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1203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1203U
CN218831203U CN202222626205.3U CN202222626205U CN218831203U CN 218831203 U CN218831203 U CN 218831203U CN 202222626205 U CN202222626205 U CN 202222626205U CN 218831203 U CN218831203 U CN 218831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color filter
cathode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62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凯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62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1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1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1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所述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所述阴极图形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因此,所述阴极图形增加了所述阴极层的厚度,降低了所述阴极层的接触阻抗,进而改善所述阴极层的欧姆电压降效应,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因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亮度高、轻薄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OLED具有可弯曲、可挠曲的特点,使得OLED不仅能够实现曲面显示,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大尺寸显示产品中。例如,目前量产的OLED产品一般采用底发光的形式,但这样不但限制了OLED的优势,还会造成OLED整体效率下降。
然而,在采用顶发光的大尺寸OLED产品中,为了提高透光率,通常将阴极的厚度制作的较薄,这会导致阴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欧姆电压降(IR Drop),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出现亮度不均匀现象,大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难以进行大规模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以解决由于阴极的厚度较薄导致阴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欧姆电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所述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所述阴极图形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所述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所述阴极图形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因此,所述阴极图形增加了所述阴极层的厚度,降低了所述阴极层的接触阻抗,进而改善所述阴极层的欧姆电压降效应,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所述阴极图形的厚度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区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使得所述阳极层的部分从所述开口区露出,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内,并与所述阳极层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阳极层电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遮光元件以及缓冲层,多个所述遮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衬底面对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且多个所述遮光元件的位置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层将多个所述遮光元件罩设于所述衬底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以及彩色滤光层,其中,所述封装层盖设于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阴极图形上,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阴极图形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单元、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为正方形或八边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层。所述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对离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阴极图形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分别为彼此不同的红光滤光单元、绿光滤光单元或蓝光滤光单元。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以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及数据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所述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所述阴极图形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因此,所述阴极图形增加了所述阴极层的厚度,降低了所述阴极层的接触阻抗,进而改善所述阴极层的欧姆电压降效应,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01-第一方向;002-第二方向;100-显示面板;110-衬底;120-发光层;130-阳极层;140-阴极层;160-阴极图形;170-像素定义层;171-开口区;172-非开口区;180-封装层;190-彩色滤光层;191-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2-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3-第三彩色滤光单元;210-黑色矩阵层;230-遮光元件;240-缓冲层;260-驱动电路层;261-驱动晶体管;261a-半导体层;261b-栅极;261c-栅极绝缘层;261d-源极;261e-漏极;263-层间绝缘层;263a-第一过孔;263b-第二过孔;265-第一连接线;266-第二连接线;267-平坦层;267a-第三过孔;268-第三连接线;400-驱动芯片;5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显示面板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解决由于阴极的厚度较薄导致阴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欧姆电压降的问题,以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一侧的阳极层130、像素定义层170、发光层120和阴极层140。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160,所述阴极图形160设置于所述阴极层140背离所述发光层120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140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0包括多个开口区171和围绕所述开口区171的非开口区172,所述阴极图形160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7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172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120用于发光,且所述发光层120的出光侧背对所述衬底110,所述像素定义层170用来定义像素区域、隔离像素并防止光学串扰和电学串扰。所述阴极图形160用于增加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所述阴极图形16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阴极图形160可设置于部分所述阴极层14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发光层120在所述衬底110的一侧呈阵列排布,且一个所述发光层120对应一个所述子像素。所述发光层120的数量由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决定,例如,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为1280×900,则所述发光层120的数量为3×1280×900个。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层130的数量可与所述发光层120的数量一致,以实现每个所述发光层120单独控制。所述阴极层140的数量可为一个,即全部的所述发光层120均与一个所述阴极层140连接,以节省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空间,且减少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程,节约了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110可为玻璃基板或涤纶树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所述发光层120可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层140的材料可为银(Argentum,Ag)或铝(Aluminium,Al),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可为例如,或其他数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等于0.1纳米(n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140可通过通用掩模板(Common Mask)工艺蒸镀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130的材料可为Al或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图形160的材料可为铜(Cuprum,Cu)或铝(Aluminium,Al)。所述阴极图形160的厚度可为例如,或其他数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图形160可通过精细掩膜版(Fine Metal Mask,FMM Mask)工艺蒸镀形成于所述阴极层14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发光类型可为顶发光,即所述发光层120的出光侧背对所述衬底1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一侧的阳极层130、像素定义层170、发光层120和阴极层140。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160,所述阴极图形160设置于所述阴极层140背离所述发光层120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140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0包括多个开口区171和围绕所述开口区171的非开口区172,所述阴极图形160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7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172内。因此,所述阴极图形160用于增加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所述发光层120的出光侧背对所述衬底110,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而且,所述阴极图形160增加了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降低所述阴极层140的接触阻抗,进而改善所述阴极层140的欧姆电压降(IR Drop)效应,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区171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170,使得所述阳极层130的部分从所述开口区露出,所述发光层120设置于所述开口区171内,并与所述阳极层130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120位于所述开口区171内,并与所述阳极层130以及所述开口区171的内壁连接。所述阴极层140位于所述发光层12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所述发光层120背对所述开口区171的内壁的一侧以及所述像素定义层17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两个所述阴极图形160连接于所述阴极层140背对所述像素定义层170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区171的面对所述阳极层130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开口区171背对所述阳极层130一端的孔径,即所述开口区171的内壁在远离所述阳极层130的方向上向外侧倾斜,避免所述发光层120发出的光线损耗在所述开口区171中,进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出光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区171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层120的数量一致,即一个所述发光层120设置于一个所述开口区171内。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120的部分还可伸出所述开口区171,并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7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阴极图形160还可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70背对所述阳极层的一侧。所述阴极层140可设置于所述发光层12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所述发光层120背对所述开口区171的内壁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17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以及所述阴极图形160背对所述像素定义层170的一侧,即所述一阴极层140可设置于所述阳极层130上、所述开口区171的内壁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70上以及所述阴极图形160上。相应地,形成所述阴极层140与形成所述阴极图形160的顺序可调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遮光元件230以及缓冲层240。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面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且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发光层的120位置一一对应,即所述遮光元件23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12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所述遮光元件230用于遮挡所述发光层120发出的光,避免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部漏光。所述缓冲层240将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罩设于所述衬底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260,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设置于所述缓冲层240与所述阳极层130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层260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261,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261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发光层120的位置一一对应,即所述驱动晶体管26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12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且所述驱动晶体管261与所述阳极层130电连接,以通过所述阳极层130驱动所述发光层120发光。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面对所述驱动电路层260的一侧,且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的位置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261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层240将多个所述遮光元件230罩设于所述衬底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260,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与所述阳极层130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层260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261,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261与所述阳极层130电连接,即一个所述阳极层130可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261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晶体管261还包括半导体层261a、栅极261b、栅极绝缘层261c、源极261d以及漏极261e。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61a设置于缓冲层240背对所述遮光元件230的一侧。所述栅极绝缘层261c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61a背对所述缓冲层240的一侧,且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周缘处伸出所述栅极绝缘层261c的周侧。所述栅极261b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261c背对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一侧,所述源极261d与所述漏极261e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261a背对所述缓冲层240的一侧,且所述源极261d与所述漏极261e的位置均与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周缘处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还包括层间绝缘层263,所述层间绝缘层263将所述半导体层261a、所述栅极261b以及所述栅极绝缘层261c罩设于所述缓冲层240上。所述层间绝缘层263用于使相邻的所述驱动晶体管261绝缘。所述层间绝缘层263背对所述缓冲层24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263a以及多个第二过孔263b,所述第一过孔263a与所述第二过孔263b均贯穿部分所述层间绝缘层263,使得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周缘处的部分从所述第一过孔263a露出,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周缘处的部分从所述第二过孔263b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还包括第一连接线265与第二连接线266。所述第一连接线265容置于所述第一过孔263a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线26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部分周缘处以及所述源极261d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266容置于所述第二过孔263b内,且所述第二连接线26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部分周缘处以及所述漏极261e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265与所述第二连接线266均伸出所述层间绝缘层263,且所述源极261d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线265背对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一侧,所述漏极261e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线266背对所述半导体层261a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层261a可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Zinc Oxide,IGZO)或低温多晶硅的全称(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线265与所述第一过孔263a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线266与所述第二过孔263b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还包括平坦层267,所述平坦层267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263背对所述缓冲层240的一侧,且所述平坦层267背对所述层间绝缘层263的一侧与所述阳极层130连接,所述平坦层267用于向所述阳极层130提供平整的表面,便于所述阳极层130的形成。所述平坦层267罩设住所述第一连接线265伸出所述层间绝缘层263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266伸出所述层间绝缘层263的部分、所述源极261d以及所述漏极261e。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坦层267背对所述层间绝缘层263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过孔267a,所述第三过孔267a贯穿部分所述平坦层267,使得所述漏极261e的部分从所述第三过孔267a露出。所述驱动电路层260还包括第三连接线268,所述第三连接线268容置于所述第三过孔267a内,且所述第三连接线268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漏极261e以及所述阳极层130连接,以实现所述漏极261e以及所述阳极层130电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线268的与所述第三过孔267a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180盖设于所述阴极层140以及两个所述阴极图形160上,所述封装层180隔绝水汽、氧气以及灰尘等杂质,以保护所述阴极层140以及所述阴极图形160,增加了所述阴极层140以及所述阴极图形160的使用寿命。所述封装180还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可以透过所述发光层120发出的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180可为由透明封装材料制成的透明保护层,具体地,所述封装层180的材料可为聚酰亚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彩色滤光层190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80背对所述阴极层140和所述阴极图形160的一侧,用于允许所述发光层120传输来的光线中预设波长的光束通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彩色滤光层190可通过涂覆(Coating)工艺形成。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彩色滤光层19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其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沿第一方向001间隔排列设置且依次交替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80上。也即为,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001间隔排列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001间隔排列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以及一个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001间隔排列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以及一个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沿第二方向002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沿所述第二方向002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沿所述第二方向002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001与所述第二方向002相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001为图2中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002为图2中的竖直方向。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001与第二方向002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和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分别为彼此不同的红光滤光单元、绿光滤光单元或蓝光滤光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可为红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可为绿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为蓝光滤光单元。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举例说明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可为蓝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可为红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为绿光滤光单元。又例如,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可为绿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可为蓝光滤光单元,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为红光滤光单元。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黑色矩阵层210,所述黑色矩阵层210设置于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80背对离所述阴极层140和所述阴极图形160的一侧。所述黑色矩阵层210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之间发生光串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以为正方形,从而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实际显示的开口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矩阵层210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铬(Cr)、黑色树脂等。
请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图4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可为八边形,例如正八边形或不规则八边形。本实施例仅以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为不规则八边形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为不规则八边形。而图3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为正方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还可以为其他规则图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如不规则多边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还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所述阴极图形160采用FMM蒸镀工艺制成,此工艺的精度较低,所述阴极图形160可能会蒸镀到所述彩色滤光层190位于的显示区中,导致在后续形成所述封装层180的工艺中出现异常。因此,需要将所述阴极图形160与所述显示区保持适当的距离,故,将可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设置为正方形或八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矩阵层210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铬(Cr)、黑色树脂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层130与所述阴极层140形成F-R模式激光,进而提高发光效率和色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顺序可为:所述发光层120、所述阴极层140、所述阴极图形160、所述封装层180以及所述彩色滤光层190;或,所述发光层120、所述阴极图形160、所述阴极层140、所述封装层180以及所述彩色滤光层19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一侧的多个发光层120,所述发光层120用于发光,且所述发光层120的出光侧背对所述衬底110。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阳极层130、阴极层140与两个阴极图形160,所述阳极层130连接于所述发光层120面对所述衬底110的一侧,所述阴极层140连接于所述发光层120背对所述阳极层130的一侧,且所述发光层120分别与所述第一阳极层130以及所述阴极层140电连接。两个所述阴极图形160连接于所述阴极层140背对所述发光层120一侧,两个所述阴极图形160用于增加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因此,所述发光层120的出光侧背对所述衬底110,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而且,所述阴极图形160增加了所述阴极层140的厚度,降低所述阴极层140的接触阻抗,进而改善所述阴极层140的欧姆电压降(IR Drop)效应,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匀性。同时,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191、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192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193为正方形或八边形,以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实际显示的开口率。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500包括驱动芯片400以及上述显示面板100,所述驱动芯片4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以向所述显示面板100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及数据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500包括但不局限于: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显示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或者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应用所述显示装置500的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500还可以包括驱动板、电源板、高压板以及按键控制板等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述显示装置500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方法,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阴极图形,所述阴极图形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所述阴极图形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所述阴极图形的厚度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区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使得所述阳极层的部分从所述开口区露出,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内,并与所述阳极层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阳极层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遮光元件以及缓冲层,多个所述遮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衬底面对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且多个所述遮光元件的位置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层将多个所述遮光元件罩设于所述衬底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以及彩色滤光层,其中,所述封装层盖设于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阴极图形上,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阴极图形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单元、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为正方形或八边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层,所述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对离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阴极图形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单元分别为彼此不同的红光滤光单元、绿光滤光单元或蓝光滤光单元。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以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以及数据信号。
CN202222626205.3U 2022-09-30 2022-09-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8831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6205.3U CN218831203U (zh) 2022-09-30 2022-09-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6205.3U CN218831203U (zh) 2022-09-30 2022-09-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1203U true CN21883120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6205.3U Active CN218831203U (zh) 2022-09-30 2022-09-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1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9060B1 (ko) 표시 장치
US1003301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646658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CN211719594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443823B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399312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20070222354A1 (en)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tting display
US982510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470287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相关装置
US20110204369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572407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10021090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제조 용 쉐도우 마스크
CN111293152A (zh)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100474001B1 (ko)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2112109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34583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KR20230153321A (ko)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299853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1392158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16274B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面板
KR102591727B1 (ko) 정전기 방지 다이오드 및 정전기 방지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664905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0911943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883120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82889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