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653A -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7653A
CN111757653A CN202010711836.8A CN202010711836A CN111757653A CN 111757653 A CN111757653 A CN 111757653A CN 202010711836 A CN202010711836 A CN 202010711836A CN 111757653 A CN111757653 A CN 111757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flow channel
flow
liqui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18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7653B (zh
Inventor
蓝文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18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7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7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7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7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传输模块,应用在一液体冷却系统,该液体传输模块包含:一第一导流体及一第二导流体被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可移除地连接,该泵浦单元包括至少一泵浦,该第一及第二导流体内设有复数流道,且部分流道分别通过一逆止阀彼此连接,另外部分流道通过通孔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分别与不同的流道连通以使一工作液体流入该液体传输模块,且该工作液体经由该液体传输模块传输引导流经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并在该储液箱移除时或该泵浦单元的至少一泵浦移除时,维持在液体冷却系统内的该工作液体流动。

Description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本发明是一件分案申请,其母案是申请号为201811376271.1、申请日为2018年11月19日、发明名称为“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尤指一种维持一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的液体传输模块。
背景技术
液体冷却系统近年来被大量使用在高功率的发热源散热使用,因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故除个人电脑桌机外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脑或服务器系统机柜的散热选用。
液体冷却系统主要由水冷头、泵浦、储液箱及液体冷排(或称散热水排)所构成,水冷头用以接触发热源并将发热源的热凭借热交换将热传输到一工作液体,该液体冷排系用来对经过水冷头的工作液体的进行散热,该工作液体经过液体冷排散热后降温流经储液箱及泵浦。而在液体冷却系统内循环的工作液体会随着时间微量流失,该储液箱则预先填充有补充的工作液体用以弥补流失的工作液体。该泵浦则驱动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液体流动。
然而,上述各单元间利用管体进行串接,然后令工作液体运行冷却工作,若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泵浦或储液箱其中之一单元失能工作,将造成整个液体冷却系统必须停止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储液箱及泵浦单元及水冷头及液体冷排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液体传输模块。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一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的液体传输模块。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流道串连至少两个泵浦以对一液体冷却系统内工作液体加压,提升流体压力及流动速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拆换零件时不需停止运作的液体冷却系统。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具有逆止阀的液体传输模块作为中继传输的液体冷却系统。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传输模块,被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连接,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供一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以限制该工作液体的流向;
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入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储液箱具有的一储液箱入口及一储液箱出口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入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还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
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复数通口与该储液箱之间及该复数通口与该泵浦单元之间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含:
一液体传输模块,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其中该进口连接一液体冷排,该出口连接一水冷头,且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
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
一储液箱,连接该第二导流体,且具有的一储液箱进口及一储液箱出口分别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两通口连通该第一导流体及该第二导流体;
一泵浦单元,具有的至少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进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另外两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流道。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入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并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并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箱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的第一泵浦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泵浦单元具有的一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的复数通口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接头是一快拆接头。
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液体传输模块应用在液体冷却系统内作为储液箱及泵浦单元及水冷头及液体冷排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中继传输,在拆换水箱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再者,本发明的液体传输模块可以选择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泵浦或者仅连接一泵浦,也就是该液体传输模块可以连接该第一泵浦及该第二泵浦,或者仅连接该第一泵浦或该第二泵浦。因此,当第一泵浦及该第二泵浦其中任一不能运作时,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做。再者,当拆下更换该第一泵浦或该第二泵浦时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再者,利用流道串连至少第一泵浦及该第二泵浦,以对工作液体加压提升流体压力及流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体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是本发明液体传输模块的不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2C是该母接头及公接头分别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与水箱及泵浦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导流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举例的逆止阀剖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D是本发明第二导流体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图6、图7、图8是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9A及图9B是本发明举例的接头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包括一侦测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液体冷却系统10;液体冷排11;第一导管111;第二导管112;水冷头12;第三导管121;液体传输模块20;第一导流体21;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进口213;出口214;第二导流体22;第三部分221;第四部分222;第一~八流道p1~p8;第一逆止阀241;第一阀体上接孔241a;第一阀体下接孔241b;阀体通道2411;弹性元件2412;塞体2413;通道口2414;第二逆止阀242;第二阀体上接孔242a;第二阀体下接孔242b;第三逆止阀243;第三阀体上接孔243a;第三阀体下接孔243b;连通管25;连通管上接孔251a;连通管下接孔251b;第一至十一通口a1~a11;接头c1至c6;母接头c1f;母接头通道c11f;母接头弹性元件c12f;母接头塞体c13f;母接头通道口c14f;公接头c1m;公接头通道c11m;公接头弹性元件c12m;公接头塞体c13m;公接头通道口c14m;侦测单元40;储液箱51;储液箱入口511;储液箱出口512;泵浦单元52;第一泵浦521;第一泵浦入口5211;第一泵浦出口5212;第二泵浦522;第二泵浦入口5221;第二泵浦出口52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是一液体冷却系统10,包括一液体冷排11(或称散热水排)、一水冷头12、一储液箱51、一泵浦单元52及一液体传输模块20,该液体冷排11通过一第一导管111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及通过一第二导管112连接该水冷头12,该水冷头12通过一第三导管121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且该液体冷排11及该水冷头12通过该液体传输模块20连通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该泵浦单元52包括至少一泵浦在本图式表示两个泵浦分别为第一泵浦521及第二泵浦522,但是不限制于此,也可以仅使用一泵浦,后面会详细叙述使用一泵浦的实施例。该水冷头12用以接触一发热源,并凭借一工作液体将发热源的热带走,该工作液体经由第二导管112流入该液体冷排11散热,该散热后的工作液体经由该第一导管111流入该液体传输模块20,且凭借该液体传输模块20流经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其中该储液箱51系预先填充有液体用以补充该液体冷却系统10内的液体量,该泵浦单元52用以驱动或加压该液体冷却系统10内的工作液体流动及流速。
该液体传输模块20包括一第一导流体21对接一第二导流体22,该第一导流体21设有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复数流道连通一进口213及一出口214供该液体冷却系统10的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进口213通过该第一导管111连接该液体冷排11,该出口214通过该第三导管121连接该水冷头12。该第二导流体22设有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复数流道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且该第二导流体22设有复数通口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其中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
该液体传输模块20作为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及该水冷头12及液体冷排11之间的中继传输,并且在拆换该储液箱51或者该泵浦单元52的其中至少一泵浦时,帮助该液体冷却系统10可以继续维持运转工作,不用因更换而停止运作。
以下将详细叙述该液体传输模块20的内部结构。
如图2A、图2B所示,一并参考图1,该液体传输模块20的第一导流体21包一第一部分211及一第二部分212是上下的设置,该进口213及该出口214设置在该第一部分211,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分设在该第一部分211及该第二部分212。该第二导流体22包括一第三部分221对应一第四部分222其中该第三部分221系对接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一部分211及第二部分212,该第二导流水道组设置在该第三部分221及该第四部分222之间,且复数通口分置在该第三部分221及该第四部分222,其中位于第四部分222的通口用以连接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
请继续参考图3A、图3B所示,一并参考图2A、图2B,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211面对该第二导流体22一侧的一第一流道p1、一第二流道p2及一第三流道p3,及设置在第二部分212面对该第二导流体22一侧的一第四流道p4、一第五流道p5及一第六流道p6。
一第一逆止阀241连接该第一流道p1及该第四流道p4;一第二逆止阀242连接该第二流道p2及该第五流道p5;一第三逆止阀243连接该第三流道p3及该第五流道p5;一连通管25连接该第三流道p3及该第六流道p6。
再者,该第一部分211及该第二部分212相互面对的一侧,也就是第一部分211的下侧及第二部分212的上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阀体上接孔241a及一第一阀体下接孔241b分别连通该第一流道p1及第四流道p4;及一第二阀体上接孔242a及一第二阀体下接孔242b分别连通该第二流道p2及第五流道p5;及一第三阀体上接孔243a及一第三阀体下接孔243b分别连通该第三流道p3及第五流道p5;及一连通管上接孔251a与一连通管下接孔251b分别连通该第三流道p3及第六流道p6。
该第一逆止阀241的两端连接该第一阀体上接孔241a及第一阀体下接孔241b;该第二逆止阀242的两端连接该第二阀体上接孔242a及第二阀体下接孔242b;及该第三逆止阀243的两端连接该第三阀体上接孔243a及第三阀体下接孔243b;及该连通管25的两端连接该连通管上接孔251a与连通管下接孔251b。
前述的第一逆止阀241、第二逆止阀242及第三逆止阀243具有方向性用以限制液体的流向,其中该第一逆止阀241及第二逆止阀242的方向性朝下,该第三逆止阀243的方系性朝上。再者,该第一至第三逆止阀241至243可使用一般已知的逆止阀结构,例如图3B所示,系以第一逆止阀241作为说明其他第二及第三逆止阀242及243为相同结构,该第一逆止阀241内设有阀体通道2411贯通该第一逆止阀241,该阀体通道2411内设有弹性元件2412套设一塞体2413,该阀体通道2411内有一通道口2414略小于塞体2413,一般状态下,该塞体2413靠着该弹性元件2412顶住封闭该通道口2414,但是当塞体2413被适当的工作液体压力施压移位并迫使该弹性元件2412压缩进而打开该通道口2414,以令该工作液体通过该逆止阀241。
请继续参考图4A、图4B、图4C、图4D所示,一并参考图2A、图2B,该第二导流体22的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221及该第四部分222之间的一第七流道p7及一第八流道p8;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221的一第一通口a1、一第二通口a2、一第三通口a3、一第四通口a4及一第五通口a5;及设置在第四部分222的一第六通口a6、一第七通口a7、一第八通口a8、一第九通口a9、一第十通口a10及一第十一通口a11。
前述该第三部分221的第一通口a1及该第二通口a2位于该第七流道p7及该第八流道p8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a1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一流道p1,该第二通口a2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六流道p6,该第三通口a3及该第四通口a4连通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七流道p7且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p7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a3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二流道p2,该第四通口a4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四流道p4,该第五通口a5连通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八流道p8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21的第五流道p5。
再者,前述该第四部分222的第六通口a6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221的第一通口a1,该第七通口a7及该第八通口a8连通该第三部分221的第七流道p7,且该第七通口a7对应该第三部分221的第四通口a4,该第九通口a9及第十通口a10连通该第八流道p8且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p8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a9对应该第三部分221的第五通口a5,该第十一通口a11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221的第二通口a2。
请继续参考图2C,一并参考图2A、图2B所示,前述的复数接头c1至c6包括公接头及母接头系相互配合,所述的这些接头c1至c6的公接头或母接头其中任一分别连接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四部分222的第六至第十一通口a6至a11,所述的这些接头c1至c6的公接头或母接头其中另一则分别用以连接该储液箱51及该泵浦单元52的至少一泵浦。该储液箱51具有一储液箱入口511及一储液箱出口512经由两接头c1及c2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六通口a6及第七通口a7。
该泵浦单元52的第一泵浦521具有一第一泵浦入口5211及一第一泵浦出口5212经由该两接头c3及c4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八通口a8及第十通口a10。该第二泵浦522具有一第二泵浦入口5221及一第二泵浦出口5222经由两接头c5及c6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22的第九通口a9及第十一通口a11。再者,本发明凭借该第9通口a9及第10通口a10及第八流道p8将第一泵浦521及第二泵浦522形成串联设置。因此当工作液体陆续经过该第一泵浦521及该第二泵浦522会产生被加压的效果,提高液体压力及流动速度。
再者,在该储液箱51及该液体传输模块20之间的两接头c1及c2的公母接头尚未接通前,该液体传输模块20内的工作液体不会流通到该储液箱51。同样的,该泵浦单元52的至少一泵浦与液体传输模块20之间的所述的这些接头c3至c6的公母接头尚未接通前,该液体传输模块20内的工作液体不会流通到该泵浦单元52,所述的这些接头c1至c6的详细结构及做动将在后面详述。
以下系表示该工作液体通过该液体传输模块20的流动,为了清楚表达,将把图中的零件分解并以不同的箭头及线型表示液体的流动路径,但是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各零件是如上述的图1连接在一起。
请继续参考图5A-图5C所示,在一实施例该液体传输模块20连接该储液箱51及泵浦单元52的第一泵浦521及第二泵浦522,该工作液体进入从入口213进入液体传输模块20首先沿着第一流动路径F1流经该水箱51(如图5A)进入第7流道p7,然后沿着第七流道p7后再沿着第二流动路径F2流经第一泵浦521后进入第八流道p8(如图5B),然后沿着第八流道p8后再沿着第三流动路径F3流经第二泵浦522后进入第六流道p6,然后流经第三流道p3从出口214流出(如图5C)。
再者,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当该储液箱51没有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该工作液体从入口213进入后沿着该第一流道p1向下通过第一逆止阀241,然后从第四通口a4进入该第七流道p7,然后从该第七流道p7通过该第八通口a8经过该接头c3流入该第一泵浦521,然后从该第一泵浦521流出通过该接头c4及第十通口a10流入该第八流道p8,再从该第九通口a9经由接头c5流入该第二泵浦522,从第二泵浦522流出的工作液体经过该接头c6及第十一通口a11及第二通口a2,然后沿着该第六流道p6经过该接通管25及该第三流道p3,然后从该出口214流出。
再者,如图7、图8所示,该泵浦单元只有一泵浦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其中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泵浦单元只有该第一泵浦521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该工作液体从该入口213进入后,经过该第一流道p1及该第一通口a1及该第六通口a6及该接头c1进入储液箱51,然后从储液箱51流出经过该接头c2及该第七通口a7,然后沿着该第七流道p7通过该第八通口a8及接头c3进入该第一泵浦521,然后从第一泵浦521流出后经过该第十通口a10,然后沿着该第八流道p8经过该第五通口a5,然后沿着该第五流道p5及该第三逆止阀243经过该第三流道p3后从该出口214流出。
另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泵浦单元52只有该第二泵浦522连接该液体传输模块20,该工作液体从该入口213进入后,经过该第一流道p1及该第一通口a1及该第六通口a6及该接头c1进入储液箱51,然后从储液箱51流出经过该接头c2及该第七通口a7,然后沿着该第七流道p7通过该第三通口a3沿着该第二流道p2及该第二逆止阀242流入该第五流道p5,从第五流道p5流经该通第五通口a5及第九通口a9及接头c5进入第二泵浦522,然后从第二泵浦522流出沿着该接头c6及第十一通口a11与第二通口a2进入该第六流道p6,然后沿着该连通管25及该第三流道p3从该出口214流出。
继续参阅图9A、图9B所示,前述的每一接头c1至c6例如使用一般已知的快拆接头,本说明以接头c1作为范例,其他接头c2至c6与接头c1的结构相同,该接头c1包括一母接头c1f及一公接头c1m。
该母接头c1f设有一母接头通道c11f贯通该母接头c1f,该母接头通道c11f内设有一母接头弹性元件c12f套设一母接头塞体c13f,该母接头通道c11f内有一母接头通道口c14f的孔径略小于母接头塞体c13f的直径,未与公接头c1m对接状态下,该母接头塞体c13f凭借该母接头弹性元件c12f顶住封闭该母接头通道口c14f。
该公接头c1m设有一公接头通道c11m贯通该公接头c1m且跟该母接头通道c11f同轴,该公接头通道c11m内设有一公接头弹性元件c12m套设一公接头塞体c13m,该公接头塞体c13m与该母接头塞体c13f同轴,且该公接头通道c11m内有一公接头通道口c14m的孔径略小于该公接头塞体c13m的直径,未与母接头c1f对接状态下,该公接头塞体c13m凭借该公接头弹性元件c12m顶住封闭该公接头通道口c14m。
因此,当该母接头c1f尚未套接该公接头c1m前,工作液体不会导通。但是当该母接头c1f套接该公接头c1m后,母接头塞体c13f与该公接头塞体c13m互相作用而移位,迫使该母接头弹性元件c12f及该公接头弹性元件c12m退缩进而打开该母接头通道口c14f及该公接头通道c14m,以令工作液体通过该母接头通道c11f及该公接头通道口c11m。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头c1的公接头c1m连接该储液箱51,该母接头c1f则连接液体传输模块20的第六通口a6(如图2A-图2C所示)。
请继续参考图10所示,一侦测单元40系侦测该储液箱51内的一储液量,以监控该储液量是否减少到一预设低值,若该储液箱51内的储液量在该预设低值,即可拆下更换新的储液箱51。再者,该侦测单元40也用来侦测该泵浦单元52的转速,例如侦测该第一泵浦521及/或该第二泵浦522的转速,以监控该第一泵浦521及/或该第二泵浦522是否正常运作。若该第一泵浦521或该第二泵浦522不正常运作例如低于正常转速或无转速,即可拆下并更换不正常运作的泵浦。
凭借以上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液体传输模块20系应用在液体冷却系统10内作为储液箱51及泵浦单元52及水冷头12及液体冷排11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中继传输,在拆换储液箱51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再者,本发明的液体传输模块20可以选择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泵浦或者仅连接一泵浦,也就是该液体传输模块20可以连接该第一泵浦521及该第二泵浦522,或者仅连接该第一泵浦521或该第二泵浦522。因此,当第一泵浦521及该第二泵浦522其中任一不能运作时,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做。再者,当拆下更换该第一泵浦521或该第二泵浦522时仍然可以维持该液体冷却系统10不间断的运作。再者,利用流道串连至少第一泵浦521及该第二泵浦522,以对工作液体加压提升流体压力及流动速度。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液体传输模块,作为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及一水冷头及一液体冷排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中继传输,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供一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以限制该工作液体的流向;
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具有的一第一泵浦及一第二泵浦,并且在拆换该储液箱或者该泵浦单元的其中一泵浦时,维持该工作液体持续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进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四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箱具有的一储液箱入口及一储液箱出口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包括的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入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泵浦单元包括的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复数通口与该储液箱之间及该复数通口与该泵浦单元之间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
10.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含:
一液体传输模块,作为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及一水冷头及一液体冷排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中继传输,该液体传输模块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其中该进口连接一液体冷排,该出口连接一水冷头,且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
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
一储液箱,连接该第二导流体,且具有的一储液箱进口及一储液箱出口分别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两通口连通该第一导流体及该第二导流体;
一泵浦单元,具有的至少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进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另外两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流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进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并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四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并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箱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的第一泵浦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泵浦单元具有的一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四部分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的复数通口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接头是一快拆接头。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
CN202010711836.8A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Active CN111757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1836.8A CN111757653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6271.1A CN109963439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CN202010711836.8A CN111757653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6271.1A Division CN109963439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7653A true CN111757653A (zh) 2020-10-09
CN111757653B CN111757653B (zh) 2023-10-27

Family

ID=6702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1836.8A Active CN111757653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CN201811376271.1A Active CN109963439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6271.1A Active CN109963439B (zh) 2018-11-19 2018-11-19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7576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3794A (ko) * 2007-04-18 2008-10-22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핀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박판형 냉각장치
TW201043786A (en) * 2009-06-05 2010-12-16 Univ Nat Taiwan Microfluidic pump, fluid guiding module, and fluid transporting system
TWM536759U (zh) * 2016-08-31 2017-02-1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水排單元及其裝置
CN108401400A (zh) * 2018-03-19 2018-08-1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模块
CN209643219U (zh) * 2018-11-19 2019-11-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3794A (ko) * 2007-04-18 2008-10-22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핀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박판형 냉각장치
TW201043786A (en) * 2009-06-05 2010-12-16 Univ Nat Taiwan Microfluidic pump, fluid guiding module, and fluid transporting system
TWM536759U (zh) * 2016-08-31 2017-02-1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水排單元及其裝置
CN108401400A (zh) * 2018-03-19 2018-08-1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模块
CN209643219U (zh) * 2018-11-19 2019-11-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3439B (zh) 2020-12-04
CN111757653B (zh) 2023-10-27
CN109963439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0339B2 (en) Heat-pip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nd power device
US11029738B2 (en) Heat exchange module and serial pump thereof
EP0830533B1 (en) Valve assembly
US8820351B1 (en) No drip hot swap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02686265A (zh) 无针通路连接器及其阀件
CN109237172A (zh) 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
CN109296861B (zh) 一种盲插浮动流体连接器
US10849251B2 (en) Liquid transfer module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thereof
CN109963439B (zh)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TWM573931U (zh) Liquid transfer module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thereof
US200802667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quid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EP2329177A1 (en) Quick connect coupler
EP2663358A1 (en) Biodegradable fluid delivery device
TWI703431B (zh) 液體傳輸模組及其液體冷卻系統
BR0204346A (pt) Aparelho para combustìvel e bomba injetora
JPS62117652A (ja) ル−プインジエクシヨン循環システム
CN209643219U (zh)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CN110740620B (zh) 用于服务器机柜内的液体冷却分配装置
CN218510395U (zh) 管道接头
CN207897305U (zh) 水冷模块
US20170051711A1 (en) Fuel Priming Pump
CN220506116U (zh) 一种液体管道防漏连接装置
CN205592445U (zh) 一种新型的油压装置
US20230265957A1 (en) Parallel latch coupling having leakproof arrangements
CN212716924U (zh) 壳体结构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