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9727A -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9727A
CN111749727A CN202010543707.2A CN202010543707A CN111749727A CN 111749727 A CN111749727 A CN 111749727A CN 202010543707 A CN202010543707 A CN 202010543707A CN 111749727 A CN111749727 A CN 111749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cuation
air supply
tunnel
channel
evacu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37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
车轮飞
肖明清
蔡崇庆
陈玉远
鲁志鹏
刘俊
甘甜
刘健
冯腾
刘宇圣
孙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37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9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9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1/00Rescue devices or other safety devices, e.g. safety chambers or escape wa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03Dams, e.g. for ventilation
    • E21F17/12Dam do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问题;由于是在疏散通道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侧壁与送风管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泄露情况;该疏散通道漏风点较少,两端封闭不通风,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容易,对人员疏散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疏散和建筑防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交通部发布的《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隧道17738处、1723.61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058处、470.66万米,长隧道4315处、742.18万米。公路隧道的建设为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隧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问题。由火灾导致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部分事故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公路隧道的人员疏散通道作为火灾事故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其合理布局和防烟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在水下公路隧道领域,如图1-2所示,单层盾构隧道一般采用车道板202下疏散方式,车道板202下设有疏散通道205(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和廊道,车行道202一般每隔80米设处逃生口2031,逃生口2031连通板下楼梯间/滑梯间204,车道板202下设有疏散通道205(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204和廊道。隧道本体200内发生火灾时,人员通过逃生口2031进入楼梯间/滑梯间204,再从楼梯间/滑梯间204进入疏散通道205向隧道两端工作井逃生。为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205以保障人员疏散安全,需保证疏散通道205保持正压状态,一般在隧道两端工作井设加压送风机210对疏散通道205进行加压送风,隧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工作井208,工作井208上设有救援车出入口211。
上述疏散通道205设置方式在应用在长隧道、特长隧道工程时存在三大问题:①加压送风效果差,疏散通道205两端不封闭,为救援车辆进出隧道出入口,大量加压送风气流通过两端泄压至室外;②疏散通道205断面大、体积大,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大,对加压送风机210的动力性能要求较高,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③疏散通道205漏风点多,疏散通道205整体维持正压困难,对人员疏散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疏散送风方法,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
进一步,所述送风管与疏散通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所述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
进一步,所述防火门的个数为多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不改变现有技术的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
2、由于是在疏散通道的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与工作井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疏散通道端部风量泄露情况;
3、该疏散通道漏风点少,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较为容易,对人员疏散来说安全可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员疏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出现险情时,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打开逃生盖板,人员钻进逃生口后,沿着滑梯间或楼梯间穿过第二隔板上的防火门进入到疏散通道中,人员可以沿疏散通道步行向隧道本体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进一步,所述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人员可以穿过防火门进入救援车道,等待救援车来运送逃生人员至隧道本体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进一步,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分别均设有工作井及加压井,各所述工作井上设有救援车出入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疏散送风结构,位于隧道车道板之下,所述疏散结构包括送风装置、送风管、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送风装置通过所述送风管与所述疏散通道连通,使所述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
进一步,所述救援车道至少一端设有供救援车进出的安全出口。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隧道安全疏散结构安装于隧道中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安全疏散结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安全疏散结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第一隔板上有防火门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安全疏散结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第一隔板上无防火门状态);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隧道车道板下隧道安全疏散结构的内部结构左视图(第一隔板上有防火门状态)。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在隧道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提供的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安装在烟道板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提供的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安装在烟道板上的A-A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提供的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安装在烟道板上的B处放大图;
图10为图9提供的一种隧道排烟装置中排烟阀结构的浇筑框架三维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隧道排烟装置;10、排烟阀结构;11、预制混凝土框架;12、预埋螺栓;13、螺母;14、垫片;15、烟道板预埋钢板;16、密封防火胶;17、底座预埋钢板;18、排烟阀阀体;20、烟道板;21、风孔;200、隧道本体;201、排烟道;202、车道板;203、逃生盖板;2031、逃生口;204、滑梯间/楼梯间;205、疏散通道;206、救援车;207、电缆通道;208、工作井;209、送风井;210、加压送风机;2101、送风管;211、救援车出入口;212、余压阀;213、安全出口;214、防火门;215、救援车道;216、第一隔板;217、第二隔板;218、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位于隧道车道板之下的隧道安全疏散结构,包括安装于车道板202一侧的逃生盖板203,逃生盖板203位于车道侧部的车道疏散口处,车道疏散口与隧道车道板202下侧部空间的的滑梯间/楼梯间20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车道板下的疏散通道205通过防火门21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疏散通道203间设有余压阀212,疏散通道205与车道板202下中部空间的救援车道215通过防火门214连通,救援车道215侧部设有电缆通道207,隧道两端设有隧道工作井208,隧道工作井208设有与室外大气连通的送风井209,隧道工作井208内设有与送风井209连接的加压送风机210和送风管2101,加压送风机210直接作用于疏散通道205。采用本发明,疏散通道205被单独分隔,位于滑梯间/楼梯间204与救援车道中间,疏散通道断面积、体积大幅度降低,疏散通道两端为封闭空间;加压送风机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疏散通道,不存在从救援车出入口漏风情况,保证了加压送风有效性,疏散通道与滑梯间/楼梯间204之间设有余压阀212,可以保证疏散通道205内维持正压状态,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对于未设置救援车道功能的隧道,本发明中救援车道215可替换其他功能空间,其他功能空间与疏散通道205之间的防火门取消,其他设置无变化。
疏散送风结构,位于隧道车道板202之下,所述疏散结构包括送风装置、送风管2101、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所述疏散通道205与所述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送风装置通过所述送风管与所述疏散通道205连通,使所述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
进一步,所述救援车道215至少一端设有供救援车进出的安全出口213。
实施例1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2101送风至疏散通道205,使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
进一步,所述送风管2101与疏散通道205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所述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
进一步,所述防火门214的个数为多个。
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不改变现有技术的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疏散通道205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210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
2、由于是在疏散通道205的一侧插入送风管2101,疏散通道205的侧壁与送风管2101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泄露情况;
3、该疏散通道205漏风点较少,两端封闭不漏风,疏散通道205整体维持正压较为容易,对人员疏散来说安全可靠。
实施例1还提供了一种人员疏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出现险情时,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205,使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打开逃生盖板203,人员钻进逃生口2031后,沿着滑梯间或楼梯间穿过第二隔板217上的防火门214进入到疏散通道205中,人员可以沿疏散通道步行向隧道本体200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进一步,所述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人员可以穿过防火门214进入救援车道215,等待救援车来运送逃生人员至隧道本体200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进一步,所述隧道本体200的两端分别均设有工作井208及送风井209,各所述工作井208上设有救援车出入口211。
实施例1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采用本实施例1,疏散通道被单独分隔,位于滑梯间/楼梯间与救援车道中间,疏散通道于滑梯间/楼梯间、救援车道之间设有防火门,发生火灾时,人员由车道疏散口进入滑梯间/楼梯间,再通过防火门进入疏散通道,人员既可以沿疏散通道步行向隧道两端进行疏散,又可以进入救援车道通过乘坐救援车进行疏散;发生火灾时,位于工作井内的加压送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疏散通道内,并通过泄压阀调节,维持疏散通道内处于正压状态,有效避免烟气蔓延进入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机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疏散通道,不存在从救援车出入口漏风情况,保证了加压送风有效性,疏散通道与滑梯间/楼梯间之间设有余压阀,可以保证疏散通道内维持正压状态,保证人员疏散安全;该布局下疏散通道断面积、体积大幅度降低、封闭性更强,可有效降低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有利于减小风机选型风量和节省设备安装空间。
如图3所示,当隧道内设置有救援车道215功能时,包括位于车道侧部的车道疏散口(即逃生口2031),车道疏散口与隧道车道板202下侧部空间的的滑梯间/楼梯间20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车道板202下的疏散通道205通过防火门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疏散通道205间设有余压阀212,疏散通道205与车道板202下中部空间的救援车道/其他功能空间215通过防火门214连通,救援车道215侧部设有电缆通道207,隧道两端设有隧道工作井208,隧道工作井208设有与室外大气连通的送风井209,隧道工作井208内设有与送风井209连接的加压送风机210,加压送风机210直接作用于疏散通道205。
如图4所示,当隧道未设置救援车道215功能时:包括位于车道侧部的车道疏散口(即逃生口2031),车道疏散口与隧道车道板202下侧部空间的的滑梯间/楼梯间20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车道板下的疏散通道205通过防火门214连通,滑梯间/楼梯间204与疏散通道205间设有余压阀212,疏散通道205侧部设有廊道207,隧道两端设有隧道工作井208,隧道工作井208设有与室外大气连通的送风井209,隧道工作井208内设有与送风井209连接的加压送风机210,加压送风机210直接作用于疏散通道205。
实施例1中疏散通道独立设置,保证了疏散通道封闭性,有利于整个通道正压状态的维持,可有效避免烟气侵入疏散通道,保障了人员疏散呼吸安全和视野清晰度;实施例1应用后可有效降低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有利于减小风机选型风量和节省设备安装空间,节省了工程设备和土建的初投资;发明具有施工便捷、结构简单的优点,无需破坏盾构隧道车道板下土建结构,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已有隧道防烟系统进行改造,也适用于新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实施例2
如图6-10所示,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隧道,所述隧道包括隧道本体200及隧道排烟装置100,所述隧道本体200的内壁顶部与所述烟道板20之间形成排烟道201,所述隧道排烟装置用于对隧道本体200内发生火灾时进行排烟。
所述隧道本体200的底部设有车道板202,所述车道板202的一侧设有多个逃生盖板203,所述逃生盖板203的下方设有滑梯间204,滑梯间204的一侧设有安全通道205,安全通道205上设有救援车206,安全通道205的一侧设有电缆通道207。
所述隧道排烟装置100包括至少1个排烟阀结构10及安装于隧道本体200内顶部的烟道板20,所述烟道板20内设有至少1个风孔21,各所述排烟阀结构10安装于所述烟道板20内的各风孔21内,各所述排烟阀结构10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烟道板20的上表面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隧道排烟装置100,烟气穿过排烟阀结构10进入到烟道板20与隧道本体200的内壁顶部之间形成的排烟道201后,并进行流通时,由于各所述排烟阀结构10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烟道板20的上表面高度,不至于对烟气的流通形成任何阻碍,减小了对排烟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和节省排烟风机的动力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烟装置因动力不足而失效、以及给隧道结构和人员疏散带来严重危害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所述各所述排烟阀结构10的上表面高度等于所述烟道板20的上表面高度,以便于当烟气从排烟阀结构10上部的排烟口出去后,直接沿着排烟道201向外依次推送排出,烟道板20的风孔21不会对其形成阻碍。排烟阀安装后与排烟底板水平,不会引起气流的突扩突缩,局部阻力可大幅度降低。
进一步,所述排烟阀结构10的个数为多个,以便于对隧道200内各点进行全面排烟。
进一步,所述排烟道201的两端均设有排烟风机。
可以理解的是,烟道板20在与隧道本体200顶部空间形成管道,排烟风机位于各管道内。
进一步,所述排烟阀结构10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11及排烟阀阀体18,所述排烟阀阀体18安装于所述混凝土框架11内,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11安装于所述烟道板20内的各风孔21处。
进一步,所述排烟阀结构10还包括底座预埋钢板17,所述底座预埋钢板17夹设紧固于所述排烟阀阀体18的下表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11的上表面之间。
通过将混凝土框架11与预埋螺栓12、底座预埋钢板17采用一体预制,排烟阀阀体18可牢固地安装在底座预埋钢板17上。
进一步,所述排烟阀结构10为电动排烟阀,以便于自动控制、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底座预埋钢板17的边缘上安装有多个预埋螺栓12,各所述预埋螺栓12穿过所述烟道板20后其端部连接有螺母13,所述螺母13与所述烟道板20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与所述烟道板20的上表面之间还夹设有烟道板预埋钢板15。
进一步,为进一步增大安全性、稳固性和密封性,所述排烟阀阀体18的下表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11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密封防火胶16,所述密封防火胶16位于所述风孔21与混凝土框架11贴合处。
实施例2的具体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为:本发明在实际安装过程时,应提前在烟道板20上根据排烟口大小预留风孔21和排烟阀底座安装孔,并预埋烟道板20预埋钢板15,混凝土框架11上预埋螺栓12与排烟阀底座安装孔之间为间隙配合,通过垫片13和螺母13进行紧固,可保证预制混凝土框架11牢固安装在烟道板20上,预制混凝土框架11与烟道板20贴合处设有密封防火胶条16,可以保证本底座优良的密封性能。采用本发明,可与烟道板20形成凹槽结构,电动排烟阀安装后阀体表面与烟道板20平齐,气流通过无明显突扩突缩,局部阻力可大幅度降低。本发明主体结构混凝土框架11可在工厂线下完成,能够保证该预制单元尺寸标准化。本发明同样适用于拱形烟道板20中排烟口的安装。其中,排烟阀底座为预制混凝土框架11。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隧道排烟装置100,具有以下优点:
1、其中混凝土框架11可在工厂线完成一体化预制,保证了预制单元尺寸标准化,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2、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现场开阔处完成排烟阀结构10安装后再顶升至烟道板20进行紧固,底座可与烟道板20形成凹槽结构,为排烟阀结构10提供了优良的安装条件;
3、实施例2应用后可保证排烟阀阀体18安装处无断面突扩突缩,局部阻力大幅度较低,有利于提高排烟风机排烟效率同时降低排烟设计风量,有利于减少风机选型风量和减小排烟道土建面积,节省了工程设备和土建的初投资;
4、实施例2具有安装便捷、结构简单的优点,无需破坏排烟道土建结构,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已有隧道排烟系统进行改造,也适用于新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低阻力公路隧道排烟结构与安装方法,在解决隧道电动排烟口传统安装方式局部阻力大问题的同时,无需破坏排烟道土建结构,具有可工场预制、安装便捷、稳固可靠、经济实用等优点。本发明中排烟阀底座结构主体为一块下悬式混凝土框架,安装在烟道底板后形成一处凹槽用于排烟阀安装,排烟阀安装后与排烟底板水平,不会引起气流的突扩突缩,局部阻力可大幅度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2101)送风至疏散通道(205),使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2101)与疏散通道(205)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门(214)的个数为多个。
5.一种人员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出现险情时,将现有技术中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2101)送风至疏散通道(205),使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
打开逃生盖板(203),人员钻进逃生口(2031)后,沿着滑梯间或楼梯间穿过第二隔板(217)上的防火门(214)进入到疏散通道(205)中,人员可以沿疏散通道步行向隧道本体(200)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人员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人员可以穿过防火门(214)进入救援车道(215),等待救援车来运送逃生人员至隧道本体(200)至少一端进行疏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人员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00)的两端分别均设有工作井(208)及加压井(209),各所述工作井(208)上设有救援车出入口(211)。
8.一种疏散送风结构,位于隧道车道板之下,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结构包括送风装置、送风管(2101)、疏散通道(205)及救援车道(215),所述疏散通道(205)与所述救援车道(215)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16),所述送风装置通过所述送风管(2101)与所述疏散通道(205)连通,使所述疏散通道(205)处于正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疏散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16)上设有至少1个供人员穿过的防火门(2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疏散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车道(215)至少一端设有供救援车进出的安全出口(213)。
CN202010543707.2A 2020-06-15 2020-06-15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Pending CN111749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3707.2A CN111749727A (zh) 2020-06-15 2020-06-15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3707.2A CN111749727A (zh) 2020-06-15 2020-06-15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9727A true CN111749727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3707.2A Pending CN111749727A (zh) 2020-06-15 2020-06-15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97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4892A (zh) * 2020-12-24 2021-03-26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装配式隧道通风结构的施工方法和通风结构
CN113513353A (zh) * 2021-07-23 2021-10-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纵向接力式隧道超长安全通道防烟疏散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4892A (zh) * 2020-12-24 2021-03-26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装配式隧道通风结构的施工方法和通风结构
CN113513353A (zh) * 2021-07-23 2021-10-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纵向接力式隧道超长安全通道防烟疏散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9727A (zh) 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
CN202690109U (zh) 一种隧道横通道防火灾风机系统
KR20170109472A (ko) 대심도 광역 철도의 피난 구조체
CN102381317A (zh) 紧急疏散逃生通道
CN209323565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节点
CN112412517A (zh) 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及隧道及排烟阀结构的安装方法
CN112664224A (zh) 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
CN106121492A (zh) 超高层建筑活动式可拆卸挡水闸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12867630U (zh) 一种隧道疏散送风结构
CN105735690B (zh) 用于火灾时逃生及将故障设备隔离的安全配电室
CN212803303U (zh) 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及隧道
CN211172074U (zh) 一种综合管廊组合节点结构
CN206360448U (zh) 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
CN206800450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地面通风口兼风机吊装口及逃生口
CN113338946A (zh) 一种综合型暗开挖电缆隧道检修连通竖井
CN214695537U (zh) 一种综合管廊天然气舱室通风逃生节点结构
CN113513353A (zh) 纵向接力式隧道超长安全通道防烟疏散方法及系统
CN209923977U (zh) 设有通风及引出综合节点结构的多舱室缆线管廊
CN214089978U (zh) 一种综合管廊多功能附属构筑结构
CN212870091U (zh) 一种降本增效的补风系统
CN113090269A (zh) 一种综合型暗开挖电缆通道竖井
CN108625396A (zh) 综合管廊通风口结构
CN21056259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位外廊结构
CN203820244U (zh) 原有高层建筑后建连体逃生系统
CN110206061B (zh) 设有通风及引出综合节点结构的多舱室缆线管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