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3854A -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3854A
CN111793854A CN202010812383.8A CN202010812383A CN111793854A CN 111793854 A CN111793854 A CN 111793854A CN 202010812383 A CN202010812383 A CN 202010812383A CN 111793854 A CN111793854 A CN 111793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aluronic acid
molecular weight
fiber material
electrospinning solutio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23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3854B (zh
Inventor
耿凤
邵萌
王静
郭学平
穆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oomage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xi Haiyu Biological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xi Haiyu Biological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xi Haiyu Biological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23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3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3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3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3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3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18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other substan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得到电纺丝溶液;将得到的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高、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进行合理配比,并通过添加聚环氧乙烷制成透明质酸含量较高的静电纺丝液,增加了透明质酸的浓度,同时改善了聚合物之间的缠结,提高了透明质酸电纺液的可纺性,增加了纤维的强度和柔韧度;制得的纤维材料,可以吸收人体或外界多余的液体,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和舒适度,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防护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质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防护服和口罩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重复使用型防护服使用后需要经过洗涤、高温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适性更好,但防护性能较差,洗涤、消毒过程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资源成本。更常见的还是一次性使用防护服,无需消毒、洗涤,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服和口罩为了保证其防护能力,对透气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折损,从而影响穿戴的舒适性。基于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已经应用于高效低阻空气过滤材料、生物防护服材料的研发。常用的纤维过滤材料主要以聚乙烯醇、聚苯乙烯、醋酸纤维素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该类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差,并且其一次性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海藻酸、壳聚糖等已经用于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中。
透明质酸由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的双糖单位组成,本身带有负电荷,存在于大部分动物体的软结缔组织中,显示出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透明质酸特殊的保水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领域。透明质酸作为一种聚阴离子多糖,具备海藻酸、壳聚糖等的可纺性,然而,透明质酸随着浓度的增大会逐步呈现凝胶状,降低溶液的可纺性,专利CN101892559B公开了透明质酸和聚乙二醇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本发明采用水作为溶剂及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能够使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混合液中的透明质酸的质量百分浓度达到5%。专利CN101775704B介绍了一种制备纯透明质酸纳米纤维材料的方法,然而因为纺丝液的浓度问题和透明质酸电纺纤维的强度问题,限制了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得到电纺丝溶液;
将得到的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
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丝溶液还包括抗菌剂,所述抗菌剂选自季铵盐、胍类、酚类、脂肪酸及脂肪酸盐、有机铜化合物、脱乙酞基甲壳质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抗菌剂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5%-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为修饰后的透明质酸,优选所述修饰后的透明质酸,选自巯基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包括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和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0-250万Da,优选为160-200万D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1%-6%,优选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70万Da,优选为40-60万D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3%,优选为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聚环氧乙烷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4%,优选为2.5%-3.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环氧乙烷分子量为50-150万Da。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酸水溶液中甲酸与水的质量比为(20-50):(50-8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丝溶液还包括光引发剂,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光引发剂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01%-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为光交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为氧气固化交联。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为:毛细针管的内径为0.1-1mm,优选为0.6mm,纺丝电压为1-50kV,优选为15kV,接收距离为10-25cm,优选为20cm。
17、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制备。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在口罩、防护服、敷料、面膜布、户外运动服装、内衣、围巾、手套、衣物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高、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进行合理配比,并通过添加聚环氧乙烷制成透明质酸含量较高的静电纺丝液,增加了透明质酸的浓度,同时改善了聚合物之间的缠结,提高了透明质酸电纺液的可纺性,从而使得透明质酸纤维中的长链和短链透明质酸相互嵌合,增加了纤维的强度和柔韧度;对电纺丝后的纤维进行交联,不额外添加交联剂,不改变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既解决了透明质酸电纺丝纤维由于水溶性而带来的应用局限,又解决了纺丝前对透明质酸进行交联而造成的纺丝液不可纺性;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复配制得的纤维材料,可以吸收人体或外界多余的液体,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和舒适度;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和抗菌剂复配,既可以排斥外界细菌病毒,减少病菌对材料的粘附,又能对已粘附于材料上的细菌发挥抑制作用,增加材料的防菌抗菌性能;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用于口罩、防护服等一次性产品中,废弃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说明和阐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中有关技术的和科学的术语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虽然在实验或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与此间所述相似或相同的方法和材料,本文还是在下文中对材料和方法做了描述。在相冲突的情况下,以本说明书包括其中定义为准,另外,材料、方法和例子仅供说明,而不具限制性。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仅用来说明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他的任何在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得到电纺丝溶液;
将得到的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
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具体的,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可以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分别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再将两种溶液混合,也可以直接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一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后,还可以包括离心、脱泡等步骤。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之后,还可以包括洗涤、烘干等步骤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纺丝溶液还包括抗菌剂。所述抗菌剂为季铵盐、胍类、酚类、脂肪酸及脂肪酸盐、有机铜化合物、脱乙酞基甲壳质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抗菌剂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5%-3%,例如可以为0.5%、1.0%、1.5%、2.0%、2.5%、3.0%。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质酸为修饰后的透明质酸,优选所述修饰后的透明质酸,选自巯基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质酸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其中,所述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0-250万Da,例如可以为100万Da、110万Da、120万Da、130万Da、140万Da、150万Da、160万Da、170万Da、180万Da、190万Da、200万Da、210万Da、220万Da、230万Da、240万Da、250万Da,优选为160-200万Da。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1%-6%,例如可以为1%、2%、3%、4%、5%,6%,优选为2%-5%。
其中,所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70万Da,例如可以为10万Da、20万Da、30万Da、40万Da、50万Da、60万Da、70万Da,优选为40-60万Da。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3%,例如可以为0.1%、0.2%、0.5%、1%、1.5%、2%、2.5%、3%,优选为1%-2%。
聚环氧乙烷分子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分子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环氧乙烷分子量为50-150万Da,本文中所称的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例如可以为50万Da、60万Da、70万Da、80万Da、90万Da、100万Da、110万Da、120万Da、130万Da、140万Da、150万Da。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酸水溶液中甲酸与水的质量比为(20-50):(80-50)。例如,可以为20:80、20:70、20:60、20:50、30:80、30:70、30:60、30:50、50:80、50:70、50:60、50:50。
在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步骤中,可以采用光交联或直接通入氧气进行固化交联,避免了需要另外加入交联剂。当采用光交联时,所述电纺丝溶液还包括光引发剂,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光引发剂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01%-1.0%,例如可以为0.01、0.1%、0.2%、0.3%、0.4%、0.5%、0.6%、0.7%、0.8%、0.9%、1.0%。所采用的光引发剂可以为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光引发剂I2595)或2-羟基-2-甲基-1-对羟乙基醚基苯基丙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2,2-二甲氧基-苯基苯乙酮中的一种。
在将得到的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的步骤中,优选的静电纺丝的条件为:毛细针管的内径为0.1-1mm,优选为0.6mm,纺丝电压为1-50kV,优选为15kV,接收距离为10-25cm,优选为20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其所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根据上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制备。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在口罩、防护服、敷料、面膜布、户外运动服装、内衣、围巾、手套、衣物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制备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吸水而不溶于水,在长达十天的浸泡试验中仅有4.44-9.84%的重量损失,且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另外可以排斥外界细菌病毒,减少病菌对材料的粘附,具有较低的细菌粘附性,粘附细菌数在5.21-5.62(102cfu/cm2)。基于本发明纤维材料的上述性质,将其用于口罩内层材料,根据口罩防护性能测试和舒适度测试,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纤维材料的口罩具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口罩过滤效率高,佩戴期间未产生任何皮肤问题,且实施例组的面部含水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佩戴前面部含水量有所增加,这说明本发明通过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复配制得的纤维材料,可以吸收人体或外界多余的液体(如汗液、呼出的水蒸气),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和舒适度,减少皮肤问题的产生,长时间佩戴还可能对皮肤屏障有一定的修复或增强作用。
实施例1
将0.4g的高分子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Mw=180万Da)和0.2g的低分子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Mw=50万Da),以及0.3g聚环氧乙烷(Mw=100万Da)分别溶于5ml的70%的甲酸-水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共计10ml,加入0.1g壳聚糖季铵盐和0.01g光引发剂I2595搅拌均匀,离心脱泡,得电纺丝溶液;
将电纺丝溶液置于电纺丝设备(日本MECC纳米静电纺丝机,型号:NANON-01A)的储液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其中,静电纺丝的条件如下:毛细针管的内径为0.6mm,纺丝电压为15kV,喷丝口到接收屏之间的接收距离为20cm;
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置于紫外固化烘箱中进行固化交联(80℃,365nm,5min),烘干后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实施例2-实施例5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环氧乙烷、壳聚糖季铵盐、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和低分子透明质酸的含量和分子量,详细参数见表1。其它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透明质酸的修饰基团和交联方式不同,实施例6采用巯基化透明质酸,交联方式采用通入氧气固化交联的方式。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将0.4g的高分子巯基化透明质酸(Mw=180万Da)和0.2g的低分子巯基化透明质酸(Mw=50万Da),以及0.3g聚环氧乙烷(Mw=100万Da)分别溶于5ml 70%的甲酸-水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共计10ml,搅拌均匀,离心脱泡,得电纺丝溶液;
将电纺丝溶液置于电纺丝设备的储液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其中,静电纺丝的条件如下:毛细针管的内径为0.6mm,纺丝电压为15kV,喷丝口到接收屏之间的接收距离为20cm;
将静电纺丝纤维通入氧气30min进行固化交联,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透明质酸的修饰基团为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即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和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均为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其它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4
对比例1-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环氧乙烷、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低分子透明质酸的含量和分子量,详细参数见表1。其它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的纤维直接烘干,不进行交联固化。
表1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纺丝液组成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081
验证例1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水溶解性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制备的纤维材料使用方形模具裁取5cm*5cm大小的正方形,浸没在水中10天,分别在第1天、5天、10天观察纤维材料的形貌状态,洗涤、烘干并称重,重量记录如表2。
表2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082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091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1-7制备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可以吸水而不溶于水,增加材料的舒适度和强度,在长达10天的测试中,实施例1-7制备的纤维材料重量损失较少,浸泡10天之后,只损失4.44%-9.84%,因此说明实施例1-7制备的纤维材料几乎不溶于水,具有很好的强度,尤其以实施例1的性能最好。
验证例2纤维材料拉伸强度测试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制备的纤维材料裁剪成10cm*1cm,在万能拉力机上进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试,拉伸速率为20mm/min,室温测试。结果如表3。
表3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092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101
注:断裂伸长率是纤维承受的外力作用达到弹性极限时,其增长的长度(l-l0)与原来长度(l0)的百分比,即断裂伸长率(ε)=l-l0/l0
从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度,尤其以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在160w-200wDa,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在40w-60wDa,且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低分子量透明质酸、聚环氧乙烷的含量在2%-5%、1%-2%、2.5%-3.5%时,所得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后交联固化得到的纤维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最好。而对比例1-5中制备的纤维材料无论是拉伸强度还是断裂伸长率都不理想。
验证例3细菌粘附性试验
(1)菌种活化
选用实验菌株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ATCC 8739)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 29213),在无菌操作台中用无菌吸管从已解冻的菌液中吸取100μl滴入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粉5g/L,氯化钠10g/L),放入生物恒温培养摇床,37℃条件下培养24h。
(2)细菌液制备
在无菌操作下,取一定量活化菌液滴入固体培养基(50ml液体培养基+1g琼脂),均匀涂布平板,以划线法接种于培养基,37℃培养18~24h,转移两次,用接种环挑取一环菌接种于50ml液体培养基,37℃下培养24h,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液浓度调整为1×108cfu/L,备用。
(3)材料表面细菌粘附试验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制备的纤维材料裁剪成2cm*1cm,放入75%的乙醇水溶液浸泡2h灭菌,放入加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加入0.1ml浓度为1×108cfu/L的细菌液,轻微震荡,37℃培养24h,取出样品,用磷酸缓冲液(PBS)洗涤样品表面以除去未粘附的细菌;将纤维材料放入灭过菌的5mL离心管中,加入3mL灭过菌的PBS,将离心管置于超声清洗机中(53Hz,60W)超声清洗5min,使粘附的菌体同纤维材料分离进入溶液,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计粘附细菌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粘附细菌数(10<sup>2</sup>cfu/cm<sup>2</sup>)
实施例1 5.21
实施例2 5.62
实施例3 5.58
实施例4 5.39
实施例5 5.42
实施例6 5.25
实施例7 5.29
对比例1 20.31
对比例2 21.89
对比例3 21.48
对比例4 18.16
对比例5 12.35
本发明中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和抗菌剂复配,可以有效排斥外界细菌病毒,减少病菌对材料的粘附。从上表的细菌粘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7制备的纤维材料与对比例1-5相比,具有较低的细菌粘附性,实施例的细菌粘附较对比例降低均在50%以上,尤其以实施例1的抗细菌粘附性能最优。
应用例1
1、医用口罩的制备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制备的纤维材料分别作为内层亲肤层,以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为中层隔离过滤层,以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作为外层抑菌层制备医用口罩,对照组口罩内层亲肤层为卫生纱布。
2、口罩防护性能测试
(1)试验菌悬液制备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24h新鲜肉汤培养物,用含蛋白胨的磷酸盐缓冲液将其稀释配置成试验浓度(5.0*104~1.0*105)cfu/ml的菌悬液,备用。
(2)口罩过滤效果测试
TK气溶胶发生器与蠕动泵和气源相连,发生器喷雾口与Henderson管道进气口相连,管道有两个采样口。一个采样口与测试口罩相连,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后作为实验组;另一个采样口没有口罩,直接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后作为阳性质控。
将准备好的菌悬液置于气溶胶发生器菌液瓶内,启动气溶胶发生器,按照流量5L/min,喷雾压力1.8kg/cm2进行喷雾发生气溶胶。喷雾染菌1min,将直径90mm采样平板装入Anderson六级采样器,按采样流量28.3L/min,对测试口罩样品采样2min,对阳性质控采样1min。每组重复测试5次。
将采样平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48h计数每个采样平板菌落数(cfu),溶胶的浓度换算为cfu/m3,根据过滤前后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计算过滤效率,结果见表5。过滤效率(BFE)=(C-T)/C*100%。其中,C为阳性质控气溶胶浓度,T为测试样品气溶胶浓度。
表5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121
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的纤维材料用于口罩内层中具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口罩过滤效果更优。对比例1由于所选透明质酸分子量及各组分含量不合适,口罩过滤效率降低,对比例2-4由于只含一种分子量透明质酸或不含聚环氧乙烷,也降低了口罩的过滤效率,对比例5因为静电纺丝后未进行交联固化,使得所得纤维材料紧密度不如实施例,用于口罩中过滤效率也相对降低。
3、人群佩戴舒适度测试
征集3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脸部无过敏、痘痘等肌肤问题,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佩戴实施例1、实施例6和对照组制备的医用口罩,每天佩戴8h,连续佩戴14d,分别在佩戴的第1d、第7d和第14d调查佩戴者佩戴肤感,观察佩戴者脸部皮肤情况,并使用水分测试仪测试面部皮肤含水量情况,计算平均值,见表6。
表6-1脸部皮肤情况
Figure BDA0002631489500000131
表6-2面部皮肤含水量情况
第1d 第7d 第14d
实施例1 55.22 55.34 57.01
实施例6 55.10 55.27 56.83
对照组 56.08 55.89 54.67
本发明所得纤维材料用于口罩内层材料,与对照组相比,佩戴期间未产生任何皮肤问题,且实施例组的面部含水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佩戴前面部含水量有所增加,这说明本发明通过高、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复配制得的纤维材料,可以吸收人体或外界多余的液体(如汗液、呼出的水蒸气),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和舒适度,减少皮肤问题的产生,长时间佩戴还可能对皮肤屏障有一定的修复或增强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透明质酸和聚环氧乙烷溶于甲酸的水溶液,得到电纺丝溶液;
将得到的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静电纺丝纤维;
将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得到透明质酸纤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丝溶液还包括抗菌剂,所述抗菌剂选自季铵盐、胍类、酚类、脂肪酸及脂肪酸盐、有机铜化合物、脱乙酞基甲壳质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抗菌剂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5%-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为修饰后的透明质酸,优选所述修饰后的透明质酸,选自巯基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包括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和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0-250万Da,优选为160-200万D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1%-6%,优选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0-70万Da,优选为40-60万D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3%,优选为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透明质酸纤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纺丝溶液为基准,所述聚环氧乙烷在所述电纺丝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0.1%-4%,优选为2.5%-3.5%。
CN202010812383.8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793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2383.8A CN111793854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2383.8A CN111793854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3854A true CN111793854A (zh) 2020-10-20
CN111793854B CN111793854B (zh) 2023-03-10

Family

ID=7283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2383.8A Active CN111793854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38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7347A (zh) * 2021-02-03 2021-06-15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皮肤逐层梯度缓释护理膜
CN114351289A (zh) * 2021-12-31 2022-04-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5704A (zh) * 2010-04-01 2010-07-14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制备纯透明质酸纳米纤维无纺布的方法
CN101892559A (zh) * 2009-05-21 2010-11-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透明质酸和聚乙二醇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2605466A (zh) * 2012-03-02 2012-07-2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天然聚电解质基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WO2015058734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Contipro Biotech S.R.O. Cosmetic composition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WO2015074631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Contipro Biotech S.R.O. Voluminous nanofibrous material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its salt or their derivatives,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method of modification thereof, modified nanofibrous material, nanofibrous structure and use thereof
JP2018199220A (ja) * 2017-05-25 2018-12-20 日本製紙パピリア株式会社 水溶性のナノ繊維層を有する積層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2559A (zh) * 2009-05-21 2010-11-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透明质酸和聚乙二醇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1775704A (zh) * 2010-04-01 2010-07-14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制备纯透明质酸纳米纤维无纺布的方法
CN102605466A (zh) * 2012-03-02 2012-07-2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天然聚电解质基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WO2015058734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Contipro Biotech S.R.O. Cosmetic composition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WO2015074631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Contipro Biotech S.R.O. Voluminous nanofibrous material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its salt or their derivatives,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method of modification thereof, modified nanofibrous material, nanofibrous structure and use thereof
JP2018199220A (ja) * 2017-05-25 2018-12-20 日本製紙パピリア株式会社 水溶性のナノ繊維層を有する積層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7347A (zh) * 2021-02-03 2021-06-15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皮肤逐层梯度缓释护理膜
CN114351289A (zh) * 2021-12-31 2022-04-1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51289B (zh) * 2021-12-31 2024-03-19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3854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i et al. Antibacterial bi-layered polyvinyl alcohol (PVA)-chitosan blend nanofibrous mat loaded with Azadirachta indica (neem) extract
Mehrabani et al. Preparation of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silk fibroin/chitin/silver nanoparticles 3D scaffolds as a bandage for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
CN111793854B (zh) 一种透明质酸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5009C (zh) 一种抗菌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10507842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透明质酸/ε-聚赖氨酸功能型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5660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纳米纤维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6215B (zh) 一种全降解抗菌无纺布
CN110747534A (zh) 一种抗菌多糖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3395A (zh) 一种新型抗微生物环保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92652A (zh) 巯基苯硼酸活化金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169006A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31476A1 (en) Nano-zinc oxide-supported bacterial cellulose microfiber-alginate fiber composite
Rajora et al. Evaluating neem gum-polyvinyl alcohol (NGP-PVA) blend nanofiber mat as a novel platform for wound healing in murine model
CN107684636A (zh) 一种抗菌组合物以及由其所得的细菌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
CN117065075A (zh) 一种纳米纤维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2750B (zh) 一种抗菌消毒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1062B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基复合止血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1608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基丝胶薄荷油纳米粒子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8250A (zh) 抗菌口罩滤片
CN110396769B (zh) 全降解医疗卫生用无纺布材料
CN113604958A (zh) 一种防感染复合层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3481621A (zh) 一种伤口止血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724757Y (zh) 具有多层防护层的口罩
CN111616435B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抗菌口罩
CN108525001A (zh) 透气抗菌蚕丝纳米敷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Tianchen Avenue, Ji'na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678 250101

Patentee after: BLOOMAGE BIO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33, middle section of Century Avenue, hi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BLOOMAGE HYINC BIOPHARM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