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6413A -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6413A
CN111736413A CN202010213114.XA CN202010213114A CN111736413A CN 111736413 A CN111736413 A CN 111736413A CN 202010213114 A CN202010213114 A CN 202010213114A CN 111736413 A CN111736413 A CN 111736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fan
exhaust
casing
dispos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3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航平
上田智之
井上贵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36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6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提出将使用被称为DMD(数字微镜器件)的微镜显示元件或液晶板形成的图像等投影到屏幕的投影装置。例如,特开2015-222301号公报的图像投影装置具备:配置在第1光源的侧方的第1光源用的第1散热器;配置在第2光源的侧方的第2光源用的第2散热器;以及在第1散热器与第2散热器之间与两者平行地配置的作为轴流型送风机的第1冷却风扇。另外,在该图像投影装置内,温度比第2光源高的第1光源相对于第1冷却风扇配置在下风侧。
在上述的图像投影装置中,由于是将第1散热器、第2散热器以及第1冷却风扇串联地配置,因此能提高负的风压。但是,通过使第1冷却风扇靠近第1散热器、第2散热器等冷却对象物,有时会由于穿过该冷却对象物的冷却风的风声等而导致噪音变大。若为了降低噪音而减小第1冷却风扇的转速,则可以设想空气的输送量也会降低,不能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情况,以提供既能实现静音化又能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的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为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投影装置,其包含:壳体;光源装置;显示元件,其利用从上述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源光生成图像光;投影光学系统,其将从上述显示元件出射的上述图像光投影到屏幕;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光源装置和上述显示元件,并且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是一种电子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上述电子装置包含:壳体;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从左前方侧观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从右后方侧观看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功能电路模块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和光源侧光学系统周边的构成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和图2是投影装置10的从左前方侧和右后方侧观看的外观立体图。投影装置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投影装置10的壳体设置有作为侧板的正面面板12、背面面板13、右侧面板14以及左侧面板15。以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投影装置10的左右是指相对于投影方向的左右方向,投影装置10的前后是指相对于投影装置10的投影方向的前后方向。
在投影装置10的壳体的上表面面板11设置有键/指示器部37。在该键/指示器部37配置有电源开关键、报告电源的接通或断开的电源指示器、切换投影的开启、关闭的投影开关键、在光源装置、显示元件或控制电路等过热时进行报告的过热指示器等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键、指示器。
设置在左侧面板15侧的投影图像调整部15a具备一个或多个旋钮。当操作旋钮时,在图4中后述的投影光学系统220的可动透镜的位置被调节,能进行投影图像的大小、焦点的调整。另外,投影装置10具备接收来自遥控器的控制信号的未图示的Ir接收部。
在投影装置10的左前方侧的角部,设置有以研钵状凹陷的光出射部12a。在该光出射部12a的右侧的内表面,设置有由长矩形状的多个孔部形成的进气口310。另外,在正面面板12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整按钮12b。投影装置10在高度调整按钮12b上方的内部具备支腿。投影装置10在高度调整按钮12b被按下的期间能使该支腿从下表面伸出和缩回。通过操作高度调整按钮12b,能以任意的突出高度来固定支腿,调节投影装置10的高度、倾斜度。
在包含正面面板12和背面面板13的一部分的左侧面板15(第二侧面)侧,设置有进气口320。进气口320包含在从左侧观看时上端高度分别不同的多个进气口321~323。形成在前方侧的进气口321配置在投影装置10的左前方侧的角部,且在光出射部12a和投影图像调整部15a的下方。因此,进气口321(第二进气口)也形成在正面面板12的左端部的一部分。配置在进气口321的后方的进气口322(第一进气口)与前方的进气口321相比上端形成得高,且配置在投影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侧。配置在比进气口322靠后方的进气口323(第二进气口)与进气口322相比上端形成得高,且在俯视时配置于投影装置10的左后方侧的角部(也参照图2)。因此,进气口323也形成在背面面板13的左端部的一部分。
在图2所示的右侧面板14,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大致整个面设置有排气口330。排气口330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前后长条的大致矩形状。此外,进气口320和排气口330分别由长圆状的多个孔部形成。
在背面面板13设置有包含USB端子、图像信号输入用的D-SUB端子、S端子、RCA端子、HDMI(注册商标)端子等端子、电源适配器插头等的各种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
图3是投影装置10的功能电路模块的图。投影装置控制部包括:包含图像转换部23和控制部38的CPU、包含输入输出接口22的前端单元、包含显示编码器24和显示驱动部26的格式化单元。从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输入的各种标准的图像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2、系统总线SB在图像转换部23中进行转换而统一为适于显示的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后,输出到显示编码器24。
另外,显示编码器24将输入的图像信号展开存储到视频RAM25后,根据该视频RAM25的存储内容生成视频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显示驱动部26。
显示驱动部26与从显示编码器24输出的图像信号对应地以适当的帧率驱动作为空间光调制元件(SOM)的显示元件51。投影装置10将从光源装置60出射的光束经由导光光学系统照射到显示元件51,从而由显示元件51的反射光形成光学像,经由投影光学系统220将图像投影显示于未图示的屏幕。此外,该投影光学系统220的可动透镜群能由透镜马达45进行用于变焦调整、聚焦调整的驱动。
另外,图像压缩/解压缩部31进行如下记录处理:通过ADCT和霍夫曼编码等处理将图像信号的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并将其依次写入到作为插拔自如的记录介质的存储卡32。进而,图像压缩/解压缩部31在再现模式时读出存储卡32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将构成一连串动态图像的各个图像数据按1帧单位进行解压缩,将其经由图像转换部23输出到显示编码器24。由此,图像压缩/解压缩部31能基于存储卡3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动态图像等的显示。
控制部38掌管投影装置10内的各电路的动作控制,包括CPU、固定地存储有各种设定等的动作程序的ROM、以及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的RAM等。
键/指示器部37包括设置于壳体的主键和指示器等。键/指示器部37的操作信号直接送出到控制部38。另外,来自遥控器的键操作信号由Ir接收部35接收,由Ir处理部36解调为代码信号后输出到控制部38。
控制部38经由系统总线(SB)与声音处理部47连接。声音处理部47具备PCM声源等声源电路,在投影模式和再现模式时将声音数据模拟化,驱动扬声器48进行扩声放音。
控制部38控制光源控制电路41。光源控制电路41对光源装置60的激发光照射装置的动作单独地进行控制,使得从光源装置60出射生成图像时所要求的规定波段的光。另外,光源控制电路41按照控制部38的指示来控制荧光轮101和色轮201(参照图5)的同步的定时。
另外,控制部38使排气风扇驱动控制电路43通过设置于光源装置60等的多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并使其根据该温度检测的结果控制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旋转速度。另外,控制部38还进行如下控制:使排气风扇驱动控制电路43通过计时器等在投影装置10主体的电源断开后仍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继续旋转;或者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的结果使投影装置10主体的电源断开等。
图4是示出投影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投影装置10在前方侧和前后方向的中央侧具备光源装置60、光源侧光学系统170以及投影光学系统220等。另外,投影装置10具备:在后方侧与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连接的电路基板241;包含电源电路模块、光源控制模块等的电路基板242、243;以及与电路基板242连接且具有光源装置60内的驱动部(激发光照射装置70、红色光源装置120、荧光轮装置100以及色轮装置200等)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基板244。
在投影装置10内,在光源装置60的后方侧设置有将投影装置10内的一部分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的板状的分隔部91和将比投影装置10内的分隔部91靠后方侧的一部分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的板状的分隔部92。分隔部91以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阶梯状。分隔部92配置在分隔部91的下方,以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形成。电路基板241在分隔部92的后方侧以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由虚线示出的电路基板242配置在分隔部91、92和电路基板241的上方。电路基板243配置在分隔部92的未图示的下表面侧。在电路基板243形成有包含容量比较大的电容器、调压器等的变压电路(未图示)。这样,在光源装置60的后方形成有四方由电路基板241、242和分隔部91、92大致包围且左右延伸设置的筒状的流路F3。
投影装置10具备与壳体的右侧面板14(第一侧面)侧的内侧接近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第二排气风扇401和第二排气风扇403设置在第一排气风扇402的两侧方。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是与右侧面板14大致平行地并排设置以向排气口330侧吹送空气的轴流风扇。因此,在投影装置10内与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对应地形成有大致平行的多个流路F1~F3,冷却风整体从形成有进气口310、320的左侧面板15侧向形成有排气口330的右侧面板14侧流通。这样,投影装置10通过在比各热源靠冷却风的下游侧的排气口330侧配置有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牵引型冷却进行冷却。
在此,参照图5说明光源装置60和光源侧光学系统170周边的构成。光源装置60具备:既是蓝色波段光的光源也是激发光源的激发光照射装置70;作为绿色波段光的光源的绿色光源装置80;作为红色波段光的光源的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色轮装置200。绿色光源装置80包括激发光照射装置70和荧光轮装置100。
在光源装置60中配置有对各色波段光进行引导的导光光学系统140。导光光学系统140将从激发光照射装置70、绿色光源装置80以及红色光源装置120出射的光引导到光源侧光学系统170。
激发光照射装置70配置在投影装置10的正面面板12附近。激发光照射装置70具备由多个蓝色激光二极管71组成的光源群、聚光透镜77、78以及扩散板79。蓝色激光二极管71是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光轴与背面面板13平行的方式配置。
上述的光源群是多个蓝色激光二极管71按矩阵状配置而形成的。在各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光轴上配置有为了提高来自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出射光的指向性而将其分别转换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73。聚光透镜77和聚光透镜78将从蓝色激光二极管71出射的光束缩小到一个方向而使其向扩散板79出射。扩散板79使入射的蓝色波段光向配置在荧光轮101侧的第一分色镜141扩散透射。
激发光照射装置70由配置在投影装置10内的散热器500等来冷却。散热器500通过底板530与激发光照射装置70连接。散热器500的散热片520经由热管510与底板530连接。散热片520在投影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侧与第一排气风扇402接近配置(也参照图4)。
如图4的俯视图所示,在散热片520的板体中的投影装置10的内侧的一端部,形成有朝向斜后方弯曲的弯曲部521。弯曲部521弯曲为在从右侧面板14侧的外侧观看投影装置10的内部时几乎看不到内部的电路基板244等的程度。因此,能满足设想了投影装置10的电路基板244等的故障的安全对策标准。
而且,在投影装置10内后方的流路F3配置有多个电路基板241~243。在第二排气风扇403和进气口323的投影装置10的内侧配置有形成有多个开口孔的板状的网状金属板701、702。网状金属板701、702的开口孔形成为孔眼比进气口310、320和排气口330的孔部的孔眼细,例如网状金属板701、702的开口孔的形状设定为在长边方向上为5mm以下,在短边方向上为1mm以下。因此,与散热片520的弯曲部521同样,能满足内部的电路基板241~243等的安全对策标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10通过在散热片520设置弯曲部521,能在与电路基板244对应的流路F2中省略网状金属板的配置,能减少安全对策所使用的部件个数。另外,由于弯曲部521设置在投影装置10的内侧,因此与将弯曲部521设置在散热片520的第一排气风扇402侧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流路F2中的流路阻力的增加。
图5所示的荧光轮装置100在从激发光照射装置70出射的激发光的光路上配置在正面面板12的附近。荧光轮装置100具备荧光轮101、马达110、聚光透镜群111以及聚光透镜115。荧光轮101以与来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出射光的光轴正交的方式配置。马达110驱动荧光轮101旋转。
荧光轮101形成为圆板状,能通过马达110的驱动而旋转。虽然未图示,但是荧光轮101在周向上排列设置有荧光发光区域和透射区域。荧光轮101的基材能通过铜、铝等金属基材形成。该基材的激发光照射装置70侧的表面通过银蒸镀等被进行镜面加工。在荧光发光区域形成有在进行了镜面加工的该表面形成的绿色荧光体层。荧光发光区域从激发光照射装置70接受蓝色波段光作为激发光,向所有方位出射绿色波段的荧光。该荧光从投影装置10向右侧面板14侧出射,入射到聚光透镜群111。
另外,荧光轮101的透射区域能在形成于荧光轮101的基材的切口部嵌入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基材来形成。透明基材由玻璃、树脂等透明的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在透明基材的被照射蓝色波段光的一侧或其相反侧的表面设置扩散层。扩散层例如能在该透明基材的表面通过喷砂等形成微细凹凸来设置。入射到透射区域的来自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蓝色波段光透射过或扩散透射过透射区域而向聚光透镜115入射。
聚光透镜群111使从激发光照射装置70出射的蓝色波段光的光束聚光到荧光轮101并且使从荧光轮101向右侧面板14方向出射的荧光聚光。聚光透镜115使从荧光轮101向左侧面板15方向出射的光束聚光。
红色光源装置120具备:红色发光二极管121,其是以出射光的光轴与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出射光的光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聚光透镜群125,其使从红色发光二极管121出射的红色波段光聚光。红色光源装置120配置为,红色发光二极管121出射的红色波段光的光轴与从荧光轮101出射且被第一分色镜141反射的绿色波段光的光轴交叉。
红色光源装置120由配置在投影装置10内的散热器600等来冷却。散热器600通过底板630与红色光源装置120连接。散热器600的散热片620经由热管610与底板630连接。散热片620配置在投影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侧(也参照图4)。
导光光学系统140包括第一分色镜141、第二分色镜142、第三分色镜143、使光束聚光的聚光透镜145、146、147、使蓝色波段光向第三分色镜143侧反射的反射镜144等。以下,说明各构件。
第一分色镜141配置在扩散板79与聚光透镜群111之间的位置。第一分色镜141使蓝色波段光向聚光透镜群111侧透射并且使绿色波段光向聚光透镜145方向反射而将其光轴转换90度。
被第一分色镜141反射的绿色波段光由聚光透镜145聚光并向第二分色镜142入射。第二分色镜142是将绿色波段光和红色波段光合成到同一光轴上的合成装置,使绿色波段光反射,使红色波段光透射过。
被第二分色镜142反射的绿色波段光由聚光透镜146聚光并向配置在聚光透镜146的左侧面板15侧的第三分色镜143入射。第三分色镜143使红色波段光和绿色波段光反射,使蓝色波段光透射过。因此,第三分色镜143使由聚光透镜146聚光后的红色波段光和绿色波段光向聚光透镜173反射,引导红色波段光和绿色波段光。
另外,当荧光轮101中的蓝色波段光的照射区域是透射区域时,从蓝色激光二极管71出射的蓝色波段光透射过荧光轮101,由聚光透镜115聚光后被引导到反射镜144。反射镜144配置在透射过或扩散透射过荧光轮101的蓝色波段光的光轴上。反射镜144使蓝色波段光反射并将其光轴引导到配置在背面面板13侧的聚光透镜147。第三分色镜143使由聚光透镜147聚光后的蓝色波段光透射过而将其向聚光透镜173引导。
光源侧光学系统170具备聚光透镜173、光通道175、聚光透镜178、光轴转换镜181、聚光透镜183、照射镜185、会聚透镜195。此外,会聚透镜195使从配置在会聚透镜195的背面面板13侧的显示元件51出射的图像光向投影光学系统220出射,因此也是投影光学系统220的一部分。
聚光透镜173配置在光通道175的第三分色镜143侧。聚光透镜173使由第三分色镜143引导的绿色波段光、蓝色波段光以及红色波段光聚光。由聚光透镜173聚光后的各色波段光照射到色轮装置200的色轮201。
色轮装置200具备色轮201和驱动该色轮201旋转的马达210。色轮装置200以色轮201上的照射面与从聚光透镜173出射的光束的光轴正交的方式配置在聚光透镜173与光通道175之间。
色轮201形成为圆板状,能由马达210驱动而旋转。色轮201在周向上排列设置有全色透射区域和蓝红透射区域。全色透射区域能使蓝色波段光、绿色波段光以及红色波段光透射过。另外,蓝红透射区域能使蓝色波段光和红色波段光透射过。入射到色轮201的蓝色波段光、绿色波段光以及红色波段光在透射过全色透射区域或蓝红透射区域而被调光后,向光通道175引导。入射到光通道175的光束在光通道175内成为强度分布均匀的光束。
在光通道175的背面面板13侧的光轴上配置有聚光透镜178。在聚光透镜178的进一步背面面板13侧配置有光轴转换镜181。从光通道175的出射口出射的光束由聚光透镜178聚光后,被光轴转换镜181反射到左侧面板15侧。
被光轴转换镜181反射的光束由聚光透镜183聚光后,通过照射镜185经由会聚透镜195以规定的角度照射到显示元件51。在作为DMD的显示元件51的下方前方侧设置有散热器190(也参照图4)。显示元件51由该散热器190冷却。
在图4和图5的俯视图中,在散热片191的板体中的投影装置10的内侧的一端部,形成有向斜后方弯曲的弯曲部191a。弯曲部191a弯曲为在从左侧面板15侧的外侧观看投影装置10的内部时几乎看不到内部的电路基板244等的程度。通过设置弯曲部191a,即使在投影装置10的左侧面板15侧,也能满足设想了电路基板244等的故障的安全对策标准。
通过光源侧光学系统170照射到显示元件51的图像形成面的光源光由显示元件51的图像形成面反射,作为投影光经由投影光学系统220投影到屏幕。在此,投影光学系统220包括会聚透镜195、以及设置在透镜镜筒230内的可动透镜群和固定透镜群。透镜镜筒230为可变焦点型透镜,形成为能进行变焦调节、聚焦调节。可动透镜群形成为能通过透镜马达45自动地移动或通过投影图像调整部15a手动地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投影装置10,当使荧光轮101和色轮201同步旋转并且在适当的定时从激发光照射装置70和红色光源装置120出射光时,绿色、蓝色以及红色的各波段光会经由导光光学系统140入射到聚光透镜173,并经由光源侧光学系统170入射到显示元件51。因此,显示元件51通过根据数据分时显示各色的光,从而能将彩色图像投影到屏幕。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10中设置的流路F1~F3。在图4所示的投影装置10的壳体内,如前所述形成有三个流路F1~F3。各流路F1~F3形成为在图4的俯视图中为大致平行的相同方向。
正面面板12侧的流路F1的空气主要从进气口310、321进入。在投影装置10内,从位于光出射部12a的下方的进气口321进入的流路F1的空气主要在透镜镜筒230的下表面侧流通,然后在光源装置60的壳体的荧光轮装置100、色轮装置200、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激发光照射装置70周边的下表面侧流通。经过色轮装置200的下表面而在红色光源装置120的下表面流通的空气穿过散热器600的热管610或底板630的周边去往激发光照射装置70侧。穿过红色光源装置120和荧光轮装置100的下表面而在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下表面流通的空气穿过散热器500的热管510或底板530的周边,经由第二排气风扇401从排气口330的正面面板12侧排出到外部。与第二排气风扇401接近地配置有在流路F1内配置的作为冷却对象物的热管510、底板530(第二冷却对象物)。
另外,在投影装置10内,从进气口310进入的流路F1的空气主要在光源装置60的壳体的上表面侧(上表面面板11侧)或前表面侧(正面面板12侧)流通,然后穿过热管510或底板530的周边,经由第二排气风扇401从排气口330的正面面板12侧排出到外部。因此,利用在流路F1中流通的空气,主要能冷却作为热源的荧光轮装置100、色轮装置200、包含红色光源装置120和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光源装置60的壳体的一部分、散热器600的底板630侧、以及散热器500的底板530侧。
中央侧的流路F2的空气主要从进气口322进入。在投影装置10内,从进气口322进入的流路F2的空气主要穿过配置在透镜镜筒230的下表面的散热器190的散热片191,然后在光源装置60的壳体的光源侧光学系统170侧的下表面流通。之后,流路F2的空气按顺序穿过散热器600的散热片620、电路基板244周边以及散热器500的散热片520,经由第一排气风扇402从排气口33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侧排出。因此,利用在流路F2中流通的空气,主要能冷却散热片191、620、520而冷却显示元件51、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激发光照射装置70,并且能冷却光源装置60的壳体的光源侧光学系统170侧的一部分、电路基板244。
背面面板13侧的流路F3的空气主要从进气口323进入。在投影装置10内,从进气口323的上侧的进气区域323a(参照图1)进入的流路F3的空气主要在由配置在光源装置60的后方的分隔部91、92和电路基板241、242形成的大致筒状的空间中流通。另外,从进气口323的下侧的进气区域323b(参照图1)进入的流路F3的空气主要在由分隔部91和电路基板241的下端侧、分隔部92、以及投影装置10的未图示的底面部形成的大致筒状的空间中流通。因此,流路F3的空气被分为由分隔部92划分的上段的流路和下段的流路而流通。在流路F3的上段侧流通的空气主要能冷却电路基板241、242。在流路F3的下段侧流通的空气主要能冷却电路基板243、电路基板241的下端侧的一部分。在流路F3中流动的空气在第二排气风扇403侧合流,经由第二排气风扇403从排气口330的背面面板13侧排出到外部。第二排气风扇403与配置在流路F3内的作为冷却对象物的电路基板241、243(第二冷却对象物)接近地配置。因此,利用在流路F3中流通的空气,主要能冷却电路基板241、242、243。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51、荧光轮装置100、红色发光二极管121以及蓝色激光二极管71按该顺序发热量变大。例如,作为从各热源产生的热能,例如,显示元件51为10[W],荧光轮101为15~20[W],包含红色发光二极管121的红色光源装置120为25[W],包含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激发光照射装置70为100[W]程度。从色轮201产生的热能也与荧光轮101同样为15~20[W]程度。因此,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发热量为比显示元件51、荧光轮装置100、色轮装置200的发热量大的中等程度的发热量。另外,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发热量为比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发热量大的发热量。
因此,在投影装置10的内部,作为与第二排气风扇401对应的流路F1的冷却对象物(第二冷却对象物),配置为:配置在作为冷却风的上游侧的进气口310、321侧的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比作为冷却风的下游侧的排气口330侧的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小。
另外,与第一排气风扇402对应的流路F2的冷却对象物(第一冷却对象物)按显示元件51的散热器190的散热片191、红色光源装置120的散热器600的散热片620、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散热器500的散热片520的顺序发热量变大。因此配置为,配置在作为冷却风的上游侧的进气口322侧的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比作为冷却风的下游侧的排气口330侧的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小。因此,在流路F1和流路F2中,能对串联地沿着流路配置的各冷却对象物施加温度比该冷却对象物的温度低的空气,能高效地进行冷却。
而且,与第二排气风扇403对应的流路F3的冷却对象物(第二冷却对象物)主要是沿着左右方向的流路配置的电路基板241、242、243,因此能效率良好地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排气风扇402对应的投影装置10的中央侧的流路F2中串联配置有多个作为主冷却对象物的散热片191、620、520。流路F2在投影装置10内位于中央侧,与流路F2相邻的流路F1、F3也以与流路F2大致平行地流通的方式形成,因此流路阻力比较小。另外,通过将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配置在与排气口330对应的大致整个面,能得到大的送风量,使得空气在整个投影装置10内流通。因此,能提高与作为主冷却风扇的第一排气风扇402对应的散热片191、620、520的冷却効果,其结果是,能降低作为热源的红色光源装置120、激发光照射装置70的温度上升。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流路F2的投影装置10的中央侧配置有散热片191、620、520,能将中央侧的第一排气风扇402作为主冷却风扇发挥功能,将配置在第一排气风扇402的侧方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作为副冷却风扇发挥功能。
另外,以与作为主冷却风扇的第一排气风扇402的两侧方的两个部位接近的方式并排设置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被控制为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由此,即使由各排气风扇401~403产生的噪音相叠加,作为各噪音的峰值的频率彼此也会错开,能防止特定的频率的噪音水平相互增强。能不降低整体的风量地实现静音化。另外,当这样将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控制为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时,既能实现静音化又能将发热量比较大的散热片520与第一排气风扇402接近地配置。因此能有效地冷却作为与散热片520连接的热源的激发光照射装置70。
散热片520(第一冷却对象物)与第一排气风扇402接近配置,因此当使作为主冷却风扇的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比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大时,噪音会变大。
相对于此,由于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与热管510、底板530(第二冷却对象物)的距离配置为比第一排气风扇402与散热片520(第一冷却对象物)的距离大,因此能使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的转速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另外,由于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3与电路基板241、243(第二冷却对象物)的距离也配置为比第一排气风扇402与散热片520(第一冷却对象物)的距离大,因此能使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这样,能通过增大副冷却风扇的转速来降低噪音。
此外,能根据投影模式进行在使第一排气风扇402(主冷却风扇)与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副冷却风扇)的转速相同和使这两者的转速不同这两种情形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
另外,根据在投影装置10内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的结果,有时会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增减来进行冷却从而抑制热源的温度上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也设定为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此外,通过使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增加,能使流路F1、F3中的负压增加,但是当与流路F2相比,流路F1、F3的流路阻力过低时,使冷却风穿过流路F2就会变得困难,因此,例如,可以适当设定网状金属板701、702的开口孔的孔眼的大小、配置的位置或个数来进行调整,使得各流路F1~F3的流路阻力之差不会过大。
另外,能适当设定第二排气风扇401和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的关系,以抑制配置在流路F1、F3中的冷却对象物的温度上升、噪音等。第二排气风扇401的转速能设定为与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相同或不同。或者,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可以设定得比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高,也可以设定得比第二排气风扇403的转速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构成:热管510或底板530或者电路基板241、243(第二冷却对象物)配置为,其离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距离比第一排气风扇402与散热片520(第一冷却对象物)之间的距离大,但也可以是散热片520(第一冷却对象物)配置为,其离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距离比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与热管510或底板530或者电路基板241、243(第二冷却对象物)之间的距离大。还可以是从各排气风扇401~403至各自对应的冷却对象物的距离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装置10为具备作为主冷却风扇的第一排气风扇402、以及以与第一排气风扇402的两侧方的两个部位接近的方式并排设置的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共计3个排气风扇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主冷却风扇和副冷却风扇分别设置1个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一个主冷却风扇配置多个副冷却风扇,或者主冷却风扇和副冷却风扇分别配置多个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壳体内具备作为主冷却风扇的第一排气风扇402、作为副冷却风扇的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以及通过第一排气风扇402来冷却的冷却对象物的投影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在壳体内具备作为热源的冷却对象物、多个排气风扇的其它电子装置。
以上,说明了如下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为电子装置的投影装置10具备:壳体;第一排气风扇,其与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第二排气风扇,其与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与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控制部38,其将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控制为比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大。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与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并设为通过牵引型冷却对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的构成,因此不是按每个热源需要局部冷却用的风扇,能使整体小型化。另外,通过使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能不降低整体的送风量,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引起的整体的驱动噪音实现静音化,并对第一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由此,能构成既实现静音化又进行冷却对象物的冷却的电子装置、投影装置10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另外,第一排气风扇和第二排气风扇是与壳体的第一侧面平行地并排设置以向壳体的第一侧面侧吹送空气的轴流风扇的构成的电子装置能使风量大的冷却风在大致相同方向上流通。
另外,与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接近配置的第二冷却对象物被配置为其离第二排气风扇的距离比第一排气风扇和与第一排气风扇接近配置的第一冷却对象物之间的距离大的电子装置既能使排气风扇401~403的驱动引起的噪音实现静音化,又能有效地对作为主冷却对象物的第一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
另外,第二排气风扇设置在第一排气风扇的两侧方的电子装置能使在壳体内流通的冷却风的风量增加。
第一排气风扇402和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为大致相同形状并且为大致相同尺寸。另外,说明了如下构成:壳体在第一侧面具有排气口330,在与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具有进气口320,在进气口320与第一排气风扇402之间具有与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串联配置的多个第一冷却对象物,多个第一冷却对象物中的进气口320侧的第一冷却对象物(例如散热片191)的发热量比排气口330侧的第一冷却对象物(例如散热片520)的发热量小。因此,能对各第一冷却对象物施加低温的空气,能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大致相同形状并且大致相同尺寸的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中,是在第一排气风扇402的两侧方设置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构成。而且,通过使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比第一排气风扇402的转速大,能不降低整体的送风量,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引起的整体的驱动噪音实现静音化,并对第一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但是,不限于该构成。
例如,也可以是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面积大致相同,并且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的厚度比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厚度薄的构成。通过设为这种构成,与第一排气风扇402的厚度和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增大第一排气风扇402与作为第一冷却对象物的散热片520的距离。由此,即使在使第一排气风扇402与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也能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引起的整体的驱动噪音实现静音化,并效率良好地对第一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
或者,也可以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厚度大致相同,并且使第一排气风扇402的面积比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面积小。在该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一排气风扇402和第二排气风扇401、403的转速,能使整体的驱动噪音实现静音化,并效率良好地对第一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无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通过其它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内,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
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
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是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平行地并排设置以向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侧吹送空气的轴流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第二排气风扇设置在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两侧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控制部将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控制为比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接近配置的上述第二冷却对象物被配置为,其离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距离比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和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接近配置的上述第一冷却对象物之间的距离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为大致相同形状并且为大致相同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厚度比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厚度薄,或者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面积比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面积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
上述壳体
在上述第一侧面具有排气口,
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具有进气口,
在上述进气口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之间具有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串联配置的多个上述第一冷却对象物,
多个上述第一冷却对象物中的上述进气口侧的上述第一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比上述排气口侧的上述第一冷却对象物的发热量小。
9.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
光源装置;
显示元件,其利用从上述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源光生成图像光;
投影光学系统,其将从上述显示元件出射的上述图像光投影到屏幕;
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
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光源装置和上述显示元件,并且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10.一种电子装置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装置包含:
壳体;
第一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一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二排气风扇,其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侧面接近地配置,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并排设置,用于排出上述壳体内的空气;
第二进气口,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形成在与上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第一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一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
第二冷却对象物,其与上述第二排气风扇对应地配置;以及
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第一排气风扇的转速和上述第二排气风扇的转速。
CN202010213114.XA 2019-03-25 2020-03-24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7364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6487 2019-03-25
JP2019-056487 2019-03-25
JP2019100941A JP6990357B2 (ja) 2019-03-25 2019-05-30 電子装置、投影装置及び冷却制御方法
JP2019-100941 2019-05-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6413A true CN111736413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43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3114.XA Pending CN111736413A (zh) 2019-03-25 2020-03-24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90357B2 (zh)
CN (1) CN11173641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7771B (zh) * 2021-10-15 2023-07-11 峰米(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
CN115373200B (zh) * 2022-08-24 2023-07-07 峰米(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2340A (ja) * 1999-02-19 2000-09-08 Fujitsu General Ltd Pdp装置
US20020163626A1 (en) * 1998-07-16 2002-11-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007093880A (ja) * 2005-09-28 2007-04-12 Casio Comput Co Ltd 投影装置、投影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1689263U (zh) * 2010-03-08 2010-12-29 四川维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便携式lcos投影机
CN207216248U (zh) * 2017-05-11 2018-04-10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2554B2 (ja) 2004-09-29 2011-08-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3062086B (zh) 2011-10-20 2016-01-2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3626A1 (en) * 1998-07-16 2002-11-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000242340A (ja) * 1999-02-19 2000-09-08 Fujitsu General Ltd Pdp装置
JP2007093880A (ja) * 2005-09-28 2007-04-12 Casio Comput Co Ltd 投影装置、投影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1689263U (zh) * 2010-03-08 2010-12-29 四川维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便携式lcos投影机
CN207216248U (zh) * 2017-05-11 2018-04-10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0357B2 (ja) 2022-01-12
JP2020160420A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1881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JP6202346B2 (ja) 放熱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US915818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projector,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JP4046119B2 (ja) 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CN107526242B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装置
CN109100909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装置
JP6070975B2 (ja)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580431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3190591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7049574B2 (ja)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2015185551A (ja)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11736413A (zh)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JP6425058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5979199B2 (ja) 発光装置及び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18132618A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US11982929B2 (en) Electronic unit including a fan, projector including a fan, and cooling control method for the electronic unit including the fan
JP2012203350A (ja) 冷却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8045111A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5812136B2 (ja) 照明光学系、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12602017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JP6669192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6332678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469282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48199A (ja)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電気機器
JP7121916B2 (ja) 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