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4928A -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4928A
CN111814928A CN202010526186.XA CN202010526186A CN111814928A CN 111814928 A CN111814928 A CN 111814928A CN 202010526186 A CN202010526186 A CN 202010526186A CN 111814928 A CN111814928 A CN 111814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handheld terminal
rfid label
life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61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琦
郝小鹏
边兆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la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la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la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la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61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4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4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4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06K19/077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the adhering arrangement being a layer of adhesive, so that the record carrier can function as a stick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安全部件维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RFID标签、第二RFID标签、物联网手持终端和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第一RFID标签粘贴在救生衣表面,第二RFID标签粘贴在救生衣开启的必经位置上,在第一RFID标签内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一,在第二RFID标签内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二,将编码一和编码二通过物联网手持终端绑定并上传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中,能够实现物联网手持终端无拆检查,救生衣防损等功能,从进入客舱首次登记、每日检查、到期更换、后期处置的一整套闭环流程中实现客观的监控,继而减少了差错率,提升业务效率。实现精益检查、精准控制、精细维护、精确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安全部件维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民用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时一项精细作业,在飞行器的每日首飞前对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的检测,同每日进行的航前、航后检都是必须的工序。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在检查过程中的实施、指导、监督以及信息上报等环节的质量都直接影响飞行生产安全与服务质量,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种类多、规格复杂、位置分散、失效标准不同,对它们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生产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国内民航业从业公司在针对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查时还多以电脑手工录入检查台账加人工核对的方式进行。这些传统检查手段都是基于检测者本身意志而形成的检查记录,救生衣是否被打开、效期是否超标、物品是否存在等检查项没有或很少有基于客观物理动作的检查记录,缺乏根据客观数据衍生的数字化检查记录。现有的这种检查方式导致维修员每天都要进行机械性的重复作业,使其并行处理压力增加,效率下降。不经意的人为主观失误将是永恒的话题,这将造成不必要的错误,继而带来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当中,世界大型航空企业,陆续采用物联网IoT技术进行客舱内救生衣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确保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航空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航空器客舱救生衣从进行入客舱首次登记、每日检查、到期更换、逾期警示、后期处置的一整套业务闭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当具备自动作业、客观记录、主动上报的功能特点,运行时尽可能少的人工参与度。
有鉴于此,亟待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针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优化、重组,结合物联网IoT技术,在不增加额外业务动作的前提下物理且客观地记录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的检查过程,形成匹配适航标准的只能检查系统与配套物联网智能硬件设备。实现精益检查、精准控制、精细维护、精确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针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优化、重组,结合物联网IoT技术,在不增加额外业务动作的前提下物理且客观地记录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的检查过程,形成匹配适航标准的只能检查系统与配套物联网智能硬件设备。实现精益检查、精准控制、精细维护、精确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表面,并辅以航空热缩套管或者航空胶带进行额外固定;
S2:通过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一,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为所述第一RFID标签创建初始化数据;
S3: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初始化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注册;
S4:将第二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开启的必经位置上;
S5: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二,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一和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二进行绑定,并生成绑定关系数据;
S6: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绑定关系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签封信息注册;
S7:完成S1-S6步骤之后将粘贴有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的救生衣组合体安装进航空器客舱内;
S8:日常检查时,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首先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进行读取,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异常,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无法进行读取,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的报警单元会发出警报信息,且对该救生衣进行视频和音频取证,并保存本次检查记录,同时要求维修人员再次粘贴第二RFID标签,并利用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新粘贴的第二RFID标签进行数据写入且与第一RFID标签进行绑定;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无异常则进入步骤S9;
S9:完成S8步骤后,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进行读取,并将本次检查时间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当中;
S10:完成S9步骤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检查过程数据、维修记录以及维修人员信息自动上报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
S11: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显示的本航空器待检查救生衣位置列表,沿紧急逃生通道逐一扫描检查,每件救生衣按照S8-S10步骤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完成一件救生衣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自动在清单中对其标注,对未按照顺序或者遗忘检查的救生衣,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报警单位会发出报警信息,直至完成所有待查救生衣的扫描检查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其存储信息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件号、序号、上次维保日期、剩余使用寿命、上次读写时间、所属航班号、所述座位号等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所述第二RFID标签只能保证一次完整粘贴,在未撕开情况下可读取,一旦撕开,标签内数据存储体将损坏从而无法读取。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内嵌操作系统,并集成电池与可伸缩的RFID超高频天线;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安装有高精度摄像头与麦克风,可凭借所述高精度摄像头和所述麦克风对待检查对象、检查场景进行视频采集与声音记录。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配备有手持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GPRS、3G、4G、5G、BULUETOOTH或ZIGBEE无线通信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声音报警单元和灯光报警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终端网络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读取的数据信息,所述终端网络接口用于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上传和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接口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接口用于与所述终端网络接口之间的信息通信,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内写入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更新的数据信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基于超高频无源RFID技术实现救生衣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每件救生衣附着一枚RFID标签,每枚RFID标签内包含一个唯一ID,该唯一ID将作为救生衣在系统内的唯一身份标识,通过该唯一ID,附着RFID标签的救生衣与信息系统相结合。附着RFID标签的救生衣通过附着的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做到在非可视条件下的找寻、非接触条件下的识别和管理特性。通过第二RFID标签内的编码和第一RFID标签内的编码相绑定,能够实现救生衣防损,快速维修的效果。通过附着RFID标签的救生衣与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相配合,从进入客舱首次登记、每日检查、到期更换、后期处置的一整套闭环业务流程中实现物理化/客观的业务监控,使管控点透明化,继而减少了差错率,提升业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第一RFID标签制备安装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第二RFID标签制备安装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扫描检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表面,并辅以航空热缩套管或者航空胶带进行额外固定;
S2:通过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一,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为所述第一RFID标签创建初始化数据;
S3: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初始化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注册;
S4:将第二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开启的必经位置上;
S5: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二,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一和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二进行绑定,并生成绑定关系数据;
S6: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绑定关系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签封信息注册;
S7:完成S1-S6步骤之后将粘贴有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的救生衣组合体安装进航空器客舱内;
S8:日常检查时,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首先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进行读取,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异常,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无法进行读取,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的报警单元会发出警报信息,且对该救生衣进行视频和音频取证,并保存本次检查记录,同时要求维修人员再次粘贴第二RFID标签,并利用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新粘贴的第二RFID标签进行数据写入且与第一RFID标签进行绑定;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无异常则进入步骤S9;
S9:完成S8步骤后,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进行读取,并将本次检查时间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当中;
S10:完成S9步骤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检查过程数据、维修记录以及维修人员信息自动上报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
S11: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显示的本航空器待检查救生衣位置列表,沿紧急逃生通道逐一扫描检查,每件救生衣按照S8-S10步骤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完成一件救生衣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自动在清单中对其标注,对未按照顺序或者遗忘检查的救生衣,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报警单位会发出报警信息,直至完成所有待查救生衣的扫描检查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其存储信息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件号、序号、上次维保日期、剩余使用寿命、上次读写时间、所属航班号、所述座位号等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所述第二RFID标签只能保证一次完整粘贴,在未撕开情况下可读取,一旦撕开,标签内数据存储体将损坏从而无法读取。
本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内嵌操作系统,并集成电池与可伸缩的RFID超高频天线;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安装有高精度摄像头与麦克风,可凭借所述高精度摄像头和所述麦克风对待检查对象、检查场景进行视频采集与声音记录。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配备有手持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GPRS、3G、4G、5G、BULUETOOTH或ZIGBEE无线通信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声音报警单元和灯光报警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终端网络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读取的数据信息,所述终端网络接口用于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上传和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接口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接口用于与所述终端网络接口之间的信息通信,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内写入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更新的数据信息。
实施例1
第一RFID标签采用ELECTR RFID Tag 5250标签;第二RFID标签采用ELECTR ADTag签封标签;物联网手持终端采用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采用基于云端部署的ELECTR机上应急设备检查系统;
如图1所示,系统以ELECTR RFID Tag 5250为基础,该标签表面光滑圆润,不会损伤救生衣本身,不会影响救生衣的安全取用与使用。通过特种胶水将其粘贴在救生衣上,并辅以航空热缩套管/航空胶带进行额外固定。ELECTR RFID Tag 5250本身具有唯一编码,该编码将作为被附着救生衣的唯一标示码。
在检查过程中,为了保证准确读取每件放置在座椅下方附着有ELECTR RFID Tag5250标签的救生衣,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专门配置了可伸缩的延长天线,以增加天线灵敏度。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内部程序获取每件救生衣上ELECTR RFID Tag 5250标签内的唯一编码,通过这些编码检索本机数据库,获取对应的救生衣信息,其中包含: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件号、序号、上次维保日期,剩余使用寿命、上次读写时间、所属航班号、所属座位号等信息,发现救生衣缺失或与登记结果不符时立刻发出警告信息,并标示具体位置,发现失效或近效期物品同样会给出警示信息。
如图2所示,ELECTR在救生衣开启的必经位置上附着ELECTR AD Tag。如图3所示,当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可以扫描到救生衣上对应的ELECTR AD Tag时,程序认为该物品未被开封使用,当无法扫描到该标签时,程序则认为该救生衣被使用/开启过,此时发出警报信息,并指引维修人员到该救生衣所在位置实际检查,检查过程中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对现场进行拍照、视频、以及录音等方式的辅助取证。
待航空器客舱内所有救生衣检查完毕后,本次检查记录会通过WIFI或5G无线网将检查记录及维修人员信息一同上传至部署在云端的ELECTR机上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为后期统计分析、领导决策提供佐证。
通过以上描述:在救生衣的注册、进入客舱首次登记、日常检查、问题报警等环节中,真实和实时记录维修员的业务动作与作业路径;并作为救生衣遗失、更换的依据,配合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快速进行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的检查,整体上实现检查轨迹的跟踪与管理。
其中ELECTR RFID Tag 5250标签内救生衣全局唯一编号、注册过程与初始化数据项全部在后台实现了数据加密、签名与压缩,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实现数据防篡改;
利用ELECTR物联网手持终端程序将ELECTR AD Tag签封标签内救生衣唯一编号与ELECTR RFID Tag 5250标签内全局唯一编号进行绑定,绑定关系数据推送至云端ELECTR机上应急设备检查系统系统,实现签封信息注册,ELECTR AD Tag内全局唯一编号、绑定过程与绑定关系全部在后台实现了数据加密、签名,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实现数据防篡改。
实施例2
以A330-200典型三舱布局253人、单维修员检查为例,将传统检查方案与本发明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用时相对比,实际实验对比数据图如下:
Figure BDA0002531308920000111
Figure BDA0002531308920000121
传统检查方案在单维修员条件下耗时大于4个小时,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同样条件下仅需要0.7小时,基本实现50秒/5件的救生衣检查速度,并且明显降低了检查失误概率,减少了维修员花费在每件救生衣上的检查时间,去除了不必要的开封检查。
同时由于本发明方案提供的辅助检查信息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降低,相应的降低了参与人员的准入门槛,从经济效益上看,传统方案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培训成本较大;而本方案无需培训成本,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相应降低,在人工成本投入上有显著的优势,从时间成本上看也相应的提升了检查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表面,并辅以航空热缩套管或者航空胶带进行额外固定;
S2:通过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一,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为所述第一RFID标签创建初始化数据;
S3: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初始化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注册;
S4:将第二RFID标签通过特种胶水粘贴于救生衣开启的必经位置上;
S5: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写入救生衣全局唯一编码二,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一和所述全局唯一编码二进行绑定,并生成绑定关系数据;
S6:利用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所述绑定关系数据推送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实现签封信息注册;
S7:完成S1-S6步骤之后将粘贴有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的救生衣组合体安装进航空器客舱内;
S8:日常检查时,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首先对所述第二RFID标签进行读取,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异常,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无法进行读取,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的报警单元会发出警报信息,且对该救生衣进行视频和音频取证,并保存本次检查记录,同时要求维修人员再次粘贴第二RFID标签,并利用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新粘贴的第二RFID标签进行数据写入且与第一RFID标签进行绑定;若所述第二RFID标签无异常则进入步骤S9;
S9:完成S8步骤后,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对所述第一RFID标签进行读取,并将本次检查时间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当中;
S10:完成S9步骤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将检查过程数据、维修记录以及维修人员信息自动上报至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内。
S11: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显示的本航空器待检查救生衣位置列表,沿紧急逃生通道逐一扫描检查,每件救生衣按照S8-S10步骤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完成一件救生衣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自动在清单中对其标注,对未按照顺序或者遗忘检查的救生衣,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报警单位会发出报警信息,直至完成所有待查救生衣的扫描检查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其存储信息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件号、序号、上次维保日期、剩余使用寿命、上次读写时间、所属航班号、所述座位号等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FID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所述第二RFID标签只能保证一次完整粘贴,在未撕开情况下可读取,一旦撕开,标签内数据存储体将损坏从而无法读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内嵌操作系统,并集成电池与可伸缩的RFID超高频天线;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安装有高精度摄像头与麦克风,可凭借所述高精度摄像头和所述麦克风对待检查对象、检查场景进行视频采集与声音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还配备有手持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GPRS、3G、4G、5G、BULUETOOTH或ZIGBEE无线通信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声音报警单元和灯光报警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应急设备检查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终端网络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读取的数据信息,所述终端网络接口用于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上传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接口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接口用于与所述终端网络接口之间的信息通信,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内写入的数据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手持终端更新的数据信息。
CN202010526186.XA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1814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6186.XA CN111814928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6186.XA CN111814928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4928A true CN111814928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4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6186.XA Pending CN111814928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492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9268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ehicle inspec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CN101916386A (zh) * 2010-06-11 2010-12-15 海南瑞建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射频的航空救生设备时寿控制方法
JP2012035730A (ja) * 2010-08-06 2012-02-23 Denso Wave Inc 救命具管理システム
CN108364050A (zh) * 2018-03-07 2018-08-03 沈阳北方飞机维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民航客机救生衣的维保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8126442U (zh) * 2018-05-07 2018-11-20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飞机救生衣管理系统
CN110569941A (zh) * 2019-09-28 2019-12-13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航空救生衣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10666830U (zh) * 2019-09-28 2020-06-02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航空救生衣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9268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ehicle inspec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CN101916386A (zh) * 2010-06-11 2010-12-15 海南瑞建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射频的航空救生设备时寿控制方法
JP2012035730A (ja) * 2010-08-06 2012-02-23 Denso Wave Inc 救命具管理システム
CN108364050A (zh) * 2018-03-07 2018-08-03 沈阳北方飞机维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民航客机救生衣的维保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8126442U (zh) * 2018-05-07 2018-11-20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飞机救生衣管理系统
CN110569941A (zh) * 2019-09-28 2019-12-13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航空救生衣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10666830U (zh) * 2019-09-28 2020-06-02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航空救生衣监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邱素满;: "基于RFID技术的救生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航空维修与工程, no. 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6786U (zh) 地下隧道安全巡检系统
CN110826538A (zh) 一种用于电力营业厅的异常离岗识别系统
CN101846987B (zh) 一种将rfid和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安全设备监管的方法
CN201262757Y (zh) 一种全过程动态监管信息系统
CN106327605A (zh) 一种巡检方法
CN104076767B (zh) 铁路信号设备检修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637027A (zh) 铁路信号设备检修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162089A (zh) 一种电力巡线图像自动识别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CN107180312A (zh) 一种基建施工作业智能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6920290A (zh) 一种基于nfc的无线智能电力巡检系统
CN106326949A (zh) 基于rfid的桥梁工程构件定位识别巡检系统
CN105678357A (zh) 动车组检修作业过程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5872065A (zh) 实时监控方法、装置及监控云平台
CN110136290A (zh) 发电企业智能巡回检查方法
CN107784649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芯棒测试远程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15995119A (zh) 基于物联网的气瓶充装环节违规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850562A (zh) 一种智能旁站监理方法及系统
CN109255572A (zh) 一种基于rfid、gps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试卷运送方法
CN108346195B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列车智能巡检方法
CN114067278A (zh) 一种铁路货运货检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23210A (zh) 一种垃圾跟踪管理系统及垃圾分类管理评价方法
CN105761478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办法
CN111814928A (zh) 一种航空器客舱内救生衣检测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89241A (zh) 一种可监督巡逻人员的电子巡查系统
CN104269061A (zh) 基于网络的黄标车检管系统及检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