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324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324A
CN111727324A CN201980013794.6A CN201980013794A CN111727324A CN 111727324 A CN111727324 A CN 111727324A CN 201980013794 A CN201980013794 A CN 201980013794A CN 111727324 A CN111727324 A CN 111727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
ventilation passage
side plate
impelle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3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7324B (zh
Inventor
川埼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Automotive Climat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Automotive Climat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Automotive Climate System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0563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6767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727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7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2Fluid guiding means, e.g. v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机,通过抑制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的紊乱,能够提高静音性。在第1侧板(31)中,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形成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在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通风路(38)的面,通过与高度逐渐变化的倾斜面连接而形成,涡旋通风路(36)中的叶轮(10)在旋转轴向的尺寸形成为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至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分别逐渐变小。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送风机众所周知具备:筒状的叶轮;壳体,其在内部收纳的叶轮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涡旋通风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壳体具有:第1侧板,其设置于叶轮的轴向一端侧;第2侧板,其设置于轴向另一端侧,并且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外周板,其设置于叶轮的径向外侧。涡旋通风路形成于第1侧板与第2侧板之间,且形成于叶轮的外周部与外周板之间。
涡旋通风路为了使流速降低的空气从排出口流出,流路的截面积从起始端侧朝向终止端侧逐渐变大。
所述送风机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朝向终止端侧,通过使叶轮的旋转轴与外周板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同时,使第1侧板向叶轮的旋转轴向一侧逐渐伸出,涡旋通风路的流路截面积逐渐变大。因此,导致所述送风机在壳体的第1侧板中,在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与终止端侧之间产生了高度差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95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所述送风机中,产生流通于涡旋通风路的空气从终止端侧再次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在所述送风机中,循环流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时,沿着第1侧板流通的空气流与高低差部碰撞时,导致空气流从第1侧板剥离,在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的空气流中产生紊乱。所述送风机如果在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的空气流中产生紊乱,则可能导致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其通过抑制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的紊乱,能够提高静音性。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送风机具备:筒状的叶轮;壳体,其在内部收纳叶轮,在内部收纳的叶轮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涡旋通风路,其中,壳体具有:第1侧板,其设置于叶轮的旋转轴向一端侧;第2侧板,其设置于旋转轴向另一端侧,并且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外周板,其设置于叶轮的径向外侧,在第1侧板与第2侧板中,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形成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部在叶轮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通风路的面,分别通过与高度恒定的平坦面以及高度逐渐变化的倾斜面中的其中之一或者两者连接而形成,涡旋通风路中的在叶轮旋转轴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至涡旋通风路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分别逐渐变小。
据此,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中的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形成连接通风路的面,构成了没有高度差的平滑面,因此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经由连接通风路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通过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流通而不会发生剥离,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流入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的循环流,通过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流通而进行整流。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经由连接通风路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流通而不会从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剥离,并且通过使沿着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流入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的循环流能够沿着第1侧板31以及第2侧板流通来进行整流,因此能够抑制声音的产生,能够提高静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送风机的俯视图。
图3是送风机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送风机 10:叶轮
30:壳体 31:第1侧板
32:第2侧板 33:外周板
34:吸入口 36:涡旋通风路
38:连接通风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送风机1为离心式送风机,作为例如,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机构来使用。
如图4所示,该送风机1具有:叶轮10,其形成为圆筒状;电动马达20,其用于使叶轮10旋转;壳体30,其在内部收纳叶轮10。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叶轮10具有:多个叶片11,其彼此在周向上以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同时,分别沿着圆筒状的轴向延伸;基板12,其设置于轴向一端侧;轮缘13,其设置于轴向另一端侧。
多个叶片11分别配置为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延伸。多个叶片11其径向外侧分别相对于径向内侧朝向周向的一侧弯曲。
基板12是圆板状部件,多个叶片11的一端部相互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与其外周侧连接。基板12具有:伸出部12a,其从连接各叶片11一端部的外周部的径向内侧朝向中心部逐渐向轴向另一端侧伸出。伸出部12a的轴向一端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相对于外周侧朝向径向中心并且逐渐朝向轴向另一端侧凹陷。
轮缘13是圆筒状部件,其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连接多个叶片11的另一端部。
如图3中箭头所示,使叶轮10以径向中心为旋转轴向周向一侧旋转时,空气从旋转轴向另一端侧流入内侧,并且空气从各叶片11的缝隙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流出。
如图4所示,电动马达20在叶轮10的轴向一端侧,配置于基板12的旋转轴向一端面的凹部。电动马达20的旋转轴21与基板12的径向中心部连接,使叶轮10向周向一侧旋转。
如图4所示,壳体30具有:第1侧板31,其设置于叶轮10的旋转轴向一端侧;第2侧板32,其设置于叶轮10的旋转轴向另一端侧;外周板33,其使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各自的外周部之间沿着叶轮10的周向延伸。
在第1侧板3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马达支撑孔31a,该马达支撑孔31a用于以贯穿状态支撑电动马达20。
在第2侧板32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吸入口34,该吸入口34用于将空气吸入壳体30内。此外,在第2侧板32的吸入口34的边缘部设置有罩部32a,该罩部32a包围叶轮10的轮缘13的旋转轴向另一端侧、径向内侧以及外侧。
如图3所示,外周板33具有:涡旋状涡旋部33a,其从远离叶轮10的旋转轴的规定基准位置S朝向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与叶轮10的旋转轴的距离逐渐变大;直线部33b,其从涡旋部33a的径向外侧端部以直线状延伸;舌部33c,其从涡旋部33a的径向内侧端部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向涡旋部33a的相反方向弯曲延伸;延伸部33d,其从舌部33c连续地并且与直线部33b隔开间隔地延伸。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壳体30中设置有排出口35,该排出口35用于排出经由吸入口34吸入壳体30内的空气。如图3以及图4所示,排出口35形成于被第1侧板31、第2侧板32、直线部33b、延伸部33d包围部分的端部。
如图3所示,在壳体30内设置有:涡旋通风路36,其用于使流入的空气在叶轮10的外周侧向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上流通;排出通风路37,其连通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与排出口35;连接通风路38,其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在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连接。
涡旋通风路36设置于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之间,并且设置于叶轮10的外周部与外周板33的涡旋部33a以及直线部33b中的位于涡旋部33a一侧的部分之间。如图3所示,涡旋通风路36从起始端部朝向终止端部在径向上尺寸逐渐变大。
此外,涡旋通风路36在叶轮10旋转轴向上的尺寸H在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发生变化。即,涡旋通风路36在叶轮10旋转轴向上的尺寸H形成为从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至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分别逐渐变小。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为以叶轮10的旋转轴为中心,从涡旋部33a径向内侧端部的位置S朝向叶轮10的旋转方向呈规定角度θ的位置。规定角度θ优选为大约180度。
具体地说,涡旋通风路36形成于平板状的第2侧板32与形状为与第2侧板32的距离逐渐变化的第1侧板31之间。第1侧板31在与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相对应部分形成为高度大致相同。此外,第1侧板31从与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相对应部分至与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相对应的部分逐渐向第2侧板32侧伸出。
排出通风路37设置于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之间,且设置于直线部33b中的位于排出口35一侧部分与延伸部33d之间。如图3所示,排出通风路37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朝向排出口35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大。此外,排出通风路37通过舌部33c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分隔。
连接通风路38设置于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之间,且设置于叶轮10的外周部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侧之间。第1侧板31中与连接通风路38相对应的面形成为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高度大致相同。第1侧板31中与连接通风路38相对应的面形成为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齐平,并且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相对应的部分以相同高度连接,未形成高度差。
在如以上构成的送风机1中,驱动电动马达20以使叶轮10向周向一侧旋转时,壳体30外的空气经由设置于第2侧板32的吸入口34吸入壳体30内。经由吸入口34吸入壳体30内的空气,从叶轮10的轴向另一端侧流入内侧,从叶轮10的外周部呈放射状流出。从叶轮10的外周部呈放射状流出的空气,流通于壳体30的涡旋通风路36以及排出通风路37从排出口35排出的同时,部分空气作为循环流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侧经由连接通风路38流入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
此时,在第1侧板31中的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相对应的部分以及与连接通风路38相对应的面分别形成为高度大致相同,未产生高度差。因此,导致沿着第1侧板31经由连接通风路38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沿着第1侧板31流通而不会从第1侧板31剥离,抑制了在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中的空气流的紊乱。
此外,涡旋通风路36在叶轮10的旋转轴向的尺寸H形成为从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朝向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分别逐渐变小。此外,涡旋通风路36在叶轮10的径向尺寸形成为朝向叶轮10的旋转方向逐渐变大。因此,通过到达规定位置P的涡旋通风路36的尺寸H逐渐变小的同时,径向尺寸逐渐变大,抑制了沿着第1侧板31流入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的循环流的流速的上升。从规定位置P朝向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侧通过使涡旋通风路36的尺寸H逐渐变大的同时,径向尺寸逐渐变大,导致沿着第1侧板31流通至涡旋通风路36的规定位置P的循环流逐渐减速来进行整流,抑制了空气流的紊乱。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在第1侧板31中的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形成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在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通风路38的面,通过沿着高度逐渐变化的倾斜面连接而形成,涡旋通风路36中的叶轮10的旋转轴向的尺寸H形成为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至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P分别逐渐变小。
据此,通过使沿着第1侧板31经由连接通风路38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侧流入起始端侧的循环流,沿着第1侧板31流通而不会从第1侧板31剥离,并且通过使沿着第1侧板31流入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的循环流沿着第1侧板31流通从而能够进行整流,因此能够抑制声音的产生,能够提高静音性。
此外,涡旋通风路36形成于平板状的第2侧板32与形状为与第2侧板32的距离逐渐变化的第1侧板31之间。
据此,由于能够使第2侧板32形状较简单,因此能够实现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涡旋通风路36中的起始端侧与终止端侧之间的规定位置P为以叶轮10的旋转轴为中心,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部朝向终止端部呈180度的位置。
据此,使沿着第1侧板31流入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的循环流能够可靠地沿着第1侧板31流通。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除了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机构以外,还能够适用于建筑物室内的空调装置以及换气装置等的送风机构。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将第2侧板32形成为平板状,通过形状为与第2侧板32的距离逐渐变化的第1侧板31来形成涡旋通风路36以及连接通风路38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第1侧板形成为平板状,通过形状为与第1侧板的距离逐渐变化的第2侧板来形成涡旋通风路以及连接通风路。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两者在叶轮旋转轴向上高度逐渐变化来生成涡旋通风路以及连接通风路。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在第1侧板31中的与连接通风路38相对应的面形成为与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齐平,并且与涡旋通风路36的终止端部以同一高度连接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1侧板31中的涡旋通风路36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连接通风路38相对应的面,以不产生高度差的平滑面连接即可,可以仅以高度恒定的平坦面连接,也可以仅以高度逐渐变化的倾斜面连接,也可以以平坦面以及倾斜面连接。

Claims (3)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叶轮;
壳体,其在内部收纳叶轮,在内部收纳的叶轮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涡旋通风路,
其中,壳体具有:第1侧板,其设置于叶轮的旋转轴向一端侧;第2侧板,其设置于旋转轴向另一端侧,并且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外周板,其设置于叶轮的径向外侧,
在第1侧板与第2侧板中,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侧以及终止端侧与形成从涡旋通风路的终止端部在叶轮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通风路的面,分别通过与高度恒定的平坦面以及高度逐渐变化的倾斜面中的其中之一或者两者连接而形成,
涡旋通风路中的叶轮在旋转轴向的尺寸形成为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部以及终止端部至涡旋通风路中的起始端部与终止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分别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涡旋通风路形成于平板状的第2侧板与形状为与第2侧板的距离逐渐变化的第1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涡旋通风路中的起始端侧与终止端侧之间的规定位置为以叶轮的旋转轴为中心,从涡旋通风路的起始端部朝向终止端部呈180度的位置。
CN201980013794.6A 2018-02-28 2019-02-15 送风机 Active CN111727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824 2018-02-28
JP2018-034824 2018-02-28
JP2018-190787 2018-10-09
JP2018190787A JP7161654B2 (ja) 2018-02-28 2018-10-09 送風機
PCT/JP2019/005634 WO2019167678A1 (ja) 2018-02-28 2019-02-15 送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324A true CN111727324A (zh) 2020-09-29
CN111727324B CN111727324B (zh) 2022-08-02

Family

ID=6794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3794.6A Active CN111727324B (zh) 2018-02-28 2019-02-15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33105A1 (zh)
JP (1) JP7161654B2 (zh)
CN (1) CN111727324B (zh)
DE (1) DE112019001047T5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0795A (ja) * 1999-11-16 2001-05-22 Denso Corp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182692A (ja) * 1999-12-28 2001-07-06 Osaka Gas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JP2004068644A (ja) * 2002-08-02 2004-03-04 Sanden Corp 遠心送風機
CN1809397A (zh) * 2003-06-20 2006-07-2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带有加湿器的可吸入气体设备
US20070098571A1 (en) * 2005-10-27 2007-05-03 Nidec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CN101196198A (zh) * 2006-12-04 2008-06-11 三电有限公司 离心式多翼送风机
JP2012052431A (ja) * 2010-08-31 2012-03-15 Nippon Soken Inc 遠心送風機
CN103062125A (zh) * 2013-02-20 2013-04-24 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
CN104641123A (zh) * 2012-09-03 2015-05-20 三电有限公司 离心送风机
CN104913663A (zh) * 2014-03-12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管壳程容积可调节纵紊流油冷却器
CN105332953A (zh) * 2014-08-11 2016-02-17 宜兴优纳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进口消音器
CN206352596U (zh) * 2016-12-16 2017-07-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蜗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9999A (ja) * 1985-04-03 1986-10-14 Matsushita Refrig Co 送風装置
JP3442885B2 (ja) * 1994-12-20 2003-09-0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
JP200712708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Daikin Ind Ltd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0795A (ja) * 1999-11-16 2001-05-22 Denso Corp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182692A (ja) * 1999-12-28 2001-07-06 Osaka Gas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JP2004068644A (ja) * 2002-08-02 2004-03-04 Sanden Corp 遠心送風機
CN1809397A (zh) * 2003-06-20 2006-07-2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带有加湿器的可吸入气体设备
US20070098571A1 (en) * 2005-10-27 2007-05-03 Nidec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JP2008138618A (ja) * 2006-12-04 2008-06-19 Sanden Corp 遠心式多翼送風機
CN101196198A (zh) * 2006-12-04 2008-06-11 三电有限公司 离心式多翼送风机
JP2012052431A (ja) * 2010-08-31 2012-03-15 Nippon Soken Inc 遠心送風機
CN104641123A (zh) * 2012-09-03 2015-05-20 三电有限公司 离心送风机
CN103062125A (zh) * 2013-02-20 2013-04-24 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
CN104913663A (zh) * 2014-03-12 2015-09-1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管壳程容积可调节纵紊流油冷却器
CN105332953A (zh) * 2014-08-11 2016-02-17 宜兴优纳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进口消音器
CN206352596U (zh) * 2016-12-16 2017-07-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蜗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2204A (ja) 2019-09-12
CN111727324B (zh) 2022-08-02
DE112019001047T5 (de) 2020-11-26
JP7161654B2 (ja) 2022-10-27
US20210033105A1 (en)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05763A1 (en) Axial-flow fan
US20130028720A1 (en) Centrifugal fan
US20130084173A1 (en) Centrifugal fan
US20130004307A1 (en)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fan having the same
JP2008240726A (ja) プレ旋回翼を備えた送風機組立体
JP6076945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CN110753794B (zh) 送风机
US8764418B2 (en) Centrifugal fan
US7255533B2 (en) Centrifugal fan
JP2006219990A (ja) 電動送風機
CN111727324B (zh) 送风机
JP6666730B2 (ja) 遠心式送風機
CN112400066B (zh) 送风机
WO2006082877A1 (ja) 軸流送風機
JP7199220B2 (ja) 防水ブロアファン
KR100725813B1 (ko) 원심팬
KR20160150137A (ko) 통풍 시트용 블로워의 임펠러
WO2019167678A1 (ja) 送風機
JP6456179B2 (ja) 送風機
JP7476735B2 (ja) 遠心送風機
WO2009150717A1 (ja) 多翼送風機
JP2018119550A (ja) 遠心式ファン
WO2018163763A1 (ja) 送風機
KR100463543B1 (ko) 나선형 송풍팬 어셈블리
CN117605696A (zh) 轴流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6

Address after: Gunma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Address before: Gunma

Patentee before: SANDEN AUTOMOTIVE CLIMATE SYSTEM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