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6787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6787A
CN111816787A CN202010611137.6A CN202010611137A CN111816787A CN 111816787 A CN111816787 A CN 111816787A CN 202010611137 A CN202010611137 A CN 202010611137A CN 111816787 A CN111816787 A CN 111816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emitting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11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
崔永鑫
黄金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11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6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6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出光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至少一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为沿出光方向上的非最外侧平面。其中,最外侧的功能膜层的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发散光,至少一个功能膜层的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汇聚光,利用多个功能膜层的对光进行汇聚和发散的特性,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利用该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超轻薄、宽视角、响应速度快、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然而,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存在显示面板功耗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出光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至少一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为沿出光方向上的非最外侧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器件层的一侧;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其中,所述封装层为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个功能膜层的可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使得射入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的光线进行汇聚,且射入封装层的光线进行发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器件层的一侧;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其中,相邻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间隙中。本实施例的遮光层和滤光层的复合作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的使用,在有效减薄屏体的厚度的基础上,改善显示面板功耗低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射入滤光层的光线可以进行发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均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由于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均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可以使得光线进行多次汇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包括凸起;优选地,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的凸起的大小、形状相匹配。此种设置方式可有效简化制作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在垂直所述器件层的截面为弧面;优选地,所述弧面中的圆弧的度数为5-180度。在能实现对光线进行汇聚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简化工艺制备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在所述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层内。此种设置方式在保证出光效率情况下,增大遮光层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出光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至少一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为沿出光方向上的非最外侧平面。其中,最外侧的功能膜层的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发散光,至少一个功能膜层的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汇聚光,利用多个功能膜层的对光进行汇聚和发散的特性,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基板;30-阵列层;50-器件层;520-阳极;540-发光层;560-阴极;70-封装层;920-遮光层;940-滤光层;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大多采用偏光片的方案,但是偏光片使用的偏振原理使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至少损失50%,增加了显示功耗。且偏光片厚度在60um至150um之间,同样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存在了显示面板功耗高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出光方向上,最外侧的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至少一个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其中,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为沿出光方向上的非最外侧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和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非同一个功能膜层同一侧平面。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最外侧的功能膜层的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发散光,至少一个功能膜层的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能够汇聚光,利用多个功能膜层的对光进行汇聚和发散的特性,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可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多个功能膜层具体包括:器件层50、封装层70和遮光层920。其中,器件层5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阳极520、发光层540和阴极560;封装层70位于器件层50的一侧;遮光层920位于封装层70远离器件层50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且封装层70为最外侧的功能膜层。由于封装层70为最外侧的功能膜层,即封装层70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图1中的X的反方向)弯曲的平面,即封装层70能够发散光;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图1中的X方向)弯曲的平面,即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汇聚光。
具体的,发光单元可以呈现阵列排布的形式,发光单元中的阳极520、发光层540和阴极560依次层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即可以是整个平面向出光方向弯曲,还可以是部分平面向出光方向弯曲;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即可以是整个平面向非出光方向弯曲,还可以是部分平面向非出光方向弯曲。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层70能够发散光,即光线射出封装层70时比射入封装层70的光线更发散。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汇聚光,即光线射出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至少一者时比射入时更汇聚。
可以理解的是,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汇聚光。即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任意一层功能膜层能够汇聚光,例如阳极520等;也可以设置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任意两层功能膜层能够汇聚光,例如阳极520和发光层540等;还可以设置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的任意三层功能膜层能够汇聚光,例如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等;还可以设置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这四层功能膜层能够汇聚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封装层70既包括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又包括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时,封装层70中的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和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非同一侧的平面,且封装层70靠近阴极560的一侧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封装层70远离阴极560的一侧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层70覆盖器件层50,防止外界水、氧等侵入器件层50的内部,从而对器件层50内部的元件(例如发光单元等)进行保护。封装层70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可选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的致密性高,可以防止水、氧等的侵入;可选地,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含有干燥剂的高分子材料或可阻挡水汽的高分子材料等,可以缓解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应力,还可以包括干燥剂等吸水性材料以吸收侵入内部的水、氧等物质。
通过本申请此种设置方式,利用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中的至少一者先对光进行汇聚,再通过封装层对光发散,能够增加发光层发出的光的聚集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阳极520可以设置为反射电极。例如,该反射电极可以为单层的非透明电极层,或者可以为多个电极材料构成的叠层。该叠层可以包括透明电极层和非透明电极层。例如,透明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等;非透明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铬、银、锂、镁、钙、锶、铝、铟、铜、金等金属或其合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阴极560可以设置为透明电极。例如,该阴极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根据不同的材料,通过减小阴极的厚度可以直至透明。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单元除了包括阳极520、发光层540和阴极560外,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有助于发光层540实现发光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等,具体各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选地,该遮光层920的材料可包括黑色光刻胶,黑色光刻胶的遮光效果比较好,价格低廉。可以理解的是,遮光层920对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封装层70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且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具体如图1所示。即封装层70能够发散光,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每个功能膜层均能够汇聚光。
本实施例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射入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的光线在每一功能膜层处均可以进行汇聚,且射入封装层的光线进行发散。能进一步降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层540发出的光在阳极520反射后,经过阴极560和封装层70后射出,最后的光线传输路径可以参考图2,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多个功能膜层具体包括:器件层50、封装层70、遮光层920和滤光层940。其中,器件层5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阳极520、发光层540和阴极560;封装层70位于器件层50的一侧;遮光层920位于封装层70远离器件层50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滤光层940位于封装层70远离器件层50的一侧;其中,相邻遮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滤光层940位于间隙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滤光层940为最外侧的功能膜层,由于滤光层940为最外侧的功能膜层,即滤光层940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即滤光层940能够发散光;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封装层70和滤光层94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即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封装层70和滤光层94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汇聚光。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遮光层和滤光层,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的使用,能有效减薄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同时,此种设置方式还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940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且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具体如图3所示。即滤光层940能够发散光,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中每个功能膜层均能够汇聚光。
本实施例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射入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的光线在每一功能膜层处均可以进行汇聚,且射入滤光层的光线进行发散。能进一步降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发出的光在阳极520反射后,经过阴极560、封装层70和滤光层940射出,最后的光线传输路径可以参考图4,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包括凸起;优选地,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的凸起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可有效简化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这四者在工艺上的制备,提高效率。
可选地,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这四者的凸起在垂直器件层50的截面为弧面。优选地,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这四者的弧面中的圆弧的度数的范围为5-180度。通过将圆弧的度数设置在此范围内,在简化工艺步骤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增加发光层540发出的光的聚集效果,增加出光率,减小显示功耗。
可选地,凸起具体可采用激光刻蚀或3D打印的方式进行制备,此种设置方式便于工艺制备,减小生产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阳极520、发光层540、阴极560和封装层70这四者的凸起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等,只要能形成凸起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制备具体的凸起,只要能实现凸起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滤光层940远离封装层70的一侧可以和遮光层920平齐,此种设置方式便于工艺上的制备。
可以理解的是,该显示面板在器件层50远离封装层70的一侧还设置有阵列层30和基板10,具体可参见图1和图3,阵列层30包括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器件层50中的发光单元发光,基板10用于承载阵列层30。
可以理解的是,阳极520远离发光层540的一侧可以是平齐的,由于阳极520位于阵列层30远离基板10的一侧,此种设置方式便于工艺上的制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针对的是该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即发光层540的出射光背离阵列层30,遮光层920和滤光层940设置在封装层70远离器件层5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底发射,即发光层540的出射光面向阵列层30,此时遮光层920和滤光层940设置于基板10远离阵列层30的一侧,此时阳极520为透明电极,阴极560为反射电极,其中阳极520、阴极560和滤光层940的凸起的形状也相应的进行调整,在此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层540可以发出至少一种颜色的光,本实施例中以发光层540可以发出白色(W)这一种颜色的光为例进行介绍,滤光层940中设有红色滤光层940则最终该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红色的光,滤光层940中设有绿色滤光层940则最终该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绿色的光,滤光层940中设有蓝色滤光层940则最终该发光单元能够发出蓝色的光,具体各颜色滤光层的设置可参见图3,即每个发光单元都有与之对应的滤光层940,滤光层940的设置可以加大不同的光波与光波之间的波长差,来将不同颜色的光区分开,使显示面板发出的光更为纯正,减少光串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可以发出红色(R)的光,绿色(G)的光和蓝色(B)的光,在滤光层940中可以对应发光层540发出红色(R)的光的部分设置红色滤光层940,在滤光层940中可以对应发光层540发出绿色(G)的光的部分设置绿色滤光层940,在滤光层940中可以对应发光层540发出蓝色(B)的光的部分设置蓝色滤光层940,能够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940在器件层5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层540内。具体可参见图3,通过将滤光层940在器件层50上的正投影设置在发光层540内,可有效减小滤光层940所占的面积,保证出光效率情况下,可使遮光层920的面积增大,使得通过滤光层940进入显示面板后反射出来的光线减少,从而降低了对外部光线的反射率,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壳体200。显示面板100的具体方式可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或至少一项实施例的组合所示,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纸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指纹识别显示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形式并不限定。
该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可参见显示面板部分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可参见图6,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步骤如下所示:
S101:在基板上制备阵列层。
具体的,该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PI(聚酰亚胺)柔性基板,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S102:在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器件层。
具体的,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可以先在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阳极,采用激光刻蚀或其它方式将阳极刻蚀呈凸起,依次沉积发光层和阴极。
具体的,阳极靠近发光层的一侧向远离发光层的方向凸起。发光层和阴极可以向靠近阳极的方向凸起,
S103:在阴极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制备封装层。
具体的,封装层可以为多层层叠设置的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封装层靠近阴极的一侧可以向阴极的方向凸起。
S104:在封装层远离阴极的一侧制备遮光层和滤光层。
本实施例中,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相邻遮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滤光层位于间隙中,滤光层对应发光单元设置。滤光层靠近封装层的一侧向远离封装层的方向凸起。
利用阳极、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中的至少一者先对光进行汇聚,再通过滤光层对光发散,能够增加发光层发出的光的聚集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减小了显示功耗,同时滤光层和遮光层的设置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的形式能更进一步减薄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可知的,本实施例只是针对图3中的结构进行阐述。
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可参见显示面板部分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出光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至少一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为沿出光方向上的非最外侧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
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器件层的一侧;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
其中,所述封装层为最外侧的所述功能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
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
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器件层的一侧;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遮光单元;
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
其中,相邻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至少部分向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均包括至少部分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非出光方向弯曲的平面包括凸起;
优选地,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和所述封装层的凸起的大小、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垂直所述器件层的截面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弧面中的圆弧的度数为5-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在所述器件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层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11137.6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816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137.6A CN11181678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137.6A CN11181678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787A true CN111816787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6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1137.6A Pending CN11181678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678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7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3813562A (zh) * 2004-04-19 2014-05-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
US20140339509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6058068A (zh) * 2016-02-29 2016-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7799662A (zh) * 2017-12-05 2018-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780622A (zh) * 2016-03-31 2018-11-09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3416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JP2019133816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0112322A (zh) * 2019-06-11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35520A (zh) * 2017-01-26 2019-09-1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854298A (zh) * 2019-11-26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6370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3562A (zh) * 2004-04-19 2014-05-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
CN1024797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40339509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6058068A (zh) * 2016-02-29 2016-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8780622A (zh) * 2016-03-31 2018-11-09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5520A (zh) * 2017-01-26 2019-09-1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799662A (zh) * 2017-12-05 2018-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03416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JP2019133816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106370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10112322A (zh) * 2019-06-11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54298A (zh) * 2019-11-26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419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610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5485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900400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6821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6491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5012395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3258838B (zh) 显示设备及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US2024004957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28107A (zh) 显示面板
CN115172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9191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10156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590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167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16682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335131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26246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61225B (zh) 显示面板
CN111834426B (zh)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36622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955322U (zh) 一种发光基板、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