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8391B - 旋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88391B CN111788391B CN201880090508.1A CN201880090508A CN111788391B CN 111788391 B CN111788391 B CN 111788391B CN 201880090508 A CN201880090508 A CN 201880090508A CN 111788391 B CN111788391 B CN 1117883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ion chamber
- refrigerant
- flow path
- injection flow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第一喷射流路,其向第一压缩室喷射制冷剂;第二喷射流路,其向第二压缩室喷射制冷剂;第一止回阀,其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第二止回阀,其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对第一止回阀的第一阀芯向打开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在第一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靠远离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对第一止回阀的第一阀芯向关闭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对第二止回阀的第二阀芯向打开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在第二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靠远离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对第二止回阀的第二阀芯向关闭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第二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向压缩室喷射(注入)制冷剂的功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对从吸入口吸入到压缩室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作为这样的压缩机之一,已知有在密闭容器收容有旋转型的压缩机构部的旋转式压缩机。另外,在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以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效率等为目的,也存在在与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与压缩室连通的喷射流路设置于压缩机构部的压缩机。喷射流路与设置于旋转式压缩机的外部的喷射配管连接。而且,经由喷射配管而从制冷剂回路内向喷射流路供给的制冷剂被喷射(注入)到压缩室。
另外,在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也已知有压缩机构部具有两个压缩室的压缩机。以下,将压缩机构部具有两个压缩室的旋转式压缩机称为双旋转式压缩机。在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中,也存在喷射流路设置于压缩机构部的压缩机。在双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下,喷射流路与两个压缩室分别连通。即,经由喷射配管而从制冷剂回路内供给至喷射流路的制冷剂被分别喷射到两个压缩室。
在此,由于喷射配管内及喷射流路内成为死容积,因此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下降。另外,死容积是指压缩制冷剂中途的与压缩室连通的空间,是从压缩室流出的制冷剂再膨胀的空间。因此,在压缩机构部具备喷射流路的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中,也提出有在喷射流路具备限制从压缩室向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止回阀的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换言之,专利文献1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在密闭容器的内部具备限制从压缩室向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止回阀。即,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在未从喷射流路向压缩室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下,喷射流路被止回阀关闭。因此通过这样设置止回阀,由此喷射配管内及喷射流路内中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空间未成为死容积,从而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压缩效率的降低。另外,喷射配管及喷射流路中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是指喷射配管及喷射流路中的、在制冷剂喷射时的制冷剂流动中成为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部分。即,喷射配管及喷射流路中的比止回阀靠上游侧表示喷射配管及喷射流路中的、存在于比止回阀靠远离压缩室的一侧的部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6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当存在于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喷射流路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止回阀打开喷射流路,成为喷射流路与压缩室双方连通的状态。此时,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止回阀当存在于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喷射流路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无关地打开。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在两个压缩室中在具有与比止回阀靠上游侧的制冷剂相比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更高的压缩室的情况下,导致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从该压缩室向喷射流路泄漏。而且,由于该制冷剂泄漏,从而双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下降。即,在压缩机构部具备喷射流路、并在喷射流路具备止回阀的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存在由于来自压缩室的制冷剂泄漏,而导致压缩性能降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压缩机构部具备喷射流路,并在喷射流路具备止回阀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并且是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来自压缩室的制冷剂泄漏的双旋转式压缩机。
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和旋转型的压缩机构部,其收容于所述密闭容器,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第一吸入口;第一压缩室,其对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第二吸入口;第二压缩室,其对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第一喷射流路,其在与所述第一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压缩室连通,并向所述第一压缩室喷射制冷剂;第二喷射流路,其在与所述第二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并向所述第二压缩室喷射制冷剂;第一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喷射流路,并限制从所述第一压缩室向所述第一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以及第二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喷射流路,并限制从所述第二压缩室向所述第二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所述第一止回阀为如下结构:具有第一阀芯,其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所述第一喷射流路进行开闭,对所述第一阀芯向打开所述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在所述第一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并且向关闭所述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所述第二止回阀为如下结构:具有第二阀芯,其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所述第二喷射流路进行开闭,对所述第二阀芯向打开所述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在所述第二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并且向关闭所述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有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
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在压缩机构部具备喷射流路,并在喷射流路具备止回阀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若成为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一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靠远离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状态,则成为第一喷射流路与第一压缩室不连通的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若成为第二压缩室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二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靠远离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状态,则成为第二喷射流路与第二压缩室不连通的状态。因此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能够比以往抑制来自压缩室的制冷剂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图。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旋转式压缩机1、蒸发器2、膨胀装置4以及冷凝器3。
旋转式压缩机1是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的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1详见后述。蒸发器2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换热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双管式热交换器或者板式热交换器等构成。蒸发器2通过制冷剂配管而与旋转式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21和膨胀装置4连接。从旋转式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在蒸发器2的制冷剂流路流动时,向供给至蒸发器2的空气等热交换对象散热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状制冷剂。
膨胀装置4例如能够由可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构成。膨胀装置4通过制冷剂配管与蒸发器2和冷凝器3连接。膨胀装置4使从蒸发器2流出的高压的液状制冷剂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另外,作为膨胀装置4也能够对受压部应用采用了膜片的机械式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
另外,在蒸发器2与膨胀装置4之间连接有喷射配管5。该喷射配管5与旋转式压缩机1的后述的第一喷射流路31及第二喷射流路32均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在后述的密闭容器8的外部具备与第一喷射流路31及第二喷射流路32连接的喷射配管6。而且,喷射配管5与该喷射配管6连接。即,喷射配管5经由喷射配管6而与第一喷射流路31及第二喷射流路32连接。
冷凝器3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换热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双管式热交换器或者板式热交换器等构成。冷凝器3通过制冷剂配管与膨胀装置4和旋转式压缩机1的吸入消声器7连接。从膨胀装置4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在冷凝器3的制冷剂流路流动时,被供给至冷凝器3的空气等热交换对象加热而蒸发并成为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该气体状制冷剂被从吸入消声器7吸入至旋转式压缩机1。另外,吸入消声器7发挥如下功能,即:在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冷凝器3流出的情况下,在内部分离成气体状制冷剂与液状制冷剂,并将气体状制冷剂供给至后述的压缩机构部11。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另外,图5和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一喷射流路和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另外,图5示出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被关闭,且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被关闭的状态。另外,图6示出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被打开,且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被打开的状态。另外,在图3及图4和图2中,一部分的结构的位置不同。这是为了容易进行它们的结构的识别。
旋转式压缩机1如后述那样,具备第一压缩室14a和第二压缩室15a。即,旋转式压缩机1成为双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密闭容器8。在密闭容器8的内部收容有压缩机构部11、压缩机构部11的驱动源亦即马达9、以及将马达9的驱动力传递至压缩机构部11的曲轴10。
马达9具备定子9a和转子9b。定子9a固定于密闭容器8的内周面。转子9b在定子9a的内侧隔开规定的空隙地设置。在该转子9b固定有曲轴10。即,若转子9b旋转,则曲轴10也与转子9b一起旋转。
压缩机构部11具备上轴承12、下轴承13、上缸体14、下缸体15以及中间板17等。详细而言,上缸体14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压缩室14a。另外,下缸体15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二压缩室15a。在上述上缸体14与下缸体15之间配置有中间板17。
上轴承12设置于上缸体14的上表面部,并将第一压缩室14a的上部开口封闭。即,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通过上轴承12和中间板17来确保气密性。另外,下轴承13设置于下缸体15的下表面部,并将第二压缩室15a的下部开口封闭。即,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通过下轴承13和中间板17来确保气密性。
在依次层叠的上轴承12、上缸体14、中间板17、下缸体15以及下轴承13贯通有曲轴10。该曲轴10被上轴承12和下轴承13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在曲轴10且在与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偏心部10a,在与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偏心部10b。另外,在第一偏心部10a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一活塞16a,在第二偏心部10b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二活塞16b。
在上缸体14滑动自如地设置有第一叶片24a。若通过马达9而使曲轴10旋转,则第一活塞16a在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内旋转。此时,以第一叶片24a追随第一活塞16a的外周部的方式,第一叶片24a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第一活塞16a施力。同样地,在下缸体15滑动自如地设置有第二叶片24b。若通过马达9使曲轴10旋转,则第二活塞16b在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内旋转。此时,以第二叶片24b追随第二活塞16b的外周部的方式,第二叶片24b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第二活塞16b施力。
在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连通有第一吸入口25a。而且,在第一吸入口25a经由第一吸入配管27a而连接有吸入消声器7。另外,在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连通有第一排出口26a。即,若第一活塞16a在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内旋转,则流入到吸入消声器7的制冷剂被从第一吸入口25a吸入到第一压缩室14a。此时,通过第一活塞16a在上缸体14的第一压缩室14a内旋转,从而第一压缩室14a中的由第一叶片24a与第一活塞16a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的容积逐渐缩小。由此,第一压缩室14a内的制冷剂被压缩。然后,在第一压缩室14a压缩后的制冷剂从第一排出口26a排出。
另外,第一排出口26a的排出侧端部例如在上轴承12的凸缘部开口。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第一排出口26a的排出侧端部的方式设置有上排出消声器18。即,从第一排出口26a排出的制冷剂暂时进入上排出消声器18,之后被从上排出消声器18向密闭容器8的内部空间释放。通过设置上排出消声器18,能够降低由于密闭容器8的内部空间的共振而被放大的噪音。
同样地,在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连通有第二吸入口25b。而且,在第二吸入口25b经由第二吸入配管27b而连接有吸入消声器7。另外,在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连通有第二排出口26b。即,若第二活塞16b在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内旋转,则流入到吸入消声器7的制冷剂被从第二吸入口25b吸入到第二压缩室15a。此时,通过第二活塞16b在下缸体15的第二压缩室15a内旋转,从而第二压缩室15a中的由第二叶片24b与第二活塞16b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的容积逐渐缩小。由此,第二压缩室15a内的制冷剂被压缩。然后在第二压缩室15a压缩后的制冷剂从第二排出口26b排出。
另外,第二排出口26b的排出侧端部例如在下轴承13的凸缘部开口。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第二排出口26b的排出侧端部的方式设置有下排出消声器19。即,从第二排出口26b排出的制冷剂暂时进入下排出消声器19,之后被从下排出消声器19向密闭容器8的内部空间释放。通过设置下排出消声器19,从而能够降低由于密闭容器8的内部空间的共振而被放大的噪音。
释放到密闭容器8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通过马达9的定子9a与转子9b之间等,并从排出配管21向密闭容器8外流出。
然而,在密闭容器8的底部贮存有制冷机油。该制冷机油向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供给。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是指例如曲轴10与第一活塞16a之间、第一活塞16a与上缸体14之间、第一活塞16a与中间板17之间、曲轴10与第二活塞16b之间、第二活塞16b与下缸体15之间、以及第二活塞16b与中间板17之间。通过向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供给制冷机油,能够防止压缩机构部11的结构部件彼此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结构部件损伤。另外,通过向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供给制冷机油,由于制冷机油将滑动部密封,因此也能够防止来自滑动部的制冷剂泄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中,在曲轴10内形成有未图示的流路。通过曲轴10的旋转,在离心泵的要领下,贮存于密闭容器8的底部的制冷机油被吸入曲轴10内的流路,并向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供给制冷机油。
向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供给的制冷机油的一部分与压缩后的制冷剂一起从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排出。因此,为了抑制制冷机油从排出配管21向旋转式压缩机1外排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油分离器20。油分离器20以阻挡从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排出的制冷剂朝向排出配管21的流路的方式固定于曲轴10。通过设置油分离器20,由此能够使制冷剂与制冷机油的混合流体同油分离器20碰撞,制冷剂与制冷机油分离,并使制冷机油返回到密闭容器8的底部。因此通过设置油分离器20,由此能够抑制制冷机油从排出配管21向旋转式压缩机1外排出。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机构部11具备向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喷射制冷剂的喷射流路。具体而言,压缩机构部11具备第一喷射流路31和第二喷射流路32。
第一喷射流路31如上述那样,经由喷射配管6而与喷射配管5连接。另外,第一喷射流路31在与第一吸入口25a不同的位置与第一压缩室14a连通。即,第一喷射流路31是向第一压缩室14a喷射从喷射配管5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射流路31具备:止回阀设置部31a,其与喷射配管6连接并设置有第一止回阀40;凹部31b,其与止回阀设置部31a连通;以及连通孔31c,其将凹部31b与第一压缩室14a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射流路31形成于上轴承12。
第一止回阀40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止回阀设置部31a。即,第一止回阀40设置在密闭容器8内。第一止回阀40限制从第一压缩室14a向第一喷射流路31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该第一止回阀40具备壳体41、和设置成在壳体41内往复移动自如的第一阀芯44。第一阀芯44例如形成中心轴往复移动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在第一阀芯44形成有沿往复移动方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44a。壳体41例如形成大致圆筒形状,并在第一阀芯44的往复移动方向具有端部42及端部43。
端部42是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配置在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端部。换言之,在从第一喷射流路31向第一压缩室14a喷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流动中,端部42成为比第一阀芯44靠上游侧。在该端部42形成有贯通孔42a。因此喷射配管5的制冷剂从贯通孔42a流入到壳体41内。进而,对第一阀芯44的靠端部42侧的端部作用从喷射配管5向第一止回阀40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贯通孔42a配置于不与第一阀芯44的第一贯通孔44a对置的位置。因此,当第一阀芯44与端部42接触时,贯通孔42a被第一阀芯44封闭。即,当第一阀芯44与端部42接触时,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被关闭。换言之,当第一阀芯44与端部42接触时,第一喷射流路31被关闭。
端部43是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配置在比第一阀芯44靠接近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端部。换言之,在从第一喷射流路31向第一压缩室14a喷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流动中,端部43成为比第一阀芯44靠下游侧。在该端部43形成有贯通孔43a。因此,经由连通孔31c及凹部31b而对第一阀芯44的靠端部42侧的端部作用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贯通孔43a配置于与第一阀芯44的第一贯通孔44a对置的位置。因此,即使第一阀芯44与端部43接触,贯通孔43a也不会被第一阀芯44堵塞。即,即使第一阀芯44与端部43接触,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也不会被关闭。换言之,即使第一阀芯44与端部43接触,第一喷射流路31也为被打开的状态。
即,第一阀芯44对第一喷射流路31进行开闭。然后,对第一阀芯44向打开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对第一阀芯44向关闭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当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阀芯44向壳体41的端部42侧移动。而且,第一阀芯44与端部42接触,第一喷射流路31被关闭。另外,当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阀芯44向壳体41的端部43侧移动。即,第一阀芯44成为从端部42分离的状态,第一喷射流路31成为被打开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芯44中,成为受到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一受压部45的面积比受到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二受压部46的面积大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第一阀芯44,从而第一阀芯44向端部43侧的移动变得容易。即,当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时,第一喷射流路31容易打开。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芯44的第一贯通孔44a随着趋向第一压缩室14a而直径变小。换言之,第一贯通孔44a随着从端部43侧趋向端部42侧而直径变大。在这样形成了第一贯通孔44a的情况下,第二受压部46成为第一阀芯44靠端部43侧的端部。另外,第一受压部45成为第一阀芯44靠端部42侧的端部、和第一贯通孔44a的内周面。因此,能够使第一受压部45的面积比第二受压部46的面积大。
另外,第一止回阀40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芯44的第一贯通孔44a随着趋向第一压缩室14a,直径平滑地变小。但并不限于此,第一阀芯44的第一贯通孔44a也可以随着趋向第一压缩室14a,直径呈阶梯状变小。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阀芯44的靠端部42侧的端部形成凸部等,由此使第一受压部45的面积比第二受压部46的面积大。另外,第一受压部45的面积比第二受压部46的面积大的结构在第一止回阀40中并非必须的结构。只要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向打开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向关闭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则也可以适当变更第一止回阀40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第一喷射流路31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第一喷射流路3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于除上轴承12以外的压缩机构部11的结构部件。另外,第一止回阀40的配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位置。只要第二喷射流路32不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的靠第一压缩室14a侧的端部与第一止回阀40之间合流,则能够将第一止回阀40配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任意位置。
第二喷射流路32如上述那样经由喷射配管6而与喷射配管5连接。另外,第二喷射流路32在与第二吸入口25b不同的位置与第二压缩室15a连通。即,第二喷射流路32是向第二压缩室15a喷射从喷射配管5供给的制冷剂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射流路32具备:止回阀设置部32a,其与喷射配管6连接并设置有第二止回阀50;凹部32b,其与止回阀设置部32a连通;以及连通孔32c,其将凹部32b与第二压缩室15a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射流路32形成于下轴承13。
第二止回阀50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止回阀设置部32a。即,第二止回阀50设置在密闭容器8内。第二止回阀50限制从第二压缩室15a向第二喷射流路3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该第二止回阀50具备壳体51、和设置成在壳体51内往复移动自如的第二阀芯54。第二阀芯54例如形成中心轴往复移动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在第二阀芯54形成有沿往复移动方向贯通的第二贯通孔54a。壳体51例如形成大致圆筒形状,并在第二阀芯54的往复移动方向具有端部52及端部53。
端部52是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配置在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端部。换言之,在从第二喷射流路32向第二压缩室15a喷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流动中,端部52成为比第二阀芯54靠上游侧。在该端部52形成有贯通孔52a。因此喷射配管5的制冷剂从贯通孔52a流入到壳体51内。然后,对第二阀芯54的靠端部52侧的端部作用从喷射配管5向第二止回阀50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贯通孔52a配置于不与第二阀芯54的第二贯通孔54a对置的位置。因此,当第二阀芯54与端部52接触时,贯通孔52a被第二阀芯54封闭。即,当第二阀芯54与端部52接触时,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被关闭。换言之,当第二阀芯54与端部52接触时,第二喷射流路32被关闭。
端部53是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配置在比第二阀芯54靠接近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端部。换言之,在从第二喷射流路32向第二压缩室15a喷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流动中,端部53成为比第二阀芯54靠下游侧。在该端部53形成有贯通孔53a。因此,经由连通孔32c及凹部32b而对第二阀芯54的靠端部52侧的端部作用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贯通孔53a配置于与第二阀芯54的第二贯通孔54a对置的位置。因此,即使第二阀芯54与端部53接触,贯通孔53a也不会被第二阀芯54堵塞。即,即使第二阀芯54与端部53接触,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也不会被关闭。换言之,即使第二阀芯54与端部53接触,第二喷射流路32也成为被打开的状态。
即,第二阀芯54对第二喷射流路32进行开闭。而且,对第二阀芯54向打开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作用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对第二阀芯54向关闭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作用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当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阀芯54向壳体51的端部52侧移动。而且,第二阀芯54与端部52接触,第二喷射流路32被关闭。另外,当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阀芯54向壳体51的端部53侧移动。即,第二阀芯54成为从端部52分离的状态,第二喷射流路32成为被打开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阀芯54中,成为受到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三受压部55的面积比受到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四受压部56的面积大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第二阀芯54,第二阀芯54向端部53侧的移动变得容易。即,当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时,第二喷射流路32容易打开。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阀芯54的第二贯通孔54a随着趋向第二压缩室15a而直径变小。换言之,第二贯通孔54a随着从端部53侧趋向端部52侧而直径变大。在这样形成第二贯通孔54a的情况下,第四受压部56成为第二阀芯54靠端部53侧的端部。另外,第三受压部55成为第二阀芯54靠端部52侧的端部、和第二贯通孔54a的内周面。因此,能够使第三受压部55的面积比第四受压部56的面积大。
另外,第二止回阀50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阀芯54的第二贯通孔54a随着趋向第二压缩室15a,直径平滑地变小。但并不限于此,第二阀芯54的第二贯通孔54a也可以随着趋向第二压缩室15a,直径呈阶梯状变小。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第二阀芯54靠端部52侧的端部形成凸部等,使第三受压部55的面积比第四受压部56的面积大。另外,第三受压部55的面积比第四受压部56的面积大的结构,在第二止回阀50中并非必须的结构。若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打开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关闭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则也可以适当变更第二止回阀50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第二喷射流路32也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第二喷射流路3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于除下轴承13以外的压缩机构部11的结构部件。另外,第二止回阀50的配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位置。只要第一喷射流路31不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的靠第二压缩室15a侧的端部与第二止回阀50之间合流,则能够将第二止回阀50配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任意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以下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效果,首先,对喷射流路设置于压缩机构部的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动作进行说明。然后,之后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喷射流路设置于压缩机构部的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称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另外,以下对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时,对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标注将与这些结构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各结构的附图标记加上“200”后的附图标记。例如,对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中间板标注附图标记“217”。
图7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第一喷射流路231及第二喷射流路232设置于中间板217。
详细而言,第一喷射流路231由凹部231b和连通孔231c构成。凹部231b是与喷射配管206连接的部位。连通孔231c是将凹部231b与上缸体214的第一压缩室214a连通的部位。另外,第二喷射流路232由凹部231b和连通孔232c构成。连通孔232c是将凹部231b与下缸体215的第二压缩室215a连通的部位。即,凹部231b作为第一喷射流路231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第二喷射流路23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换言之,第一喷射流路231与第二喷射流路232在凹部231b合流,并在连通孔231c及连通孔232c分支。
在这样构成的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中,第一压缩室214a始终与第一喷射流路231及喷射配管206连通。因此,在第一压缩室214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一喷射流路231及喷射配管206漏出。另外,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中,第二压缩室215a始终与第二喷射流路232及喷射配管206连通。因此,在第二压缩室215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二喷射流路232及喷射配管206漏出。
在此,第一喷射流路231内、第二喷射流路232内以及喷射配管206内成为死容积。因此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制冷剂的压缩性能下降。
另外,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中,第一压缩室214a与第二压缩室215a始终连通。因此,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从制冷剂的压力较高的一侧的压缩室向制冷剂的压力较低的一侧的压缩室漏出。例如,当第一压缩室214a的制冷剂的压力比第二压缩室215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的情况下,如图7中用箭头所示那样,在第一压缩室214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从第一压缩室214a向第二压缩室215a漏出。在这一方面,图7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制冷剂的压缩性能也下降。
图8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第一喷射流路231设置于上轴承212。详细而言,第一喷射流路231由凹部231b和连通孔231c构成。凹部231b是与喷射配管206连接的部位。连通孔231c是将凹部231b与上缸体214的第一压缩室214a连通的部位。另外,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第二喷射流路232设置于下轴承213,详细而言,第二喷射流路232由凹部232b和连通孔231c构成。凹部232b是与喷射配管206连接的部位。连通孔232c是将凹部232b与下缸体215的第二压缩室215a连通的部位。
另外,在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第一喷射流路231设置有限制从第一压缩室214a向第一喷射流路231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一止回阀240。另外,在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第二喷射流路232设置有限制从第二压缩室215a向第二喷射流路23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二止回阀250。在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未从第一喷射流路231向第一压缩室214a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下,第一喷射流路231被第一止回阀240关闭。另外,在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未从第二喷射流路232向第二压缩室215a喷射制冷剂的状态下,第二喷射流路232被第二止回阀250关闭。因此,图8所示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201能够降低死容积。
然而,如图8所示,当存在于比该第一止回阀240靠远离第一压缩室2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一止回阀240成为打开第一喷射流路231的结构。换言之,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一止回阀240成为打开第一喷射流路231的结构。此时,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一止回阀240与第一压缩室214a的制冷剂的压力无关地打开。即,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即使在第一压缩室214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止回阀240也打开。在这样的状态下,图8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在第一压缩室214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从第一压缩室214a向第一喷射流路231漏出。
同样地,当存在于比该第二止回阀250靠远离第二压缩室2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二止回阀250成为打开第二喷射流路232的结构。换言之,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二止回阀250成为打开第二喷射流路232的结构。此时,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第二止回阀250与第二压缩室215a的制冷剂的压力无关地打开。即,当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上时,即使在第二压缩室215a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从喷射配管20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止回阀250也打开。在这样的状态下,图8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201的在第二压缩室215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从第二压缩室215a向第二喷射流路232漏出。
因此,图8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201也还由于来自压缩室的制冷剂泄漏,而使压缩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止回阀40的第一阀芯44,根据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之差进行动作。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止回阀40的第一阀芯44,根据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与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之差进行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止回阀50的第二阀芯54,根据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之差进行动作。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止回阀50的第二阀芯54根据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与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之差进行动作。因此,第一止回阀40及第二止回阀50根据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如图9那样动作。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的动作的图。
如图9所示,当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比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大的情况下,第一止回阀40打开。即,第一喷射流路31被打开。由此,从喷射配管6供给至第一喷射流路31的制冷剂向第一压缩室14a喷射。另一方面,当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大的情况下,第一止回阀40关闭。即,若成为在第一压缩室14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一喷射流路31漏出的条件,则第一喷射流路31关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能够抑制在第一压缩室14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一喷射流路31漏出。
另外,如图9所示,当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比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大的情况下,第二止回阀50打开。即,第二喷射流路32被打开。由此,从喷射配管6供给至第二喷射流路32的制冷剂向第二压缩室15a喷射。另一方面,当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大的情况下,第二止回阀50关闭。即,若成为在第二压缩室15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二喷射流路32漏出的条件,则第二喷射流路32关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能够抑制在第二压缩室15a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第二喷射流路32漏出。
另外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止回阀40及第二止回阀50是一个例子。最后,在图10及图11中介绍了第一止回阀40的另一个例子及第二止回阀50的另一个例子。
图10及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第一喷射流路及第二喷射流路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另外,图10示出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被关闭,且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被关闭的状态。另外,图11示出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的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被打开,且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的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被打开的状态。
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止回阀40除了图5及图6中说明的结构以外,还具备弹簧47。弹簧47对第一阀芯44向关闭第一止回阀40内的流路的方向、换言之向关闭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施力。即,弹簧47对第一阀芯44向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第一阀芯44的方向施力。因此,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止回阀40在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相对于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相当于弹簧47的作用力的大小时,打开第一喷射流路31。
同样地,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二止回阀50除了图5及图6中说明的结构以外,还具备弹簧57。弹簧57对第二阀芯54向关闭第二止回阀50内的流路的方向、换言之向关闭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施力。即,弹簧57对第二阀芯54向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第二阀芯54的方向施力。因此,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二止回阀50当从喷射配管6供给的制冷剂的压力相对于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相当于弹簧57的作用力的大小时,打开第二喷射流路32。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密闭容器8、和收容于该密闭容器8的旋转型的压缩机构部11。压缩机构部11具备第一吸入口25a、第一压缩室14a、第二吸入口25b、第二压缩室15a、第一喷射流路31、第二喷射流路32、第一止回阀40以及第二止回阀50。第一压缩室14a是对从第一吸入口25a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第二压缩室15a是对从第二吸入口25b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第一喷射流路31是在不同于第一吸入口25a的位置与第一压缩室14a连通,并向第一压缩室14a喷射制冷剂的流路。第二喷射流路32是在不同于第二吸入口25b的位置与第二压缩室15a连通,并向第二压缩室15a喷射制冷剂的流路。第一止回阀40是设置于第一喷射流路31,并限制从第一压缩室14a向第一喷射流路31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止回阀。第二止回阀50是设置于第二喷射流路32,并限制从第二压缩室15a向第二喷射流路3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止回阀。第一止回阀40具有第一阀芯44,第一阀芯44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第一喷射流路31进行开闭。对该第一阀芯44向打开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该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对该第一阀芯44向关闭第一喷射流路31的方向作用第一压缩室14a的制冷剂的压力。第二止回阀50具有第二阀芯54,第二阀芯54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第二喷射流路32进行开闭。对该第二阀芯54向打开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作用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该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对该第二阀芯54向关闭第二喷射流路32的方向作用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的压力。
对于这样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1而言,若成为第一压缩室14a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一喷射流路31中存在于比第一阀芯44靠远离第一压缩室14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状态,则成为第一喷射流路31与第一压缩室14a不连通的状态。另外,在这样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1中,若成为第二压缩室15a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在第二喷射流路32中存在于比第二阀芯54靠远离第二压缩室15a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状态,则成为第二喷射流路32与第二压缩室15a不连通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泄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由于在压缩机构部11具备第一止回阀40及第二止回阀50,因此也能够降低死容积。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比以往提高压缩性能。
在此,当制冷剂从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漏出时,通过漏出的制冷剂,使第一压缩室14a内及第二压缩室15a内的制冷机油也从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漏出。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的制冷剂泄漏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抑制制冷机油从第一压缩室14a及第二压缩室15a漏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1也能够抑制在压缩机构部11的各滑动部中制冷机油不足,从而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抑制压缩机构部11的故障。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式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膨胀装置;5…喷射配管;6…喷射配管;7…吸入消声器;8…密闭容器;9…马达;9a…定子;9b…转子;10…曲轴;10a…第一偏心部;10b…第二偏心部;11…压缩机构部;12…上轴承;13…下轴承;14…上缸体;14a…第一压缩室;15…下缸体;15a…第二压缩室;16a…第一活塞;16b…第二活塞;17…中间板;18…上排出消声器;19…下排出消声器;20…油分离器;21…排出配管;24a…第一叶片;24b…第二叶片;25a…第一吸入口;25b…第二吸入口;26a…第一排出口;26b…第二排出口;27a…第一吸入配管;27b…第二吸入配管;31…第一喷射流路;31a…止回阀设置部;31b…凹部;31c…连通孔;32…第二喷射流路;32a…止回阀设置部;32b…凹部;32c…连通孔;40…第一止回阀;41…壳体;42…端部;42a…贯通孔;43…端部;43a…贯通孔;44…第一阀芯;44a…第一贯通孔;45…第一受压部;46…第二受压部;47…弹簧;50…第二止回阀;51…壳体;52…端部;52a…贯通孔;53…端部;53a…贯通孔;54…第二阀芯;54a…第二贯通孔;55…第三受压部;56…第四受压部;57…弹簧;100…制冷循环装置;201…旋转式压缩机(现有);206…喷射配管(现有);212…上轴承(现有);213…下轴承(现有);214…上缸体(现有);214a…第一压缩室(现有);215…下缸体(现有);215a…第二压缩室(现有);217…中间板(现有);231…第一喷射流路(现有);231b…凹部(现有);231c…连通孔(现有);232…第二喷射流路(现有);232b…凹部(现有);232c…连通孔(现有);240…第一止回阀(现有);250…第二止回阀(现有)。
Claims (4)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密闭容器;和
旋转型的压缩机构部,其收容于所述密闭容器,
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
第一吸入口;
第一压缩室,其对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第二吸入口;
第二压缩室,其对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第一喷射流路,其在与所述第一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压缩室连通,并向所述第一压缩室喷射制冷剂;
第二喷射流路,其在与所述第二吸入口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并向所述第二压缩室喷射制冷剂;
第一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喷射流路,并限制从所述第一压缩室向所述第一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以及
第二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喷射流路,并限制从所述第二压缩室向所述第二喷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
所述第一止回阀为如下结构:
具有第一阀芯,其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所述第一喷射流路进行开闭,
当在所述第一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所述第一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阀芯向打开所述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
在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存在于比所述第一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阀芯向关闭所述第一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
所述第二止回阀为如下结构:
具有第二阀芯,其设置成往复移动自如,并对所述第二喷射流路进行开闭,
当在所述第二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所述第二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阀芯向打开所述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
在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存在于比所述第二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阀芯向关闭所述第二喷射流路的方向作用,
对于所述第一阀芯而言,
受到在所述第一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所述第一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一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一受压部的面积,大于受到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二受压部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形成有沿该第一阀芯的往复移动方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一贯通孔随着趋向所述第一压缩室而直径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二阀芯而言,
受到在所述第二喷射流路中存在于比所述第二阀芯靠远离所述第二压缩室的一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三受压部的面积,大于受到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第四受压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阀芯形成有沿该第二阀芯的往复移动方向贯通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二贯通孔随着趋向所述第二压缩室而直径变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08815 WO2019171508A1 (ja) | 2018-03-07 | 2018-03-07 | ロータリ圧縮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88391A CN111788391A (zh) | 2020-10-16 |
CN111788391B true CN111788391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6784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0508.1A Active CN111788391B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旋转式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10534B2 (zh) |
CN (1) | CN111788391B (zh) |
WO (1) | WO20191715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040761A (ja) * | 2021-09-10 | 2023-03-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33368A (ja) * | 1991-11-12 | 1993-05-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逆止弁装置を備えた2段圧縮冷凍装置 |
JPH1113664A (ja) * | 1997-06-27 | 1999-01-19 | Daikin Ind Ltd | ロータリ圧縮機 |
JPH11107950A (ja) * | 1997-10-06 | 1999-04-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圧縮機のイン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
JPH11304037A (ja) * | 1998-04-22 | 1999-11-05 | Aisin Seiki Co Ltd | バルブ |
CN202117924U (zh) * | 2011-06-13 | 2012-01-18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媒喷射式旋转压缩机 |
CN205101227U (zh) * | 2015-10-26 | 2016-03-23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旋转式压缩机构及包括该旋转式压缩机构的压缩机和系统 |
WO2018003016A1 (ja) * | 2016-06-28 | 2018-01-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2018
- 2018-03-07 WO PCT/JP2018/008815 patent/WO20191715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3-07 JP JP2020504564A patent/JP69105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3-07 CN CN201880090508.1A patent/CN1117883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33368A (ja) * | 1991-11-12 | 1993-05-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逆止弁装置を備えた2段圧縮冷凍装置 |
JPH1113664A (ja) * | 1997-06-27 | 1999-01-19 | Daikin Ind Ltd | ロータリ圧縮機 |
JPH11107950A (ja) * | 1997-10-06 | 1999-04-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圧縮機のイン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
JPH11304037A (ja) * | 1998-04-22 | 1999-11-05 | Aisin Seiki Co Ltd | バルブ |
CN202117924U (zh) * | 2011-06-13 | 2012-01-18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媒喷射式旋转压缩机 |
CN205101227U (zh) * | 2015-10-26 | 2016-03-23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旋转式压缩机构及包括该旋转式压缩机构的压缩机和系统 |
WO2018003016A1 (ja) * | 2016-06-28 | 2018-01-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71508A1 (ja) | 2019-09-12 |
JP6910534B2 (ja) | 2021-07-28 |
CN111788391A (zh) | 2020-10-16 |
JPWO2019171508A1 (ja) | 2020-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86537B2 (ja) | ロータリ二段圧縮機 | |
WO2011148453A1 (ja) | 二段回転式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
CN112055785B (zh) |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CN111322240A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EP2423508A2 (en) | capacity control for a screw compressor | |
EP3184822B1 (en) |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111788391B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18202151A (zh) |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2012057568A (ja) | 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KR100620044B1 (ko) |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 |
JP6267360B2 (ja) |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5018018B2 (ja) | 回転式圧縮機 | |
US6336336B1 (en) | Rotary pisto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equipment | |
JPWO2019049226A1 (ja) |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WO2017213060A1 (ja) |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0520625B (zh) |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WO2022269752A1 (ja) |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KR102547593B1 (ko) | 가변 용량 사판식 압축기 | |
CN112513466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 |
KR102547594B1 (ko) | 가변 용량 사판식 압축기 | |
JP4024056B2 (ja) |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 |
CN112412785B (zh) |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 |
US11933305B2 (en) | Rotary compressor with an oil groove facing the vane and exposed to a gap between the vane and the piston | |
JP6007030B2 (ja) | 回転式圧縮機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KR101463826B1 (ko) | 로터리 압축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