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010B -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010B
CN111726010B CN202010646142.0A CN202010646142A CN111726010B CN 111726010 B CN111726010 B CN 111726010B CN 202010646142 A CN202010646142 A CN 202010646142A CN 111726010 B CN111726010 B CN 111726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arm
modulation
phase difference
preset
dea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61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010A (zh
Inventor
邱雄
张晓明
崔玉洁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61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8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8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 H02M1/385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introduced by the dead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直流电源变换技术领域,所述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在解决三相LLC电路载小或空载运行时产生的输出电压漂高问题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纹波。

Description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电源变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三相LLC电路作为常用的DC/DC变换单元,其直流增益会随着负载的大小发生变化。由于三相LLC电路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不变的,因此为了降低三相LLC电路的直流增益,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控制三相LLC电路中的开关管工作在间歇发波模式,使得单位时间内三相LLC电路输入端的输入电流减小,来保证三相LLC电路工作在轻载时,直流增益减小,输出电压达到设定电压,但此种间歇发波的控制方式存在输出电流断续、输出电压波纹大等缺陷。
因此,如何在解决三相LLC电路载小或空载运行时产生的输出电压漂高问题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纹波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在解决三相LLC电路载小或空载运行时产生的输出电压漂高问题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纹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该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第一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将第一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预设阈值,则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任选一相位差作为第二相位差,将第二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并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属于预设差值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包括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所述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预设线性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线性关系;
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将第二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可选地,所述所述预设线性关系为: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22
为某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t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a、b为预设值。
可选地,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获取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一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所述第一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所述第二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可选地,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获取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三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所述第三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四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调整时间和所述第四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
可选地,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或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预设阈值为300khz。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该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LLC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参数;
频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互补调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制频率对所述三相LLC电路中各个开关管的脉冲信号进行互补调宽。
本发明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三相LLC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参数之后,没有直接根据输出参数对三相LLC电路中的开关管进行关断处理,而是根据该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基于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并根据调制相位差和调制死区时间来实现对三相LLC电路的直流增益的调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采用移相和死区调节的直流增益控制方式,实现了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的线性递减,使得直流增益递减到零,可保证输出电流的连续性,从而在解决三相LLC电路载小或空载运行时产生的输出电压漂高问题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纹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三相LLC电路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在三相LLC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和光电耦合器来采集三相LLC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输出参数输入至调频控制器或环路控制器中得到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频率。
S102: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某条桥臂,该条桥臂的调制频率、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在得到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后,可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已知任意一条桥臂的相邻桥臂都有两条,在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相位差时,可选择任一相邻桥臂进行计算,此后均按此选择方法进行后续相邻桥臂的选择即可。
例如,对于某三相LLC电路,其包含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若计算时,将第二桥臂作为了第一桥臂的相邻桥臂进行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的计算(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一桥臂相位-第二桥臂相位),则之后第二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二桥臂相位-第三桥臂相位,第三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三桥臂相位-第一桥臂相位。若计算时,将第三桥臂作为了第一桥臂的相邻桥臂进行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的计算(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一桥臂相位-第三桥臂相位),则之后第二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二桥臂相位-第一桥臂相位,第三桥臂对应的相位差=第三桥臂相位-第二桥臂相位。
S103: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三相LLC电路输出端的输出参数之后,没有直接根据输出参数对三相LLC电路中的开关管进行关断处理,而是根据该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基于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并根据调制相位差和调制死区时间来实现对三相LLC电路的直流增益的调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采用移相和死区调节的直流增益控制方式,实现了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的线性递减,使得直流增益递减到零,可保证输出电流的连续性,从而在解决三相LLC电路载小或空载运行时产生的输出电压漂高问题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纹波。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可以详述为: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第一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将第一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预设阈值,则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任选一相位差作为第二相位差,将第二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并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其中,预设对应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属于预设差值范围时,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可以为300khz,第一相位差可以为120°,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200ns。也就是说,在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300khz时,将120°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将200ns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范围可以为0°~120°,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300khz,则可在0°~120°范围内选择一个值作为第二相位差,也即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最后根据第二相位差来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Q1~Q12为开关管,Cr1~Cr6为三相LLC电路的谐振单元中的电容,Lr1~Lr6为三相LLC电路的谐振单元中的电感,T1-A和T1-B组成第一变压器,T2-A和T2-B组成第二变压器,T3-A和T3-B组成第三变压器,D1~D12为整流二极管,Ci1~Ci2、Co1~Co2为极性电容。将包含有Q1和Q2的桥臂记为第一桥臂,将包含有Q3和Q4的桥臂记为第二桥臂,此处以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对上述内容进行解释(此例将第二桥臂作为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计算时的相邻桥臂):
在第一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300khz时,将120°作为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也即第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将200ns作为第一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若第一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300khz,则可在0°~120°范围内选择一个值作为第二相位差,也即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的相位差,最后根据第二相位差来确定第一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设差值范围可以详述为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可以详述为:
若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预设线性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时,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线性关系。
若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将第二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范围可以划分为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其中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90°~120°,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0°~90°,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550ns。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相位差属于90°~120°,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相位差属于90°~120°,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若第二相位差属于0°~90°,则将550ns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设线性关系为: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82
为某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t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a、b为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此预设线性关系中,若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83
为120°,则t为380ns,若
Figure BDA0002573182920000084
为90°,则t为550ns。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详述为:
获取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一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第一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第二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的调整设置为预设值,也即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再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以及第一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二调整时间,最后根据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第二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以及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提前不同的时间段,其中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的提前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即为第一预设调整时间),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的提前时间根据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死区调制时间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以及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延迟不同的时间段,其中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的延迟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即为第一预设调整时间),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的延迟时间根据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死区调制时间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提前、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延迟来实现互补调宽,其中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的提前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即为第一预设调整时间),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的延迟时间根据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死区调制时间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延迟、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提前来实现互补调宽,其中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的延迟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即为第一预设调整时间),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的提前时间根据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死区调制时间确定。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详述为:
获取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三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第三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四调整时间。
基于第三预设调整时间和第四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的调整设置为预设值,也即第三预设调整时间,再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以及第三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四调整时间,最后根据第三预设调整时间和第四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其中具体调整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详述为: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或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直接将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提前/延迟来实现互补调宽,其中,该条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即为上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下降沿的提前时间/延迟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直接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提前/延迟来实现互补调宽,其中,该条桥臂对应的死区调制时间即为下开关管的脉冲信号上升沿的提前时间/延迟时间。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20包括:
调制频率计算模块21,用于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控制参数计算模块22,用于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直流增益控制模块23,用于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第一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将第一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预设阈值,则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任选一相位差作为第二相位差,将第二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并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属于预设差值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包括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所述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预设线性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线性关系;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将第二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线性关系为:
Figure 43129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357662DEST_PATH_IMAGE002
为某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
Figure 437614DEST_PATH_IMAGE003
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Figure 276388DEST_PATH_IMAGE004
为预设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获取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一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所述第一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二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调整时间和所述第二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获取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对应的第三预设调整时间;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和所述第三预设调整时间确定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对应的第四调整时间;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调整时间和所述第四调整时间分别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某条桥臂,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上开关管的下降沿进行调整,或根据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该条桥臂下开关管的上升沿进行调整。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300khz。
8.一种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频率计算模块,用于获取三相LLC电路小负载运行时输出端的输出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参数确定三相LLC电路中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
控制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直流增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对各条桥臂之间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根据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对各条桥臂的死区时间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根据各条桥臂的调制频率确定各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以及各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第一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将第一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若某条桥臂的调制频率大于预设阈值,则在预设差值范围内任选一相位差作为第二相位差,将第二相位差作为该条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调制相位差,并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与其相邻桥臂之间的相位差属于预设差值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包括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所述基于第二相位差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包括:
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则根据预设线性关系以及第二相位差确定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其中,预设线性关系表示当某一桥臂对应的相位差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时,所述相位差与该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的线性关系;若所述第二相位差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将第二预设时间作为该条桥臂对应的调制死区时间。
CN202010646142.0A 2020-07-07 2020-07-07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26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6142.0A CN111726010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6142.0A CN111726010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010A CN111726010A (zh) 2020-09-29
CN111726010B true CN111726010B (zh) 2021-08-10

Family

ID=7257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6142.0A Active CN111726010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283A (zh) * 2021-10-23 2022-01-18 福州大学 考虑死区时间影响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轻载增益分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492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7038456A (ja) * 2015-08-07 2017-02-16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CN206313667U (zh) * 2016-12-30 2017-07-07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全桥谐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8900090A (zh) * 2018-07-04 2018-11-27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调压范围的谐振隔离变换器
CN108988637A (zh) * 2018-07-06 2018-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相全桥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桩
CN111371327A (zh) * 2020-04-23 2020-07-0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492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7038456A (ja) * 2015-08-07 2017-02-16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CN206313667U (zh) * 2016-12-30 2017-07-07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全桥谐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8900090A (zh) * 2018-07-04 2018-11-27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调压范围的谐振隔离变换器
CN108988637A (zh) * 2018-07-06 2018-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相全桥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桩
CN111371327A (zh) * 2020-04-23 2020-07-0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两路三相LLC变换器;沈浩博,等;《电力电子技术》;20180930;第52卷(第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010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9501B2 (en)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and frequency tracking method for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US8879285B2 (en) Power converter for outputting power to a system
TWI497886B (zh) 用於多相交錯直流電源轉換器的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637370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C-AC converter to reduce distortions in output current
US20220077769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
CN111525787B (zh) Pfc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KR102441722B1 (ko) 변환 장치
JP2012501156A5 (zh)
US11183944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 converter
US11368109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with PWM carrier transition smoothing and autotuning
US20190305664A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 converter
US7015682B2 (en) Control of a power factor correct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12953250A (zh) 电源控制方法、电源模块及存储介质
CN115378257B (zh)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726010B (zh)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658580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DC converter and DC converter
CN111316558B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2023020813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 grid synchronization of un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s
EP4142130A1 (en) Input voltage ripple compensation of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using cycle times
CN111726009B (zh) 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943620A (zh) 一种llc谐振直流变换器的移相滑模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60254739A1 (en) Energy balance controller of electronic power converter and energy balance control method
US11916494B2 (en) Controller for DC to AC conversion device for reducing distorting of output current
CN115622439B (zh) 一种具有pfc电路的脉冲电源控制方法及脉冲电源
CN214674895U (zh) 一种开关线性复合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2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8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3000 No. 11, Jinxing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Kehua Dat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