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770A - 一种船用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770A
CN111746770A CN202010641283.3A CN202010641283A CN111746770A CN 111746770 A CN111746770 A CN 111746770A CN 202010641283 A CN202010641283 A CN 202010641283A CN 111746770 A CN111746770 A CN 111746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ir
water
pip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12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方
钟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12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6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6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12Heating; Coo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用空调,包括:空气冷却单元、向空气冷却单元提供冷却用海水的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雾化喷射单元、向雾化喷射单元提供雾化用淡水的第二供水单元、监测单元以及与监测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风机单元用于将经空气冷却单元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均与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以及第二供水单元连接。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利用海水和水雾对空气进行两次冷却,且冷量充足,能够迅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启停更加灵活,使用成本更低,大大提升了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效果更好的船用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种类众多,有组装式空调、独立式空调、舱室空调等等。但是这些空调的制冷原理要么是采用氟利昂制冷,要么就是采用冷水机组提供的冷媒水制冷。
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有如下弊端:
1.氟利昂一旦泄露会破坏大气环境,并且危害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为了这些采用氟利昂制冷空调的正常使用,船舶上必须配备大量的氟利昂瓶作为备用,不仅增加了船舶的重量,而且还增加了氟利昂泄露的风险。
2.采用氟利昂制冷的空调属于热泵型空调,内部都有压缩机,压缩机的频繁启、停会影响电磁兼容,尤其不适合放在电子机柜较多、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舱室内。
3.采用冷水机组提供冷媒水制冷的空调,如舱室空调器(也叫风机盘管),虽然电磁兼容性较好,但是其使用时必须和冷水机组联动,特别不灵活。尤其是在冬季,只有少数舱室由于其功能定位的特殊性需要开空调制冷的时候,由于冷媒水管网冷量要求低,冷水机组就会频繁启、停,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根据交船后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该类型的空调制冷效果并不理想,在船舶上层建筑的两侧及顶层房间内,太阳辐射热量较大,更难以满足制冷需求。
4.船舶上密闭舱室较多,有些刚装修好的舱室内部空气严重污染,如果采用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将无法改善舱室环境,对船上人员的健康不利。
5.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都是一个方向出风,如果位于较大的舱室内,如机舱、泵舱、锅炉舱等船员工作点分布比较分散的地方时,就无法顾及到多个船员的使用要求。
6.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都没有防止冷凝水倒灌的装置。
7.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其内部回风滤网都需要船员定期抽出清洗,费时又费力,尤其对于如商务船、邮轮等大型船舶来说,由于其空调数量巨大,清洗滤网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就更甚了。
因此,提出一种制冷效果更好的船用空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效果更好的船用空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空调,包括:空气冷却单元、向所述空气冷却单元提供冷却用海水的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雾化喷射单元、向所述雾化喷射单元提供雾化用淡水的第二供水单元、监测单元以及与监测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风机单元用于将经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均与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以及第二供水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船用空调还包括:罩壳,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和风机单元均设置在罩壳内,所述罩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雾化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船用空调还包括:进风过滤单元,所述进风过滤单元包括集灰抽屉以及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的空气净化滤网和滤网清洁装置,所述滤网清洁装置包括安装在空气净化滤网两侧的管状旋转电机、升降轨道以及能够带动管状旋转电机沿着升降轨道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管状旋转电机的转动部上设有刷毛,所述刷毛与空气净化滤网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单元包括离心式通风机和浮筏减振装置,所述浮筏减振装置包括与离心式通风机连接的第一减振器、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的第二减振器以及位于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之间的减振筏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水单元包括淡水入水管,所述雾化喷射单元包括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导风管以及与淡水入水管连通的雾化喷射头。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水单元还包括泄流管和吹水管,所述泄流管用于将淡水入水管的泄流,所述吹水管用于通入压缩空气对雾化喷射头中残留的水滴进行吹除。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的端口处安装有万向球形旋转头和光圈式调风阀,所述万向球形旋转头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处安装有环形雾化管,多个所述雾化喷射头均匀分布在环形雾化管上并与环形雾化管连通,所述万向球形旋转头内设有金属波纹软管,所述金属波纹软管的一端与淡水入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环形雾化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管以及套装在冷却管上的肋片,所述第一供水单元包括冷却海水入水管和冷却海水出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海水入水管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海水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船用空调还包括:凝水过滤止回单元,所述凝水过滤止回单元包括过滤止回阀,所述空气冷却单元还包括安装在冷却管下方的凝水盘以及连接凝水盘和过滤止回阀的凝水管,所述过滤止回阀包括阀腔和垃圾容纳腔,所述阀腔和垃圾容纳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滤网,所述阀腔内设有第二滤网和位于第二滤网上的浮球,所述浮球能堵住阀腔的入口,所述过滤止回阀安装在凝水盘的下方。
再进一步地,所述阀腔的入口处设有第三滤网,所述浮球套设在导向轴杆上,所述导向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滤网和第二滤网固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船用空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冷却单元利用第一供水单元提供的冷却用海水作为冷源,对空气进行第一次冷却,风机单元再将经空气冷却单元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雾化喷射单元将第二供水单元提供的雾化用淡水喷射成水雾,对空气进行第二次冷却,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用于监测和控制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以及第二供水单元的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利用海水和水雾对空气进行两次冷却,且冷量充足,能够迅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启停更加灵活,使用成本更低,大大提升了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船用空调的结构框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船用空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2中的进风过滤单元的A-A向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的B-B向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过滤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风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雾化喷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罩壳
11 外壳
12 蜂窝内壳
13 吸音棉
2 进风过滤单元
21 面板
22 外壳框
23 打孔板
24 钢条板
25 空气净化滤网
26 升降轨道
27 驱动装置
28 管状旋转电机
29 刷毛
210 集灰抽屉
211 滑轨
3 空气冷却单元
31 冷却器
32 凝水盘
33 凝水管
4 第一供水单元
41 冷却海水入水管
42 海水精滤器
43 法兰间式铁合金牺牲阳极
44 第二电动阀
45 冷却海水出水管
5 凝水过滤止回单元
51 阀外壳
52 法兰
53 旋盖
54 第一滤网
55 第二滤网
56 第三滤网
57 导向轴杆
58 浮球
6 风机单元
61 离心式通风机
62 第一减振器
63 减振筏架
64 第二减振器
7 第二供水单元
71 淡水入水管
72 淡水精滤器
73 磁化防垢器
74 吹水管
75 第一电动阀
76 泄流管
8 雾化喷射单元
81 雾化喷射头
82 环形雾化管
83 导风管
84 万向球形旋转头
85 光圈式调风阀
86 金属波纹软管
9 监测单元
91 风压传感器
92 风压差传感器
93 水压传感器
94 水压差传感器
95 温度传感器
96 流量传感器
97 垃圾满传感器
98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
10 控制单元
101 控制箱
102 控制触摸屏
103a 电源线
104b 远程运行状态显示及综合故障报警信号线
105a 驱动装置控制信号线
105b 驱动装置状态信号线
106a 管状旋转电机控制信号线
106b 管状旋转电机状态信号线
107a 第一电动阀控制信号线
107b 第一电动阀状态信号线
108a 第二电动阀控制信号线
108b 第二电动阀状态信号线
109a 离心式通风机控制信号线
109b 离心式通风机状态信号线
1010b 风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1b 风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2b 水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3b 水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4b 温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5b 流量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6b 垃圾满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1017b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空调,包括:空气冷却单元3、向空气冷却单元3提供冷却用海水的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雾化喷射单元8、向雾化喷射单元8提供雾化用淡水的第二供水单元7、监测单元9以及与监测单元9相连接的控制单元10,风机单元6用于将经空气冷却单元3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8,监测单元9和控制单元10均与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以及第二供水单元7连接。
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冷却单元3利用第一供水单元4提供的冷却用海水作为冷源,对空气进行第一次冷却,风机单元6再将经空气冷却单元3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8,雾化喷射单元8将第二供水单元7提供的雾化用淡水喷射成水雾,对空气进行第二次冷却,监测单元9和控制单元10用于监测和控制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以及第二供水单元7的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利用海水和水雾对空气进行两次冷却,且冷量充足,能够迅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启停更加灵活,使用成本更低,大大提升了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船用空调还包括:罩壳1,空气冷却单元3和风机单元6均设置在罩壳1内,罩壳1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雾化喷射单元8设置在出风口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罩壳1内部,从出风口排出,罩壳1将本发明绝大多数的部件包含在其内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罩壳1包括外壳11、蜂窝内壳12和吸音棉13。外壳11和蜂窝内壳12的材料均使用不锈钢,满足了具有水气、盐雾等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蜂窝内壳12和吸音棉13主要起到吸音的作用。声音从蜂窝内壳12上密布的圆形的、如蜂窝般的小孔进入蓬松的吸音棉13,其特殊的开孔结构使声音进入其内部和孔壁发生摩擦,声能转化成热能,让声音衰减下来,还能起到隔热及保温的作用。常用的吸音棉有矿棉、玻璃棉、硅酸铝棉等多孔隙材料。本实施例中的吸音棉13使用的是巴斯夫棉,其特点是具有充分开孔的三维网格结构体系,可以高达99%以上极高的开孔率使得声波能迅速有效地进入其内部深处转变为网格的震动被消耗掉,从而极为有效地达到吸音的效果,其是目前同类产品中吸音效果最好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船用空调还包括:进风过滤单元2,进风过滤单元2包括集灰抽屉210以及安装在进风口处的空气净化滤网25和滤网清洁装置,滤网清洁装置包括安装在空气净化滤网25两侧的管状旋转电机28、升降轨道26以及能够带动管状旋转电机28沿着升降轨道26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27,管状旋转电机28的转动部上设有刷毛29,刷毛29与空气净化滤网25相接触。
进风过滤单元2安装在罩壳1内,进风过滤单元2的功能是将进入罩壳1内部的空气净化,提高空气品质,并且通过滤网清洁装置自动清洗,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如图2-4所示,进风过滤单元2包括面板21、外壳框22、打孔板23、钢条板24、空气净化滤网25、升降轨道26、驱动装置27、管状旋转电机28、刷毛29、集灰抽屉210和滑轨211。面板21、外壳框22、打孔板23、钢条板24和集灰抽屉210材料均使用不锈钢,满足了具有水气、盐雾等环境下的使用要求。面板21和外壳框22是进风过滤单元2的外壳框架,可整体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罩壳1的正面下方位置。
进风过滤单元2的进风面和出风面各有一张打孔板23,从正面看打孔板23上密布了很多椭圆形的风孔,空气从第一道打孔板23进入进风过滤单元2,过滤干净了之后再从第二道打孔板23流出进风过滤单元2来到空气冷却单元3,钢条板24位于进风过滤单元2内左右两侧的底部,支撑着空气净化滤网25和升降轨道26。
升降轨道26位于进风过滤单元2内左右两侧,共有四根,每根升降轨道26内都有一个驱动装置27,驱动装置27就在升降轨道26内上下运行。空气净化滤网25的前后各有一根管状旋转电机28,每根管状旋转电机28的两端连接着一个驱动装置27,管状旋转电机28不仅能带动着其上的刷毛29旋转,还能跟着其两端连接的驱动装置27上下运行。
管状旋转电机28的外表面密布着刷毛29,当两侧的刷毛29在旋转时,其长度完全与空气净化滤网25的前后表面贴合在一起,模仿人工精细擦拭着空气净化滤网25的正面和背面。刷毛29擦下来的灰尘和污垢就掉落在集灰抽屉210内部,集灰抽屉210两侧各有一根滑轨211,使集灰抽屉210的推、拉可以轻松自如地操作。
空气净化滤网25为凹凸晴纶丝网和冷触媒的结合体。冷触媒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材料,其无需光照,在常温下就能迅速分解空气中如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同时能杀灭细菌、病毒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风机单元6包括离心式通风机61和浮筏减振装置,浮筏减振装置包括与离心式通风机61连接的第一减振器62、安装在罩壳1上的第二减振器64以及位于第一减振器62和第二减振器64之间的减振筏架63。
如图1和图6所示,离心式通风机61通过内部高速旋转的叶轮做功,将风抽进蜗壳给其增加一定的压力,并将它们排向出风口,离心式通风机61的风量有高、中、低三档调节。
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空调其内部通风机都是使用BE型橡胶减振器来起到减振效果的,BE型橡胶减振器为单极减振,减振效果欠佳,无论通风机是正装、倒装还是侧装都会导致结构振动厉害,并对本舱及相邻舱室形成很大的振动及噪音干扰,严重影响人员工作与休息。本实施例中的浮筏减振装置为双层减振,离心式通风机61先通过第一减振器62安装固定在减振筏架63上,减振筏架63再通过第二减振器64连接固定在罩壳1的内部框架上,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离心式通风机61的振动所带来的结构噪音。浮筏减振装置能有效隔离本发明内部的结构振动向基座及船体的的传递,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提高了船舶的隐蔽性,同时还能提高本发明的抗冲击能力,确保本发明正常可靠地工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供水单元7包括淡水入水管71,雾化喷射单元8包括与出风口连通的导风管83以及与淡水入水管71连通的雾化喷射头81。更具体的,第二供水单元7还包括泄流管76和吹水管74,泄流管76用于将淡水入水管71的泄流,吹水管74用于通入压缩空气对雾化喷射头81中残留的水滴进行吹除。
如图1所示,第二供水单元7包括淡水入水管71、淡水精滤器72、磁化防垢器73、吹水管74、第一电动阀75、泄流管76及带档位调节功能的第二电动阀44。
淡水首先进入淡水入水管71,第二电动阀44根据雾化喷射单元8需要提供的喷水量以及淡水入水管71内淡水的流量和压力自动调节流通量,来满足本发明的整体需求。接着,淡水来到淡水精滤器72,其能过滤掉淡水中的悬浮物、微粒、胶体及其他杂质,被处理成洁净水源。然后,被处理好的洁净水源又来到了磁化防垢器73,其作用是将水磁化防止结垢,淡水中的水垢其实就是碳酸钙和碳酸镁,而磁化防垢器73的工作原理是:将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和二氧化碳在磁化的环境中转化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这样就不会堵塞雾化喷射头81和环形雾化管82了,最后,处理好的磁化洁净淡水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雾化喷射单元8内。
当本发明停止工作时,控制单元10会自动打开泄流管76上的第一电动阀75控制废水的泄流,并且通过打开吹水管74上的第一电动阀75对雾化喷射头81和环形雾化管82内的残留水滴进行吹除。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管83的端口处安装有万向球形旋转头84和光圈式调风阀85,万向球形旋转头84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孔口处安装有环形雾化管82,多个雾化喷射头81均匀分布在环形雾化管82上并与环形雾化管82连通,万向球形旋转头84内设有金属波纹软管86,金属波纹软管86的一端与淡水入水管71连通,另一端与环形雾化管82连通。
雾化喷射单元8用超细水雾将风机单元6输送过来的高速、高压风进一步(也即第二次)降温,对多个目标方向进行喷射,达到了舱室冷却降温、提高空气品质的效果。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雾化喷射单元8包括雾化喷射头81、环形雾化管82、导风管83、万向球形旋转头84、光圈式调风阀85及金属波纹软管86。
被处理过的洁净淡水从第二供水单元7流出,流进了金属波纹软管86,然后流进固定在万向球形旋转头84前端的环形雾化管82内,最后以超细水雾的形式从环形雾化管82上均匀分布着的一圈雾化喷射头81里喷射出。风机单元6输送进导风管83内的高速、高压的洁净冷风,被多个雾化喷射头81所喷射出的超细水雾继续迅速地带走热量。
雾化喷射单元8将处理过的洁净淡水通过高压雾化以超细水雾的形式喷射出,充分与空气混合,去除空气杂质,加速空气流动,中和空气中过量的正离子,增加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水雾在汽化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光圈式调风阀85将风的流通截面积变小,这样从万向球形旋转头84高速喷射出去的冷风是带有超细水雾的,像水雾风炮一样对目标方向进行冷却降温,同时使得雾化喷射单元8可调节风量、风向及水雾量。
用户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环境以及所需要的冷量,给本发明安装n个雾化喷射单元8,对多个目标方向进行冷却降温、提高空气品质。本实施例正面有两个雾化喷射单元8,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雾化喷射单元8。雾化喷射单元8之间的环形雾化管82需要用金属波纹软管86连接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冷却单元3包括冷却器31,冷却器31包括冷却管以及套装在冷却管上的肋片,第一供水单元4包括冷却海水入水管41和冷却海水出水管45,冷却管的一端与冷却海水入水管41连通,冷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海水出水管45连通。
空气冷却单元3的功能是将进入本发明罩壳1内部的舱室风冷却(为第一次降温)。如图1所示,冷却器31为铜镍合金冷却管(B10或B30)整体套装波纹型铜肋片,采用胀管工艺,具有高效传热性能。冷却管内部的冷却介质为海水,冷却管上还设有底部放泄螺塞和顶部放气螺塞。
第一供水单元4的功能是将符合要求的冷却海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空气冷却单元3内,将空气冷却单元3内的冷却海水进行循环,并不断地带走舱室风的热量。如图1所示,冷却海水入水管41上设有海水精滤器42、法兰间式铁合金牺牲阳极43和带档位调节功能的第二电动阀44。
冷却海水入水管41和冷却海水出水管45可以采用耐腐蚀的钛合金、双相不锈钢或者铜镍合金(B10或B30)管等。冷却海水入水管41和冷却海水出水管45接入船舶上现有的及符合压力要求的海水系统,海水经过船舶上现有的海水粗滤器过滤后沿着冷却海水入水管41来到海水精滤器42进一步过滤,成为符合空气冷却单元3使用要求的冷却介质。法兰间式铁合金牺牲阳极43主要用于防止局部海水管路或阀、附件的腐蚀。第二电动阀44的功能是根据空气冷却单元3需要提供的冷量以及冷却海水入水管41内海水的温度、流量、压力自动调节其流通量,来满足本发明的整体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船用空调还包括:凝水过滤止回单元5,凝水过滤止回单元5包括过滤止回阀,空气冷却单元3还包括安装在冷却管下方的凝水盘32以及连接凝水盘32和过滤止回阀的凝水管33,过滤止回阀包括阀腔和垃圾容纳腔,阀腔和垃圾容纳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滤网54,阀腔内设有第二滤网55和位于第二滤网55上的浮球,浮球能堵住阀腔的入口,过滤止回阀安装在凝水盘32的下方。更具体的,阀腔的入口处设有第三滤网56,浮球套设在导向轴杆57上,导向轴杆5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滤网56和第二滤网55固接。
空气冷却单元3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冷却管下方的倾斜安装的凝水盘32内。凝水管33安装在凝水盘32的最底处,方便冷凝水顺畅地从凝水盘32内排走。凝水盘32和凝水管33材料均使用不锈钢,用户也可以根据成本将凝水管33改成#20无缝钢管。
如图1和图5所示,过滤止回阀包括阀外壳51、法兰52、旋盖53、第一滤网54、第二滤网55、第三滤网56、导向轴杆57和浮球,上述部件均使用不锈钢制成。
由于大部分船舶的空调冷凝水排放系统最终接入甲板漏水系统,根据交船后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当甲板上在冲水、或是大雨大浪天气有很多水涌入甲板漏水口时,或者是其他接入甲板漏水系统的管路水流量很大时,又或者是船舶在摇摆、倾斜幅度很大时,甲板漏水管内或是冷凝水管33内的水会倒灌进空调器,并且造成空调器所产生的冷凝水排不出去,从空调器凝水盘32内溢出,形成房间积水,位于水线下的空调器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如果在空调凝水管33上加止回阀虽然可以解决凝水倒灌的问题,但是目前船用的止回阀根据其阀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只能安装在水平管路上,不能安装在竖直管路上,不利于空调冷凝水快速、顺畅地排走。再者,根据船舶的使用情况,随着船龄的增加,空调冷凝水管33内部会被锈渣、杂质等垃圾堵塞,尤其是冷凝水系统使用#20无缝钢管这种情况更甚,需要船员经常卸下空调凝水出口的第一道法兰及接管疏通管道,费时又费力。
因此,介于目前船舶空调冷凝水系统的种种弊端及掣肘,本发明采用的过滤止回阀可以安装在竖直管道上,本发明的凝水管33可以直接往下穿过一层或几层甲板就近接入甲板漏水系统,这样凝水管33内的冷凝水就可以根据其重力更为顺畅地排走,而且,本发明的过滤止回阀还有过滤及止回阀的功能,解决了凝水管33堵塞以及冷凝水倒灌的现象。
空调冷凝水穿过法兰52进入阀外壳51,来到第一滤网54,由于该网倾斜角度较大,空调冷凝水内的锈渣、杂质等垃圾就会滑到旋盖53上方,船员只需拧开旋盖53就可以方便、轻松地清理垃圾,清理完毕后再拧紧旋盖53就可以了。过滤止回阀上半部分为过滤功能,下半部分为止回功能,中间由第三滤网56连接,该滤网为弧型结构。导向轴杆57的上端焊接在第三滤网56的圆心位置,下端焊接在第二滤网55的圆心位置,第二滤网55中间为弧型结构,四周一圈为平面结构,第二滤网55和第三滤网56的弧度与浮球58的弧度一致。浮球58沿着轴心套在导向轴杆57上,当其上部有冷凝水流下来时,其落在导向轴杆57的底端及第二滤网55的弧型结构上;当其下部有水倒灌上来时,浮球会随着水位的上升浮到导向轴杆57的顶端并且和弧形的第三滤网56完全贴合,把阀腔的入口堵住,下部的水无法再继续上升,从而起到了止回、防倒灌的功能。
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单元9包括风压传感器91、风压差传感器92、水压传感器93、水压差传感器94、温度传感器95、流量传感器96、垃圾满传感器97及环境温湿度传感器98。
如图3和图7所示,风压传感器91安装于空气净化滤网25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实时监测空气净化滤网25两端的风压,并将信号通过风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0b传输给风压差传感器92。风压差传感器92可安装于空气净化滤网25的任意一端,实时监测空气净化滤网25两端风的压力差,并将信号通过风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1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
如图1和图7所示,水压传感器93安装于海水精滤器42以及淡水精滤器7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实时监测海水精滤器42和淡水精滤器72两端的水压,并将信号通过水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2b传输给水压差传感器94。水压差传感器94可安装于海水精滤器42以及淡水精滤器72的任意一端,实时监测精滤器两端水的压力差,并将信号通过水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3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
如图1和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95安装于冷却海水入水管41和冷却海水出水管45上,实时监测进、出冷却器31的海水温度,并将信号通过温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4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流量传感器96安装于第一供水单元4的冷却海水入水管41、冷却海水出水管45、以及第二供水单元7的淡水入水管71上,实时监测第一供水单元4以及第二供水单元7的流量,并将信号通过流量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5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
如图5和图7所示,垃圾满传感器97安装于旋盖53的上方,实时监测垃圾容纳腔内是否集满了锈渣、杂质等垃圾,并将信号通过垃圾满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6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
如图7所示,环境温湿度传感器98可安装于本发明所服务的舱室内,并能代表该舱室内的任一地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测该舱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信号通过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7b传输给控制触摸屏102。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10对进风过滤单元2、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第二供水单元7和监测单元9进行控制,保证了本发明的智能化自动运行。它的电源进线103a为AC380V的电缆,满足船舶上的用电需求。控制单元10与进风过滤单元2、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第二供水单元7和监测单元9连接,并对这些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及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同时,其还具有远程运行状态显示及综合故障报警功能。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10包括控制箱101、控制触摸屏102、电源线103a、远程运行状态显示及综合故障报警信号线104b、驱动装置控制信号线105a、驱动装置状态信号线105b、管转旋转电机控制信号线106a、管转旋转电机状态信号线106b、第一电动阀控制信号线107a、第一电动阀状态信号线107b、第二电动阀控制信号线108a、第二电动阀状态信号线108b、离心式通风机控制信号线109a、离心式通风机状态信号线109b、风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0b、风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1b、水压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2b、水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3b、温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4b、流量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5b、垃圾满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6b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7b。控制箱101上安装有控制触摸屏102,上面实时显示本发明的运行情况及运行状态,并由其实现对本发明进行智能化自动控制。在图7中,双点划线表示电源线及控制信号线,单点划线表示状态信号线。
控制单元10的作用:
1)对进风过滤单元2、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和第二供水单元7的工作进行控制。
控制触摸屏102将控制信号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信号线105a输送到进风过滤单元2控制驱动装置27的升、降、停止;控制触摸屏102将控制信号通过管转旋转电机控制信号线106a输送到进风过滤单元2控制管状旋转电机28的旋转、停止;控制触摸屏102将控制信号通过第二电动阀控制信号线108a输送到第一供水单元4及第二供水单元7上控制第二电动阀44的开、关、调节档位;控制触摸屏102将控制信号通过离心式通风机控制信号线109a输送到风机单元6控制离心式通风机61的启、停、调节档位;控制触摸屏102将控制信号通过第一电动阀控制信号线107a输送到第二供水单元7控制第一电动阀75的开、关。
2)对进风过滤单元2、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第二供水单元7和监测单元9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驱动装置状态信号线105b接收到进风过滤单元2的状态信号来监测驱动装置27的运行状态;控制触摸屏102通过管转旋转电机状态信号线106b接收到进风过滤单元2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管状旋转电机28的运行状态;控制触摸屏102通过第二电动阀状态信号线108b接收到第一供水单元4及第二供水单元7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第二电动阀44的运行状态;控制触摸屏102通过离心式通风机状态信号线109b接收到风机单元6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离心式通风机61的运行状态;控制触摸屏102通过第一电动阀状态信号线107b接收到第二供水单元7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第一电动阀75的运行状态。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风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1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空气净化滤网25两端风的压力差。当风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说明空气净化滤网25上集满了灰尘。此时,本发明停止风运行和水运行,控制单元10将控制信号输送到进风过滤单元2控制其自动清洗空气净化滤网25;当风压差下降到设定值以内时,说明进风过滤单元2清洗完毕,控制触摸屏102声、光报警,提醒船员立即拉开本发明下部的集灰抽屉210倾倒灰尘。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水压差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3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海水精滤器42和淡水精滤器72两端水的压力差。当水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说明精滤器内集满了污垢。此时,本发明停止风运行和水运行,控制触摸屏102声、光报警,提醒船员立即清洗海水精滤器42和淡水精滤器72。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温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4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进、出冷却器31的海水温度;控制触摸屏102通过流量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5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第一供水单元4以及第二供水单元7的流量。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垃圾满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6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垃圾容纳腔内是否集满了锈渣、杂质等垃圾。当垃圾量超过设定高度时,本发明停止风运行和水运行,控制触摸屏102声、光报警,提醒船员立即拧开旋盖53清理垃圾。
控制触摸屏102通过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状态信号线1017b接收到监测单元9的状态信号来监测本发明所服务舱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当舱室温、湿度超出设定的正常值范围时,控制单元10将控制信号输送到第一供水单元4、风机单元6和第二供水单元7控制第二电动阀44自动调节冷却海水流量以及喷射超细水雾流量,并且控制离心式通风机61自动调节风量。
3)具有远程运行状态显示及综合故障报警功能。
控制触摸屏102具有远程信息输送功能,其通过远程运行状态显示及综合故障报警信号线104b向本船上级监控中心输送本发明的运行状态及综合故障报警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其特点是智能化自动运行,绿色环保;电磁兼容性较好,使用灵活自由;制冷效果好,能多方向出风;能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品质;能防止冷凝水倒灌;能自动清洗滤网,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本发明的船用空调可以安装在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舱室内,可以安装在一年四季都需要制冷的舱室内,也可以安装在对空气品质要求较高的舱室内,还可以安装在如机舱、泵舱、锅炉舱等船员工作点分布比较分散的地方,甚至还可以安装在需要制冷的露天甲板上。
本发明内所有电机均为防水电机,其防护等级≥IP56。
本发明可以改善舱室空气条件,为船员提供适宜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本发明填补了设计上的空白,其所带来的安全性、经济性、科学性以及环保性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冷却单元、向所述空气冷却单元提供冷却用海水的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雾化喷射单元、向所述雾化喷射单元提供雾化用淡水的第二供水单元、监测单元以及与监测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风机单元用于将经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冷却的空气吹向雾化喷射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均与第一供水单元、风机单元以及第二供水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壳,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和风机单元均设置在罩壳内,所述罩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雾化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过滤单元,所述进风过滤单元包括集灰抽屉以及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的空气净化滤网和滤网清洁装置,所述滤网清洁装置包括安装在空气净化滤网两侧的管状旋转电机、升降轨道以及能够带动管状旋转电机沿着升降轨道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管状旋转电机的转动部上设有刷毛,所述刷毛与空气净化滤网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单元包括离心式通风机和浮筏减振装置,所述浮筏减振装置包括与离心式通风机连接的第一减振器、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的第二减振器以及位于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之间的减振筏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单元包括淡水入水管,所述雾化喷射单元包括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导风管以及与淡水入水管连通的雾化喷射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单元还包括泄流管和吹水管,所述泄流管用于将淡水入水管的泄流,所述吹水管用于通入压缩空气对雾化喷射头中残留的水滴进行吹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的端口处安装有万向球形旋转头和光圈式调风阀,所述万向球形旋转头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处安装有环形雾化管,多个所述雾化喷射头均匀分布在环形雾化管上并与环形雾化管连通,所述万向球形旋转头内设有金属波纹软管,所述金属波纹软管的一端与淡水入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环形雾化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管以及套装在冷却管上的肋片,所述第一供水单元包括冷却海水入水管和冷却海水出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海水入水管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海水出水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水过滤止回单元,所述凝水过滤止回单元包括过滤止回阀,所述空气冷却单元还包括安装在冷却管下方的凝水盘以及连接凝水盘和过滤止回阀的凝水管,所述过滤止回阀包括阀腔和垃圾容纳腔,所述阀腔和垃圾容纳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滤网,所述阀腔内设有第二滤网和位于第二滤网上的浮球,所述浮球能堵住阀腔的入口,所述过滤止回阀安装在凝水盘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的入口处设有第三滤网,所述浮球套设在导向轴杆上,所述导向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滤网和第二滤网固接。
CN202010641283.3A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船用空调 Pending CN111746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1283.3A CN111746770A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船用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1283.3A CN111746770A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船用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770A true CN111746770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9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1283.3A Pending CN111746770A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船用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67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066A (zh) * 2022-08-16 2022-09-13 海门市正大电碳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通风管道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5335A (ja) * 2007-11-02 2009-05-28 Iceman Corp 空調機および空調方法
CN102012088A (zh) * 2010-12-23 2011-04-13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用于中央空调的低温海水冷却系统
KR20110051401A (ko) * 2009-11-10 2011-05-18 한국동서발전(주) 해수 냉방 시스템
CN103968596A (zh) * 2014-04-17 2014-08-06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利用尾气热能的船用节能空调
CN103982964A (zh) * 2014-04-28 2014-08-1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利用余热的船用空调
CN103979097A (zh) * 2014-04-28 2014-08-1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船用空调
CN204830274U (zh) * 2015-07-07 2015-12-0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用射流送风式冷却装置
CN105314292A (zh) * 2015-07-09 2016-02-10 上海交通大学 风冷式冷藏集装箱喷雾送风系统
CN206875752U (zh) * 2017-06-12 2018-01-12 上海理工大学 船用吸收式节能空调系统
CN107672771A (zh) * 2017-09-20 2018-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船用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5335A (ja) * 2007-11-02 2009-05-28 Iceman Corp 空調機および空調方法
KR20110051401A (ko) * 2009-11-10 2011-05-18 한국동서발전(주) 해수 냉방 시스템
CN102012088A (zh) * 2010-12-23 2011-04-13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用于中央空调的低温海水冷却系统
CN103968596A (zh) * 2014-04-17 2014-08-06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利用尾气热能的船用节能空调
CN103982964A (zh) * 2014-04-28 2014-08-1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利用余热的船用空调
CN103979097A (zh) * 2014-04-28 2014-08-1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船用空调
CN204830274U (zh) * 2015-07-07 2015-12-0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用射流送风式冷却装置
CN105314292A (zh) * 2015-07-09 2016-02-10 上海交通大学 风冷式冷藏集装箱喷雾送风系统
CN206875752U (zh) * 2017-06-12 2018-01-12 上海理工大学 船用吸收式节能空调系统
CN107672771A (zh) * 2017-09-20 2018-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船用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066A (zh) * 2022-08-16 2022-09-13 海门市正大电碳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通风管道
CN115046066B (zh) * 2022-08-16 2022-11-22 海门市正大电碳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通风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8606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气过滤系统
CA2217187C (en) Liquid spray air purification apparatus
CN204388324U (zh) 空调冷凝水引导装置及空调器
JP2009035206A (ja) バス車輌の運転エネルギー省力化装置
CN111746770A (zh) 一种船用空调
CN113251508A (zh) 基于模糊预测算法的自清洁式中央空调
CN200958819Y (zh) 蓄冷式空调器
CN112963788A (zh) 一种防雾霾散热型的太阳能路灯
CN202133042U (zh) 一种改进室外机换热器的水冷却家用空调
CN111346460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CN210004544U (zh) 适于钻井平台的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CN114165857A (zh) 一种水冷热泵循环室内制冷中央系统
CN209706252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
CN217929042U (zh) 一种冷风机水融霜供水阀站
CN103925658A (zh) 一种舰船用高频、高压杀菌、净化空调装置
CN214190059U (zh) 船舶集装箱用整体式风冷空调
CN110469921A (zh) 一种舰艇用集成式空调站
CN206094741U (zh) 一种直冷式制冷罐
CN109173510A (zh) 采用水雾沉淀净化方式的制冷除湿空气净化器
CN2557842Y (zh) 厨房用除油去味装置
CN218722067U (zh) 一种建筑双向通风装置
CN210154370U (zh) 离心式抽风横流密闭式冷却塔
CN114604408B (zh) 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降噪组件以及一种船舶空调系统
CN213178805U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过滤系统
CN212006177U (zh) 一种组合式空调回收凝结水降温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