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1761B -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1761B
CN111781761B CN202010740277.3A CN202010740277A CN111781761B CN 111781761 B CN111781761 B CN 111781761B CN 202010740277 A CN202010740277 A CN 202010740277A CN 111781761 B CN111781761 B CN 111781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anel
sub
pixels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0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1761A (zh
Inventor
任亮亮
徐东亮
余仁惠
周星
王阔
陈庚
陈文峰
卢景洲
徐迪
鹿堃
柏玲
陈芪飞
宋冠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402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1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1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1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1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该对位系统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液晶面板、第二液晶面板和光敏条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能够在确定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错开后,调整第一液晶面板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有效的提高了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平板电脑、电视、手机和车载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
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液晶显示器可以采用双层液晶面板(BD cell)的显示方案制作。该双层液晶面板的结构包括:层叠设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该第一液晶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第一彩膜基板,其可以称为液晶显示面板,用于进行画面的显示。该第二液晶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其可以称为液晶光控面板,用于根据第一液晶面板所要显示的画面调节背光各个区域的亮度。该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通常是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
但是,在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在粘贴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粘偏的现象,导致粘接后的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之间出现错位,进而导致第一液晶显示面所显示的画面的边缘出现模糊或锯齿感等不良,严重影响了其显示的画面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的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液晶面板,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
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所述对位系统包括:
分别与所述光敏条、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电连接的控制组件;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光敏条的电阻,调整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条边缘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光敏条,每个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中对应一条边缘中的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包括:多个目标子像素和围绕所述多个目标子像素的多个非目标子像素;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若确定出第一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外,则将当前的非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一边缘相邻的一排非目标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并将当前的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二边缘相邻的一排目标子像素设置为非目标子像素;其中,所述第一光敏条为所述多个光敏条中的任意一个光敏条,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所述第一光敏条相邻的一个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一个边缘。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包括:多个目标子像素和围绕所述多个目标子像素的多个非目标子像素;所述控制组件被还配置为:若确定出每个所述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内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内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通过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光敏条电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背光源发光后,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后,监测所述光敏条的电阻。
可选的,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所述光敏条是由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所述光敏条是由透明或非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中的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另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
可选的,所述光敏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宽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液晶面板,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
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光敏条的电阻,调整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该对位系统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液晶面板、第二液晶面板和光敏条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能够通过该光敏条的电阻,判断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该控制组件还能够在确定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错开后,调整第一液晶面板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如此,即使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在粘贴过程中出现粘偏现象,也能够通过该对位系统对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有效的避免了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时边缘出现模糊或锯齿感等不良现象,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区域未对位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示出的显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区域已对位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对位系统000用于对显示装置100中的两个液晶面板中的两个显示区域进行对位,使得该两个液晶面板中的两个显示区域可以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101和第二液晶面板102,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的光敏条103。
该第一液晶面板10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
该第二液晶面板102具有显示区域102a。该第二液晶面板10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即为多个第二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在本申请中,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且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面积。
该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对位系统000可以包括:分别与光敏条103、第一液晶面板101和第二液晶面板102电连接的控制组件200。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组件200可以为单独与显示装置100连接的控制设备,例如,其可以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移动终端等;该控制组件200也可以集成在显示装置100中用于控制液晶面板进行画面显示的控制器内。
该控制组件200被配置为:基于光敏条103的电阻,调整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该显示装置100在进行画面显示时,该目标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其中,该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可以为:在显示装置100进行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目标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即为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敏条103可以是由光敏材料制成的,该光敏条103具有在光照的作用下,其电阻会降低的特性。示例的,在光照作用下,由光敏材料制成的光敏条103内会产生载流子(也即电子和空穴),且其产生的载流子也会参与导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中的电子会奔向该外加电场的正极,载流子中的空穴奔向该外加电场的负极,从而会使光敏条103的电阻迅速下降。
在本申请中,由于光敏条103位于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且该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因此,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也即,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目标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会直接影光敏条103是否会受到来自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传输的光线的光照。如此,控制组件200能够通过该光敏条103的电阻,判断出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例如,在第一种情况下,当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时,若控制组件200确定出光敏条103的电阻较小,则可以确定出该光敏条102会受到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传输的光线的照射。也即是,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也位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内。如此,可以确定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若控制组件200确定出光敏条103的电阻较大,则可以确定出该光敏条102不会受到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传输的光线的照射。也即是,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外。如此,可以确定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开(也即不重合)。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外时,若控制组件200确定出光敏条103的电阻较大,则可以确定出该光敏条102不会受到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传输的光线的照射。也即是,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也位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外。如此,可以确定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若控制组件200确定出光敏条103的电阻较小,则可以确定出该光敏条102会受到第一液晶面板101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之间传输的光线的照射。也即是,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内。如此,可以确定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组件200通过光敏条103的电阻,确定出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开后,该控制组件200可以调整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调整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该对位系统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液晶面板、第二液晶面板和光敏条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能够通过该光敏条的电阻,判断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该控制组件还能够在确定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错开后,调整第一液晶面板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如此,即使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在粘贴过程中出现粘偏现象,也能够通过该对位系统对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有效的避免了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时边缘出现模糊或锯齿感等不良现象,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液晶面板101和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另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液晶面板可以称其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的液晶面板可以称其为液晶光控面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面积,因此,为了减少制造成本,可以将第一液晶面板101作为液晶光控面板,也即是,第一液晶面板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将第二液晶面板102作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即是,第二液晶面板1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
可选的,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背光源104。其中,为了能够让光敏条103的电阻更加准确的表征显示装置100中的两个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该背光源104可以位于靠近第一液晶面板101的一侧。
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第一电极(图2中未标注),以及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第二电极(图2中未标注),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过控制组件200与光敏条103电连接。
该对位系统中的控制组件200被配置为:在背光源发光104后,且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后,监测光敏条103的电阻。其中,光敏条103是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下的电阻,与不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下的电阻有所不同,其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的,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第一电极可以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像素电极通过一次沟通工艺制成,且该第一电极可以与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绑定结构电连接,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绑定结构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和控制组件200中的第一引线电连接。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第二电极可以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像素电极通过一次沟通工艺制成,且该第二电极可以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绑定结构电连接,该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绑定结构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控制组件200中的第二引线电连接。显示装置100中的光敏条103的一端可以与控制组件200中的第一引线连接,另一端可以与控制组件200中的第二引线连接。如此,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便能够通过控制组件200与光敏条103电连接。
例如,控制组件200可以向第一电极施加正极电压,向第二电极施加负极电压。如此,第一电极即为正极,第二电极即为负极,光敏条100可以看作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阻,并且控制组件200可以通过正极、电阻与负极之间形成的电路内的电流和电压确定出光敏条100的电阻。其中,当光敏条103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时,其电阻较小;当光敏条103不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时,其电阻较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爆炸图。显示装置100中的光敏条103可以与第二液晶面板102固定连接,如此,在该第二液晶面板102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粘贴的过程中,即使二者之间出现的粘偏现象,也能够保证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示例的,该光敏条103可以通过沟通工艺制作。例如,可以在第二液晶面板102靠近第一液晶面板101的一面上通过涂敷和溅射等多种方式中的任一种形成一整层光敏层,然后对该光敏层执行一次构图工艺,以在第二液晶面板102靠近第一液晶面板101的一面上形成光敏条103。其中,该一次构图工艺可以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光刻胶剥离。
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液晶面板的俯视图。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的多条边缘一一对应的多个光敏条103。每个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中对应一条边缘中的至少部分重叠。示例的,由于第二液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通常为矩形,因此,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与该矩形的边缘一一对应的4个光敏条1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光敏条103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第一子像素的宽度。且,显示装置100中的每个光敏条10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中对应一条边缘的长度方向平行。如此,当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开或重合时,光敏条103的电阻变化较为明显,从而便于控制组件200对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重合进行检测。并且,能够让控制组件200更精准的对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件调整,以提高对显示装置100中的两个液晶面板中的显示区域进行对位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是以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100所显示画面的效果,该光敏条103可以是由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液晶面板的俯视图,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外,在这种情况下,该光敏条102可以是由透明或非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中,第一液晶面板10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可以包括:多个目标子像素,以及围绕该目标子像素的多个非目标子像素。其中,该目标子像素是指显示装置100在显示画面时可工作的子像素,其通常也称为处于亮态的子像素,该处于亮态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极需要加载灰阶电压;该非目标子像素是指显示装置100在显示画面时不可工作的子像素,其通常也称为处于暗态的子像素,该处于暗态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极需要0伏电压。
可选的,该多个目标子像素的个数可以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多个第二子像素的个数相同,且该目标子像素的大小可以与第二子像素的大小相同,如此,第一液晶面板101的分辨率大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分辨率,例如,第二液晶面板102的分辨率可以为M*N,第一液晶面板101的分辨率可以为(M+2)*(N+2)。该多个目标子像素的个数也可以与第二液晶面板102中的多个第二子像素的个数不同,但是,需要保证多个目标子像素所围成区域的尺寸,与该多个第二子像素所围成区域的尺寸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位系统中的控制组件200被配置为:通过监测每个光敏条103的电阻是否在预设电阻范围内,以判断显示装置100在进行画面显示时,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也即是,判断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叠)。
第一种判断结果,若控制组件200监测出多个光敏条103中的任意一个光敏条103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外,则,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区域未对位时的示意图,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错开。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200需要对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
示例的,若控制组件200确定出第一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外,则控制组件200可以将当前的非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一边缘相邻的一排非目标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并将当前的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二边缘相邻的一排目标子像素设置为非目标子像素。其中,第一光敏条为多个光敏条103中的任意一个光敏条,第一边缘为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也即当前的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中与第一光敏条相邻的一个边缘,第二边缘为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第一边缘相对一个边缘。
例如,如图7所示,图7是图6示出的显示装置的仰视图。假设,多个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第一光敏条103a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外,则,该第一光敏条103a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200可以将当前的非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一边缘A1相邻的一排非目标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并将当前的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二边缘A2相邻的一排目标子像素设置为非目标子像素,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显示区域101a整体向靠近第一光敏条103a的方向移动。例如,请参考表1,表1是对控制组件103a对第一子像素的状态进行调整前和调整后的状态对比表。
表1
Figure BDA0002606496900000111
其中,表1中,B代表处于暗态的第一子像素,其即为非目标子像素;W代表处于亮态的第一子像素,其即为目标子像素。根据表1可知,在第2排第一子像素中,在调整前其为非目标子像素,在调整后其为目标子像素;在第n-2代排第一子像素中,在调整前其为目标子像素,在调整后其为非目标子像素。
第二种判断结果,若控制组件200监测出多个光敏条103中的每个光敏条103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则,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区域已对位时的示意图,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200可以将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内的目标子像素确定为:后续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时需要驱动的子像素,并将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外的非目标子像素确定为:后续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时不需要驱动的子像素,该不需要驱动的子像素也可以称为虚拟子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0在每次完成对目标子像素的位置进行调节后,控制组件200需要重复对光敏条103的电阻进行监测,并重复执行对目标子像素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过程,直至监测到每个光敏条103的电阻均在预设电阻范围内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电阻范围与光敏条103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还是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外相关。例如,当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时,每个光敏条103均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时,即可认为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合,在这种情况下,该预设电阻范围较小;当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内外,每个光敏条103均不被背光源104发出的光线照射时,即可认为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在第二液晶面板10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102的显示区域102a重合,在这种情况下,该预设电阻范围较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组件200对第一液晶面板101中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进行调节之后,在理想情况下,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但在实际使用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光敏条103在第一液晶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边缘,且该正投影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交叠区域的宽度小于一个第一子像素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控制组件200调整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的方式进行优化。例如,当该正投影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交叠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一子像素的宽度一半时,控制组件200可以不再对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进行调整;当该正投影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交叠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一子像素的宽度一半时,控制组件200需要继续对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此,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敏条103的预设电阻范围还包含:当该正投影与第一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101a交叠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一子像素的宽度一半时,光敏条103对应的电阻。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该对位系统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液晶面板、第二液晶面板和光敏条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能够通过该光敏条的电阻,判断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该控制组件还能够在确定出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该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错开后,调整第一液晶面板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使得该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如此,即使第一液晶面板与第二液晶面板在粘贴过程中出现粘偏现象,也能够通过该对位系统对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第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有效的避免了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时边缘出现模糊或锯齿感等不良现象,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该对位方法应用于图1或图2示出的显示装置对位系统中的控制组件,该对位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光敏条的电阻,调整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目标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域重叠,目标子像素为在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可选的,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应用于图2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该对位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在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发光,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后,检测每个光敏条的电阻。
步骤902、判断每个光敏条的电阻是否在预设电阻范围内。
步骤903、当确定出第一光敏条的电阻不在预设电阻范围内时,将当前的非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一边缘相邻的一排非目标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并将当前的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二边缘相邻的一排目标子像素设置为非目标子像素。
其中,第一光敏条为多个光敏条中的任意一个光敏条,第一边缘为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第一光敏条相邻的一个边缘,第二边缘为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第一边缘相对的一个边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执行完上述步骤903,该控制组件需要重复执行上述步骤901。
步骤904、当确定出每个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时,确定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控制组装执行完上述步骤904,即可结束动作,以完成对显示装置中的两个显示区域的对位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的原理可以参考述实施例中的对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描述中的对应部分,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图9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通过上述步骤901至步骤904中对位方法对位后的显示装置。示例的,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位于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
该第一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该第二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多个第一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且该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面积。该光敏条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
其中,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该目标子像素为在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敏的电阻用于确定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在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是否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重叠。其中,该光敏条的具体原理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惟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液晶面板,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
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对位系统包括:
分别与所述光敏条、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电连接的控制组件;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光敏条的电阻,调整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条边缘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光敏条,每个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中对应一条边缘中的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包括:多个目标子像素和围绕所述多个目标子像素的多个非目标子像素;
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若确定出第一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外,则将当前的非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一边缘相邻的一排非目标子像素设置为目标子像素,并将当前的目标子像素中与第二边缘相邻的一排目标子像素设置为非目标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光敏条为所述多个光敏条中的任意一个光敏条,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所述第一光敏条相邻的一个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当前的目标子像素所在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一个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包括:多个目标子像素和围绕所述多个目标子像素的多个非目标子像素;
所述控制组件被还配置为:若确定出每个所述光敏条的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内的第一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内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通过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光敏条电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背光源发光后,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后,监测所述光敏条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所述光敏条是由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所述光敏条是由透明或非透明的光敏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中的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另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敏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宽度。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液晶面板,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
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和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之间的光敏条,所述光敏条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的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10.一种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光敏条的电阻,调整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中目标子像素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目标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所述目标子像素为在所述画面显示时可工作的子像素。
CN202010740277.3A 2020-07-28 2020-07-28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781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277.3A CN111781761B (zh) 2020-07-28 2020-07-28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277.3A CN111781761B (zh) 2020-07-28 2020-07-28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761A CN111781761A (zh) 2020-10-16
CN111781761B true CN111781761B (zh) 2022-10-04

Family

ID=72766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0277.3A Active CN111781761B (zh) 2020-07-28 2020-07-28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176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9569C2 (sv) * 1995-10-26 1999-02-08 Hoernell International Ab Vätskekristallslutarkonstruktion
EP1935187A2 (en) * 2005-10-05 2008-06-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figurable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JP2007310161A (ja) * 2006-05-18 2007-11-2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TWI613494B (zh) * 2016-08-23 2018-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標記畫素單元、應用其之顯示裝置以及製作顯示裝置的方法
CN110297367A (zh) * 2019-06-27 2019-10-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764324B (zh) * 2019-10-28 2021-03-2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1761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849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84525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駆動信号印加時点決定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パネ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アセンブリの駆動方法
US945433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video wall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and video wall display method
EP1426811A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41121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07000224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s with reduced resistan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70159588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030055856A (ko) 필름 타입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EP3009884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narrow bezel area
US20150116304A1 (e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thereof
US20030058399A1 (en) Field sequent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448916B2 (en) Smart glass and light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adjust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0847109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KR2006010710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781761B (zh) 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KR20030029730A (ko) 터치패널을 가지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9445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8216300A (ja) 積層型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2008292525A (ja) 透過率制御用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2006025606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524185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666763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26525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3194579U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3194579U7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