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4426B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4426B CN111834426B CN202010628366.9A CN202010628366A CN111834426B CN 111834426 B CN111834426 B CN 111834426B CN 202010628366 A CN202010628366 A CN 202010628366A CN 111834426 B CN111834426 B CN 1118344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substrate
- light emitting
- inorga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67 polyanil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1 coe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6 cristoba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2 stishov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5 tridym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该透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元件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本申请可以提高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低功耗等优点,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屏占比,电子设备的多种感光传感器需要集成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下方,例如指纹识别、听筒等器件,而前置摄像头由于透光区域的透过率不够高,导致前置摄像头存在对被摄物摄取形貌不清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该透光显示面板可以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元件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多个有机单元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中的任一者包括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中的另一者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多个无机单元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A1,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为AA2,则AA1/AA2=1.1~1.5;优选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多个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中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前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在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有机层包括形成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二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或者,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在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第一显示区,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位于第二显示区;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在第一无机层上形成有机层,有机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图案化有机层,图案化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二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在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无机层;或者,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在位于第一显示区的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有机层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无机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三电极,第一电极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三电极位于第二显示区;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在多个第三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以及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同时在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上形成第四电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面板,通过将封装层的有机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减小了相邻的有机单元包覆的第一发光元件之间的膜层厚度,从而可以提高封装层的透光率,使得透光显示面板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透光显示面板能够显示画面,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3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图6沿E-E方向的剖面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图8中的区域G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图8沿F-F方向的剖面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图12沿K-K方向的剖面图;
图1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上,需要在设置显示面板的一侧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下方,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现有的具有透光显示区的显示面板中,为保证透光显示区的发光区域的显示效果,发光区域对应的阴极的透光率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不能设置过高,此时会影响阴极的透光率,进而使得整个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无法提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光显示面板,该透光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透光显示面板。本申请中,优选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大于或者等于15%。为确保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大于15%,甚至大于40%,甚至具有更高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透光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大于80%,甚至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大于90%。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面板P1包括:衬底1、发光元件层2和封装层3。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显示面板P1还包括器件层4。器件层4位于衬底1上,发光元件层2位于器件层4上。
衬底1可以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透光材料制成。器件层4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各子像素显示的像素电路,器件层4可以配置为透明层结构。
发光元件层2位于衬底1上,发光元件层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
封装层3位于发光元件层2远离衬底1的一侧,封装层3包括沿远离衬底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3和第二无机层32。
其中,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均为透明的无机膜层,其材质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Al2O3、TiO2、ZrO2、MgO、HFO2、Ta2O5、Si3N4、AlN、SiN、SiNO、SiO、SiO2、SiC、SiCNx、ITO、IZO。这些无机材料既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又具有很好的水氧阻挡性能。
有机层33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导电树脂,具体包括透明基体树脂,以及导电分子和/或导电离子。具体可以为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交联单体、甲苯等搅拌完全溶解后形成的透明导电树脂;或者,是在上述透明导电树脂中添加导电分子,如聚苯胺等;或者,是在上述透明导电树脂中添加导电离子,如纳米级掺锑SiO2,还可以采用纳米级氧化铟锡或者纳米银等纳米级导电离子,一般导电离子尺寸为20-100nm。
无机物材料制成的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完全覆盖整个发光元件层2,可以防止水汽从侧面入侵影响发光元件层2的电气性能。图案化的有机层33具有较高的弹性,其夹设于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之间,既可以抑制无机薄膜开裂,释放无机物之间的应力,还可以在提高整个封装层3的柔韧性,从而实现可靠的柔性封装。
如前所述,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均透明,有机层33导电且透明,以实现透光显示面板P1的正常显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透光显示面板P1的透光率,可以将封装层3进行图案化处理。
如图1和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有机层33包括在平行于衬底1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3a,每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可选地,多个有机单元3a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可选地,每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相邻的有机单元3a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33。图案化的有机层33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实现。
本实施例中,将有机层33进行图案化处理,使得每个有机单元3a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而相邻的有机单元3a包覆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的封装层3减少了有机层33,仅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从而可以提高透光显示面板P1的透光率。
可选地,透光显示面板P1还可以包括位于封装层3上方的偏光片和盖板,也可以直接在封装层3上方直接设置盖板,无需设置偏光片,避免偏光片影响对应透光显示面板P1下方设置的感光元件的光线采集量,当然,透光显示面板P1的封装层3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偏光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面板P1,通过将封装层3的有机层33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3a,每个有机单元3a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减小了相邻的有机单元3a包覆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的膜层厚度,从而可以提高封装层3的透光率,使得透光显示面板P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透光显示面板P1能够显示画面,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图3沿C-C方向的剖面图。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P1,其与图1和图2所示的透光显示面板P1的结构类似,封装层3的有机层33均进行图案化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封装层3的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中的任一者还可以进行图案化处理。
具体来说,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中的任一者包括在平行于衬底1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中的另一者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元件层2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第一无机层31或者第二无机层32的图案化处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 Deposition,CVD)的方法制备。CVD方法指的是把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气态反应剂或液态反应剂的蒸气及反应所需其它气体引入反应室,在衬底1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的过程。
可选地,多个无机单元3b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为了防止水汽从侧面入侵影响发光元件层2的电气性能,图案化处理的第一无机层31或者第二无机层32的每个无机单元3b覆盖第一发光元件21的面积越大越好。但同时为了提高透光率,相邻的无机单元3b之间的间隔越大越好,即要求每个无机单元3b的面积越小越好。由此,为了实现防护与透光率之间的平衡,可选地,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A1,第一发光元件21的发光面积为AA2,则AA1/AA2=1.1~1.5。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无机层31包覆整个发光元件层21,有机层33的每个有机单元3a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无机层32包括图案化处理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使得每个无机单元3b包覆一个有机单元3a,而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的封装层3减少了有机层33和第二无机层32,仅包括第一无机层3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透光显示面板P1的透光率。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层3的第一无机层31也可以进行图案化处理,而第二无机层32包覆整个发光元件层21,以防止水汽从侧面入侵影响发光元件层2的电气性能,不再赘述。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沿E-E方向的剖面图。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P1,其与图1和图2所示的透光显示面板P1的结构类似,封装层3的有机层33均进行图案化处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还可以进行图案化处理。
具体来说,发光元件层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a、位于多个第一电极2a上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上的第二电极层2b,第二电极层2b上设置有多个开口H,开口H与第一发光结构2c在平行于衬底1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每个第一电极2a与对应的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该第一发光结构2c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2b形成第一发光元件21,第一发光元件21例如是OLED发光元件。其中,第一电极2a为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阳极,第二电极层2b为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
第二电极层2b为公共电极,包括用于每个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即所有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电连接成为整体。同时,第二电极层2b上设置有多个开口H,开口H与第一发光结构2c在平行于衬底1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开口H可以确保所有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电连接的同时,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尽可能减少膜层层数提高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另外,第二电极层2b可以采用通用金属掩膜板进行蒸镀形成整面蒸镀的方式来制备,以降低蒸镀成本。
可选地,第一发光结构2c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开口H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不规则形状的间隔区,以改善透光显示面板P1的衍射,提高其显示效果。可选地,开口H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为十字型。可选地,开口H还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多边形、哑铃形、葫芦形、波浪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第二电极层2b的材料可以是导体电极材料(Conductor Electrode Materials,CEM)等类金属材料,例如是镁银合金。可选地,第二电极层2b的厚度为5纳米至20纳米,优选厚度为10纳米至16纳米,例如是13纳米。
可选地,第一发光结构2c包括OLED发光层,根据第一发光结构2c的设计需要,其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一电极2a为透光电极,其材质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等。
可选地,发光元件层2还包括像素定义层5。像素定义层5包括第一像素开口,每个第一像素开口容纳对应的第一发光结构2c。图7中,以虚线示出第一像素开口的轮廓。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图8中的区域G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图8沿F-F方向的剖面图。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P1,其与图3至图5所示的透光显示面板P1的结构类似,封装层3的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中的任一者及有机层33均进行图案化处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二电极层2b还可以进行图案化处理。
由于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二电极层2b、封装层3的有机层33以及第一无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32中的任一者均进行图案化处理,且当每个有机单元3a、每个无机单元3b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时,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膜层仅包括第一无机层31或者第二无机层32,以及部分用于实现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电连接的阴极,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小了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的膜层层数,实现了透光显示面板P1的透光率最大化。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下将以上述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P1的制作过程为例对该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5。
步骤S1:提供衬底1。可选地,该衬底上形成有器件层。
步骤S2:在衬底1上形成发光元件层2,发光元件层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
步骤S3: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31。可选地,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的方法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31。
步骤S4:在第一无机层31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33,有机层33包括形成在平行于衬底1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3a,每个有机单元3a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可选地,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在第一无机层31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33。
步骤S5:在有机层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32。可选地,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 Deposition,CVD)的方法在有机层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3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无机层32覆盖发光元件层2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31包括:
步骤S31: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无机层31覆盖发光元件层2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有机层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32包括:
步骤S32:在有机层33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在衬底1上形成发光元件层2包括:
步骤S21:在衬底1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a;
步骤S22:在多个第一电极2a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
步骤S23: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2b,第二电极层2b包括多个开口H,开口H与第一发光结构2c在平行于衬底1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将封装层3的至少有机层33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3a,每个有机单元3a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减小了相邻的有机单元3a包覆的第一发光元件21之间的膜层厚度,从而可以提高封装层3的透光率,使得透光显示面板P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透光显示面板P1能够显示画面,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图12沿H-H方向的剖面图。
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P2,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2的透光率,其中第一显示区A1设置有如前所示的透光显示面板P1。
本申请中,优选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大于等于15%。为确保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大于15%,甚至大于40%,甚至具有更高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各个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80%,甚至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9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P2,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2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P2在第一显示区A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A1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P2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发光元件层2包括第一电极2a、位于第一电极2a上的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位于第一发光结构2c上的第二电极层2b。发光元件层2包括的第一电极2a、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第二电极层2b位于第一显示区A1。第一电极2a为阳极、第二电极层2b为阴极。每个第一电极2a与对应的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该第一发光结构2c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2b形成第一发光元件21,第一发光元件21例如是OLED发光元件。
可选地,发光元件层2还包括像素定义层5。像素定义层5包括第一像素开口,每个第一像素开口容纳对应的第一发光结构2c。
可选地,发光元件层2还包括第三电极2d、位于第三电极2d上的第二发光结构2f以及位于第二发光结构2f上的第四电极2e。第三电极2d、第二发光结构2f以及第四电极2e位于第二显示区A2。像素定义层522还包括第二像素开口,每个第二像素开口容纳对应的第二发光结构2f。
第三电极2d是阳极,第四电极2e为阴极。每个第三电极2d与对应的第二发光结构2f以及该第二发光结构2f对应区域的第四电极2e形成第二发光元件22,第二发光元件22例如是OLED发光元件。
可选地,第二显示区A2为有源矩阵驱动显示区,第二发光元件22通过各自对应的像素电路驱动显示。
第一发光结构2c、第二发光结构2f分别包括颜色不同的多种发光结构,可选地,第一发光结构2c包括红色的第一发光结构2c、绿色的第一发光结构2c以及蓝色的第一发光结构2c。相应地,第二发光结构2f包括红色的第二发光结构2f、绿色的第二发光结构2f以及蓝色的第二发光结构2f。
图13中,以虚线分别示出第一发光结构2c、第二发光结构2f的轮廓。可选地,第一发光结构2c的尺寸小于同色的第二发光结构2f的尺寸,使得第一显示区A1具有足够的区域布置高透光区域,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P2的第二显示区A2环绕第一显示区A1设置,即第一显示区A1为离岸设计。可选地,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之间也可以是其它位置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下将以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P2的制作过程为例对该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制作方法包括步骤R1至步骤R5。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A1以及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2的透光率,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R1:提供衬底1。可选地,该衬底1上形成有器件层。
步骤R2:在衬底1上形成发光元件层2,发光元件层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位于第一显示区A1,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位于第二显示区A2。
步骤SR3: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31。
步骤SR4:在第一无机层31上形成有机层33,有机层33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1的图案化有机层33,图案化有机层33包括在平行于衬底1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3a,每个有机单元3a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21。
步骤SR5:在有机层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32。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的有机层33图案化处理,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无机层32覆盖发光元件层2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在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第一无机层31包括:
步骤R31:在位于第一显示区A1的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发光元件层2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无机层31。
本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31覆盖整个发光元件层2,第一显示区A1的第二无机层32也采用图案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无机层31覆盖发光元件层2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在有机层33上形成第二无机层32包括:
步骤R32:在位于第一显示区A1的有机层33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3b,每个无机单元3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3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有机层33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二无机层32。
本实施例中,第二无机层32覆盖整个发光元件层2,第一显示区A1的第一无机层31也采用图案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步骤R2中,在衬底1上形成发光元件层2包括:
步骤R21:在衬底1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a和多个第三电极2d,第一电极2a位于第一显示区A1,第三电极2d位于第二显示区A2。
步骤R22:在多个第一电极2a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在多个第三电极2d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2e。
步骤R23: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c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2b,第二电极层2b包括多个开口H,开口H与第一发光结构2c在平行于衬底1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同时在多个第二发光结构2e上形成第四电极2f。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1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的阴极采用图案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A1的透光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显示面板。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显示面板P1。以下将以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P2,显示面板P2又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P1。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的任一者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的另一者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有机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机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A1,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为AA2,则AA1/AA2=1.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8.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形成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
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
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或者,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
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
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10.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图案化有机层,所述图案化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
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
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覆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无机层;或者,
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
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有机层上形成覆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无机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在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以及
在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同时在所述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上形成第四电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28366.9A CN111834426B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28366.9A CN111834426B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4426A CN111834426A (zh) | 2020-10-27 |
CN111834426B true CN111834426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7290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28366.9A Active CN111834426B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3442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102313A1 (en) * | 2013-10-11 | 2015-04-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
JP2015181135A (ja) * | 2001-02-01 | 2015-10-1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 |
CN110048005A (zh) * | 2019-03-29 | 2019-07-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10970A (zh) * | 2019-08-29 | 2019-12-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CN110783485A (zh) * | 2019-09-24 | 2020-02-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993675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7-02 CN CN202010628366.9A patent/CN1118344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81135A (ja) * | 2001-02-01 | 2015-10-1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 |
US20150102313A1 (en) * | 2013-10-11 | 2015-04-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
CN110048005A (zh) * | 2019-03-29 | 2019-07-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10970A (zh) * | 2019-08-29 | 2019-12-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CN110783485A (zh) * | 2019-09-24 | 2020-02-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993675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4426A (zh) | 202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85835B2 (en) | Touch panel having 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flexible substrates | |
US1054127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967994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KR100941129B1 (ko) | 발광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CN110429117A (zh) |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 |
KR102664048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WO2019233479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5027991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030058151A (ko) | 능동행렬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KR20160069627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10212111B (zh) |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US20220093690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437241B (zh)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 |
CN112714968A (zh) |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KR20190091395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09119438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TWI628789B (zh) |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US10930727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834426B (zh)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932663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84088B (zh) |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8831203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21449023U (zh) | 显示面板 | |
KR20220022920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412228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