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5645A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5645A
CN111725645A CN202010174114.3A CN202010174114A CN111725645A CN 111725645 A CN111725645 A CN 111725645A CN 202010174114 A CN202010174114 A CN 202010174114A CN 111725645 A CN111725645 A CN 111725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erminal
battery
hook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4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淳一
山口润哉
田贺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081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34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081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581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045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69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25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6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4Laterally sliding shut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端子罩的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所述电气设备可以具有: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以及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可以具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所述端子罩可以具有:罩主体,其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形状;以及钩子,其与所述罩主体一体地形成。所述钩子可以以相对于所述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罩轨道。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具有: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以及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具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所述端子罩具有:具备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形状的罩主体、与所述罩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限位部、以及利用螺钉而固定于所述限位部的前端的垫片,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垫片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罩轨道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罩轨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7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电气设备在将端子罩组装于壳体时,需要进行将垫片用螺钉固定于限位部的作业,这样,组装作业、维修作业会变得复杂。对于具有端子罩的电气设备,人们期待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的技术。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可以具有: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以及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壳体可以具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所述端子罩可以具有: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形状的罩主体、以及与所述罩主体一体地形成的钩子。所述钩子可以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罩轨道。
根据上述电气设备,使与罩主体一体地形成的钩子卡合于罩轨道,由此能够将端子罩组装于壳体。在将端子罩组装于壳体时,不需要螺钉固定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例1的充电器10与蓄电池包2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了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露出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露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从前侧右上方观察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从后侧右上方观察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9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蓄电池包安装部14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从前侧右下方观察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上侧壳体24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下的拉伸弹簧38附近的情形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拉伸弹簧38附近的情形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下的壳体12内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充电器10的端子罩34处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的壳体12内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5是将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与蓄电池包104和蓄电池检测器106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处于露出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前侧右下方观察实施例2的上侧壳体128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9是前侧右下方观察实施例2的上侧壳体128上安装有控制基板116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其中控制基板116上安装有设备侧端子174和蓄电池侧端子176。
图20是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拆取下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后的状态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21是从下方观察安装有实施例2的拉伸弹簧126a、126b和端子罩114的上侧壳体128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22是从前侧右下方观察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3是从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拆取下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后的状态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24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5是从后侧左上方观察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的端子罩114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6是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27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实施例3的适配器202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8是从前侧左上方观察实施例3的适配器202的端子罩204而得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蓄电池包、10:充电器、12:壳体、14:蓄电池包安装部、16:充电电路、18:送风机、20:内框架、22:下侧壳体、24:上侧壳体、26:供气口、28:排气口、30:蓄电池轨道、30a:支撑壁、30b:导向肋、31:蓄电池轨道、31a:支撑壁、31b:导向肋、32:蓄电池连接端子、34:端子罩、36:罩轨道、37:罩轨道、38:拉伸弹簧、38a:前端、38b:后端、39:拉伸弹簧、39a:前端、39b:后端、40:贯通孔、41:贯通孔、42:罩主体、42a:前板、42b:上板、42c:左板、42d:右板、42e:隔板、44:钩子、44a:卡合部、44b:弹簧安装部、44c:弹簧安装孔、45:钩子、45a:卡合部、45b:弹簧安装部、45c:弹簧安装孔、46:弹簧安装柱、47:弹簧安装柱、48:限位肋、49:限位肋、50:限位壁、51:限位壁、52:底板、53:底板、54:内侧肋、55:内侧肋、56:外侧肋、57:外侧肋、102:适配器、104:蓄电池包、104a:蓄电池侧安装部、106:蓄电池检测器、106a:检测器侧安装部、108:检测器安装部、110:蓄电池安装部、112:壳体、114:端子罩、115:罩主体、115a:前板、115b:上板、115c:左板、115d:右板、115e:隔板、115f:加强肋、115g:加强肋、115h:加强凸缘、116:控制基板、116a:下表面、116b:上表面、117:钩子、117a:卡合部、117b:弹簧安装部、117c:上板、117d:右板、117e:下板、117f:凸条、117g:弹簧安装孔、118:防水壁、119:钩子、119a:卡合部、119b:弹簧安装部、119c:上板、119d:左板、119e:下板、119f:凸条、119g:弹簧安装孔、120:防水壁、122:内壁、124:内壁、126a:拉伸弹簧、126b:拉伸弹簧、128:上侧壳体、128a:上表面、130:下侧壳体、130a:下表面、131:螺钉、132a:销、132b:销、134:蓄电池轨道、135:罩轨道、136:蓄电池轨道、137:罩轨道、138:贯通孔、139:凸条、140:贯通孔、141:凸条、142:端子安装部、144:定位销、146:螺钉、150:检测器轨道、152:检测器轨道、154:端子安装部、158:台阶部、160:台阶部、164:防水槽、166:防水槽、168:排出口、170:排出口、174:设备侧端子、176:蓄电池侧端子、180:钩子、182:压缩弹簧、202:适配器、204:端子罩、206:罩板、208: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有代表性的非限定性具体例进行详细说明。该详细说明只是要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展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详细情况,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以下公开的追加特征和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进一步改善了的电气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可以与其他特征和发明分开使用,或者一起使用。
另外,以下的详细说明所公开的特征、步骤的组合从最宽泛的意思来讲,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时所必需的,仅是为了对本发明的有代表性的具体例进行特别说明而记载的。此外,上述及下述有代表性的具体例的各种特征和独立权利要求及从属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方案的各种特征是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的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之用,并不是必须如在此所记载的具体例那样、或者如所列举的顺序那样进行组合。
本说明书及/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所有特征是在实施例及/或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的构成之外,另外又作为针对申请时已公开的技术和要求保护的特定事项所作的限定,意图要单独且彼此独立地进行公开。此外,与所有数值范围及组群或者集合相关的记载是作为针对申请时已公开的技术和要求保护的特定事项所作的限定,意图要公开他们中间的构成。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可以具有: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以及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壳体可以具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所述端子罩可以具有: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形状的罩主体、以与所述罩主体一体地形成的钩子。所述钩子可以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罩轨道。
根据上述电气设备,使与罩主体一体地形成的钩子卡合于罩轨道,由此能够将端子罩组装于壳体。在将端子罩组装于壳体时,不需要螺钉固定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轨道可以具有第1罩轨道、第2罩轨道。所述钩子可以具有: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第1罩轨道的第1钩子、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第2罩轨道的第2钩子。
根据上述结构,第1钩子和第2钩子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罩轨道和第2罩轨道分别卡合,因此,在使端子罩相对于壳体滑动时,能够抑制端子罩晃动。能够使端子罩相对于壳体流畅地滑动。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可以配置于所述第1罩轨道与所述第2罩轨道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电气设备中,可以使蓄电池连接端子、端子罩、罩轨道所占的范围在滑动方向上更加小型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可以具有罩脱离防止部件,该罩脱离防止部件用于防止所述钩子发生移动或者变形而使得所述钩子与所述罩轨道的卡合被解除。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钩子从罩轨道意外脱离。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可以具有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拉伸弹簧。所述端子罩可以被所述拉伸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所述露出位置朝向所述保护位置施力。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可以具有: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移动;以及拉伸弹簧,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端子罩可以被所述拉伸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所述露出位置朝向所述保护位置施力。
根据端子罩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的结构,在压缩弹簧产生了屈曲变形时,压缩弹簧有可能与周围的部件接触而导致产生噪音、或者损伤压缩弹簧和周围的部件。根据上述结构,端子罩被拉伸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因此,能够防止弹簧的屈曲变形所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或者部件的损伤。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可以由所述端子罩保持。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可以由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壳体还可以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拉伸弹簧的所述另一端的柱状部件、以及用于防止所述拉伸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沿着所述柱状部件的轴向移动的限位部件。
根据由柱状部件来保持拉伸弹簧的另一端的结构,在拉伸弹簧伸缩时,柱状部件保持拉伸弹簧的另一端的位置有可能沿着柱状部件的轴向发生错位。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壳体的柱状部件保持拉伸弹簧的另一端的位置沿着柱状部件的轴向发生错位。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可以具有: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包围所述拉伸弹簧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拉伸弹簧收容部件。
如果拉伸弹簧的端部从安装部位脱离,则拉伸弹簧本身在壳体内发生移动,拉伸弹簧有可能与配置于壳体的内部的电路基板等其他部件接触,从而产生不良情况。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拉伸弹簧的端部从安装部位脱离,也能够防止拉伸弹簧本身在壳体内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拉伸弹簧与电路基板等其他部件接触。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轨道可以形成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的贯通孔的边缘部分。所述钩子可以具有:在所述端子罩从所述露出位置朝向所述保护位置的方向上比所述罩主体突出的形状。
在罩轨道形成于在壳体上形成的贯通孔的边缘部分的情况下,在未安装蓄电池包的状态下,水或异物有可能从壳体的外部经由贯通孔进入,从而影响拉伸弹簧的动作。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钩子在端子罩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上具有比罩主体突出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未安装蓄电池包的状态下,也能够由钩子从壳体的外部遮盖拉伸弹簧。在未安装蓄电池包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水或异物从壳体的外部经由贯通孔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的动作。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罩轨道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凸条。
在罩轨道的外表面未形成上述那样的凸条的情况下、以及钩子相对于罩轨道反复滑动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罩轨道的外表面形成出伤痕而损害电气设备的美观。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钩子相对于罩轨道反复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罩轨道的外表面形成出伤痕,从而能够保持电气设备的美观。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罩还可以具有罩板,该罩板与所述钩子一体地形成,沿着所述罩轨道的外表面延伸,该罩板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滑动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使端子罩的滑动方向的端部上下移动的转动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子罩相对于壳体晃动,从而能够抑制端子罩与蓄电池连接端子接触。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主体可以具有:沿着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面的加强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罩主体的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刚性。由此,即使在有冲击作用于罩主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罩主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抑制罩主体与蓄电池连接端子接触。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4,对实施例1的充电器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充电器10是用于对蓄电池包2进行充电的电气设备。蓄电池包2是用于电动工具(省略图示)、电动作业机(省略图示)的电源,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电动工具、电动作业机进行拆装。通过使蓄电池包2在规定的滑动方向上滑动,能够相对于充电器10拆装蓄电池包10。以下,将使蓄电池包2的滑动方向朝向充电器10的载置面投影后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在充电器10的载置面内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充电器10的载置面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2所示,充电器10具有:壳体12、蓄电池包安装部14、充电电路16、以及送风机18。壳体12具有:内框架20、下侧壳体22、以及上侧壳体24。下侧壳体22规定出充电器10的下半面的外形形状,上侧壳体24规定出充电器10的上半面的外形形状。上侧壳体24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而固定于下侧壳体22。充电电路16、送风机18、以及内框架20收容于下侧壳体22和上侧壳体24的内部,分别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而固定于下侧壳体22。
蓄电池包安装部14设置于上侧壳体24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充电器10具有1个蓄电池包安装部14,能够安装1个蓄电池包2。也可以与此不同,充电器10具有2个以上的蓄电池包安装部14,能够安装2个以上的蓄电池包2。充电电路16将从电源线(未图示)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向安装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的蓄电池包2供给充电电力。送风机18从设置于上侧壳体24的供气口26吸引空气,并且从设置于下侧壳体22的排气口28排出空气。在蓄电池包安装部14上安装有蓄电池包2的状态下,蓄电池包2的排气口(未图示)配置成与上侧壳体24的供气口26对置。在充电器10对蓄电池包2进行充电时,充电电路16驱动送风机18,从蓄电池包2的排气口吸引空气,由此使冷却风流动到蓄电池包2的内部而对蓄电池包2进行冷却。
如图3~图6所示,蓄电池包安装部14具有:蓄电池轨道30、31、蓄电池连接端子32(参照图5、图6)、端子罩34、罩轨道36、37、以及拉伸弹簧38、39(参照图6)。蓄电池轨道30配置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的左端。蓄电池轨道30具有:从上侧壳体24向上方突出的支撑壁30a、以及从支撑壁30a的上端向右侧突出的导向肋30b。蓄电池轨道31配置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的右端。蓄电池轨道31具有:从上侧壳体24向上方突出的支撑壁31a、以及从支撑壁31a的上端向左侧突出的导向肋31b。在蓄电池包2安装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时,导向肋30b、31b进入到形成于蓄电池包2的导向槽(未图示),蓄电池包2以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蓄电池轨道30、31。蓄电池连接端子32配置于蓄电池轨道30、31之间。蓄电池连接端子32以上侧的部分从上侧壳体24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保持于上侧壳体24。蓄电池连接端子32在壳体12的内部,通过配线(未图示)而与充电电路16电连接。
端子罩34以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罩轨道36、37。端子罩34能够在覆盖蓄电池连接端子32的保护位置(参照图3、图4)与使蓄电池连接端子32露出的露出位置(参照图5、图6)之间滑动。端子罩34被拉伸弹簧38、39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向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施力。因此,在蓄电池包2未安装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的状态下,端子罩34通过拉伸弹簧38、39的弹性复原力而被保持于保护位置。在蓄电池包2安装于蓄电池包安装部14时,端子罩34被蓄电池包2按压,由此,端子罩34从保护位置向露出位置移动。罩轨道36、37形成于上侧壳体24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侧壳体24的上表面形成有:长度方向沿着滑动方向的贯通孔40、41,上侧壳体24的贯通孔40、41的边缘部分形成罩轨道36、37。
如图7、图8所示,端子罩34具有罩主体42、以及钩子44、45。罩主体42和钩子44、45一体地形成。罩主体42具有:前板42a,其覆盖蓄电池连接端子32的前方;上板42b,其覆盖上方;左板42c,其覆盖左侧;右板42d,其覆盖右侧;以及隔板42e,其配置于相邻的蓄电池连接端子32之间。罩主体42的左板42c、右板42d、以及隔板42e沿着与滑动方向平行的平面配置。钩子44与罩主体42的左板42c一体地形成。钩子44具有:卡合部44a、以及弹簧安装部44b。卡合部44a具有朝向右侧开口的U字型截面形状,并沿着滑动方向延伸。弹簧安装部44b从卡合部44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弹簧安装部44b上形成有弹簧安装孔44c。钩子45与罩主体42的右板42d一体地形成。钩子45具有:卡合部45a、以及弹簧安装部45b。卡合部45a具有朝向左侧开口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沿着滑动方向延伸。弹簧安装部45b从卡合部45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弹簧安装部45b上形成有弹簧安装孔45c。
如图9所示,使钩子44、45的卡合部44a、45a朝着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而将各卡合部44a、45a插入贯通孔40、41,由此将端子罩34安装于上侧壳体24。在端子罩34安装于上侧壳体24的状态下,钩子44、45的卡合部44a、45a以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罩轨道36、37。由此,端子罩34以能够相对于上侧壳体24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上侧壳体24。
如图10所示,在上侧壳体24的内侧上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弹簧安装柱46、47。如图11、图12所示,拉伸弹簧38的前端38a保持于端子罩34的钩子44的弹簧安装部44b,并且,拉伸弹簧38的后端38b保持于上侧壳体24的弹簧安装柱46。在弹簧安装柱46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限位肋48。另外,在内框架20上,与弹簧安装柱46对应地形成有限位壁50。拉伸弹簧38的后端38b通过限位壁50和限位肋48而被限制沿着弹簧安装柱46的轴向进行移动。同样,拉伸弹簧39的前端39a保持于端子罩34的钩子45的弹簧安装部45b,并且,拉伸弹簧39的后端39b保持于上侧壳体24的弹簧安装柱47。在弹簧安装柱47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限位肋49。另外,在内框架20上,与弹簧安装柱47对应地形成有限位壁51。拉伸弹簧39的后端39b通过限位壁51和限位肋49而被限制沿着弹簧安装柱47的轴向进行移动。
如图13、图14所示,内框架20具有:配置于拉伸弹簧38的下方的底板52、在比拉伸弹簧38靠右侧的位置从底板52向上方突出的内侧肋54、以及在比拉伸弹簧38靠左侧的位置从底板52向上方突出的外侧肋56。拉伸弹簧38在由内框架20的底板52、内侧肋54、外侧肋56、上侧壳体24划分出的空间内进行伸缩。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拉伸弹簧38的前端38a从钩子44脱离的情况下、以及拉伸弹簧38的后端38b从弹簧安装柱46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8在壳体12内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8与充电电路16、送风机18接触。同样,内框架20具有:配置于拉伸弹簧39下方的底板53、在比拉伸弹簧39靠左侧的位置从底板53向上方突出的内侧肋55、以及在比拉伸弹簧39靠右侧的位置从底板53向上方突出的外侧肋57。拉伸弹簧39在由内框架20的底板53、内侧肋55、外侧肋57、上侧壳体24划分出的空间内进行伸缩。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拉伸弹簧39的前端39a从钩子45脱离的情况下,以及在拉伸弹簧39的后端39b从弹簧安装柱47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9在壳体12内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9与充电电路16、送风机18接触。
如图9所示,内框架20的外侧肋56配置于:比端子罩34的钩子44靠左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钩子44朝向从罩轨道36脱离的方向移动或变形。另外,内框架20的外侧肋57配置于:比端子罩34的钩子45靠右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钩子45朝向从罩轨道37脱离的方向移动或变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钩子44、45从罩轨道36、37意外脱离。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上侧壳体24上形成2个罩轨道36、37,端子罩34具有2个钩子44、4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与此不同,采用:在上侧壳体24上仅形成1个罩轨道、端子罩34仅具有1个钩子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在上侧壳体24上形成3个上述罩轨道、端子罩34具有3个上述钩子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上侧壳体24的上表面形成长度方向沿着滑动方向的贯通孔40、41、上侧壳体24的贯通孔40、41的边缘部分形成罩轨道36、37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与此不同,不在上侧壳体24上形成贯通孔40、41,通过在上侧壳体24的上表面设置L字型的轨道状部分而形成罩轨道36、37。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电气设备为充电器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电气设备也可以是:将蓄电池包2作为电源的电动工具、电动作业机、用于对蓄电池包2进行诊断的蓄电池诊断装置、将蓄电池包2和具有不同接口的设备连接起来的转换适配器等能够拆装蓄电池包2的其他种类的电气设备。
如上所述,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充电器10(电气设备的例子)具有:壳体12,通过使蓄电池包2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2来拆装蓄电池包2;蓄电池连接端子32,其与安装于壳体12的蓄电池包2进行电连接;以及端子罩34,其能够在保护蓄电池连接端子32的保护位置与使蓄电池连接端子32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壳体12具有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36、37。端子罩34具有: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蓄电池连接端子32的形状的罩主体42、以及与罩主体42一体地形成的钩子44、45。钩子44、45以能够相对于罩轨道36、37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罩轨道36、37。
根据上述充电器10,通过使与罩主体42一体地形成的钩子44、45卡合于罩轨道36、37,能够将端子罩34组装于壳体12。在将端子罩34组装于壳体12时,不需要进行螺钉固定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罩轨道36、37具有第1罩轨道36、第2罩轨道37。钩子44、45具有:以能够相对于第1罩轨道36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第1罩轨道36的第1钩子44、以及以能够相对于第2罩轨道37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第2罩轨道37的第2钩子45。
根据上述结构,第1钩子44和第2钩子45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罩轨道36和第2罩轨道37分别卡合,因此,在使端子罩34相对于壳体12滑动时,能够抑制端子罩34晃动。能够使端子罩34相对于壳体12顺畅地滑动。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蓄电池连接端子32配置于第1罩轨道36与第2罩轨道37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充电器10中,能够使蓄电池连接端子32、端子罩34、罩轨道36、37所占的范围在滑动方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2还具有外侧肋56(罩脱离防止部件的例子),外侧肋56能够防止:钩子44、45发生移动或变形而使得钩子44、45与罩轨道36、37的卡合被解除。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钩子44、45从罩轨道36、37意外脱离。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充电器10还具有:收容于壳体12的内部的拉伸弹簧38、39。端子罩34被拉伸弹簧38、39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
根据端子罩34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的结构,在压缩弹簧产生了屈曲变形时,压缩弹簧有可能与周围的部件接触,从而导致产生噪音、或者损伤压缩弹簧和周围的部件。根据上述结构,端子罩34被拉伸弹簧38、39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因此,能够防止由弹簧的屈曲变形所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或者部件的损伤。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拉伸弹簧38、39的前端38a、39a(一端的例子)由端子罩34保持。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另一端的例子)由壳体12保持。壳体12还具有:用于保持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的弹簧安装柱46、47(柱状部件的例子)、以及用于防止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沿着弹簧安装柱46、47的轴向进行移动的限位肋48、49和限位壁50、51(限位部件的例子)。
根据由弹簧安装柱46、47保持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的结构,在拉伸弹簧38、39伸缩时,弹簧安装柱46、47保持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的位置有可能沿着弹簧安装柱46、47的轴向发生错位。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壳体12的弹簧安装柱46、47保持拉伸弹簧38、39的后端38b、39b的位置沿着弹簧安装柱46、47的轴向发生错位。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2还具有:在壳体12的内部以包围拉伸弹簧38、39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底板52、53、内侧肋54、55和外侧肋56、57(拉伸弹簧收容部件的例子)。
假如拉伸弹簧38、39的前端38a、39a、后端38b、39b从安装部位脱离,则拉伸弹簧38、39自身在壳体12内发生移动时,拉伸弹簧38、39就有可能与配置于壳体12的内部的充电电路16、送风机18等其他部件接触,从而产生不良情况。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拉伸弹簧38、39的前端38a、39a、后端38b、39b从安部位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8、39自身在壳体12内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拉伸弹簧38、39与充电电路16、或送风机18等其他部件接触。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罩轨道36、37形成于:在壳体12上形成的贯通孔40、41的边缘部分。在端子罩34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上,钩子44、45具有比罩主体42突出的形状。
在罩轨道36、37形成于:在壳体12上形成的贯通孔40、41的边缘部分的情况下,当未安装蓄电池包2的状态下,水或异物有可能从壳体12的外部经由贯通孔40、41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38、39的动作。根据上述结构,在端子罩34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上,钩子44、45具有比罩主体42突出的形状,因此,如图4所示,在未安装蓄电池包2的状态下,钩子44、45能够从壳体12的外部遮盖拉伸弹簧38、39。在未安装蓄电池包2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水或异物从壳体12的外部经由贯通孔40、41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38、39的动作。此外,在采用由蓄电池包2覆盖贯通孔40、41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安装了蓄电池包2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水或异物从壳体12的外部经由贯通孔40、41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38、39的动作。
(实施例2)
参照图15~图26,对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进行说明。适配器102是:为了将蓄电池包104与蓄电池检测器106连接起来而使用的电气设备。蓄电池包104例如被安装于电动改锥、电钻等电动工具、割草机、吹风机等电动作业机来使用。蓄电池包104具有例如锂离子单蓄电池。蓄电池检测器106例如显示:蓄电池包104的余量、累积充电次数、蓄电池包104发生故障时的故障部位。例如,在构成为旧型蓄电池包104和旧型蓄电池检测器106能够被彼此连接、并且构成为新型蓄电池包104和旧型蓄电池检测器106不能被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使新型蓄电池包104与旧型蓄电池检测器106连接,要对应于新型蓄电池包104和旧型蓄电池检测器106来准备适配器102。另外,也可以在构成为旧型蓄电池包104与新型蓄电池检测器106不能被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使旧型蓄电池包104与新型蓄电池检测器106连接,对应于旧型的蓄电池包104和新型蓄电池检测器106来准备适配器102。
如图15所示,在蓄电池包104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在蓄电池检测器106的上表面设置有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蓄电池检测器106的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不与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相对应。因此,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不能相对于蓄电池检测器106的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进行拆装。在适配器10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蓄电池检测器106的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对应的检测器安装部108(参照图22),在适配器1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对应的蓄电池安装部110(参照图16)。通过使适配器102的检测器安装部108相对于蓄电池检测器106的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进行滑动,能够使适配器102相对于蓄电池检测器106进行拆装。通过使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相对于适配器102的蓄电池安装部110进行滑动,能够使蓄电池包104相对于适配器102进行拆装。通过将适配器102安装于蓄电池检测器106、将蓄电池包104安装于适配器102,蓄电池包104经由适配器102而与蓄电池检测器106连接。以下,将使适配器102相对于蓄电池检测器106滑动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16所示,适配器102具有壳体112和端子罩114。壳体112具有上侧壳体128和下侧壳体130。上侧壳体128规定适配器102的上部的外形形状。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设置有蓄电池安装部110。下侧壳体130规定适配器102的下部的外形形状。如图22所示,在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设置有检测器安装部108。上侧壳体128和下侧壳体130通过螺钉131而彼此固定。
如图16所示,在上侧壳体128上形成有:蓄电池轨道134、136、贯通孔138、140(贯通孔140参照图18~图21)、凸条139、141(参照图20)、以及端子安装部142(参照图18)。蓄电池轨道134、136的长度方向是沿着使蓄电池包104相对于适配器102进行滑动的滑动方向。蓄电池轨道134配置于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的右端部。蓄电池轨道136配置于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的左端部。在将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安装于适配器102的蓄电池安装部110的情况下,蓄电池轨道134、136沿着前后方向引导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
贯通孔138以与蓄电池轨道134接近的方式配置。贯通孔138的长度方向是沿着滑动方向。如图20所示,贯通孔140以与蓄电池轨道136接近的方式配置。如图18所示,贯通孔140的长度方向是沿着滑动方向。在蓄电池包104被安装于适配器102时,贯通孔138、140与蓄电池包104对置。端子安装部142配置于蓄电池轨道134、13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贯通孔138、140的边缘部分形成罩轨道135、137。
如图16和图17所示,端子罩114以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罩轨道135、137。端子罩114能够在覆盖后述的蓄电池侧端子176的保护位置(参照图16)、与使蓄电池侧端子176露出的露出位置(参照图17)之间滑动。端子罩114被拉伸弹簧126a、126b(参照图21)从露出位置向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施力。因此,在蓄电池包104未安装于适配器102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端子罩114通过拉伸弹簧126a、126b的弹性复原力而被保持于保护位置。在蓄电池包104被安装于适配器102的情况下,端子罩114被蓄电池包104按压,由此,端子罩114从保护位置向露出位置移动。
如图24、图25所示,端子罩114具有罩主体115和钩子117、119。罩主体115和钩子117、119一体地形成。罩主体115具有:覆盖蓄电池侧端子176的前方的前板115a、覆盖上方的上板115b、覆盖左侧的左板115c、覆盖右侧的右板115d、配置于相邻的蓄电池侧端子176之间的隔板115e、配置于左板115c与隔板115e之间的加强肋115f、配置于右板115d与隔板115e之间的加强肋115g、以及设置于隔板115e的后端的加强凸缘115h。罩主体115的左板115c、右板115d、隔板115e沿着包括滑动方向和上下方向在内的平面配置。加强肋115f、115g和加强凸缘115h沿着与滑动方向正交的平面配置。
钩子117与罩主体115的右板115d一体地形成。钩子117具有卡合部117a和弹簧安装部117b。卡合部117a具有:上板117c、从上板117c的右端向下方延伸的右板117d、以及从右板117d向左侧延伸的下板117e。上板117c、右板117d、下板117e沿着滑动方向延伸。下板117e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凸条117f。弹簧安装部117b从卡合部117a的下板117e向下方突出。弹簧安装部117b上形成有弹簧安装孔117g。钩子119与罩主体115的左板115c一体地形成。钩子119具有卡合部119a和弹簧安装部119b。卡合部119a具有:上板119c、从上板119c的左端向下方延伸的左板119d、以及从左板119d向右侧延伸的下板119e。上板119c、左板119d、下板119e沿着滑动方向延伸。在下板119e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凸条119f。弹簧安装部119b从卡合部119a的下板119e向下方突出。弹簧安装部119b上形成有弹簧安装孔119g。
如图26所示,端子罩114通过使钩子117、119的卡合部117a、119a向朝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并使各自的卡合部117a、119a分别插入贯通孔138、140,被安装于上侧壳体128。在端子罩114被安装于上侧壳体128的状态下,钩子117、119的卡合部117a、119a以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罩轨道135、137。由此,端子罩114以能够相对于上侧壳体128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上侧壳体128。
在将端子罩114安装于上侧壳体128的状态下,端子罩114能够相对于上侧壳体128向下方移动,直至上侧壳体128的凸条139、141抵接于钩子117、119的上板117c、119c的下表面的位置为止,并且,钩子117、119的凸条117f、119f向上方移动,直至抵接于罩轨道135、137的位置为止。因此,在使端子罩114相对于上侧壳体128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时,尽管在钩子117、119的上板117c、119c的下表面、以及罩轨道135、137的下表面会产生出伴随凸条139、141、凸条117f、119f滑动而导致的伤痕,但是,不会在上侧壳体128的外表面、端子罩114的外表面产生伤痕。因此,即使在使端子罩114相对于上侧壳体128反复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适配器102的美观保持良好。
如图20所示,适配器102还具有控制基板116、防水壁118、120。控制基板116和防水壁118、120收容于上侧壳体128和下侧壳体130的内部。如图19所示,控制基板116通过上侧壳体128的定位销144在4个角中处于对角关系的2个角处,相对于上侧壳体128被定位。另外,控制基板116通过螺钉146且在4个角中处于对角关系的其他2个角处而被固定于上侧壳体128。
防水壁118、120从上侧壳体128的上侧内表面朝向下侧延伸(参照图18)。如图20所示,防水壁118在贯通孔138的比罩轨道135靠左侧的位置沿着滑动方向延伸。防水壁118配置成:将贯通孔138与控制基板116之间遮住。防水壁118的下端部配置于比控制基板116靠下侧的位置。防水壁120在贯通孔140的比罩轨道137靠右侧的位置而沿着滑动方向延伸。防水壁120配置成:将贯通孔140与控制基板116之间遮住。防水壁120的下端部配置于比控制基板116靠下侧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控制基板116配置于防水壁118、120之间。防水壁118、120在水分别从贯通孔138、140进入到壳体112的内部的情况下,分别将进入的水向下侧引导。
如图21所示,在上侧壳体128的上侧内表面,销132a、132b向下侧延伸。在左右方向上,销132a配置于防水壁118与贯通孔138的右边缘部之间。在左右方向上,销132a与防水壁118之间的宽度W1、和销132a与贯通孔138的右边缘部之间的宽度W2大致相同。另外,在左右方向上,销132b配置于防水壁120与贯通孔140的左边缘部之间。在左右方向上,销132b与防水壁120之间的宽度W1、和销132b与贯通孔140的左边缘部之间的宽度W2大致相同。
在销132a上安装有拉伸弹簧126a的一端部。此外,拉伸弹簧126a的另一端部安装于端子罩114的弹簧安装部117b。拉伸弹簧126a以随着从前侧向后侧的趋近而远离防水壁118的方式倾斜。如果使销132a的位置比本实施例的销132a靠近防水壁118侧而将拉伸弹簧126a配置成平行于前后方向,则拉伸弹簧126a会与防水壁118发生干涉,因此,拉伸弹簧126a的安装性变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拉伸弹簧126a以随着从前侧向后侧的趋近而远离防水壁118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抑制:拉伸弹簧126a与防水壁118发生干涉而使得拉伸弹簧126a的安装性变差。另外,在销132b上安装有拉伸弹簧126b的一端部。此外,拉伸弹簧126b的另一端部安装于端子罩114的弹簧安装部119b。拉伸弹簧126b以随着从前侧向后侧的趋近而远离防水壁120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抑制:拉伸弹簧126b与防水壁120发生干涉而使得拉伸弹簧126b的安装性变差。
如图22所示,在下侧壳体130上形成有检测器轨道150、152、以及端子安装部154。检测器轨道150、152的长度方向是沿着前后方向。检测器轨道150配置于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的右端部。检测器轨道152配置于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的左端部。检测器轨道150、152比蓄电池包104的蓄电池侧安装部104a的轨道(省略图示)还长。由此,适配器102不会被误安装于蓄电池检测器106以外的电气设备,例如电动工具、电动作业机。另外,检测器轨道152延伸得较长,延伸至比检测器轨道150的前端部靠前侧的位置。由此,适配器102能够相对于旧型蓄电池检测器106进行拆装,但是,不能相对于新型蓄电池检测器106进行拆装。在将蓄电池检测器106的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安装于适配器102的检测器安装部108的情况下,检测器轨道150、152在滑动方向上引导检测器侧安装部106a。端子安装部154配置于检测器轨道150、152之间。
另外,适配器102还具有钩子180。钩子180配置于适配器102的后端。钩子180通过被压缩弹簧182(参照图23)施力,在通常情况下,会突出到比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靠下方的位置。钩子180的长度方向是沿着上下方向。通过钩子180卡合于在蓄电池检测器106的上表面形成的卡合槽(省略图示),适配器102被保持于蓄电池检测器106。
如图20所示,适配器102还具有内壁122、124。内壁122、124收容于上侧壳体128和下侧壳体130的内部。内壁122、124从下侧壳体130的下侧内表面向上侧延伸。内壁122、124的长度方向是沿着前后方向。内壁122配置于:比防水壁118靠左侧的位置、且是配置于比控制基板116靠右侧的位置。另外,内壁122的上端部配置于:比防水壁118的下端部和控制基板116靠上侧的位置。内壁124配置于:比防水壁120靠右侧的位置、且是配置于比控制基板116靠左侧的位置。另外,内壁124的上端部配置于:比防水壁120的下端部和控制基板116靠上侧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控制基板116配置于内壁122、124之间。另外,在左右方向上,内壁122、124配置于防水壁118、120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内壁122与防水壁118重叠,并且,内壁124与防水壁120重叠,由此,内壁122、124和防水壁118、120形成迷宫结构。由此,与适配器102仅具有防水壁118、120和内壁122、124中的一者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从贯通孔138、140分别进入到壳体112的内部的水到达控制基板116。
在下侧壳体130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部158、160。台阶部158配置于:比内壁122和防水壁118靠右侧的位置。比台阶部158靠右侧的下侧壳体130的下侧内表面位于:比台阶部158与内壁122之间的下侧内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在台阶部158与内壁122之间形成有防水槽164。台阶部160配置于:比内壁124和防水壁120靠左侧的位置。比台阶部160靠左侧的下侧壳体130的下侧内表面位于:比台阶部160与内壁124之间的下侧内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在台阶部160与内壁124之间形成有防水槽166。形成有防水槽166。防水槽164、166的长度方向是沿着前后方向。防水壁118的下端部配置于防水槽164内。另外,防水壁120的下端部配置于防水槽166内。防水槽164、166承接:分别由防水壁118、120引导来的水。
下侧壳体130上形成有排出口168、170。排出口168配置于防水槽164的前端部。另外,排出口170配置于防水槽166的前端部。
在将适配器102安装于载置在水平面的蓄电池检测器106上的情况下,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成:随着从后侧向前侧的趋近而从上侧朝向下侧。因此,防水槽164、16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成:随着从后侧向前侧的趋近而从上侧朝向下侧。由此,从防水壁118、120滴落至防水槽164、166的水流向前侧,并从排出口168、170排出到壳体112的外部。从排出口168、170排出的水在蓄电池检测器106的外表面流动而滴落至蓄电池检测器106的下侧。
另外,即使在将适配器102载置于水平面的情况下,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成:随着从后侧向前侧的趋近而从上侧朝向下侧。因此,防水槽164、16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成:随着从后侧向前侧的趋近而从上侧朝向下侧。由此,从防水壁118、120移动到防水槽164、166的水流向前侧,并从排出口168、170排出到壳体112的外部。
如图23所示,控制基板116配置成:与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平行。控制基板116相对于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相对于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而以5°的角度倾斜。此外,上侧壳体128的上表面128a也可以相对于下侧壳体130的下表面130a而以大于0°且10°以下的角度倾斜,还可以以大于0°且15°以下的角度倾斜。
在控制基板116的下表面116a安装有设备侧端子174。设备侧端子174从控制基板116的下表面116a向下侧延伸,然后弯曲并向前侧延伸。设备侧端子174经由下侧壳体130的端子安装部154而突出至下侧壳体130的外部。适配器102被安装于蓄电池检测器106时,设备侧端子174与蓄电池检测器106的端子(省略图示)电连接。
在控制基板116的上表面116b安装有蓄电池侧端子176。蓄电池侧端子176经由上侧壳体128的端子安装部142而突出至上侧壳体128的外部。适配器102被安装于蓄电池包104时,蓄电池侧端子176与蓄电池包104的端子(省略图示)电连接。
(实施例3)
参照图27、图28,来对实施例3的适配器202进行说明。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适配器202具有与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大致一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适配器202具有端子罩204来取代端子罩114。
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罩204具有与实施例2的端子罩114大致一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端子罩204具有:罩主体115、钩子117、119和罩板206、208。
罩板206沿着与钩子117的上板117c相同的平面配置。罩板206从罩主体115的前板115a延伸至钩子117的上板117c。罩板208沿着与钩子119的上板119c相同的平面配置。罩板208从罩主体115的前板115a延伸至钩子119的上板119c。
如图27所示,在端子罩204安装于上侧壳体128的状态下,罩板206和钩子117的上板117c配置成与上侧壳体128的凸条139对置,罩板208和钩子119的上板119c配置成与上侧壳体128的凸条141对置。因此,在作用有使端子罩204相对于上侧壳体128而以左右方向为转动轴进行转动的力的情况下,与实施例2的适配器102相比,端子罩204的晃动变小。由此,即使在作用有使端子罩204相对于上侧壳体128而以左右方向为转动轴进行转动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蓄电池侧端子176与罩主体115的前板115a、或上板115b接触。
如上所述,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适配器102、202(电气设备的例子)具有:壳体112,通过使蓄电池包104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12拆装蓄电池包104;蓄电池侧端子176(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例子),其与安装于壳体112的蓄电池包104电连接;以及端子罩114、204,其能够在保护蓄电池侧端子176的保护位置与使蓄电池侧端子176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壳体112具有: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135、137。端子罩114、204具有: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蓄电池侧端子176的形状的罩主体115、以及与罩主体115一体地形成的钩子117、119。钩子117、119以能够相对于罩轨道135、137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罩轨道135、137。
根据上述适配器102、202,通过使与罩主体115一体地形成的钩子117、119卡合于罩轨道135、137,能够将端子罩114、204组装于壳体112。在将端子罩114、204组装于壳体112时,不需要螺钉固定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维修作业。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罩轨道135、137具有第1罩轨道135和第2罩轨道137。钩子117、119具有:以能够相对于第1罩轨道135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第1罩轨道135的第1钩子117、以及以能够相对于第2罩轨道137而在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第2罩轨道137的第2钩子119。
根据上述结构,第1钩子117和第2钩子119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分别卡合于第1罩轨道135和第2罩轨道137,因此,在使端子罩114、204相对于壳体112滑动时,能够抑制端子罩114、204发生晃动。能够使端子罩114、204相对于壳体112顺畅地滑动。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蓄电池侧端子176配置于第1罩轨道135与第2罩轨道137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适配器102、202上,能够使蓄电池侧端子176、端子罩114、204、罩轨道135、137所占的范围在滑动方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适配器102、202还具有:收容于壳体112的内部的拉伸弹簧126a、126b。端子罩114、204被拉伸弹簧126a、126b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适配器102、202(电气设备的例子)具有:壳体112,通过使蓄电池包104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12拆装蓄电池包104;蓄电池侧端子176(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例子),其与安装于壳体112的蓄电池包104电连接;端子罩114、204,其能够在保护蓄电池侧端子176的保护位置与使蓄电池侧端子176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拉伸弹簧126a、126b,其收容于壳体112的内部。端子罩114、204被拉伸弹簧126a、126b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
根据端子罩114、204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的结构,在压缩弹簧产生了屈曲变形时,压缩弹簧有可能与周围的部件接触,从而导致产生噪音、或者损伤压缩弹簧、周围部件。根据上述结构,端子罩114、204被拉伸弹簧126a、126b的弹性复原力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施力,因此,能够防止由弹簧的屈曲变形所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或者部件的损伤。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罩轨道135、137形成于在壳体112上形成的贯通孔138、140的边缘部分。在端子罩114、204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上,钩子117、119具有比罩主体115突出的形状。
在罩轨道135、137形成于在壳体112上形成的贯通孔138、140的边缘部分的情况下,在未安装蓄电池包104的状态下,水或异物有可能从壳体112的外部经由贯通孔138、140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126a、126b的动作。根据上述结构,在端子罩114、204从露出位置朝向保护位置的方向上,钩子117、119具有比罩主体115突出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未安装蓄电池包104的状态下,也能够由钩子117、119从壳体112的外部遮盖拉伸弹簧126a、126b。在未安装蓄电池包104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水或异物从壳体112的外部经由贯通孔138、140进入而影响拉伸弹簧126a、126b的动作。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罩轨道135、137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凸条139、141。
在上述那样的凸条139、141未形成于罩轨道135、137的外表面的情况下、以及钩子117、119相对于罩轨道135、137反复滑动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罩轨道135、137的外表面形成出伤痕而损害适配器102、202的美观。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钩子117、119相对于罩轨道135、137反复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罩轨道135、137的外表面形成出伤痕,从而能够保持适配器102、202的美观。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端子罩204还具有罩板206、208,罩板206、208与钩子117、119一体地形成,沿着罩轨道135、137的外表面延伸,罩板206、208的长度方向是沿着滑动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使端子罩204的滑动方向的端部上下动的转动方向的力作用于端子罩20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子罩204相对于壳体112发生晃动,从而能够抑制端子罩204与蓄电池侧端子176接触。
在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罩主体115具有:沿着与滑动方向正交的面的加强肋115f、115g、加强凸缘115h(加强部件的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罩主体115的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刚性。由此,即使在有冲击作用于罩主体115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罩主体115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抑制罩主体115与蓄电池侧端子176接触。

Claims (11)

1.一种电气设备,具有:
壳体,通过使蓄电池包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拆装所述蓄电池包;
蓄电池连接端子,其与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以及
端子罩,其能够在保护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保护位置与使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壳体具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罩轨道,
所述端子罩具有:
罩主体,其具有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的形状;以及
钩子,其与所述罩主体一体地形成,
所述钩子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罩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轨道具有第1罩轨道和第2罩轨道,
所述钩子具有:第1钩子,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第1罩轨道;以及第2钩子,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罩轨道而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第2罩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第1罩轨道与所述第2罩轨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罩脱离防止部件,该罩脱离防止部件能够防止所述钩子发生移动或变形而使得所述钩子与所述罩轨道的卡合被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拉伸弹簧,
所述端子罩被所述拉伸弹簧的弹性复原力从所述露出位置向所述保护位置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由所述端子罩保持,
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保持,
所述壳体还具有:
柱状部件,其能够保持所述拉伸弹簧的所述另一端;以及
限位部件,其能够防止所述拉伸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沿着所述柱状部件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拉伸弹簧收容部件,该拉伸弹簧收容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包围所述拉伸弹簧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轨道形成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的贯通孔的边缘部分,
在所述端子罩从所述露出位置朝向所述保护位置的方向上,所述钩子具有比所述罩主体突出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轨道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延伸的凸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罩还具有罩板,该罩板与所述钩子一体地形成,
该罩板沿着所述罩轨道的外表面延伸,其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滑动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具有:沿着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面的加强部件。
CN202010174114.3A 2019-03-19 2020-03-13 电气设备 Pending CN1117256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292 2019-03-19
JP2019051292 2019-03-19
JP2019208166A JP7383459B2 (ja) 2019-11-18 2019-11-18 アダプタ
JP2019-208168 2019-11-18
JP2019-208166 2019-11-18
JP2019208168A JP7458171B2 (ja) 2019-11-18 2019-11-18 アダプタ
JP2020004567A JP7316948B2 (ja) 2019-03-19 2020-01-15 電気機器
JP2020-004567 2020-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645A true CN111725645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33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4114.3A Pending CN111725645A (zh) 2019-03-19 2020-03-13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1804B2 (zh)
CN (1) CN111725645A (zh)
DE (1) DE102020106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53810S (zh) * 2019-07-30 2020-02-25
CN113437429B (zh) * 2021-06-24 2023-04-14 福建捷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5092A (ja) * 1997-10-30 1999-05-21 Kenwood Corp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JPH11154536A (ja) * 1997-11-20 1999-06-08 Nec Eng Ltd 接触端子の保護部構造
US20010017531A1 (en) * 2000-02-24 2001-08-30 Makita Adapter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s
KR20090008889U (ko) * 2008-02-29 2009-09-02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터미널보호커버가 구비된 커넥터
JP200929672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Makita Corp 充電器
CN102427257A (zh) * 2011-10-31 2012-04-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座
JP2012231655A (ja) * 2011-04-27 2012-11-22 Gs Yuasa Corp 充電装置
CN102801043A (zh) * 2011-05-26 2012-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JP2013187825A (ja) * 2012-03-09 2013-09-19 Nec Saitama Ltd 電子機器用の保護カバー
JP2014100033A (ja) * 2012-11-15 2014-05-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器用アダプタ
US20170153291A1 (en) * 2015-12-01 2017-06-01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attachment apparatuses
CN108496414A (zh) * 2016-11-18 2018-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用端子保护构造及电子设备
CN108964168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株式会社牧田 对电动工具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0867A (ja) 2000-04-21 2001-10-30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用アダプタ
JP2004147360A (ja) 2002-10-21 2004-05-20 Makita Corp 充電器
US7227335B2 (en) 2003-07-22 2007-06-05 Makit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the condition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401809B2 (ja) 2004-02-18 2010-01-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二次電池の診断装置とそれに有用な情報収集装置
JP5623251B2 (ja) * 2010-11-12 2014-11-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847559B2 (ja) * 2011-11-25 2016-01-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5092A (ja) * 1997-10-30 1999-05-21 Kenwood Corp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JPH11154536A (ja) * 1997-11-20 1999-06-08 Nec Eng Ltd 接触端子の保護部構造
US20010017531A1 (en) * 2000-02-24 2001-08-30 Makita Adapter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s
KR20090008889U (ko) * 2008-02-29 2009-09-02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터미널보호커버가 구비된 커넥터
JP200929672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Makita Corp 充電器
JP2012231655A (ja) * 2011-04-27 2012-11-22 Gs Yuasa Corp 充電装置
CN102801043A (zh) * 2011-05-26 2012-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2427257A (zh) * 2011-10-31 2012-04-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座
JP2013187825A (ja) * 2012-03-09 2013-09-19 Nec Saitama Ltd 電子機器用の保護カバー
JP2014100033A (ja) * 2012-11-15 2014-05-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器用アダプタ
US20170153291A1 (en) * 2015-12-01 2017-06-01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attachment apparatuses
CN108496414A (zh) * 2016-11-18 2018-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用端子保护构造及电子设备
CN108964168A (zh) * 2017-05-17 2018-12-07 株式会社牧田 对电动工具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06824A1 (de) 2020-09-24
US20200303933A1 (en) 2020-09-24
US11211804B2 (en)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0709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11725645A (zh) 电气设备
JP5345913B2 (ja) 電源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US9774017B2 (en) Electric device body and electric device
CN109729679B (zh) 控制装置
CN109729696B (zh) 控制装置
US11843208B2 (en) Adapter for connecting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20190132953A1 (en) Controller
CN209881687U (zh) 马达驱动装置
WO2013027772A1 (ja) 電源装置
US20190132979A1 (en) Controller
JP7316948B2 (ja) 電気機器
JP6392718B2 (ja)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のサービスプラグの保護カバー
CN109729697B (zh) 风扇单元
EP3176904B1 (en) Battery attachment apparatuses
JP7458171B2 (ja) アダプタ
JP7303708B2 (ja) アダプタ
JP2003092817A (ja) ケース取付構造
CN113168970B (zh) 连接模块
JP7383459B2 (ja) アダプタ
JPH053072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4004643A1 (ja)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20210273577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2024035434A (ja) 積層コネクタ
JP2004186136A (ja) コンセント及びコンセント用シャッターブ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