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8644A - 铁氧体磁芯、使用它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 Google Patents

铁氧体磁芯、使用它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8644A
CN111788644A CN201980014646.6A CN201980014646A CN111788644A CN 111788644 A CN111788644 A CN 111788644A CN 201980014646 A CN201980014646 A CN 201980014646A CN 111788644 A CN111788644 A CN 111788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ferrite core
leg portion
axis direction
outer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46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谷亮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88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8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包括:柱状的中腿部;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其在与中腿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中腿部为中心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两侧;第一连结部,其在中腿部和第一外腿部的根部连结中腿部与第一外腿部;和第二连结部,其在中腿部和第二外腿部的根部连结中腿部和第二外腿部,令中腿部的轴向为z轴方向,与z轴正交的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彼此相对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在以各腿部的根部为下侧,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铁氧体磁芯时,第一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1大于第二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2,第一外腿部的沿通过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1小于第二外腿部的沿通过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2。

Description

铁氧体磁芯、使用它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铁氧体磁芯,使用该铁氧体磁芯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近年来迅速普及的EV(电动汽车)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电动运输设备之一的电动汽车,配备有高输出电动机、充电器等设备,而用于它们的电源装置需要具有能够承受高压和大电流的变压器和扼流圈等的线圈部件,以及使用该线圈部件的电子部件。由于绕组的电阻损耗和铁氧体磁芯的磁能损耗,线圈部件会产生热量。特别地,绕组的发热显著。因此,有必要将温度稳定在略高于所要暴露的最大环境温度的温度,防止铁氧体磁芯失去磁性的热失控,并防止对绕组本身和构成线圈部件的构件造成热损坏。
作为防止线圈部件发热的措施,通常使用以下方法:通过所安装的基板、金属外壳等的被安装体等将热量释放到用作冷却器的散热器、具有大热容量的框架等。日本特开2013-131540和日本特开2015-141918说明了通过使散热构件(被安装体300)与铁氧体磁芯102接触来对线圈部件20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散热构件由铜板或铝板等具有高导热率的金属构件构成。
作为用于线圈部件的铁氧体磁芯,已知有所谓的E型铁氧体磁芯(TDK株式会社,Mn-Zn系开关电源用铁氧体磁芯,2018年2月15日搜索,因特网<URL:https://product.tdk.com/info/ja/catalog/datasheet/ferrite_mz_sw_e_ja.pdf>)。如图10所示,E型铁氧体磁芯具有:矩形的平板部160;以在该平板部160的两端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一对外腿部152、153;和设置于其间的中腿部140。E型铁氧体磁芯101通常是对称型,其中,在关于竖立在平板部160的中央的中腿部140的中心旋转对称的位置设置有外腿部152、15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9所示,在铁氧体磁芯102的平板部160的背面上,使线圈部件201与被安装体300接触是有利的,因为可以扩大接触面积。然而,由于利用保护导线的绝缘体,在绕组120的径向和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热路径上形成了热间隙,因此在绕组120的径向和宽度方向上的热传导容易变得比其所缠绕的周向上的热传导差。
此外,由于线圈部件201具有组合成对的铁氧体磁芯102、102而成的构造,因此,从被安装体300观察时,在铁氧体磁芯102、102之间的热路径(由图中的箭头指示)上,形成因组合表面而减小热导率的热间隙210。因此,在y轴方向上远离被安装体300的一侧的绕组和铁氧体磁芯的散热容易趋于不充分,有时必须采取附加措施来防止对线圈部件的热损坏。
此外,随着电路板密度的增加,为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密集地布置多个电子部件,以及从抑制电池消耗的角度出发,强烈需要更小和更轻的电子部件,倾向于限制可以布置各电子部件的面积。当为了减小线圈部件的尺寸和重量而减小铁氧体磁芯的尺寸时,发热量增加,并且与散热构件的接触面积减小,这引起散热性能恶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考虑散热的同时能够减小线圈部件的尺寸和重量的铁氧体磁芯,以及使用该铁氧体磁芯的线圈部件和电子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包括:
柱状的中腿部;
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其在与所述中腿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所述中腿部为中心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两侧;
第一连结部,其在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一外腿部的根部连结所述中腿部与所述第一外腿部;和
第二连结部,其在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的根部连结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
令所述中腿部的轴向为z轴方向,与z轴正交的所述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彼此相对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在以各所述腿部的根部为下侧,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所述铁氧体磁芯时,
所述第一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1大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2,
所述第一外腿部的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1小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2。
优选地,所述中腿部为圆柱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中,所述第一外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在与所述中腿部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具有外侧面,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的距离h1与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二外腿部的外侧面的距离h2为h1<h2的关系。
优选地,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为关于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的y-z平面对称的形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中,所述第一外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在与所述中腿部相对的一侧具有圆弧状的内侧面。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中,当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的y轴方向的直线进行测量时,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内侧面的距离与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二外腿部的内侧面的距离相同。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中,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是平坦面。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中,当从z轴方向上侧观察时,所述第一外腿部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1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2大致相同。优选地,所述面积S1与所述面积S2满足S1×0.8≤S2≤S1×1.2的关系。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具有本发明的上述铁氧体磁芯和配置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中腿部上的绕组。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线圈部件中,具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具有可供一对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中腿部插入且可供绕组卷绕的主体部。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线圈部件中,所述绕组的两端部被引出到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第二外腿部一侧。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使用本发明的上述线圈部件,所述线圈部件以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接触或靠近金属制的被安装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被安装体,并使用含有导热用填料的树脂埋设于所述被安装体,其中,所述被安装体的导热率高于所述铁氧体磁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考虑了散热的同时能够减小线圈部件的尺寸和重量的铁氧体磁芯,以及使用该铁氧体磁芯的线圈部件和电子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铁氧体磁芯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从图1中删除尺寸标注而示出铁氧体磁芯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铁氧体磁芯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铁氧体磁芯的后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铁氧体磁芯的俯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铁氧体磁芯的仰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铁氧体磁芯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铁氧体磁芯组合而构成的本发明的线圈部件配置在被安装体的表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配置在被安装体的表面上的常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现有的铁氧体磁芯的一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铁氧体磁芯,使用该铁氧体磁芯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此外,在用于说明的附图中,主要记载了主要部分以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主旨,而适当地省略细节等。关于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线圈部件和电子部件,在所有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铁氧体磁芯
图1~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铁氧体磁芯1的结构。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1包括:柱状的中腿部40;在与所述中腿部4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所述中腿部40为中心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两侧的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将所述中腿部40和所述第一外腿部52在它们的根部处连结的第一连结部61;和将所述中腿部40和所述第二外腿部53在它们的根部处连结的第二连结部62。
即,铁氧体磁芯1构造成:排成一列地配置的第一外腿部52、中腿部40和第二外腿部53在它们的根部由第一连结部61和第二连结部62连结在一起,并向同一方向突出。另外,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也被称为一对外腿部。
令中腿部40的轴向(各腿部突出的方向)为z轴方向,与z轴正交的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彼此相对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在以各腿部(中腿部40、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的根部为下侧,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铁氧体磁芯1时,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形成为:x轴方向上的宽度不同,且沿通过中腿部40的中心O的y轴方向的直线(下文中,也将“通过中腿部40的中心轴的y轴方向的直线”简称为“y轴方向的直线”)的宽度不同的非对称形状,第一外腿部5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大于第二外腿部53的x轴方向的宽度w2,第一外腿部52的沿y轴方向的直线的宽度d1小于第二外腿部53的沿y轴方向的直线的宽度d2。在本发明中,优选中腿部40的沿z轴方向观察的形状(在以各腿部的根部为下侧,从z轴方向上侧观察铁氧体磁芯1时的形状)为圆形,即中腿部40为圆柱形。
在本申请中,将中腿部40的中心O定义为与中腿部的z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外接的圆的中心。例如,当中腿部的z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即中腿部为圆柱形)时,圆的中心为中心O。另外,例如,当中腿部的z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正方形(即,中腿部为正四边形棱柱状)时,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中心O。中腿部的中心轴被定义为通过中腿部的中心O的z轴方向的轴。
以沿着配置在中腿部40上的将导线以规定的匝数和卷绕直径卷绕而成的绕组120的外形的方式,将第一外腿部52的与中腿部40相对一侧的内侧面52d1和第二外腿部53的与中腿部40相对一侧的内侧面53d设为圆弧状的曲面。而且,使沿y轴方向的直线测量时的从中腿部40的中心轴(中心O)到第一外腿部52的内侧面52d1的距离与从中腿部40的中心轴(中心O)到第二外腿部53的内侧面53d的距离相同。
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在与中腿部40相对的一侧(内侧面52d1、53d的一侧)的相反侧分别具有外侧面52c和外侧面53c,从中腿部40的中心轴(中心O)到第一外腿部52的外侧面52c的距离h1与从中腿部40的中心轴(中心O)到第二外腿部53的外侧面的距离h2的关系为h1<h2。即,相对于连接铁氧体磁芯1的y轴方向的一端(外侧面52c)与另一端(外侧面53c)的线段的中点,中腿部40的中心O(中心轴)配置在偏靠第一外腿部52侧的位置。中腿部40只要具有在使用时不发生磁饱和的截面积即可,在图示的例子中,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图示的例子中,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时,第一外腿部52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1与第二外腿部53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2大致相同,中腿部40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3与面积S1和面积S2之和大致相同。由于中腿部40是布置有绕组120而容易发生磁饱和的部分,因此,面积S3可以设定为大于面积S1和面积S2之和,或者因为第一外腿部52、第二外腿部53容易产生漏磁通,所以相反地中腿部40的面积S3可以设定为小于面积S1和面积S2之和。在该情况下,中腿部40的面积S3当然需要设定成不会发生磁饱和。此外,只要设定成不发生磁饱和,面积S1和面积S2也可以不同,但是考虑到铁氧体磁芯1的小型化,期望面积S1与面积S2相同。
这里,“面积S1与面积S2大致相同”表示面积S1与面积S2基本相同,并且同样地,“面积S3与面积S1和面积S2之和大致相同”是指面积S3与面积S1和面积S2之和基本相同。具体来说,面积S1和面积S2优选满足S1×0.8≤S2≤S1×1.2的关系,并且更优选满足S1×0.9≤S2≤S1×1.1的关系。面积S3与面积S1+面积S2优选满足(S1+S2)×0.8≤S3≤(S1+S2)×1.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S1+S2)×0.9≤S3≤(S1+S2)×1.1的关系。
铁氧体磁芯1的x轴方向的侧面具有与中腿部40的侧面40a连续的缩颈部71、72。铁氧体磁芯1通常是通过压缩铁氧体颗粒而形成,并通过烧结其成形体而获得的,通过设置缩颈部71、72,能够减小成形时产生的成形体内的密度差,能够减少在烧结期间中腿部40中发生形变、破裂等。而且,缩颈部71、72还可用于与铁氧体磁芯1组合的绕线架的定位。
从缩颈部71、72向第二外腿部53延伸的第二连结部62的侧面62a平行于y轴方向而呈直线状,且与第二外腿部53的x轴方向的侧面53a、53b连续。向第一外腿部52延伸的第一连结部61的侧面61a以在第一外腿部52侧具有较宽的宽度的方式相对于y轴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
在第一连结部61具有较宽的宽度并连接至第一外腿部52的部分中,第一外腿部52的x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连结部61的x轴方向的宽度,即,沿x轴方向阶梯状地突出,形成将第一外腿部52的圆弧状的内侧面52d1与x轴方向的侧面52a、52b连接的面52d2、52d3。
第一外腿部52和第二外腿部53的各侧面、中腿部40的侧面以及第一连结部61和第二连结部62的各侧面,均从各腿部或各连结部的z轴方向的上端面侧连续地延伸到背面80。
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铁氧体磁芯1关于通过中腿部40的中心轴的y-z平面为对称形状,即,在图1中,关于通过中腿部40的中心O的y轴方向的直线为对称形状,但也可以有一些差异。
第一外腿部52的外侧面52c、第二外腿部53的外侧面53c和背面80(第一外腿部52、第二外腿部53、中腿部40以及第一连结部61、第二连结部62的背面)均为平坦面。考虑到成形时成形体能够从模具的脱模,以及防止棱角部的缺损,在背面80的端缘设有单面的倒角,并在各部的棱角部设有曲面的倒角。
[2]线圈部件
由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1和配置在其中腿部40上的绕组120构成线圈部件。图8是示出线圈部件200的外观的立体图。线圈部件200优选地还具有绕线架(未图示)。绕线架具有供中腿部40插入并由绕组120卷绕的主体部,通过将一对铁氧体磁芯1的中腿部40插入主体部中进行组合而构成线圈部件200。在线圈部件200中,优选在组合了的铁氧体磁芯1、1的外周粘贴有胶带(未图示),或者通过粘接来固定。
绕线架优选由绝缘性、耐热性和成形性优异的树脂形成,优选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可以使用通过将它们用注塑成形等公知方法而成形的绕线架。
绕组120所用的导线可以使用在由铜、铝或其合金等导电材料制成的导体上设有绝缘覆膜的包覆线。通常,将绝缘地包覆有聚酰胺酰亚胺的漆包线用作导线,并且优选使用通过将多根漆包线绞合而形成的绞合线。绕组120的匝数可以基于所需的电感来适当地设定,并且线径也可以根据所通电流来适当地选择。
线圈部件200通过使铁氧体磁芯1、1的第一外腿部52的外侧面52c接触或靠近金属制的被安装体300来使用。被安装体300可以使用铝或其合金、镁或其合金、铜或其合金等导热性优异的非磁性金属。为了提高被安装体300与铁氧体磁芯1之间的紧贴性,可以涂敷高耐热的散热油脂来使用。
如图1和图8所示,线圈部件200的高度(y轴方向的尺寸)由铁氧体磁芯1的尺寸规定,线圈部件200的宽度(x轴方向的尺寸)由绕组120的绕线直径规定。在本发明的铁氧体磁芯1中,使第一外腿部5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以不超过绕组120的外形的程度比第二外腿部53的x轴方向的宽度w2大,以增大与被安装体300的相对面积。优选为1.2×w2≤w1,更优选为1.4×w2≤w1。
并且,使第一外腿部52的沿y轴方向的直线的宽度d1小于第二外腿部53的沿y轴方向的直线的宽度d2,通过减小所述第一外腿部52的宽度d1,来减小绕组120与被安装体300之间的间隔,缩短热路径。优选为0.3×d2≤d1≤0.7×d2,更优选为0.4×d2≤d1≤0.6×d2。另外,通过将从中腿部40的中心轴到第一外腿部52的外侧面52c之间的距离h1与到第二外腿部53的外侧面53c之间的距离h2的关系设定为h1<h2,将中腿部40配置成偏靠第一外腿部52侧。另外,通过使第一外腿部52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1与第二外腿部53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2大致相同,与以往的E型铁氧体磁芯相比可以减小y轴方向上的宽度H,由此能够使线圈部件200高度较低。
此外,将铁氧体磁芯1、1的组合面的位置设定成避开在以往那样的热路径的中途形成热间隙210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造,绕组120的热量可以通过铁氧体磁芯1有效地向被安装体300释放,并且远离被安装体300的部分(在y轴方向上远离的部分)的绕组120和铁氧体磁芯1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不隔着热间隙的热路径以及绕组120本身的周向热路径来确保散热性,因此能够快速地向外部释放。
此外,通过将绕组120的两端部(未图示)引出到铁氧体磁芯1、1的第二外腿部53侧(图8中的箭头A的方向),不用增加线圈部件2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就能够减小由铁氧体磁芯1、1规定的高度,因此能够实现线圈部件200的小型化。
[3]电子部件
将线圈部件200固定在金属制的被安装体300上,并使用含有导热用填料的树脂进行埋设而形成电子部件。树脂优选为硅树脂,导热用填料优选为选自Al2O3、ZrO2、SiO2、Si3N4、MgO等导热性优异的陶瓷。相对于硅树脂的陶瓷填料的混合量优选以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性、可变形性和强度的方式调整。通过含有导热用填料的树脂能够进一步增强线圈部件200的散热性。

Claims (13)

1.一种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状的中腿部;
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其在与所述中腿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所述中腿部为中心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两侧;
第一连结部,其在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一外腿部的根部连结所述中腿部与所述第一外腿部;和
第二连结部,其在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的根部连结所述中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
令所述中腿部的轴向为z轴方向,与z轴正交的所述第一外腿部和第二外腿部彼此相对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在以各所述腿部的根部为下侧,从z轴方向的上侧观察所述铁氧体磁芯时,
所述第一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1大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x轴方向的宽度w2,
所述第一外腿部的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1小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宽度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腿部为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在与所述中腿部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具有外侧面,
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的距离h1与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二外腿部的外侧面的距离h2为h1<h2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氧体磁芯为关于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的y-z平面对称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腿部和所述第二外腿部在与所述中腿部相对的一侧具有圆弧状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当沿通过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的y轴方向的直线进行测量时,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内侧面的距离与从所述中腿部的中心轴到所述第二外腿部的内侧面的距离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是平坦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当从z轴方向上侧观察时,所述第一外腿部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1与所述第二外腿部的z轴方向端面的面积S2大致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积S1与所述面积S2满足S1×0.8≤S2≤S1×1.2的关系。
10.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氧体磁芯和配置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中腿部上的绕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具有可供一对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中腿部插入且可供绕组卷绕的主体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的两端部被引出到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第二外腿部一侧。
13.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
所述线圈部件以所述铁氧体磁芯的所述第一外腿部的外侧面接触或靠近金属制的被安装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被安装体,并使用含有导热用填料的树脂埋设于所述被安装体,其中,所述被安装体的导热率高于所述铁氧体磁芯。
CN201980014646.6A 2018-02-23 2019-02-22 铁氧体磁芯、使用它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Pending CN111788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0240 2018-02-23
JP2018030240 2018-02-23
PCT/JP2019/006707 WO2019163930A1 (ja) 2018-02-23 2019-02-22 フェライト磁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8644A true CN111788644A (zh) 2020-10-16

Family

ID=6768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4646.6A Pending CN111788644A (zh) 2018-02-23 2019-02-22 铁氧体磁芯、使用它的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WO2019163930A1 (zh)
CN (1) CN111788644A (zh)
WO (1) WO20191639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8312A (zh) * 2021-03-27 2021-07-27 蚌埠市双环电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叠加特性高的一体成型电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7113A (ja) * 1994-07-25 1996-02-06 Nemic Lambda Kk コ ア
CN1677580A (zh) * 2004-03-30 2005-10-05 Tdk株式会社 平面型铁氧体磁芯
JP2013004931A (ja) * 2011-06-21 2013-01-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58495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20180005748A1 (en) * 2015-02-26 2018-01-04 Hitachi, Ltd. Transformer and power conver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7414U (ja) * 1984-02-24 1985-09-11 木嶋無線株式会社 小型トランス用フエライトコア
JPH0197522U (zh) * 1987-12-22 1989-06-29
JP6811604B2 (ja) * 2016-12-27 2021-01-1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7113A (ja) * 1994-07-25 1996-02-06 Nemic Lambda Kk コ ア
CN1677580A (zh) * 2004-03-30 2005-10-05 Tdk株式会社 平面型铁氧体磁芯
JP2013004931A (ja) * 2011-06-21 2013-01-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58495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20180005748A1 (en) * 2015-02-26 2018-01-04 Hitachi, Ltd. Transformer and power conver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8312A (zh) * 2021-03-27 2021-07-27 蚌埠市双环电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叠加特性高的一体成型电感
CN113178312B (zh) * 2021-03-27 2022-06-28 安徽省昌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叠加特性高的一体成型电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63930A1 (ja) 2019-08-29
JP2023179644A (ja) 2023-12-19
JPWO2019163930A1 (ja)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6820B2 (en) Reactor
US20120206232A1 (en) Reactor
US20120139684A1 (en) Reactor
EP2528073A1 (en) Reactor
US9984810B2 (en) Reactor
CN109841392B (zh) 线圈装置
JP2023179644A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部品
JP6520187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12079951A (ja) リアクトル装置
US20190214186A1 (en) Coil, reactor, and coil design method
US10825591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molded article and reactor
CN112771633B (zh) 电抗器
JP7311010B2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
JP7255153B2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87905B2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JP7491441B2 (ja) ボビン
US11557423B2 (en) Coil and reactor
WO2022024536A1 (ja) リアクトル
WO2017221800A1 (ja) インダクタ
CN112840419B (zh) 电抗器
JP7296047B2 (ja) リアクトル
JP7302236B2 (ja) トランス
WO2022024535A1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CN210956373U (zh) 一种磁件
US20230291106A1 (en) Antenna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Bomeiliche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