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3967A -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3967A
CN111723967A CN202010191719.3A CN202010191719A CN111723967A CN 111723967 A CN111723967 A CN 111723967A CN 202010191719 A CN202010191719 A CN 202010191719A CN 111723967 A CN111723967 A CN 111723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management device
operator
compon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17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生弘乡
相见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39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能够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部件管理系统(101)具有供作业线106的作业者107操作的作业者终端(102)、供仓库管理者操作的管理者终端(104)、以及管理装置(103),管理装置(103)从作业者终端(102)按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而接受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并使管理者终端(104)能够参照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请求输入的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的列表。

Description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的生产现场中的部件搬运中,大致分为两种形式。生产管理侧根据生产计划等向作业者供给部件的搬运被称为Push型搬运,作业者侧根据部件的消耗状况向仓库请求部件时实施的搬运被称为Pull型搬运。Pull型搬运反映根据当日作业的进行产生的部件需要并通过作业者的判断实施请求,所以存在难以产生部件搬运量的过多或不足这样的优点。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库和配货管理系统作为Pull型搬运的一例,具有:订单确定单元,其确定出订单受理时期等在预定的同一期间内且出库对象部件相同的出库订单组中订单部件数较少的出库订单;出库指示单元,其将确定出的出库订单所表示的出库对象部件的信息作为关键字执行第一表格中的检索而确定出该自动仓库的货架等,并对自动仓库的控制装置指示从此处确定出的货架起的区段的出库处理;表格更新单元,其伴随出库处理的指示,针对对收纳该部件的单元箱进行收纳的区段,将第一表格中的区段中的单元箱的收纳数量减去与订单部件数对应的单元箱的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033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在库和配货管理系统中,以收纳部件的单元箱为单位控制出库指示,所以每个作业线的部件补充量的单位被固定。因此,由每个作业者准备此时需要的量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能够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的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部件管理系统具有作业线的作业者操作的作业者终端、仓库管理者操作的管理者终端、以及管理装置,管理装置从作业者终端按作业线或者作业者接受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能够使管理者终端参照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请求输入的作业线或者作业者的列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中的登记请求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中的登记列表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的动作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中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的构建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中的搬运顺序调整的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部件管理系统;102…作业者终端;103…管理装置;104…管理者终端;105…工厂;106…作业线;107…作业者;108…仓库;110…存储部;111…请求历史信息;112…阈值信息;113…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20…控制部;121…作业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2…请求输入部;123…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4…检索输入部;125…阈值设定部;126…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7…不足预测部;128…耗尽时刻计算部;129…到达时刻计算部;200…登记请求画面;210…请求列表画面;301…作业管理系统;302…部件所有信息;303…生产实绩信息;304…作业场所位置信息;401…生产管理系统;402…生产计划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技术方案的范围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并非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要素以及其组合的全部对于发明的解决方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施例的说明之前,以下定义本说明书中的术语。
“AGV”是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的缩略,是指无人搬运车。
“部件管理系统”是指,具有受理来自作业者的部件请求登记的请求登记画面和具有面向仓库管理者的请求显示功能的请求列表画面,且提供与仓库和作业者之间的部件请求有关的信息联动的系统。在后述的实施例中,部件管理系统也具有所需时间预测模型学习功能。
“作业管理系统”是指,作业者每次完成作业都登记进展的系统。作业管理系统保持部件所有信息、作业场所的位置信息、工序进展等作业的进行状况以及生产实绩信息。
“生产管理系统”是指,保持人员配置信息、生产计划信息的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是指,根据作业者的部件请求从自动仓库等出库需要的部件的系统。
“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是指,根据输入信息预测部件消耗所需要的时间的数理模型。
“部件所有信息”是指,作业管理系统上所保持的作业者的当前的部件所有数量的信息。每次对作业管理系统登记作业进展都更新部件所有信息的部件所有数量。
“作业者”是指,在制造现场中实际负责产品的组装的人。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根据书面说明,将各功能、数据适当地临时配置给各个系统,所以并不一定必须是与记载相同的系统结构。换句话说,以与制造现场对应地综合各个系统、或者变更功能的安装目的地为前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信息”和“数据”是相同意思,不特别区分使用。另外,在标记为“信息”、“数据”的情况下,没有关于其个数的限定。并且,其形式没有限定。另外,以所谓的表格形式被存储介质保管、储存的数据等也是此处所说的“信息”、“数据”。以下,根据上述内容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的图。
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具有作业者终端102、管理装置103以及管理者终端104。
作业者终端102在工厂105的作业线106上按照作业者107而设置。各个作业者107视觉确认作业者终端102的作业画面,并对该作业者终端102进行各种输入。
作业者107经由详情后述的登记请求画面而确定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进行在作业线106上进行产品的组装时需要的部件的请求输入,并请求从仓库108搬运所请求输入的部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一个特征,作业者107能够对各作业者、或各作业线106指定部件的品种以及个数(数量),并进行请求输入。
在图1中,管理装置103设置于工厂105与仓库108之间,但其设置场所没有特殊限定。管理装置103使作业者终端102显示登记请求画面,接受来自作业者终端102的登记输入。而且,使管理者终端104显示详情后述的请求列表画面,使该请求列表画面显示每个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的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请求输入的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的列表。此时,管理装置103能够接受来自操作管理者终端104的仓库管理者的检索项目的输入,并显示(参照)通过该检索项目检索请求输入得到的结果的列表。
管理者终端104设置于仓库108,被仓库管理系统的仓库管理者操作。仓库管理者阅览显示于管理者终端104的请求列表画面,并基于显示于请求列表画面的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的请求输入将部件从仓库108出库。
在部件管理系统101中,能够从作业者107以任意的时机进行请求输入,所以多个请求输入被同时登记。假定部件的搬运由AGV实施。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以3名作业者107且1个作业线106为例进行了描述,但假定其数量根据制造现场不同。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如已经说明那样,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具有作业者终端102、管理装置103以及管理者终端104。优选这些作业者终端102、管理装置103以及管理者终端104由能够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装置构成。作为一例,这些作业者终端102等由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构成。
作业者终端102、管理装置103以及管理者终端104构成为能够通过通信网络109相互通信。部件管理系统101设置于一个事业所内的情况较多,所以通信网络109不需要是所谓的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而由所谓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构成。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WAN作为通信网络109,来将管理装置103、作业者终端102、以及管理者终端104配置于分离的据点。
管理装置103具有存储部110、控制部120以及通信部130。
存储部110储存数据、程序。存储部110例如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磁存储介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半导体存储介质构成。另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磁盘)等光盘以及光盘驱动器的组合也被用作存储部110。另外,磁带介质等公知的存储介质也被用作存储部110。
在存储部110储存有固件等省略图示的程序。另外,存储部110储存有请求历史信息111。请求历史信息111的详情后述。
控制部120例如由能够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运算元件构成。若管理装置103的电源被接通,则控制部120读取储存于存储部110的固件等并执行,进行管理装置103整体的动作控制,并且执行后述的各功能部所示的功能。
控制部120具有作业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1、请求输入部122、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以及检索输入部124。
作业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1生成用于使作业者终端102显示请求输入画面的显示控制信号,并将该显示控制信号经由通信部130送出到作业者终端102。
请求输入部122从作业者终端102接受通过作业者107操作作业者终端102而被输入的、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相关的请求输入。请求输入部122接受的请求输入被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
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通过后述的检索输入部124基于仓库管理者输入的检索关键字检索请求输入。而且,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生成用于使管理者终端104显示与检索条件一致的形式的请求列表画面的显示控制信号,并将该显示控制信号经由通信部130送出到管理者终端104。
检索输入部124从管理者终端104接受通过仓库管理者操作管理者终端104而被输入的、针对请求列表画面的检索关键字(检索条件)的输入。检索输入部124接受的检索关键字被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
通信部130在与作业者终端102以及管理者终端104之间进行信息(数据)的收发。通信部130进行信息的收发时使用的协议等没有特殊的限定。
以后详细描述控制部120所具有的各功能实现部的详细构成以及动作。
作业者终端102以及管理者终端104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即,作业者终端102以及管理者终端104分别具有输入部140、150、显示部141、151以及通信部142、152。
输入部140、150例如具有鼠标、键盘、触摸面板等,接受来自作业者107或者仓库管理者的操作输入。显示部141、151例如具有液晶显示器等,基于从管理装置103送出的显示控制信号在显示部141、151的显示面对显示画面进行显示。通信部142、152在作业者终端102、管理装置103以及管理者终端104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
图3以及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3所示的初次的部件请求中,作业者107根据部件的消耗状况启动部件管理系统101(S100)。若部件管理系统101启动,则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作业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1生成用于使请求登记画面显示的显示控制信号,并将该显示控制信号送出到作业者终端102(S101)。请求登记画面的详情后述。
在请求登记画面被作业者终端102的显示部141显示的状态下,各个作业者107通过输入部140输入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请求搬运的部件的品种和部件的数量,在任意的时机执行请求输入(S102)。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请求输入部122接受从作业者终端102发送的请求输入,并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并且,也记录于存储部110的请求历史信息111(S103)。
接下来,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生成用于使管理者终端104显示请求列表画面的显示控制信号,并将该显示控制信号送出至管理者终端104。管理者终端104在该显示部151显示请求列表画面。请求列表画面的详情后述。
在请求列表画面被显示的状态下,仓库管理者对该请求列表画面输入检索关键字(S104)。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基于从管理者终端104输入的检索关键字生成请求输入的列表,并更新显示控制信号送出至管理者终端104。管理者终端104基于从管理装置103送出的显示控制信号更新请求列表画面(S105)。
仓库管理者基于在请求列表画面以列表形式显示的请求输入从仓库108实施部件的出库作业,并利用AGV等单元搬运请求部件(S106)。作业者107接受被搬运的部件(S107)。
接下来,在图4所示的再次进行伴随部件需要的再请求时,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作业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1生成用于使请求登记画面显示的显示控制信号时,参照存储部110的请求历史信息111。而且,使登记请求画面200显示在初次的部件请求中作业者107输入的请求输入亦即请求搬运的部件的品种和部件的数量(S108)。
作业者107阅览登记请求画面200,若显示于该登记请求画面200的请求输入保持原样即可则不修正进行请求输入,若需要适当地修正则在经由作业者终端102的输入部140进行修正后进行请求输入(S102)。此后,执行已经说明的步骤S103~S107的动作。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的登记请求画面的一例的图。如已经说明那样,登记请求画面是接受来自作业者107的部件的请求输入的画面。
在登记请求画面200的上段设置有输入想请求的部件的品种代码、品名(品种)、请求补充批量数(个数)的栏201。另外,假定必要的项目按制造现场定制。
栏201的输入行通过新建行追加按钮202被追加。而且,若在栏201的项目被输入后请求登记按钮203被按下,则在管理装置103中执行请求输入的登记处理。被登记的请求显示于登记请求画面200的下段的登记内容部204。在登记内容部204除了登记输入的请求的信息以外还显示从请求处理到搬运完成为止的部件请求状态。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的登记列表画面的一例的图。如已经说明那样,请求列表画面210成为仓库管理者确认来自作业者107的部件请求输入的画面。
在请求列表画面210的上段设置有输入用于检索请求的条件的栏211。假定检索条件的项目为根据制造现场而不同的项目。而且,若在检索条件(检索关键字)输入栏211之后按下检索按钮212,则在管理装置103中检索出通过该检索关键字排序或者提取出的请求输入。
在请求列表画面210的下段设置有以列表显示通过管理装置103执行登记处理并检索出的请求输入的栏213。在栏213显示有进行请求输入的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作为请求者名称,另外,显示有该请求输入的品种名以及请求补充批量数。仓库管理者阅览该请求列表画面210,并根据来自作业者107的请求输入执行针对各请求的出库以及搬运处理。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管理装置103从作业者终端102按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接受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能够使管理者终端104参照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请求输入的作业线106或者作业者107的列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
即,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按作业线106或者按作业者107进行请求输入,能够进行反映了各个作业效率、进行状况的部件搬运,难以产生搬运时的部件量的过多或不足。有助于由不必要的搬运引起的无人搬运车的运转负荷减少。另外,防止由作业场所的部件过多或不足引起的在库管理的复杂化,防止由作业中的部件耗尽引起的生产停止并提高运转率。
另外,基于实施例1中的请求输入的部件搬运是根据作业者107的部件消耗状况实施的Pull型搬运,能够进一步考虑每个作业者107的作业状况在任意的时机输入部件种类和数量,并进行请求输入。其结果是,能够改善使补充个数统一的搬运中产生的部件数量的过多或不足的问题。另外,通过将每个作业的部件所需储存到请求历史信息111,从而减少作业确认的麻烦并有助于生产性提高。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概要的图。实施例2以及后述的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基本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其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一个特征,管理装置103设定每个作业者107的剩余部件数量的阈值,若剩余部件数量低于阈值,则管理装置103自动地生成请求输入。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概要结构图。
在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具有阈值设定部125。阈值设定部125基于在来自作业者107的初次请求时有请求输入时的作业者107的剩余部件数量设定成为自动生成请求输入时的基准的阈值。另外,在管理装置103的存储部110储存有阈值信息112。
管理装置103被构成为能够与作业管理系统301相互通信。作业管理系统301具有部件所有信息302。
图9以及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9所示的初次的部件请求中,部件管理系统101进行与上述的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0~S102相同的动作。
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请求输入部122接受从作业者终端102发送出的请求输入,并临时储存到存储部110,并且,也记录于存储部110的请求历史信息111。另外,请求输入部122从作业管理系统301的部件所有信息302获取接受来自作业者107的请求输入的时刻的进行了请求输入的作业者107的剩余部件数,并将其记录到请求历史信息111(S201)。
接下来,控制部120的阈值设定部125将在步骤S201中获取到的剩余部件数设定为作为再请求时自动地生成请求输入时的基准值的阈值,储存到存储部110的阈值信息112(S202)。此外,阈值也能够手动设定。
以后,执行实施例1中已经说明的步骤S104~S107的动作。
作业管理系统301具有作业者的当前的部件所有数量的信息亦即部件所有信息302。而且,在图10所示的再次的伴随部件需要的再请求时,作业者107实施组装作业(步骤S203),每次作业者107向作业管理系统301登记作业进展,部件所有信息302的每个作业者107的部件所有数量被更新。
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阈值设定部125参照存储部110的阈值信息112以及作业管理系统301的部件所有信息302,判定每个作业者107的剩余部件数与阈值的大小关系(步骤S204)。
而且,若阈值设定部125判定为剩余部件数低于阈值(在步骤S204中为是),则参照请求历史信息111,自动生成与作为前次的请求输入内容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相同的请求输入,使管理者终端104显示基于该请求输入的请求列表画面210(S205)。以后,执行实施例1的步骤S106以及S107的动作。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地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过去的请求输入时的剩余部件数和过去的请求输入,来抑制第二次以后的再请求时的请求输入的输入错误,并进一步节省确认作业,由此能够减少作业者107的负荷而有助于生产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阈值设定部125也可以在剩余部件数低于阈值而进行请求输入的自动生成时,使作业者107的作业者终端102显示报告剩余部件数低于阈值的内容的画面。并且,也可以在报告画面设置承认按钮,若作业者107按下该承认按钮则进行请求输入的自动生成。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概要的图。
作为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一个特征,管理装置103构建所需时间预测模型,基于该所需时间预测模型、以及作业者107的生产实绩信息、部件所有信息以及生产计划信息,计算随着作业者107的作业而预测为不足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并通知给作业者107。作业者107基于该通知进行请求输入。并且,计算随着作业者107的作业而某部件耗尽的时刻,基于该耗尽时刻对部件搬运向作业者107的搬运顺序进行排序并使管理者终端104显示请求列表画面210。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概要结构图。
在图1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具有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不足预测部127、耗尽时刻计算部128以及到达时刻计算部129。
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基于作业管理系统301所具有的生产实绩信息303,构建预测每个作业者107进行作业所需要的所需时间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将构建得到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储存到存储部110。
不足预测部127基于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以及生产管理系统401所具有的生产计划信息402,计算在今后的某时刻预测为各作业者107中不足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不足预测部127计算出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
耗尽时刻计算部128基于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以及生产计划信息402,计算预测为在作业者107中部件耗尽的时刻。耗尽时刻计算部128计算出的部件耗尽时刻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
到达时刻计算部129基于作业场所位置信息304,计算AGV到达有请求输入的作业者107的时刻。
管理装置103的存储部110中储存有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
管理装置103构成为能够与作业管理系统301以及生产管理系统401相互通信。
作业管理系统301具有部件所有信息302、生产实绩信息303以及作业场所位置信息304。生产实绩信息303是与该时刻下的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的产品生产实绩相关的信息,被依次更新。作业场所位置信息304是用于确定出工厂105内的作业者107的作业场所的位置的信息。
生产管理系统401具有生产计划信息402。生产计划信息402是与至少每天的产品的生产个数等生产计划相关的信息。
图13以及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参照生产实绩信息303,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或机器学习方法来学习数据,构建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S300)。
步骤S301的实施的频率是任意的,被设定为与实际的作业的所需时间之间不产生较大的偏差的程度的频率。步骤S300中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所进行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的构建的详细步骤后述。
接下来,控制部120的不足预测部127根据在步骤S300中构建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以及部件所有信息302、生产实绩信息303、生产计划信息402,计算在今后的某时刻按作业者107预测为不足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S301)。
步骤S301的实施的频率也是任意的,作为一例,在预定的时机实施,或者耗尽时刻计算部128在预定的时机计算部件耗尽时刻,并在通过该部件耗尽时刻回溯预定时间的时机实施。
接下来,不足预测部127向预测出部件的不足的作业者107的作业者终端102通知不足预测部127预测出的被预测耗尽的部件的品种以及部件的个数(S302)。
作业者107基于来自管理装置103的通知,通过输入部140输入每个作业线106或者每个作业者107请求搬运的部件的品种和部件的数量,在任意的时机执行请求输入(S303)。管理装置103的控制部120的请求输入部122接受从作业者终端102发送的请求输入,临时储存于存储部110,并且,也记录于存储部110的请求历史信息111。此外,也可以与实施例2相同地,不从管理装置103进行通知,而管理装置103自动地生成请求输入。
接下来,耗尽时刻计算部128根据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以及生产计划信息402,计算在作业者107中预测为部件耗尽的时刻(S304)。而且,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首先生成用于使请求列表画面210显示的显示控制信号,按请求输入部122接受的顺序显示请求输入(S305)。
接下来,到达时刻计算部129基于作业场所位置信息304来计算AGV到达有请求输入的作业者107的时刻(S306)。
接下来,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判定到达时刻计算部129计算出的AGV到达时刻与耗尽时刻计算部128计算出的部件耗尽时刻之间的前后关系(S307)。若判定为AGV到达时刻比部件耗尽时刻早(在S307中为是),则流程图进入步骤S308。另一方面,若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判定为AGV到达时刻比部件耗尽时刻迟(在S307中为否),则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变更管理者终端104的请求列表画面210的显示顺序,并返回S306。
而且,控制部120自动生成请求输入并送出到管理者终端104(S308)。以后,执行实施例1的S106、S107的动作。
图15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的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的构建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作业管理系统301的生产实绩信息303具有与每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各部件数、确定的作业有无等作业内容信息、经验有无、经验年数等作业者信息相关的信息。图15所示的生产实绩信息303以作业单位生成。
所需时间预测模型构建部126将所需时间作为目标变量,将作业者信息、作业内容信息作为说明变量,根据统计的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等来构建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能够通过将实施预定的作业内容、作业者信息作为输入值来求出所需时间的预测值,所以能够通过与生产计划、作业预定的信息等组合来预测作业所需时间、部件消耗的速度。
图16是用于对实施例3的部件管理系统101中的搬运顺序调整的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耗尽时刻计算部128基于所需时间预测模型113、部件所有信息302以及生产计划信息402,计算到作业者107所具有的部件被消耗的时间,预计部件耗尽时刻。
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使按接受来自作业者终端102的请求输入的顺序显示请求输入这样的请求列表画面210显示(图16的中段)。到达时刻计算部129基于各个请求输入、作业场所位置信息304计算AGV到达作业者107的预计时刻。
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123比较部件耗尽时刻和AGV到达时刻,在AGV到达时刻比部件耗尽时刻迟的情况下实施搬运顺序的更换(图16的下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地,实现部件搬运的适当管理、效率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将生产实绩信息303作为输入信息新追加,通过统计的方法或者机器学习方法对作业者分别独立地预测未来的部件消耗的所需时间,进一步汇总请求利用预测模型控制搬运顺序这样的特征。通过使预测反映到出库量和搬运顺序从而能够提高精度的结果,能够防止在库的过多或不足、减少搬运损失。由此,可以预期部件消耗预测和搬运顺序控制的课题的改善。
在部件搬运技术中,公知有根据部件的消耗状况和生产计划的信息计算到部件搬运的充裕时间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6-37352号公报)。然而,在该技术中,仅将当前的部件消耗状况作为判断的输入项,不能预测部件消耗的趋势。因此,在确定的部件的搬运之后产生其他的部件的不足的情况等,需要再搬运,产生浪费。另外,提出根据部件消耗状况控制从仓库的出库顺序的技术,但并未言及出库后的搬运顺序。在制造现场中利用无人搬运车时等,到达时间根据顺序较大地变动,所以有可能出库顺序不一定为最佳的搬运顺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部件数的过多或不足的问题,而对请求输入标注优先度进行搬运顺序的更换。另一方面,在采用实施例2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上述的部件耗尽时刻的预计,部件管理系统101自动向作业者107提出阈值的设定变更,以抑制部件的耗尽。由此,通过在适当的时机将部件的请求输入自动化,能够适当地改善部件数量的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有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为必须具备全部说明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也可以例如利用集成电路设计等以硬件方式实现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并执行来以软件方式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够放置在存储器、硬盘、SSD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
另外,控制线、信息线示出了说明上认为必要的部分,不一定示出产品上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也可以认为实际上几乎全部的构成相互连接。

Claims (10)

1.一种部件管理系统,该部件管理系统具有供作业线的作业者操作的作业者终端、供仓库管理者操作的管理者终端、以及管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从上述作业者终端按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来接受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
上述管理装置使上述管理者终端能够参照上述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上述请求输入的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的列表。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保持上述请求输入的历史信息以及每个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的上述部件的所有数量信息,
上述管理装置能够基于上述历史信息来设定上述部件的个数的阈值,
当上述所有数量信息低于上述阈值时,上述管理装置生成上述历史信息中的上述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上述请求输入。
3.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所有数量信息低于上述阈值时,上述管理装置将该情况通知给上述作业者终端。
4.根据权利请求3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在对上述作业者终端通知后,接受来自上述作业者终端的承认输入,然后生成上述历史信息中的上述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上述请求输入。
5.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保持每个上述作业者的上述部件的所有数量信息、包括在上述作业线进行的每个作业的所需时间以及每个上述作业的上述部件的使用数量的生产实绩信息,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上述生产实绩信息来预测上述作业的所需时间,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预测出的上述作业的所需时间、上述生产实绩信息以及上述所有数量信息,计算预测在今后的上述作业中会不足的上述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并将其通知给上述作业者终端。
6.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在对上述作业者终端通知后接受来自上述作业者终端的上述请求输入。
7.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根据预测出的上述作业的所需时间、以及上述作业者或者上述作业线的生产计划信息来预测上述部件的耗尽时刻,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预测出的上述部件的耗尽时刻以及上述作业者或者上述作业线的位置信息,预测上述部件从仓库到达上述作业者或者上述作业线的时刻,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上述到达时刻以及上述部件的耗尽时刻来变更针对上述管理者终端的上述请求输入的列表参照顺序。
8.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部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具有:
请求输入部,其从上述作业者终端接受每个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的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以及
管理者终端显示控制部,其将显示控制信号发送到上述管理者终端,该显示控制信号使上述管理者终端显示上述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上述请求输入的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的列表。
9.一种部件管理系统,该部件管理系统具有供作业线的作业者操作的作业者终端、供仓库管理者操作的管理者终端、以及管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理装置保持每个上述作业者的部件的所有数量信息、包括在上述作业线进行的每个作业的所需时间以及每个上述作业的上述部件的使用数量的生产实绩信息,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上述生产实绩信息来预测上述作业的所需时间,
上述管理装置基于预测出的上述作业的所需时间、上述生产实绩信息以及上述所有数量信息,计算预测在今后的上述作业中会不足的上述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并将其通知给上述作业者终端。
10.一种部件管理方法,该部件管理方法由具有供作业线的作业者操作的作业者终端、供仓库管理者操作的管理者终端、以及管理装置的部件管理系统执行,
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作业者终端按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来接受部件的品种以及上述部件的个数的请求输入,
能够使上述管理者终端参照上述请求输入以及被进行上述请求输入的上述作业线或者上述作业者的列表。
CN202010191719.3A 2019-03-20 2020-03-18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17239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2594 2019-03-20
JP2019052594A JP2020154722A (ja) 2019-03-20 2019-03-20 部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3967A true CN111723967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5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1719.3A Pending CN111723967A (zh) 2019-03-20 2020-03-18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54722A (zh)
CN (1) CN11172396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4691A (ja) * 2002-10-15 2004-04-30 Fuji Mach Mfg Co Ltd 部品補給管理システム、部品補給管理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05339058A (ja) * 2004-05-25 2005-12-08 Masaru Nakasaki セル生産作業管理システム、セル生産作業管理方法、セル生産作業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1008998A (zh) * 2006-01-24 2007-08-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零部件管理系统
JP2008040926A (ja) * 2006-08-09 2008-02-21 Fuji Xerox Co Ltd 消耗品不足報知システム
JP2009280334A (ja) * 2008-05-21 2009-12-03 Hitachi Ltd 在庫・配膳管理システム、在庫・配膳管理方法、在庫・配膳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2171719A (zh) * 2009-07-23 2011-08-31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方法及其程序
CN103733153A (zh) * 2011-09-05 2014-04-16 株式会社小林制作所 作业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终端、程序以及作业管理方法
CN107844940A (zh) * 2017-11-30 2018-03-27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agv毛纺物料搬运呼叫系统
CN108882675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材料管理装置以及材料准备方法
CN109479392A (zh) * 2016-07-14 2019-03-15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4691A (ja) * 2002-10-15 2004-04-30 Fuji Mach Mfg Co Ltd 部品補給管理システム、部品補給管理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05339058A (ja) * 2004-05-25 2005-12-08 Masaru Nakasaki セル生産作業管理システム、セル生産作業管理方法、セル生産作業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1008998A (zh) * 2006-01-24 2007-08-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零部件管理系统
JP2008040926A (ja) * 2006-08-09 2008-02-21 Fuji Xerox Co Ltd 消耗品不足報知システム
JP2009280334A (ja) * 2008-05-21 2009-12-03 Hitachi Ltd 在庫・配膳管理システム、在庫・配膳管理方法、在庫・配膳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2171719A (zh) * 2009-07-23 2011-08-31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方法及其程序
CN103733153A (zh) * 2011-09-05 2014-04-16 株式会社小林制作所 作业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终端、程序以及作业管理方法
CN109479392A (zh) * 2016-07-14 2019-03-15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管理系统、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管理方法
CN108882675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材料管理装置以及材料准备方法
CN107844940A (zh) * 2017-11-30 2018-03-27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agv毛纺物料搬运呼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4722A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1739B2 (en) Programmable manufacturing advisor for smart production systems
US90316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s of a manufacturing facility
CN102722785A (zh) 一种车间作业管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KR20110043790A (ko) 설비 관리 시스템, 설비 관리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US108470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alarm notifications in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environment
US200500967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transactional and real-time manufacturing data
US6909996B2 (en) Online material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material within a wafer fabrication facility
KR100453699B1 (ko) 생산공정 모니터링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생산관리 시스템제공방법 및 장치
CN11140181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0303445B1 (ko) 작업대상물의선택처리시스템및그제어방법
US20120062934A1 (en) Benchmarking for print service providers
CN111723967A (zh) 部件管理系统以及部件管理方法
Mumtaz et al. Solving line balancing and AGV scheduling problem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s using a Genetic-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JP2002049676A (ja) 設備機器の緊急部品在庫管理装置
US11669802B2 (e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terfaces for warehouse operations
KR100849104B1 (ko) 제조 설비 서비스 요청자를 서비스 제공자와 연계시키는디스패칭 콤포넌트
JP2009199143A (ja) 生産計画作成装置および該方法
Ni et al. A double decoupling postponement approach for integrated mixed flow production systems
JPH0512304A (ja) 統合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JP2005208891A (ja) 制御装置及び処理システム
US20050246046A1 (en)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facilitating a transport scheme in an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environment
JP7491501B2 (ja) 倉庫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倉庫管理方法
JP4679091B2 (ja) 生産計画を再設定する生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当該システムを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2018169674A (ja) 発注制御装置
EP432208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al-tim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ed ope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