负载电压信号判断板卡器件1是否负载过大,温度过高,从而生成并向散热风扇4发送风扇控制信号,散热风扇4在接收到该风扇控制信号后对板卡器件1或测试治具2进行散热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测试治具2对板卡器件1进行电压调测的过程中,通过获取板卡器件1的负载,然后根据该负载生成的负载电压信号判断板卡器件1是否负载过大温度过高,从而控制散热风扇4运行,对板卡器件1进行散热,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控制风扇启停,或需要保持散热风扇4一直工作而导致的操作繁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其中,如图2所示,上述风扇控制单元,包括:
电压比较器U1、分压信号组件301、开关三极管Q1和滤波组件302;
分压信号组件301用于使用分压电阻通过对电压源的分压产生基准电压,从而使得电压比较器U1将上述负载电压信号的负载电压与该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从而生成相应的风扇控制信号,控制散热风扇的启停等操作。
电压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于测试治具,电压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于分压信号组件301,电压比较器U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
电压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测试治具,这样电压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能够接入图1中测试治具2发送的负载电压信号,并提取该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电压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分压信号组件301,这样电压比较器U1能够接入分压信号组件301的基准电压,然后电压比较器U1将该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e发送电信号。
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于图1所示散热风扇4;在电压比较器U1向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e发送电信号后,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上电位就会变化,生成风扇控制信号,然后将该风扇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线传递至上述散热风扇4,这样散热风扇4就能够在该风扇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执行启停和调速等操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风扇控制单元3将测试治具2上的负载信号引出后,接入风扇控制单元3的电压比较器U1的“+”端。P3V3电压经R1、R2分压后,分压得到的基准电压信号接入电压比较器U1的“-”端。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U1输出3.3V信号至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e;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时,电压比较器U1输出0V信号至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e。
电压比较器U1输出的信号经过电阻R3后,接到开关三极管Q1的e极,即集电极。开关三极管Q1的b极,即基极,经电阻R4接到电压源P3V3。开关三极管Q1的c极,即发射极,经电阻R5接到电压源P5V。并且为了保证风扇控制信号的稳定,避免负压的干扰,在风扇的控制信号线上加入滤波组件302D1和D2。
当电压比较器U1输出0V信号时,开关三极管Q1导通,这样风扇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此时风扇不工作;当电压比较器U1输出3.3V信号时,开关三极管Q1关闭,这样风扇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此时风扇工作。
其中,滤波组件302连接于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和散热风扇4之间的控制信号线上;如图2所示,该滤波组件302包括二极管D1和D2。其中,D1包括两个二极管,一端接入控制信号线,另一端接入电压源P5V;D2则一端接入上述控制信号线,另一端接地。
另外,如图2所示,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有第一电压源P3V3,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连接有第二电压源P5V;控制信号线连接于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和第二电压源P5V之间。
如图2所示,该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b接入第一电压源P3.3V,发射极c连接第二电压源P5V,这样根据开关三极管Q1的构造,电压比较器U1输出0V电压或不输出电压时,开关三极管Q1是保持导通状态的,此时连接在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的控制信号线上,风扇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状态,散热风扇会关闭或不会开启;而当电压比较器U1输出高电压信号,如3.3V时,根据开关三极管Q1的上述构造,开关三极管Q1是保持关闭状态,的此时连接在开关三极管Q1的发射极c上的控制信号线上,风扇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散热风扇4会开启给板卡散热。而控制电压比较器U1输出信号的,则是负载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的大小关系。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述散热调节系统中,分压信号组件301包括相互串接的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P3V3,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接地。电压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之间线路上。
如图2所示,第一电压源为3.3V,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之间构成分压关系,并且电压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在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之间,电压比较器U1的接地端和第二分压电阻R2同样是接地的,因此电压比较器U1和第二分压电阻R2是并联的关系,这样电压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输入的基准电压信号实际是第二分压电阻R2所分得的信号,该基准电压信号小于或等于3.3V。电压比较器U1将负载电压信号与该基准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就能够输出相应的电位信号,控制开关三极管Q1的导通或关闭。具体地,当板卡器件电压测试时,板卡器件拉载的负载较大时,测试治具上的负载电压信号对应也会变大;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调整出合理的分压信号。当对应负载产生的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高于分压信号的电压值时,终端的风扇控制信号为高,散热风扇4工作;当负载条件变小,对应负载产生的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低于分压信号的电压值,终端的风扇控制信号为低,散热风扇4停止工作。
另外,如图2所示,在散热调节系统中,上述第二分压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散热风扇4为转动风扇。
因为各测试治具,包括处理器治具、负载治具以及桥片治具上的负载电压信号是不同的,上述测试治具对应测试的板卡器件承受负载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实际应用时,图2中分压信号组件301各分压电阻所分得的电压比例是不同的,即预先设定的基准电压是不同的,因此将第二分压电阻R2设置为滑动变阻器,这样就能够调节第二分压电阻R2的电阻值大小,从而控制电压比较器U1负输入端所输入的基准电压比例,就能够选取与板卡器件匹配的基准电压。
其中,上述风扇控制单元还包括:连接于电压比较器与测试治具之间的稳压器件303。稳压器件303设置于负载电压信号前端部分,能够避免负载典雅信号上的感染引起后端器件(如电压比较器U1和开关三极管Q1)的误触发。
另外,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同一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由于该方法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系统相似,因此相同内容不再赘述,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散热调节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包括:
S110:测试治具在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测过程中,根据板卡器件上传的负载信息生成并发送负载电压信号。
S120: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
S130:散热风扇根据风扇控制信号,对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在测试治具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测的过程中,通过获取板卡器件的负载,然后根据该负载生成的负载电压信号判断板卡器件是否负载过大温度过高,从而控制散热风扇运行,对板卡器件进行散热,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控制风扇启停,或需要保持散热风扇一直工作而导致的操作繁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其中,如图4所示,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20: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1:风扇控制单元比较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板卡器件的第一基准电压值大小,判断负载电压信号电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电压值。
结合图2所示的风扇控制单元的结构图,风扇控制单元的电压比较器能够比较负载电压信号与第一基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的大小,从而根据该电压值的大小控制风扇开启或关闭。
S122: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开启控制信号;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电压值时,说明板卡器件可能过载,发热量过高,此时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开启控制信号能够控制风扇开启,以对板卡器件进行降温处理。
或者,
S123: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关闭控制信号。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基准电压值时,说明板卡器件的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发热量较小,此时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关闭控制信号,能够控制风扇关闭,以对板卡器件进行降温处理。
另外,如图5所示,图3所示的散热调节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
S220:根据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调节风扇控制单元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以使第一基准电压与负载类型相匹配。
板卡器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和桥片等装置,对应的测试治具包括处理器治具、内存治具和桥片治具,不同负载在不同治具上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散热需求存在差异,即需要散热风扇工作的负载大小存在差异,因此调节风扇控制单元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能够使得衡量板卡器件可承受负载大小的基准电压进行改变,从而适应板卡器件的不同负载类型。
其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120: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S124:风扇控制单元比较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第二基准电压值的大小,判断负载电压信号电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电压值。第二基准电压用于衡量板卡器件的发热量的高低,这样比较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第二基准电压值的大小,能够根据板卡器件的发热量调整风扇的转速,从而将板卡器件的发热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S125: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增信号;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电压值时,说明板卡器件可能过载,发热量过高,此时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增信号,能够增加风扇转速,从而提高散热风扇对板卡器件的降温幅度。
或者,
S126:若风扇控制单元判定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基准电压值,则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减控制信号。
当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二基准电压值时,说明板卡器件的负载在一定范围内,板卡器件的发热量可控,此时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减信号,能够减小风扇转速,从而降低散热风扇对板卡器件的降温幅度。其中风扇控制单元可增加对负载电压信号的获取频率,从而快速改变风扇转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相连的板卡器件、测试治具、风扇控制单元和散热风扇;其中,
所述板卡器件与所述测试治具电连接,用于在电压调测过程中生成并向所述测试治具上传负载信息;
所述测试治具与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生成并向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发送负载电压信号;
所述风扇控制单元与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所述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
所述散热风扇,用于根据所述风扇控制信号对所述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包括:
电压比较器、分压信号组件、开关三极管和滤波组件;其中,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测试治具,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分压信号组件,所述电压比较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于所述散热风扇;
所述滤波组件连接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散热风扇之间的控制信号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源,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第二电压源;
所述控制信号线连接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压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信号组件包括相互串接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接地;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线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为滑动变阻器;所述散热风扇为转动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单元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电压比较器与所述测试治具之间的稳压器件。
7.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调节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所述散热调节方法包括:
测试治具在对板卡器件进行电压调测过程中,根据板卡器件上传的负载信息生成并发送负载电压信号;
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
所述散热风扇根据所述风扇控制信号,对所述板卡器件或测试治具进行散热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根据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比较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板卡器件的第一基准电压值大小;
若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判定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值,则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所述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开启控制信号;或者,
若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判定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值,则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所述散热风扇发送风扇关闭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
根据所述测试治具拉载的负载类型,调节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以使所述第一基准电压与所述负载类型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生成并向散热风扇发送风扇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风扇控制单元比较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第二基准电压值的大小;
若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判定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值,则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所述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增信号;或者,
若所述风扇控制单元判定所述负载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小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值,则所述风扇控制单元生成并向所述散热风扇发送风扇转速递减控制信号。
CN202010605269.8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1828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269.8A CN11182836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269.8A CN11182836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8363A true CN111828363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5269.8A Pending CN11182836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83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481A (zh) * 2022-03-18 2022-04-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正方法及相关组件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0264A (en) * 1994-06-08 1999-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er system protection device
CN2708396Y (zh) * 2004-06-25 2005-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电源温控装置
CN201247306Y (zh) * 2008-07-16 2009-05-2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测试治具
CN102411525A (zh) * 2011-12-31 2012-04-11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刀片服务器的电源板的测试方法
CN205190294U (zh) * 2015-11-23 2016-04-27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散热风扇进行调速的不间断电源
WO2019183979A1 (en) * 2018-03-31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assembly for compute devices
CN209895332U (zh) * 2019-06-24 2020-0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测试散热治具
CN110662394A (zh) * 2019-09-04 2020-01-07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降温装置
CN211148807U (zh) * 2019-10-11 2020-07-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载测试治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0264A (en) * 1994-06-08 1999-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er system protection device
TW400969U (en) * 1994-06-08 2000-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er system protection device
CN2708396Y (zh) * 2004-06-25 2005-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电源温控装置
CN201247306Y (zh) * 2008-07-16 2009-05-2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测试治具
CN102411525A (zh) * 2011-12-31 2012-04-11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刀片服务器的电源板的测试方法
CN205190294U (zh) * 2015-11-23 2016-04-27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散热风扇进行调速的不间断电源
WO2019183979A1 (en) * 2018-03-31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assembly for compute devices
CN209895332U (zh) * 2019-06-24 2020-0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测试散热治具
CN110662394A (zh) * 2019-09-04 2020-01-07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降温装置
CN211148807U (zh) * 2019-10-11 2020-07-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载测试治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艳玲: "《电工电子技术》", 31 August 2015,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481A (zh) * 2022-03-18 2022-04-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正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4362481B (zh) * 2022-03-18 2022-06-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正方法及相关组件
WO2023173873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正方法及相关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8298B (zh) 电子负载的保护电路及电子负载
JP4480583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制御装置
US20210320515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CN111828363A (zh) 一种电压调测过程中板卡器件的散热调节系统和方法
US7969176B2 (en) Voltage margin test device
CN114189158A (zh) 信号采样方法、采样电路、集成电路和开关电源
CN101888188B (zh) 用于控制功率变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CN107390140B (zh) 电源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US10574138B2 (en) Power converter, power converting system, and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CN109849526B (zh) 热敏打印头加热电压控制电路及打印设备
CN107888063B (zh) 一种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峰值系数方法及装置
CN109804327B (zh) 稳压电路及具有该稳压电路的供电电路、遥控器
CN114545189A (zh) 一种功率器件测试系统和方法
CN211123804U (zh) 一种温度区间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7801274A (zh) 一种恒功率输出led驱动电源及其恒功率输出方法
CN209150712U (zh) 一种自恢复线性稳压器输出过载保护电路
JP2005347213A (ja) ヒータ電力制御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ーイン装置
CN111190469A (zh) 一种智能变频系统
CN219345040U (zh) 捕捉风机的启动峰值电流的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3258534B (zh) 功率变换器及其保护电路
TW202113529A (zh) 電源供應器
CN215343894U (zh) 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8068169U (zh) 一种直流电压调整器测试装置
CN220732393U (zh) 一种均压保护电路以及储能电源
CN113495208B (zh) 实装电路板电源电路测试装置、测试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