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9508B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29508B CN111729508B CN202010580933.8A CN202010580933A CN111729508B CN 111729508 B CN111729508 B CN 111729508B CN 202010580933 A CN202010580933 A CN 202010580933A CN 111729508 B CN111729508 B CN 1117295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avity
- partition plate
- inner ring
- storage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78—Removing components of un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8687—Organic compon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6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6/00 and B01D47/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8—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包括,净化单元,包括壳体、网格板、储液箱、进气口、喷淋腔、除雾室、换向腔和光催化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以所述网格板相隔分为两部分,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网格板下方,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壁中间,所述光催化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喷淋腔、除雾室、换向腔依次设置于所述网格板上方;稀释单元,所述稀释单元设置于所述换向腔上方;除雾层设置的扇形板可根据需要调节形状,对经过喷淋的气体及进行充分过滤除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生物、理化实验室会产生多成分、高浓度、高危害废气,其中主要包括VOCs、恶臭气体、硫化氢、氨等小分子空气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物,以及可悬浮颗粒物,导致场所及周边空气污染,影响操作人员、周边居民和动物的健康。当前处理技术及其局限性分析如下:
(1)催化燃烧法
采用煤气或电加热的方式保持燃烧室起燃温度,利用贵金属(铂、钯、钌等)作为催化剂,通过燃烧分解消耗废气中的污染物,几乎可以处理所有VOCs、恶臭气体和病原微生物。但催化燃烧法需要在地面建设复杂的反应器,需要专人负责运行维护,所用贵金属催化剂较为昂贵且在处理高浓度有机物时容易失活,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建设运维成本均较高。另外,尽管当前采用的低温燃烧技术能够降低排放,但仍然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少量氮氧化物。
(2)吸附法
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等材料,将废气中的污染物组分浓集在吸附剂表面,使之与空气分开的方法对废气进行处理。吸附剂可以再生循环使用,通过煅烧等手段使有机污染物脱吸附后还可重新使用。吸附法处理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大流量、低浓度的气相污染物。但吸附法在处理高浓度VOCs处时很容易达到饱和,吸附剂再生会有人力和能源消耗,多次再生后无法复活又会形成固体污染物,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另外,废气中的颗粒物会阻塞吸附剂表面细孔使之失活,小分子污染物仍然可以通过滤材而不被吸附,微生物被吸附后还可以在吸附剂上增殖,甚至逆向传播到设施内。
(3)吸收法
吸收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物理吸收是通过洗涤装置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吸收剂所溶解,再利用有机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析;物理吸收法吸收速率较低,对不溶或难溶气相污染物清除效果差,不适用于气量大、净化要求高的场合。化学吸收是通过废气中的污染物与吸附剂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化学吸收法吸收速率大大提高,但对有机物处理效果较差,一般用于对无机废气(如脱硫)的处理。另外,吸收法均对建设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定期更换洗涤液或反应液,建设运行成本较高。
(4)微生物氧化法
该方法是将污染物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通过液体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生物质和无机物。微生物氧化法投资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微生物降解速率低、要求特定的生存条件、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差,因此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5)光催化法
光催化处理技术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TiO2催化剂,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氧离子,使有机物分子的H-C和H-S断裂,从而起到杀菌、降解VOCs的作用。光催化技术结构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是废气处理的发展方向。但当前的光催化技术催化效率并不高(在20~40%之间),并且会产生大量臭氧,形成新的污染源,因此并未成为主流的空气净化技术。
(6)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尚属概念性空气净化技术,它是利用气体介质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基团,将废气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低温等离子体适用范围广,理论上对所有恶臭气体都有作用,但目前对其净化效率和可靠性还缺乏足够证据,并且高压放电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93191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净化废气的设备,但其在喷淋后除雾过程利用的折流板处理效果可想而知不佳,且其结构单一,难以实现另外脱硫、除臭等更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设备除雾部分结构简单,效果单一,难以满足净化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包括,净化单元,包括壳体、网格板、储液箱、进气口、喷淋腔、除雾室、换向腔和光催化组件,所述壳体内部以所述网格板相隔分为两部分,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网格板下方,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侧壁中间,所述光催化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喷淋腔、除雾室、换向腔依次设置于所述网格板上方;
稀释单元,所述稀释单元设置于所述换向腔上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稀释单元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混合腔和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换向腔上方,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混合腔,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混合腔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合腔上方设置有诱导风道和喷射口;
所述混合腔侧壁设置有旁通风道。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液箱旁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延伸至所述喷淋腔,所述水管位于所述喷淋腔的部分设置有喷嘴。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喷淋腔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换向腔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板;
所述光催化组件包括二氧化钛网和紫外灯,所述二氧化钛网设置于所述紫外灯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除雾室包括中间立柱、侧边立柱、扇形板和竖隔板,所述中间立柱设置于所述竖隔板中间,多个所述侧边立柱均匀分布与所述竖隔板周边,所述扇形板一角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中间立柱连接,另外两角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侧边立柱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侧凸台、内环板和夹持件,所述侧凸台和内环板两底面连接,中间形成空腔,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内环板径向设置;
所述中间立柱设置于所述内环板中间,由所述夹持件夹持。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凸台侧壁设置有圆槽,所述内环板沿径向设置有圆孔,所述圆槽与圆孔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圆轴、橡胶块和弧板,所述圆轴设置于贯穿所述圆孔,端部设置于所述圆槽中;
所述橡胶块设置于所述圆轴端部,与所述中间立柱接触,所述弧板设置于所述圆轴中部,所述弧板处于所述空腔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凸台还设置有平台和弹簧,所述平台设置于所述侧凸台内侧壁位于圆槽旁;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圆轴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平台连接,一端连接所述弧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混合式 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具有除尘、杀菌、脱臭的多重功效,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验室、动物饲养 房、发酵车间等排放废气的设施处理中,该装置具有高度集成、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环 保高效等优点;另设备内还设置有除雾件,可将空气中的大部分水滴去除,且除雾件可改变安装形态,以满足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中净化单元的分层结构框架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中螺旋上升式设置的除雾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中盘式设置的除雾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中单个扇形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包括,净化单元100,包括壳体101、网格板102、储液箱103、进气口104、喷淋腔105、除雾室106、换向腔107和光催化组件108,壳体101内部以网格板102相隔分为两部分,储液箱103设置于网格板102下方,进气口104设置于壳体101侧壁中间,光催化组件108设置于进气口104处,喷淋腔105、除雾室106、换向腔107依次设置于网格板102上方;
稀释单元200,稀释单元200设置于换向腔107上方。
稀释单元200包括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混合腔203和离心风机204,第一隔板201设置于换向腔107上方,第二隔板202设置于第一隔板201上方,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之间形成混合腔203,离心风机204设置于混合腔203中。
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均为网格板。
混合腔203上方设置有诱导风道205和喷射口206;
混合腔203侧壁设置有旁通风道207。
储液箱103旁设置有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进水管103a上设置有进水阀103c,排水管103b上设置有排水阀103d;
储液箱103内设置有水管103e,水管103e延伸至喷淋腔105,水管103e位于喷淋腔105的部分设置有喷嘴105a。
水管103e上设置有水泵103f,喷淋腔105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05b,换向腔107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07a;
光催化组件108包括二氧化钛网108a和紫外灯108b,二氧化钛网108a设置于紫外灯108b两侧。
进气口104与待处理设施的排气口通过法兰固定。光催化组件108包括若干个光催化机构,每个光催化机构由两片二氧化钛网108a及夹在其中的紫外灯108b组成。光催化组件工作过程:从进气口104进入的空气中的微生物、VOCs、气味分子等,通过光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氧化分解微生物,分解VOCs和气味分子,从而达到杀菌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所述喷淋腔105包括设置在底部且用于盛装洗涤液的储液箱103以及与储液箱103相连的喷射水管103e,在喷射管道上设有若干喷嘴105a;在喷射水管103e上还设有水泵103f。在储液箱103侧壁上还设有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在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上还设有电磁阀。在储液箱103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或者是液位计)。喷淋腔105工作过程:经过光催化的废气进入喷淋腔105,通过喷出雾化的洗涤液,溶解吸收其中的颗粒物、可溶性物质,将污染物由气相转移到液相。储液箱103中的洗涤液,在水泵103f的带动下,沿水管103e被送至喷淋腔的顶部,通过喷嘴105a喷出雾化的洗涤液,最终落入喷淋腔底部,通过网格板102流入储液箱103,完成一个循环。储液箱103一侧自上而下,连接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进、排水管道上都安装有电磁阀以控制管道开闭;液位传感器用来测量储液箱103中水位的高度。经过喷淋洗涤的气体继续向右通过除雾室106,大部分水滴被脱掉。
脱雾后的气体通过惯性继续向右,通过第二导流板107a的作用,由横向转为纵向,向上通过换向腔107,被送至稀释单元中。
稀释单元包括离心风机204,离心风机204底部设有第一隔板201,第一隔板201与弧形导流风道的出气口相连;在离心风机204一侧还设有用于通入洁净空气的旁通风道207,还包括与离心风机204出风口相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用于通入周围空气的诱导风道205,诱导风道205顶部设有喷射口206。稀释单元的工作过程:将经过光催化和喷淋净化的气体,与周围洁净空气进行比例混合,并将稀释后的废气向高速喷射,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在离心风机204的带动下,气体通过第一隔板201进入稀释单元。同时,周围的洁净空气从旁通风道207被吸入,与废气混合,混合气体向上高速流动。依靠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周围空气从诱导风道205被吸入,再次进行混合。经过两次混合的气体,通过喷射口206被高速喷出。
本申请的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在使用时:
该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的进气口104通过法兰与实验室的排放口对接;废气进入后,先经过光催化处理;每个光催化机构由2片二氧化钛网108a和夹在中间的紫外灯108b组成。经过光催化后的废气,继续向右进入喷淋腔105;储液箱103中的洗涤液,在水泵103f的带动下,沿水管103e被送至喷淋腔105的顶部,通过喷嘴105a喷出,最终落入喷淋腔105底部,流回储液箱103;储液箱103一侧自上而下,连接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上都安装有电磁阀以控制管道开闭;在储液箱103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以测量水位高度;经过喷淋洗涤的气体继续向右通过除雾室106,然后通过第二导流板107a转为垂直向上,通过换向腔107被送至稀释单元。在离心风机204的带动下,气体通过第一隔板201进入稀释单元,并周围的洁净空气从旁通风道207被吸入,与废气混合;依靠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周围空气从诱导风道205被吸入,再次进行混合;经过两次混合的气体,通过喷射口206被高速喷出。
实施例2
参照图1~6,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雾室106包括中间立柱106a、侧边立柱106b、扇形板106c和竖隔板106d,中间立柱106a设置于竖隔板106d中间,多个侧边立柱106b均匀分布与竖隔板106d周边,扇形板106c一角通过连接组件300与中间立柱106a连接,另外两角通过连接组件300与侧边立柱106b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侧边立柱106b设置有6个,按圆周均匀分布于竖隔板106d侧边处,扇形板106c上的中心处设置于中间立柱106a上,扇形板106c的弧边两端设置于侧边立柱106b上。
上述的“上”指的是中间立柱106a垂直于竖隔板106d板面设置,也即中间立柱106a的轴线处为水平设置,侧边立柱106b同样。
连接组件300包括侧凸台301、内环板302和夹持件303,侧凸台301和内环板302两底面连接,中间形成空腔,夹持件303沿内环板302径向设置;
中间立柱106a设置于内环板302中间,由夹持件303夹持。
侧凸台301为设置于扇形板106c三个角处的圆台结构,其内部中空,且设置有中心孔,中间立柱106a和侧边立柱106b穿过中心孔,具体的,中心孔旁设置有内环板302。
侧凸台301侧壁设置有圆槽301a,内环板302沿径向设置有圆孔302a,圆槽301a与圆孔302a对应设置。
夹持件303包括圆轴303a、橡胶块303b和弧板303c,圆轴303a设置于贯穿圆孔302a,端部设置于圆槽301a中;
橡胶块303b设置于圆轴303a端部,与中间立柱106a接触,弧板303c设置于圆轴303a中部,弧板303c处于空腔中。
连接组件300与中间立柱106a和侧边立柱106b的方式相同。
橡胶块303b用于加大夹持件303与中间立柱106a接触面的面积,扇形板106c整个依靠橡胶块303b与中间立柱106a和两个侧边立柱106b的摩擦力实现悬挂。
连接组件300可相对于中间立柱106a转动,而不必于中间立柱106a保持同心,也即通过调节扇形板106c三个角在中间立柱106a和侧边立柱106b上的高度,即可将扇形板106c组合成不同形状。
如图3为扇形板106c组合成螺旋上升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扇形板106c组合成多层盘式结构的示意图,两种形态中,扇形板106c在中间立柱106a上的位置均低于扇形板106c的弧边高度,使除雾过程汇聚的水滴沿扇形板106c流向其中心处并沿中间立柱106a流下。
连接组件300即为可以适应中间立柱106a在其中可处于不同位置状态。
侧凸台301还设置有平台301b和弹簧301c,平台301b设置于侧凸台301内侧壁位于圆槽301a旁;
弹簧301c套设于圆轴303a上,弹簧301c一端与平台301b连接,一端连接弧板303c。
夹持件303设置有多个,其沿内环板302圆周阵列分布,考虑到橡胶块303b的放置问题,为避免相邻的橡胶块303b接触,可设置相领的圆周方向的夹持件303上下错开设置。
初始状态,弹簧301c趋向将弧板303c挤压使其与内环板302接触,使橡胶块303b趋向于向中心靠,从而保证其与中间立柱106a时钟保持接触。
图4和图5展示了中间立柱106a与内环板302同轴心设置的状态示意,此时中间立柱106a与扇形板106c平面垂直,可以想象,当将扇形板106c掀起使其相对于中间立柱106a不再垂直时,一侧的中间立柱106a向内环板302靠近,该侧夹持件303被中间立柱106a沿径向推进圆槽301a中,弹簧301c被压缩,另一侧中间立柱106a远离内环板302,该处的夹持件303在弹簧301c的推力下始终与中间立柱106a保持接触。
需说明的是,在用外力将扇形板106c翻动,使其在中间立柱106a以及侧边立柱106b上保持一定倾斜度或者其他放置位置时,如图3和图4所示放置形态,在撤去外力后,扇形板106c可以依靠连接组件300维持住该位置。
具体的,如翻转后,扇形板106c与中间立柱106a的连接处,向内环板302靠近的中间立柱106a,使弹簧301c被压缩的一侧,弹簧301c反过来对中间立柱106a有反作用力,该力有倾向于使扇形板106c回到原非倾斜状态的作用,同时扇形板106c另两处与侧边立柱106b的连接处,处于同样的状态,同时三处均有摩擦力,三处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平衡抵消了弹簧301c的作用。
进一步的,扇形板106c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克服摩擦力,从而扇形板106c相对于中间立柱106a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位置状态。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单元(100),包括壳体(101)、网格板(102)、储液箱(103)、进气口(104)、喷淋腔(105)、除雾室(106)、换向腔(107)和光催化组件(108),所述壳体(101)内部以所述网格板(102)相隔分为两部分,所述储液箱(103)设置于所述网格板(102)下方,所述进气口(104)设置于所述壳体(101)侧壁中间,所述光催化组件(108)设置于所述进气口(104)处,所述喷淋腔(105)、除雾室(106)、换向腔(107)依次设置于所述网格板(102)上方;
稀释单元(200),所述稀释单元(200)设置于所述换向腔(107)上方;
所述稀释单元(200)包括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混合腔(203)和离心风机(204),所述第一隔板(201)设置于所述换向腔(107)上方,所述第二隔板(202)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201)上方,所述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之间形成混合腔(203),所述离心风机(204)设置于所述混合腔(203)中;
所述混合腔(203)上方设置有诱导风道(205)和喷射口(206);
所述混合腔(203)侧壁设置有旁通风道(207);
所述储液箱(103)旁设置有进水管(103a)和排水管(103b),所述进水管(103a)上设置有进水阀(103c),所述排水管(103b)上设置有排水阀(103d);
所述储液箱(103)内设置有水管(103e),所述水管(103e)延伸至所述喷淋腔(105),所述水管(103e)位于所述喷淋腔(105)的部分设置有喷嘴(105a);
所述水管(103e)上设置有水泵(103f),所述喷淋腔(105)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05b),所述换向腔(107)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07a);
所述光催化组件(108)包括二氧化钛网(108a)和紫外灯(108b),所述二氧化钛网(108a)设置于所述紫外灯(108b)两侧;
所述除雾室(106)包括中间立柱(106a)、侧边立柱(106b)、扇形板(106c)和竖隔板(106d),所述中间立柱(106a)设置于所述竖隔板(106d)中间,多个所述侧边立柱(106b)均匀分布与所述竖隔板(106d)周边,所述扇形板(106c)一角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所述中间立柱(106a)连接,另外两角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所述侧边立柱(106b)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侧凸台(301)、内环板(302)和夹持件(303),所述侧凸台(301)和内环板(302)两底面连接,中间形成空腔,所述夹持件(303)沿所述内环板(302)径向设置;
所述中间立柱(106a)设置于所述内环板(302)中间,由所述夹持件(303)夹持;夹持件(303)设置有多个,其沿内环板(302)圆周阵列分布;
所述侧凸台(301)侧壁设置有圆槽(301a),所述内环板(302)沿径向设置有圆孔(302a),所述圆槽(301a)与圆孔(302a)对应设置;
所述夹持件(303)包括圆轴(303a)、橡胶块(303b)和弧板(303c),所述圆轴(303a)设置于贯穿所述圆孔(302a),端部设置于所述圆槽(301a)中;
所述橡胶块(303b)设置于所述圆轴(303a)端部,与所述中间立柱(106a)接触,所述弧板(303c)设置于所述圆轴(303a)中部,所述弧板(303c)处于所述空腔中;
侧边立柱(106b)设置有6个,按圆周均匀分布于竖隔板(106d)侧边处,扇形板(106c)上的中心处设置于中间立柱(106a)上,扇形板(106c)的弧边两端设置于侧边立柱(106b)上;
所述侧凸台(301)还设置有平台(301b)和弹簧(301c),所述平台(301b)设置于所述侧凸台(301)内侧壁位于圆槽(301a)旁;
所述弹簧(301c)套设于所述圆轴(303a)上,所述弹簧(301c)一端与所述平台(301b)连接,一端连接所述弧板(303c);
连接组件(300)能够相对于中间立柱(106a)转动,不必与中间立柱(106a) 保持同心,通过调节扇形板(106c)三个角在中间立柱(106a)和侧边立柱(106b)上的高度,将扇形板(106c)组合成不同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0933.8A CN111729508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0933.8A CN111729508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9508A CN111729508A (zh) | 2020-10-02 |
CN111729508B true CN111729508B (zh) | 2022-09-09 |
Family
ID=72650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80933.8A Active CN111729508B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295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6714B (zh) * | 2021-03-22 | 2022-11-22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膜层及其形成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9387A (zh) * | 2006-12-29 | 2008-07-02 | 上海霍林化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除雾器 |
JP2012096147A (ja) * | 2010-10-30 | 2012-05-24 | Espo Chemical Corp | 空気清浄化装置 |
CN105289114A (zh) * | 2015-12-08 | 2016-02-03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除雾除尘叶片组 |
CN206996279U (zh) * | 2017-07-28 | 2018-02-13 | 西安富康空气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CN209237523U (zh) * | 2018-09-05 | 2019-08-13 | 北京合壹北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除雾器及其旋风风机和风机叶片 |
CN210645841U (zh) * | 2019-08-12 | 2020-06-02 | 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 |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中的脱硫塔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9117B (zh) * | 2015-12-08 | 2017-11-10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除雾器 |
CN205760178U (zh) * | 2016-05-27 | 2016-12-07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 一种脱硫塔用复合型除雾器 |
CN107308805A (zh) * | 2017-08-14 | 2017-11-03 | 山东天力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脱硫塔除雾装置及脱硫除尘装置 |
CN111111328A (zh) * | 2020-02-17 | 2020-05-08 | 斯蒙赫尔(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螺旋除尘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
-
2020
- 2020-06-23 CN CN202010580933.8A patent/CN1117295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9387A (zh) * | 2006-12-29 | 2008-07-02 | 上海霍林化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除雾器 |
JP2012096147A (ja) * | 2010-10-30 | 2012-05-24 | Espo Chemical Corp | 空気清浄化装置 |
CN105289114A (zh) * | 2015-12-08 | 2016-02-03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除雾除尘叶片组 |
CN206996279U (zh) * | 2017-07-28 | 2018-02-13 | 西安富康空气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CN209237523U (zh) * | 2018-09-05 | 2019-08-13 | 北京合壹北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风除雾器及其旋风风机和风机叶片 |
CN210645841U (zh) * | 2019-08-12 | 2020-06-02 | 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 |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中的脱硫塔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9508A (zh) | 2020-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37316B1 (ko) | 저온 플라즈마를 이용한 모듈형 악취제거장치 | |
CN202778234U (zh) |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 |
CN105498478B (zh) | 一种气相光解-液相光催化氧化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3556243U (zh) | 一种工业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4933205U (zh) |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 |
CN103055695A (zh) |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3341318A (zh) | 恶臭污染物废气的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 |
CN205379802U (zh) | 一种液相光催化氧化净化废气的装置 | |
CN207562679U (zh) | 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 |
CN201988299U (zh) |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 |
CN209917632U (zh) | 一种低浓度VOCs有机废气净化设备 | |
CN111550884A (zh) | 移动式空气病毒消毒净化器 | |
CN111729508B (zh)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
CN206996279U (zh) | 一种混合式诱导流喷淋除臭装置 | |
CN201245490Y (zh) | 一种硫醇类恶臭废水臭氧氧化脱臭装置 | |
CN105107339A (zh) |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258233B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03971753U (zh) | 一种干燥废气的光催化净化装置 | |
CN205965456U (zh) | 有机废气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08599484U (zh) | 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的模组式UV-纳米TiO2光催化装置 | |
CN105983334B (zh) | 一种恶臭气体净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4699584U (zh) | 一种恶臭气体净化处理系统 | |
CN212492325U (zh) | 一种新型VOCs废气处理装置 | |
CN211514083U (zh) | 一种油性漆喷漆废气高效处理装置 | |
CN205137714U (zh) | 空气净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