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8984A -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78984A CN111778984A CN202010594797.8A CN202010594797A CN111778984A CN 111778984 A CN111778984 A CN 111778984A CN 202010594797 A CN202010594797 A CN 202010594797A CN 111778984 A CN111778984 A CN 1117789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undation pit
- region
- supporting
- area
- pit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7—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eans incorporating sheet piles or p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1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senso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所述第一基坑区域和第二基坑区域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一施工平台,所述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二施工平台,所述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内腔的中心处均竖向浇筑有支护桩。本发明通过第一基坑挖设、第一基坑支撑防护、第二基坑挖设、第二基坑支撑防护和第三基坑挖设的流程配合,可对整体深基坑进行循环渐进开挖,同时也可对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坡面进行有效支撑防护,防止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挖设过程中出现塌方堵塞,提高深基坑的整体开挖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人员进行深基坑施工时,大多采用中心岛式开挖法和盆式开挖法,则在基坑挖设过程中,支撑护坡效果差,易导致基坑坡面出现塌方滑坡,易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埋没意外情况,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基坑的整体开挖进度,且在基坑挖设过程中,不可对基坑的深度数据和温湿度信息进行实时感应监测,从而不便于施工人员对基坑挖设方法做出修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解决了基坑挖设过程中,支撑护坡效果差,且不可对基坑深度数据和温湿度信息进行实时感应监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所述第一基坑区域和第二基坑区域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一施工平台,所述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二施工平台,所述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内腔的中心处均竖向浇筑有支护桩,所述支护桩两侧的顶部均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大型气缸、滑座、滑套、支撑柱、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支撑地钉,所述支护桩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钢架、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地钉;
其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基坑挖设:使用者驾驶挖土机在该既定位置挖设第一基坑区域,使第一基坑区域挖设成梯形形状,且第一基坑区域的上层横截面积大于下层横截面积;
步骤二、第一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控制大型气缸带动滑座在固定架内向外滑动,滑座带动支撑柱在滑套内向外滑动,则支撑柱通过第一支撑座带动第一支撑地钉插入第一基坑区域的坡面土壤内,从而第一支撑座对第一基坑区域的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三、第二基坑挖设:在第一基坑区域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一基坑区域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二基坑区域,且使用者预留第一基坑区域和第二基坑区域之间的第一施工平台,给使用者挖设第二基坑区域提供足够施工空间;
步骤四、第二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先将第二支撑地钉插入第二基坑区域坡面土壤内,且使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基坑区域坡面贴合,接着使用者在支护桩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焊接支撑钢架,从而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地钉对第二基坑区域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五、第三基坑挖设:在第二基坑区域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二基坑区域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三基坑区域,且使用者预留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之间的第二施工平台,给使用者挖设第三基坑区域提供足够施工空间,即深坑挖设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坑区域的斜坡长度为三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顶部的长度为十五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的深度为两米,所述第二基坑区域的深度为一米,所述第三基坑区域的深度为两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施工平台的长度至少为五米,所述第二施工平台的长度至少为三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倾斜方向和第一基坑区域坡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基坑区域的倾斜角度范围介于25°-45°。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基坑区域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地钉的数量至少为十八根,所述第二支撑地钉的数量至少为十二根,所述第一支撑地钉和第二支撑地钉表壁的四周均焊接有倒钩。
一种深基坑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控制柜、红外测距仪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固定台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报警灯,所述固定台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红外测距仪,所述支护桩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位于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内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1、本发明通过第一基坑挖设、第一基坑支撑防护、第二基坑挖设、第二基坑支撑防护和第三基坑挖设的流程配合,可对整体深基坑进行循环渐进开挖,同时也可对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坡面进行有效支撑防护,防止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挖设过程中出现塌方堵塞,提高深基坑的整体开挖安全性能,通过控制柜、红外测距仪和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可对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整体开挖深度进行红外测距,且分别对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进行实时感应监测,从而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环境数据进行及时掌握,便于使用者对深基坑开挖方法及时作出调整,加快深基坑的整体开挖进度;
2、本发明通过第一基坑区域的斜坡长度为三米、顶部的长度为十五米以及深度为两米,增大第一基坑区域的开挖面积,给使用者开挖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提供充足施工空间,通过第二基坑区域的深度为一米以及第三基坑区域的深度为两米,对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深度进行合理开挖设计,防止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整体塌方,通过第一施工平台的长度至少为五米以及第二施工平台的长度至少为三米,给使用者提供充足施工空间,防止使用者驾驶挖土机出现工作障碍,提高基坑的开挖效率,通过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基坑区域的倾斜角度范围介于25°-45°,防止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基坑区域倾斜角度过大出现砂石滑坡,增强第一支撑座对第一基坑区域坡面的整体支撑防护效果,通过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基坑区域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增强第二支撑座对第二基坑区域坡面的整体支撑防护效果,通过第一支撑地钉的数量至少为十八根以及第二支撑地钉的数量至少为十二根,分别增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与土壤之间的整体紧固效果,通过倒钩,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地钉和第二支撑地钉与土壤之间的受力效果,防止第一支撑地钉和第二支撑地钉与土壤之间出现松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1、第一基坑区域;2、第二基坑区域;3、第三基坑区域;4、第一施工平台;5、第二施工平台;6、支护桩;7、固定架;8、第一支撑机构;81、大型气缸;82、滑座;83、滑套;84、支撑柱;85、第一支撑座;86、第一支撑地钉;9、第二支撑机构;91、支撑钢架;92、第二支撑座;93、第二支撑地钉;10、检测机构;101、固定台;102、控制柜;103、红外测距仪;104、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基坑区域、第二基坑区域和第三基坑区域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和第二基坑区域2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一施工平台4,所述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二施工平台5,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内腔的中心处均竖向浇筑有支护桩6,所述支护桩6两侧的顶部均焊接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8,所述第一支撑机构8包括大型气缸81、滑座82、滑套83、支撑柱84、第一支撑座85和第一支撑地钉86,所述支护桩6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9,所述第二支撑机构9包括支撑钢架91、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支撑地钉93;
其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基坑挖设:使用者驾驶挖土机在该既定位置挖设第一基坑区域1,使第一基坑区域1挖设成梯形形状,且第一基坑区域1的上层横截面积大于下层横截面积;
步骤二、第一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控制大型气缸81带动滑座82在固定架7内向外滑动,滑座82带动支撑柱84在滑套83内向外滑动,则支撑柱84通过第一支撑座85带动第一支撑地钉86插入第一基坑区域1的坡面土壤内,从而第一支撑座85对第一基坑区域1的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三、第二基坑挖设:在第一基坑区域1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一基坑区域1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二基坑区域2,且使用者预留第一基坑区域1和第二基坑区域2之间的第一施工平台4,给使用者挖设第二基坑区域2提供足够施工空间;
步骤四、第二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先将第二支撑地钉93插入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土壤内,且使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贴合,接着使用者在支护桩6和第二支撑座92之间焊接支撑钢架91,从而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支撑地钉93对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五、第三基坑挖设:在第二基坑区域2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二基坑区域2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三基坑区域3,且使用者预留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之间的第二施工平台5,给使用者挖设第三基坑区域3提供足够施工空间,即深坑挖设完成。
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的斜坡长度为三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顶部的长度为十五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的深度为两米,增大第一基坑区域1的开挖面积,给使用者开挖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提供充足施工空间,所述第二基坑区域2的深度为一米,所述第三基坑区域3的深度为两米,对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深度进行合理开挖设计,防止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整体塌方。
所述第一施工平台4的长度至少为五米,所述第二施工平台5的长度至少为三米,给使用者提供充足施工空间,防止使用者驾驶挖土机出现工作障碍,提高基坑的开挖效率。
所述第一支撑座85的倾斜方向和第一基坑区域1坡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座85和第一基坑区域1的倾斜角度范围介于25°-45°,防止第一支撑座85和第一基坑区域1倾斜角度过大出现砂石滑坡,增强第一支撑座85对第一基坑区域1坡面的整体支撑防护效果。
所述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基坑区域2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增强第二支撑座92对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的整体支撑防护效果。
所述第一支撑地钉86的数量至少为十八根,所述第二支撑地钉93的数量至少为十二根,分别增强第一支撑座85和第二支撑座92与土壤之间的整体紧固效果,所述第一支撑地钉86和第二支撑地钉93表壁的四周均焊接有倒钩,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地钉86和第二支撑地钉93与土壤之间的受力效果,防止第一支撑地钉86和第二支撑地钉93与土壤之间出现松动脱落。
一种深基坑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固定台101,所述固定台101的顶部设置有检测机构10,所述检测机构10包括控制柜102、红外测距仪103和温湿度传感器104,所述固定台10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控制柜102,所述控制柜102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报警灯,所述固定台101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红外测距仪103,所述支护桩6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04。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0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温湿度传感器104分别位于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内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基坑挖设、第一基坑支撑防护、第二基坑挖设、第二基坑支撑防护和第三基坑挖设的流程配合,可对整体深基坑进行循环渐进开挖,同时也可对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坡面进行有效支撑防护,防止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挖设过程中出现塌方堵塞,提高深基坑的整体开挖安全性能,通过控制柜102、红外测距仪103和温湿度传感器104的配合,可对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整体开挖深度进行红外测距,且分别对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进行实时感应监测,从而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环境数据进行及时掌握,便于使用者对深基坑开挖方法及时作出调整,加快深基坑的整体开挖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和第二基坑区域(2)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一施工平台(4),所述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衔接位置挖设有第二施工平台(5),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内腔的中心处均竖向浇筑有支护桩(6),所述支护桩(6)两侧的顶部均焊接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8),所述第一支撑机构(8)包括大型气缸(81)、滑座(82)、滑套(83)、支撑柱(84)、第一支撑座(85)和第一支撑地钉(86),所述支护桩(6)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9),所述第二支撑机构(9)包括支撑钢架(91)、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支撑地钉(93);
其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基坑挖设:使用者驾驶挖土机在该既定位置挖设第一基坑区域(1),使第一基坑区域(1)挖设成梯形形状,且第一基坑区域(1)的上层横截面积大于下层横截面积;
步骤二、第一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控制大型气缸(81)带动滑座(82)在固定架(7)内向外滑动,滑座(82)带动支撑柱(84)在滑套(83)内向外滑动,则支撑柱(84)通过第一支撑座(85)带动第一支撑地钉(86)插入第一基坑区域(1)的坡面土壤内,从而第一支撑座(85)对第一基坑区域(1)的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三、第二基坑挖设:在第一基坑区域(1)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一基坑区域(1)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二基坑区域(2),且使用者预留第一基坑区域(1)和第二基坑区域(2)之间的第一施工平台(4),给使用者挖设第二基坑区域(2)提供足够施工空间;
步骤四、第二基坑支撑防护:接着使用者先将第二支撑地钉(93)插入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土壤内,且使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贴合,接着使用者在支护桩(6)和第二支撑座(92)之间焊接支撑钢架(91),从而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支撑地钉(93)对第二基坑区域(2)坡面进行支撑护坡处理;
步骤五、第三基坑挖设:在第二基坑区域(2)挖设完成后,使用者再将第二基坑区域(2)的中心处进行挖设第三基坑区域(3),且使用者预留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之间的第二施工平台(5),给使用者挖设第三基坑区域(3)提供足够施工空间,即深坑挖设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的斜坡长度为三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顶部的长度为十五米,所述第一基坑区域(1)的深度为两米,所述第二基坑区域(2)的深度为一米,所述第三基坑区域(3)的深度为两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工平台(4)的长度至少为五米,所述第二施工平台(5)的长度至少为三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85)的倾斜方向和第一基坑区域(1)坡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座(85)和第一基坑区域(1)的倾斜角度范围介于2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92)和第二基坑区域(2)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地钉(86)的数量至少为十八根,所述第二支撑地钉(93)的数量至少为十二根,所述第一支撑地钉(86)和第二支撑地钉(93)表壁的四周均焊接有倒钩。
7.一种深基坑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01),所述固定台(101)的顶部设置有检测机构(10),所述检测机构(10)包括控制柜(102)、红外测距仪(103)和温湿度传感器(104),所述固定台(10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控制柜(102),所述控制柜(102)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报警灯,所述固定台(101)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红外测距仪(103),所述支护桩(6)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0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温湿度传感器(104)分别位于第一基坑区域(1)、第二基坑区域(2)和第三基坑区域(3)的内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4797.8A CN111778984B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94797.8A CN111778984B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78984A true CN111778984A (zh) | 2020-10-16 |
CN111778984B CN111778984B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276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4797.8A Active CN111778984B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78984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44283A (ja) * | 1994-11-17 | 1996-06-04 | Nishimatsu Constr Co Ltd | 山留め支保工材 |
CN101457533A (zh) * | 2007-12-13 | 2009-06-17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基坑开挖实时检测方法 |
CN101561356A (zh) * | 2008-12-22 | 2009-10-21 | 长安大学 |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状态远程监测系统 |
CN202644541U (zh) * | 2012-06-05 | 2013-01-02 | 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 一种狭窄场地超深基坑施工的钢支撑结构 |
CN104881979A (zh) * | 2015-04-23 | 2015-09-02 | 宁波福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远程无线无支架数显微位移监测系统 |
CN205604254U (zh) * | 2016-05-03 | 2016-09-28 |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钢支撑结构 |
CN108625375A (zh) * | 2018-06-26 | 2018-10-09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坑放坡开挖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
JP2018178389A (ja) * | 2017-04-04 | 2018-11-15 | ジェコス株式会社 | コラム切梁の架設方法 |
CN110761342A (zh) * | 2019-10-28 | 2020-02-0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爆破荷载下基坑施工过程稳定性研究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594797.8A patent/CN1117789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44283A (ja) * | 1994-11-17 | 1996-06-04 | Nishimatsu Constr Co Ltd | 山留め支保工材 |
CN101457533A (zh) * | 2007-12-13 | 2009-06-17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基坑开挖实时检测方法 |
CN101561356A (zh) * | 2008-12-22 | 2009-10-21 | 长安大学 |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状态远程监测系统 |
CN202644541U (zh) * | 2012-06-05 | 2013-01-02 | 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 一种狭窄场地超深基坑施工的钢支撑结构 |
CN104881979A (zh) * | 2015-04-23 | 2015-09-02 | 宁波福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远程无线无支架数显微位移监测系统 |
CN205604254U (zh) * | 2016-05-03 | 2016-09-28 |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钢支撑结构 |
JP2018178389A (ja) * | 2017-04-04 | 2018-11-15 | ジェコス株式会社 | コラム切梁の架設方法 |
CN108625375A (zh) * | 2018-06-26 | 2018-10-09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坑放坡开挖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
CN110761342A (zh) * | 2019-10-28 | 2020-02-0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爆破荷载下基坑施工过程稳定性研究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78984B (zh) | 2021-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89061B (zh) |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 |
CN205776249U (zh) | 一种组合型内支撑结构 | |
CN105951747B (zh) | 一种逆作法预埋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 |
CN110106919A (zh) | 一种盖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532853B (zh) | 型钢水泥土桩+易破除锚杆+自动监测预警的深基坑支护方法及系统 | |
CN107023043A (zh) |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预警方法 | |
CN207003499U (zh) |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抗浮起装置 | |
CN108979659A (zh) | 软土富水大断面隧道群下穿构筑物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 |
CN109505298A (zh) | 一种自平衡基坑围护方法 | |
CN105239578A (zh) | 富水砂层深基坑水下施工方法 | |
CN114278310A (zh) | 隧道浅埋段微型钢管桩格梁施工方法 | |
CN105064381A (zh) | 一种高低刃脚双壁钢围堰钢筋混凝土一次封底施工方法 | |
JP2717874B2 (ja) |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208717894U (zh) | 一种紧邻地铁入岩30米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构 | |
CN111778984B (zh) | 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及其智能检测系统 | |
CN214993928U (zh) | 一种自然放坡与smw工法桩结合的复合支护结构 | |
CN207111094U (zh) | 一种水中超深盾构始发/吊出井结构 | |
CN111851515B (zh) | 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5012429A (zh) | 一种用于长期暴露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795437U (zh) | 加筋钢板桩基坑 | |
CN107447794A (zh) | 一种地铁保护区域内开挖基坑的抗浮起施工方法 | |
KR0129092B1 (ko) | 중공블럭(Ccllular Block) 매설식 치환 공법 | |
CN111472804A (zh) | 一种位于基坑中的上软下硬地层越江隧道进洞口施工方法 | |
CN108589770A (zh) | 地铁车站挡土墙内移施工方法 | |
CN217870508U (zh) | 一种用于长期暴露基坑的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