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846B -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846B
CN111726846B CN202010514862.1A CN202010514862A CN111726846B CN 111726846 B CN111726846 B CN 111726846B CN 202010514862 A CN202010514862 A CN 202010514862A CN 111726846 B CN111726846 B CN 111726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network
information
switching
res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846A (zh
Inventor
朱中华
邵俊骏
李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8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公交车、动车、轻轨、地铁等交通工具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的出行选择,由此,在处于移动的状态下使用终端进行通信,也成为了常见的通信应用场景。
由于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有限,因此,终端在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小区切换,以使得终端在从一个网络小区移动至另一个网络小区时,能保持已建立的业务连接(如语音通话连接、网络数据连接)不中断。
目前,在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终端基于网络侧(当前驻网小区对应的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对周围的相邻小区以及服务小区(当前驻网小区)进行测量配置,在测量配置结果满足相应的重选切换规则时,终端进行终端移动性管理,如小区重选,重定向,小区切换,小区注册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
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小区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轨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
驻网小区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驻网小区切换模块,应用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通过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预先建立的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合适的目标轨迹信息,根据目标轨迹信息来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可以方便的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目标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实现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而无需对移动过程中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节省了对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的时间,优化了网络小区切换流程,提高了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提升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小区切换的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小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迹信息保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迹信息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网小区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小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图12是图9中IOS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 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终端基于网络侧(当前驻网小区对应的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对周围的相邻小区以及服务小区(当前驻网小区)进行测量配置,在测量配置结果满足相应的重选切换规则时,终端进行终端移动性管理,如小区重选,重定向,小区切换,小区注册等。采用这种方式,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每一次网络小区切换过程,均需要对周围的相邻小区以及服务小区进行测量配置,导致网络小区切换流程繁琐、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较低,也降低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小区切换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网络小区切换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10以及终端120。
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用户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通信所覆盖的区域也可称为小区,所述小区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小区、异系统小区、系统间小区等,网络设备110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120进行通信,如进行语音通话。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网络小区切换系统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 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 /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等。
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小区切换系统的架构可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特提出了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网络小区切换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
具体的,该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
具体的,终端在确定处于移动状态时,可以实时的采用位置获取技术获取当前的移动位置;或,周期性的(如每隔1分钟)采用位置获取技术获取当前的移动位置。获取到移动位置之后,对移动位置可以添加当前定位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戳,以生成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进行保存。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所述移动轨迹的方式可以是:在本地存储空间中,获取指定个数(如40个)或指定时间段(最近1个小时)的位置信息,以生成包含多个位置信息的移动轨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位置信息包含移动位置以及时间戳,基于多个位置信息中各位置信息的移动位置以及时间戳,将相邻时间点的时间戳对应的移动位置两两相连,既可以得到移动轨迹,故通常终端在获取移动轨迹时,可以在本端存储空间中获取包含多个位置信息的位置集合,基于该位置集合即可获取到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
其中,所述移动位置表示终端所处的地方或方位,通常可以是以经纬度、坐标、方向、方位等形式表征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所占的地方或所处的方位。
所述时间戳表示某一移动位置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定位到的、完整的、可验证的数据,通常时间戳是一个字符序列,用于为使用者(如终端等)提供一份电子证据,以证明某一移动位置的定位时间点。
所述位置获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定位技术、短距离连接技术、传感器技术、位置图像处理技术等等,其中:
无线定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卫星定位技术、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接近传感器等可感知位置的传感器实现对终端位置的判定。
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对摄像头拍摄的位置图像进行预想处理来获取位置信息等。
具体的,终端在当前移动过程中获取移动轨迹,可以同步或异步获取当前的移动速度,具体为终端可以通过所包含的测量器件,测量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预先设置有移动轨迹数据库,通过预先采集实际应用环境中大量的轨迹信息,如用户所持终端在日常出行过程中的轨迹信息,所述日常出行过程可以是用户上/下班途中、出差途中、购物途中的移动出行过程,在这些出行过程中,由于终端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当终端运动到当前驻网小区的边缘或当前驻网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时,就会涉及到终端的网络小区切换,移动状态下的终端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归结为终端移动性管理,所述终端移动性管理包括位置信息管理以及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终端在网络中移动时业务不中断,例如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正好长时间通话,为了保障用户基于驻网小区提供的业务的连续性,而此时的通话业务会从当前驻网小区转到下一个驻网小区继续提供服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涉及到驻网小区重选,驻网小区重定向,驻网小区切换,驻网小区注册等过程,终端可以对日常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移动速度、所述移动轨迹上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各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进行记录等轨迹相关参数进行记录,生成包含移动轨迹、移动速度、所述移动轨迹上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各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进行记录等轨迹相关参数的轨迹信息,所述小区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下一驻网小区所涉及的小区配置参数,如运营商标识、当前下一驻网小区切换时的小区切换位置、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小区载频(CarrierFreq)、小区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UE(终端)上下文信息、 SAE承载ID、SAE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参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终端还可以对该轨迹信息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记录对应的轨迹信息的使用频次,将使用频次也作为轨迹信息中的一个参数。
具体的,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之后,然后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匹配与当前移动过程中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相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具体可以是将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与各轨迹信息中对应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满足轨迹信息确定条件的目标轨迹信息,一种确定条件可以是:移动轨迹与参考移动轨迹一致,且移动速度与参考移动速度一致;一种确定条件可以是:移动轨迹与参考移动轨迹的差异相识度小于差异阈值(如0.1),且移动速度与参考移动速度的速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如5),等等。
步骤S102: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所述当前驻网小区是指当前为终端提供业务数据传输服务的服务小区,当前驻网小区也称终端当前可获得网络服务(如LTE网络服务)的区域,是从整个通信服务区(如LTE通信服务区、NR通信服务区)中划分出来的小区,小区内设有用于通信的基站,负责与小区中的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支持通信服务对应通信制式(如LTE通信制式)的终端在通信服务区内的任意小区里均能进行通信,如利用服务小区承载语音通话的业务数据。
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可以理解为在当前驻网小区无法满足终端的业务数据传输服务的服务需求时,下一个驻网小区。
通常,驻网小区是移动无线网络中的基础网元,它隶属于物理实体基站下的逻辑单元,其主要基本属性有:小区名称、小区制式、小区所处的地理经度、小区所处的地理纬度、小区方向角、系统内邻区、异系统邻区(如2G~3G、2G~ 4G、3G~2G、3G~4G、4G~2G、4G~3G....)。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可以为所述当前驻网小区的邻区。
具体的,终端轨迹数据库中的目标轨迹信息记录有移动过程中每一次驻网小区的小区信息、以及各驻网小区的切换顺序,终端在获取到目标轨迹信息之后,根据各驻网小区的切换顺序查询到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同时获取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以方便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进行切换。
步骤S103: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所述当前移动状态可以理解为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可以是当前的位置、当前驻网小区的信号质量、移动速度、剩余电量等等。
具体的,终端设置有切换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终端可以基于当前移动状态进行网络切换判决,以确定当前移动状态是否满足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一种网络切换条件可以是:在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落入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覆盖范围时,终端可以确定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一种网络切换条件可以是:在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到达所述目标轨迹信息指示的下一驻网小区切换时的小区切换位置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一种网络切换条件可以是:在终端的当前信号质量(如信号强度值)低于信号强度门限值时,此时通常当前驻网小区对应的网络信号较差,终端可以确定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一种网络切换条件可以是: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检测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网络信号,且网络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一定的信号门限值,终端可以确定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以下对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详细过程进行释义:
终端获取到小区信息(如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小区载频(CarrierFreq)、小区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UE(终端)上下文信息、SAE 承载ID、SAE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后,此时小区信息可以作为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先验信息,以触发终端针对下一驻网小区基于先验信息触发驻网小区切换的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先验信息只包含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小区信息,这与相关技术中的先验信息对应多个历史驻网的小区不一样,本实施例中,先验信息与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唯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在触发驻网小区切换的流程后,无需对其他相邻小区进行测量的流程,也不需要终端和网络侧(如基站)的测量重配置流程(如下发测量配置事件)。
终端基于小区信息确定的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先验信息,触发驻网小区切换的流程,终端先基于小区信息中的相关配置(如载波频率、小区参数等)进行指定频段以及指定频点的搜索,以确定在小区信息所对应的指定频段或指定频点上是否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1、在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且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符合网络切换条件,如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预设的信号质量门限,实际应用中,根据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通信网络类型确定(如LTE网络类型),当为长期演进型 LTE网络类型时,则需满足S-Criterion准则后,即可选择在下一驻网小区上进行驻留。
2、在未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则终端需要进行初始小区选择的过程,这里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初始小区选择”的部分(小区重选,重定向,小区切换,小区注册部分),如小区重选流程:终端搜索周围分布着其他的邻小区,终端通过不断测量邻区和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在预定的重选切换规则内,如果测量结果满足切换重新规则,则终端触发小区切换/小区重选流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通过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预先建立的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合适的目标轨迹信息,根据目标轨迹信息来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可以方便的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目标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实现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而无需对移动过程中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节省了对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的时间,优化了网络小区切换流程,提高了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提升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
步骤S201:采集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轨迹信息,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具体的,终端可以在实际应用环境下,预先采集(如搜集一段时间内)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移动轨迹、参考移动速度、所述参考移动轨迹上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各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等轨迹相关参数进行记录,生成包含参考移动轨迹、参考移动速度、所述参考移动轨迹上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各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等轨迹相关参数的参考轨迹信息。如用户所持终端在历次日常出行过程中的用于参考的参考轨迹信息,所述日常出行过程可以是用户上/下班途中、出差途中、购物途中的移动出行过程,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集用户使用终端的日常出行习惯,在这些出行过程中,由于终端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当终端运动到当前驻网小区的边缘或当前驻网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时,就会涉及到终端的网络小区切换,如在上班过程中涉及到13次网络小区切换,则将这次上班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得到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所述小区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下一驻网小区所涉及的小区配置参数,如运营商标识、当前下一驻网小区切换时的小区切换位置、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小区载频(CarrierFreq)、小区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UE(终端)上下文信息、SAE承载ID、SAE承载 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参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终端还可以对该轨迹信息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记录对应的轨迹信息的使用频次,将使用频次也作为轨迹信息中的一个参数。从而将历次移动过程中所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为了使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的参考轨迹信息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以对使用频次较低的参考轨迹信息不纳入参考范围之内,即将频次较低的参考轨迹信息进行滤除,终端在创建移动轨迹数据库获取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轨迹信息时,可以针对性设置一个频次阈值(如20次),当某一参考轨迹信息中的使用频次大于频次阈值时,则将该参考轨迹信息纳入参考,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当某一参考轨迹信息中的使用频次小于或等于频次阈值时,则不考虑将该参考轨迹信息纳入参考,终端可以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进行滤除处理,可以理解的是使用频次小于或等于频次阈值的参考轨迹信息通常为用户日常使用频率较低的移动轨迹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与该移动轨迹相关的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所述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不具备参考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还可以对历史移动过程中,终端基于移动轨迹数据库进行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进行监测,监测终端是否基于确定获取到的参考轨迹信息成功切换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轨迹信息”指示的下一驻网小区上。
在历史移动过程中,当成功切换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参考轨迹信息”指示的下一驻网小区上时,终端可以对该条参考轨迹信息对应的成功切换次数加一;
在历史移动过程中,当基于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从当前驻网小区未切换至参考小区时,此时说明参考轨迹信息中记录的小区信息有误,终端可以对该条参考轨迹信息对应的失败切换次数加一,进一步的,终端为了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上,终端需要进行初始小区选择的过程,这里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初始小区选择”的部分(小区重选,重定向,小区切换,小区注册部分),如小区重选流程:终端搜索周围分布着其他的邻小区,终端通过不断测量邻区和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在预定的重选切换规则内,如果测量结果满足切换重新规则,则终端触发小区切换/小区重选流程。以向网络侧获取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本次正确的参考小区信息,如物理小区标识、小区载频、小区对应的目标发射功率、UE(终端)上下文信息、SAE承载ID、SAE承载QOS参数等等,从而基于正确的参考小区信息成功驻网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上。
进一步的,当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参考轨迹信息有误时,终端可以对有误的参考轨迹信息进行更新,如更新小区信息。
一种更新方式是,终端直接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
一种更新方式是,终端可以在对所述参考小区进行下一次小区切换时,随机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的其一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参考小区,即终端在涉及到多次对所述参考小区进行下一次小区切换时,终端从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随机确定一个,然后基于确定的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的其一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参考小区,并对多次切换过程的分别对应的失败次数进行记录,具体为采集基于所述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失败次数以及基于所述参考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二失败次数;
然后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失败次数以及所述第二失败次数,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如,当第一失败次数大于设置的失败次数阈值(如5次),而第二失败次数小于设置的失败次数阈值(如5次)时,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反之,当第一失败次数小于设置的失败次数阈值(如5次),而第二失败次数大于设置的失败次数阈值(如5次)时,不对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的小区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202: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获取至少一条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计算所述轨迹信息与所述参考移动轨迹的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第二相似度。
具体的,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之后,然后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匹配与当前移动过程中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相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具体可以是将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与各轨迹信息中对应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满足轨迹信息确定条件的目标轨迹信息。具体为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获取至少一条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然后分别计算所述轨迹信息与所述参考移动轨迹的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第二相似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获取n(n为正整数)条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时,则分别计算得到的n个第一相似度以及n个第二相似度。
其中,所述计算所述轨迹信息与所述参考移动轨迹的第一相似度的方式可以是:对移动对象(终端)的移动估计进行分析归类,采用时空轨迹相似度的度量方法来计算第一相似度,常用的时空轨迹相似度的度量方法可以是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技术、离散弗雷歇距离(DiscreteFréchet distance,DFD)技术,即基于对移动轨迹上空间轨迹点相对距离的大小来确定轨迹之间的相似度;可以是移动轨迹形状进行度量的Frechet欧式距离计算技术, Hausdorff计算技术,等等。
其中,所述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第二相似度的方式可以是:计算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差值,通过预先建立差值范围与第二相似度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可以是以线性表的形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差值落入的目标范围,然后即可确定目标范围对应的第二相似度。也可以是,计算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差值,再计算所述差值与参考移动速度的比值,将数字1与所述比值的差值作为第一相似度。
步骤S203:在各所述第一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在各所述第二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二相似度,将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目标第二相似度共同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作为目标轨迹信息。
所述目标第一相识度可以理解为各所述第一相似度中最大相识度指示的相识度。
所述目标第二相识度可以理解为各所述第二相似度中最大相识度指示的相识度。
具体的,终端在各所述第一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在各所述第二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二相似度,将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目标第二相似度共同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作为目标轨迹信息。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误差,当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目标第二相似度指示的参考轨迹信息不为同一轨迹信息时,以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为基准,将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作为目标轨迹信息。
步骤S204: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具体可参见步骤S1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5:获取终端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
所述通信信号质量可以理解为用于衡量当前驻网小区通信网络状况的通信参数。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通信信号质量对应的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当前驻网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RSCP)、接收信号的接收码片信号强度和噪声强度的比例(EcIo)/每调制比特功率和噪声频谱密度的比率(EcNo)/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接收信号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io,BER)/误块率 (Blockerror Rate,BLER)/数据包差错率(PacketError Ratio,PER)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参数来实现对当前驻网小区通信信号状况的质量评估量化,当然也可以通过测量其他的参数来实现。
步骤S206:在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所述信号质量阈值可以理解为通信信号质量对应的通信参数的参数量化阈值。
具体的,终端在获取到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之后,将通信信号质量与信号质量阈值进行对比,在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时,此时通常当前驻网小区通信网络状况不佳,终端触发驻网小区切换的流程,终端先基于小区信息中的相关配置(如载波频率、小区参数等)进行指定频段以及指定频点的搜索,以确定在小区信息所对应的指定频段或指定频点上是否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在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且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符合网络切换条件,如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预设的信号质量门限,实际应用中,根据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通信网络类型确定(如LTE网络类型),当为长期演进型 LTE网络类型时,则需满足S-Criterion准则后,即可选择在下一驻网小区上进行下一步的小区驻留,从而完成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终端可以基于所述通信信号质量对应的多个通信参数并结合各通信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阈值(即参数阈值)进行判决,当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达到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用于表征通信信号质量较差,需要切换下一驻网小区,其中,通信参数达到参数阈值可以理解为:通信参数大于或等于参数阈值时,确定通信信号质量较差,需要切换下一驻网小区;或,通信参数小于或等于参数阈值时,确定通信信号质量较差,需要切换下一驻网小区。具体根据通信参数所表征的通信评判指标而定,如通信数据的丢包率,当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通信信号质量较差,需要切换下一驻网小区。又如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当延迟时间大于时间阈值时,通信信号质量较差,需要切换下一驻网小区,等等。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根据表征通信信号质量各所述通信参数计算通信质量分,当所述通信质量分小于信号质量阈值对应的质量分阈值时,确定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然后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具体如下:
终端具有通信信号质量监测机制,可以对当前驻网小区的通信状况进行监测;终端可以在当前移动过程中,对当前驻网小区的通信状况进行监测,具体为终端可以获取当前驻网小区表征通信信号质量的至少一个通信参数,根据各所述通信参数计算通信质量分;基于通信质量分来评判通信信号质量,具体为:
其中,一种计算方法可以是终端可以对各通信参数设置不同或相同的权重值,基于各通信参数以及所述权重值进行加权计算,可以得到当前通信质量分。
其中,一种计算方法可以是终端对各通信参数设置参考参数特征(如参考指示值、参考指示范围、参考指示距离等),将至少一个网络通信参数中各网络通信参数与其对应的参数特征计算差异特征信息(如差异通信参数值),根据差异特征信息进行评分,根据差异特征信息进行评分时,可以是设置评分等级。
其中,一种计算方法可以是终端预先建立有信号质量确定模型,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各项通信参数输入至训练好的信号质量确定模型中,输出当前驻网小区对应的通信质量分。其中,通过获取实际应用环境中的通信样本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并对所述通信样本数据对应的分值进行标注,所述特征信息包含至少一个通信参数(RSSI、SNR、RSCP等),创建信号质量确定模型。所述信号质量确定模型可以是使用大量的通信样本训练出来的,如信号质量确定模型可以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s,RNN)、模型、嵌入(embedding)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逻辑回归 (LogisticRegression,LR)模型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的,基于已经标注分值的样本数据对信号质量确定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训练好的信号质量确定模型。
步骤S207:获取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切换位置,计算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与所述小区切换位置的目标距离。
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轨迹信息采集时小区切换的地理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均可用经纬度表示。终端获取到的当前移动位置、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当前移动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为A(WA,JA)、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为B(WB, JB)。设A(WA,JA)与B(WB,JB)之间的目标距离为d。
具体的,根据经纬度计算任意两点(x1,y1)与(x2,y2)之间的目标距离d的公式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29761240000171
其中,arcsin()为反正弦函数,R为地球半径,x1、x2为纬度(北纬为正,南纬为负),y1、y2为经度(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则根据上述目标距离d的计算公式可以将A(WA,JA)与B(WB,JB) 输入到上述公式中计算出目标距离d。
在一种可行实施场景中,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均可用三维坐标表示。终端获取到的当前移动位置、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当前移动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为A(Xa,Ya,Za)、所述小区切换位置对应的经纬度为B(Xb, Yb,Zb)。设A(Xa,Ya,Za)与B(Xb,Yb,Zb)之间的目标距离为d。
具体的,根据三维坐标计算任意两点(x1,y1,z1)与(x2,y2,z2)之间的目标距离d的公式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29761240000172
则根据上述目标距离d的计算公式可以将A(Xa,Ya,Za)与B(Xb,Yb, Zb)输入到上述公式中计算出目标距离d。
步骤S208:当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
具体的,终端在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距离之后,判断所述目标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阈值,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终端可以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信号质量阈值、距离阈值,为预先采集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样本数据,基于概率学方法综合衡量确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终端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精准切换,即在满足距离要求的同时判断当前通信信号质量是否满足网络小区切换要求。此时可以执行所述获取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当所述通信信号质量小于信号质量阈值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通过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预先建立的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合适的目标轨迹信息,根据目标轨迹信息来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可以方便的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目标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实现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而无需对移动过程中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节省了对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的时间,优化了网络小区切换流程,提高了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提升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小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小区切换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1包括轨迹信息确定模块11、驻网小区确定模块12和驻网小区切换模块13。
轨迹信息确定模块11,用于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
驻网小区确定模块12,用于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驻网小区切换模块13,应用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1,包括:
轨迹信息保存模块14,用于采集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轨迹信息,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轨迹信息保存模块14,包括:
使用频次获取单元141,用于获取所述轨迹信息中的使用频次;
轨迹信息保存单元142,用于当所述使用频次大于频次阈值时,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轨迹信息保存模块14,具体用于:
在历史移动过程中,当基于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从当前驻网小区未切换至参考小区时,针对所述参考小区发起测量配置流程并获取所述参考小区的参考小区信息;
在对所述参考小区进行下一次小区切换时,随机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的其一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参考小区;
采集基于所述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失败次数以及基于所述参考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二失败次数;
基于所述第一失败次数以及所述第二失败次数,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
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轨迹信息确定模块11,包括:
轨迹与速度获取单元111,用于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获取至少一条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
相似度计算单元112,用于计算所述轨迹信息与所述参考移动轨迹的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第二相似度;
目标相似度确定单元113,用于在各所述第一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在各所述第二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二相似度;
目标轨迹信息确定单元114,用于将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目标第二相似度共同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作为目标轨迹信息。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驻网小区切换模块13,包括:
目标距离计算单元131,用于获取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切换位置,计算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与所述小区切换位置的目标距离;
驻网小区切换单元132,用于当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驻网小区切换模块13,包括:
信号质量获取单元133,用于获取终端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
所述驻网小区切换单元132,还用于在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可选的,所述轨迹信息至少包括移动轨迹、移动速度、使用频次、所述移动轨迹上的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所述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小区切换装置在执行网络小区切换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小区切换装置与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通过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预先建立的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合适的目标轨迹信息,根据目标轨迹信息来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可以方便的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目标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实现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而无需对移动过程中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节省了对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的时间,优化了网络小区切换流程,提高了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提升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 120、输入装置130、输出装置140和总线150。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150连接。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 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 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参见图10所示,存储器120可分为操作系统空间和用户空间,操作系统即运行于操作系统空间,原生及第三方应用程序即运行于用户空间。为了保证不同第三方应用程序均能够达到较好的运行效果,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第三方应用程序为其分配相应的系统资源。然而,同一第三方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场景对系统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比如,在本地资源加载场景下,第三方应用程序对磁盘读取速度的要求较高;在动画渲染场景下,第三方应用程序则对GPU性能的要求较高。而操作系统与第三方应用程序之间相互独立,操作系统往往不能及时感知第三方应用程序当前的应用场景,导致操作系统无法根据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资源适配。
为了使操作系统能够区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具体应用场景,需要打通第三方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使得操作系统能够随时获取第三方应用程序当前的场景信息,进而基于当前场景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资源适配。
以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1 所示,存储器120中可存储有Linux内核层320、系统运行时库层340、应用框架层360和应用层380,其中,Linux内核层320、系统运行库层340和应用框架层360属于操作系统空间,应用层380属于用户空间。Linux内核层320为电子设备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3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 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 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时库层3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3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 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网络小区切换管理。应用层380 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原生应用程序,比如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如游戏类应用程序、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网络小区切换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2所示, 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4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4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4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480(Cocoa Touch 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4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4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4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4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4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480负责用户在电子设备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等。
在图12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4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4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 应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其中,在IOS系统中实现第三方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数据通信的方式以及原理可参考Android系统,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输入装置130用于接收输入的指令或数据,输入装置130包括但不限于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或触控设备。输出装置140用于输出指令或数据,输出装置140包括但不限于显示设备和扬声器等。在一个示例中,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可以合设,输入装置130和输出装置140为触摸显示屏,该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电子设备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电子设备。可选地,各步骤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系统,也可以是IOS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上还可以安装有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是各种能实现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display,简称CR)、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简称LED)、电子墨水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等。用户可以利用电子设备101上的显示设备,来查看显示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设备。
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一种终端,处理器110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网络小区切换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
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接在预设的不同类型处理器集群中确定所述业务线程所属的目标类型处理器集群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业务线程的线程标识,在预设的不同类型处理器集群中确定所述线程标识对应的目标类型处理器集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之前,还执行以下操作:
采集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轨迹信息,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轨迹信息中的使用频次;
当所述使用频次大于频次阈值时,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历史移动过程中,当基于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从当前驻网小区未切换至参考小区时,针对所述参考小区发起测量配置流程并获取所述参考小区的参考小区信息;
在对所述参考小区进行下一次小区切换时,随机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的其一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参考小区;
采集基于所述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失败次数以及基于所述参考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二失败次数;
基于所述第一失败次数以及所述第二失败次数,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切换位置,计算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与所述小区切换位置的目标距离;
当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终端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
在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在执行所述网络小区切换方法时,所述轨迹信息至少包括移动轨迹、移动速度、使用频次、所述移动轨迹上的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所述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通过基于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预先建立的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合适的目标轨迹信息,根据目标轨迹信息来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可以方便的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目标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实现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小区切换过程,而无需对移动过程中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节省了对周围的相邻小区进行测量配置的时间,优化了网络小区切换流程,提高了网络小区切换的效率,提升了终端移动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所述目标轨迹信息至少包括移动轨迹、移动速度、所述移动轨迹上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所述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在所述目标轨迹信息中确定当前驻网小区的下一驻网小区以及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所述小区信息为从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下一驻网小区所涉及的切换配置参数;
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所述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包括:
将所述小区信息作为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先验信息,基于先验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触发针对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驻网小区切换的搜索流程;其中,所述针对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驻网小区切换的搜索流程为仅针对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且不针对相邻小区进行搜索的流程;
在搜索到所述下一驻网小区,且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符合网络切换条件,基于所述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速度之前,还包括:
采集历次移动过程中的参考轨迹信息,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包括:
获取所述轨迹信息中的使用频次;
当所述使用频次大于频次阈值时,将所述参考轨迹信息保存至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历史移动过程中,当基于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信息从当前驻网小区未切换至参考小区时,针对所述参考小区发起测量配置流程并获取所述参考小区的参考小区信息;
在对所述参考小区进行下一次小区切换时,随机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小区信息中的其一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参考小区;
采集基于所述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一失败次数以及基于所述参考小区信息进行小区切换时的第二失败次数;
基于所述第一失败次数以及所述第二失败次数,在所述移动轨迹数据库中将所述参考小区的所述小区信息更新为所述参考小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目标轨迹信息,包括:
在移动轨迹数据库中,获取至少一条参考轨迹信息中的参考移动轨迹以及参考移动速度;
计算所述轨迹信息与所述参考移动轨迹的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移动速度与所述参考移动速度的第二相似度;
在各所述第一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在各所述第二相似度中确定目标第二相似度;
将所述目标第一相似度以及所述目标第二相似度共同对应的参考轨迹信息作为目标轨迹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包括:
获取终端的当前移动位置以及所述轨迹信息中的小区切换位置,计算所述当前移动位置与所述小区切换位置的目标距离;
当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小区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移动状态满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的网络切换条件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包括:
获取终端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
在所述通信信号质量达到信号质量阈值时,基于所述小区信息中的切换配置参数从所述当前驻网小区切换至所述下一驻网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信息至少包括移动轨迹、移动速度、使用频次、所述移动轨迹上的至少一个驻网小区以及所述驻网小区对应的小区信息。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 的方法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 的方法步骤。
CN202010514862.1A 2020-06-08 2020-06-08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26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862.1A CN111726846B (zh) 2020-06-08 2020-06-08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862.1A CN111726846B (zh) 2020-06-08 2020-06-08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846A CN111726846A (zh) 2020-09-29
CN111726846B true CN111726846B (zh) 2023-03-24

Family

ID=7256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862.1A Active CN111726846B (zh) 2020-06-08 2020-06-08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593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33798B (zh) * 2020-11-05 2022-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14480A (zh) * 2021-01-29 2021-04-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驻留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11506B (zh) * 2021-01-29 2023-04-14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8785B (zh) * 2021-05-27 2022-03-18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用于卫星通信的核心网
CN113329470B (zh) * 2021-05-28 2022-06-10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目标基站
CN113543249B (zh) * 2021-06-10 2023-03-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002744B (zh) * 2021-09-29 2023-04-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请求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及介质
CN114258098A (zh) * 2022-01-19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66855A (zh) * 2022-04-08 2022-06-24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选择方法、装置、家居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727348B (zh) * 2022-05-17 2023-08-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15002742A (zh) * 2022-05-25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驻网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1644A1 (en) * 2015-11-20 2017-05-24 Xiaom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network
CN108093448A (zh) * 2017-12-2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55899A (zh) * 2018-01-23 2019-01-04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中移动终端的驻网方法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7132B2 (en) * 2013-04-24 2015-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jectory-aware location-based hand-offs
WO2018019394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using a mobile device to travel based on a network condition
WO2019227350A1 (zh) * 2018-05-30 2019-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1644A1 (en) * 2015-11-20 2017-05-24 Xiaom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network
CN108093448A (zh) * 2017-12-21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55899A (zh) * 2018-01-23 2019-01-04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中移动终端的驻网方法和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90242 "Considerations on NTN mobility";CATT;《3GPP tsg_ran\wg3_iu》;20190215;全文 *
S2-1909290 "Key issue proposal of UE driven analytics for network (re)access and handover optimization";Huawei等;《3GPP tsg_sa\wg2_arch》;201910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846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846B (zh)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45645B2 (en) Determining suitability of an access network
LaMarca et al. Place lab: Device positioning using radio beacons in the wild
CN111918348B (zh) 网络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05205B (zh) 用于确定电子装置的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7409269A (zh) 确定对移动客户端和代理设备之间的代理流量的路由
KR102656490B1 (ko) 위치를 결정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937752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sisting positioning determin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US11405902B2 (en) Identifying a type of cellular connection and a type of service area from cellular broadcast data
CN113573377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528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band-channel scanning and network switching
JP6250558B2 (ja) Cdma1x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位置近似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978788A (zh) 消息推送装置和方法
US10033847B2 (en) Dropped call warning and prevention methods
CN105867729A (zh) 消息显示装置和方法
CN113747416A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178395A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和终端
Deblauwe GSM-based position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CN114466421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12188571B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09501A (zh) 业务场景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Turjman et al. Ubiquitous cloud-based monitoring via a mobile app in smartphones: An overview
CN105657827A (zh) 终端定位系统和方法
US20240129892A1 (en) Effici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o-aware paging analytics
CN11482790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