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4731B -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4731B
CN111734731B CN201910227873.9A CN201910227873A CN111734731B CN 111734731 B CN111734731 B CN 111734731B CN 201910227873 A CN201910227873 A CN 201910227873A CN 111734731 B CN111734731 B CN 111734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inkage
housing
sl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78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4731A (zh
Inventor
许有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278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4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4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连接有两个壳座,使搭配的挠性显示器随着相对翻转成折叠状或非折叠状,各壳座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两个壳体,转轴模块包括基座及两个滑移机构,各滑移机构的两个传动件一端部分别枢接基座各端的两个枢接部,再通过各自的一个连动件相对端和各滑动件分别连接一个壳体,将导引结构设在两两壳体之间侧边和端边,通过各中间传动件在各连动件和各滑动件之间的传动作用,以及各壳体之间的相互导引,让各壳座能够稳定伸缩,并利用位移路径补偿挠性显示器在弯折后长度变化,使弯折部位具有小曲率。

Description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轴,尤其涉及折叠式电子装置的转轴模块。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曾经申请了题为“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的发明专利申请案(申请案号为中国台湾TW107113396/CN201810371007.2,以下称为前案1),其中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支撑件、一对开式转轴、第二支撑件、多轴式转轴以及第三支撑件,供搭配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如此在整体折叠呈S字状后,该对开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闭合,并会在该对开式转轴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该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状的区域部位,但在该多轴式转轴方面,受限于四个轴之间彼此需要保留足够距离,以供安装其他零组件(例如连动件、摩擦片、连动板以及止挡片等),所以在整体折叠后,该多轴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之间就会形成间距,当该可挠性显示器需要配置在这三个支撑件、该对开式转轴以及该多轴式转轴的同一侧时,前述间距就会影响整体厚度。
因此,为了降低整体厚度,本申请人后续再申请题为“挠性结构及具有挠性结构的组合”(申请案号为中国台湾TW107116376/CN201810487468.6,后续称为前案2),以改进上述前案1的多轴式转轴的缺点,并缩减该可挠性显示器外露的弯曲部位的曲率,其中前案2的“挠性结构”包括有按序相邻且彼此相互交错的多个第一转动件、多个连接件及多个第二转动件;而前案2的“具有挠性结构的组合”则是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挠性结构、多个支杆以及两个支撑框架,并将可挠性屏幕的相对两部区域分别结合于该两个支撑框架,且将该可挠性屏幕的中间区域倚靠多个支杆上方,即可配合该两个支撑框架相对翻转,让该可挠性屏幕展开或弯折,使整体能够弯曲至折叠状以缩减整体厚度。
以下,本申请人想再进一步优化上述前案1、2的结构,试图减少这两个前案所采用的组成构件的数量,又不想增加折叠后的整体厚度,也就是提供一种有别于这两个前案技术的结构,除了使前案1的两个支撑件/前案2的两个支撑框架能够相互叠合之外,还使该可挠性显示器/该可挠性屏幕在折叠后所外露的曲率不易扩大,于是产生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模块,通过在整体折叠过程中,经由两个连动件、滑动件以及中间传动件的连接关系及结构特征,再搭配两个壳体之间分别在端边和侧边所形成壳体导引结构,以便能够有效薄型化“可补偿折叠路径机构”的整体并简化其使用零件,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在整体弯折及展平时维持传动的稳定性;另外在整体弯折时使该挠性显示器的外露弯曲状中间部位具有小曲率,而在整体展平时又能对该挠性显示器的展平状中间部位形成稳定的支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实现,其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壳座和一个第二壳座,该转轴模块与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使该挠性显示器随着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相对翻转成折叠状或是非折叠状;其中第一壳座包含第一壳体及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第二壳体;该转轴模块包括:基座,其一端间隔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以及第一滑移机构,其包含:第一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该第一壳体;第二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在该第二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枢接节点,让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连动件和该第一壳体之间,该另一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第一滑动件,其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滑动件的另一端部为连接部以伸入并连接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一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让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二壳体被该第一滑动件带动以与该第一壳体形成相对滑动;由此使其中一个壳座的两个壳体相互滑动,并在该壳座内搭配第一滑移机构,达到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还能有效薄型化该壳座及其内部滑移机构的整体并简化其使用零件。
实施时,该第二壳座包含第三壳体及可相对于该第三壳体滑动的第四壳体,分别与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转轴模块的两端;该基座的相对端更间隔设有第三枢接部及第四枢接部,分别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对称设置于该基座的相对两端;该转轴模块更包括第二滑移机构,其包含:第三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三枢接部,该第三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该第三壳体,该第三连动件与该第一连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第四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在该第四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枢接节点,让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连动件和该第三壳体之间,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该第四连动件与该第二连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第二滑动件,其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壳体,该第二滑动件的另一端部为连接部以伸入并连接于该第四壳体内,该第二滑动件的相对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以及第二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第三壳体,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滑动件的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四连动件的第一作动区互动,让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四壳体被该第二滑动件带动以与该第三壳体形成相对滑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与该第一中间传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如此使该第二滑移机构与该第一滑移机构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对称设置于该基座的相对两端;由此使各该壳座均通过成对壳体相互滑动,再各自内部搭配滑移机构,达到平均分担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还能有效薄型化整体并简化其使用零件。
实施时,该第二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连动杆及第一连动板,该第一连动杆的一端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该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第一枢接节点,该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第一凸轴,该第一凸轴与该第一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一连动板枢接该第一连动杆的一侧还突出第一侧翼片,使该第一侧翼片平行于该第一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一长形导沟,该第一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壳体之间;由此使该第一滑移机构能够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进行稳定动作。
实施时,该第四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第二连动杆及第二连动板,该第二连动杆的一端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第二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第二枢接节点,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第二凸轴,该第二凸轴与该第二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二连动板枢接该第二连动杆的一侧还突出第二侧翼片,使该第二侧翼片平行于该第二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二长形导沟,该第二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三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三壳体之间;由此将第二滑移机构也能够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进行稳定动作,使这两个滑移机构均能够促进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
实施时,该第一作动区是轴向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一连动板的板面,该第三作动区是由该第一中间传动件一端部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轴向导孔中;该第一滑动件的一侧至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第三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是由该第三侧翼片片面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凸柱,该第四作动区是长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另一端部,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二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长导孔中;由此使该第一滑移机构的第二连动件、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能够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相互牵引。
实施时,该第一作动区是轴向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二连动板的板面,该第三作动区是由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一端部垂直延伸出的第三凸柱,该第三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四连动件的轴向导孔中;该第二滑动件的一侧至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第四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是由该第四侧翼片片面垂直延伸出的第四凸柱,该第四作动区是长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另一端部,该第二滑动件的第四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长导孔中;由此将该第二滑移机构的第四连动件、第二滑动件以及第二中间传动件也能够在另一个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相互牵引,使这两个滑移机构均能够促进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
实施时,该第一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凹槽并从其槽内壁面还垂直延伸出槽内凸柱,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还设有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该第一壳体的槽内凸柱,该第一滑动件还包含有弹力件,该弹力件的一端触及该至少一个容置凹槽的壁面,该弹力件的另一端触及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端部;由此降低来自各零组件之间的间隙所造成的影响,使该第一滑移机构的第二连动件、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的动作确实移动到位。
实施时,该第三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凹槽并从其槽内壁面还垂直延伸出槽内凸柱,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还设有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该第三壳体的槽内凸柱,该第二滑动件还包含有弹力件,该弹力件的一端触及该至少一个容置凹槽的壁面,该弹力件的另一端触及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端部;由此降低来自各零组件之间的间隙所造成的影响,使该第二滑移机构的第四连动件、第二滑动件以及第二中间传动件的动作确实移动到位,让这两个滑移机构均能够促进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
实施时,在该第一壳体至该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出侧边导杆,对应于该第二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限位柱,供该侧边导杆通过该至少一个凹口以及该至少一个限位柱与壳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该第一滑动件与该侧边导杆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限位槽和挡块,该挡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由此在该薄型化壳座的两个壳体之间形成侧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稳定位移动作,并通过该侧边导引结构界定补偿路径的位移范围。
实施时,在该第三壳体至该第四壳体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侧边导杆,对应于该第四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限位柱,供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通过该至少一个凹口后,再通过该至少一个限位柱与壳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该第二滑动件与该侧边导杆的相对面设有限位槽和挡块,该挡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由此在该另一薄型化壳座的两个壳体之间形成侧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稳定位移动作,并通过该侧边导引结构界定补偿路径的位移范围,促进这两个滑移机构搭配各自壳座以达到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
实施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一阶级部和第二阶级部,该第一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该第二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多个长凸肋与该多个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由此将该薄型化壳座的两个壳体的对接端边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增加动作的稳定性。
实施时,该第三壳体与该第四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三阶级部和第四阶级部,该第三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该第四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多个长凸肋与该多个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由此将另一个薄型化壳座的两个壳体的对接端边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增加动作的稳定性,促进这两个滑移机构搭配各自壳座以达到补偿折叠路径差的效果。
实施时,该两个壳座之间进一步设有延伸基座及容置于该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枢纽器,经由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和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至少一个枢纽器,使该至少一个枢纽器轴接该基座,该基座的还具有轴向延伸部,以局部遮蔽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以及遮蔽这两者之间的缝隙;由此兼具支撑及美观的功效。
实施时,该延伸基座包含有座体及覆盖该座体的盖板,该延伸基座4的座体内凹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以供容纳该至少一个枢纽器;该延伸基座座体的一轴向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孔、第二限位槽和第二孔,对应于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一对应孔,对应于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块和第二对应孔,该第一孔和该第二孔均容置有一个弹簧及与该弹簧互动的一个滚珠,该两个滚珠分别定位于该第一对应孔和该第二对应孔,该第一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限位槽中,该第二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限位槽中;由此限制该二壳座的相对翻转范围,并可辅助支撑整体以维持定位在展平状或折叠状的姿态。
为便于对本发明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详述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轴模块连接有二壳座及延伸基座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中将该挠性显示器拆离并以虚拟线表示以便于示意)。
图2是将图1的转轴模块连同延伸基座拆离该二壳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进一步为图2的转轴模块与延伸基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壳座之端边导引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展平状态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中将各该壳座的板体以虚拟线表示以便于示意)。
图6为图1的本发明组合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之A至A′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8为图1的本发明组合后在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中将各该壳座的板体以虚拟线表示以便于示意)。
图10为图6的本发明在弯折之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图7的本发明在弯折之后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转轴模块1 第一壳体11
凸柱111 容置凹槽112
侧边导杆113 挡块114
第一阶级部115 长凸肋116
第二壳体12 凹口121
限位柱122 间隙123
第二阶级部124 长凸条125
第三壳体13 凸柱131
容置凹槽132 侧边导杆133
挡块134 第三阶级部135
长凸肋136 第四壳体14
凹口141 限位柱142
间隙143 第四阶级部144
长凸条145 基座2
第一枢接部21 第二枢接部22
第三枢接部23 第四枢接部24
第一滑移机构3 第二滑移机构3′
第一连动件31 第三连动件31′
第一长形导沟311 第二长形导沟311'
第一凸块312 第一对应孔316
第二凸块317 第二对应孔318
第二连动件32 第四连动件32′
第一作动区321
第一枢接节点322 第二枢接节点322'
第一连动杆323 第二连动杆323'
第一连动板324 第二连动板324'
第一侧翼片325 第二侧翼片325'
第一凸轴326 第二凸轴326'
径向导孔327
第一滑动件33 第二滑动件33′
连接部331 第二作动区332
第三侧翼片333 第四侧翼片333'
定位凹槽334
弹力件335 限位槽336
第一中间传动件34 第二中间传动件34′支点341
板体342 第三作动区343
第四作动区344 延伸基座4
第一限位槽41 第二限位槽42
第一孔43 第二孔44
弹簧45 滚珠46
盖板47 安装槽48
通道49 枢纽器5
第一轴51 第二轴52
第一齿轮531 第二齿轮532
中间齿轮533 扭力单元54
连接单元55、56 挠性显示器F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转轴模块1的优选实施例,该转轴模块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壳座和一个第二壳座,在该转轴模块1与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一个挠性显示器F,使该挠性显示器F能够随着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相对翻转成折叠状或非折叠状;该转轴模块1包括有一个基座2及一个第一滑移机构3与一个第二滑移机构3′,该第一滑移机构3连接该第一壳座,该第二滑移机构3′连接该第二壳座,该第一滑移机构3与该第二滑移机构3′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对称设置于该基座2的相对两端,该两个壳座之间进一步设有一个延伸基座4及容置于该延伸基座4内的至少一个枢纽器5,经由该第一滑移机构3的一个端部(该第一连动件31的一个端部)以及该第二滑移机构3′的一个端部(第三连动件31′的一个端部)分别枢接该至少一个枢纽器5,使该至少一个枢纽器5能够分别轴接该基座2(其第一枢接部21和第三枢接部23)。
如图2、图5和图7、图9和图11所示,在该两个壳座中,第一壳座包含有第一壳体11及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11滑动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座包含有第三壳体13及可相对于该第三壳体13滑动的第四壳体14,分别与该第一壳体11和该第二壳体12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转轴模块1的两端,通过将该两个壳座均以两个壳体相互接合而成,产生伸缩位移的动作以配合该挠性显示器F在弯折过程中的长度补偿作用,所以稳定补偿位移时的动作就是考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本发明在该第一壳体11至该第二壳体12的方向以及该第三壳体13至该第四壳体14的方向分别延伸出至少一侧边导杆113、133,对应于该第二壳体12处以及对应于该第四壳体14处则均设有至少一个凹口121、141和至少一个限位柱122、142,供各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113、133分别通过各自的至少一个凹口121、141后,再分别通过各自的至少一个限位柱122、142与各壳体内侧壁之间的间隙123、143,使各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113、133能够被夹持限位,由此在该二壳座中分别形成侧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稳定动作,各该滑动件33、33′与各该侧边导杆113、133的相对面均设有限位槽336和挡块114、134,各该挡块114、134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各自的限位槽336中,以界定补偿折叠路径差的长度范围。
另一方面,可对照参见图4,本发明还在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一阶级部115和第二阶级部124,该第三壳体13与该第四壳体14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三阶级部135和第四阶级部144,该第一阶级部115和该第三阶级部135均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116、136,该第二阶级部124和该第四阶级部144均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125、145,这些长凸肋116、136与这些长凸条125、145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由此将各该壳座的两个壳体的对接端边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路径差时用以增加动作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该基座2的一轴向侧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一枢接部21和第二枢接部22,该基座2的该轴向侧的相对端更间隔设有第三枢接部23及第四枢接部24,分别与该第一枢接部21及该第二枢接部22对称设置于该基座2的该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其中的该第一、第三枢接部21、23分别作为该转轴模块1的主要旋转中心点,而该第二、第四枢接部22、24则分别偏心设置于该二主要旋转中心点的周围;该延伸基座4包含有座体及覆盖该座体的盖板47,使彼此中间形成通道49以供至少一个电讯线路通过,让该两个壳座内的电路模块能够电性连接,该延伸基座4的座体内凹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48,以供容纳该至少一个枢纽器5;除了所述延伸基座4之外,还使各该壳体和该基座2均包含有座体和覆盖于该座体的盖板,以便于制造及组装,而各盖板分别用于支撑该挠性显示器,其中该基座2的盖板还具有轴向延伸部,以局部遮蔽该第一连动件31的该端部、该第三连动件31′的该端部以及遮蔽这两者之间的缝隙,并使该基座2、该延伸基座4和该第一、第三连动件31、31′的该端部在同一侧形成完整的外型轮廓,用以支撑该处的挠性显示器部位且供其伏贴,又能提升整体美观。
再如图3所示,该延伸基座4座体的轴向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41、第一孔43、第二限位槽42和第二孔44,对应于该第一连动件31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块315和第一对应孔316,对应于该第三连动件31′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块317和第二对应孔318,该第一孔43和该第二孔44均容置有一个弹簧45及与该弹簧45互动的一个滚珠46,该两个滚珠46分别定位于该第一对应孔316和该第二对应孔318,让该第一连动件31的该端部以及该第三连动件31′的该端部分别与该延伸基座4的该轴向侧形成相对转动期间,该两个滚珠46分别通过各自弹簧45的弹性作用力以分别滚动接触各自对应的该第一连动件31端部的轴向侧壁面以及该第三连动件31′端部的轴向侧壁面,直至各该滚珠46分别进入该第一对应孔316和该第二对应孔318以各自形成定位作用,支撑整体以维持定位在展平状或折叠状的姿态,该第一凸块315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限位槽41中,使该第一连动件31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该第一限位槽41的相对两槽壁面之间,该第二凸块317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限位槽42中,使该第三连动件31′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该第二限位槽413的相对两槽壁面之间。
上述中,请再参见图3所示,该至少一个枢纽器5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轴51、第二轴52、第一齿轮531、第二齿轮532、至少一个中间齿轮533、多个扭力单元54、多个连接单元55、56,该第一齿轮531同轴结合于该第一轴51,该第二齿轮532同轴结合于该第二轴52,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533位于该第一齿轮531及第二齿轮532之间,形成啮合同动,该第一轴51、第二轴52和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533的旋转轴心线形成平行,且该第一轴51、第二轴52和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533分别穿设多个扭力单元54及多个连接单元55、56,利于组合稳定,进而提供同步转动及产生扭力的功效,该至少一个枢纽器5通过其中的连接单元56锁固于该至少一个安装槽43中,而该第一轴51和第二轴52分别通过该第一限位槽41和第二限位槽42,以各自轴接并穿过该第一连动件31的该端部轴孔和该第三连动件31′的该端部轴孔,再分别轴接至该基座2的第一枢接部21和第三枢接部23,除此之外,各该连动件的一端部也能与各自的轴结合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分别枢接该基座2的各该枢接部。
请参见图3、图5和图9所示,该第一滑移机构3包含有第一连动件31、第二连动件32、第一滑动件33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34;其中,该第一连动件31的一个端部是以该第一轴51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21,该第一连动件31的另一端部连接并固定在该第一壳体11的一个侧内壁;该第二连动件32的一个端部是以一体成型的轴来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22,在该第二连动件32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枢接节点322,以利于在有限空间中运动,让该第二连动件32的另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连动件31和该第一壳体11之间,该第二连动件32的另一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321;该第一滑动件33的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壳体11内,该第一滑动件33的另一个端部为连接部331以伸入该第二壳体12内并连接于其板体,该第一滑动件33的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332;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包含有板体342及作为该板体342转动中心的支柱341,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是以该支柱341枢接并定位于该第一壳体11的该侧内壁,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是在其板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343和第四作动区344,该第四作动区344与该第二作动区332互动,该第三作动区343与该第一作动区321互动,让该第二连动件32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33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二壳体12被该第一滑动件33带动以与该第一壳体11形成相对滑动。
该第二滑移机构3′包含有第三连动件31′、第四连动件32′、第二滑动件33′以及第二中间传动件34′;其中,该第三连动件31′的一个端部是以该第二轴52枢接该第三枢接部23,该第三连动件31′的另一端部连接并固定在该第三壳体13的一个侧内壁,该第三连动件31′与该第一连动件31为相对应的结构,对称设置在该基座2的相对两端;该第四连动件32′的一个端部是以一体成型的轴来枢接该第四枢接部24,在该第四连动件32′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枢接节点322',以利于在有限空间中运动,让该第四连动件32′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连动件31′和该第三壳体13之间,该第四连动件32′的另一个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321,该第四连动件32′与该第二连动件32为相对应的结构,也对称设置在该基座2的相对两端;该第二滑动件33′的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壳体13,该第二滑动件33′的的另一端部为连接部331以伸入该第四壳体14内并连接于其板体,该第二滑动件33′的相对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322,该第二滑动件33′与该第一滑动件33为相对应的结构,也对称设置在该基座2的相对两端并与该基座2保持间距;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包含有板体342及作为该板体342转动中心的支点341,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是以该支柱341枢接并定位于该第三壳体13的该侧内壁,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是在其板体34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343和第四作动区344,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该第四作动区344与该第二滑动件33′的第二作动区332互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该第三作动区343与该第四连动件32′的第一作动区321互动,让该第四连动件32′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33′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四壳体14被该第二滑动件33′带动以与该第三壳体13形成相对滑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与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为相对应的结构,也对称设置在该基座2的相对两端并与该基座2保持间距。
为了增加本发明的滑移机构能够在薄型化壳体内的有限空间中进行稳定动作,该第二连动件32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连动杆323及第一连动板324,该第四连动件32′进一步包含有第二连动杆323'及第二连动板324',该第一连动杆323的一端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22,该第二连动杆323'的一端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24,该第一连动杆323和该第二连动杆323'的另一端部分别枢接于各自第一连动板324和第二连动板324'的一侧以分别形成各自的第一枢接节点322和第二枢接节点322',该第一连动杆323和该第二连动杆323'的另一端部还分别突出有第一凸轴326和第二凸轴326',该第一凸轴326与第一枢接节点322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二凸轴326'与第二枢接节点322'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一连动板324和第二连动板324'分别沿着该第一壳体11和该第三壳体13形成相对移动,又在该第一连动板324和第二连动板323'的一侧还分别突出有第一侧翼片325和第二侧翼片325',并使各该第一侧翼片325和第二侧翼片325'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凸轴326和第二凸轴326',且该第一侧翼片325和该第一凸轴326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一长形导沟311,该第二侧翼片325'和该第二凸轴326'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二长形导沟311',通过该第一凸轴326和第二凸轴326'与各自的第一侧翼片325和第二侧翼片325'一起在该第一长形导沟311和第二长形导沟311'中滑移,有助增加稳定性并分担负荷,其中第一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一连动件31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壳体11之间,其中第二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三连动件31′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三壳体13之间,通过将各该连动件搭配各该壳体共同形成该第一长形导沟311和第二长形导沟311',以在减少零组件厚度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结构强度。
各该第一作动区321均是轴向导孔,分别形成在该第一连动板324和第二连动板324'的板面,各该第三作动区343分别是由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和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一个端部各自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的第一凸柱和该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第三凸柱均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限位在该第二连动件32的轴向导孔中以及该第四连动件32′的轴向导孔中;该第一滑动件33和第二滑动件33′的一侧分别往各自的第一中间传动件34和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三侧翼片333和第四侧翼片333',各该第二作动区332分别是由各该第一滑动件33的第三侧翼片333片面和该第二滑动件33'的第四侧翼片333'片面分别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凸柱和第四凸柱,各该第四作动区344均是长导孔,分别形成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和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另一个端部,该第一滑动件33的第二凸柱和该第二滑动件33′的第四凸柱分别以可移动的方式各自限位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34和第二中间传动件34′的长导孔中。
为了限制该第二连动件32和该第四连动件32′的滑动位移范围,本发明在该第一壳体11和该第三壳体13还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凹槽112、132,在该第二连动件32的另一个端部(为第一连动板)以及该第四连动件32′的另一个端部(为第二连动板)还分别设有一个径向导孔327,并在该第一壳体11的壁面和该第三壳体13的壁面还各自垂直延伸出一个槽内凸柱111、131,该第一壳体11的槽内凸柱111以及该第三壳体13的槽内凸柱131均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限位在该第二连动件32的径向导孔327中以及在该第四连动件32′的径向导孔327中;再者,由于在该第一滑动件33和第二滑动件33′分别是衔接该第一壳座和第二壳座的两个壳体,也是影响补偿路径作用中零组件之一,需要在运作过程中确实滑移到位,因此,为了降低各零组件之间因间隙所造成的松动或是不确实滑移到位等情形,该第一滑动件33和第二滑动件33′还分别包含有弹力件335,各该弹力件335的一端分别触及各该至少一个容置凹槽112、132的壁面,各该弹力件335的另一端分别触及该第一滑动件33和第二滑动件33′的该端部的定位凹槽334中,以防轻易松脱,降低间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上,本发明的优点是经由各该滑移机构的两个连动件搭配中间传动件和滑动件,以形成凸轮连杆模块,进一步可简化使用零件以降低生产成本,再搭配各壳座的两个壳体间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和侧边导引结构,还能协同稳定补偿路径差的效果,除了能分担负荷之外,亦有助于缩减体积并降低厚度,并可有效薄型化补偿路径机构的整体,使在整体弯折时,能让该挠性显示器之中间部位在外露时具有小尺寸的弯曲曲率,而在整体展平时,又能对挠性显示器之展平状中间部位形成稳定之支撑。
本发明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示出了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构造特征,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任何易想到的变化或修改都是可能的且都被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壳座和一个第二壳座,该转轴模块与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使该挠性显示器随着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相对翻转成折叠状或是非折叠状,其中该第一壳座包含第一壳体及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第二壳体,该转轴模块包括:
基座,其一端间隔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以及
第一滑移机构,其包含:
第一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一枢接部,该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该第一壳体;
第二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在该第二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枢接节点,让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连动件和该第一壳体之间,该另一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
第一滑动件,其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滑动件的另一端部为连接部以伸入并连接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一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及
第一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让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二壳体被该第一滑动件带动以与该第一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第二壳座包含第三壳体及可相对于该第三壳体滑动的第四壳体,分别与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转轴模块的两端;该基座的相对端更间隔设有第三枢接部及第四枢接部,分别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对称设置于该基座的相对两端;该转轴模块还包括第二滑移机构,其包含:
第三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三枢接部,该第三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该第三壳体,该第三连动件与该第一连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
第四连动件,其一端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在该第四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枢接节点,让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连动件和该第三壳体之间,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端部还具有第一作动区,该第四连动件与该第二连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
第二滑动件,其一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三壳体,该第二滑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为连接部以伸入并连接于该第四壳体内,该第二滑动件的相对两端部之间还具有第二作动区,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以及
第二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第三壳体,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滑动件的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四连动件的第一作动区互动,使得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该第四壳体被该第二滑动件带动以与该第三壳体形成相对滑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与该第一中间传动件为相对应的结构;如此使该第二滑移机构与该第一滑移机构形成相对应的结构,并对称设置于该基座的相对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二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连动杆及第一连动板,该第一连动杆的一端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该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第一枢接节点,该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第一凸轴,该第一凸轴与该第一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一连动板枢接该第一连动杆的一侧还突出第一侧翼片,使该第一侧翼片平行于该第一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一长形导沟,该第一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一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四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第二连动杆及第二连动板,该第二连动杆的一端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第二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第二枢接节点,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第二凸轴,该第二凸轴与该第二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第二连动板枢接该第二连动杆的一侧还突出第二侧翼片,使该第二侧翼片平行于该第二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第二长形导沟,该第二长形导沟形成在该第三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第三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一作动区是轴向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一连动板的板面,该第三作动区是由该第一中间传动件一个端部垂直延伸出的第一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轴向导孔中;该第一滑动件的一侧至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第三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是由该第三侧翼片片面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凸柱,该第四作动区是长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另一个端部,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二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长导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一作动区是轴向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二连动板的板面,该第三作动区是由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一端部垂直延伸出的第三凸柱,该第三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四连动件的轴向导孔中;该第二滑动件的一侧至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第四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是由该第四侧翼片片面垂直延伸出的第四凸柱,该第四作动区是长导孔以形成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另一端部,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第四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长导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一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凹槽并从其槽内壁面还垂直延伸出一个槽内凸柱,该第二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还设有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该第一壳体的槽内凸柱,该第一滑动件还包含有弹力件,该弹力件的一端触及该至少一个容置凹槽的壁面,该弹力件的另一端触及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三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凹槽并从其槽内壁面还垂直延伸出一个槽内凸柱,该第四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还设有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该第三壳体的槽内凸柱,该第二滑动件还包含有弹力件,该弹力件的一端触及该至少一个容置凹槽的壁面,该弹力件的另一端触及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在该第一壳体至该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出侧边导杆,对应于该第二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限位柱,供该侧边导杆通过该至少一个凹口以及该至少一个限位柱与壳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该第一滑动件与该侧边导杆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限位槽和挡块,该挡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在该第三壳体至该第四壳体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侧边导杆,对应于该第四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限位柱,供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通过该至少一个凹口后,再通过该至少一个限位柱与壳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该第二滑动件与该侧边导杆的相对面设有限位槽和挡块,该挡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一阶级部和第二阶级部,该第一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该第二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多个长凸肋与该多个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第三壳体与该第四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第三阶级部和第四阶级部,该第三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该第四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多个长凸肋与该多个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两个壳座之间进一步设有延伸基座及容置于该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枢纽器,经由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和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至少一个枢纽器,使该至少一个枢纽器轴接该基座,该基座还具有轴向延伸部,以局部遮蔽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以及遮蔽这两者之间的缝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其中,该延伸基座包含有座体及覆盖该座体的盖板,该延伸基座的座体内凹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以供容纳该至少一个枢纽器;该延伸基座座体的一个轴向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孔、第二限位槽和第二孔,对应于该第一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一对应孔,对应于该第三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块和第二对应孔,该第一孔和该第二孔均容置有一个弹簧及与该弹簧互动的一个滚珠,该两个滚珠分别定位于该第一对应孔和该第二对应孔,该第一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限位槽中,该第二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限位槽中。
CN201910227873.9A 2019-03-25 2019-03-25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Active CN111734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873.9A CN11173473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873.9A CN11173473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4731A CN111734731A (zh) 2020-10-02
CN111734731B true CN111734731B (zh) 2021-08-24

Family

ID=7264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873.9A Active CN111734731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47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814B (zh) * 2018-02-28 2020-05-26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I687795B (zh) * 2018-09-27 2020-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CN110594279B (zh) * 2019-08-26 2024-04-3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距装置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0671423B (zh) * 2019-11-06 2024-05-17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三段式折叠铰链及其移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4731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7750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I710309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五)
US11455017B2 (en) Hinge for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CN107135288B (zh)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US20200371553A1 (en) Folding Length Difference Compensatory Mechanism For The Multi-Foldable Type Device
EP3627803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3637741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3624430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3627802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2012506A2 (en) Slide hinge module and slide type equipment utilizing the same
US20240040725A1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infolding flexible screen
EP4134780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28462B (zh) 转动机构、折叠机构及通讯设备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KR20070110274A (ko) 접이식 전기 기기
CN114170909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734731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1984060B (zh)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KR102298726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폴더블 힌지모듈
CN111894970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US11885164B2 (en) Coupling devic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9838022U (zh) 一种家具合页结构
CN116320116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