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1044A -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1044A
CN111741044A CN201910833513.3A CN201910833513A CN111741044A CN 111741044 A CN111741044 A CN 111741044A CN 201910833513 A CN201910833513 A CN 201910833513A CN 111741044 A CN111741044 A CN 111741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registered
uni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3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1044B (zh
Inventor
中川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1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1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1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3Terminal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与对每个设备要求有关是否将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设定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针对未登录设备的处置工作量。数据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定单元,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识别单元,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单元,在能够从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进行了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通过所述设定单元进行了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中,预先设定了有关还未登录的设备(以下,称为“未登录设备”)的管理策略,且在检测到未登录设备的情况下,按照管理策略分类为管理对象或非管理对象中的任一个而登录。并且,作为管理策略,举出了“管理对象的登录允许”、“非管理对象的登录允许”、“登录的判断请求”或“不进行任何处理而放置”这4个选择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97461号公报
在各种设备与网络连接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系统中,有时根据个人信息的保护申请而要求仅收集从用户得到了与数据的利用/活用有关的同意的数据。因此,还可考虑如下运用,即数据处理装置的管理者单独且具体地判断是否将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并通过该装置进行设定。
然而,关于是否可以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设备,对每个设备进行设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应在每次识别到未登录设备与网络连接时进行登录允许/拒绝的判断及设定,从而导致管理者的作业工作量增加。尤其,在IoT系统中,作为信息源的设备的数量或种类数呈变多的趋势,从而有可能管理者的作业负荷的问题会更明显地显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对每个设备要求有关是否将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设定作业的情况相比,削减针对未登录设备的处置工作量。
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具备:设定单元,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识别单元,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单元,在能够从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进行了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通过所述设定单元进行了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管理单元确认是否能够在与所述未登录设备之间收集所述数据,且仅登录能够收集的所述未登录设备。
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方案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管理单元根据所述未登录设备的种类确定与所述数据的收集有关的通信协议,并按照所确定的所述通信协议而进行所述数据的收集。
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方案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还具备存储单元,存储表示所述未登录设备的种类与所述通信协议的种类的对应关系的协议信息,所述设备管理单元利用通过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协议信息来确定与所述未登录设备对应的所述通信协议。
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方案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协议信息被构成为还包含表示用于利用所述通信协议的协议利用数据的获取源的获取源信息,在无法利用所述数据的收集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协议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管理单元从所述获取源信息所表示的获取源获取所述协议利用数据。
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方案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还具备存储单元,存储包含能够对通过所述设备管理单元登录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或分类的设备信息的登录设备列表,所述设备管理单元通过对所述数据的收集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协议与所述设备信息建立对应而追加到所述登录设备列表,将所述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对从所收集的数据输出与所述目的对应的分析结果的分析逻辑进行设定。
方案8所述的发明为方案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还具备分析单元,按照通过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一个或复数个所述分析逻辑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方案9所述的发明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中,由一个或复数个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设定步骤,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识别步骤,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步骤,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所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使一个或复数个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数据处理程序:设定步骤,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识别步骤,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步骤,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所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9、10方案所述的发明,与对每个设备要求有关是否将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设定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针对未登录设备的处置工作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所述的发明,与未确认是否能够收集数据而直接登录未登录设备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无法从所登录的设备收集数据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的发明,与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通信协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收集数据时的通信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发明,与每次识别未登录设备时参考过去的确认履历来确定通信协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确定中所需要的运算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的发明,与将通信协议及获取源信息分开进行管理的情况相比,使得能够利用通信协议时所需要的信息的一览性变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的发明,与将设备信息及通信协议分开进行管理的情况相比,收集数据时所需要的信息的一览性变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所述的发明,与向其他装置依赖数据分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除了所设定的目的以外的利用/活用。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收集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设置区域内的网络结构图;
图3为图1及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气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主控制器的功能框图;
图5为表示图4的设备管理信息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为与图像处理装置的第1动作有关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与数据收集服务有关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为与图像处理装置的第2动作有关的流程图;
图9为与图像处理装置的第3动作有关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设备候选列表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数据收集系统,12-中央服务器,14-图像处理装置(数据收集装置),16-设备组,18-IoT设备(设备),26-主体功能部,28-边缘服务器功能部,40-主控制器,42-存储装置,56-数据组,58-设备管理信息,60-数据收集部,62-输出处理部,64-目的设定部(设定单元),66-分析处理部(分析单元),68-设备识别部(识别单元),70-设备管理部(设备管理单元),80-登录设备列表,82-逻辑信息,84-协议信息,86-设备候选列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中的数据处理装置,在与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程序的关系中举出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自由变更是毋庸置疑的。或者,在不产生技术矛盾的范围内可以任意组合各个结构。
[数据收集系统10的结构]
<整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收集系统10的整体结构图。数据收集系统10为被构成为能够复合地提供面向设置区域Ar内的用户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服务”和进行在设置区域Ar内逐次生成的数据的收集/分析的“数据收集服务”的系统。
具体而言,该数据收集系统10被构成为包含中央服务器12、作为边缘服务器(或者数据收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14及由复数个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18构成的设备组16。图像处理装置14及设备组16设置在办公室等设置区域Ar内。图像处理装置14被构成为能够在与中央服务器12之间,经由网络22而双向通信。另外,本图中仅标记有一个图像处理装置14,但也可以在一个设置区域Ar内配置有复数个图像处理装置14。并且,本图中仅标记有一个部位的设置区域Ar,但也可以有与设置区域Ar不同的其他设置区域。
中央服务器12由配置在云24上的一个或复数个服务器计算机构成。中央服务器12从作为边缘服务器的图像处理装置14收集数据,并进行用于利用/活用该数据的各种处理。另外,中央服务器12可以是云服务器(所谓的Cloud server),也可以是本地服务器。
图像处理装置14为执行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及数据发送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所谓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图像处理装置14具有主要担负与“图像处理服务”有关的功能的主体功能部26和主要担负与“数据收集服务”有关的功能的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
另外,边缘服务器并不限定于对图像处理装置14追加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的装置结构。例如,可以在与图像处理装置14不同的具有另一主体功能部的各种装置搭载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也可以由仅具有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的专用装置构成。
IoT设备18为具备如下功能的设备:生成功能,通过来自搭载于当前装置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而生成数据,或者通过当前装置所具有的各种功能的发挥而生成数据;及通信功能,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向外部发送所生成的数据。该IoT设备18可以是位于设置区域Ar内的固定式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照明设备、空调设备、测定设备等),也可以是能够带入设置区域Ar内的移动式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佩戴设备等)。另外,可以将具有主体功能部26的图像处理装置14其本身视为IoT设备18。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4仅从已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IoT设备18收集数据。以下,为了区分有无登录,有时将未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IoT设备18称为“未登录设备20”。
图2为图1所示的设置区域Ar内的网络结构图。在设置区域Ar内构件有窄域网(以下,称为LAN30)。在该LAN30中连接有图像处理装置14、IoT设备18、代理服务器32、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34及图像处理装置36。
代理服务器32为与包含中央服务器12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来替代与LAN30连接的各种设备的服务器。DHCP服务器34为对LAN30内的设备进行网络信息的设定/管理的服务器。另外,图像处理装置36的装置结构不具有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在这方面与图像处理装置14不同。
<图像处理装置14的电气框图>
图3为图1及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4、36的电气框图。该图像处理装置14、36被构成为包含主控制器40、存储装置42(相当于“存储单元”)、图像处理部44、用户接口部(以下,称为UI部46)、网络通信部48及无线通信部50。
图像处理部44被构成为包含:读取单元52,读取纸张来生成图像数据;印刷单元53,根据图像数据输出印刷物;及FAX单元54,进行传真的收发。UI部46例如由触摸面板显示器及硬件按钮构成,且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
网络通信部48为用于在与包含中央服务器12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网络通信的通信模块。无线通信部50为用于在与包含IoT设备18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中,不仅包含使用了电波的狭义的无线通信,还包含利用了空间光的空间光通信(具体而言,红外线通信或可见光通信)。
主控制器40为被构成为包含处理器40p及存储器40m,且统一控制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4的各部的装置。处理器40p为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的处理运算装置。存储器40m为非暂时性存储器,且为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
存储装置42例如由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驱动器(SSD:SolidState Drive)构成,并存储由图像处理装置14处理的各种数据。关于具有边缘服务器功能部28(图1)的图像处理装置14,在存储装置42中均储存有后述数据组56及设备管理信息58。
<主控制器40的功能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主控制器40的功能框图。主控制器40的处理器40p从存储器40m读出与数据收集服务有关的程序并执行,由此作为数据收集部60、输出处理部62、目的设定部64(相当于“设定单元”)、分析处理部66(相当于“分析单元”)、设备识别部68(相当于“识别单元”)及设备管理部70(相当于“设备管理单元”)而发挥功能。
数据收集部60收集在登录设备列表80中列挙的复数个IoT设备18、即设备组16所生成的数据。数据收集部60在与后述设备信息建立了对应的状态下将定期的或不定期收集的数据暂时存储于存储装置42(图3)。
输出处理部62对数据组56中的至少一部分数据实施所希望的输出处理(例如,数据的加密、发送用数据的创建等),并向中央服务器12输出所得到的发送用数据。
目的设定部64根据管理者的设定操作对从设备组16收集数据的目的(以下,还称为“收集目的”)或与该目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设定。分析处理部66按照一个或复数个分析逻辑L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由此输出已分析的数据。其中,分析处理可以是进行与由中央服务器12进行的分析处理相等的处理,也可以是加工成中央服务器12易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的处理。设备识别部68对能够对图像处理装置14进行双向通信的一个或复数个未登录设备20进行识别。
设备管理部70进行与作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IoT设备18有关的登录处理。具体而言,设备管理部70具备信息对比部72、测试执行部74及列表更新部76。
设备管理信息58为对数据收集部60或设备管理部70适时提供的各种信息。在本图的例中,该设备管理信息58中包含登录设备列表80、逻辑信息82、协议信息84及设备候选列表86。
图5为表示图4的设备管理信息58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本图的例中,设备管理信息58由4种表数据构成,但也可以具有与此不同的数据结构。
图5中的(a)中示出登录设备列表80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该登录设备列表80由表示设备信息、网络信息及通信协议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构成。在此,“设备信息”为能够对IoT设备18进行识别或分类的信息,例如可举出产品型号、MAC地址、DHCP选项60(即,供应商ID)等。并且,作为“网络信息”的具体例,可举出IP地址、子网掩码、主机名等。并且,“通信协议”为在收集数据时使用的通信协议,例如可举出MQTT、AMQP、CoAP、HTTP、SNMP、Weave、Websocket等。
图5中的(b)中示出逻辑信息82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该逻辑信息82由表示分析逻辑L的识别号的“逻辑ID”、表示数据的分析目的的“分析目的”、表示IoT设备18的种类的“机种”及表示与数据的收集有关的允许/拒绝状态的“允许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构成。
图5中的(c)中示出协议信息84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该协议信息84均由表示上述“机种”、“设备信息”及“通信协议”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构成。
[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
该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收集系统10如上构成。接着,对于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分为[1]收集目的的设定、[2]未登录设备20的自动登录而分别进行说明。
<收集目的的设定>
首先,参考图6的流程图来对与“收集目的的设定”有关的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目的设定部64根据管理者的设定操作来设定数据的收集目的。关于该收集目的,例如可举出如下等:[1]掌握移动终端及复合机的利用情况,并提出适合客户的使用环境的云协作解决方案;[2]掌握移动终端的利用情况,并提出适合客户的使用环境的最佳收费计划;[3]掌握照明的利用情况,并提出适合客户的使用环境的复合机的省电控制方法。
图7为表示与数据收集服务有关的设定画面90的一例的图。设定画面90可以显示在图像处理装置14的UI部46,也可以显示在未图示的管理者终端的显示部。在该设定画面90中,从上侧至下侧配置有表示分析逻辑L的名称的名称栏92、表示收集目的的目的栏94、表示消息的备考栏96及由“是”“否”组成的按钮组98。
管理者在确认了设定画面90的内容的基础上,接收该“云协作解决方案的提出”服务的开始的情况下进行点击按钮组98的“是”的设定操作。由此,主控制器40获取表示逻辑ID(例如,0001)和允许标志(例如,打开)的操作数据。
然而,目的设定部64可以替代上述收集目的其本身而设定与该目的相关的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为能够确定收集目的的各种信息,例如可以包含[1]目的的省略标记(例如,“云协作”、“复合机的省电”)、[2]分析逻辑L的识别信息(例如,逻辑ID等)、[3]数据項目的种类(例如,位置信息/生物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等)、[4]IoT设备18的种类(例如,复合机/移动终端/人感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目的设定部64可以将输入包含复数个数据項目的数据,并输出与收集目的对应的分析结果的分析逻辑L的识别信息设定为该目的的相关信息。由此,能够通过一个分析逻辑L来一并设定复数个数据項目,且与独立设定复数个数据項目的情况相比,数据的处理性会提高。
另外,在上述例中,收集目的与分析逻辑L以“1对1”的关系建立了对应,但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1对多”“多对1”或“多对多”并且,在作为收集目的而设定有抽象度高的信息(例如,文本输入的文章)的情况下,目的设定部64可以通过对该信息进行分析来选择与该目的一致的分析逻辑L。
在步骤S2中,目的设定部64以适合步骤S1中的设定内容的方式指示分析逻辑L的更新(即,追加、变更或删除)。例如,在分析处理部66追加或变更能够执行的分析逻辑L的情况下,进行更新对象的附加程序的安装。另一方面,在删除分析逻辑L的情况下,进行更新对象的附加程序的卸载。
如此,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14设置有分析处理部66(分析单元),其按照通过目的设定部64设定的一个或复数个分析逻辑L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由此,能够在一个装置内封闭的环境下执行数据的收集及分析,与向其他装置依赖数据的分析的情况相比,可抑制除了所设定的目的以外的利用/活用。
在步骤S3中,目的设定部64以适合步骤S1中的设定内容的方式更新逻辑信息82。例如,在允许使用分析逻辑L的情况下,目的设定部64将“允许标志”的值设定为“打开”,另一方面在不允许使用分析逻辑L的情况下,目的设定部64将“允许标志”的值设定为“关闭”。由此,结束与“收集目的的设定”有关的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
<未登录设备20的自动登录>
接着,结合图8的流程图来对与“未登录设备20的自动登录”有关的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S11中,设备识别部68对能够对图像处理装置14进行双向通信的未登录设备20进行识别。具体而言,设备识别部68可以通过来自DHCP服务器34的通知或SNMP(Simple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陷阱的检测等来对未登录设备20的IP地址或未登录设备20的设备信息即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标识符)进行识别。
在步骤S12中,设备识别部68对基于步骤S11的识别结果进行确认。在未识别到未登录设备20的情况下(步骤S12:“否”),返回到步骤S11,且在直至新识别为止的期间依次重复进行步骤S11、S12。另一方面,在识别到未登录设备20的情况下(步骤S12:“是”),进入下一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设备管理部70获取在步骤S11中识别的未登录设备20的设备信息及网络信息。该信息源可以是未登录设备20、DHCP服务器34或其他装置,在步骤S11中已获取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当前装置(即,设备识别部68)。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4可以根据通过设备识别部68获取的IP地址,并利用SNMP协议来进行与未登录设备20的连接,且获取未登录设备20的设备名或机种、设备的型号、能够利用的通信协议的种类等设备信息。
在步骤S14中,设备管理部70的信息对比部72对在步骤S13中获取的IP地址进行对比,并确认未登录设备20是否还未登载在设备候选列表86(图10)。在已登载的情况下(步骤S14:“否”),直接结束本流程图的动作。另一方面,在还未登载的情况下(步骤S14:“是”),进入下一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信息对比部72判定未登录设备20是否可生成适合在图6的步骤S1中设定的收集目的的数据。例如,信息对比部72可以将在步骤S13中获取的设备信息依次与协议信息84及逻辑信息82进行对比来进行判定。关于判定的成立条件,例如可举出在[条件1]协议信息84中有与未登录设备20的设备信息一致或类似的“设备信息”及“机种”,且在[条件2]逻辑信息82中有与上述“机种”对应的“允许标志”的值为“打开”的分析逻辑L。
在未登录设备20为不符合条件的IoT设备18的情况下(步骤S15:“否”),省略下一步骤S16而进入步骤S17。另一方面,在未登录设备20为符合条件的IoT设备18的情况下(步骤S15:“是”),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设备管理部70的测试执行部74进行尝试将未登录设备20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登录处理。关于该登录处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7中,设备管理部70的列表更新部76通过追加记载与未登录设备20有关的各种信息来更新表示数据的收集对象候选的一览的设备候选列表86。如此,结束与“未登录设备20的自动登录”有关的图像处理装置14的动作。
[收集测试的详细内容]
接着,结合图9的流程图对步骤S16(图8)中的收集测试的执行动作进行详细说明。该“收集测试”是指,确认图像处理装置14是否能够从未登录设备20收集数据的试验。即使在图像处理装置14能够与未登录设备20通信的状态下,也并不限定能够从未登录设备20获取收集目的中所需要的数据。图像处理装置14为了以适合收集目的的数据的形式或在数据的获取定时从未登录设备20获取数据,需要通过适当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流程图>
在图9的步骤S21中,设备管理部70的测试执行部74根据未登录设备20的种类而确定收集测试中使用的通信协议。具体而言,测试执行部74通过读出协议信息84并参考而确定与未登录设备20的种类对应的一个或复数个通信协议。
在步骤S22中,测试执行部74确认是否能够利用在步骤S21中确定的通信协议。在能够利用的情况下(步骤S22:“是”),省略下一步骤S23而进入步骤S24。另一方面,在不能利用的情况下(步骤S22:“否”),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测试执行部74在获取协议信息84中所包含的获取源信息之后,访问该信息所表示的获取源而获取用于利用通信协议且用于实现行通信的通信协议模块组的数据(以下,称为协议利用数据)。该“获取源信息”为能够确定协议利用数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也可以是表示储存协议利用数据的服务器中的储存目的地的URL(Uniform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
在步骤S24中,测试执行部74按照在步骤S21中确定的通信协议而在与未登录设备2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集测试。该收集测试可以仅为响应确认试验,也可以在未登录设备20中设定有通信测试模式的情况下利用通信测试模式。具体而言,测试执行部74可以收集未登录设备20所持有的测试数据或实际数据,并确认是否为所希望的数据形式。
在步骤S25中,设备管理部70的列表更新部76确认在步骤S24中进行的收集测试的合格与否。在“合格”的情况下(步骤S25:“是”)进入步骤S26,在“不合格”的情况下(步骤S25:“否”)进入步骤S27。
在步骤S26中,列表更新部76通过追加记载与在收集测试中合格的未登录设备20有关的各种信息来进行登录设备列表80的更新。即,未登录设备20被新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在步骤S27中,列表更新部76并不进行与在收集测试中未合格的未登录设备20有关的追加记载,且不更新登录设备列表80。即,未登录设备20的登录状态维持“未登录”。
如此,结束基于设备管理部70的登录处理(步骤S16)。进而,返回到图8的流程图,不管在步骤S16中执行的收集测试的结果如何,列表更新部76通过追加记载与未登录设备20有关的各种信息来更新设备候选列表86。
图10为表示设备候选列表86所具有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该设备候选列表86为表示设备信息、网络信息、目的一致性及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目的一致性”表示步骤S15(图8)中的判定结果,且仅在“是”的情况保留测试结果。该“测试结果”中包含[1]所使用的通信协议、[2]通信协议的利用可否、[3]测试的合格与否。
<汇总>
如上所述,作为数据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14具备:目的设定部64(设定单元)对与从由复数个IoT设备18(设备)构成的设备组16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设备识别部68(识别单元),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20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部70(设备管理单元),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未登录设备20收集适合所设定的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未登录设备20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并且,根据该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一个或复数个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设定步骤(图6的S1),对与从由复数个IoT设备构成的设备组16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识别步骤(图8的S11),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20进行识别;及设备管理步骤(图9的S26),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未登录设备20收集适合所设定的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未登录设备20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并且,设备管理部70确认是否能够在与未登录设备20之间收集数据,并仅对能够收集的未登录设备20进行登录。并且,设备管理部70可以根据未登录设备20的种类确定与数据的收集有关的通信协议,并按照所确定的通信协议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并且,设备管理部70可以利用表示IoT设备18的种类与通信协议的种类的对应关系的协议信息84来确定与未登录设备20对应的通信协议。并且,在无法利用数据的收集中使用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设备管理部70可以从协议信息84中所含有的获取源信息所表示的获取源获取协议利用数据。并且,存储装置42(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登录设备列表80,且设备管理部70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与设备信息建立对应而追加到登录设备列表80来将未登录设备20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定单元,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
识别单元,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
设备管理单元,在能够从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进行了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通过所述设定单元进行了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管理单元确认是否能够在与所述未登录设备之间收集所述数据,且仅登录能够收集的所述未登录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管理单元根据所述未登录设备的种类确定与所述数据的收集有关的通信协议,并按照所确定的所述通信协议而进行所述数据的收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单元,存储表示所述未登录设备的种类与所述通信协议的种类的对应关系的协议信息,
所述设备管理单元利用通过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协议信息来确定与所述未登录设备对应的所述通信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议信息被构成为还包含表示用于利用所述通信协议的协议利用数据的获取源的获取源信息,
在无法利用所述数据的收集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协议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管理单元从所述获取源信息所表示的获取源获取所述协议利用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单元,存储包含能够对通过所述设备管理单元登录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或分类的设备信息的登录设备列表,
所述设备管理单元通过对所述数据的收集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协议与所述设备信息建立对应而追加到所述登录设备列表,将所述未登录设备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单元对从所收集的数据输出与所述目的对应的分析结果的分析逻辑进行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分析单元,按照通过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一个或复数个所述分析逻辑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或复数个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设定步骤,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
识别步骤,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
设备管理步骤,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所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使一个或复数个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数据处理程序:
设定步骤,对与从由复数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设定;
识别步骤,对能够双向通信且还未被登录为数据的收集对象的未登录设备进行识别;及
设备管理步骤,在能够从所识别的所述未登录设备收集适合所设定的所述目的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未登录设备进行登录。
CN201910833513.3A 2019-03-25 2019-09-04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41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810A JP7180486B2 (ja) 2019-03-25 2019-03-25 データ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55810 2019-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1044A true CN111741044A (zh) 2020-10-02
CN111741044B CN111741044B (zh) 2023-06-13

Family

ID=7260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3513.3A Active CN111741044B (zh) 2019-03-25 2019-09-04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3973A1 (zh)
JP (1) JP7180486B2 (zh)
CN (1) CN111741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468B (zh) * 2017-05-12 2022-09-09 赫思曼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网络的方法
US11659513B2 (en) * 2020-12-08 2023-05-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unregistered devices through wireless behavio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2885A (ja) * 1998-10-06 2000-04-21 Nec Telecom Syst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20080198403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3050915A (ja) * 2011-08-31 2013-03-14 Ricoh Co Ltd 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US20140211256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nagement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5161995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収集装置、情報収集方法、及び、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
JP2016149157A (ja) * 2016-04-21 2016-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EP3070919A1 (en) * 2015-03-20 2016-09-21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2018039205A (ja) * 2016-09-08 2018-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8848145A (zh) * 2018-05-31 2018-11-20 西安抱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web代理访问设备近端网管的方法、系统及远端网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535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576160B2 (ja) * 2015-08-19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42840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Pcms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llection of sensor data
CA3049684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Walmart Apollo, Llc Managing smart appliances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JP6652099B2 (ja) 2017-03-31 2020-02-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ー、画像形成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2885A (ja) * 1998-10-06 2000-04-21 Nec Telecom Syst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20080198403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3050915A (ja) * 2011-08-31 2013-03-14 Ricoh Co Ltd 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US20140211256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nagement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5161995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収集装置、情報収集方法、及び、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
EP3070919A1 (en) * 2015-03-20 2016-09-21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2016149157A (ja) * 2016-04-21 2016-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8039205A (ja) * 2016-09-08 2018-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8848145A (zh) * 2018-05-31 2018-11-20 西安抱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web代理访问设备近端网管的方法、系统及远端网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克锋: ""基于物联网的蔬菜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0486B2 (ja) 2022-11-30
CN111741044B (zh) 2023-06-13
JP2020161854A (ja) 2020-10-01
US20200313973A1 (en)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9026B2 (en) Transferring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registered network to unregistered network
US8964223B2 (en) Server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32981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registration method for the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72609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0656892B2 (en) Printer registration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er registration
US958223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stering, configuring, and troubleshooting printing devices
US20190171443A1 (en) Method of Updating Applic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50181054A1 (en) Execution instructing apparatus, execution instruc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9600210B2 (en) Setting valu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JP201205385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機器決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447297B2 (ja) 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61306A (ko) 펌웨어 가상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26953A1 (en)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relay apparatus, relay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8823978B2 (en)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60105307A1 (en)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1403085B2 (e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data collec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edge-functionalized device
CN111741044B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718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ecurity intelligence through inventory discovery
US10069985B2 (en) Managing system, intermediate apparatus, and managing method
US11438468B2 (en)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remot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remote management method
US2017007850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1323439B2 (en)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of managing device,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US20200304653A1 (e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and data collection method
JP2016170827A (ja) 機器管理装置、資産管理装置、及び機器管理方法
JP6179133B2 (ja) 機器、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