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6913B -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6913B
CN111766913B CN202010460336.1A CN202010460336A CN111766913B CN 111766913 B CN111766913 B CN 111766913B CN 202010460336 A CN202010460336 A CN 202010460336A CN 111766913 B CN111766913 B CN 111766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kage current
circuit
voltage
current circui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03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6913A (zh
Inventor
许天辉
马向超
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03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6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6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6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6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6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 G05F1/569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f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其中,控制系统包括:漏电流电路;稳压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稳压模块和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当漏电流电路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并控制稳压模块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设定条件为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漏电流电路进入待机模式。由此,该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处于低温环境,或者,结束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Description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的尺寸逐渐减小,半导体器件的漏电流也随之增大,尤其是高温下漏电流尤为严重;同时为了在待机状态时保持部分数据状态和芯片功能,很多集成电路在待机状态时,部分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依然存在,这直接导致集成电路待机功耗变大,进而影响待机时间。
相关技术中,采用在待机状态时降低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来降低集成电路的漏电流,但是在结束待机状态时,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对于待机状态需要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集成电路来说,将直接影响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以在漏电流电路处于低温环境,或者,结束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电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包括:漏电流电路;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漏电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将第一电源电压或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所述电源电压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漏电流电路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并控制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所述漏电流电路进入待机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通过稳压模块将第一电源电压或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通过电源恢复辅助电路将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当漏电流电路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并控制稳压模块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设定条件为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漏电流电路进入待机模式。
由此,该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处于低温环境,或者,结束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漏电流电路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上拉单元,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基准电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或第二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输出第三参考电压至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基准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环境温度和待机模式指示信号,判断所述漏电流电路是否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当所述漏电流电路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以使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当所述漏电流电路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使所述开关单元闭合所述设定时间后断开,并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以使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三参考电压至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稳压模块为线性稳压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一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拉单元为第二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电压阈值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比值大于设定比值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定比值阈值小于1。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处于低温环境,或者,结束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变化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该控制系统100包括漏电流电路10、稳压模块20、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和控制模块40。
其中,稳压模块20与漏电流电路10连接,稳压模块20用于将第一电源电压或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与稳压模块20连接,用于将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电源电压阈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控制模块40分别与稳压模块20和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连接,控制模块40用于当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并控制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设定条件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漏电流电路10进入待机模式。其中,稳压模块20可以是线性稳压器。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电压阈值小于第一电源电压。设定时间是指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将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所需要的时间,可根据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的工作性质、第二电源电压的大小以及电源电压阈值的大小确定。温度阈值可根据集成电路以及漏电流电路10的实际工作性质确定。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在集成电路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控制模块40可控制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在集成电路的工作过程中,控制模块40可实时检测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实时接收漏电流电路10的指示信号,进而根据环境温度和指示信号判断漏电流电路10是否满足设定条件,以根据漏电流电路10是否满足设定条件,控制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或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
当控制模块40判断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或者,接收到漏电流电路10退出待机模式的指令时,说明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模块40控制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以使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将第二电源电压调节(升高)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并控制稳压模块20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以使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从而使得漏电流电路10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
该实施例中,在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或者,漏电流电路10退出待机模式时,通过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将漏电流电路10的待机模式下的第二电源电压升高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同时控制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从而使得漏电流电路10快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使得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到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第一电源电压)。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结束待机模式时,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从待机模式时的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即正常工作模式时的电源电压:第一电源电压),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了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进而在结束待机模式时,通过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辅助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时的电源电压,从而避免漏电流电路10因为电源电压恢复缓慢而无法及时响应外部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稳压模块20输出的电源电压可以给集成电路内部的低压器件(包括漏电流电路10)供电。
由此,该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或者,在漏电流电路退出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还用于:当漏电流电路10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稳压模块20将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
具体而言,在控制模块40判断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接收到漏电流电路10进入待机模式的指令时,说明漏电流电路10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模块40控制稳压模块20将小于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以降低提供至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从而降低漏电流电路10的待机漏电流。
由此,在漏电流电路在高温状态下进入待机模式时,通过降低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来降低漏电流,从而降低集成电路的待机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包括:开关单元31和上拉单元32。
其中,开关单元3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VDD连接,开关单元31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40连接;上拉单元32的第一端与开关单元31的第二端连接,上拉单元32的第二端与稳压模块20连接,上拉单元3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40连接。外部电源VDD给整个集成电路供电。
如图3所示,开关单元31可为第一晶体管M1,上拉单元32可为第二晶体管M2。第一晶体管M1可为P型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可以是源极、第二端可以是漏极、控制端即为栅极;第二晶体管M2可为N型MOS管,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可以是漏极、第二端可以是源极、控制端即为栅极。
进一步地,参照图3,控制模块40包括:温度检测电路41、基准电路42和控制电路43。
其中,温度检测电路41用于检测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基准电路42分别与稳压模块20(线性稳压器)和上拉单元32(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连接,基准电路42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或第二参考电压VREF2至稳压模块20,输出第三参考电压VREF3至上拉单元32的控制端;控制电路43分别与基准电路42、温度检测电路41和开关单元31(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电路4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待机模式指示信号,判断漏电流电路10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当漏电流电路10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二参考电压VREF2至稳压模块20,以使稳压模块20将第二电源电压VDDC2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当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至开关单元31(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以使开关单元31闭合设定时间后断开,并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至稳压模块20,以使稳压模块20将第一电源电压VDDC1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三参考电压VREF3至上拉单元32的控制端。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将集成电路的指示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43,以使控制电路43控制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工作。当指示信号为工作指示信号时,控制电路43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至线性稳压器20,以使线性稳压器20将第一电源电压VDDC1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从而控制集成电路正常工作;在集成电路的工作过程中,温度检测电路41可实时检测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给控制电路43,且控制电路43可接收集成电路的指示信号,进而控制电路43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号和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判断漏电流电路10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如果控制电路43判断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接收到待机模式指示信号STBY,则说明漏电流电路10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电路43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二参考电压VREF2至线性稳压器20,以使线性稳压器20将第二电源电压VDDC2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VDDC2<VDDC1,因此,降低了漏电流电路10的待机漏电流,从而达到减小集成电路待机功耗的目的。
如果控制电路43判断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或者,接收到结束待机模式指示信号,则说明漏电流电路10不再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电路43输出控制信号CTR至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以使第一晶体管M1闭合,并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至线性稳压器20,以使线性稳压器20将第一电源电压VDDC1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同时,因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三参考电压VREF3至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使得第二晶体管M2导通,从而使漏电流电路10的待机模式下的第二电源电压VDDC2经设定时间后被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快速充电到电源电压阈值VREF3-Vth_M2,其中,Vth_M2是第二晶体管M2的阈值电压,然后关闭第一晶体管M1,通过线性稳压器20将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稳定在第一电源电压VDDC1,并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从而使得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快速恢复到正常电源电压(第一电源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中,可通过改变第三参考电压VREF3的大小和第二晶体管M2的尺寸,调整设定时间,即调整第二电源电压VDDC2到电源电压阈值VREF3-Vth_M2之间的变化时间。
由此,在结束待机模式时,能够通过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时的电源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电源电压阈值VREF3-Vth_M2与第一电源电压VDDC1的比值大于设定比值阈值。其中,设定比值阈值小于1,可以是90%。
具体地,当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电路43输出控制信号CTR至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以使第一晶体管M1闭合,并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至线性稳压器20,以使线性稳压器20将第一电源电压VDDC1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同时,控制基准电路42输出第三参考电压VREF3至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从而使得第二晶体管M2导通,以使漏电流电路10的待机模式下的第二电源电压VDDC2经设定时间后被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快速充电到第一电源电压VDDC1与比值(电源电压阈值VREF3-Vth_M2与VDDC1的比值)的乘积,然后关闭第一晶体管M1,通过线性稳压器20将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稳定在第一电源电压VDDC1,并输入至漏电流电路10,从而使得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快速恢复第一电源电压VDDC1。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阈值VREF3-Vth_M2与第一电源电压VDDC1的比值为95%,图4中的STBY表示控制电路43接收到的待机模式指示信号,TDH表示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信号,当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指示信号是进入待机模式指示信号,即漏电流电路10满足设定条件时,STBY&TDH的信号可以是高电平;当漏电流电路10不满足设定条件时,STBY&TDH的信号可以是低电平。
参照图4,在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或者,集成电路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STBY&TDH的信号是低电平,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为第一电源电压VDDC1;在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集成电路处于待机模式时,STBY&TDH的信号转换为高电平,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由第一电源电压VDDC1降低至第二电源电压VDDC2;在漏电流电路10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或者,集成电路退出待机模式时,STBY&TDH的信号转换为低电平,电源恢复辅助电路30将漏电流电路10的电源电压VDDC充电至第一电源电压VDDC1的95%,控制电路43控制线性稳压器20将电源电压VDDC稳定在第一电源电压VDDC1,从而使漏电流电路10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由此,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将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升高至正常电源电压的90%以上,从而能够使得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正常电源电压,以及时响应工作命令。
综上所述,该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在高温状态下进入待机模式时,通过降低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来降低漏电流,从而降低集成电路的待机功耗;在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或者,在漏电流电路退出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能够在降低待机漏电流的同时,可以保持集成电路的数据状态和芯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该集成电路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100。
该集成电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在漏电流电路处于低温环境,或者,结束待机模式时,利用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辅助漏电流电路的电源电压快速恢复至进入待机模式之前的电源电压,能够缩短恢复时间,从而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电流电路;
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漏电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将第一电源电压或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调节至预设的电源电压阈值,所述电源电压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漏电流电路不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打开设定时间后关闭,并控制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所述漏电流电路进入待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漏电流电路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恢复辅助电路包括: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上拉单元,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漏电流电路所处的环境温度;
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基准电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或第二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输出第三参考电压至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基准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环境温度和待机模式指示信号,判断所述漏电流电路是否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当所述漏电流电路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以使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当所述漏电流电路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使所述开关单元闭合所述设定时间后断开,并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至所述稳压模块,以使所述稳压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漏电流电路,控制所述基准电路输出所述第三参考电压至所述上拉单元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为线性稳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一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单元为第二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压阈值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比值大于设定比值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比值阈值小于1。
10.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
CN202010460336.1A 2020-05-27 2020-05-27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Active CN111766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0336.1A CN111766913B (zh) 2020-05-27 2020-05-27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0336.1A CN111766913B (zh) 2020-05-27 2020-05-27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6913A CN111766913A (zh) 2020-10-13
CN111766913B true CN111766913B (zh) 2023-12-22

Family

ID=7271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0336.1A Active CN111766913B (zh) 2020-05-27 2020-05-27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69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604A (zh) * 2003-06-06 2006-01-18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用于监控电源的集成电路装置
CN1983441A (zh) * 2005-11-15 2007-06-20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
TW201405511A (zh) * 2012-07-24 2014-02-01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顯示系統及過電壓保護裝置
CN104571243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压调节器
CN108255225A (zh) * 2018-01-25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准电压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2968A (ja) * 2004-06-23 2006-01-12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604A (zh) * 2003-06-06 2006-01-18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用于监控电源的集成电路装置
CN1983441A (zh) * 2005-11-15 2007-06-20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
TW201405511A (zh) * 2012-07-24 2014-02-01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顯示系統及過電壓保護裝置
CN104571243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压调节器
CN108255225A (zh) * 2018-01-25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准电压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6913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29352B1 (en) Power level detection circuit
KR940010419B1 (ko) 반도체집적회로
US7847530B2 (en) Voltage regulator
US8125846B2 (en) Internal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of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7092226B2 (en) Constant-voltage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10021992B (zh)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电路及方法
CN101795128B (zh) 检测电路和传感器装置
US20060255781A1 (en) Constant voltage power supply
US7750611B2 (en) Internal voltage controllers including multiple comparators and related smart cards and methods
CN111817693B (zh) 电源开关电路及电压选择电路
US6359459B1 (en) Integrated circuits including voltage-controllable power supply systems that can be used for low supply voltage margin testing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040042319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informing internal voltage level using ready/busy pin
US840084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supply voltage
US20180172758A1 (en) Voltag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766913B (zh)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US6787938B1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switchover between a primary and a secondary power source
US20070146023A1 (en) Reset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20030122590A1 (en) Low voltage detector
CN108092256B (zh) 一种输出动态下拉电路及过压保护开关
KR100550637B1 (ko) 저전압 감지기를 내장한 고전압 검출기
US20100164559A1 (en) Power-on circuit
CN111240387B (zh) 一种防过冲电路、稳压器及防过冲方法
CN114485980A (zh) 温度检测电路及电源
US6320455B1 (en) Boost circuit
CN111708290A (zh) 集成电路的控制系统和集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