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4060B -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 Google Patents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4060B
CN111984060B CN201910427455.4A CN201910427455A CN111984060B CN 111984060 B CN111984060 B CN 111984060B CN 201910427455 A CN201910427455 A CN 201910427455A CN 111984060 B CN111984060 B CN 111984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inkage
sliding
hous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74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4060A (zh
Inventor
许有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74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4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4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4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4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通过二个转轴模块连接三个壳座,使搭配的挠性显示器随着相对翻转成折叠或不折叠状,各壳座包含相对滑动的两个壳体,各转轴模块包括基座及二个滑移单元,各滑移单元的主、副两个连动件一个端部分别枢接各基座各端的两主枢接部,各主连动件相对端和各滑动件分别连接一个壳体,将导引结构设在其中两壳座的两两壳体间的侧边和端边,和/或将可弧形摆动的支撑板体设在其中两壳座的壳体上,各中间传动件在各副连动件和各滑动件之间传动与牵引,各壳体之间又相互导引,让各壳座稳定伸缩,利用长度差补偿挠性显示器在弯折后的长度变化并形成小曲率的弯曲部位。

Description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挠性显示器(或可简称柔性屏)的长度差补偿机构,尤其涉及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所指的多折式装置是指安装有该挠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三个机体以及至少两个转轴模块,每两个机体之间配置有一个转轴模块,使该电子装置本身可被折叠至少两次,也就是说该电子装置在折叠状态时,其整体存在至少两处弯折部位,有别于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以两个机体搭配一个转轴模块的组合,也就不会只对折一次而已,当然也可以是指该电子装置整体为一机体被弯折至少二次,而非只弯折一次,至于本发明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则包含有至少一个转轴模块,对应设置于该多折式装置的至少一个处弯折部位。
背景技术
一般多折式电子装置主要提供多个显示画面或是整合为大尺寸的显示画面,比较能显示多样且丰富的资讯内容,而优于传统电子装置的单个显示画面,早期的多折式电子装置例如美国专利授权公告第US8,928,552B号的、题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thereof”的专利案(申请案号为US13/180,795,以下称为前案1)所示,其中显示了一种个人数位助理(以下简称为PDA)就包括有三个壳座和两个连接部(类似转轴模块),但该PDA搭配传统显示器,致使整体在折叠后存有厚度而不易变薄。
接下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了该挠性显示器并配置于多折式电子装置,例如美国专利授权公告第US9,071,673B号的、题为“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flexible display unit”专利案(申请案号为US13/447,739,以下称为前案2)所示,通过柔性显示单元配置于三个壳座和两个转轴模块的同一侧上,且因为便携式通信装置是双内折的多折式电子装置,所以当整体在折叠后,该第二壳座会叠置在该第一、第三壳座之间,并通过在第一壳座和第二壳座之间形成第一曲率空间部,并在第二转轴模块、第一壳座和第三壳座之间形成第二曲率空间部,再搭配两个可变动滑移部,让折叠状的柔性显示单元所形成的两个弯曲部能分别被允许置入这两个曲率空间部,利用柔性显示单元比传统显示器更薄的优势来减小整体折叠后的厚度;当然也有其它专利案,例如CN105788452A(申请案号为CN201510940306.X)、CN105788458A(申请案号为CN201410817020.8)、CN105339887B(申请案号为CN201480037540.5,以下称为前案3)所示,均使多折式电子装置同样搭配可挠性显示器并以双内折方式呈现近似6字状或G字状的三层折叠型态。
另外,在前案3中,还增加了以内折搭配外折的方式呈现近似S字状或Z字状的三层折叠型态,当然在该柔性显示部(即为柔性屏)的优势下,折叠状的前案3整体薄于折叠状的前案1整体,但是其中作为转轴用途的两个连接部分并未明确揭露,却仅以概念简略示意,因而在整体折叠后是否能够形成完全闭合状态让本申请人存有疑虑,理由在于本申请人曾经申请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的专利案(申请案号为TW107113396/CN201810371007.2,后续称为前案4),其中有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支撑件、一对开式转轴、第二支撑件、多轴式转轴以及第三支撑件,供搭配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如此在整体折叠后,该对开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闭合,并会在该对开式转轴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该可挠性显示器之弯曲状的区域部位,但是在该多轴式转轴方面,受限于四个轴之间彼此需要保留足够距离,以供安装其他零组件(例如连动件、摩擦片、连动板以及止挡片等),如此在整体折叠后,致使该多轴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之间就会形成间距,当该可挠性显示器配置在这三个支撑件、该对开式转轴以及该多轴式转轴的同一侧时,前述间距就会影响整体厚度,所以对于前案3中同为多轴式转轴的两个连接部应该也存在同样问题。
综上可知,由于前案2及其他专利案是在双内折后会将三个壳座叠合为三层,使各个转轴模块在各自的双轴线之间存在相异轴距,也连带影响该柔性显示单元的两个弯曲部的曲率及尺寸间距,导致在双内折的过程中需要依顺序翻折,相较之下,像前案1、3和4以内折搭配外折的折叠型态反而比较方便展开,况且这种折叠型态是从前案1搭配传统显示器起就开始发展,一直延续至前案3搭配该挠性显示器,乃至前案4的结构设计,由此可见是为主要的发展型态,至于双内折或是双外折而将三个壳座叠合为两层,也是可以考虑的发展型态;因此,在本申请人希望在保留薄型化的优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上述前案4并提供一种有别于前案4的结构方案,除了改善前案4的问题且使两个支撑件能够相互叠合,让该可挠性显示器在折叠时的曲率不易扩大之外,还需要具有补偿折叠长度差的效果,使该可挠性显示器分别在折叠状与展平状所产生的长度差异影响能被减弱,于是形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借由在整体折叠过程中,经由各个滑移单元的主连动件、副连动件、滑动件以及中间传动件的连接关系及结构特征,形成长度差补偿作用,再配合各壳座相互联接的两个壳体之间分别在端边和侧边所形成壳体导引结构,以及搭配支撑板体的弧形板脚与滑动件的弧形导槽的连接关系及结构特征,产生无实体轴的枢转作用,才能有效地使整体薄型化并简化其使用零件,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在整体弯折及展平时,维持传动稳定性;另在整体弯折时,使该挠性显示器的两个弯曲部位形成小曲率,而在整体展平时,又能对展平状的挠性显示器形成稳定的支撑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具有三个实施例,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相对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该第三壳座和/或第一壳座或第二壳座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一转轴模块包括:第一基座,其一端间隔设有第一主枢接部和第一副枢接部;以及第一滑移单元,其包含:第一主连动件,其相对两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与连接该连接壳体;第一副连动件,其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在该第一副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让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主连动件;第一滑动件,其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一滑动件的相对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一滑动件互动,让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使该第一滑动件带动该对接壳体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仍提供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实现其的技术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该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相对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该第三壳座和/或该第二壳座或该第一壳座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二转轴模块包括:第二基座,其一端具有第二主枢接部、第二副枢接部及止挡部;以及第二滑移单元,其包含:第二主连动件,其相对两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与连接该连接壳体;第二副连动件,其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在该第二副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让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二主连动件;第二滑动件,其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二滑动件的相对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该第二滑动件还设有弧形导槽;第二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二滑动件互动,让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以及支撑板体,其一个端部为对应止挡部,以供搭接或离开该止挡部,该支撑板体相对端部的一侧设有弧形板脚,以可相对弧形滑动的方式导引该弧形导槽,让该支撑板体被该第二滑动件带动滑移并可相对于该第二滑动件摆动偏移,使该第二滑动件带动该对接壳体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实现其的技术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该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相对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的特征在于: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均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三壳座包含二连接壳体及位于该二连接壳体之间可相对滑动的对接壳体;其中该第一转轴模块包括有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座以及第一滑移单元,更包括有第三滑移单元,其与该第一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两端,且在该第一基座的相对端更间隔设有第三主枢接部及第三副枢接部,分别与该第一主枢接部及该第一副枢接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相对两端,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和该第三主枢接部,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各该第一副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和该第三副枢接部,各该第一滑动件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使该第一壳座相对于该第三壳座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一滑动件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以及该第二转轴模块包括有如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基座以及第二滑移单元,更包括有第四滑移单元,其与该第二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两端,该第二基座的相对端更具有第四主枢接部、第四副枢接部及另一个止挡部,分别与该第二主枢接部、该第二副枢接部及该止挡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相对两端,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和该第四主枢接部,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各该第二副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和该第四副枢接部,各该第二滑动件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使该第二壳座相对于该第三壳座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二滑动件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为便于对本发明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则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特征、以及依附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其他从属申请专利范围特征,连同这些特征所具有的优点,详述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至A′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3为图1的B至B′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4为图1的三个壳座分别拆离两个转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的第一转轴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的第二转轴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基座、第一延伸基座、第一枢纽器以及各第一主连动件共同搭配定位及扭力单元实施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裸露在第三壳座内的俯视图(为了示意整体折叠后的内部机构状态,图中移除第二壳座、局部第二转轴模块、第三壳座的平板等组件)。
图8为图1的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及第三壳座呈现展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为了示意外折部位展开后的样式,图中的挠性显示器以虚拟线表示)。
图9为图8的C至C′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10为图8的D至D′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11为图8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裸露在第三壳座内的俯视图(为了示意外折部位展开后的内部机构状态,图中移除第一壳座、局部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局部第二转轴模块、第三壳座的平板等组件)。
图12为图8的第一、第三壳座的导引结构在展平状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的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及第三壳座呈现展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为了示意内折部位展开后的样式,图中的挠性显示器以虚线表示)。
图14为图13的E至E′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15为图13的F至F′线段的剖断面视图。
图16为图13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裸露在第三壳座内的俯视图(为了示意内折部位展开后的内部机构状态,图中移除局部第二转轴模块、第三壳座的平板等组件)。
图17为图1的三个壳座和两个转轴模块呈现展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为了示意内折部位及外折部位展开后的样式,图中的挠性显示器以虚线表示)。
图18为图17的E至E′线段的剖断面视图(因为第一、第二壳座部位的剖断面可分别参考图9和图14所示而予以省略)。
图19为图17的F至F′线段的剖断面视图(因为第一、第二壳座部位的剖断面可分别参考图10和图15所示而予以省略)。
图20为图17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裸露在第三壳座内的俯视图(为了示意整体展平后的内部机构状态,图中移除第一壳座、局部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局部第二转轴模块、第三壳座的平板等组件)。
图21和图22分别为本发明的多折式装置采以双外折型态而分别在展平状和折叠状的侧视示意图。
图23和图24分别为本发明的多折式装置采以双内折型态而分别在展平状和折叠状的侧视示意图。
图25和图26分别为本发明的黏着层配置前、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7至图34各为本发明滑移单元的四个作动区采以其他搭配方式的实施例图。
参考标号列表
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1、1a、1b 第一壳座10
连接壳体11 限位导槽111
槽内限位柱112 侧边导杆113
杆侧凸块114 对接壳体12
凹口121 定位柱122
阶级部13、14 长凸肋131
长凸条141
第二壳座20 连接壳体21
限位导槽211 槽内限位柱212
导引面213 对接壳体22
第三壳座30 连接壳体31、31′
限位导槽311 槽内限位柱312
侧边导杆313 杆侧凸块314
导引面315 对接壳体32
凹口321 定位柱322
阶级部33、34 长凸肋331
长凸条341
第一转轴模块40 第二转轴模块50
第一基座41、41′ 第二基座51
容置部410
第一主枢接部411 第二主枢接部511
第一副枢接部412 第二副枢接部512
第三主枢接部413 第四主枢接部513
第三副枢接部414 第四副枢接部514
轴向延伸部415 止挡部515、516
第一滑移单元42 第二滑移单元52
第三滑移单元42′ 第四滑移单元52′
第一主连动件43 第二主连动件53
长形导沟431、531 导引面534
凸块432、532 支撑面535
对应孔433、533 遮罩434、534
第一副连动件44 第二副连动件54
连动杆44a、54a 连动板44b、54b
枢接节点441、541 凸轴442、542
侧翼片443、543 第一作动区M1
径向导孔444
第一滑动件45 第二滑动件55
连接部451、551 侧翼片452、552
第二作动区M2 复位件453、553
容置槽454、554 限位槽455
斜面555 弧形导槽556
径向导孔557
第一中间传动件46 第二中间传动件56
支点461、561 板体462、562
第三作动区M3 第四作动区M4
支撑板体57 对应止挡部571
弧形板脚572 止挡耳片573
第一延伸基座60 第二延伸基座60′
安装槽61 限位槽62
孔63 弹簧64
滚珠65 通道66
轴向延伸部67
第一枢纽器701、701′ 第二枢纽器702、702′
第一轴71、71′ 第二轴72、72′
第一齿轮731 第二齿轮732
中间齿轮733 扭力单元74
连接单元75、76
黏着层80 第一黏着区81
第二黏着区82 第三黏着区83
第一辅助黏着区84 第二辅助黏着区85
挠性显示器90 第一弯曲部91
第二弯曲部92 容置空间S
定位及扭力单元P
第一连接轴P1 第一凸轮P11
第二连接轴P2 第二凸轮P21
连接支架P3、P5 弹性元件P4
弹性扣片P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使整体完全折叠后的状态如图1至图7所示是以内折搭配外折的方式呈现,当外折部位翻开成展平状态则如图8至图12所示,当内折部位翻开成展平状态则如图13至图16所示,当整体完全展平后的状态如图17至图20所示,当整体采以双外折方案呈现展平状和折叠状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整体采以双内折方案呈现展平状和折叠状如图23和图24所示,至于铺设黏着层前、后则分别如图25和图26所示,如图27至图34各为本发明滑移单元的四个作动区以两两成对方式采用凸柱搭配长导孔、齿条搭配齿状结构的实施例图,下文为各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1包括第一壳座10、第一转轴模块40、第二壳座20、第二转轴模块50和第三壳座30;该第一转轴模块40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10和该第三壳座30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50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20和该第三壳座30的相对端,并在这两个转轴模块与这三个壳座的同一侧上安装有挠性显示器90,使该挠性显示器90随着该第一壳座10和/或该第二壳座20相对于该第三壳座30翻转成折叠状或是不折叠状,在折叠状时,挠性显示器90形成有第一弯曲部91和第二弯曲部92,该第一弯曲部91沿着该第一转轴模块40的表面,该第二弯曲部92进入该第二、第三壳座20、30与该第二转轴模块50之间所形成的容置空间S,其中该第三壳座30和/或该第一壳座10或第二壳座20包含有连接壳体11、21、31、31′及可相对于该连接壳体11、21、31、31′滑动的对接壳体12、22、32,各壳体还能进一步包含有底壳及覆盖于该底壳的盖板,以便于制造及组装。后续以三个实施例来分别说明本发明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以图1至图12所示来说明,该第一转轴模块40包括有第一基座41以及第一滑移单元42,该第一基座41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一主枢接部411和第一副枢接部412,而该第一滑移单元42包含有第一主连动件43、第一副连动件44、第一滑动件45以及第一中间传动件46;彼此连接关系为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一个端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的第一轴71或第二轴72、或是与该第一轴71或第二轴72结合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411,该第一连主动件43的相对端部连接并固定于该第一壳座10或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11、31;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412,在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441,以利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运动,让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主连动件43,在翻转动作与伸缩动作之间转换;该第一滑动件45的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11、31,该第一滑动件45的相对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12、32的一端;该第一中间传动件46包含有一板体462及作为该板体462转动中心的支柱461,该第一中间传动件46是以该支柱461枢接并定位于该连接壳体11、31内,该第一中间传动件46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一滑动件45互动,以在薄型化的有限空间中相互牵引,让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45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使该第一滑动件45带动该对接壳体12、32以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11、31形成相对滑动,该第一壳座10和/或该第三壳座30利用各自相互联接的两个壳体搭配该第一基座41和至少一个第一滑移单元42,能够产生伸缩位移的动作以补偿该挠性显示器90的第一弯曲部91在外折过程中的长度差距。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座10和/或第三壳座30的厚度可薄型化,为了能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进行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该第一滑移单元42需要予以薄型化并稳定其动作,所以让第一副连动件44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44a及连动板44b,连动杆44a的一个端部是以一体成型的轴来枢接第一副枢接部412,连动杆44a的相对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44b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441,连动板44b沿着该第一壳座10和/或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11、31形成相对移动,该连动杆44a的相对端部还突出有凸轴442,该凸轴442与该枢接节点441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又在该连动板44b的该侧还突出有侧翼片443,使该侧翼片443平行于该凸轴442,且该侧翼片443和该凸轴442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431,该长形导沟431形成于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相对端部与该连接壳体11、31(该第一壳座10和/或第三壳座30)的壁面之间,利用共同形成的长形导沟431以在减少零组件厚度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结构强度,通过该凸轴442与该翼片443一起在该长形导沟431中滑移,有助增加稳定性并分担负荷,并达到薄型化的效果。
又为了降低外折动作对该挠性显示器90的伤害,并使该第一滑移单元42在有限的滑动位移范围内形成快慢变化的移动效果,在该第一壳座10和/或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11、31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111、311以及从其槽内重直突起的槽内限位柱112、312,使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一个端部可为上述的连动杆44a,并使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另一个端部(为上述的连动板44b)以可移动的方式往复滑动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111、311中且还设有第一作动区M1和径向导孔444,该第一滑动件45的另一个端部为连接部451以伸入该对接壳体12的一端内并连接其盖板,该径向导孔444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112、312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一滑动件45的该端部还设有容置槽454以容纳复位件453(例如压缩弹簧),并使该复位件453的一端抵压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111、311的槽内侧壁,以在运作过程中让各零组件确实滑移到位,防止轻易松脱并降低间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该第一滑动件45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452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M2,该第一中间传动件46是在其板体46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M3和第四作动区M4,该第四作动区M4与该第二作动区M2互动,该第三作动区M3与该第一作动区M1互动,让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45分别朝相反方向同步地形成快慢变化且具有限范围的移动效果。
再为了稳定补偿动作,本发明分别在该第一壳座10和/或该第三壳座30设有侧边导引结构和端边导引结构,其中的侧边导引结构是在该连接壳体11、31往该对接壳体12、32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侧边导杆113、313,对应于该对接壳体12、32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121、321和至少一个定位柱122、322,供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113、313通过该至少一个凹口121、321后,再接续通过该至少一个定位柱122、322与该对接壳体12、325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通过这两个壳座所形成侧边导引结构来使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113、313能够被限位形成直线滑动位移,在补偿折叠长度差时用以稳定动作,该第一滑动件45与该侧边导杆113、3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限位槽455和一杆侧凸块114、314,该杆侧凸块114、314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455中,以界定补偿折叠长度差的移动范围;另一个方面,将其中的端边导引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壳座10和/或该第三壳座30的两壳体的联接端边,即使该连接壳体11、31与该对接壳体12、32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阶级部13、14、33、34,其一阶级部13、33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131、331,相对应的阶级部14、34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141、341,该些长凸肋131、331与该些长凸条141、341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通过各自壳座的两个壳体的对接端边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在补偿折叠长度差时用以增加动作的稳定性。
由于上述的补偿动作集中于单一壳座,为了平均分担负荷,本发明在第一、第三壳座10、30中均设置至少一个滑移单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该第一基座41的相对端更间隔设有第三主枢接部413及第三副枢接部414,分别与该第一主枢接部411及该第一副枢接部412对称设置于第一基座41的相对两端;第一转轴模块40更包括第三滑移单元42′,第三滑移单元42′与该第一滑移单元42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即可将该第三滑移单元42′视为另一个第一滑移单元42),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41的两端,将第一滑移单元42连接该第一壳座10,且将第三滑移单元42′连接第三壳座30,让该第一、第三滑移单元42、42′分别在该第一、第三壳座10、30中形成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并通过各自壳座的侧边导引结构和端边导引结构来稳定动作,有助于该挠性显示器90的外折部位(第一弯曲部91)弯折形成小曲率。
该第一壳座1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一延伸基座60以及容置于该第一延伸基座60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该第一延伸基座60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62,对应至各该第一主连动件(分别属于该第一滑移单元42和该第三滑移单元42′)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432,各该凸块432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62中,使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各该限位槽62的相对两槽壁面之间,以界定出各自壳座相对开阖的翻转范围;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分别轴向延伸出遮罩434、534,保护各该第一副连动件44的该端部并防止异物进入,且可在罩内储油润滑,该第一基座41还具有轴向延伸部415,以局部遮蔽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以及各该端部之间的缝隙,使该第一基座41、该第一延伸基座60和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在同一侧形成完整的外型轮廓,用以支撑该挠性显示器90的第一弯曲部91且供其伏贴,又能提升整体美观;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包含二个芯轴(第一轴71和第二轴72),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62、并分别轴接该第三滑移单元42′的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以及该第一滑移单元42的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进而使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的第一轴71和第二轴72分别轴接该第一基座41的第一主枢接部411和第三主枢接部413,使该第一、第三主枢接部411、413分别作为该第一转轴模块40的主要旋转中心点,而该第一、第三副枢接部412、414则分别偏心设置于这两个主要旋转中心点的周围,由此在外折至翻开之间的翻转过程中产生长度差异。
上述的第一、第三壳座10、30通过该第一转轴模块40产生相会翻转后,会使该挠性显示器90的第一弯曲部91外折呈现小曲率状,而对应于该第二、第三壳座20、30之间的第二弯曲部92就不限于是内折或外折方式呈现,当该第二弯曲部92以内折方式呈现时,即如后续的第三实施例所揭露,就不在此赘述;而当该第二弯曲部92以外折方式呈现时,即可将该第一转轴模块40配置于该第二、第三壳座20、30之间,也具有同样功效,因此,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运用于双外折方式的多折式装置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该第一壳座1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以及该第二壳座2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均安装有本发明的第一转轴模块40,并通过在各该壳座内所配置的至少一个滑移单元,在折叠过程中产生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促使各自壳座的两个壳体伸缩滑动,即可使这三个壳座在相对翻转后叠合为两层,形成双外折方式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效果。
参照图1至图3、图7、图13至图16所示来说明第二实施例,其重点在于:第二转轴模块50包括有第二基座51以及第二滑移单元52,该第二基座51的一端具有第二主枢接部511、第二副枢接部512及止挡部515;又该第二滑移单元52包含有第二主连动件53、第二副连动件54、第二滑动件55、第二中间传动件56以及支撑板体57;彼此连接关系为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一个端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的第二轴71或第二轴72、或是与该第一轴71或第二轴72结合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511,该第二主连动件511的相对端部连接并固定于该第二壳座20的连接壳体21或该第三壳座30的另一个连接壳体31′;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512,在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541,以利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运动,让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二主连动件53,进行翻转动作与伸缩动作之间转换;该第二滑动件55的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21、31′,该第二滑动件55的相对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22、32(该第二壳座20对接壳体22的一端、该第三壳座30对接壳体32的相对端),该第二滑动件55还设有弧形导槽556;该第二中间传动件56含有板体562及作为该板体562转动中心的支柱561,该第二中间传动件56是以该支柱561枢接并定位于该连接壳体21、31′内,该第二中间传动件56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二滑动件55互动,以在薄型化的有限空间中相互牵引,让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55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其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特征在于:该支撑板体57的一个端部为对应止挡部571,以供搭接或离开该止挡部515,该支撑板体57相对端部的一侧设有弧形板脚572,以可相对弧形滑动的方式导引该弧形导槽556,有利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让该支撑板体57被该第二滑动件55带动滑移并可相对于该第二滑动件55摆动偏移以形成该容置空间S,使该第二滑动件55带动该对接壳体22、32以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21、31′形成相对滑动,该第二壳座20和/或该第三壳座30利用各自相互联接的两个壳体搭配该第二基座51和至少一个第二滑移单元52,能够产生具有快慢变化地伸缩位移的动作并形成该容置空间,以容纳该挠性显示器90的第二弯曲部92及补偿其在内折过程中的长度差距。
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二壳座20和/或第三壳座30的厚度可薄型化,为了让该第二滑移单元52在薄型化壳座内的有限空间中稳定进行具有快慢变化地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该第二副连动件54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54a及连动板54b,该连动杆54a的一个端部是以一体成型的轴来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512,该连动杆54a的相对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54b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541,该连动板54b沿着该第二壳座20和/或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21、31′形成相对移动,该连动杆54a的相对端部还突出凸轴542,该凸轴542与该枢接节点541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连动板54b的该侧还突出侧翼片543,使该侧翼片543平行于该凸轴542,且该侧翼片543和该凸轴542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531,该长形导沟531形成于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相对端部与该连接壳体21、31′(该第二壳座20和/或第三壳座30)的壁面之间,利用共同形成的长形导沟531以在减少零组件厚度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结构强度,且通过该凸轴542与该翼片543一起在该长形导沟531中滑移,有助增加稳定性并分担负荷,并达到薄型化的效果。
又为了降低内折动作对挠性显示器90的伤害并使第二滑移单元52在有限的滑动位移范围内形成快慢变化的移动效果,在该第二壳座20和/或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21、31′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211、311以及从其槽内垂直突起的槽内限位柱212、312,使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可为上述连动板54b并以可移动的方式往复滑动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211、311中,且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还设有第一作动区M1,该第二滑动件55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552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M2和径向导孔557,该第二滑动件55的另一个端部为一连接部551以伸入该对接壳体22的一端内并连接其盖板,该径向导孔557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212、312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二中间传动件56是在其板体56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M3和第四作动区M4,该第四作动区M4与该第二作动区M2互动,该第三作动区M3与该第一作动区M1互动,让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55分别朝相反方向同步地形成快慢变化且具有限范围的移动效果。
还为了使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板体57能够同步配合快慢变化的移动效果,并确保补偿动作的稳定性及确实移动到位,除了该弧形板脚572搭配该弧形导槽556以稳定滑移动作之外,本发明分别在该第二壳座20和/或该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21、31′的端边具有导引面213、315,该第二滑动件55的该端部具有斜面555,该弧形导槽556是由该第二滑动件55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并贯穿该斜面555,该第二滑动件55的另一个侧还凹设有容置槽554,供连通该弧形导槽556并容纳复位件553(例如拉伸弹簧),该弧形板脚572可以一体成型或是可拆方式结合于该支撑板体57的一侧并导入该弧形导槽556,止挡耳片573是由该弧形板脚572的一侧突出并导入该容置槽554,供该复位件55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弧形板脚572的止挡耳片573及该第二滑动件55容置槽554的槽内侧壁,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一侧进一步形成导引面534以及支撑面535,该导引面534邻近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该端,使该支撑面535邻接该导引面534并在彼此间形成一夹角,以在该支撑板体57摆动偏移的过程中,其对应止挡部571沿着各该导引面213、315、534、该支撑面535和该斜面555接续抵压承靠,也就是说在该对接壳体22、32被带动移向该第二基座51后,使偏移后的该支撑板体57的对应止挡部571搭接该第二基座51的止挡部515,以限制该支撑板体57摆动,让该第二基座51、该支撑板体57和该对接壳体22、32在同一侧平齐,使该第二弯曲部92呈现展平状;反之,在该对接壳体22、32被带动并反向位移后,该对应止挡部571离开该止挡部515,通过复位件553的弹力回复作用协助该支撑板体57反向摆动偏移期间,先利用多个导引面分担负荷并均匀支撑该支撑板体57,再通过该支撑面535和该斜面555分担负荷并均匀支撑该支撑板体57承靠,使所形成的容置空间S纳入该第二弯曲部92。
在第二实施例中,同样为了平均分担负荷,避免补偿动作集中于单一壳座,本发明也在第二、第三壳座20、30中均设置至少一个滑移单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该第二基座51的相对端更具有第四主枢接部513、第四副枢接部514及另一个止挡部516,分别与该第二主枢接部511、该第二副枢接部512及该止挡部515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51的相对两端;该第二转轴模块50更包括第四滑移单元52′,该第四滑移单元52′与该第二滑移单元52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即可将该第四滑移单元52′视为另一个第二滑移单元52),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51的两端,使该容置空间S在该第二、第三壳座20、30与该第二转轴模块50之间呈现对称状,将该第二滑移单元52连接该第二壳座20,且将该第四滑移单元52′连接该第三壳座30,让该第二转轴模块50的第二、第四滑移单元52、52′分别在该第二、第三壳座20、30中形成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有助于该容置空间S的快速成型与消失,并有助于该挠性显示器90的内折部位(第二弯曲部92)弯折形成小曲率。
该第二壳座2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二延伸基座60′及容置于该第二延伸基座60′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该第二延伸基座60′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62,对应至各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532,各该凸块532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62中,使各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各该限位槽62的相对两槽壁面之间,以界定出各自壳座相对开阖的翻转范围;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包含二个芯轴(第一轴71和第二轴72),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62、并分别轴接该第四滑移单元52′与该第二滑移单元52的第二主连动件53的该端部,进而使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的第一轴71和第二轴72分别轴接该第二基座51的第二主枢接部511和第四主枢接部513,使该第二、第四主枢接部511、513分别作为该第二转轴模块50的主要旋转中心点,而该第二、第四副枢接部512、514则分别偏心设置于这两个主要旋转中心点的周围,由此在内折至翻开之间的翻转过程中产生长度差异。
上述的第二、第三壳座20、30通过该第二转轴模块50产生相会翻转后,会使该挠性显示器90的第二弯曲部92内折呈现小曲率状,而对应于该第一、第三壳座10、30之间的第一弯曲部91就不限于是内折或外折方式呈现,当该第一弯曲部91以外折方式呈现时,即如后续的第三实施例所揭露,就不再此赘述;而当该第一弯曲部91以内折方式呈现时,即可将该第二转轴模块50配置于该第一、第三壳座10、30之间,也具有同样功效,因此,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运用于双内折方式的多折式装置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该第一壳座1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以及该第二壳座20与该第三壳座30之间均安装有本发明的第二转轴模块50,并通过在各该壳座内所配置的至少一个滑移单元,在折叠过程中产生具有快慢变化地折叠长度差的补偿动作,促使各自壳座的两个壳体伸缩滑动,即可使这三个壳座在相对翻转后叠合为两层,形成双内折方式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效果。
参照图1至图20来说明第三实施例,它是结合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中,以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转轴模块40分别连接第一壳座10和该第三壳座30的一端,并以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转轴模块50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20和该第三壳座30的相对端,其中的第三壳座30包含二个连接壳体31、31′及位于该二个连接壳体31、31′之间可相对滑动的对接壳体32,其中该第一、第三滑移单元42、42′的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411和该第三主枢接部413,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第一壳座10的连接壳体11和第三壳座30的连接壳体31),第一、第三滑移单元42、42′的各第一副连动件44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412和该第三副枢接部414,该第一、第三滑移单元42、42′的各该第一滑动件45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第一壳座10的对接壳体12和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一端),使该第一壳座10相对于该第三壳座30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一滑动件45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12、32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11、31形成相对滑动;其中,该第二、第四滑移单元52、52′的各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511和该第四主枢接部513,各该第二主连动件53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第二壳座20的连接壳体21和第三壳座30的另一个连接壳体31′),该第二、第四滑移单元52、52′的各该第二副连动件54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511和该第四副枢接部513,该第二、第四滑移单元52、52′的各该第二滑动件55的相对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第二壳座20的对接壳体22和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相对端),使该第二壳座20相对于该第三壳座30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二滑动件55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22、32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21、31′形成相对滑动;由此使该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形成外折搭配内折的折叠方式,并让这三个壳座在该多折式装置折叠后会叠合为三层。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虽然第一、第二转轴模块40、50之间通过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形成连接关系,但是在该挠性显示器90的弯曲部(例如第一弯曲部91)弯折时,其中另一个弯曲部(例如第二弯曲部92)所对应的一转轴模块(例如第二转轴模块50)仍可配合相连接的两个壳座(例如第二、第三壳座20、30)独立运作以形成补偿效果,由于该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受制于另一个转轴模块(例如第一转轴模块40)而未动作,此时就会变成该转轴模块(例如第二转轴模块50)相对于该对接壳体32而形成滑动位移;当然也可以同时翻转第一、第二壳座10、20,使这两个转轴模块各自相对于该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形成滑动位移。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41、第二基座51、第一延伸基座60和第二延伸基座60′包含有底座及覆盖该底座的盖板,以便于制造及组装,而各盖板分别用于支撑该挠性显示器90,使各该盖板与各自对接的底座之间形成通道66以供至少一个电讯线路通过,让各该转轴模块分别连接的二个壳座内的电路模块能够电性连接,还在这两个延伸基座的座体内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61,分别容纳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其中,除了各该现位槽62对应搭配各该凸块432、452之外,还在这两个延伸基座座体的该轴向侧均间隔设有二个孔63,对应于各该第一、第二主连动件43、53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分别设有对应孔433、533,各该孔63内均容置有弹簧64及与该弹簧64互动的滚珠65,在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与该第一延伸基座60的该轴向侧分别形成相对转动期间、以及各该第二连动件53的该端部与该第二延伸基座60′的该轴向侧分别形成相对转动期间,当各该滚珠65分别定位于各该对应孔433、533时,即能让各该壳座分别在展平状或折叠状形成定位,从而辅助支撑整体以定位维持在展平状或折叠状的姿态。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再如图5-1和图5-2所示,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均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轴71、第二轴72、第一齿轮731、第二齿轮732、至少一个中间齿轮733、多个扭力单元74以及多个连接单元75、76,各该第一齿轮731同轴结合于各该第一轴71,各该第二齿轮732同轴结合于各该第二轴72,各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733分别位于各自对应啮合的各该第一齿轮731及各第二齿轮732之间,形成啮合同动,各该第一轴71、各该第二轴72和各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733的旋转轴心线形成平行,且各该第一轴71、各该第二轴72和各该至少一个中间齿轮733分别穿设各自搭配的多个扭力单元74及多个连接单元75,利于组合稳定,进而提供同步转动及产生扭力的功效,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单元76锁固于各自对应的该至少一个安装槽61中,而各该第一轴71和各第二轴72分别通过所对应的各该限位槽62,以各自轴接并穿过各该第一、第二主连动件43、53的该端部轴孔,再分别轴接至各该第一、第三主枢接部411、413以及各该第二、第四主枢接部511、513,各自形成该第一、第二转轴模块40、50的主要旋转中心,除此之外,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702可为模块化的相同结构,以利于降低成本及工序。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上述孔63和对应孔433、533搭配弹簧63与滚珠65的搭配方式还可以另一个方案替代实施,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第一基座41′的轴向侧还凹设有容置部410,该容置部410内供纳入定位及扭力单元P,该定位及扭力单元P包含有第一连接轴P1、第二连接轴P2、二个连接支架P3、P5、至少二个弹性元件P4以及至少二个弹性扣片P6,该第一、第二连接轴P1、P2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连接支架P3两端部的轴孔,接续分别轴向套接该至少一个弹性元件P4,再穿过另一个连接支架P5两端部的轴孔后,分别被至少一个弹性扣片P6扣住,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的二个芯轴(即为第一轴71′和第二轴72′)分别枢接各该第一主连接件43的一个端部后,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的一个芯轴(该第一轴71′)同轴并穿设该第一基座41′的第一主枢接部411以轴接该第一连接轴P1,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701′的另一个芯轴(该第二轴52)同轴并穿设该第一基座41′的第三主枢接部413以轴接该第二连接轴P2,形成该第一转轴模块40的两个主要旋转中心轴线,其中,该第一连接轴P1结合有第一凸轮P11,该第二连接轴P2结合有第二凸轮P21,该连接支架P3与该第一、第二凸轮P11、P21的接触面分别形成可相互推压与接合的定位凹槽和凸块,同样能让各该壳座分别在展平状或折叠状形成定位,从而辅助支撑整体以定位维持在展平状或折叠状的姿态;另一个方面,该第一延伸基座60还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部67,以替代该第一基座41的轴向延伸部415实施,同样能局部遮蔽各该第一主连动件43的该端部以及各该端部之间的缝隙,兼具支撑及美观的效果。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该挠性显示器90任意浮动,会在该挠性显示器90分别与该第一壳座10的对接壳体12、第二壳座20的对接壳体22、第三壳座30的对接壳体32、该第二滑移单元50的各该支撑板体57、57′、该第一基座41和第二基座51的同一侧之间进一步设有一黏着层80,如图25和图26所示,该黏着层80包含有第一黏着区81、第二黏着区82、第三黏着区83、第一辅助黏着区84和第二辅助黏着区85,该第一黏着区81铺设在该第一壳座10的对接壳体12一侧,该第二黏着区82铺设在该第二壳座20所包含的对接壳体22一侧和该支撑板体57的一侧局部部位,该第三黏着区83铺设在该第三壳座30所包含的对接壳体32一侧和该另一个支撑板体57′的一侧局部部位,该第一辅助黏着区84铺设在该第一转轴模块40一侧(即图示第一基座41和第一延伸基座60)的中间部位,该第二辅助黏着区85铺设在该第二转轴模块50一侧(即图示第二基座51和第二延伸基座60′)的中间部位。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对于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移单元42、42′、52、52′的各个作动区,也可设计成以下各种技术方案,如图7的第一滑移单元以及图27至图34所示的第二滑移单元作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在该第一作动区M1与该第三作动区M3之间所具有技术方案如下:
1.参见图7、图27、图28所示,该第一作动区M1是形成在该连动板板面的一轴向导孔,该第三作动区M3是由该第一、第二中间传动件一个端部垂直延伸出的凸柱,使该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在该轴向导孔中与该轴向导孔相互牵引。
2.参见图29、图31、图32所示,该第一作动区M1是由该连动板板面垂直延伸出的凸柱,该第三作动区M3是形成在该第二中间传动件一个端部的长导孔,使该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在该长导孔中与该长导孔相互牵引。
3.参见图30、图33、图34所示,该第一作动区M1是形成在该连动板板侧的齿条,该第三作动区M3是沿着该第二中间传动件一个端部周侧环状排列的齿状结构,使该齿条以啮合的方式转动该齿状结构与该齿状结构同步作动。
又在该第二作动区M2与该第四作动区M4之间所具有技术方案如下:
1.参见图7、图29、图30所示,该第一、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往该第一、第二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M2是由该侧翼片片面垂直延伸出的凸柱,该第四作动区M4是形成在该第一、第二中间传动件另一个端部的长导孔,使该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在该长导孔中与该长导孔相互牵引。
2.参见图27、图31、图33所示,该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往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M2是形成在该侧翼片片面的一轴向导孔,该第四作动区M4是由该第二中间传动件另一个端部垂直延伸出的凸柱,使该凸柱以可移动的方式在该轴向导孔中与该轴向导孔相互牵引。
3.参见图28、图32、图34所示,该第二滑动件的一侧往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方向延伸出侧翼片,该第二作动区M2是形成在该侧翼片边缘的齿条,该第四作动区M4是沿着该第二中间传动件另一个端周侧环状排列的齿状结构,使该齿条以啮合的方式转动该齿状结构与该齿状结构同步作动。
藉此,上述相互搭配的成对作动区通过凸柱搭配长导孔或轴向导孔、齿条搭配齿状结构等技术方案,有助增加设计上的灵活性。
综上,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的各转轴模块中安装有至少一个滑移单元,通过该至少一个滑移单元的主连动件搭配副连动件、滑动件以及中间传动件,形成长度差补偿作用,其中的副连动件还能通过主连动件的牵引以同步进行动作方面的转换,又在向内弯折处经由该支撑板体的弧形板脚搭配该滑动件的弧形导槽,能够产生无实体轴的枢转作用,并在向外弯折处借助各壳座的两个壳体间分别形成端边导引结构和侧边导引结构,能够协同稳定补偿路径差的效果,更方便于折叠状与展平状之间的姿态转换,除此之外,该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还兼具有分担负荷、缩减体积并降低厚度、以及有效薄型化整体且简化其使用零件的效果,以在整体弯折后能让各壳座相互叠合,使该挠性显示器的两个弯曲部具有小尺寸的弯曲曲率,而在整体展平期间,又能对已展平的这两个弯曲部形成稳定的支撑;其次,本发明还方便于拆卸与安装,因而能在整体的两个弯折处全部替换为上述第一转轴模块或是第二转轴模块,形成双外折方式或是双内折方式的多折式装置,以增加适用范围及使用上的灵活性。
本发明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构造特征,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任何容易想到的变化或修改皆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24)

1.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该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另一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该第三壳座和该第一壳座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三壳座和该第二壳座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一转轴模块包括:
第一基座,其一端间隔设有第一主枢接部和第一副枢接部;以及
第一滑移单元,其包含:
第一主连动件,其相对两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与连接该连接壳体;
第一副连动件,其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在该第一副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让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一主连动件;
第一滑动件,其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一滑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以及
第一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一滑动件互动,让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使该第一滑动件带动该对接壳体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一副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及连动板,该连动杆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凸轴,该凸轴与该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连动板的该侧还突出侧翼片,使该侧翼片平行于该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该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一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连接壳体的壁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和槽内限位柱,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滑移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且还设有第一作动区和径向导孔,该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端部还凹设有容置槽以容纳复位件,并使该复位件的一端抵压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的槽内侧壁,该第一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连接壳体往该对接壳体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侧边导杆,对应于该对接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定位柱,供限制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通过,该第一滑动件与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限位槽和一杆侧凸块,该杆侧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与该对接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阶级部,其中一个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相对应的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些长凸肋与该些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一基座的另一端更间隔设有第三主枢接部及第三副枢接部,分别与该第一主枢接部及该第一副枢接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相对两端;该第一转轴模块还包括第三滑移单元,该第三滑移单元与该第一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第一壳座与该第三壳座之间还设有第一延伸基座以及容置于该第一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该第一延伸基座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对应至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各该凸块以可移动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包含二个芯轴,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并分别轴接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的一个芯轴同轴穿设该第一主枢接部以轴接第一连接轴,该第一连接轴结合有第一凸轮,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的另一个芯轴同轴穿设该第三主枢接部以轴接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结合有第二凸轮,该二连接轴分别穿过连接支架的二个轴孔,并在该连接支架与该第一、第二凸轮的接触面分别形成可相互推压与接合的定位凹槽和凸块。
9.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该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另一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该第三壳座和该第一壳座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三壳座和该第二壳座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二转轴模块包括:
第二基座,其一端具有第二主枢接部、第二副枢接部及止挡部;以及
第二滑移单元,其包含:
第二主连动件,其相对两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与连接该连接壳体;
第二副连动件,其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在该第二副连动件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枢接节点,让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第二主连动件;
第二滑动件,其一个端部可相对移动并限位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二滑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于该对接壳体,该第二滑动件还设有弧形导槽;
第二中间传动件,其枢接于该连接壳体,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和该第二滑动件互动,让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与该第二滑动件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以及
支撑板体,其一个端部为对应止挡部,以供搭接或离开该止挡部,该支撑板体另一端部的一侧设有弧形板脚,以可相对弧形滑动的方式导引该弧形导槽,让该支撑板体被该第二滑动件带动滑移并可相对于该第二滑动件摆动偏移,使该第二滑动件带动该对接壳体与其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该第二副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及连动板,该连动杆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凸轴,该凸轴与该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连动板的该侧还突出侧翼片,使该侧翼片平行于该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该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二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连接壳体的壁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和槽内限位柱,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滑移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且还设有第一作动区,该第二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和径向导孔,该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二滑动件还凹设有容置槽以容纳复位件,该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弧形板脚及该第二滑动件的槽内侧壁;在该连接壳体的端边具有导引面;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端部具有斜面;该第二主连动件的一侧进一步形成导引面以及支撑面,该导引面邻近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使该支撑面邻接该导引面并在彼此间形成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二基座的另一端更具有第四主枢接部、第四副枢接部及另一个止挡部,分别与该第二主枢接部、该第二副枢接部及该止挡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相对两端;该第二转轴模块更包括第四滑移单元,该第四滑移单元与该第二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第二壳座与该第三壳座之间还设有第二延伸基座及容置于该第二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该第二延伸基座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对应至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各该凸块以可移动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中;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包含二个芯轴,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并分别轴接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
14.一种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包括:第一壳座、第一转轴模块、第二壳座、第二转轴模块和第三壳座;该第一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一端,该第二转轴模块分别连接该第二壳座和该第三壳座的另一端,并在各该转轴模块与各该壳座的同一侧安装有挠性显示器;其中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的特征在于:该第一壳座和该第二壳座均包含有可相对滑动的连接壳体和对接壳体,该第三壳座包含二个连接壳体及位于该二个连接壳体之间可相对滑动的对接壳体;
该第一转轴模块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基座以及第一滑移单元,还包括有第三滑移单元,其与该第一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两端,且在该第一基座的另一端还间隔设有第三主枢接部及第三副枢接部,分别与该第一主枢接部及该第一副枢接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的相对两端,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主枢接部和该第三主枢接部,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各该第一副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和该第三副枢接部,各该第一滑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使该第一壳座相对于该第三壳座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一滑动件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以及
该第二转轴模块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基座以及第二滑移单元,还包括有第四滑移单元,其与该第二滑移单元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并相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两端,该第二基座的另一端还具有第四主枢接部、第四副枢接部及另一个止挡部,分别与该第二主枢接部、该第二副枢接部及该止挡部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的相对两端,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主枢接部和该第四主枢接部,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各该连接壳体,各该第二副连动件的该端部分别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和该第四副枢接部,各该第二滑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各该对接壳体,使该第二壳座相对于该第三壳座翻转成折叠状或展平状的过程中,各该第二滑动件分别带动各该对接壳体与各自联接的连接壳体形成相对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一副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及连动板,该连动杆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一副枢接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凸轴,该凸轴与该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连动板的该侧还突出侧翼片,使该侧翼片平行于该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该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一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连接壳体的壁面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和槽内限位柱,该第一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滑移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且还设有第一作动区和径向导孔,该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端部还凹设有容置槽以容纳复位件,并使该复位件的一端抵压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的槽内侧壁,该第一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该第一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连接壳体往该对接壳体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侧边导杆,对应于该对接壳体处则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和至少一个定位柱,供限制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通过,该第一滑动件与该至少一个侧边导杆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限位槽和一杆侧凸块,该杆侧凸块以可移动的方式限位于该限位槽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与该对接壳体分别在各自的端边形成可相对应接合的阶级部,其中一个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肋,相对应的阶级部并排设置有多个长凸条,该些长凸肋与该些长凸条交错对接且可相互导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第一壳座与该第三壳座之间还设有第一延伸基座以及容置于该第一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该第一延伸基座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对应至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各该凸块以可移动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包含二个芯轴,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并分别轴接各该第一主连动件的该端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二副连动件进一步包含有连动杆及连动板,该连动杆的一个端部枢接该第二副枢接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枢接于该连动板的一侧以形成该枢接节点,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还突出凸轴,该凸轴与该枢接节点位于同一旋转中心线,该连动板的该侧还突出侧翼片,使该侧翼片平行于该凸轴且均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分别限位于长形导沟,该长形导沟形成于该第二主连动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连接壳体的壁面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连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导槽和槽内限位柱,该第二副连动件的另一个端部滑移于该至少一个限位导槽且还设有第一作动区,该第二滑动件的两端部之间所具有的侧翼片上还设有第二作动区和径向导孔,该径向导孔以可移动的方式被该槽内限位柱限制位移范围,该第二中间传动件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三作动区和第四作动区,该第四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区互动,该第三作动区与该第一作动区互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第二滑动件还凹设有容置槽以容纳复位件,该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弧形板脚及该第二滑动件的槽内侧壁;在该连接壳体的端边具有导引面;该第二滑动件的该端部具有斜面;该第二主连动件的一侧进一步形成导引面以及支撑面,该导引面邻近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使该支撑面邻接该导引面并在彼此间形成夹角。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在该第二壳座与该第三壳座之间还设有第二延伸基座及容置于该第二延伸基座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该第二延伸基座轴向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限位槽,对应至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的轴向侧壁面进一步设有凸块,各该凸块以可移动方式限位于各该限位槽中;该至少一个第二枢纽器包含二个芯轴,分别穿出各该限位槽、并分别轴接各该第二主连动件的该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的一个芯轴同轴穿设该第一主枢接部以轴接第一连接轴,该第一连接轴结合有第一凸轮,该至少一个第一枢纽器的另一个芯轴同轴穿设该第三主枢接部以轴接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结合有第二凸轮,该二连接轴分别穿过连接支架的二个轴孔,并在该连接支架与该第一、第二凸轮的接触面分别形成可相互推压与接合的定位凹槽和凸块。
CN201910427455.4A 2019-05-22 2019-05-22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Active CN111984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455.4A CN111984060B (zh) 2019-05-22 2019-05-22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455.4A CN111984060B (zh) 2019-05-22 2019-05-22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4060A CN111984060A (zh) 2020-11-24
CN111984060B true CN111984060B (zh) 2022-02-01

Family

ID=7343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7455.4A Active CN111984060B (zh) 2019-05-22 2019-05-22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4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4774B2 (ja) * 2021-01-05 2023-10-1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ヒンジ構造物を含む電子装置
CN115234569B (zh) * 2021-04-25 2024-0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显示终端
TWI835115B (zh) * 2021-05-21 2024-03-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6444B (zh) * 2011-03-21 2013-11-21 Wistron Corp 顯示器
CN110502073B (zh) * 2015-04-09 2023-09-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折叠式设备
CN107135288B (zh) * 2017-04-25 2020-03-2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TWI687795B (zh) * 2018-09-27 2020-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CN109654112B (zh) * 2018-12-29 2020-06-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组
CN109654113B (zh) * 2018-12-29 2020-06-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09681521B (zh) * 2018-12-29 2020-06-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4060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7750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I703428B (zh) 多折式裝置的折疊長度差補償機構
CN111984060B (zh) 多折式装置的折叠长度差补偿机构
CN210670152U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TWI715023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六)
US20220217228A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10309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五)
US10310551B2 (en) Foldable device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7305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US20240040725A1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infolding flexible screen
KR101285799B1 (ko) 이동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EP4134780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94970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3027899A (zh) 同动式铰链
TWM634667U (zh) 鉸鏈
CN115199636A (zh) 双轴式铰链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734731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3366817A (zh) 电子装置
CN116320116A (zh) 电子设备
CN116181786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